登陆注册
48896000000002

第2章 云岩人看知青(1)

云河长唱知青歌

薛天云

2012年10月,云岩镇党委书记陈志胜把《云岩河的歌》一书的初稿给我,并说,应编者之邀,云岩镇党委的负责人为该书写篇《序》,因为他们年轻,对知识青年插队缺乏亲身体验,让我协助一下。我把《云岩河的歌》书稿一连读了两遍,伏案而思,感慨万端。读到许多他们对当年艰苦经历的描写,不由热泪盈眶,感同身受;读到他们对乡亲和第二故乡的诚挚感情,使我这个云岩当地人愧感有加,自叹不如;读到他们对那段插队经历的理性客观的认识、刻骨铭心的记忆、无怨无悔的表述,使人肃然起敬,感佩之心油然而生。知青的39篇文章,全部用事实说话,真人、真名、真地点,记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个观点,都是那么活灵活现,都是自己真情实感的写照,让人读后觉得叙事实在,犹如身历其境。字里行间,言谈之中,无矫揉造作之词,更无哗众取宠之意。正因为这都是说真话、表真情的文章,才能沁人肺腑、感动读者。他们对那次上山下乡插队中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原汁原味地记录,已不是一般的回忆文章,而是记录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本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代的久远而更加彰显其光彩。

读《云岩河的歌》时,过去的许多事情,一幕幕、一件件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之中。从1966年上半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学校一直停课“闹革命”,该招生的没有招生,该毕业的没有毕业。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国务院下发通知,决定全国各类大学暂停招生,初中和高中学校的“六六”级、“六七”级、“六八”级学生于1968年底前全部毕业,是农村户口的学生回乡参加劳动,是城镇户口的学生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老三届”的名称由此而来,也有了那次波澜壮阔、惊天动地,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69年元月12日下午,数辆大卡车把400多名北京知识青年送到云岩公社院内,公社革委会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宣布了分配到各大队插队的名单,知青们就跟着各队来接的人连夜进村了。12日前几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雪,云岩大地白雪铺盖,寒风刺骨。知青们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踏着吱吱作响的雪路,走着蜿蜒崎岖的山道,上山下洼,艰难地行进在云岩南北二塬的山山峁峁上。那时农村的道路都是二三尺宽的小路,并无现在的公路。他们中不少人穿着塑料底鞋,稍有不慎,便会滑倒在地。

最远的村,离云岩镇30多里,他们足足走了五六个钟头。他们在这几个钟头内,走了有生以来最长的山路、雪路,多数人也是第一次走了这样难走的路。对他们的第一场考验,竟是冰天雪地、寒风凛冽、雪路漫漫!云岩人民看着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们,心痛难受,不少人为之抹泪。云河也记住了从冰上走过的知青,为他们的壮举吟唱赞行。我是宜川中学高“六七”级的学生,在1968年10月回村劳动,对他们自然是惺惺相惜、倍感同情。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回过头看那场上山下乡运动,我认为那是“文化大革命”

的产物,给国家的教育进步、人才培养造成断层,使千百万家庭和个人遭受了苦难和折磨。但是,从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接受“再教育”号召的本身动机而言,我们虽不能妄加猜测,也能清楚地看到,他是要让知识青年经风雨、见世面,历经磨难,提高抵御能力,把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予这一代人身上。

毛主席曾把自己的儿子毛岸英送到农民家中“上农村大学”,并一贯注重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文化大革命”前就倡导上海等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锻炼。从孟夫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害怕人生遇到苦难的磨炼,而把这种“磨炼”看作天赐的人生机遇。毛主席本身就是历经苦难折磨,才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所以他很重视让青年人“吃苦、磨炼”。那次插队接受“再教育”的知识青年,在农村锻炼几年之后,大多数在国家招工、招干、上学中得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极少数留在农村的,当地政府都进行了妥善安置。多数知识青年对自己在农村受到的锻炼,也持肯定态度,认为对自己一生是有益的。历史上任何一次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都是伟大而复杂的,都需要根据当时留下的资料去评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劳动的实践活动,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只有这个实践活动的主体——知识青年本人最有发言权,《云岩河的歌》就是切肤深刻的体会,中肯恰当的评论。云岩河两岸人民群众对北京知识青年历久不衰、弥足珍贵的记忆,对知识青年良好形象的高度评价,更是人间正道、千古评说!

我是回乡青年,有家有舍,有亲人关照,不需做饭,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对插队青年的艰苦生活没有身历其境、甘苦自尝的经历,自然体会不深,但我从自己接触知识青年的过程中,以“旁观者清”的方位,看到了他们的难处,体会到了他们的苦衷。知青来插队,首先要过“两关”,即“生活关”和“劳动关”。开始时,生产队派人给知青做饭、打柴、驮水,后来他们自己轮流做饭,自己上山打柴,下沟驮水,还要坚持参加集体劳动。做饭的活儿虽不重,但天天、顿顿做饭,却是人生很难的一件事,而且要把饭做得好吃,更不容易,许多人一辈子都办不到。进山打柴,那是农村最累的劳动,把柴边砍倒边拢到一块,就是农民要做到这一点,也得几年实践。把柴砍好后要捆起来,再从沟底背到塬边回村的路上,一般都得爬几百米的坡,背柴时肩膀酸疼、汗如雨下,不习惯的人一天也砍不回一捆柴。每次下沟驮水,来回要走几里路,碰到连阴雨天,就得把天上降的雨水集起来,用它烧水做饭。队里给的粮要在石磨上磨成面粉,小麦、豆类、玉米等粮食各有各的磨法,不然磨成的面粉便不好吃。磨面时,知青们请村里的大娘、大嫂帮忙,有些女知识青年也像农村的妇女一样,拢着头巾,浑身上下弥满了面粉。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天天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打交道,天天刷锅洗碗,我认为是天下最难的事,可许多北京知青却把这种生活过了好几年。城市里来的知识青年爱讲卫生,但农村的水来之不易,连烧水做饭都不够,哪有洗澡、洗衣服的水?他们就把衣服拿到沟里小河边去洗,等天热了到云岩河僻静处泡个澡。这样艰难的生活,他们大多数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习惯了,熬过来了。至于参加农村劳动,并不像体育锻炼那样轻松愉快,对各种农活都有一个学习、习惯的过程,像豫剧《朝阳沟》

中银环初学劳动的体验,北京插队知青人人都亲身经历和体验过,但是他们挺过来了,有的还成为庄稼活的行家里手。我们南海村有个知青程伟明,他的乳名叫“小毛”,乡亲都亲切地叫他小毛。小毛每天做三顿饭,天天参加三晌劳动,社员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一年的出工数不少于农村的壮劳力。晚上还要看一会书,遇到有兴致的人和事,还要写诗作词,抒发一番诗意。后来他被调到南海峁生产队,我村人隔三岔五去看望他,一直保持着亲密关系。

在北海村插队的几个女知青,他们天天下地劳动,唱着歌上工,唱着歌下工,女知识青年童广兰还被社员选为妇女队长。后来我到县上参加了工作,下乡中每到一个小山村,总有那么几孔窑洞,糊着雪白的窗纸,窑畔上挂着几串红辣椒,门口放着几把锄头、镢头,看似普通的农户,实际是北京知识青年的住处。他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过着和农民一样的日子。此情此景,让人感到由衷佩服,更有所思。

北京知识青年在过好“生活关”、“劳动关”,接受“再教育”的同时,很快和村里农民融为一体,农民夜校有他们的读报声,田间地头有他们矫健的劳动身影,农民炕头有他们盘腿而坐亲切拉话的场景,一些艰难险阻的关头有他们带头冲锋的英姿。他们理智地思考自己遇到的人和事,公道地评说农村的是与非,虚心学习农民的善良品德,积极参与生产队和国家的各项建设。

他们敢为天下先,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他们有积极进取的革命精神,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艰苦创业于斯,奋发图强于斯。纵观北京知识青年在延安、在云岩插队纪实,我认为他们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一,知识青年给偏僻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风尚。知识青年组织农民上夜校、学文化、读报纸,教农民唱革命歌曲,办墙报和黑板报,“万马齐喑”

的小村庄,顿时有了生气,活跃了起来。每年冬季,公社革委会把有文艺特长的知青组织起来成立宣传队,到各村巡回演出。知青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说村里事,演农民身边事。久违了的文艺演出,又来到偏僻农村,农民看完节目能议论好几天。知识青年成了党和政府宣传、组织、动员群众的骨干力量,起到了桥梁作用。

北京知识青年到云岩插队,为云岩大地带来一股强劲的新风,注入了许多新风尚,这是促进云岩社会进步、风气革新的一座里程碑式的显着标志。

他们穿戴的衣帽款式、平时的言谈举止、见人嘘寒问暖的礼貌语言,都成了当地人学习的榜样。在知青来插队之前,云岩本地人穿的衣服还是老样子,男女都穿大裆裤,女人多数穿右襟袄。到了冬天,农民穿棉衣时,里衬就只是一件背心、一件短裤,没有内衬的长衫和长裤;棉衣外也没有外套,棉衣一旦穿上,就得到明年换季时才脱下来。从农历九月底穿上棉衣,一直到第二年清明节前后脱掉棉衣,要穿五六个月,棉衣内外都很脏。家境好的,过春节时换穿新棉衣,有半数家庭无衣可换。这固然有经济落后的原因,也是一种老习惯使然。有些围着锅台转的妇女,棉袄襟上有一层厚厚的、硬硬的污垢,有的小孩的棉衣袖上也布满了污垢,可以擦着火柴。自从北京知识青年来插队后,这种穿衣习惯逐步得到了改变。先是年轻人跟着学,过了二三年后,老年人也改变了原来的习惯。人们棉衣内都穿长衬衣,棉衣外都穿罩衣,棉裤外面也穿罩裤,过上一个多月把衬衣和外罩洗一下,既卫生又美观。

原来的大裆裤换成了西式裤,年轻人把圆帽壳换成了军帽,妇女们穿上了对襟袄,很少见到穿右襟袄的人了。不要小看这生活习惯的改变,须知许多文明、革新是从吃饭穿衣这些生活细节上开始的;任何大改革、大的社会进步最后是否成功,要体现在千百万人的生活习惯的改变上,就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穿长袍马褂的人不见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知识青年敢于破除迷信,开风气之先。许多云岩当地陋习是在北京知识青年插队之后逐渐消失的。他们在当地的生产活动、红白喜事、逢年过节、邻里交往等事体中,注入了大城市的新风尚,使人们远离了不少陈规旧矩。

受到最大冲击的旧观念、旧习惯是“男尊女卑”。当时生产队掏羊粪时,不许女社员进羊圈干活,只能在外边把羊粪往地里送,说女人进羊圈不吉利。可那些北京女知识青年就敢破除迷信,挑战这种“男尊女卑”陋习,她们带头进羊圈掏粪,让男社员往地里担运,事后并没有不吉利的事发生。诸如此类“男尊女卑”的事例,自北京知识青年插队后就少了许多。

第二,知识青年是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知识青年对农村各条战线的发展,都起了带动和促进作用。他们倡导引水上塬、修建公路、新建学校等公益事业,他们为引水上塬等事业购买材料、争取投资,带头参加劳动;他们创办幼儿园、当“赤脚医生”,有的还到农村学校任教;在大搞农田基建、平整土地、兴修水利事业中,更是一马当先,带头冲锋。有的知识青年还担任了大队支部书记、生产队长、公社革委会主任等职,在战天斗地、改变面貌中带领群众前进。1973年,谷堆坪大队女知青殷丽丽担任了该大队支书。陕北的早春二月(农历),冰水依旧刺骨。为疏通谷堆坪村前的一条水渠,殷丽丽率先跳进水渠,挥舞着铁镐,大干起来。其他社员跟着跳下去,清理渠水中的石头、淤积物。两个多小时后,渠水畅通,使一片小麦田得到灌溉。

我国着名科学家钱三强的两个女儿钱祖玄、钱民协原在孟家塬村插队,后来调到云岩大队。云岩大队办了一个猪场,一年换了几次饲养员,依然没有起色,猪越来越瘦。后来大队就让钱氏二姐妹去办猪场,渐渐有了起色,越办越好。1972年我在宜川县委宣传部通讯组工作,我们通讯组把钱祖玄、钱民协办猪场的事迹写了篇报道,曾在《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广播这个稿件的那天,钱三强同志正在“五七”干校劳动,他听到广播后十分高兴,因为稿子的开头语就是“我国一位着名科学家的女儿……”,他既为女儿高兴,也为自己高兴,这意味着他可以得到“解放”,又重回科研工作岗位上了。后来钱三强同志还给我们通讯组送了一套《马恩列斯选集》,表示感谢。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遇见最美的唐诗

    遇见最美的唐诗

    《遇见最美的唐诗》作者因着对古诗词的无限热爱,对古人的无限敬佩之情,将诗人写诗时的处境及心路历程一一道来,让每首诗都呈现出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读者都能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得到美的体验。
  •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赤练蛇文丛:摸痒了,还是摸痛了

    赤练蛇文丛:摸痒了,还是摸痛了

    《赤练蛇文丛:摸痒了,还是摸痛了》分为四类:文学评论,文学社会现象点评,生活杂感,人物品评。对于当代文化时事嬉笑怒骂,评品人物毫不留情,一针见血,其文笔犀利,机智不失幽默。这是一位人世挑剔者、一个主流文化叛道者的经典力作。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陀思妥耶夫斯基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陀思妥耶夫斯基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热门推荐
  • 总会等到的

    总会等到的

    初次见面:女孩笑靥如花的看着眼前这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同学,你好,请问初三d班怎么走啊?”身边一群青春期的男孩子起哄怪叫。第二次见面“同学,你让一让,这是女厕所”女孩还是看着这个高高瘦瘦的男孩说道第三次见面“同学,你们要干什么啊?”女孩依旧笑靥如花的看着他乔磊十分怀疑,是自己威望不在了吗?还是身边的这群小弟不够凶神恶煞,怎么这丫头还能笑嘻嘻的跟自己对话?后来,这个古灵精怪爱笑的女孩不见了。“我等他,没有结果我也爱,相互折磨我也爱,山穷水尽我也爱,”女孩跪在病房里坚定的说道。“不是因为他,老娘真不想管你们这些破事”女孩面无表情的对着众人说道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与高中痞坏帅的校霸之间的故事,中间有分开,但是后来就在一起了。甜文大家多多关注,谢谢
  • 张艺兴:你好,我的独角兽先生

    张艺兴:你好,我的独角兽先生

    多年后,我再次站在这片星辰花园中,希望再次感受你的余温。看着手机通讯录里你的备注,那是熟悉的:独角兽先生,我的堇色安年。看着它,我笑着,但笑着笑着却哭了,久违的独角兽先生,你还好吗?多想再听你叫我一声暖暖啊……独角兽先生,暖暖好想你啊,好想好想你……身后,那有着明朗笑容的男生抿嘴笑着,露出那可爱的小酒窝,看着那女孩,那爱了十一年的女孩,温柔开口:“暖暖,我们回家吧!”
  • 三界千年后

    三界千年后

    一个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找工作处处碰壁的少年,一时心善扶起了一位老太太,结果得到了一瓶酒,他的人生从此便改变了,修炼法术,研究科学,参加异能部队,专管捉鬼驱邪,……斩鬼闯地府,诛仙闹天宫。三界各种美,谁与共此生。一腔热血书荒唐,两章未成汗成行。始知著书实不易,前途遥望梦迷茫。失败多因自才浅,成功全靠众帮忙。新人新书多关照,恳请推荐加收藏。
  • 极乐军神

    极乐军神

    别人穿越,都变成一代天才,可是为什么我穿越之后,竟然只是一个下人,于是我对天高呼:“这不公平!”可是,老天回复我的,就是一道闪电!好吧,我怂了!对于一个宅男来说,异世之行,必然是充满艰辛的!且看我们的宅男李雷,穿越之后,是如何玩转异世。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故事,也是一个渣男,蜕变成一代军神的传奇神话!
  • 厌世拯救系统

    厌世拯救系统

    自杀少年偶然获得重生机会,并被一套系统绑定成为宿主。想要活命吗?那就去救人吧!
  • 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立体栽培蔬菜

    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立体栽培蔬菜

    本书详细阐述了蔬菜立体栽培的意义、原则、所需设施,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立体栽培模式,解决了栽培中常见的各种问题。
  • 豪门霸爱:总裁宠坏小甜心

    豪门霸爱:总裁宠坏小甜心

    十年前,他救了落魄的她。可惜,他还没来得及知道她的名字,她就离开了,她那双眼睛,却深深的留在了他的心底,挥之不去。十年后,她再度闯入他的世界。可惜,她早已不知,这个令她讨厌的男人,正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她成为了他的女佣,他日日为难她,却又对她心疼不已……总之,《豪门霸爱:宠坏小甜心》是你不一,不二的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百变战记

    百变战记

    每次从沉睡中醒来后,最让谢浩头疼的一件事,不是接下来应该吃点什么,而是得去仔细去感知一下,他身上的灵纹今天又会变成了什么模样。不一样的魔法世界,不一样的玄幻游记,七目天希望可以给大家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PS:新书需要收藏和推荐,谢谢大家了~
  • 星空狂神

    星空狂神

    一衍纪过去了,当年一搜星空战场降临,我们濒临危机。危机机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