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0200000008

第8章 特殊年代的篮球(1)

一、篮球也成灾区

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波及了全国几乎所有行业,也不可能不影响到北京篮球界。在体育界,北京市体委主任张青季最早被批斗,《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这个所谓“体育界最大的走资派”的“罪状”。一把手成了“黑帮”,北京体育系统顿时大乱,所有工作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

北京市多数体育领导干部和优秀运动队的一些教练员、运动员被关押、批斗、下放劳动,甚至被迫害致死。市体委副主任贾桂荣、林毅忠等五位局、处级领导干部被无辜投入监狱关押近八年之久。篮球队和各运动队一样,出成绩的常常成为“出头鸟”,基本都会被诬蔑成是为“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服务,篮球队和所有的运动队一样停止训练,竞技运动元气大伤。

1967年,在上海“一月风暴”的恶劣影响下,北京市体委“造反派”夺了各级体育单位的领导权。由于没有了党组织的有序领导,体育界更是乱上加乱。1968年初,“清理阶级队伍”开始,很多优秀教练员因为从民国时期过来,所以质疑、批判的大字报铺天盖地,比如为北京篮球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范政涛曾蒙冤被错划为右派。“文革”前市委第二书记刘仁是北京体育的总管家,他热爱体育也懂体育,新中国成立前在搞地下工作时就看过范政涛打球。为了发展北京篮球,刘仁决心把范政涛从中国人民大学调到北京队,得知他被划为右派,便和时任市体委主任的张青季于1959年把范政涛调到北京市体委系统,然后在刘仁的直接过问下给范政涛摘掉了右派帽子。

北京篮球水平的提升和基础夯实,范政涛功不可没。可惜“文革”开始后范政涛被诬蔑为“右派翻天”,刘仁也被批判为“保护牛鬼蛇神”。

当时的运动员大都比较年轻,没有什么历史问题。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日子,人们用大字报互相攻击揭短,都想证实对方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自己走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表现到篮球界就是如果谁练球就是走白专道路,这让原本系统的训练完全瘫痪了。运动员中流传着“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而一两年不练,简直就是运动生涯的自杀行为。

不过,酷爱自己事业的北京篮球界人士还是想方设法寻找借口打篮球。比如当时流行“为工农兵服务”,他们就到工矿表演比赛,这是落实毛主席的指示,也就没人敢反对了。

老队员李隆回忆,那时凡是工矿有比赛需要他们去,他们也很珍惜,虽然对手比较弱,但也可以保持一些竞技状态。后来运动员还想进一步扩大篮球的影响,于是借来三轮车放上篮球架,恰好先农坛距离天安门不远,于是就到天安门广场上打比赛,引来了数千人的观看。年轻队员黄频捷和几位队友说:“老这么下去不是事儿,咱们如果不搞篮球还能干什么?”于是他和张卫平、王维君、姜洪林等偷偷恢复了全面训练,在酷爱篮球的人眼里,为祖国争光的责任和使命高于一切。

而更年轻一些的队员在这个时刻也在渐渐醒悟。后来成为国家队大前锋的张卫平“文革”时还是北京小四队的少年,更准确地说是五队,就是10名男女少年的混合队。他对“文革”中那些发言很不感兴趣,开会就爱溜号。有一天他又溜了出去,在大街上和一些寻衅闹事的学生打了起来,被军代表领了回来并严加处理,给他停了“运动灶”,那时候运动员仅有的“特权”就是“运动灶”,对一个男孩儿的打击非同小可。这还不算,还罚他到电工组劳动砸铁丝。

后来又把他调到食堂洗菜和面。但一些关心北京篮球发展的领导认为张卫平是个可塑之才,将来真的恢复了比赛,需要这样的年轻运动员。于是便撤销了对他的处罚,恢复了“运动灶”。张卫平珍惜失而复得的机会,练投篮、跑和跳,为增强力量练蹲举杠铃。仅仅一两年,张卫平的腿部、上肢及腰部力量和弹跳力明显增加,为他日后拼抢篮板和篮下强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运动队恢复训练,身高1米94的张卫平成为北京男篮和中国男篮着名的大前锋。

二、北京篮球队较早恢复训练

北京最早恢复专业队篮球比赛是在1970年夏天,当时周恩来总理见努力了20多年的中国体育因“文革”而要毁于一旦,要求当时的国家体委尽快恢复正规训练和比赛,其中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篮球运动是最早恢复比赛的项目之一。国家男篮和北京男篮都在北京,所以体育主管部门就安排两支球队在国家体委旁的北京体育馆进行了四场比赛。由于几年没进行过正式比赛,双方球员都很珍惜比赛机会。

但当时比赛片面提出为工农兵服务而不许售票赚钱,报纸的体育消息又只登在新华社通稿上,所以这么精彩的比赛几乎无人知晓,观众只有国家体委训练局和北京市体委其他项目的运动员,他们为各自喜欢的球队加油。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北京队竟然取得了3胜1负的佳绩。北京男篮当时是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队伍,老一辈运动员张锡山已30多岁,他从50年代中期进入国家队到70年代一直驰骋在赛场上,他的组织能力与比赛经验在当时的中国篮坛依然属于一流。处于当打之年的李东兴、李树钊两位年轻队员有着鲜明的技术特点。李东兴有两个绰号——“二细”和“李杵”,“二细”是队友给取的,因为李东兴的块头不大,身体稍显细长,所以队员们平时都管他叫“二细”,几乎不称呼他姓名。之所以管他叫“二细”,是因为北京队里还有一个叫“大细”的队员李光照,李光照身高和李东兴差不多,都在1米90以上,但李光照比李东兴还瘦,所以大伙就叫他“大细”。“李杵”则是北京球迷给取的,因为他的动作简单实用,右臂一“杵”就进,这里面也有球迷对他的赞誉。李东兴的中距离跳投特准,几乎撒手就有,命中率很高。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这在李东兴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作为后卫的李树钊,既能投又能突,特别是他突破时身体重心降得很低,能很好地保护球,对手很难从他手里抢断球和掏球。比赛时李树钊在场上头脑清醒,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日后他进入国家队,北京男篮在“文革”中恢复训练,图为北京男篮队员合影。左起:管文明、张志鹏、王瑞卿、李东兴、刘向海、黄频捷、张锡山、李树钊、姜鸿林、王忆诚、何诗荪。

也证明了自身的水平和实力。

很多队员在“文革”期间也坚持了刻苦的训练,年轻球员黄频捷、张卫平、王维君(王治郅父)等也在“文革”期间迅速成长起来。

由于过去受苏联训练方法的影响,教练员和运动员都不敢进行大重量的力量训练,怕把身体练僵了,以杠铃负重下蹲为例,重量最多的也只不过在90到100多公斤,这造成了运动员的弹跳力,特别是身体的对抗能力相对来说显得较弱。虽然当时北京男篮有很多队员也能扣篮,但也只限于身高在1米95以上的大个子。例如,当时在北京队里扣篮最好的是身高1米95的李隆,他可以左手抓篮筐右手单手持球跳起扣篮。黄频捷、张卫平、王维君等很多队员在“文革”期间突破了以前框框的束缚,大胆地进行了力量训练,成了举重队举重房里的常客,他们负重下蹲的力量竟然达到150公斤以上,几乎能和北京举重队的队员相媲美。

由于腰腹和腿部力量的大幅度增强,他们不仅能轻松扣篮,而且身体对抗能力也大大增强。黄频捷和张卫平进入由钱澄海执教的国家男篮后,一次和美国队比赛,中国队球员中能在篮下和美国队球员拼身体得分的就只有张卫平;而在外围能抵挡住美国队球员强悍防守的则是黄频捷,因为他们两人都有着很强的腰腹和腿部力量。而中国队其他队员的身体对抗能力就显得较弱。黄频捷回忆说,当时我们的中锋和美国队球员一接触往往就会失去身体重心。

1970年国家队怎么会输给北京队三场?首先是北京队球员的实力不亚于国家队。黄频捷那时虽然还不是国家队队员(“文革”后期他成为第一批国家队队员),但当时已是国内最好的后卫,他惊人的身体素质、组织能力和强悍的防守能力,被当时中国篮坛各界人士一致看好。北京队的中锋杨殿顺身高2米26。70年代中锋身高2米就算高个了,而对手面对2米26左右的长人,简直是无可奈何。其次,北京队能取胜的最重要原因是他们快速灵活的独特打法和多变善变的防守。

三、“文革”开始后篮球水平下降与比赛的形式主义

中国篮球在50年代末已经达到欧洲强队水准,北京篮球队也在“文革”前夕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但经过几年折腾,水平急剧下降,有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下降的幅度。60年代由于中国篮球水平高,一些友好国家很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当时古巴和中国关系很好,应古巴篮球界的邀请,中国派遣了篮球专家赴古巴任教,帮助古巴队提高篮球水平,当时国家体委派遣了北京篮球队总教练程世春先生赴古巴完成这个任务。临行前国家体委一位副主任对程世春说,去古巴任教要当“老母鸡”下蛋,意思是说不要大包大揽,而要培养古巴自己的教练。所以当时中国篮球专家赴古巴任教是怀着这种目的去的,旨在提高古巴的篮球运动水平,培养古巴的教练员。经过程世春的无私帮助,古巴的篮球运动水平迅速提高。次年古巴男子篮球队来华做访问比赛,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与国家男篮等队进行了比赛,古巴篮球运动员具有南美风格,有很多黑人运动员,弹跳力非常好。

但学生还是没有打过老师。几年后,因“文革”停止训练,“老师”水平一落千丈,而颇有天赋的古巴人曾有过居于世界前三的水平。“文革”后期中国队去古巴比赛,被学生轻而易举地打败。

1972年以后,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力图扭转极“左”路线的危害,体育领域也开始抓成绩了。但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没有变,体育事业依然举步维艰。197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运会,就始终离不开“批林批孔”和反对“锦标主义”,有时候大搞形式主义,要“下基层开门训练”,还要接受“工农兵再教育”。

整个北京代表团被这一类的要求搞得如坐针毡,诚惶诚恐。大会组委会搞了个所谓“工农兵评论”,来代替专家仲裁,这些“评论大员”们大多都是外行,经常做出让人啼笑皆非的评论。“文革”中还有一些在今天看来不可理解的举动,篮球比赛前两队球员进场就高呼毛泽东语录,如果有个球员犯规,就举起手高呼:“要斗私批修!”比赛激烈的时候,常常在比赛暂停期高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只要百折不回地奋斗下去,最后的胜利必属于我们”。落后的球队则一起高呼:“主动地恢复……常常是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四、70年代竟然是篮球最普及的岁月

1.职工、学生篮球热是北京城市一景

说起来很让人惊异,凡是五十多岁以上的人回忆起北京篮球的普及,都觉得群众篮球最红火的年代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那时“文革”已经从大规模的批斗武斗进入了相对平静期,尽管“清理阶级队伍”、“抓‘五一六’”、“一打三反”还在各个领域继续折腾,但人们比“文革”初期还是少了些躁动。那时虽较为贫困却相对安逸,加上文化生活贫乏,于是业余时间打篮球成了年轻人的时尚。

那时工人打、农民打、战士打,到处都有篮球比赛。在一个工厂里,能普及到车间之间都打对抗赛,而北京四个城区和郊区无一例外都有篮球联赛。北京朝阳区的企业最多,每次朝阳区职工篮球联赛报名的超过百队,要分20多个组打预赛,因此到处都是篮球比赛,到处都是喝彩加油声。

如今年逾古稀的葛锦堂是70年代职工篮球赛的裁判,他说蓬勃开展的群众篮球运动使裁判一度非常繁忙,他有过一天吹三场比赛的经历,下午2点一场,5点一场,7点半一场,虽然累得够呛,可是觉得很有意思。那时裁判都是无报酬的,但都争取机会吹。

到了后期裁判一次有4角补助,吹完后饥肠辘辘吃半斤炒饼还能剩2角。如今年已花甲的吕文民1969年进工厂时刚16岁,他回忆说那时候想看书没书,想看戏就来回来去地八部,唯独篮球比赛还有悬念,于是他就成了业余篮球赛的热心观众,后来升格为记分员,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爷们儿记分员”。他自带粉笔、黑板给车间比赛记分,直到晚上9点多打完最后的一场比赛。篮球不仅活跃了职工的业余生活,还在某种程度缓解了单位的派性,因为“文革”中一个单位都有两派,起初篮球队也以派性组织,比如某厂的篮球队分为“抓革命促生产”

同类推荐
  •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体育卫生常识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体育卫生常识

    体育健身,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体能发展,关注通过对健身项目和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爱好和运动特长,获得科学健身的方法,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在不同环境中坚持体育健身的适应能力。
  • 拳击(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拳击(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拳击是戴拳击手套进行格斗的运动项目。它既有业余的,也有职业的商业比赛。比赛的目标是要比对方获得更多的分以战胜对方或者将对方打倒而结束比赛。与此同时拳击运动员要力图避开对方的打击。拳击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有许多有关拳击的生动记载。
  •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华体育奇葩——武术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华体育奇葩——武术

    秉承从小树立“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主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广大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是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形式。
  •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跑步健身运动常识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跑步健身运动常识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体育健美常识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体育健美常识

    体育健身,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体能发展,关注通过对健身项目和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爱好和运动特长,获得科学健身的方法,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在不同环境中坚持体育健身的适应能力。
热门推荐
  • 离萧酒

    离萧酒

    手掌拂过她身后轻扬的青丝,一撮小发在他指缝间流泻而下,纯白的月光,映在了他那张温柔的脸上,树影点缀。他知道她的睡姿很好看,可却不知道多年以后——他算计她一生,她为他一生,他爱她一世,她伤他一世。他,一介魔教少主,黯然幽魂,歃血江湖,烈焰如轮。她,江湖赐名雪刹女,傲然冰霜,勾魂清眸,寒冰似透。他接近她,是情?是仇?她执着于自己的身世,只是简单穿越,亦是幕后情仇?
  • 寻寻觅觅终究是你

    寻寻觅觅终究是你

    MG与赵氏集团的联姻,被惊天丑闻撕碎,然而倍受牵连的却不是红杏出墙的未婚妻,而是李奕宸守护了十二年的真爱。陆梓芯,为了能配得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李奕宸,使劲浑身解数,终于成为首屈一指的当代女企业家。李奕宸:爱你,就要成就你。陆梓芯:爱你,就要成为你。
  • 员工忠诚教育

    员工忠诚教育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穿越众的奶爸

    穿越众的奶爸

    身负穿越众的管理系统,这是给这群人当爸又当妈.最重要的是这群人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啊!直播狂魔____提莫队长(我只是想找个像炮娘一般的女子)网瘾少年____萧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本帝下局一定打的你们20投)西门庆:本官人任务繁重,要挖100个'墙角',现在得赶紧去夜店了.网红嫦娥,妖孽苏妲己,你们都给我把衣服穿上,小爷不吃你们这一套.
  • 崂山演义

    崂山演义

    天下三大道门:崂山派位于东海之滨,东拒东海龙族、海上妖魔及三大海外散修聚集之地,“方丈”、“蓬莱”、“瀛洲”于海外,使其不能登陆内陆;昆仑派位于昆仑山之巅,镇压魔教“一丈宫”以及佛教密宗控制的“吐蕃”与“西夏”诸国;江西“龙虎山”阻挡南方“十万大山”之中的毒虫妖兽并‘大理’、‘安南’等南方诸国,三大道门各守一方,守护着中原大地的安全。直到北方草原竖起聚妖幡......
  • 梦魂兰陵

    梦魂兰陵

    本作品原名《梦回兰陵》,作品又名《梦魂兰陵》原来,你我早在1500年前就已相知相惜,是因你我缘分未尽,上天打开轮回让我再次回到这里与你相遇?还是因你我前世缘分浅薄,上天怜悯!21世纪女主郑蓝儿,因不满家人掌控自己的婚姻,选择出逃旅游散心,却因在旅途中的一次车祸让她的魂魄回到1500年前北朝时期的北齐国...却不曾想,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个人居然是1500年前的一生挚爱之人...他(她)们的故事由此展开
  • 关爱·时光里的那些老师们

    关爱·时光里的那些老师们

    本书是《卓越青少年成才励志馆》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中的小故事,会与你一起去探寻爱心之旅,当你认真地读完这些小故事,你的心定会为之所感动。而书中的小哲理同时会为你的感动升华。众所周知,爱心的培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在读完这本小文集的时候,感受到爱心的力量,进而培养自己的爱心。心存爱心的人,也必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 超级空投系统

    超级空投系统

    末世降临。阴森湛蓝的辐射光圈笼罩全球。G病毒肆虐在空气中,无时无刻都有人变成丧尸夜魔。武器装备随机出现在建筑物内?汤姆逊,UZI,M4.M16,信号枪?陈旭杀戮在末世十年,一朝重生,偶得超级空投系统,从此崛起,一飞冲天!
  • 东北惊奇先生

    东北惊奇先生

    惊奇,绝对的惊奇……全看一个要钱钱没有,要妞妞没有,喝水塞牙,出门踩屎的废材草包男,是如何成为一方最年轻又最无为的逗比道士的。不光长的猥琐,那胆子还小,小的那是一个见鬼就跑,跑不了就装死,连领个护身的灵宠,这货领的都奇葩。我无语了,我要是他我就立马买块豆腐撞死了我。但也就是这样一个逗比道士,却带您走进了惊奇恐怖的东北,也让您领略了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天降奇缘:谁点相思

    天降奇缘:谁点相思

    钟姝灵,一个弃情绝爱的医痴,一心想飞渡凡尘潜心学医,为此六世皆辜负挚爱,惹了一身情债,原以为终于修成正果只等涅槃飞升,却不料六世恋人怨气冲天致使她飞升失败,因果循环,钟姝灵需在第七世还清情债。而六世的恋人萧煜寒再不是前几世的痴情模样,轮回投胎成萧国大名鼎鼎的腹黑孤傲皇子,二人能否再续前缘,钟姝灵能否顺利还请情债,腹黑王爷如何调教绝情恋人,且看天降奇缘:谁点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