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83700000018

第18章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房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剐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象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象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中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鹚首徐回,兼传羽杯;掉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装而浅笑,畏倾船而敛据。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

[精品赏析]

当爱与美的追求同丑恶的现实发生激烈冲突时,具有文学素质的知识分子除了秉笔刺世以外,往往要去寻觅、构想无尘无滓的世界,用常人难以发现的美来排遣忧愤,轻卑现实。这是一种有普遍性的文学现象。《荷塘月色》应当属于这种文学现象的范畴。一片小小的“日日走过的荷塘”竟激发了他空前灼烈的审美热情。这点,通过分析文章的第四段便可证明。多少年来,荷花以它独具的审美价值诱发了无数的誉辞,文人的,乡野的。后人写起来反倒困难了。再者,清华园的荷塘确实比不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子湖。朱先生的成功在于他高卓的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他先从视觉距离的变化上来观照荷塘,起笔推出的是全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曲线美,丰满感,透出了诱人的生机。白描的笔法显示了“风华从朴素中出来”的魅力。逗人遐思的是特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说是静,却有动,也许叶子静静地铺展着,可喻体中的玉女是在旋着舞着的,否则,那裙据怎能临风伞开呢?进而,作者用综合的感觉体验来传达审美对象的特质。除了写视觉形象,他还从嗅觉、听觉等方面来开掘审美层次。“田田的叶子”上“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视点的有机联系构建了审美的新内容,所谓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的美感盖出于此。而“通感”又是一种奇异的联系了,且看这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以听觉替代嗅觉功能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尽合理的,但在艺术中却天然合理。立于微风中的赏花人嗅那馨香,时有时无,这个体验是真实的;听那从远处高楼飘来的歌声,时续时断,同样是真实的体验。这两个“真实”便把不同类的感官功能沟通了。朱自清在感觉的体验上是细腻而丰富的,所以他对于通感的辞格稔熟于心,后面又有类同的句子:“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是视觉之于听觉了。在《威尼斯》一文中也不乏通感的运用,如“建筑也是新式的,简洁不罗嗦,痛快之至。”就很有特色。

很多评论者喜欢用“动静结合”来概括第四段的写作特点,其实,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物静而情动。花、叶、流水的人格化表现了情与景的交融,潜在的韵致也便流动起来了。朱先生用“羞涩”一词来形容待放的花朵,更是耐人寻味,不仅暗合古人对荷花“绰约若处子”的赞誉,更让读者浮想不已,既然“羞涩”于颜怕更内中怦怦吧!这“动”已溢于文字之外了。

短短的一段还体现了作者审美意向的延伸。明明“不见一点流水的影子”,却认认真真地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这又是艺术中的一个“合理”:若无流水,叶何以发,花何以放;若水无情,又怎得忏满塘风致雅洁!或许这算得上是有民族特色的“意识流”罢。

只要把握住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审美心态,我们对于后面写空灵无形的月光,朦胧飘逸的青雾以及杨柳远山构成的“写意”背景的个中三味都能心领神会了。

同类推荐
  • 来历不明的生活

    来历不明的生活

    《来历不明的生活》是作者韦白所著的诗集。诗歌的内容写的很真实,很有冲击力。让我们感慨万分。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点滴

    点滴

    本书收录作者1934年至1935年2月间的散文和杂感,大部分作品是作者旅居日本期间所写。作者说,这里有他“一点一滴的血”,也是“一个活着的现代青年的话”。旅日期间,法西斯阴云密布,国家内忧外患,这些在作者的文字中都有反映。晚年编集时,作者认为《关于翻译》、《几段不恭敬的话》两文讲了一些不公正的话,移作附录。本书于1935年4月由开明书店初版,现根据《巴金全集》本排印。
  • 艺文轶话

    艺文轶话

    《艺文轶话》系文史勾陈考订类文章选集,是偏重于艺文考订和文学批评的文章,根据作者同题图书加以增删。《艺文轶话》最早由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曾获中国作协举办的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后经修订由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再版。
  • 清浅时光

    清浅时光

    以文字穿针引线,锦绣半壁江山,描摹半世风雨,也可运筹帷幄,支撑半边天地,令生命如四季般丰美,四海般壮美。唯愿四周和美,四方溢美。以绵薄之力努力营造一个春草蓬勃低头见,夏花灿烂尽仙缘,秋叶静美勿多言,冬雪晶莹有人怜的纯美世界。借神来之笔,仙赐之墨,在有限的生命里遇见无限的美好。
热门推荐
  • 临床基本素质及执业能力训练

    临床基本素质及执业能力训练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医学生及专业学位学教育特点和要求编写而成。涵盖医德与医学伦理学的应用能力;医生的心理素质;医患沟通技能;医疗决策技能;医疗质量管理实践以及临床思维等内容。
  • 幽冥鬼旅

    幽冥鬼旅

    主角吴十七不知什么原因,来到了阴间。因为阴间的发展还要快于阳间。所以现在的阴间已经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了。我们的主角要一边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一边查明自己来阴间的原因。
  • 小声呢喃

    小声呢喃

    短篇系列,自言自语,想到什么写什么,繁杂的心情在这里一定会得到。
  • 转校遇男神:我的承诺

    转校遇男神:我的承诺

    转校,谁喜欢?因为转校丢了多少爱情和友情?但也是因为转校,开始了一段新的爱情。
  • 纯爱之恋上电台美主播

    纯爱之恋上电台美主播

    ”姑娘,一个人吗?愿意做我女友吗?”“是的,我一个人,靠近点,我告诉你答案。”“啊,不要打了,我不要你做女友了,不要打了,饶命啊”······在一个寒风冷肃的秋晚,失业的吴迪,因为一次酒醉,遇上精灵古怪电台女主播苏语嫣发生一段温馨爱情故事。
  • 绝色弃女:你别躲我

    绝色弃女:你别躲我

    一朝穿越,华夏国杀手变丞相府废柴嫡女。爹娘不爱,庶妹来欺,废柴嫡女变弃女。没关系,神器在手,天下我有。废柴变天才,慕阳表示只想安静过完此生,享受前世没有的生活。可,真会如慕阳所愿吗。。。。。
  • 杰伊正传

    杰伊正传

    错误的时代,造就错误的观念,阿伊,不应该出现。
  • 大鹤山人词话

    大鹤山人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BUG神瞳

    BUG神瞳

    鉴物先鉴人,鉴人先鉴心,人心最难鉴。哪怕是拥有能够看穿一切的神瞳,也有看不穿的人心!
  • 索洛姆系列2:狭缝之门

    索洛姆系列2:狭缝之门

    丈夫死后,凯蒂·洛根获得了农场继承权,与女儿婕特一起继续在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索洛姆镇生活。然而曾经将丈夫逼疯的黑暗力量仍然在暗中潜伏,马背传教士的鬼魂也带着新的阴谋回来了。镇上的居民纷纷团结起来抵御黑暗势力。紧要关头,凯蒂和婕特得到了一位强大盟友的支持。最终,是否有人能从索洛姆的战场上活着回来?——作者斯科特·尼科尔森为美国畅销小说作家,国际惊悚小说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得恐怖小说最高荣誉史铎克奖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