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03500000021

第21章 写作技法积累(5)

它要求把两类特殊的或者是一般事物加以比较,从中发现它们属性的相似之处,并以此为依据,以此类事物说明彼类事物,阐明道理。

古代的神话小说、寓言故事多采用这种方法来写,以虚构的故事类比现实生活。在现代生活之中,我们同样可以用历史现象类比社会现象,以具体的事物类比抽象的道理。这种构思的最大好处,就是使人在生动的事情之中悟出深奥的道理,由此及彼,深入浅出。类比最终是为了使“义”显,也就是要达到“随物赋形”、“托物言志”的目的。

伞形归纳法

就是先分写后总写,先列出一系列能证明论点的材料(事实),然后归纳出论点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可出现在每一段中,也可体现在全篇之中,其结构方式如下:

分述材料①②……观点a

材料③④……

分述材料①②……观点b

材料③④……

分述材料①②……观点c

材料③④……结论:A

这种结构形态就像一把张开的伞,开着的伞架是小观点,“伞”柄才是结论。这样就能由具体到概括,提炼出观点,而且每一段有各自的材料服务于一个观点(小论点),各种观点之和便能水到渠成地得出总的结论。初学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走捷径,快速掌握材料为观点服务,用论据来有效地证明论点的诀窍。

烘云托月法

烘云托月法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陪衬”。它要求我们在表现某一事物时,不直接说明、描写,而用一种类似或相对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使这一事物明显地突现出来。

陪衬有正衬与反衬之分。正衬就是“绿叶扶持红花”,被衬之物与陪衬之物是顺向思维的,如以乐写哀,以悲衬喜,如写一个人高兴到极处便会转向对立面,我们便可以用激动的哭声去描绘其高兴的心情。反衬的力量通常强于正衬,因为反衬的双方对比更强烈,反差更大,所起到的烘托效果会更妙。

巧用抑扬

明要褒扬的,偏偏给以贬抑;本来打算要予以贬抑的,却先予以褒扬,这种手法称之为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无论作者的目的是“扬”还是“抑”,主要方式是采用强烈的对比,使文章陡然一转,激起读者心理上的波澜,使读者在抑与扬的对比中加深印象。

欲扬先抑,就是先做些退让,使文中人物退到贬抑的位置,然后由某一契机带来形势的陡转,尽力褒扬,也就是以退为进,最终进到使人景仰的高度。如杨朔的《荔枝蜜》一文:开始写小时候被蜜蜂蜇过,对蜜蜂印象不好,感情上疙疙瘩瘩的,后来由于参观了养蜂大厦,了解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喝到了香甜的蜜因而认识到蜜蜂的可贵。正是由于这一契机,作者由开始的反感开始转变到对蜜蜂的赞美,并将它与辛勤劳动的农民联系在一起,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予高度的赞扬。从中可以看出“扬”是作者真正的意图,“抑”是为后文的“扬”蓄势的,加强对比度,以期达到曲折变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欲抑先扬正好与此相反,其意在贬。

无论是抑还是扬,先前只不过虚张声势,扰人眼目,后面才是真情所寄。前边为“虚”后面为实,由虚到实逐渐揭开“谜底”,往往能达到出奇制胜,出人意料的效果。

巧加包装

给文章巧妙地加一个得体的外衣,使文章“光彩照人”,更好地发挥材料的作用,更好地为中心服务。这种巧加包装的方式,对于读者来说,犹如物品的“包装纸”,精致的包装往往能引起顾客的注意,同样,巧妙地给文章加一个得体而漂亮的包装往往会使文章摇曳多姿,妙不可言。

给文章加包装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

第一,借线索包装。这里的“线索”,不是文章内在的结构线索。借线索包装是文章外在的东西,是文章的“外套”。如我们观察各位老师的笑,以“笑”为线索来构思包装,从“笑”的不同,来展示老师不同的性格。这样,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通过这一“外套”便会包装出老师“笑”的精彩内涵。

第二,巧借场景、情境、气氛来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起到包装全文的作用。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的开头便设出一个情境:“东京无非是这样……”写樱花,写清朝留学生的丑态;然后写自己在这种环境中的感受,对东京一切的看不顺眼,缘于自己的爱国心与民族自尊心,这也就是全文的基调。

第三,借物包装,就是找到一个与文中的人或事密切关联的物件,通过它来牵动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如课文《这不是一颗流星》就是通过“熊皮手套”来牵动小浩波与阿婆这两个主要人物。小浩波念念不忘为阿婆买熊皮手套,以至于在万人体育馆里看表演节目《戏熊》时,发现熊便大声叫喊,因为这牵动了他对阿婆的那颗爱心,故事也就顺其自然地展开了。当然借“物”包装不是强加的,而是这一“物”与生活中的人或事有着特定的牵连,通过思考和联想,使之成为联系人、物或是情感的载体或桥梁。

凤头豹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京戏里也常说:“头三脚难踢”。

一篇文章的开头难,难在确定基调。一篇文章能否引人看下去,关键在于开头,从欣赏者角度来说,开头好比看人的第一眼。从写作角度来说也很重要,它好比一首乐曲定音,音定准了,演奏起来才和谐。

开篇就要抓住读者,做到先声夺人。古人谈文章有“凤头”之说,即是此意。

先声夺人的开头方法的主要要求是:

第一、开宗明义。一开头就走向目的地,为文章的展开打开通道,尽快把读者带进作品描写的世界。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表达的题旨明确,读者很快地与之共鸣。陆定一的《老山界》:开篇明白地交待事情,起笔点题,起到了跳板的作用。

第二、要引人注目。即开头要异峰突起,别开生面。因为开头对于读者来说是审美活动的起点,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如李渔说的“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具有招人入境的效力而且一下子能点燃读者情感的火花。如朱自清的《绿》、《春》。

文章的结尾如文章的开头一样重要。古人把结尾比喻成“豹尾”,也就是说结尾应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结尾的构思方法很多,主要表现为:

第一、戛然而止,出人意料。高中课文《项链》结句把出人意外包含在平凡之中,慢起猛落,使情节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第二、内蕴深沉,耐人寻味。如《最后一课》结尾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王愿坚的《七根火柴》结尾抒情,自然流畅,留有不尽的回味,充满散文诗似的优美。

第三、神龙掉尾,卒章显志。这样结尾多具有总结性质,一笔刹住,升华主题。或以主人公说出对生活的体会作结,道出生活的真谛;或通过讲故事的人或作者发表议论点明主题,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结尾干脆,画龙点睛,勾勒出资产阶级精疲力竭,黔驴技穷的丑相;或言简意赅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结尾。如《故乡》,结尾成为警句,既高度概括了主题,又含蓄悠远。

结构析题

在审题构思过程中,命题作文的内容和选材范围都在题目之中,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罢了。

我们通过分析题目,找出题目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重点落在何处,通过结构分析来确定所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称为结构析题法。

第一、通过审题弄清内容重点和选材范围。根据“一个句子的重点常是谓语,其他是范围”这一方式来确定内容重点和选材范围。

例如:我[逐渐]了解了他

内容重点是“了解他”,即谓语中心语。

选材范围:①“我”(主语)规定“了解他”限于“我”这个范围,而不是其他人。②“逐渐”(状语)修饰了“了解”,规定“了解他”是一步步的不断加深的过程。

第二、题目不是一个句子,这时应补上相应的成分,也就是加上范围,使宽题变窄。

例如:《变》

题目是一个动词,常作谓语,只能补上相应的主语和补语,如:

家乡变了——家乡变得更美了。

逐层扩充句子,使句子叙说的范围愈来愈明显。

内容重点是“变”,而且是“变美”,这样内容就越来越集中,中心会更突出。

信息坐标

在将宽泛的命题通过结构分析,确定了重点和范围后,应根据这一“坐标”向周围扩散,收集与重点和范围联系紧密的材料,甚至可以是合理的想像和联想。重点和范围好比一个点,以此作为坐标原点,由此能伸展的平面都可以纳入构思范围。

如《尝试》

根据这一方法,题目可变为“当老师(医生、工程师)的尝试”,“痛苦的尝试”,“一次失败的尝试”等。只要围绕题目的范围,不跳出圈外,圈内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通过联想获得信息,写出与“坐标”相应的内容。

误传深情

一位歌星在沈阳唱《橄榄树》,将“在远方”误唱为“在沈阳”,赢得狂热的欢呼,这种看似“失误”之处,却隐含着某种内心愿望,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自己的距离,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写文章时亦可用这种方法来构思。误会,就是把两件本来不相干的事情混为一谈。它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亦可是双方互相误会。采用这种方法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误会的双方各自只知道问题的一个方面,却以为别人也和自己想的一样。“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双方各自传情达意的言辞,又都具有一种可使对方做出别样解释的“双关”特点。也就是说双方之情都具有相互干涉性。

如写一位耳聋的熟人正挖红薯,你问他:“身体还好吧?”他说:“个不大呀,天气不好,要降产,比不上去年罗。”尽管各言其事,但两者没有联系是不行的。

许多电视小品都采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如有这么一个小品:一个人想买车票,一个人想卖车票。想买的人认为是假票,明明是真的,他偏说是假的。卖方认为买方是个骗子,原因是,穿着件有裂缝的西装,通过双方的误会,最后才明白,想买车票的,因为连买了三套西装,都是“水货”,穿上身,全都“破”,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双方闹出个不小的误会。虽是误会却非偶然,细细一想,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个侧面,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一字之改

这种构思方法,不是改一个字,而是一个字两种意思。

如写一个冷饮店,天热时,顾客常来,生意兴隆。可是到冬天就关门,冷冷清清,可今年不同,“冷饮部”变成了热饮部,热油条、热煎饼,并且热情服务。这样一变,从表面描写转入从实处着笔,暗示出人的心情也改了。巧借一字之变,来写社会之变,生活之变,构思就精巧多了。

通过一字之改,由此及彼,拓宽思路,写出曲折生动之处,才是这种方法的主旨所在。

同类推荐
  • 北京市中考试题精粹(数学)

    北京市中考试题精粹(数学)

    考虑到中考本身的延续性和继承性,近年中考真题成为研究当地命题导向的最直接途径,因此本书收录了2009—2011年北京市中考真题。经过细致分析研究,编写组精心选编了北京市2010、2011年各区优秀中考模拟试题,以供读者进行强行强化训练。这些试题知识覆盖面全,类型齐全,难易适度。试题、答案翔实准确。试题均依据中考正式样张或模拟考试原卷编写,不使用网上试题。
  • 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

    了解我国国防的概括和历史以及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指出,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 高考零分作文精选大全

    高考零分作文精选大全

    无论高考制度如何改革,高考作文依旧是人们极度关注的对象和引起激烈争论的焦点。不但因为它占了60分的高分,而且其评判标准也备受争议。所以大家在赞叹满分作文的同时,也对“零分作文”感到好奇。从这些年流传出的零分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愤世嫉俗型。二是玩世不恭、恶搞型。三是挑战高考型。四是严重跑题型。无论是以上四类中哪一种类型的零分作文,都普遍反映出现在的学生因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产生的逃避态度和抵触情绪,并致使他们不能从容应战。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考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考试的本质。
  • 世界名人经典演讲词

    世界名人经典演讲词

    由于演讲者的地位和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高度,他们的演讲往往有常人不可企及的深度,从而为读者树立了范文。
  • 哲理荟萃(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哲理荟萃(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对于爱思考的人来说,生活中的哲理无处不有。本书选取的哲理美文具有启示性,作者往往能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发现独特的感悟。你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也会发现,文章中的事情你也碰到过,而且你也产生过与作者类似的感悟,但遗憾的是,你没有把它记下来。读读本书,找回那些曾稍纵即逝的心灵感悟。
热门推荐
  • 一抹丹砂,栩栩如生

    一抹丹砂,栩栩如生

    如果有人问温栩最爱的人是谁?她铁定会回答:阿生哥哥!约定好的那年温栩20岁,遇到了他,无论他是谁,无论他好与坏,就像曾经五岁那年认定的阿生哥哥一样,爱着,迷恋骸骨。五岁那年,翻着《栩栩如生》的漫画书,她对他说,栩栩如生?我叫栩栩,那你就是如生,以后我喊你阿生哥哥好不好?那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注定般的感觉……某天,温栩对他说“温孝该叫你什么?爸爸还是哥哥?”酷酷的小帅哥睨了她一眼,冷着绝美的脸“你是他姑姑,你说该叫什么!”温栩苦着脸低喃说了句“我还是他老婆呢!”一大一小两人完全没顾及旁边完全黑沉下来的比女人还要美的脸……
  • 这本书叫易

    这本书叫易

    我是个新人,这是我自己世界中的仙侠希望你们喜欢。刚刚开始写,写得不好多担待。这本书《易》共有四卷分别为《天下》《缘起》《缘灭》《轮回》。第一卷易~天下
  • 那一站的天使

    那一站的天使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总裁追妻别来无恙

    总裁追妻别来无恙

    苏梓航邪魅的笑到“跑到乡村以为我没有办法吗?”且看温柔霸道总裁怎么追回小娇妻!……管家“夭寿啦,总裁竟然下地种田”苏梓航“老婆啊,这一亩地我翻完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云水函

    云水函

    自古以来就有“门当户对”之说,可允可偏生不信,造化一世,落得半生孓然一子,都说世事无常,子孙后代再优秀又如何,自己潦倒半生,晚景怎落得一个凄凉,叹叹叹,世人皆可悲……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且活且珍惜吧。
  • 寒钰辞

    寒钰辞

    合作,敌对,或是互不相干,人世间纷纷绕绕,不过也就这几种关系,有的人一生也不会遇见,有的人却痴缠一生,剪不断,理还乱。她明明可以行走在平静的水面,他却因自己的私心将她拽入无尽的深渊。她再次选择,终于找到了怜爱自己之人,可他却因自己的一厢情愿,害死了那人,他明知二人早已陌路,心中却是难以割舍。终是他搏错了。
  • 顾先生,我们不可能

    顾先生,我们不可能

    作者无能写不好简介,欲知后事咋样,请看正文
  • THE TAO TEH KING

    THE TAO TEH K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髓颜

    髓颜

    一些人的好奇心驱使人们进入这个秘境,通过一些人的游历,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恐怖,诡异。有的人的消失,受伤。空灵的山洞,鬼影的树叶,天空中飘浮的人影,草地里出现的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