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8700000002

第2章 大乘佛教思潮的兴起及其一般特征(1)

大乘思潮的兴起,全面刷新了早期佛教的思想观念和宗教实践,是整个佛教发展史上的一场名副其实的革命。但这一思潮究竟发生在什么时代,以什么为标志,以及它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如何,探索者虽然很多,然而莫衷一是,至今还没有一致的说法。说不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与佛教自身的内容庞杂、派别林立、经典浩瀚、信仰多元、变化剧烈等多样性有关。

凡属世界性宗教,都可以说是多样性的,但佛教若与之一比,那特点就会凸现出来。首先,佛教经典中没有一部是受到普遍独尊的,而其中的任何一部都可以获得崇拜。佛陀在世没有著作,他的言论也没有记录,传说他逝世以后,弟子们聚会企图为他的教诲结集,但这一结集的成果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属于各个部派承认的,而且又经历过多少次改编的《阿含》经类和律典。就是说,佛教经籍,既不像中国儒家那样,有孔圣人编辑的“五经”及其弟子辈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也没有像西方一神教那样由“天启”构成的《圣经》——尽管信奉它的诸多不同教派,诠释的教义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之被作为虔敬的对象,从一开始就是唯一的权威,不容改变,更不容有另外的经典与之平行。大体说,孔子与佛陀活动的年代相当,耶稣要晚五百年,而他们的经典至今还是那几部和那一部。佛籍的产生,既不需要圣人,也无需乎天启,只要附上一句“如是我闻”,随时随地都可以生产;至于随意改经,更是常事,从一种经典可以有多个内容不同的译本中可见一斑。现在流通的《大藏经》,不但有巴利文、汉文和藏文等巨大差别,汉文大藏经本身就有多种,而且至今还在不断编纂中。没有统一而稳定的权威性经典,就不可能有统一而稳定的权威性思想和专一的信仰。

据此可知,佛教的思想和信仰十分繁多,而且芜杂。一神教崇拜上帝,上帝是唯一的神。佛教似乎是在崇拜佛,但佛就有很多,决非释迦牟尼一个;早期多崇拜阿罗汉,后来多崇拜菩萨,有的还提倡崇拜法师、活佛和活菩萨,以至于天龙八部、精灵鬼怪,几乎包容人们能够想象出来的一切神灵,都能够在佛经里找到出处,都具有受崇拜的资格。这还不算,像舍利崇拜、庙塔崇拜、经籍崇拜,也非常盛行,甚至成了推动佛教传播的最重要的信仰形式。此外,还有一些崇拜,诸如对某些文字图形的崇拜,蜕变为咒语、曼陀罗等。所以我认为,佛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神教,它包含的不但有多佛主义,而且吸收了多种异教和土著信仰,混合成诸多鬼神系统。缺乏唯一的信仰对象,对于宗教的独立性来说,或许是致命的;就它的适应性来说,也许是扩大生存圈的良方。

这种信仰上的多元化、崇拜上的多重化,与其在宗教理论和哲学世界观上的千差万别是相应的。任何人都可以造神,也都可以阐述自己的观念。而有胆识和能力的,就可以创造理论,构造体系,既可以假托“经”的形式,也可以自己署名为“论”;既可用编辑诸经成为一个系统的方法,也可以假借名人名义自己造“论”,它们都可能得到支持者,得到流通。在所有世界性宗教中,没有谁比佛教给予的自由更多了,自由到对经典、教义、戒律不但可以任意解释,任意修改,而且可以完全翻新。尽管它们都声声反对“外道”,似乎是在维护佛说正统,其实那都是打击他说、树立己说的手段。造经成风,到了中国也没有停止,南朝齐梁时僧祐就曾对当时流行的经书普查过一遍,发现假托和伪造的数量委实可观,以致经录里不得不单列出“疑伪经”一项,企图加以区别。此后“伪经”的数量可能有所减少,但质量却大大提高,有的就不声不响地进入了大藏经目录。佛藏的杂乱,也表明它内容的丰富多彩。

与西方一神教那样教会可以与世俗国家抗衡、并能够严密控制自己的全部教民的教阶制度相比,佛教的组织相当松散,甚至连自保的力量也没有。它的僧伽团体主要靠僧纪维系,以寺院为活动中心,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而且流动性很大,所以尽管数量极多,但规模不大,即使是同一个派别,不同僧团间也难以形成统一的力量。它在一些国家和民族中扎下了根,也不是由于它有强大的组织力量。我们知道,佛教曾经遍布亚洲各地,然而后来大变。它首先被逐出本土,在此前后,它又被从近东和中亚诸多民族和国家中消灭。然而彼衰此兴,最终它只能停留在南亚的孤岛和部分东南亚国家,而在中国,它找到了真正大繁荣的基地。这种屡遭迫害依然表现为生生不息,以至于20世纪以来还有走向全球的趋向,其原因主要不是凭借佛教的组织力量,更不是由强制性的对内控制和对外扩张造成的,倒是相反,很可能与它松散自由、鲜活多变有关:由此提供的信仰空间,发挥的余地可以很大,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方面就会更为广泛,也不容易僵化和教条化,从而更有利于生存发展。这些情况,在大乘思潮中反映得尤为清楚。

从整个佛教史看,佛教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曾得到某些王朝不同程度的扶植,甚或参与政治斗争,这在大乘经律,如《大涅槃经》、《菩萨戒本》等都有所反映,但具体都发生过哪些流血事件,却很难搞得清楚。其中佛教反婆罗门的斗争以及最终被逐出本土,伊斯兰教对佛教的毁灭性清除,都是铁的历史事实,但对其中的详情,人们至今依然茫然。日本佛教曾拥有僧兵,直接参加武斗;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喇嘛教长期掌握政权,维系农奴制度;南传佛教在近现代则成为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旗帜。这一切反映了佛教还有另一方面。对一种宗教的评价,完全从它本身着眼,远远不够。

佛教上述的种种特点,使人们很难用一个标准、一个时间,去确定“大乘”正式成立的标志。历来认为,大乘是从部派佛教中分化出来的,其中大众部是主要的一个。但如我在上卷所说,佛教的分裂趋向,早在释迦牟尼在世时已经很显著了,部派佛教不过是分裂的公开化、各自形成独立体系的表现。变化是佛教的内在生命力,贯穿在整部佛教史中。如果我们不局限于后世记载的佛教分裂史,无论巴利文、汉文和藏文,而是就有关经文本身去考察,就可以发现,这一变化是多头绪、多层面的,从早期佛教微细的量变,到形成大乘佛教的显著质变,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一直到独树“大乘”的旗帜而与“小乘”公开抗衡,实是佛教内部长期蕴积的结果。大乘的一些主要观念和论点,在许多有影响的部派中,如有部、犊子、经部等,都有明显的反映。即使被认为保存原始佛教最纯正的南传上座部,以及汉文的“四阿含”中,也有大乘的不少痕迹。把大乘的起源,仅仅归结到大众部,并不那么准确。

§§§第一节佛教向大乘转化的契机和大乘的基本精神

佛教为什么要向大乘转化?我认为,这与佛教力图走向社会有直接关系。任何一种宗教,如果脱离社会,脱离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要想长期存活下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佛教本是以出离世间立宗的,以出家禁欲、涅槃无生为旨归,这种本质属于厌世的人生观,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的共识和持久的支持。认真实践出离世间的典型代表是头陀行,尽管始终在佛教内部延绵残存,却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派别。这是因为它的思想虽可以迎合极少数人的极特殊的精神需要,却绝对不可能推向社会,为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相反,我们从《阿含经》和部派诸论中可以明显看出,诸种佛教,诸多主张,诸多派系,其体现出来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向社会布教,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取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在各阶层发展信徒。这股潮流异常强大,虽然不时有反对的声音传出来,但却是不可遏制的。所谓“杨朱无书”,佛教留下那么多的经籍,说明它的主流从来没有忘怀社会、不干预社会。

从部派中酝酿成熟起来的大乘思潮,说到底,是佛教大规模涌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而形成的。与小乘相比,大乘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社会性。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到了大乘佛教才会提出和解决世间与出世间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会反对把出世间同世间割裂开来,确立“世间出世间不二”这样重要的命题,并以此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根本指针。

为了支持佛教走向社会,大约从部派时期就开始不断更新已有的相关观念。即以有部而论,学界认为它与大乘不相干,但在《大毗婆沙论》中已有关于“菩萨”的长篇论述,到了《俱舍论》则作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此论卷一二说:无上菩提甚难可得,非多愿行无容得成。菩萨要经三劫无数,修大福德、智慧资粮、六波罗蜜多,多百千苦行,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定应发长时愿。若余方便亦得涅槃,何用为菩提久修苦行?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故求菩提,发长时愿:云何令我具大堪能,于苦瀑流济诸含识,故舍涅槃道,求无上菩提。济他有情,于己何益?菩萨济物,遂己悲心;故以济他即为己益。谁信菩萨有如是事?有怀润己,无大慈悲,此事难信;无心润己,有大慈悲,于如是有情,此事非难信。如有久习无哀愍者,虽无益己而乐损他,世所同悉;如是菩萨久习慈悲,虽无利己而乐他益,如何不信?又如有情由数习力于“无我行”,不了有为执,由此为因,以为“我”而生爱著,甘负众苦,智者同悉。如是菩萨数习力故,舍自我爱,增恋他心,由此为因,甘负众苦,如何不信?又由种姓异,有此志愿起:以他苦为己苦,用他乐为己乐;不以自苦乐为己苦乐事,不见异益他而别有自益。这无疑是利他主义对于利己主义者的一篇宣言,从人性上证明了菩萨是完全可能的。

所谓“菩萨”,就是大乘行者,是大乘佛教给予大乘修行者的特定名称,以此与《阿含》和部派所尊重的阿罗汉等“贤圣”区分开来。因此,在佛教内部,即以“菩萨乘”作为“大乘”的同义语,“菩萨藏”即是“大乘藏”,“菩萨行”即是“大乘行”。我们说过,菩萨这一称谓,在《阿含》和部派论籍中已经出现,而且还与声闻弟子和辟支佛并列,实则表示,佛教“三乘”已为当时的佛教各派所承认。至于“菩萨”的品格,以及由这一品格带来的新观念,以此文说得最为简洁明了。

第一,“利他”而非“利己”,“以济他即为己益”。是故“济他有情”、“济诸含识”、“利乐一切有情”就成了菩萨一切品格中的最高品格,一切修行的唯一目的。这一利他的观念,是针对利己观念提出来的,而且经过深思熟虑,长期论辩。有人问:“谁信菩萨有如是事”?回答是,如果只想“润己”(利己)而不想利他者,以至于“虽无益己而乐损他”(损人不利己)者,确实不会相信;但是,“虽无利己而乐他益”者,则肯定相信。信不信是因人而异的——而人的这一差异,全在看他是否具有“大悲心”、“大慈悲”。在大乘经籍中我们知道,这一“利己”论者,指的就是“小乘”佛教,而“自利利他”则是大乘给自己规定的价值观。

于是第二,大慈大悲就成了菩萨的内在本质,支配菩萨所有行为的精神基石。至于为什么,是否可能,这就涉及道德的心理基础问题。

部派佛教把一切善行归诸内心的“惭愧”使然,把惭愧视为一切道德的心理根基,故《俱舍论》卷一三说:自性善者,谓惭愧根。以有为中唯惭与愧及无贪等三种善根,不待相应及余等起,体性是善,犹如良药。相应善者,谓彼相应,以心心所要与惭愧根相应方成善性;若不与彼惭等相应,善性不成,如杂药水……自性不善,谓无惭愧、三不善根。由有漏中唯无惭愧及贪瞋等三不善根,不待相应及余等起,体是不善,犹如毒药。以惭愧为善根,此说大体相当《孟子》所谓的“羞耻之心”;以无惭愧为不善根,与人们以“无耻”表示在道德上的不可救药大体相当。大悲或大慈悲,则与《孟子》的“恻隐之心”相近。《孟子》把“恻隐之心”当做普遍的人性,故主性善说;大乘把慈悲心定为菩萨性格,认为只是部分人具有的心理,故有三乘的区分。大乘佛教伦理选择儒家作为同中国文化接轨的跳板,不是偶然的。

然而作为道德的心理基础,“惭愧”或“羞耻”与“大悲”或“恻隐”,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前者是把道德当做个人的私事,属于私家的品德修养;后者则需面向大众,把同情、仁爱和社会责任的统一作为道德的根柢。

于是有了第三,目的在求菩提,而非涅槃。涅槃是小乘的终极目标,从大乘来看,这是不顾大众、自求解脱之路,是利己主义的表现;菩萨则反是,他以利他为己任,把追求“菩提”、成就“菩提”作为最高目标,而不以涅槃为归宿,拒绝修习涅槃道。由于世界无数,众生无数,需要解脱的世界众生无数,故菩萨行的法门无限,时间亦无限,动辄以“三劫无数”来形容。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智慧一点通

    生活在纷乱繁杂的世界里,整天就是房子、车子、面子、票子;使我们难以认识真实的自我,倾听内心的声音;所以迷失于大千世界。本书通过佛教智慧为读者阐述生活的真谛。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sorry我是一只鬼

    sorry我是一只鬼

    黑夜中孤独前行的人,请千万别回头,否则你将再也看不到黎明.......不甘心就这样离去,我要当你的守夜人,直到黎明的下一秒.......夜深了,一个人在家请关好门窗,有人在敲门........对不起我是一只鬼......(非常good,值得收藏!)
  • 都是为生活所迫啊

    都是为生活所迫啊

    警察叔叔,你要相信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王子赫最初的目的真的只是,想好好在异世界活下去啊!忽悠全世界什么的都是为生活所迫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给boss买药吃

    我给boss买药吃

    英国长大的李乐乐回国就业,和boss展开了走一路损一路的有趣恋爱故事
  • 诈徒

    诈徒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叫刘飞,当你和他讲道理的时候他和你讲拳头,当你和他讲拳头的时候他和你讲道理,他叫流氓,无上仙庭说:“他就是一个流氓无耻之徒坑诈骗无所不能,不能和他为敌“冰山女王追着要为他生猴子,热烈火女追着要为他负责,魔道萝莉公主在满世界的找他的飞哥哥,刘飞站在魔宫殿面前拿着一块砖头在那里说着:”此路是我开此山是我劈想要在此开要交保护费”一个贱人的崛起
  • 废材嫡妓

    废材嫡妓

    废材她亦是21世纪的杀手“末云”谁不知道?她是个杀人狂魔?可现在自己竟然穿越到一个废材的身上,而且还是个妓女,可笑的是自己不能修炼斗气的唯一原因竟然是经脉被堵而已,却被背负了几十年的骂名“废材”前身的主人受身凌辱而活活被掐死。5年后她亦是罗曼大陆的王,身后总有着一位帅死你莫怪我的男人。他霸道,爱耍流氓…她腹黑,温情…然而一场事故让她知道她的一生亦不会这么坦荡,他义无反顾的跟随她,只因为爱。
  • 某少女的两千次重生

    某少女的两千次重生

    伏之一直以为重生这种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事是只有在小说世界中才会发生的,没想到,在她自杀后,她...重生了。如果只是重生那还不算什么,但伏之突然发现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
  • 我有恶魔使者

    我有恶魔使者

    携带百年记忆从归都市,掌握惊天功法,纵横都市、掌控一切,冲顶巅峰!
  • 易烊千玺之微凉青春

    易烊千玺之微凉青春

    若离笙箫,浅浅吟奏。阳光微凉,琴弦微凉。素衣白裳,意年仓皇。一抹轻伤,一缕过往,花落时节重逢君,道一声你好,诉一声再见。离别多年,今又逢君。鸣一曲忧伤,奏一首惆怅。再道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但愿你我只是过路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