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5000000031

第31章 锻造“纯诗”:现代派浙江诗人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潮(4)

精神的觉醒带来的是对现实黑暗和压抑的敏感,而精神的懦弱又产生了无所逃逸的痛苦,因此在个人的悲欢中,就积淀了深刻的现代生活内容。既然外部现实四处沼泽、举步艰难,他们就只好缩回内心的巢穴之中去舔伤口。这种孤独,也强化了对平凡琐屑的个人悲欢的深入体验,诗歌就成为升华情感、排遣痛苦的一种手段。在戴望舒的诗歌里,弥漫着的满是他生命体验中最深沉的感受,最苦痛的忧思,最浓重的失望。

《雨巷》所表达的孤独的彷徨与期盼,《对于天的怀乡病》里对“那个天、那个如此青的天”的渴望,《单恋者》那种踯躅街头,心无所归的失落感,《寻梦者》所暗示的梦幻成真、老之将至的悲哀,还有《乐园鸟》里对“天上的花园”的怀疑及《秋蝇》中精疲力竭的晕眩感,都无不发自现代中国个体生命最深沉的体验。

戴望舒的诗歌,特别是前期作品,明显地显露出对现实人生充满了苦恼和失望。而在苦恼和失望里,戴望舒总企望在自造的幻觉中为破碎的生活寻求一个新的支点。《太阳下》所抒发的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苦伤感的情绪,而《旧锦囊》中的12首诗作更是弥漫着这种调子。《流浪人的夜歌》写道:

此地是黑暗底占领,

恐怖在统治人群,

幽夜茫茫地不明。

来到此地泪盈盈,

我是颠连飘泊的孤身,

沉沉的未晓天,

凄凉的情绪,

将我的愁怀占住。

这是诗人对所处现实境况的内在心绪的写真。身处无望的现实环境,诗人无可奈何,只有依靠记忆的资源而向昔日索取。他写道:

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

把你伤感的头儿垂倒

静,听啊!远远地,从林里

惊醒的昔日的希望来了。

(《不要这样》)

显而易见,诗人的内心危机是真实而具体的,无望的现实迫使他回溯过去,寻找“死叶上的希望”。这本是一个“早在遗忘里沉湮”的希望,但只有在“盈盈相看”的时候,它才被唤起,成为现实的支点。这“希望”的虚幻、无力并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它所起到的仅仅是短暂的抚慰而已,最终还是被“悲怀占住”。

而戴望舒后期的诗作,则走出了个人情绪的重围,把自己的悲欢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成为香港抗日文化界的核心角色。1941年,日寇占领香港,诗人和祖国同胞一起蒙受国难,并且被投进监狱,受伤致残。在狱中,诗人坚贞不屈,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苏汶说,诗人“在无数的歧途中间找到了一条浩浩荡荡的大路,而且这样地完成了”,这不仅是指他的思想的转换,也是指他艺术的完成。灾难岁月的磨炼,使诗人较为真切地体验到了个人悲欢与民族命运的关系,也激发了他更为开阔的情感体验。《元日祝福》一诗就以鲜明的主题、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这种新开端,而《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则使诗人的新体验得到更为艺术的升华。在这里,被磨砺得十分敏锐的艺术手段将深挚热烈的爱国激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意象高度凝炼而不晦涩,感受细腻独特而不狭小。这样,深刻的观实情感内容就与现代抒情方式和诗意境界完美地交融起来,使诗人已达极限的美学追求又重获新生。从诗集《灾难的岁月》中,可以看到诗人经过日寇的铁窗腥风血雨和屈辱困苦生活的磨炼,喜怒哀乐逐渐与广大人民群众融为一体,不仅唱出了个人的苦难,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苦难,而且抒写了由此而激发的金子般纯净的爱国主义感情。面对仇恨、惨烈与死亡,他用沉重的笔写下了《狱中题壁》和《我用残损的手掌》,这是诗人在民族危亡和自身危难之际体验到的深沉痛苦和强烈渴求所凝聚的篇章。虽然由于诗人的处境和活动时空的限制,他无法正面描绘民族的苦难和风雨激荡的革命斗争,但他却以多种艺术方法展开想象的翅膀,抒写内心的感受和希望。比如在《狱中题壁》中,他劝朋友不要为他死在狱中而悲伤,而要用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扬,“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风雨;在那黑暗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可见,在1940年代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潮中,诗人已经开始把个人的梦的追寻,以及民族的生路和死路的追寻联系起来了。在牢狱中,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破碎的“祖国”,随着抚摸的手掌的移动,诗人对那大片充满着“血和泥”、“变成灰烬”、“冷到彻骨”的阴暗土地,充满了无限的愤慨和深深的眷恋。而对“温暖、明朗”的“辽远一角”则“寄予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是光明驱逐一切黑暗之所在,那里是“永恒的中国”(《我用残损的手掌》)。依然是一个现代派诗人在寻梦,却以民族大义使梦境变得异常悲壮动人了。这些诗篇虽然没有使用什么响亮的政治术语和口号,但却切实地吻合着时代的脉搏,体现着抗战的时代精神。

当然,戴望舒终究是戴望舒,即便是在抗战的年代里,即便是在《灾难的岁月》这样的血与火凝成的诗章里,依然潜藏着他褪不去的心灵忧郁。在不少的诗作中,充满了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意趣,传达出人生的虚无感。《古意答客问》的恬淡超然,《赠克木》的弃圣绝智哲学,《寂寞》中“夜坐听风、昼眠听雨”的参禅,《夜蛾》和《我思想》中“齐生死”、“等万物”的梦蝶境界,都渗透着传统士大夫文人的情怀,深藏着一个现代落魄者对人世的绝望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怀疑。

二、“悒郁着:用我二十四岁的整个的心”

1927年,戴望舒以一首《雨巷》给中国新诗留下了一声忧郁哀婉的吟唱: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

这吟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如梦似幻、如歌似泣的情调中,展示了一个现代寻梦者“失望——梦想——失望”的心路历程。而那江南的“雨巷”,出自诗人故乡,既是他苦闷压抑的人生处境的象征,也暗示他迷惘的心灵渴望找到皈依,也凝成了他一生浓重的“雨巷情结”,更是他赢得“雨巷诗人”美誉的艺术标志。戴望舒与“雨巷”是分不开的,因为寻梦的文化情怀,因为纯美的诗艺创造,更因为其中美丽的忧伤所呈现出的忧郁诗风。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曾说:“‘忧郁’却似乎是‘美’的灿烂出色的伴侣。”受波氏影响,中国象征主义第一家李金发在诗中也潜心表现“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可以说,忧郁的情愫,是整个人类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当然,敏感的诗人尤为甚之。在戴望舒创作特别是以《雨巷》为代表的前期诗歌里,忧郁是十分显在的基调:“悒郁着:用我二十四岁的整个的心。”(《我的素描》)他从1927年到1932年去国赴法为止的这整整五年之间,时代的重压,个人不幸遭遇的困恼,一下堆积到他的肩上。“五年的奔走、挣扎,当然尽是些徒劳的奔走和挣扎,只替他换来了一颗空洞的心”,并且终于发现“一切希望都欺骗”。他发之为诗,也只能是忧郁的。这是从当时中国黑暗社会产生的。他咀嚼昔日的悲哀,剖析过往的感伤,在肯定中使之理想化,往往起到净化和缓解的作用。但是,诚如郁达夫在《栀达夫自选集枛序》中所说:“悲怀伤感,决不是一个人的固有私情。”诗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所隶属的阶级或阶层的审美理想,对自己原发性的情感进行梳理、纯化和提炼。因此,从诗人虚实隐显的艺术概括中,不难发现潜化其间的时代的和阶级的审美特征,以及“东方人所特有的悒郁的气质”。

戴望舒说:“我苦涩的诗节,只为灾难树里程碑。”(《赠内》)忧郁,便成了他诗歌的审美对象。从而,诗人时儿“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雨巷》);时儿又化作一个“寂寞的夜行人”,对着“死美人”似的残月唱“流浪人的夜歌”(《流浪人的夜歌》);或者抱着“陶器的烟斗”在寂寞的园中散步,“寄魂于离离的野草”(《寂寞》);或者擎“一枝凄艳的残花”,在寒风中听“雀儿高唱薤露歌”(《寒风中闻雀声》)。然而更多的时候是独自在幽夜里对着冷月叹息,守着孤灯伤悲,不断地感叹“我是青春和衰老的集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我的素描》)。

戴望舒以他特有的敏感、忧郁的心灵,最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忧郁。

寂寞烦闷、迷惘彷徨是现代忧郁最明显的特征。因为这种忧郁不是个别的、偶然的、与人的具体环境和际遇相联系的忧郁,而是一种植根于人性、植根于人性与现代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形而上的忧郁。所以,在现代派作品表现的忧郁中,很难寻找出十分具体的原因。例如在波德莱尔无数表现忧郁与烦闷的诗中,在卡夫卡那些极其抽象、沉闷的小说中,在艾略特那些宗教式的悲观的警世诗中,都很难找出什么具体的忧郁原因,它们就像艾略特笔下的黄雾,到处弥漫,但又吹不开、望不透。戴望舒的忧郁表现也具有这个特点,他的诗作,绝大部分都是表现其忧郁情绪的,但是人们无法确切地寻出他忧郁的究竟是什么。他忧郁的既不是民族的苦难、社会的压迫、身世的潦倒,甚至也主要不是爱情的失意。戴望舒自己有一首叫《烦忧》的诗,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特点: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不敢”,也就是难以说清。飘忽迷蒙的《雨巷》中的雨景,那个梦一样的丁香般的姑娘,以及它飘忽的旋律和意境,其实就是他这种捉摸不定的忧郁情绪的外化。在《我的记忆》中,诗人只是述说悲哀的记忆“到处生存着”:“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生存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但是我们终究难以看清它的真面。在《单恋者》中,诗人说他“在单恋着”,但“不知道是恋着谁”,他不知道是恋着“迷茫的烟水中的国土”,还是“一枝在静默中零落的花”,或是一位他记不起的“陌路丽人”。他所有的感觉就是:

在烦倦的时候,

我常是暗黑的街头的踯躅者,

我走遍了嚣嚷的酒场,

我不想回去,好像在寻找什么。

(《单恋者》)

对这种无可名状的忧郁,诗人自己倒取了一个很恰当而别致的名字:“天的怀乡病”,他自己“就是天的怀乡病的患者”(《对于天的怀乡病》)。

戴望舒的忧郁无处不在,并且无可解脱。对戴望舒诗作忧郁的普遍性,有论者曾说:“戴望舒一生仅写了九十多首诗,其中十分之九是诉说自己的不幸与苦难的。即使去寻找理想的女性,去托身华美的梦幻,等待期望中的生活……他也不曾和苦难作一次雄壮的告别。”的确,在戴望舒的诗里,充满着孤独、梦游、沉想、回味、衰老、疾病、暮秋、阴雨、残叶等等忧郁阴冷的感情和意象。例如《雨巷》表现的是忧郁迷蒙的寻求,《我的记忆》表现的沉闷悲哀的怀想,《单恋者》单看题目,就知道表现的是孤独、畸零的情绪,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即使在他为摆脱烦恼人生而做的畅游虚幻之乡的梦中,他也没有哪怕是暂时的安宁与极乐,更多的却是对“天”的怀疑与困惑。如《乐园鸟》:

飞着,飞着,春夏秋冬,

昼夜,没有休止,

华羽的乐园鸟,

这是幸福的云游呢,

还是永恒的苦役?

这乐园鸟的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的精神写照。在《白蝴蝶》中,这种满腹疑虑的向往也消失了,而代之以一个更大的空虚:

给什么智慧给我,

小小的白蝴蝶,

翻开了空白之页,

合上了空白之页?

翻开的书页:

寂寞;

合上的书页:

寂寞。

在《寻梦者》、《灯》、《小曲》、《寂寞》等诗中,表现的都是这样的寂寞和空虚。中国本来就缺少形而上的宗教背景,加之戴望舒又是一个极其诚实认真的诗人,因此,本来供苦难的灵魂作一时之飞升与慰安的天国对他也就消失了,剩下的就只是无处不在的忧郁。

戴望舒似乎就是这样以忧郁为美,以感伤为美,这在西方象征主义诗歌里很容易找到印证。卞之琳曾指出:“在望舒这些最早期诗作里,感伤情调的泛滥,易令人想起‘世纪末’英国唯美派(便如陶孙——EmeserDo Wson)甚于法国的同属类。”

但戴望舒诗歌的忧郁美,更多的是受到中国古代忧郁诗人的感染。

艾青说过:“望舒初期的作品,留着一些不健康的旧诗词的很深的影响,常常流露一种哀叹的情调。”有学者也指出戴望舒“是带着中国晚唐温、李那一路诗的影响进入诗坛的”。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他诗歌中整体意境的构思、具体意象和语境的构造以及典故的运用鲜明地体现出来。如《寒风中闻雀声》和《残花的泪》两诗,重复使用“薤露歌”这一典故。“薤露歌”是汉乐府《相和曲》中的挽歌,为出殡时挽柩人所唱,意指人的生命的短促,就像薤叶上的露珠一样,瞬息即消殒。吟唱此歌是用以引起人们对死者的惋惜和对人生短促的悲哀。戴望舒反复运用这一典故,便使自己诗作中凄惋忧郁的情感,带上了典雅古朴的民族诗歌色彩。

同类推荐
  • 阿坝州年鉴

    阿坝州年鉴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阿坝州巳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一年上一个十亿元台阶,今年预计将达到63亿元。基础设施、能源保障、资源开发、环境条件等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极大改善。当前,阿坝发展巳经进入提速,增效的新时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极好机遇。纵向比较,阿坝发展很快;横向比较,阿坝与其他地方的差距还在扩大。对阿坝来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济的能力。推进阿坝民,族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全国藏区第一州建设。
  • 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诗歌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诗歌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回族文化新论

    回族文化新论

    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入中华文明的洪流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回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也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留下过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光辉篇章和不可磨灭的业绩。在长期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回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回族文化可说是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独特产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热门推荐
  • 法逆蛮荒

    法逆蛮荒

    懦弱少年柳风,带着不甘与怒火穿越异世蛮荒;偶得神器,改天逆命,撼破苍穹,御玄黄,统神宇,法逆蛮荒,唯吾尊神!
  •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又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并且与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相互渗透而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病理生理学一套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未能充分体现各医药院校尤其是不同专业的办学特点,未能及时反映教学改革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为此我们邀请了广西医科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暨南大学医学院、大理医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及温州医学院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在总结第一版教材使用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与调整,以供预防医学、麻醉、口腔、护理、检验、中医、药学、法医、康复等医学类专业。
  • 魔君追妻三生三世

    魔君追妻三生三世

    第一世“我愿为你保天魔两界千年安宁,而你却带兵攻打我魔族!”第二世“你是否还是要为了天界伤我杀我背叛我?”第三世“三生三世,生生不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封天大帝

    封天大帝

    封神之后,洪荒巨变。天地间先天灵气骤减,而后天元气剧增。以至于成仙变得万分困难,仙道开始势弱起来。而在人族聚居的神州大陆中心,武道逐渐兴起。百万年后,神州大陆上仙武相争的大争之世开始,仙道法则与武道意志的交锋也渐渐展开。少年封天,出生海外,携带着一个破损的葫芦灵宝,踏上神州大陆,上演着一个帝者归来的神话。
  • 在顶流心中强势出道

    在顶流心中强势出道

    在伊雪芽的心里,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成熟的人。成熟之人的标志,就是对待爱情是克制,是分寸。然而在她遇到白时灿后,她才知道从前以为的,就只是以为的。这个男人不仅自己疯狂,更是将她的爱也变得疯狂。二人携手在龙蛇混杂的娱乐圈,放肆张扬,放肆撒狗粮。羡慕嫉妒恨又如何?我就喜欢看你受不了,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 祸津神

    祸津神

    夜斗本是天界的祸津神,祸津神乃是天界最为下贱之神,为钱他可以干一些神见不得光的事情,他嗜血成性,一昧的斩,但不知何为原因,他穿越到了人间……
  • 武神丹帝

    武神丹帝

    天星大陆,天穹之上有浩瀚星河,无尽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星魂武者。普通武者只能沟通一颗星辰,叩开星门,使其成为自己的武命星辰。但秦峰却能凝聚无数星魂,这些星魂,在他的丹田内汇聚成一条璀璨的星河!使他拥有了无数神通!
  • 从地错开始的综漫

    从地错开始的综漫

    神降临在大地之上,为此惊讶、欣喜、质疑、忏悔。神与他们所爱的子民交织出的眷族神话不会终结,因为那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 超惊冒险队

    超惊冒险队

    三个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一块历经千年的麒麟金玉,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三人原本正常的生活,曹宏接受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超惊冒险队全速出击,以青春的口号向着未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