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5000000043

第43章 新诗现代化:九叶派浙江诗人诗歌品格的先锋性(6)

“融合”作为艺术的最高理想,它在不同的诗学范畴领域有着不同的构成。唐湜在讨论诗歌意象时,从“关系”的联结出发,对诗歌意象进行了多样的描述。从意象与诗质的关系看,“意象当然不是装饰品,它与诗质间的关连不是一种外形的类似,而应该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感应与融合,同感、同情心伸缩支点的合一”。从诗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来看,“在诗人,意象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诗人对客观世界的真切的体贴,一种无痕迹的契合;另一方面又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里的凝聚,万物皆备于我”。从意象与人的精神结构的关系看,“意象就是最清醒的志(mind)与最虔诚的灵魂(heart)互为表里的凝合”。在这种种关系的联结中,“融合”所标明的是一种状态,一种“关系”组合的艺术审美状态。

如果不对“融合”的含义作狭义限制,那么,唐湜这一诗学主张的含义是相当宽泛的。在审视1940年代的诗歌流派运动时,唐湜注意到九叶诗人与七月诗人在精神气质、审美追求等方面有诸多相异之处,认为“这两方正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救助又相互渗透”,这样才符合诗歌“现代化运动的合流与开展”。不同的艺术流派间需要融合,取长补短,有利于推动艺术实践活动走向更高的阶段;即使同一流派内部,也要讲究融合,这种“融合”有利于促进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唐湜分析九叶诗派的形成时,这样写道:在我们九人中如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受西方现代派的薰染较深,抽象的哲理沉思或理性的机智的火花较多,常有多层次的构思;而辛笛、杭约赫、唐祈、陈敬容与我则接受较多新诗的艺术传统或现实主义精神,较多感性的形象思维,可也从国外现代派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法里汲取了不少艺术营养,大大加深并丰富了自己的现实主义。双方是在诗与诗论两方面渐渐接近而合流,形成了流派色彩的。

这说明,不同的艺术追求与选择,并非绝对的矛盾对立,不同艺术追求的多样存在,并不妨碍它们走向“融合”,形成流派。

唐湜的诗论与诗歌创作实践也体现着“融合”的诗学主张。唐湜说,他的诗歌评论“想尝试融合中国古典诗论与外国现代诗论,加以体系化”。唐湜的尝试是极为成功的。他的融合中外诗学思想的诗歌评论,受到钱钟书的褒扬。同时,他在中西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批评风格。唐湜也把“融合”的诗学主张贯彻于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力求把现代派的技巧融入中国气派的感性风格,不作太抽象的超越”。唐湜围绕自己的诗歌创作,多次具体述及诗歌创作中的“融合”问题,在谈及《交错集》前后的《序诗》与《尾歌》这两首诗的写作时,唐湜说:“我企望把现实的主题、现代方式的构思在这两首诗里与中国传统的诗风融合起来。”在谈到《划手周鹿之歌》时,他又表明:“如果说这诗篇的前面大多是单纯的浪漫色调的抒情,那么后面就大多是现代风格的繁复的心理描绘;我是想把地方风土、现实生活的抒写与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现代派的艺术构思融合在一起,写出个瑰奇的诗篇来。”这都可以看出,唐湜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古今中外的高度融合。

2.“意象”说

从诗艺的角度看,现实主义如何与现代主义统一和结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实现抒情的客观化、间接性。袁可嘉认为其主要途径是新诗戏剧化,而唐湜则强调创造意象。意象在诗歌诸要素中极为重要。

他说:“在最好的纯净的诗里面,除了无纤尘的意象外,不应再有别的游离的渣滓”,“诗可以没有表面的形象性,但不能没有意象”,而没有经过意象化的“意志”、“情绪”都没有存在的价值。唐湜界定了意象的内涵:“一种内在精神的感应与融合,同感、同情心伸缩支点的合一”,意象与意义是对立统一的。意象中的“意”与“象”也是对立统一的。他还具体描述了意象生成、凝定的过程,认为诗人无数次生活经验的积累,还需“遗忘”,“遗忘”之后,意象会“忽然从深渊跃出”。也就是说,在潜意识领域里酝酿的“意象”的初胚,就跃入了意识领域,成为具体、生动、活泼、灵动的意象。意象是“最清醒的意志与虔诚的灵魂互为表里的凝合”,是潜意识的“能”与意识的“知”的完整结合。他认为意象不是诗的全部,而是诗的桥梁,是诗人与诗,诗人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从而要求诗人把“思想流”“全蜕化成意识流”,要求诗人进行“意象的深沉的凝定”。

在新诗的审美追求上,唐湜认为新诗诗美的化境是走向“意象的凝定”。“凝定”,成为唐湜诗学观的一个基本范式,甚至是一种衡定诗歌、诗人成熟与否的尺度、标志,唐湜把它作为一种审美的理想来看待。

冯至1941年《十四行集》的第一首是: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慧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唐湜认为这首诗有意象凝结的形姿。

论及郑敏的诗《人力车夫》,唐湜认为“有着史诗般筋肉的力量与抒情诗的热情的凝结:一种坚忍的屹立。人力车夫在这里仿佛是在我们眼前的一个塑像,奔放的生命静凝于不动的姿”。

唐湜的诗《墓旁》中的第一节写道:

世界很大.这两座墓

更大,肃穆里:

上升着全国人愤怒的呼吸。

唐湜从这里看到了意象的深沉凝定。

唐湜所谓诗歌意象的凝定,就是要求诗歌意象有塑像般的凝结的形姿,有一种建筑的力量,坚忍的屹立,同时又有着深沉的丰富与凝重。

凝定还意味着艺术表现的凝炼与含蓄,唐湜指出:“一个沉挚的人,他的凝定的姿必会有无数思想与生命的触手伸向前前后后,他必会是广大的社会思想史的蛛网里的一点。捕捉着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气流。”表现在诗歌里,就是要求诗人把自己的思想化入作品,使作品具有诗人生命的顿悟与沉思。在凝定的意象后面,让读者感受到诗的哲学品格。而这一品格在抗战以来的诗歌发展中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抗战以来诗歌运动的发展,扩大也加深了不少新诗的内涵意义,但也同时使许多诗人放弃了真挚的沉思,去追求空虚而苍白的外在表现”。唐湜的这一判断极具史家的眼光与意识。“意象的凝定”,这个概念击中了抗战以来诗歌创作中忽略诗的审美表现的弊端,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都是不容低估的。

凝定的“姿”是诗歌意象的形态特征。意象有内涵与外延,它们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诗人的创造所赋予的,只有把它们同时聚合在一起,诗之存在才有价值和意义。唐湜认为:“真正的诗,却应该由浮动的音乐走向凝定的建筑,由光芒焕发的浪漫主义走向坚定凝重的古典主义。”他十分推崇古典主义,而在他看来,古典主义诗歌应该是凝重的,来源于对生命本质的深入。在文本上,诗的凝重最终体现为意象的形态。“凝定的建筑”实际上就是唐湜所谓的“意象的‘姿’”,在谈到里尔克的写作时,他说:“在成熟的《献给奥尔菲斯的十四行》与《杜依诺哀歌》里,无限的音乐的海凝定于意象的‘姿’。”简而言之,“音乐的海”指的是诗人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思想甚至潜意识等,这些因素是流动的、无形的,只有将它们凝定在意象之上,它们才具有诗的可感性、可认知性。“姿”是唐湜创造的术语,实际上就是姿态、形态之意。

凝定,是一个诗人成熟的标志。一个真正的诗人,最后必然走向古典的凝定:凝重,冷静,坚忍,沉挚。走向凝定,走向凝定的成熟,这正是唐湜诗艺探索的终极追求,同时,这也是唐湜诗学思考的一个思想结晶。

3.诗体论

中国新诗应该走自由化的道路,还是走格律化的道路?唐湜主张寓自由于格律之中,通过节奏与韵律来制约自由化,把自由化与格律化对新诗体式问题的探讨,始于五四新诗运动并一直紧贴新诗向前发展,其结果是形成了新诗发展史上的自由诗派与格律诗派之争。五四时期,刘半农、俞平伯、胡适、宗白华、康白情等人都不同程度地主张新诗自由化,而以胡适和康白情为最。而当时《学衡》派诸君子——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则扞卫格律化,他们的立足点是梁启超“诗之有格律,实诗之本能”,“诗之异于文者,以诗之格律必较文为谨严”的观点,反对胡适“作诗如作文”的主张。进入1920年代,新月派诗人饶孟侃和闻一多等人再次提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形成了新一轮的格律化运动。1930年代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在《望舒诗论》中高标“诗情”,认为“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倘把诗的情绪去适应呆滞的、表面的旧规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别的人的鞋子一样”。这标志着现代诗派在1930年代重新又举起了“诗的自由化”的旗帜。艾青作为新诗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表诗人,也是“诗的自由化”的自觉提倡者。他说,自由诗体是“新世界的产物,受格律的制约少,表达思想感情比较方便,容量比较大更能适应激烈动荡、瞬息万变的时代”,“自由体的诗是带有世界性的倾向”,大声高呼:“宁愿裸体,却决不要让不合身材的衣服来窒息你的呼吸。”在《诗的散文美》一文中,艾青把诗歌形式散文化的问题提高到美学的高度,认为“散文是先天的比韵文美”,它“最接近口语,新鲜而单纯”,“富有人间味,它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还说“天才的散文家,常是韵文的意识的破坏者”。1940年代初期,废名与胡适遥相呼应,明确提出“新诗应该是自由诗”,如果要作新诗,“一定要这个诗是诗的内容,而写这个诗的文字要用散文的文字”。

在这场持久的关于新诗应该走自由化还是格律化道路的论争中,唐湜理性地把自由诗派与格律诗派的观点融合、统一起来,形成了既内在联系着两派又不同于两派的诗学观。自由诗派和格律诗派都把新诗的自由化与格律化不同程度地孤悬、对立起来,而唐湜认为自由化和格律化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完全“断裂”的鸿沟,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相互转化的,新诗的形式应该是“寓自由于格律之中”,使自由与格律达到辩证的统一”。在《新诗的自由化与格律化运动》一文中,唐湜不仅从艺术实践出发来思考自由化与格律化的关系,而且从对中外诗歌发展史的考察出发,对自由化与格律化进行理论上的探究。

自由化与格律化的矛盾运动在中外诗歌史上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就中国古典诗歌而言,“从长短整齐的诗到长短句的词、曲是一次次解放,一次次自由化,一次次对形式、格律、音韵的突破,可又是一次次新的形式的铸造,一次次创造了新形式、新格律,甚至新的韵律”。

从《尝试集》到《十四行集》,“诗的发展就是通过这种自由化与格律化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甚至相互交错的辩证道路走过来的”。欧洲的诗歌发展史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创造性的追求自由化的精神,如果没有对固有诗律的一次次突破,如果没有突破后的一次次创造新格律来巩固自由化的发展,很难设想欧洲诗歌的发展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所以,从中国与欧洲诗史的发展来看,自由化的道路与格律化的道路“是时常相互矛盾而又相互统一,相互转化而又相互渗透、交错的”。唐湜指出:“这真是诗的辩证法,自由的创造精神与严密的格律规定的辩证的统一。”

唐湜在自己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形式上交错反复地写过自由诗、半格律诗和严谨的格律诗。诗人不反对写自由诗,他年轻时写的都是散文化的自由诗,在写作时要求自己写得意态自如,如行云流水,不受任何约束。后来受到现代派诗风的影响,更趋向于突兀新奇,自由狂放。

以十四行诗的创作为例,可以看出唐湜进行的突破格律的自由试验。十四行是严谨的诗体,莎士比亚把它分为四节:4行,4行,4行,2行;雪莱写《西风颂》把它分为五节:3行,3行,3行,3行,2行。唐湜创作的《海陵王》由一百多首十四行诗组成,他把每首分为三节:5行,5行,4行。唐湜在用韵与音节方面也作了试验。莎士比亚式十四行使用交叉尾韵:

ABAB、CDCD、EFEF、GG,佩特拉克式十四行使用连环式尾韵:ABBA、ABBA、CDE、CDE,唐湜的《幻美之旅》与《遐思——诗与美》,则交替地使用交叉韵与连环韵,即交替地使用着莎士比亚式与意大利式的押韵法。

欧洲的十四行大多是每行五个音组,一音组有抑扬两个音节。唐湜的十四行则每行常包含四个音顿。跨行,无疑是散文化或自由化的方法。唐湜在十四行内运用跨行,这可以说是格律内的自由化或散文化,《海陵王》就是充分利用这种跨行的自由而流畅抒写的示范。

唐湜也尝试自由诗中的格律化,一是注意诗行的排列服从建筑美的原则;二是诗行押韵,把每行的音顿加以固定,增强节奏感。《桐琴歌》、《泪瀑》都是这种试验的产物。

同类推荐
  •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介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绵亘着一条由东南延向西北的长达千余公里的形似走廊的地带,这即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这条走廊的西端镶嵌着一块如翡翠般的绿洲,这就是被誉为丝路明珠的敦煌。敦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曾为古丝绸路上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我们民族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功勋,今天又由于保存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而驰名于世界。
  • 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民风民俗知识

    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民风民俗知识

    本书主要内容为:亚洲风俗,元宵节的来由,寒食节的来由,端阳节的来由。
  •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以及《国学概论》演讲,又可称为国故。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回族语言民俗

    回族语言民俗

    语言和民俗,同属文化的范畴。每个民族,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和民俗,以反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回族作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长期的民族历史进程中,不断吸收伊斯兰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传统的汉文化等各种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回族民族民俗文化。语言民俗便是其中之一。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无上召唤师

    英雄联盟之无上召唤师

    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我怎么被绑着?一个人被绑在一个木柱上,即将进行斩首。“草我是俘虏!!!!”一个声音从他脑海里响起:“叮。开始抽取英雄。”什么?“叮。已抽取无极剑圣——易。”…………
  • 完美替身

    完美替身

    传承古武易容术的刘天能在三秒内变成任何人的样子,只要给钱,他都能化作你的完美替身,帮你陪老婆,帮你陪岳母,帮你带闺女,刘天邪笑道:“要是你不介意的话,我完全可以取代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道总裁的宝贝儿妻

    霸道总裁的宝贝儿妻

    18岁大小姐,嫁给魔鬼,霸道,一夜成M.OP市的总裁老婆。霸道老公对他恩宠似佳,霸道小萌妻,看见他的眼睛不由自主的叫上老公成瘾,后来发现,自己的老公居然是吸血魔鬼,气死人,自己为什么嫁的是吸血王子?糟糕,都是吸血王子惹的祸,他是M.OP是最大的首富,全球上上下下都在想尽各种办法,爬上他的床,而梦雯澜却一刻也不想看到他。“宝宝!跟爸比走!”吸血王子靠近四岁小魔鬼。“no,no,no,你不是我爸比,他们说你是魔鬼!”“那,如果我是魔鬼,你也是哦!”他邪恶的望着这个四岁的小魔鬼,嘴角扬起一抹弧度。“……”某宝气晕了。【权心志在龙的书全新开版,1v1本书女主男主身心健康,都是清清白白的】
  • 衍化万物

    衍化万物

    他是上苍之灵,因一次意外与他的妹妹来到了地球,15时间里他的师傅将他培养为一名杀手,但他妹妹家族的人来到将她带回了家族,他以为此生再也无法见面了,可他在偶然之下,得到了苍天的传承和一个神秘的盒子,苍天逆转时空封印地球,将他送入到修真界中,从此世界的格局将被改变!命运会被逆转!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这地在容不下我身!!
  •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本书是大众流行历史类读物,它描述了文艺复兴前欧洲历史上四个重要的历史片段。本书为上卷,主要讲述中世纪前的欧洲: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治理体制、伟大战争及基督教文明的兴起。大事件、大人物,在作者笔下,得到不一样的解读,更具传奇色彩。与绝大多数历史书不同,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对历史进行了文学书写,阅读起来戏剧冲突感十足,震撼人心,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 诱妻入局:偏执总裁宠上瘾

    诱妻入局:偏执总裁宠上瘾

    你有没有试过从陌生的酒店醒过来,发现和别人一夜情?结婚第五年,婚姻失利的她被迫坐上相亲宴。平生第一次,她在陌生男人面前醉酒。可他们不过是聊了十分钟,又哪里来的情。但是等等,他不是和她相亲的那位先生?那个男人长了一张倾城的脸,让她不得不怀疑他就是传说中的男公关。他是游走女人间的温柔情人,她是被丈夫抛弃的失婚弃妇,她注定不该爱上他,可偏偏动心动念。千帆过尽,当现实摆在面前,她才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尉氏家族的大少,容氏家族的公子,一家电信局,两家炼油厂,四家半导体……他名字源于这两大家族的姓氏——尉容!其实爱一个人不可怕,怕的是那个人从来都不曾真正靠近过。后来林蔓生才知道,原来他不是不爱,只是不爱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悔不该

    悔不该

    悔不该,一梦城空,泪如霜,梦里青丝绕房梁。悔不该,断念斩情,天涯路,从此再无蒹葭生。断了路,斩了情,亦如生死两茫茫。看世间,情人故,无外酒消人断处。天无情,地无义,奈何桥上鬓如霜。不,我不服,老天不仁,我不义,大地无情,我无心,我便与你们争一高下,逆了这天,踏了这地!
  • 温玉昕

    温玉昕

    前世她是天上的玉兔,原本在月宫陪伴着嫦娥,虽然无忧无虑,却过着冷清寂寞的日子。他是人间受苦受难的神体凡胎,历经苦难终于回到天庭,然而他在人间的经历中有他无法割舍的温情,故而比其他神仙多了一份对情感的向往。瑶池宴会中嫦娥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列位神仙皆赞不绝口,他却毫不动心,直到遇到了化成人形的玉兔。一个清新俊逸,一个巧笑倩兮,从此他们在天规天条中苦痛挣扎。他最终决定牺牲神体,堕入轮回去到人间,结束无法成全的爱慕,保全她在天宫的位置。玉兔知道他用情至深,在月宫哭泣十天十夜,嫦娥无奈,放她去人间还他一世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