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4700000011

第11章 广播电视节目分析(8)

3.假定情景与封闭叙事

《我》片中,没有春耕的辛劳、夏种的艰苦、秋收的繁忙,导演不仅选择了一种净美的脸,而且也过滤了农村生活,将艰辛剔除,只留下漫山遍野的林草和白雪皑皑的村庄——张艺谋向来青睐非常态的孤立环境、模糊的时代背景,让人物在其中自我表现。在《我》中,影像文本带着一种温暖的怀旧情绪叙述了“父亲母亲”一生完美无瑕的爱情故事,赋予一个纯真年代以极其浪漫的诗意,而现实境遇中的纷杂似乎被有意“悬置”,在无限的放逐中视为一种不存在。

影片回忆部分的视野始终是“文化大革命”运动边缘的三河屯,招娣的活动范围也始终是家、小学校,以及山坡和小路上。张艺谋抽空了社会政治、经济的诸多因素,只留下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因而使得许多细节不太合乎逻辑:按时间推算故事大概发生在50年代后期,那是个政治、经济的大环境都相当严峻的时期,被打成“右派”的洛先生恐怕不可能仅仅沉浸在教书与爱情之中,招娣恐怕也不能总是做出葱花油饼和饺子;她母女二人的生活来源也颇为可疑;同时,年轻时说得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母亲在年老时竟然有浓重的地方口音使得人物前后矛盾;而周围人对招娣大胆追求爱情的行为也几乎是一路绿灯:村长善意的支持以及母亲的态度由最初的反对变为无奈的默认,全村人都惊叹、赞美、祝福。这一宽松、自由、无冲突的人文环境在50年代偏僻的农村绝不可能发生。

这些不合逻辑的细节本应表现得比如今看到的更加尖锐,而在故事的可信性遭到怀疑后,爱情的可靠性只怕也将遭到更多的质疑。但是,《我》并没有落得如此下场。张艺谋采用了二重叙事框架。这个框架告诉观众那故事是过去的、听说的,加上了现在所谓想象的东西。影片中常常出现这样旁白:“听父亲说”、“听母亲说”、“听支书说”、“听乡亲们说”,于是一段史实就这样不停地被虚化到了一个简单美好的故事阶段。

可以看到,《我》在进行叙事时把镜头都有意地对准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原始生命形态,而抹去了那个时代给人留下的政治动荡不安的回忆,同时也回避了传统文明给这个封闭山村带来的爱情心理上的束缚。影片在对这段历史进行叙事时显而易见是为了提纯父母亲的感人爱情而实施了个人化的历史想象。我想,采取这种封闭叙事来讲述一个封闭的纯情故事,正是源自于现代困境中的情感失衡,影像也因这种情感失衡而导致对这个已逝爱情过度诗意且逻辑性弱的营造。

4.间接叙事

《我的父亲母亲》有非常明显的间接叙事框架。现实的直接叙事用黑白的画面,过去时的间接叙事用彩色的画面。这种黑白与彩色交替的表现手法,让两种颜色所代表的历史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进而更强有力地衬托出爱情的绚丽多彩与生命的壮美崇高。

而内容的简短叙事则是由“我”来讲述父母当年的爱情故事。这美好的爱情,不仅是“我”的回忆,更是“我”的想象,渗透着与小说文本息息相关的诗化风格。影片正是这样通过对父母当年美好理想的缅怀与追忆,对过去所受政治厄运的虚化与淡化,让广大观众在不知不觉中遗忘所身处的现实,而进入物我两忘、自我陶醉的乌有之乡,从而最终实现对整个社会与历史的审美的自由超越。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故乡最玄妙、最美丽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对本源的接近,绝非其他。”影像文本让“我”回到故乡,在一咏三叹中追寻父母亲那田园牧歌式的逝水年华。这绽放出的美丽光泽,自然燃起了“我”要用心灵去追寻的渴望,于是,“心灵追寻”的主题在影像文本中逐渐由隐至显,音调也渐趋激越高亢。

我记得,在那个温暖的午后,招娣的两个小辫子可爱地在双肩叉开,脸上满是喜悦却又无比害羞的笑容,和着两腮淡淡的红晕,显得愈加美丽,洋溢着甜美和幸福。画面缓缓地由全景推至中景、近景、特写,最后到母亲脸部的大特写,定格的中心是母亲水灵灵、充满柔情蜜意的双眼。

在今天复杂而冰冷的“速食”社会中,《我的父亲母亲》那暖色主调的爱情如同寻梦者的童话,如同一个美丽的手势,在倏然而逝的岁月里定格。

四、学生评析范例:

观纪录片《毕摩纪》有感作品概况

出品年代:2006年

导演:杨蕊

片长:91分钟

作品分类:纪录片

获奖:入选第五十届洛加诺国际电影节、第十一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维也纳国际电影节、第三十届纽约Margaret Mead电影节、意大利远东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

内容简介

在中国四川大凉山,生活着依然沿袭古老传统的彝族人,他们的大祭司叫毕摩。千百年来,毕摩靠念诵各种经文、做法事,来沟通彝族人与天地鬼神的相应。该片呈现了三位毕摩的现实生活状态。时代在变化,古老的传统、毕摩的故事却仍在继续。

例文:《毕摩纪》:那些故事,那些人

传统且古老的事物总有一种天生的神秘感,令人无法抗拒地渴望了解它。

在少数民族众多的中国,“毕摩”就是这样一个仅仅默念名字就倍感神秘的存在。而它的存在,是我们通过导演杨蕊的镜头才刚刚发觉到的。

一直在路上

【观片笔记】招魂毕摩在纪录片中第一次出场不久,下一个画面就切换到他带着那个沉默的徒弟上山授课的情景。当他们开始与人唱起祈福咒文时,导演杨蕊又将画面切换到了这个没有人动嘴巴的虚景画面,并为它加上了歌似的咒文。

对于一部纪录片,这是一种相当独特的处理方式。仅仅在片头,她就营造出了那种荒凉的、尘沙飞扬却又深深的、陌生可畏的招魂毕摩的形象:一个人单调重复的生存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平静,以及他背后的毕摩文化整体所带给我们的震慑。当然,我此时的所思所感并不仅仅是这个画面带给我的——就在整部影片中,“招魂毕摩式的游荡”被杨蕊反复强调着。

纪录片的一般拍摄方式是完整实录。但对于这段“做法事”细节,导演所渴望表现出来的东西显然远远不是一般拍摄方式所承载的。于是,杨蕊将唱咒文的现场声与这场仪式中一个众人不张口的画面接在了一起。这段画面甚至还被刻意地模糊化了。这类处理与纪录片《幼儿园》中对孩子们室外玩耍的处理颇为相似:他们同样意图令观众忽略对画面的直观,进而通过音效与画面的不和谐来表达更深的精神层面。

【观片笔记】当招魂毕摩在屏幕中再次出现时,他依旧走在一条长长的路上,向他的徒儿传授招魂仪式的药材。这时的背景音乐悠远绵长。

他一直在路上游荡着。当他到达某户人家时,他说,“天人合一”。

这也是杨蕊最想表现的招魂毕摩的外部形态。招魂毕摩代表着毕摩文化中“善”的一面。他为活人、死人祈福甚至还可以化解疾病和灾难。他为村民们奉献了一生,并坦然接受着村民们的尊敬。他仿佛没有日常生活,日夜带着徒弟平静地游荡;他仿佛“荡”到哪儿,哪儿就是家;他仿佛拥有神力,与鬼神得以沟通;他仿佛没有喜怒哀乐,对待一切平静得近乎冷漠。

影片有一个直观的表达:招魂毕摩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和一条走不完的路。

睁着眼睛活下去

【观片笔记】当咒人毕摩第一次出现在纪录片中时,他神色坚定。他说,好好地睁着眼睛,活下去。

接着,黑、灰、蓝的主色调反反复复。咒人毕摩隔着窗框,仿佛向杨蕊和我们讲述他伤心的过往。随着镜头渐渐拉远,一个孩子倚靠在窗框前听着他的话语。他不违反因果的推理认为,因为仇恨而让孩子也记住仇恨。

再一次,他又说起了那个诅咒盛行时的早年回忆。

无论是在毕摩文化还是在影片中,咒人毕摩都是一个与招魂毕摩相对的人物。他诅咒仇人也被人诅咒,他就是所谓“恶”的符号化身。他是毕摩文化中代表自我尊严的一面。

咒人毕摩在影片中显然只拥有一个并不讨喜的形象。他理所当然地将他过去诅咒的事迹当做骄傲。杨蕊通过咒人毕摩所述说的故事,将他的“恶”毫无掩饰地表现了出来。他的话语真诚,又令人恐惧。他的仇恨和诅咒预示着接下来的反噬,即所谓“恶有恶报”。

【观片笔记】咒人毕摩头痛,请人驱鬼却在最后还是被送去了医院。

他的儿子成为毕摩文化团演员。他解释说,人民政府不许咒人,父亲就没有人请做法事了。

咒人毕摩在众人唱《还神经》“无能的人不要当道”一句后闯入了法事场。

下雪了,在缥缈的男女歌声中,杨蕊给了咒人毕摩一个特写。

咒人毕摩在诅咒仇人时,经常要面对失败所造成的后果。可是这一次,他不是被他的仇人打败了,而是被人民政府“打败”了。形势往往牵引或者控制着人们。而当咒人毕摩结束回忆回到现实之后,咒人毕摩却一点也不令我们生畏,甚至可以说他相当无奈:他也会去医院,他只能终日回忆,他……

他是可悲的,尽管“咒人毕摩”抽象出来并不可悲。杨蕊给予他的那个落寞表情的特写,让人喟叹所谓“逝去”——“咒人毕摩”的逝去。

野心

【观片笔记】村官毕摩对村里唯一的老师说,希望孩子学汉语。

拥有村官与毕摩这样的双重身份,在毕摩之中是相当幸运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村官毕摩必定有过人的视野与威望。的确,当一位领导在教育上肯花时间与精力,那就说明他确实符合以上的标准。

但是,若“孩子”的范围仅限于自己的孩子,还会符合标准吗?在记忆中,村官毕摩就是这样告诉那位唯一的教师。我不确定自己的记忆力有没有出错。我倒希望是记忆出了错。在这个路边的谈话中,村官毕摩还希望,这位后来忽然去世的老师能够在村中多教几天书。

【观片笔记】村官毕摩的妻子夸奖完丈夫之后,点燃了一支烟。她在烟雾中又讲起了种种困境。

让妻子来评价自己的丈夫,在我看来是再真实和全面不过了。因为大部分女性都会对自己的丈夫有一种天生崇拜感,所以,家庭也好,事业也好,妻子往往都看在眼里。

这位在丈夫村官毕摩面前埋怨他“忙工作不忙家”的妻子,相当倔强。她单独面对着镜头,述说起这样那样的困难。在这样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村官毕摩为村里所做的每一件实事,也看到了在文化冲突下,协调是多么难以操作。可见,在双重光环的背后,也有双重的责任。

【观片笔记】村子重新选支书,村官毕摩一手操纵了这次选举,自负地等待着消息,最后却等来了被撤职的结果。

这样的结果,是野心的必然失败。但是,从影片中来看,开始便是一个哄闹的场景。尽管事情的发生并没有让人一下子抓住重心,但现场的抓拍仍是相当到位的。从课堂上老师的介绍中得知,杨蕊的新闻敏感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在剪辑中保留的这一部分,相当完整地勾画了村官毕摩这个特殊的双重身份毕摩的形象。他的野心造成他在《毕摩纪》最后的出场显得讽刺而落寞,甚至让我们联想到:他之前的努力不过是满足他的野心罢了——因为只有野心,才能让人这么公然地明知故犯。

落幕

【观片笔记】招魂毕摩与他的徒弟一前一后地走在上山的路上。天边云影层层叠叠。震撼低沉的音乐奏响着。回到影片最初的传说,招魂毕摩这时向徒儿道出什么是毕摩(大远景)……

杨蕊在她的作品阐述中这样说道:“这是一部关于少数民族部落信仰的电影,表达了我对那片风土的理解,也表达了我对他们的敬仰。

“对那片土地我有深深的爱,他们曾经给了我大的滋养,拍摄的过程,是整个摄制组与彝族群落感情交汇的过程,我无法把情感淡漠,只想诚惶诚恐地把自己的爱投射进电影。

“那片土地恒静、自然,却内里波涛。万物万变,它却只用信仰来护佑尊严。我知道自己力所不逮,对那个伟大的部落文化所表达只及千分之一,但我知道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真诚。把所见、所思、所感,真诚融汇,为那即将消逝的世界留下一个身影,或者一声喟叹。”

同类推荐
  • 营销圣经

    营销圣经

    为什么大众化销售如此之火?为什么最佳的销售策略仍是那句老话——顾客就是上帝。为什么你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却还没有成功?为什么说培训经费越多,在营销上花的力量就越少?在市场经济时代,那些持续增长的公司无不以盈利客户为增长基础,这些公司都能识别出他们最有价值的客户,创造出强劲的客户忠诚,并锻造出坚实的客户关系。营销学是每个营销人员创造佳绩必须遵循的推销法则,更是所有人营销自我,走向成功的金科玉律,拥有它,你将在商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中国电影百年(1977-2005)

    中国电影百年(1977-2005)

    中国电影诞生已经整整一百个年头了。一百年前,中国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拍成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从那时到现在,中国已经拍摄了近7000部电影。当我们仔细回望中国电影百年历程中每一季搏动的时候,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代代相传的中国电影人的热血和信念。正是他们的赤诚、智慧和创造,才使中国电影毫无愧色地融进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进的奔涌之河,绘就了波澜壮阔、憾人心弦的史诗,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充分的理由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 智慧背囊——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

    智慧背囊——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智慧背囊”。阅读“智慧背囊”,是一种快乐。打开快乐与智慧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着壑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 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教你打排球

    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教你打排球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的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广大体育爱好者乐于观赏和参与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精神。
  •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本书以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觉醒”课程实施中的课程意识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主线,以教育观念、课程意识、教师角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三维目标、学习方式、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化等概念为着力点,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说课”、“教学案例的撰写”、“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等为载体,通过设置“一线心语”、“案例解析”、“专家视点”和“相关链接”等板块比较全面和通俗地阐述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与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三维目标的整合、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等关乎教师课程意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知识。
热门推荐
  • 生肖神纪

    生肖神纪

    生死问命,十二人间。屠刀在手上就总会挥出去,砍向谁,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 肖先笙的婚中恋

    肖先笙的婚中恋

    居然受威胁嫁给了传说中的肖大总裁,搞什么啊这是??黎笙:什么冷面少侠,什么无懈可击,有本事把你霸道总裁的套路拿出来呀!肖战:“……”黎笙:落在我黎笙手里你就是等着今天买地肖战:“……”黎笙:明天挖坑肖战:“……”黎笙:后天入土吧!肖战:“……”黎笙:哈哈哈哈肖战:停停停(汗!!!)黎笙:怎么了导演?肖战:你拿错剧本了吧黎笙:???不是《虐死肖总裁》,那是不是这本《虐不死的肖总裁》呀?肖战:(一口老血喷出!)
  • 美丽终成回忆

    美丽终成回忆

    男女主角肖冰和吴羽宏16岁认识,17岁相爱,经历了很多波折之后终于走到一起,彼此非常珍惜,年轻的他们都以为爱情会永恒不变,可是后来……
  • 仙武神王

    仙武神王

    仙之极尽破苍穹,武之极限动乾坤,少年天赋异禀,仙武同修登临绝巅,成就仙武神王。
  • 九系废柴倾天下

    九系废柴倾天下

    前世的她,死于病患,新的世界似乎有趣的多。灵力,斗气,信手拈来,魔兽,丹药,不过尔尔。废柴?天才?就算大陆公认的天才,也要跪下求放过!只是……“乖啦~把这本书看完~然后闭关去~不升两阶不准出来!!”明明不是师父,却成了她新世界的导师……
  • 不朽魔途

    不朽魔途

    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走上一条修炼的路,适逢道魔之战的的江北琅将何去何从。为了生存,浩浩魔途路,他会站在世界之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来自墓室的你

    来自墓室的你

    最年轻的高级学院教授,活了千年的古人,这之间会展开什么呢?还需盗墓?不用了,正规考古。千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一切尽在《来自墓室的你》。
  • 一世独修

    一世独修

    一个泥巷子走出的少年,一路磕磕碰碰在修真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