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5600000011

第11章 诗海观潮(1)

灵肉分离,“下半身写作”独领风骚

沈浩波与“下半身诗歌”

关于沈浩波

沈浩波,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读大学期间,已是备受关注的先锋派诗人。22岁时,曾以一篇《谁在拿九十年代开涮》引起了诗坛的关注。这篇文章后来成为引发1999年中国先锋诗界民间立场和知识分子写作大论争的重要导火索。后成为“民间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2000年7月发起创办《下半身》同人诗刊,并发表了“下半身美学”的起点和标志性文章《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在文中高调发表“下半身”诗歌的诗艺主张,宣称“只有肉体本身,只有下半身,才能给予诗歌乃至所有艺术以第一次的推动”。该文在国内文化界引起了地震般的反响,彻底改变了中国先锋诗歌的走向。在对“下半身”诗歌理论的践行中,沈浩波创作了大量与肉身相关的颇受质疑的情色诗歌,被中国诗歌界称为“心藏大恶”的诗人,“流氓诗人”。有代表诗集《心藏大恶》《一把好乳》等。沈浩波曾获得2000年《作家》杂志年度诗歌奖。2006年沈浩波与“80后”作家韩寒网上开战,韩寒骂其为“流氓诗人”,沈浩波则大骂韩寒:“他就是装处男!”沈浩波除了因“下半身”诗歌名噪一时,他还是一个成功的出版商人,对图书策划包装充满想象力。2007年创建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先后担任总策划、联合总裁、总裁。“青春文学”春树的《北京娃娃》、孙睿的《草样年华》、李傻傻的《红×》,“奇幻武侠”小说《诛仙》,盗墓文学《盗墓笔记》,通俗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等都是沈浩波的出版杰作。一半是文人,一半是商人的沈浩波直言:“文化,商道,一个都不能少”。面对沈浩波,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称谓:诗人?批评家?文化战士?出版商人?才子?

关于“下半身诗歌”

2000年7月,中国诗坛爆发了一件震惊诗界的“大事”:诗歌民刊《下半身》丛刊创刊。虽然中国新千年文坛的“开场白”的关键词就是“身体”(在2000年这一年,“身体写作”风行一时,各种关于身体的书籍出版),但是这个同人诗歌刊物打出的名称及其“宣言”在其叛逆性方面远远超过了与身体写作相关的所谓“私人化写作”“美女作家写作”乃至于名噪一时的木子美。“忽然”涌冒出的这一股以“下半身”为首的肉体诗写作潮流,一时间成了网络媒体的热门货。“它以异端的姿态、极端的理论主张、惊世骇俗的作品创作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反响。沈浩波、朵渔、南人、尹丽川、李红旗、巫昂、盛兴、李师江、朱剑等一批诗人‘横空出世’‘一夜成名’”。这些自称“最先锋”的诗人群理直气壮地宣布:“下半身写作”就是要清除诗歌写作中包括知识、文化、传统、诗意、抒情等一切上半身因素;“下半身写作”是一种诗歌写作的贴肉状态,是身体本身与知识和文化进行的对决。沈浩波在为该刊写的发刊词《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中声言“所谓下半身写作,追求的是一种肉体的在场感。注意,甚至是肉体而不是身体,是下半身而不是整个身体。因为我们的身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传统、文化、知识等外在之物异化了,污染了,已经不纯粹了。太多的人,他们没有肉体,只有一具绵软的文化躯体,他们没有作为动物性存在的下半身,只有一具可怜的叫做‘人’的东西的上半身。而回到肉体,追求肉体的在场感,意味着让我们的体验返回到本质的、原初的、动物性的肉体体验中去。我们是一具具在场的肉体,肉体在进行,所以诗歌在进行,肉体在场,所以诗歌在场。仅此而已。”“只有肉体本身,只有下半身,才能给予诗歌乃至所有艺术以第一次的推动。这种推动是唯一的、最后的、永远崭新的、不会重复和陈旧的。因为它干脆回到了本质。”沈浩波的“这篇张扬凌厉的‘宣言’凸显了一种特异的自我形象,颇具‘革命’意味。另一位诗人朵渔则如此解释‘下半身’:‘下半身写作,首先要取消被知识、律令、传统等异化了的上半身的管制,回到一种原始的、动物性的冲动状态;下半身写作,是一种肉身写作,而非文化写作,是一种摒弃了诗意、学识、传统的无遮拦的本质表达,从肉体开始,到肉体结束’。”从以上“下半身”写作的理论主张可以看出,“‘下半身’写作首先是作为一种对于‘文化化’了的‘上半身’的反抗存在的。”“它针对着知识分子写作,即下半身反对上半身。由此产生了很多消解性的写作,调侃反讽等。另一方面主张从身体出发,写真实的感受,肉感,由此可能看到大量的性主题。”“性是‘下半身’诗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其诗歌最为引发争议和为人诟病的部分。对性爱心理、性交过程、潜意识层面的性心理的书写构成了许多诗作的主要内容。”沈浩波的《掏出来的勇气》《一把好乳》,南人的《压死在床上》《伟哥准入中国市场》,轩辕轼轲的《我与人群的暧昧关系》,尹丽川的《奸情败露》《为什么不舒服一些》,以及满眼性标题的《为什么把我弄醒》《干和搞》《性生活专家马晓年与特邀主持人孙岩》《把爱做干》等。“在这种题旨挥发下,自然聚集了牛逼、操、干、搞、弄、鸟人、洞、玩具鸡之类的语汇,继而让人联想躯体或直抵那些遮隐部位、羞涩器官及其专有名词:原欲、冲动、力比多、荷尔蒙、内分泌、肾上腺素、情色、造爱、手淫”等等。“极度敏感的诗人以风气之先的艺术敏感,从人的私密处的亮相揭开了一切伪诗歌与假抒情的面罩。”这就造就了沈浩波等人“鲜活的诗歌品质,让沉静了多时的诗歌,拓展了崭新的表现领域——中国诗歌从‘禁欲’转向了狂欢化的‘纵欲’,人性的放纵成为‘下半身’诗歌的文本风貌”。在总共两期的《下半身》诗歌刊物中,确如朵渔所说,“‘下半身’的‘成功’之处是对‘身体’的强调,其最大的‘卖点’是‘性’”。“下半身”诗歌对于性的津津乐道一方面是一种无遮掩的、本真的抒发与认同,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反抗”和“吸引眼球”的手段。虽然其中有的确实体现了活力、祛魅、真实,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但有的作品为性而性,近乎黄段子,不堪入目,丑陋、肮脏、毫无意味;有的甚至有突破道德与人伦底线之嫌,这些都很难称得上是艺术作品。

关于评价

“‘下半身’诗歌在2000年的‘横空出世’引起了我们时代极大的震动和道德恐慌,虽然支持者也有之,但招致更多的是压倒性的排斥、批判和挞伐。”《下半身》集束推出的“下半身”诗人那些“大逆不道”的诗歌,其大胆赤裸的情色描写引起了相当的社会争议。其中,火力集中的是对“下半身”诗歌性话语的泛滥和恶意挑战伦理道德底线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讨伐。

“‘下半身写作’为了迎合一些读者的猎奇心理,在有的诗作中大肆渲染赤裸裸的色情、性变态、性乱交等令人恶心的细节,极大地违背了诗艺的原则。”

有良知的文人怎能只追求快意的宣泄,而忽略了沉沦的思想在无辜的人们心中种下恶果?多元不等于可以为所欲为,宽容也不等于丧失底线。在人与人构成的社会生活中,一些共同的价值取向怎容扭曲?

“但须警戒,如果在感性联播中,过度推崇动物性、神化肉体、灭绝文化,摒弃必要的‘思’与智,即摒弃必要的精神元素,无视肉身化诗意创造,止于肉体感官优游,最终还是会夭折的。”

不经节制的肉身化有可能最终陷入“红灯区”,因为泛滥中的快感,总是性展览和脱衣舞演出厅的门票;而放弃必要的伦理量度,将使诗歌失去应有的尊严而流为恶俗小调。像《我们为什么要追逐少女》:“是因为她们的乳房/即将流奶/我们坚决要去吮吸/一口接一口饱满的虚无和腥热/我们最能得到女孩生烟的双目/痒/下体茁长的体毛”。这样的诗句怎不让人感到恶心和反感。

“秽语可以是文化爆破的炸药,却终究不是文化建构的水泥。”将太过肮脏的语言投向大众,将泛滥而赤裸裸的性快感刺激大众,必将产生另一种副作用,使一些阅读者片面地将社会与人心看得一片黑暗,忘记了光明与希望仍是社会和人心中的主导信念。如果肉体写作毫不顾忌地放任那些粗鄙、下流、肮脏的语言所指对于社会意义与人生感受的伤害,这样的写作就是不负责任的。

针对“下半身”诗歌写作中的“反道德化”趋向,有诗评家语重心长地说:“我要说的是,诗歌可以、也应该‘非道德化’,但是犯不着死认准了‘反道德’为写作的土皋。诗歌没有禁区,故不要将道德视为新的禁区。如果一个诗人始终持‘反道德’立场,那他就摆脱不了对道德的寄生或倚赖,往好里说这是画地为牢和哗众取宠,往坏里说就是愚昧和欺骗……我批评的目的是要提醒在诗歌写作中,不要在粉碎旧的教条主义、独断论之后,代之以新的教条主义、独断论。”

有诗歌论者指出下半身反对上半身的理论主张与其书写策略之中的悖论所在:肉体、身体本身并不能真正、完全地脱离所谓“传统、文化、知识等外在之物”,恰相反,肉体本身便是“传统、文化、知识”的产物,诗歌本身便是文化的产物,如何可能彻底的“反文化”、站到“文化的反面”?甚至,诗歌作为一种语言成果,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的产物,反文化反到最后,岂不是自身也在打倒之列?

从“下半身”诗作中最为震撼人心、最有价值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下半身’诗歌理论与其创作之间的不对称、不平衡现象:他们最优秀的诗歌恰恰疏离、背离了其宣言,而体现其宣言主张的反而是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的低劣之作甚至赝品。这种现象不能不说与‘下半身’诗歌理论宣言上的先天不足有关,它自身构成了对自身的颠覆和反讽。”

陶东风教授认为“‘下半身’写作实际上是诗歌界内部争夺话语权的一种策略与工具。‘下半身’被它的倡导者赋予了相当重要的争夺话语霸权的使命,把反文化的身体当做争夺话语权的工具,没有了公共领域的文化革命意义,本质上是小圈子内的宗派之争。这种文化误区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发起者人为的市场炒作与作秀,也表现出中国文化在处理身体、欲望方面存在的问题。今天中国文学界、文化界的‘下半身’崇拜,未尝不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极左时代的禁欲主义文化不正常的身体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颠倒的、恶性的表现。”

“下半身”写作的贴肉状态靠近了人生存的原始状态,打破了某些禁忌,但他们突出的个性宣言、创造的诗歌肉体乌托邦,在很多时候,都对身体美学进行了粗鲁的简化,到最后,身体被简化成性和欲望的代名词,所谓的身体写作也成了性和欲望的宣泄渠道。身体不仅是肉体,它更有灵魂、伦理和尊严,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而专注于“生理性的自我”,会给人一个错觉:许多诗人,都在使用同一具肉体化的身体。“下半身”对所反抗的秩序和目标的攻击是猛烈、明确的,但对所欲建构的新秩序则是乏力的。

反对者呼吁当置身在一个道德缺席、价值观颠倒、审美丧失的年代里,诗人应该坚守自己的艺术立场与良知,坚决打击“下半身写作”的“向下崇低”“从性到屎”和“卖身求荣”的无耻行径。

在一片叫骂声中,仍然有专家、学者对“下半身”诗歌给予了较有说服力的正面评价。他们指出:肉身化写作是“一种有感觉的写作,活的写作,有生殖能力的写作”,是对“从思想到思想,从纸到纸,从文到互文”“可复制”的技术性写作的一种本质校正。“尽管下半身诗人群的理论有很多偏激之处,甚至有很多漏洞,然而在知识分子写作的一部分已经走到尽头的时刻,大量矫揉造作的虚伪作品泛滥的时候,他们不也是为了诗歌发展寻求一条新的道路才如此的吗?”

有论者对“下半身”写作利弊解构剖析后将“下半身”诗歌写作的正面性归结为:一是诗歌表现领域的扩展;二是自由思想话语的变革;三是打假、审丑和揭恶的风格。

下半身诗人主张写真实的感受,而写瞬间的感受最能代表真实。总体说:沈浩波的诗歌是具象的,言之有物的。他从“性”入手,开掘了汉语诗歌的可能性。自波特莱尔开始,聪慧的歌者们便发现一条达往新话语的秘密吟唱途径,这途径便是将粗野的唱词作为武器,借此打击黑暗社会、审视丑陋现象和揭示恶劣行径,确立自己的先锋地位。艺术的自觉是唯一的,如果不谈“先锋”,你就是彻底放弃了艺术的自觉,那就不要跟我谈论诗歌——沈浩波曾说的这句话,表明了他把握先锋精神的明锐性,代表了一股新兴的中国诗歌于网络时代肆无忌惮的力量。

同类推荐
  • 文心世相:何满子怀旧琐忆

    文心世相:何满子怀旧琐忆

    本书收录著名杂文家何满子的优秀杂文随笔,内容丰富,如对历史人物的剖析、对文化现象的感触、对老友的回忆等。语言犀利风趣,多发自对世态、人生、文化的感触。面对历史上的人和事、当下的文化现象,作者深入剖析,慨叹时弊,启人才智。
  • 2015中国年度中篇小说(上下)

    2015中国年度中篇小说(上下)

    阿来、叶广岑、李治邦、蒋峰、洪放等19位作家的19篇佳作,或聚焦当下,或着笔过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叙述,精彩的故事,鲜明的形象,在反映生活的深刻和人性的复杂、呈现世相人心等方面,展示出优秀的品质和魅力。本书由中国小说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5年度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藏在心底的那一抹柔软

    藏在心底的那一抹柔软

    那些优秀的人,背后一定有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力量。你曾经不服过谁,嫉妒过谁,可是后来为什么那么喜欢跟他一起奋斗,这便是精神的力量。
  • 新月集

    新月集

    诗集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此外,诗集里也描写了孩子和母亲的感情。在诗人的笔下,诗中的母亲带有一种圣洁的光辉。《新月集》中,诗人时而化身天真可爱的孩子,时而变成温存和善的妈妈,通过儿童新奇活泼的想象和母亲真纯怜爱的话语,把这种爱化作美丽的具体形象,产生了一种掠人心魄的魅力。
  •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与代表散文。戴望舒早期诗歌伤感哀婉,意象朦胧、含蓄,抒发寂寥、惆怅、迷惘的情绪;后期诗歌表现了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变为刚健醇厚,语言洗练质朴。其散文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同样有着浓郁的诗的味道。
热门推荐
  • 九天至尊符师

    九天至尊符师

    前世是一代魔尊,因一场神魔大战而损落。后转世成为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小晶石矿工,遇到女主人公雨洛后在星武大陆上勤勤恳恳。由于桀骜不驯的性子,令樊禹笃定势必要重返巅峰的决心。
  • 陨落战神的崛起

    陨落战神的崛起

    一届天才天界战神徐战在冲击圣界羽化入圣时候被人偷袭致使含恨而亡竟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偷袭的他的人是自己的爱妻一生挚爱的女人朱紫曦!
  • 茶人三部曲(全集)

    茶人三部曲(全集)

    《茶人三部曲》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曾获茅盾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包括《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三部小说。《南方有嘉木》是“茶人三部曲”第一部。绿茶之都杭州,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激情,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在各种爱的纠葛中,不得已向佛门逃遁。以杭嘉和为代表的杭家第三代经历的则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过程。民族、家庭及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不夜之侯》是“茶人三部曲”第二部。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反映了扎根江南杭州的茶叶世家杭家在这个动荡年代中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际:沈绿爱、杭嘉草等杭家女性惨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寄草、杭忆、杭汉、忘忧,作为新一代杭家儿女投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有的在战争中牺牲了,有的为了胜利后的明天坚持着中华茶业建设。杭嘉和作为茶叶世家的传人,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中,承受了巨大的难以想象的劫难,呈现出中华茶人的不朽风骨。小说着力刻画了战争背景下的文化形态,展示中华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深厚力量。小说在叙述故事的同时描述了我国茶叶行业在这段年代里坎坷的发展史。宏伟的历史叙事和细腻的人物情节描写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享受。《筑草为城》是“茶人三部曲”第二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激情,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爱男友,爱妻子,爱小妾,爱子女……最终“爱”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门逃遁。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
  • 假戏真做:秦少你又真香了!

    假戏真做:秦少你又真香了!

    为了钱,宋芽招惹了报复心强的某人,却不想一时不察,掉入某人陷阱成了秦太太。腹中胎儿遭人惦记,某人无动于衷,于是宋芽消失。没成想,没过多久,某人就找上门,宋芽却不吃这套了。秦顾琛:“老婆,跟我回家。”宋芽:“不要,你不喜欢我,不喜欢我肚子里的孩子。”秦顾琛:“谁说的,我挖他祖坟。”宋芽:“你。”秦顾琛:“……老婆,那是我嘴抽筋不好使。”
  • 莲花心

    莲花心

    她不是医者,却能解世间病苦。她无心尘事,却被卷入各种是非。她身怀莲花心,却背负“生而为妖,弑父亡国”的命运。她不是薄情寡义之人,却有人为她承受千年桎梏……她带天命而来,飘荡世间,却难寻立足之地。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他年龙身毁,龙骨残,魂遗人间。救身容易治心难。纵有一颗圣洁皎皎如明月的莲花心,也修补不了已腐烂的人心。推荐新文《鬼面弃后》:http://www.*****.com/?bk/gdyq/14890248
  • 极品小职员

    极品小职员

    街头小痞子凌志为了一个赌约混入知名企业。职场的尔虞我诈,众人猜疑排挤都没能让他退缩,却无故卷入情感纠葛。爱情,事业或许随他的离开都消失了,不料在一次拳击比赛中,他再次回到集团。妒忌诽谤、恶语中伤,让他彻底痞性大发奋力反击,并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美女之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爱情。
  • 金童玉女

    金童玉女

    徐洪雷是超级帅哥,范雪慧是绝色美女。这一对金童玉女大学毕业后先进国企,后入官场,在各种潜规则和情感纠葛中披美斩色,欢歌猛进。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正确处理暧昧,不怕上司骚扰,不断挫败权男的各种色谋。他们在与女部下的暧昧中升迁,在与男上司的周旋中进步,成了一对被人称道的帅哥艳杰。
  • 在那片土地上

    在那片土地上

    这是一部悬疑小说,故事围绕着一起凶杀案而展开。刑警马北风刚从谁有作案时间的困境中理清头绪,却又在死者的名人字画八大山人的谜团中受阻。他明明知道凶手就在身边,但线索却一次次被中断,扑朔迷离,迷雾团团。但责任和情感迫使他追查下去,然而当真相揭开时,他却倒在了血泊中……
  • 星光杳杳在其中

    星光杳杳在其中

    程星阳让姜苡楠知道了爱,却在姜苡楠沉浸在爱中后,人消失了,没有了一点消息。三年后,姜苡楠终于在一次酒会上见到那个日日夜夜思念的家伙,果断的当着众人的面扇了个巴掌过去,说了句“分手”,就拿起包扬长而去。次日一早就出来了一篇新闻:程氏太子爷在t市的第一次露脸,却被一名不知名女子怒扇巴掌,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而此时的俩位当事人,正相拥着在床上呼呼大睡。
  • 军区大院

    军区大院

    久居军区大院的刘海虹万万料不着,二十六岁生日那天竟然是她的人生翻天覆地的转折点。父亲的神秘遗信让她瞬间深陷危机,母亲的离奇自杀、陌生人的疯狂追杀更加让她面临精神崩溃。沉痛过后,刘海虹坚强地站起来了,她决定根据父亲留下的线索,亲自揭开军区大院失落一千多年的隐秘真相和地下瑰宝。父亲留下来的到底是福是祸?刘海虹已经顾及不了了。通过层层怪异的密码和电脑程序的破解过程,刘海虹意外地发现,身边的人原来是神秘组织的重要成员,而她的父亲也是该组织的成员。命运的终结就是新的起点吗?军区大院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刘海虹坚持完成父亲的嘱咐,可是惊人的旅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