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3200000002

第2章 受害人(1)

里基?科伦索可不是生下来就注定要在二十岁时死于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的一个粪池里的。他的生命不应该那样结束。他理应住在美国,获得大学学位,娶妻生子,自由自在地追求幸福,过上体面的生活。事情出了差错,因为他太善良了。

早在一九七〇年,一位叫阿德里安?科伦索的年轻聪明的数学家,当上了华盛顿郊外乔治城大学的数学教授。当时他才二十五岁,能评上这种职称算是相当年轻的了。

三年后,他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一个夏季讲座。在听课的人群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学生,叫安妮?埃德蒙。虽然她几乎听不明白他的讲座,但为他神魂颠倒,于是通过密友安排了一次见面。

阿德里安?科伦索从来没有听说过她的父亲,这使她又惊又喜:她已经有五六个追猎财富的求婚者了。在返回旅馆的汽车里,她发现他不但精通微积分运算,而且接吻也很有水平。

一星期后,他飞回华盛顿。埃德蒙小姐可是说一不二的。她辞去工作,在加拿大领事馆找到一份闲职,在威斯康星大道旁边租妥一套公寓,带着十件行李跟过来了。两个月之后,他们结婚了。婚礼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市成了轰动一时的事件,随后小夫妻去美属维尔京群岛的卡尼尔湾度蜜月。

作为嫁妆,新娘的父亲在内布拉斯加大街旁边的福克斯路上购置了一座很大的乡间别墅。因为处于乔治城郊外,这个地段很宁静也很抢手。这栋大别墅自带一块树木茂盛的地皮,有五千多平米,还配有游泳池和网球场。新娘从娘家得到的津贴能维持这份房地产的日常维修保养,而新郎的薪水则用于家庭的其他开销。他们在爱巢里安顿下来了。

儿子理查德?埃利克?史蒂夫,于一九七五年四月出生,不久即被昵称为里基。

与几百万其他美国青年一样,里基在一个安全的、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做着所有男孩们做的事:参加夏令营,着迷于年轻姑娘和跑车,担心学习成绩和临近的考试。

里基没有他父亲那么聪明,但也不笨。他承袭了父亲古怪的微笑和母亲俊美的长相。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青年。如果有人求助于他,他会尽最大的努力。但他决不应该去波黑。

他于一九九四年高中毕业,并被哈佛大学录取,来年秋季入学。那年冬天他在电视里看到,在一个叫波黑的遥远的地方,发生了残忍的种族清洗,之后难民们状况悲惨,各种救援计划应运而生。他决心要以某种方式提供帮助。

他的母亲哀求说他应该留在美国;如果他真的要尽一分社会责任,美国当地就有援助项目。但他看到的被洗劫一空的村庄、饥寒交迫的孤儿和愁容满面的难民,深深地触动了他。必须去波黑。里基恳求他能获准参与救援。

父亲打了几个电话后了解到,国际性救援机构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在纽约有一个很大的办事处。

到一九九五年初春,原南斯拉夫联邦四分五裂,三年的内战使得波黑共和国千疮百孔。联合国难民署在那里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派去了大约四百名“国际援助人员”,还有几千个当地招募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负责装备的,是一位蓄着大胡子的精力充沛的前英国军人,名叫拉里?霍林沃思。里基在电视里见过这个人。于是他去纽约的办事处询问有关报名手续。

纽约办事处的人很和善,但不够热情。业余救援者的申请书如雪片般飞来,登门的人每天有几十个。因为是联合国的机构,申请手续繁琐,六个月的官僚主义运作,送进来的表格已经能压断皮卡车的弹簧了。里基秋季要去哈佛上学,到头来很可能会遭到拒绝。

几经努力都遭失败的里基垂头丧气,午饭时分他坐电梯下楼时,一位中年女秘书朝他露出了友善的笑容。

“如果你真的想去那里提供帮助,你就必须先去设在萨格勒布的区域办事处,”她说,“他们在那里接收救援人员。现场的手续相当简便。”

克罗地亚曾经是正在分崩离析的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但已经获得了独立,现在是一个新的国家,许多机构都在它的首都萨格勒布设有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是其中一个。

里基打了一个长途电话给父母亲,得到了他们的勉强同意,从纽约经维也纳飞到了萨格勒布。但回答依然相同:填表格,优先招收长期人员。假期来帮忙的业余人员给难民署带来的责任很多,但贡献甚少。

“其实你可以去试一试非政府机构,”那位乐于助人的地区办事处主任建议说,“他们就在隔壁的咖啡馆里碰面。”

联合国难民署是世界性救援机构,但绝不是唯一一家。救灾是一个产业,而且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职业。除了联合国和一些政府的努力,还有很多非政府组织。在波黑,有三百多个非政府组织在实施救援。

有几个组织的名字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拯救儿童”(英国的)、“喂养儿童”(美国的)、“关心老人”“战争救济”“无国界医疗队”——他们都到了那里。有些是教会机构,有些是世俗的,还有许多小机构是临时成立的——在电视上看了连续不断的波黑内战报道后就过来了。最小的团体,只有两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他们在家乡的酒吧里募捐,然后驾着一辆卡车穿越欧洲一路过来。要进入波黑中心地带,萨格勒布是必经之地。

里基找到那家咖啡馆,要了一杯咖啡和一杯东南欧地区的烈性梅子酒以抵御三月的寒风。他朝四周打量着,寻找着可能的联络人。两个小时后,一个留着胡子、身材结实得像一辆卡车的人走了进来。他穿着一件格子风衣,点了一杯咖啡和一杯法国白兰地。根据他的口音判断,应该是来自美国南卡罗莱纳或北卡罗莱纳,于是里基走上去作了自我介绍。他遇上了好运气。

那人叫约翰?斯莱德,负责一个小型的美国慈善机构“面包和鱼”的救济物品调派和分发。“面包和鱼”是最近成立的一个分支,总部叫“救世之路”,是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市一个宗教背景的慈善机构。斯莱德听了里基的自我介绍。

“你会开卡车吗,小伙子?”

“会。”里基回答。其实这话不太真实,但里基认为一辆大型越野吉普车应该与一辆小型卡车差不多。

“你会看地图吗?”

“当然会。”

“那么你想挣一份高工资吗?”

“不想。我有外公给我的津贴。”

约翰?斯莱德眨了眨眼睛。

“你什么也不想要?只是来帮忙?”

“是的。”

“好,你被录用了。我从事的是一个小规模的行动。我去购买救济食品、衣物和毯子等等,在现场采购,主要是在奥地利。我驾驶卡车把它们运往萨格勒布,加满油,然后继续前往波黑。我们的总部设在特拉夫尼克。那里有成千上万的难民。”

“这正适合我,”里基说,“我会支付自己的费用。”

斯莱德把尚未喝完的白兰地往前一推。

“我们走吧,小伙子。”他说。

他开的是一辆德国制造的哈诺玛格十吨卡车。在抵达国境之前,里基熟悉了驾驭它的窍门。开到特拉夫尼克花了十个小时,期间他们轮流驾驶。当他们到达位于城镇郊外“面包和鱼”租的院子时,已经是半夜时分了。斯莱德扔给他几条毯子。

“在驾驶室里过夜,”他说,“明天早上我们给你安排一间宿舍。”

“面包和鱼”的救援行动确实是小规模的。还有第二辆卡车,由一个说话不多的瑞典人驾驶,现在正要出发去北方接运更多的供应品;有一个小小的合用的院子,周围围着一道铁栅栏以防小偷;一个由移动式工作间改装的狭小的办公室;一间被称为仓库的棚屋,里面堆放着已经卸下、尚未分发出去的救济食品;还有三名当地招聘的波斯尼亚工作人员。再加上两辆新的黑色丰田越野吉普车,用于配送少量救济品。斯莱德把里基介绍给了其他同事。下午时,里基被安排住进了城里的一位波斯尼亚寡妇家里。为解决来回的交通问题,他买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用的是他藏在腰带里的钱。约翰?斯莱德注意到了这条皮带。

“是否介意告诉我,你腰带里藏了多少钱?”他问道。

“我带了一千美元,”里基信任地说,“以备应急时使用。”

“嗯。但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张扬,要不然你真的会遇上紧急情况。这里的人得到这些钱能用上一辈子呢。”

同类推荐
  • 记忆的黑洞

    记忆的黑洞

    这是一个“书中书”的故事。为了庆祝自己小说的出版,艾丽莎邀请亲朋好友在一家高档酒店庆祝。却没想到,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夜晚之后,第二天,艾丽莎是在医院的病房中醒来的。家人以为她又在设计自杀——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然而艾丽莎知道,她是被人推到酒店泳池中的,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包括艾丽莎在内,这个人究竟是谁。现实中的谎言,竟比精心构造的小说更加令人生畏。
  • 曾经沧海

    曾经沧海

    本书为长篇小说,以海外国企的一桩收购案为对象,围绕该收购案的发生描写了港资商人康文彬,国企管理者,海外侨胞,秘鲁投资者维拉等人物的形象,描写了保护国有资产的艰难过程。揭示了海外国企的运营状态。该书还配有极富秘鲁风情的插图若干。
  • 名利场(上册)(译文名著典藏)

    名利场(上册)(译文名著典藏)

    群星璀璨的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为读书界贡献了一大批传世名篇。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1863)的代表作《名利场》在这片瑰丽的星空中当之无愧地占据着十分显著的地位。穷画家的女儿蓓姬·夏普,自幼失去父母,但绝顶聪明。她以半工半读的方式从寄宿学校毕业后,由一名家庭小教师起步,牢牢抓住每一个机会,削尖了脑袋钻进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社会,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交际明星。这一尤物的发迹历程,在滑铁卢战役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映衬下,展现了堪称世界文学中最成功的一个女冒险家艺术形象。萨克雷的词锋犀利,机智幽默,解剖人生精妙入微。本书问世将近一百六十年来,一直被誉为一面讽世明镜、一部警世宝典。本书收入萨克雷特为小说亲自手绘的全套插图四十余幅,极具收藏价值。
  • 蚁族

    蚁族

    大学毕业后,云瑶只身来到北京,带着无限的美好憧憬。然而,这样的憧憬,在短短几天后就被现实磨灭的面目全非。在无奈下联系上了以前的学姐,单纯的云瑶就跟着学姐住进了下哇村。在简陃混乱的环境中,云瑶开始跟这样的一群同龄人发生故事。
  • 村路像条河

    村路像条河

    记忆是一个作家最为宝贵的财富。久留在心底的陈年旧事,在作家们看似漫不经心地回忆里,走进各色人等的内心世界,或悲或欢或苦或乐或恨或爱地去感悟逝去的岁月,普通人的朴素情怀瞬间跃然纸上。本书《村路像条河》精选了作者近七十篇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的精美小小说,篇篇构思精巧,视角独特,读来亲切可人,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追爱不作弊(东方三剑客之冷剑)

    追爱不作弊(东方三剑客之冷剑)

    [花雨授权]初次见面,她考试作弊,被他这个代人监考的法医、鉴证学双料博士生逮个正着。二次见面,他的三分球划出完美的弧线投向她的心房——进球得分!她决定——追!追!追!来个一粘、二皮、三耍赖,就不信追不上他。\r
  • 医生江湖

    医生江湖

    年轻人的世界,面对职场、感情和人际关系,是事业重要还是爱情重要。家庭、朋友、亲情都是要去关注的。
  • 重生末世之捡个尸王当保镖

    重生末世之捡个尸王当保镖

    致命的病毒爆发,末世降临,丧尸、各种各样的变异兽,各种各样的变异植物,疯狂来袭。从末世重生归来的慕橙占尽先机,提前收集物资,末世爆发后第一时间收刮玩城里的物资。在收集武器的途中,她遇到了被丧尸咬伤,正在活人与尸化人之间转变的唐诺,因为唐诺是大哥的哥们儿,也因为心中有一个声音不停的告诉,救下唐诺,她出手帮唐诺暂时压制住尸毒,并且带着唐诺踏上了复仇之旅。
  • 天赐娇妻萌萌哒

    天赐娇妻萌萌哒

    太阳馆里,本来宁静的一切被房子里的叫声所打破,“啊啊啊!我洁白如霜的额头啊!你怎么能这样!”东方晓站在沙发上对着傅凌夜大喊“我怎么了?”趁她睡着了在她头上画个王字,现在还装作不知道!“我头上的王字是怎么回事!”“刚才顺手画的。”“顺手画的?你也好意思讲!”某女说完张牙舞爪的扑向傅凌夜,一会儿,房子安静了,东方晓压在傅凌夜身上“这么快就对我投怀送抱了?”某男嘴角勾起一抹笑“什么对你投怀送抱!”东方晓反应过来,他们现在的姿势好奇怪......东方晓刚起身就被拉了回去“点了火就要负责灭火。”傅凌夜在东方晓耳边轻说宠文一对一~
  • 寻魔道

    寻魔道

    被抛弃的孤儿,一心修魔,斩神立天地不容之地,逆天而为。
  • 快穿诸天九世之因果宿命瑶神归位

    快穿诸天九世之因果宿命瑶神归位

    前世所写下的省略号今生必有一个圆满,无论好坏只求不在后悔。(九世轮回,妖,魔,鬼,兽,人,神,......(你猜)。)都市,玄幻,仙侠,网游,…总有你喜欢的类型。ps:可能有所不同,具体根据情况而定。
  • 遥寄天堂的信

    遥寄天堂的信

    之前开了篇轻松好笑的中长篇,写到一半去姥姥家了,回来就找不到了。密码也记不住QQ号也没了。。。。手机也换号了。当初信誓旦旦说不会有坑。。结果还没留底稿。完全没有之前的思路。重新开但是打算写个死了女主的文。谢谢支持。
  • 这个大佬有点凶

    这个大佬有点凶

    生活在这座混沌崇明的世界,人类和蜗居于此的魑戊交错混杂。身为人类警察的男主意外与流窜在这里的女主相遇,她能从四楼的阳台跳下而毫发无损,手指可以轻易捏碎玻璃扬散半空,一个踉跄就能把家里的地板跪裂……而就是这么天才的她,每天却只能强忍着身体里的另一个残暴的自己,乖巧的呆在他身边做一个斯文的女孩。岂料!时运不济,多年后,她成了万恶的领袖,而他来源于正义的宗师一派。她是他千方百计要除掉的恶人,而他却是杀害她数万族民的元凶。一场宿灵师与魑戊的惊世混战中,女主救下身负重伤的男主,她满眼心疼的看着受伤的他却无法表明心中爱意。而他倒在血泊中饱含不舍的看着她离开的背影。乱世红尘,大爱指尖——妾心君不知,亦可不相思。
  • 易烊千玺:巷尾黄昏

    易烊千玺:巷尾黄昏

    继续和我做朋友吧,继续跟我说话跟我开玩笑吧,我现在不喜欢你了,真的。下辈子可别纠缠不休了。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也不会去打扰你了。我喜欢你的时候,骄傲于天际。后来不喜欢你了,却卑微到尘土里。喜欢你的时候,熬夜到慢性自杀。往后不再喜欢你了,我早睡早起,认真学习,心里也没有空落落的。
  • 古剑奇谭之相濡以沫

    古剑奇谭之相濡以沫

    前世的他们爱得太艰苦、太隐忍,一个想爱却不敢爱,因为他身有煞气怕伤害身边的人;一个执着却从未放弃,就算他不记得她,却总在背后默默支持他并跟随他。即使面对死亡,他一无反顾,她也没有阻饶,因为她能够懂得他心之所想。在乌蒙灵谷他们许下承诺,她一定会找到他,他也一定会等她,然后一起走、一起看,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老了就在苏苏谷住下,再也不分开。在蓬莱大战中他仙灵散尽,终究是离开了她…时间转瞬即逝,她终于找到了他,可他却忘了她,她却并没放弃,而是一直跟着他,就像前世那样…之后又怎样了呢?命运会让他们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