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70500000022

第22章 盛极而衰,北魏也不能幸免

南方齐梁两朝交替的时候,北方是北魏宣武帝在位之时。

宣武帝名叫元恪,是孝文帝的次子。元恪的即位,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首先是大哥因为反对父亲的汉化政策被诛杀;其次是孝文帝在南征的途中突然死亡。元恪是在一片混乱中被群臣拥立为新皇帝的。

拥戴元恪的大功臣就是彭城王元勰。彭城王元勰和任城王元澄是孝文帝晚年最信任的两个宗室。任城王元澄是孝文帝的叔叔,坚定支持汉化政策。元勰是孝文帝的弟弟,是孝文帝南征时的得力助手。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孝文帝在南征途中病重,元勰内侍医药,外总军国之务,掌握了实权。第二年,孝文帝在弥留之际,想将政权托付给元勰。他对元勰说:“嗣子幼弱,社稷就只能倚重你了。”元勰却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不愿意在政治上涉入太深。他苦苦推辞,说自古以来托孤的重臣也好,大权在握的权臣也好,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元勰更不想以皇叔身份辅助幼主了,认为这是“取罪必矣”。他举例说:“昔周公大圣,成上至明,犹不免疑,而况臣乎!”孝文帝说服不了弟弟,叹息几声,不再勉强他了。元勰还主动求退,孝文帝就任命他为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

孝文帝随即驾崩,元勰主持了南征军队的撤回,还坚定地拥戴侄子元恪登基继位。之后,他主动处于退休状态,都没去定州办过公。

元勰辞让后,孝文帝指定了6个顾命大臣。他们分别是:广阳王元嘉、任城王元澄、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和两个汉族大臣王肃、宋弁。其中,元嘉是太武帝的孙子,是皇室中的老长辈、老好人,他在顾命大臣班子里的象征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宋弁进入班子没几天就去世了。所以,真正主事的是任城王元澄、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和王肃。

这四个人之间,矛盾重重。元禧和元详是亲兄弟,都是孝文帝的弟弟,自然抱成了一团。王肃是归降的南齐大臣,在孝文帝时期深受信任,提出了不少汉化主张。但他在北魏朝野的根基很浅。孝文帝死后,王肃失去了最大的政治靠山,立刻受到了鲜卑贵族们的排挤。任城王元澄是个忠厚长者,但他对只动动嘴皮子、没几年就和自己并列为顾命大臣的王肃很不服气。恰好此时有一个投降的南齐人诬告王肃是南方的奸细,一直和南方暗通情报。元澄不核实情况,就草率地上表称王肃谋反,并且不等皇帝诏令就软禁了王肃。这一下,事情闹大了!咸阳王元禧等人很快查明王肃并未谋反。元禧对功勋卓著、资历深厚的堂叔原本就心存畏忌,如今迅速抓住元澄陷害王肃的机会,以“擅禁宰辅”的罪状让宣武帝元恪罢了元澄的官,外贬为雍州刺史,赶出了京城。事件的另一主角王肃也被外贬为扬州刺史,镇守寿阳。王肃在寿阳郁郁寡欢,于景明二年(501年)去世。

至此,元禧和元详两兄弟掌握了北魏的实权。这二人才能平庸,对国家大事没有什么贡献,却热衷于享受。景明二年(501年)初,元禧派家奴找到领军将军(负责捍卫皇宫的羽林军)于烈,要调羽林军官兵充当自己的仪仗队。于烈直摇头,说这是“违制”的行为。皇帝的侍卫官兵怎么能去给一个王爷当仪仗队呢?元禧不甘心,第二次派人找到于烈,态度强硬地说:“我是天子的叔父,我的话同诏书没有什么区别。”于烈倔强得很,就是不同意。元禧大怒,调于烈当恒州刺史。于烈干脆请了长期病假,闭门不出。

表面上看,元禧赢了。殊不知,于烈虽然官职低小,却在羽林军系统有不小的势力。他早早安排儿子于忠掌握宣武帝的宿卫亲兵,长期跟随宣武帝左右。被元禧“修理”了以后,于烈授意儿子劝宣武帝“亲政”。皇帝一旦亲政,就不需要顾命大臣了。元禧自然就失权了。

宣武帝元恪已满18岁了,正是血气方刚,期盼大展拳脚的年龄。他也觉得顾命大臣碍手碍脚,想要亲政。北海王元详和元禧意见不合。他看到皇帝有亲政的念头,选择跳出来揭发元禧“专横不法”,希望给侄子留个好印象,争取亲政后自己能“失权”不“失势”。

于是,请了长期病假的于烈突然有一天全副武装起来,带上宫中卫士六十多人,“宣召”在京城的元勰、元禧、元详三位王爷进宫。元禧措手不及,只得乖乖被押解入宫。宣武帝元恪宣布亲政,调整三位叔叔的官职。元勰被客客气气地解除职务,反正他也一心求退,所以叔侄双方都没有意见;元禧“升任”太保,明升暗降,被剥夺了实权,元禧敢怒不敢言;元详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元恪对他的主动揭发很满意,重用了他。一场权力之争,和平地谢幕了。

我们来看看亲政的元恪的个人素质。元恪大体上还过得去,算是一个认真工作(没发现他荒废朝政的记录)、关心百姓疾苦(正史上有不少他赈灾救民、警诫贪腐的诏书)的正常皇帝。《魏书》还记载了元恪射箭能射一里五十步,可见他的身体素质也不差。

元恪亲政后,做了一些好事。比如他拒绝鲜卑遗老们返回平城故里的建议,扩建新都洛阳,继续父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在对外政策上,元恪趁南齐末帝萧宝卷统治荒唐造成国家动乱,频繁南伐。北魏陆续占领了扬州、荆州等地的重要城镇,疆域进一步扩大,拉开对南方的军事优势。但是,元恪也遭遇了两次对梁朝作战的惨败,导致北魏军队元气大伤。(详情见下一节“南北方又打起来了!”)

《魏书》称赞元恪“幼有大度,喜怒不形于色。临朝渊默,端严若神,有人君之量”。喜怒不形于色、在朝堂上沉默不语,这些特点说好可好,说坏可坏。皇帝的确要端着架子,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有很多皇帝沉默不语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对大臣们的争论没有准确的判断。元恪就属于这类皇帝。他对军事、历史、政治都能说上话,但对人心善恶、对政治的微观操作了解甚少,感觉很迟钝。这就造成元恪虽然能留下不少冠冕堂皇的诏书,却很少有切实的政绩。相反,北魏在他统治时期走上了下坡路。

却说元恪亲政后,让北海王元详做了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持朝政,又信任左右亲随茹皓、赵修等人。这几个人都不是好东西:元详能力平庸,整天不干正事,就知道贪污受贿,聚敛钱财;茹皓、赵修等人暴得富贵,头脑发热,仗着元恪的宠信在外面弄权用事。他们一起将北魏的政治越弄越糟。

咸阳王元禧失势后,也不消停。自古权臣失势,免不了要抄家灭族。元禧很担心自己的命运。原来聚集在他身边的一帮人,本想仗着元禧谋取荣华富贵,如今看主子失势了,就怂恿主子孤注一掷地造反。元禧的亲信常常向他传递一些“宫中的消息”,今天说皇帝如何不喜欢元禧,明天说哪个大臣主张诛杀元禧。元禧为了自保,联络小舅子李伯尚、氐王杨集始等人商议造反。当年五月,宣武帝元恪到洛阳郊区的北邙打猎。元禧乘机紧闭城门,商议起兵,并派长子元通到河内起兵。在政变的节骨眼上,一帮人却在具体细节上争论不休,意见不一。元禧当断不断,竟然决定暂不起事,让大伙先散了,“从长计议”。参与谋反的杨集始见状,觉得如此造反绝不可能成功,一出元禧的家门,就跑到北邙向元恪自首了。元恪闻讯,不打猎了,调动兵马围捕元禧去了。元禧身边并无军队,被于烈派几个卫士就轻易逮捕了。元恪亲自审问后,责令元禧自杀,并诛杀参与谋反者十多人。咸阳王长子元通被河内地方官杀死。

元禧造反,对宣武帝元恪的刺激很大。“亲叔叔都会谋反,我还能相信谁呢?”他亲政前就对宗室诸王没有好感,如今更加疑忌宗室,进一步依靠身边亲信赵修等人,同时提拔母系外戚作为新的依靠力量——父亲的亲属不能相信了,就只能信任母亲的亲属了。

宣武帝的生母高氏,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遵照鲜卑族“子贵母死”的传统,在儿子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就被迫自杀了。她的兄弟亲属散落民间,默默无闻。元恪即位前从来没有与高家的人见过面。现在,元恪在民间找到了母亲的两个兄弟高肇、高显和一个侄儿高猛,都封为公爵。其中高肇被封为渤海郡公,最受元恪倚重。

高肇兄弟子侄三人,之前都是帝国底层的小百姓,如今突然被召入连想都不敢想的皇宫大内,一则惊恐万状,二则不知礼节,闹出了不少笑话。可在元恪看来,这却是母系外戚纯朴敦厚的优点。这又是小皇帝想当然的地方。土得掉渣的人不一定就纯真老实。高肇“数日之间,富贵赫弈”,变成朝廷大红人后,心理也变了。一个人从底层突然跃升为顶端权贵,往往带有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他要掩饰自己的自卑,同时要抓紧享受,并且聚敛更大的权力、更多的财富,来缓解内心的不安。高肇知道高家在北魏朝廷没有根底,本家又人丁稀少,就选择勾结朋党、招降纳叛来壮大实力。对于主动依附投靠的人,高肇竭力拉拢、保举,让他们几十天内就升官;和高家过不去的人,高肇就百般陷害,必欲除之而后快。他把社会底层那一套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流氓伎俩都搬到了帝国朝堂上来,朝野群臣们还真不是对手。在财富上,高肇进一步败坏风气,大把大把抓钱。咸阳王元禧伏诛后,王府的财物、珍宝、奴婢、田宅大多入了高氏的私囊。

宣武帝越来越倚重高肇。高肇的势力膨胀得很快。当时,宣武帝的头号亲信是散骑常侍赵修;朝廷的实际主政者是北海王元详。高肇决心扳倒二人,取而代之,让势力更加壮大。

赵修出身卑微,是元恪当太子时期的侍卫。元恪非常信任赵修,登基后一路将他提拔到散骑常侍的高位。赵修在家中设宴,元恪都会亲自参加,还招呼许多王公贵族官僚一同前往。赵修小人得志,顿时忘乎所以。他仗着皇帝宠信,在外面胡作非为,欺负同僚。父亲落葬时,赵修毫不悲痛,宾客在送葬路上竟然掳掠奸淫民间妇女,甚至把人家的衣服剥光取乐。对于这样一个声名狼藉的角色,高肇对付起来不费吹灰之力。他大义凛然地揭发赵修的罪行。赵修早已犯了众怒,大家见高肇挑头,纷纷跟进,争先恐后地控诉赵修的罪状。宣武帝就是想袒护赵修都不行了。景明四年(503年),宣武帝元恪不得不把赵修公开审问,判决鞭打一百下,发配敦煌充军。高肇是要取赵修性命的,所以安排了五个五大三粗的壮汉轮流鞭打赵修,实际打了三百鞭。不想,赵修出身侍卫,身体素质过硬,吃了三百鞭竟然没有死。虽然没死,赵修也伤痕累累了。高肇紧跟着让人把赵修绑在马后,赶马飞跑。可怜赵修重伤得不到休息,又被马拖着跑,跑了几十里地就血肉模糊,死了。

几个月后,高肇又告发北海王元详与茹皓、刘胄、常季贤、陈扫静四人谋反。元恪已经不信任宗室亲王了,而茹皓等四人都是元详推荐到元恪身边的。他把两者联系起来一想,越来越觉得高肇的告发有道理。元恪迅速抓捕茹皓等四人,第二天就处死;派羽林军将元详押往华林园软禁。宣武帝召集高阳王元雍(元详之兄)等几个宗室商议如何处置。大家的处理意见是将北海王元详废为庶人,严加圈禁。元恪很可能是想留元详一条性命。不想,北海王府的几个家奴策划劫狱,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连累元详被杀了。

元详“谋反”事件,让宣武帝元恪进一步猜忌宗室诸王。高肇猜透元恪的心理,劝他加强防范宗室诸王。元恪派出禁军驻守各王府邸,名为保护,实际上将各位王爷当做囚犯看守了起来。彭城王元勰劝谏元恪,说国家分封诸王就是为了让诸王拱卫皇室,如今形同囚禁,怎么让诸王发挥作用?万一皇上出事,谁来保护?可惜,元恪不听。元勰心中苦闷,干脆自我封闭起来,不与人来往了。

宗室诸王集体失势后,元恪自然更加倚重外戚高氏。高肇的气焰日渐嚣张。他出任了尚书令,主持朝政,又娶了宣武帝的姑姑高平公主做妻子,还送侄女进宫做了贵人。不久,于皇后暴亡(很多人怀疑是高肇下的毒手),高贵人就升格为了皇后。高家的权势多了一层保障。至此,高肇阴谋得逞,成了北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

元恪暗于识人,不擅微观实践,却有很高的佛学修养。他喜欢在宫中召集名僧,亲自讲经论道,带动佛法在北方的报复性发展。

皇帝醉心佛法,方便了高肇在外面任意胡为。史书很不客气地说他“每事任己,本无学识,动违礼度”。为了显示才能,高肇特别喜欢“改革创新”。他修改了大多数的先朝旧制,又不能制定成功的新制度,造成了政务的混乱。其中,改革涉及现任官僚、贵戚们的勋位、封秩,高肇都进行了削减,造成官场上民怨沸腾。他将自己置于非常重要危险的地位了。

永平元年(508年)八月,冀州刺史、京兆王元愉(宣武帝的叔叔、彭城王元勰的弟弟)在信都称帝,公开造反了。促使元愉造反的原因很强大:他和侄子宣武帝有矛盾,宣武帝曾经逼死他所爱的女子,逼他迎娶高氏女子;他对高肇的大权独揽很不满,又担心朝政被高氏败坏;他自己也想过过当皇帝的瘾,等等。可惜,元愉造反的实力却很弱小。朝廷镇压的大军很快就到达冀州。元愉只抵抗了一个月,就在逃亡途中被擒。在元愉被押解往洛阳的半路上,高肇派人把他杀害了。(元愉生前没当成皇帝,日后次子元宝炬成了西魏皇帝,他在九泉之下被追尊为了皇帝。)

元愉造反事件,被高肇利用来向彭城王元勰开刀。元勰才华出众,声誉很好,被北魏军民公认为“贤王”。之前,孝文帝有意让他主政,元勰主动推辞的事情,被传为美谈。高肇就觉得元勰对自己构成潜在威胁。他之前多次诬告元勰,元恪都不相信——毕竟,元勰对元恪有拥立的大功。这一次,元勰推荐的长乐太守潘僧固被裹挟参加了元愉造反。高肇又一次诬告元勰,说元勰不仅暗通元愉,还联络南边少数民族,参与谋反。高肇还收买元勰旧部魏偃、高祖珍做证人,一起诬告元勰。在种种似是而非的证据面前,宣武帝元恪又一次做出了错误判断,无奈地接受“又一个叔叔谋反”的事实。

于是,元恪设下酒席,召高阳王元雍、彭城王元勰、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四位皇叔,以及广阳王元嘉和高肇赴宴。散席之后,元恪安排各位王爷分别择地休息,然后派人带着武士给元勰送去毒酒,逼他自杀。元勰不肯喝,力辩清白,大喊有人诬告,再三要求和告发者对质。来人不肯传达,拔刀相威胁。元勰大呼:“冤哉皇天!忠而见杀!”最后饮毒酒自杀。来人担心元勰不死,又命武士补上了一刀。天亮以后,元勰的尸体被一床被子包裹着,送回彭城王府。宣武帝对外宣布彭城王“醉酒而亡”,还假惺惺地痛哭流涕,赐彭城王谥号“武宣”,企图掩人耳目。(元勰的儿子元子攸后来当了北魏皇帝,追尊他为文穆皇帝。)

高肇又一次阴谋得逞,又一次升官,当了车骑大将军、司徒。如果按照这个状况发展下去,高肇会加速蚕食北魏的实权,说不定还会成为第二个王莽。不过,朝野百官暗中早已对他心怀怨恨,恨他为人歹毒。特别是元勰遇害后,军民们普遍同情元勰,认为高肇“屈杀贤王”,是幕后黑手。鲜卑贵戚们更是对高肇恨之入骨。

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宣武帝元恪突然病故,享年33岁。太子元诩即位,年仅6岁。

元恪一死,宗室诸王和不满高肇的大臣们立即策划反击。依附高肇的官吏也纷纷“倒戈”。前一年的十月,高肇以司徒出任大将军、平蜀大都督,领兵进攻益州,刚好不在洛阳。于忠当时担任领军将军。之前他被高肇“修理”过,处于受压制状态。如今,他调动羽林军,控制局势,又与侍中崔光等人商议,请出高阳王元雍、任城王元澄主持朝政。

新领导班子用新皇帝的名义,召高肇回京。高肇得知洛阳的变故,知道不妙。这时候,不学无术的缺点就暴露了出来。他竟然想不出摆脱危局的方法,只得乖乖回京。高肇进宫对着元恪灵柩痛苦哀号。高阳王元雍和于忠早已埋伏了十多个武士,等高肇哭完先帝,就把他拉出去杀了。高肇专权之祸,终于解除。

高肇对北魏命运起了恶劣的作用。原本平庸的元恪带着北魏缓慢前行,高肇就像是一股催化剂,引着大家走上了下坡路。他的揽权胡为,加剧了北魏朝野的贪腐之风;他的改制乱为,恶化了北魏帝国的政治运作;他的诬告陷害,打开了北魏内部倾轧的大门。这些加上同期北魏对南梁作战的两次大败,使得整个帝国由盛而衰,不复孝文帝时期的强盛。

同类推荐
  • 兵王穿越回大明

    兵王穿越回大明

    身为特种兵,穿越回到了大明弘治年间,却发现自己变得无能为力,在黑暗的封建时代里,徐宁经历了非人的痛苦。鲜活的历史人物一个个从他身边飘过。知名的少数,沉默的大多数……于是他奋起反抗,剿灭倭寇,平定叛乱,改善民生,试图用个人的微弱之力,来反抗这个不公的年代;改变历史的发展方……群:1048281105
  • 圣明天子

    圣明天子

    楚风,一个历史高材生,穿越到一个类似古代的平行大陆,并得到了无敌系统,可以召唤无数历史名将,且看他如何由废柴太子变天才帝王,并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大陆上,战出华夏的威名。
  • 大唐捉妖法师

    大唐捉妖法师

    大唐贞观年间,神秘风趣的少年法师赵寒,捉妖降魔、屡破奇案,卷入权谋大战,上斗帝王将相阴谋家,下济九州百姓平天下,成就一代大唐神探法师传奇!(本书又名《天师奇唐》)
  • 止战之雄

    止战之雄

    罗小军是个退役特种兵,当他无意间得到一个轮回盘之后,从此在无数个历史片段中出现。他的存在,便是为了阻止战争继续,让和平重现人间。在乱世之时,只有以战止战才能达到目的。无尽战火何时终结,且看罗小军轮回在各个历史重要节点当中的表现吧!
  • 中日恩怨两千年

    中日恩怨两千年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千多年来,在这片狭长的海域里,无数人怀揣着友好、仇恨、好奇、敬仰,乘风破浪,冒着被大海吞噬的危险,频繁往来于两国之间。公元一世纪,中国的冶炼技术,让日本从石器时代直接进入铁器时代;一千六百年前,来自中国的渡来人将文字带到日本;一千三百年前,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使佛教在日本发扬光大;汉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到近现代,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则非常深远。我们今天频繁使用的大量词汇,大到“自由”“民主”“平等”,小到“卡拉OK”“人气”“达人”“萌”都是来自日本;日本人创造的产品和文化,更是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个阶层和角落。
热门推荐
  • 若非神明

    若非神明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天赋异禀,身世沉浮,吸天地之灵气,附山河之魄力,前有美人在怀,后有兄弟垫底,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所有人都知道长老会里的人不好惹,隋瑾秋就是其中一员,偶尔没事有事想统一列罗德市,好巧不巧为此记忆全失,看着自己身上的裂痕越来越大,他寻思着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又想毁灭世界了。所以这一切到底是哪个对世界没有留恋的人做的?沈心:不是我,别看我……隋瑾秋:是在下话重了,是在下活该。众人:呵。前期甜爽文,后期稍虐,1V1,双洁避雷:男主真的坏,女主……嗯,出来的有那么一丢丢晚。
  • 成长之语

    成长之语

    本书总体采取分卷叙事的模式,基本是一卷一个故事,卷与卷之间的关联不会特别的大,因此各位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完全可以跳着读并且不会影响阅读体验。不过其实一卷也就万来字,即使是看完也是花不了多久的。
  • 连接婚姻的驿站

    连接婚姻的驿站

    女主人公郝曼丽在和她的未婚夫朱宏经理见面时,两人一颗心地筹备着举行婚礼。在此之前,郝曼丽已和两个丈夫先后离婚,前一个抛在老家乡下,后一个也在红尘都市里生活。不能没有爱人,没有家庭的郝曼丽,幸好有市歌舞团林导演乐当月老,这才和朱宏经理走到了一起。也许郝曼丽还得再次离婚,再次寻找结婚的机会......是什么缘由使郝曼丽如此坎坷悲喜地经历一个个婚姻驿站呢?
  • 从炮灰到王者

    从炮灰到王者

    为族人甘为炮灰,遭遣弃不忘初心。组神威名震大陆,施仁政一统江山。时也!命也!胸有韬略,却无野心的李东生,在形势的逼迫下,走上一条-异于常人的封王路。
  • 武则天传

    武则天传

    本书以细致的考辨,流畅的文笔,叙述出武则天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尤其对于她的性格特征、家庭关系及统治风格做了细致的分析,廓清了以往研究中的许多错误观点。
  • 纵横天下,鬼谷为尊

    纵横天下,鬼谷为尊

    鬼谷派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却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他既有政治家的六韬三略,又擅长于外交家的纵横之术,更兼有阴阳家的祖宗衣钵,预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称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
  • 东京归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在他乡)

    东京归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在他乡)

    打工的你,记住,因为你有双下巴,所以碰到任何困难,不要低头。“我怀着巨大的梦想来到日本,日本却教会我许多现实。”这句话我最后一次说。我要把这六年写尽,借游客的身份,和重归故里的心。
  • 不曾知道

    不曾知道

    “她”一直想离“他”近一点“他”一直在保护着“她”“他”注意到了“她”“他”们最后变成了“她”跟“他们”
  • 轮回后的安平村

    轮回后的安平村

    拒绝主神空间召唤的人,会到哪里去。无限恐怖中关于恶魔小队设定,我想给他一个全新的定义。在本书里,设定了关于灵的体系。强者真的能恒强吗?没有绝对的等级压制,强调灵的作用。
  • 穿成反派的小心肝

    穿成反派的小心肝

    刚刚拿到影后奖杯的江离穿书了!!她才二十六岁,还没有享受完影后的荣誉就华丽丽的穿书了!还穿了个空有皮囊腹内实则草莽的女二号!因追求反派多年,结果反派一颗芳心暗许了女主因此处处针对女主最后被反派害得家破人亡的女二号!拿的一手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江离哭了...慢着...一手好牌?对哦,豪门小公主,顶尖大学表演系毕业,长着一张娱乐圈顶流的脸...只要记着远离男主和反派还有女主,那这辈子岂不是...嘿嘿嘿谁知...喂喂喂,反派你干嘛,你的女主在那边啊...喂喂喂男主,你又在干嘛,感jio女主要把我千刀万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