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56300000133

第133章 釜底抽薪

看完密信的张太保有好大一会功夫都是怔怔出神。思绪这会儿虽然滑出老远,但是在头脑里,场景却是一幕一幕地不停变幻。他抽抽鼻子,鼻端似乎就能嗅到弥漫在空气中的浓重血腥,闭上眼睛,眼前仿佛看到太傅陈从圣白发苍苍的脑袋被刀斫得凌空飞起,最后掉落在一滩血泊之中。

对于陈太傅可能面临的境遇,太保大人倒是没有太多的怜悯,甚至还有些兴灾乐祸。祸福无门,惟人自招!陈老夫子一把年纪的人了,怎么也如此的看不开,偏要做这煽风点火的勾当?他就没有考虑到事败伏诛的后果么?然而再一细想,张太保便深深地皱起了眉头,唐会之、方大用此举的用意,断不是要取陈太傅的人头,而是唯恐天下不乱!真正其心可诛,实在可恶之极!

面对这样一封教唆指使,意图颠覆天下的密信,吴王的震怒和少帝的惊怖,都是可以想见的。对待这些心怀异志的乱臣贼子,当国之人岂有不用严刑重典之理?所以侦骑不分青红皂白的网罗搜捕,以及随之而来的清洗整肃,大开杀戒,应是可想而知的事。至于朝中、京中则是人人自危,战栗失色,惟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长庆宫的上皇,虽然现时仍旧能够安居禁中,然而归根到底,上皇本人作为始作俑者,正是这招祸引乱的源头,上皇若是全身事外,保不定就将死灰复燃,由此之故,少帝和吴王对待上皇自然再难讲什么忠义孝道。

因此在这些掉落的人头和弥漫的血腥之后,太保大人越发可以洞见方大用和唐会之那既欣喜若狂又故作高深的笑脸。

陈太傅的这封密信本来是写给唐会之的,何以最后竟到了方大用的手里?而方大用又因何要呈给吴王?这就好比瞌睡时有人送上枕头,节镇们想要挑起事端,恰好陈太傅寄来密信。——这样的一封密信要是落在吴王眼里,必然激得吴王暴怒——怒心生则杀心起,于是一场杀戮浩劫,应该不可避免。

节镇们因此也有了提兵介入的理由,龙蛇争霸,天发杀机,于是这好端端的太平天下,必得经历一番伤筋动骨的折腾,眼前姹紫嫣红的花花世界终将不免要沦落为废墟荒丘,其兴其亡,追根溯源,却都因陈太傅这封密信的缘故。

官越做越大的张成义,胆子却是越变越小。依现如今的状况而言,天下无事便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若天下有事,内则纷扰不宁,外则争斗不休,当国者整日为此提心吊胆,又岂能安枕高卧。今天这封信既然落到了自己手里,那么事当止于此,自己应该收执毁弃,万不能使吴王过目,否则京师繁华地恐将变为血腥修罗场,而方大用、唐会之之流好整以暇,等着坐收渔人之利。

张太保因此将信纳于袖中,再一想又觉得欠妥,方大用遣人送信,过府入户,业已为人所共知,这信自己要是藏匿起来,吴王发觉后一定会查点盘问,到时候自己又该如何辩白?张成义凝神暗想,既然这原信不能给吴王过目,那么先自不妨替方大用草拟一封,依样封装,暂且收这鱼目混珠、以假乱真之效。

一计生成,当下再不迟疑,张太保即在案前奋笔拟书,通篇不涉其它,但只写些敬问安好,愿输诚效忠之语,每字皆作恭楷,此亦为官场行文的惯例,却也因此少却了临摩描仿字迹的麻烦。

书成之后,张成义连看了两遍,却又被他看出一点小小的破绽。刚刚写成的书信,满纸的墨迹淋漓未干,这又如何能够骗过吴王?张成义对此几乎无法可想,当下撮口吹气,恨其效果不显,只好又把衣袖当作扇子来使,对着信稿频频煽风,以促其速干。

天可怜见,吴王的这一觉睡得极为踏实,张成义口吹袖扇,忙了好大一会,总算才把纸上的墨迹弄干,而吴王此时尚没有醒转,张成义心中大安,忙将信原样放回锦囊,装入封匣。

张成义长出了一口气,刚刚提心吊胆忙了半日,这时候方才有空抹去额头的一丝冷汗,稍微定一定神,暗想自己把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任是方大用奸滑似鬼,也决计想不到会有人暗中做下这许多手脚。象这种敬问安好,愿意输诚效忠的信,吴王一日之中也不知要接过多少,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兴趣答理。

尽管这事已经过去了几日,但是这封密信张成义一直攥在手中不敢销毁。

吴王那日睡到日上三杆时才醒来,张成义趁便说起方大用遣人送信的事,吴王倒觉得奇怪,方大用连夜送来急信,莫非靖逆那里有什么异动?当下急急看过此信,却是嘿嘿一笑,面对张成义作出轻蔑不屑之态:方大用前倨后恭,两面三刀,前儿才要我退归府第、保全身家,今天又说要投效输诚,鞍前马后,他存心当我是好糊弄的傻子!

吴王没把方大用的输诚效忠放在眼里,他心中对方大用这个人自有一番评价。怎么说方大用也是从靖逆那边过来的反正之臣,又曾经受到过上皇的赏识提拨,其忠其节,颇令人猜忌怀疑,吴王又岂不明白这些知人善用之道。

张成义见信已奏效,趁机建议吴王说:节镇在外的封疆大吏们皆拥重兵,自征赋税,这要是心怀异志,图谋不轨,朝廷又当如何应对?为今之计,朝廷应该考虑裁军削藩,加强威权,使其不敢心怀鬼胎。再说现在已经不是承运八年,京中国中的大局已定,朝廷应该腾得出手来对付这些封疆节镇。

吴王点头称善,不过以为此事可以缓步徐图,不可以急躁求快,否则诸节镇心不自安,恐将挑事生非,铤而走险。

一场泼天大祸虽然消弥于无形,但是太保张成义并不想就此干休,还好这封密信让自己给暂扣了下来,否则事情一经闹大,将有多少人头会随之落地。上皇有复位之心,因此想从火中取栗,这要是无人协助帮忙,终究只是空想而已,而陈从圣不想着设法开解劝告,反而火上浇油,甘心替上皇卖命!幸亏诸节镇皆有打算,尚未能激起事端,但要是上皇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使得变生肘腋,到时候恐有不测之祸。

张成义思忖再三,觉得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警告陈从圣这个坐惯书斋,不习时务的老糊涂,世情险恶,人心难测,倡乱生事者,必自招祸患,凡事皆应适可而止,不要一错再错。

手里捏着这封密信的张成义于是前去拜访陈广陵,寒喧之后,张太保脸色一沉,将此信当面出示,陈广陵才瞥得两眼,顿时大惊失色,张口说不出话来。

张成义却道:令尊大人兵行险着,以为如此便能蛊惑人心,倡乱国家,可惜天下无人响应,唐会之、方大用更是连夜差人告发到吴王府上,幸而上天有眼,叫此信落在小弟手中,方没有酿成大祸。小弟此来,别无他意,但请学士转告令尊大人,此事可一而不可再,若想保全陈氏,令尊大人可以告老归家,以安度余年。

陈广陵这时方从震惊中醒过神来,当下连声感叹:都亏太保大人有心成全我陈家,否则死到临头亦不知因何而起。唉,家父行事常有出人意表之举,其但知坐而论道,却不通世情时务,且又一意孤行,凡事不碰南墙不肯回头,于今果然做下这祸延子孙,累及九族之事,此番若非太保大人施以援手,则不测之祸起于旦夕……

张成义道:小弟又岂是落井下石之人,但能施以援手,自当不遗余力。只是令尊大人那里,陈学士应该多多用心才是,这种以卵击石、螳臂当车的蠢事,切切不可再为。此信小弟暂代学士收执,今当完璧归赵,学士大人应知如何区处。

陈广陵收下密信,自是打躬作揖,把张太保谢了又谢。

一俟太保登轿离开,陈广陵不敢稍懈,连忙袖起那封书信,赶紧去见陈太傅。自从分府别居以来,陈广陵竟是没能回去探望一回,甚至就连腊月里祭祖,陈太傅也不许他归家与祭,且口口声声骂他无君无父,是不忠不孝的逆子!陈太傅的垢骂,京中人所共知,搞得陈广陵人前人后都十分难堪,父子俩因这政见之争,彼此竟如仇敌一般。

然而陈广陵身为儿子,到底不能忘记孝道,逢到年节,仍然按时备办节礼孝敬,只是打发奴仆送到家中,却总被老爷子喝叱而回。陈广陵对此无可奈何。

但是这一次,事关合家祸福,陈广陵硬着头皮也要回府一趟,老爷子不能省察时势,自己枉送性命不说,到头来还要连累家族子孙,他作为陈家的子孙对此又岂能听之任之。

寄发给唐会之的这封密信,在转了一圈之后,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这是太傅陈从圣万没料到的事,因此太傅大人的手一直都在颤抖,信也拿捏不住,轻忽忽地飘落到地上。

“父亲大人,父亲大人……”陈广陵见状,赶紧上前扶持,面青唇白的陈太傅终于慢慢坐倒在太师椅上。儿子陈广陵虽在耳边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他却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陈太傅并不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写这封信时也存了杀身成仁之愿,但是鬼门关毕竟不是什么好去处,而他当初寄信给唐会之的时候,也压根儿就没有想过唐会之会向吴王告发……陈太傅为自己所识非人而愤愤不已,愤恨之余,也未尝没有一丝后怕,当初写信乃是凭着肝胆里生出的一股昂扬之气,如今这胆气早泄了大半,当下蜷身在椅子里,有气无力地哼哼道:唐会之负我!这一帮窃国之贼全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陈广陵也不辩驳,只是告诉他,这封信唐会之收到后,未有任何表示,便传给了方大用看,而方大用以为有机可趁,赶紧派人告发到吴王座下,幸而那日太保张大人与吴王在府中聚饮,随手拆开此信,但觉干系非小,便趁着吴王酩酊大醉之际,暗中将此信换过,今日太保登门造访,顺便将此信交给了孩儿……

陈太傅怔了一怔,吃惊道:原来竟是方大用派人告密?这些藩镇方帅,原都是一丘之貉!想想方大用,反正归来的附逆贼臣,其受上皇的恩惠原也不小,怎做得出这等畜牲事来!而唐会之方大用居然狼狈为奸,各自暗藏祸心,唉,这下子当真有好戏可瞧。

陈广陵说:节镇之间本来就各有算盘,再说方大用此人素怀异志,故而挑拨离间,意欲招祸引乱,此辈正好混水摸鱼。

陈太傅摇头叹息:世道凉薄,人心不古,小人成群结党,边镇尾大不掉,兴衰更替,国将不国矣!唉,事非人力所能挽回,老夫虽欲尽忠尽孝,奈何无门无路,难遂心志……

陈广陵说:上皇和少主既为父子,虽生小隙,终是一家,若能够同心同德,天下即便不能大治,却也可以延续维持,但若父子生衅,互为寇仇,轻则朝野不安,重则生灵涂炭。方大用、唐会之如有善念,当立毁此信,不使人知,然而边镇之间暗通款曲,彼此结党,且又遣人告密于吴王,足可见其心生异,若让其奸计得逞,此便是祸乱之源。父亲大人原欲尽忠于上皇,哪知却是引虎驱狼,到头来事与愿违,悔亦无及。

陈广陵说罢,却从地上捡起密信,将它投入火盆里烧了。陈太傅亦未阻止,只是微闭着眼睛,喃喃说道:烧吧,都烧了,烧了好……

陈广陵见其父语颇无奈,便借机进言:吴王擅专,已是朝廷不幸,如果边镇不臣,则更非国家之福,若因此而兵连祸及,当真可虞可叹!此时此际,君臣父子、朝野上下尤须同心同德,否则为人所趁,终将土崩瓦解。

密信一事对陈太傅打击甚大,当下叹息连连,却再无言语,然而经历过这生死险关,面对眼前这共同的敌人,陈家父子终于放下彼此间的政见之争,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不上几日,陈太傅上书告老,乞赐骸骨,少帝看在陈学士的面上,下旨予以慰留,然而太傅大人声言有病,从此袖手家居,不再诣阙上朝。

而大学士陈广陵现在对方大用、唐会之可谓恨之入骨,所有一有机会便在少帝面前谏奏进言,每当在为皇帝授业解惑之余,陈广陵都要直言正告他的天子门生:皇帝君临天下,抚有四方,故须得有威,以畏服天下;须得有权,以宰治四方,边帅节镇简慢无礼,渺视君上,此乃纲纪失驰之象,陛下岂可视若等闲?应责成吴王,削藩夺权,早拿定计!

与陈广陵互为表里,太保张成义也一直在游说吴王:裁军削藩,消除隐患,不可再迟疑拖延,趁着镇帅羽翼未丰,王爷应该先下手为强。

为说服吴王,张太保拿方大用举例,方大用方镇川父子,一在中原,一在湘赣,若是合而为一,地广则过千里,兵员超过十万,况所辖州郡,物产丰盛,民用富足,若能霸占据有,称王立国,皆得其宜。前时上皇逊位,少主登基,诸事未妥,不得不以安定人心为第一要务,现如今人心依附,国家安定,管辖约束正当其时,王爷又岂能错过良机。

吴王笑道:太保既出此言,莫非胸有成竹?且说来听听。

张太保说:黔中土蛮不服教化,屡屡生事启衅,朝廷应当遣将征讨,骁骑将军方镇川现在湘赣,可征调前往,以服蛮众。这一来,父子二人远隔千里,即使有所异图,彼此也不能同谋互助。至于湘赣之地,可将李得天、黄世英二人调去巡守,李黄二人虽出身匪寇,又叛服无常,但若用之得当,亦可为国建功。李、黄驻防湘赣,南下可至黔中,北上可达河洛,此正是朝廷打进的楔子,互相钳制,以毒攻毒。

吴王连连点头,叹服道:釜底抽薪,以毒攻毒,这主意听起来当真不错。

张太保一笑道:既然釜底抽薪,索性抽它个干脆彻底!唐节镇那里曾上书朝廷说,东胡颇见异动,江南应及早防备,因此一再向朝廷要兵要饷,这回可从方大用麾下抽调二万兵丁,移驻大梁,受唐镇帅节制,以防东胡偷袭!

吴王闻言大笑:好你个张太保,居然唱完一折还有一折,吾看方大用这回怕是要傻眼了!

唐会之遣人将密信送呈方大用一观,原想听取他的意见,协调各自的立场,只是信入洛上便如泥牛入海,再无一丝音讯,唐会之满心焦燥,暗悔自己行事孟浪,正想再派人去讨回密信,不意前时差往洛都的那人竟从洛都逃回了历下。

那人声称,方郡王扣下书信不说,还将人禁锢于馆驿之中,自己数番讨要密信好回来复命,却始终无人理会,到是听说方郡王已派人送了封信给吴王,只怕就是这封密信也说不定,所以不敢多呆,日日伺机想脱身逃回,好不容易才逮着机会。

唐会之一听说方大用有可能将信转献吴王,立刻跺脚直叫不好,当下也无法可想,只得派了心腹家人立即回京,央请自家夫人前往吴王府上打探消息。

陈夫人自不敢怠慢,赶紧去了吴王府,好言好语地求了林氏半天,只问最近洛上方郡王可曾有信来?林氏觉得奇怪,又不是你家二爷的信,你却打听它做什么?

陈夫人便拿预先编好的一段话来搪塞:方大用与我家相公向来不和,我只怕这厮会在信中诋毁中伤,离间你我两家的关系。

林氏信了这话,把管事的叫过来问,果然有封信是洛上方大人遣人送来,说是要王爷亲自收启……

陈夫人一听这话,心中就凉了半截,林氏见她神情不安,便笑着安慰她说:自家的兄弟不信,倒信外人的闲言,断没有这样的理!你且稍待,我往书房里找找,王爷的信要是不紧要,通常是放在案头的书匣里,到不妨看看他在信中编了哪些瞎话!

林氏果然就从书房里翻找出这封信来,通篇却都是些输诚报效的话,连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唐会之,林氏笑道:疏不间亲,方郡王岂会这么没眼色,信你也看了,这下可是放心了。

陈夫人便也笑道:小人之心原本难测,我家相公又是个老实君子,怕就怕暗中着了小人的道,却还不知其故。

陈夫人回去后便把适才所见的信中之意说了个大略,那心腹家人当下急回历下禀报。唐会之听了,虽然将信将疑,却也因此宽心不少,方大用如果持信告密,事过了这许多天,吴王那边岂会如此风平浪静,他又岂能轻易就饶过陈从圣。

唐会之想来想去,只有一点想不通,方大用神神秘秘地到底在搞什么鬼?他写信给吴王说要投效输诚,难道是别有算计?看来这老狐狸委实不是一般的狡猾!

同类推荐
  • 晋乱风云

    晋乱风云

    公元266年,司马炎登基,建立了西晋。当时,内政昏暗,各地战乱纷飞,百姓苦而不言。各路英雄豪杰不忍看到朝廷如此昏暗,都决意推翻朝廷,建立新的政权。一场大混战,即将爆发……
  • 北京往事

    北京往事

    本书作者用北京人特有的方位感,以时间为横轴,从远古的青铜时代到近现代的革命运动;以空间为纵轴,从中心的紫禁城到郊区的明十三陵,层层铺开,娓娓道来。
  • 明末打天下

    明末打天下

    21世纪一个小职员因工作连续熬夜突然猝死,灵魂回到明朝末年一个叫李天应的年轻士兵身上,看他如何在乱世中改天换命,灭张献忠,灭南明,灭满清,一步步问鼎九五至尊,成为开国皇帝。平蒙古,收台湾,与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强国争夺殖民地,蓦然回首,不知不觉他已经站在了世界的顶峰。
  • 原始小农民

    原始小农民

    农民陈昊穿越到远古史前蛮荒世界。他来到一个新石器时代,这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的时期,他看着人们刀耕火种、以石作工。为了氏族,他开始观天文制历法、分节气定农事、造原始化肥农药,杂交农作物,种菜养鱼,驯六畜,养鸭鹅,酿酒醋,腌咸酸...于是,一个通晓天文数理化的小农民利用三次重生机会,见证一个原始文明的崛起...从母系氏族到父系社会,从父系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帝王,一步一个脚印,陈昊激活了“种菜”的种族天赋,种出一个江山。主角:“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吾土!”(无玄幻修仙,纯种田养猪原始社会文明科技发展文。)【书群(qq群):784532523】
  • 代鼎

    代鼎

    曹操脸白心不黑,男儿有泪不轻弹!诸葛亮运筹帷幄,机关算尽终是空!关羽忠义两肩扛,一代武圣下神坛!吕布醉卧美人膝,方天画戟落尘埃!庞统鸾回凤舞鸣,涅槃重生谋天下!典韦护主传古今,待吾古之恶来归!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二十四名将,二十四谋士,纷纷登场,英雄无悔,枭雄无泪,天地转,光阴迫,百年太久,只争朝夕!一场旷古烁今的版图之争由此拉开帷幕...新人新书,暂不设QQ讨论群,小祖们可以留言加牛耳微信。低调且又高调,嘎嘎~
热门推荐
  • 炀帝迷楼记

    炀帝迷楼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盗墓笔记之伴你

    盗墓笔记之伴你

    盗墓笔记的同人文。“你说如果我有一天不见了,你会不会来找我”“那要看看我是否还记得你”“我希望你不要记住我”ps:我不会改掉张起灵的结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流放之主

    流放之主

    一觉醒来自己竟然带着所有游戏技能穿越到了异世界?头顶的金属苍穹之上又究竟有着怎样的风景?即便手无寸铁、即便众叛亲离,我也依旧会站在这世界之巅,俯瞰着这个将黑暗扭曲隐藏在光怪陆离之下的异界。
  • 斩三界之令

    斩三界之令

    我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高中生,但却并不平凡。“你不是凡人”这是一个算命陌生人对我说的...我一直以为算命不可信,变不在乎,但之后的几天里我不得不信我不平凡,哪里不平凡,何处不平凡。违抗三界之令,屠三界。
  • 热血战神

    热血战神

    我生为王,无限嚣张!驰骋天下,举世无双!那一年,我血洗苍州,只为沉冤得雪!那一年,我覆手翻云,只为佳人一笑!
  • 独闯华丽时空

    独闯华丽时空

    她是现代二十一世纪的boss,无意中穿越在一个架空时代好吧好吧,穿就穿了,居然穿在了一个架空时代,好吧好吧,架空时代就架空时代,你还给我在青楼?什么意思啊?就算自己长得漂亮也不能扔给我那么多个人吧?真是的,快跑啊!后面好多人追啊!
  • 沉默之河

    沉默之河

    有没有一种永恒存在?如果有,永恒之图景是什么?能否通达永恒?现世有灵气,虚空有炼河。以意识之本源通达炼河,便是修行。如可知世界皆是虚妄,炼河即是永恒。如炼河皆是虚妄,虚空即是永恒。
  • 一人不成双

    一人不成双

    普通女孩,普通的人生,可我想给她一个温暖的结局。
  • 水电人生

    水电人生

    水电上的新生代---新一代的农民工通过自己在水电施工的经历解开大家对一个小社会群体生活的面纱,让大家对从事这个行业有一定了解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