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步迈进了2006年,在元旦的时候,我再一次约张倩欣和晓雪姐一起到天明花园附近的宏基茶餐厅饮茶,并且将她们俩请到我家坐坐,我们总结回顾了2005年所取得的成绩,并对2006年进行了展望。两位师姐都将她们整理的中学文言文知识的资料交给了我——这是她们给我的礼物。由于我已经是中学生了,她们认为这些东西对我有用。
元旦过后,我亲自到中山市小记者学会领取了中山市小记者学会2005年度优秀小记者的奖状——由于我在2005年的优异表现,我连续第二年获得了“优秀小记者”的荣誉称号。
此外,2006年也是我参加采访活动比较多的一年,在这里我就挑选几次难忘的活动加以叙述。
(一)中山卡通梦工场之旅
1月15日,我们中山市小记者学会组织小记者们去参观中山卡通梦工场,参观世界级手模大师——马乐山伯伯制作的30000多只手模。
我从资料上看到,马乐山伯伯有“史努比的中国爸爸”之称,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史努比手模都出自他的手,现在摆放在香港迪士尼乐园门口的大公仔也是他的杰作呢。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中山卡通梦工场。进大厅前,我们小记者每人领了一块陶做的模板,上面刻着一个卡通人物,我们可以把卡通人物染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我们来到了工作室,工作室里放着颜料,供我们给模板上的卡通人物染色。
我看了看我的模板上的史努比公仔,决定搞一个创意。于是,我把史努比的耳朵染成绿色、身子染成蓝色,头部染成紫色。当我染完色后一看,哈!我把它染成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大怪物。我看着自己的杰作,真是哭笑不得。大家看了我的作品后都笑了,有一个小记者甚至开玩笑说:“我看你的这只狗可以当选为世界上最追潮流的狗了。”
从工作室出来,我们便去参观那些造型精美而逼真的手模,“哇噻,”我赞叹说,“这些手模做的可真精巧!其中有一些还会动呢!”
忽然,我看见了一个猪仔钱罐,这个猪仔钱罐可非同一般,我听说马乐山伯伯在16岁时做了这个猪仔钱罐,这是他的第一个作品,后来这个猪仔钱罐被一个玩具商买去,马伯伯得了150港元,在当时这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正是这只猪仔钱罐使马伯伯从此走上了长达50多年的制作玩具手模之路,并取得了今天的成就。知道了这个猪仔钱罐的那一段特殊的历史之后,我站在猪仔钱罐旁边拍照以示纪念。
我们终于与马乐山伯伯见面啦!等一些小记者提问以后,我抓紧时机用粤语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请问马伯伯,您在制造玩具手模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难忘的事情?”“难忘的事情?”马伯伯似乎愣了一下。“您讲讲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情。”我补充说。
马伯伯这才回答:“我觉得我最难忘的事情就是我能做出一些别人做不出来的手模。”可真不错,我听说马伯伯制作的手模有一些在世界上还是已经绝版了的。
不知不觉,我们在卡通梦工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经过15日早上的参观,真使我大开眼界。
(二)长隆欢乐世界之旅
2月17日,我给高编辑打电话时,高编辑告诉我2月19日组织20名小记者到长隆欢乐世界去参观采访。
一听说有独家采访,我心里自然特别高兴。况且,这个长隆欢乐世界3月初才正式对外开放,我们能先睹为快,已经是非常幸运了,何况我们还是第二批游客呢(广州的《岭南少年报》小记者是第一批游客)!
2月19日下午2点30分,我们来到了长隆欢乐世界,试玩了好几个项目,我觉得最刺激的莫过是在半空中转来转去的那个游戏了,每个“茶杯”里可以坐四个人,中间有一个转盘,游戏开始的时候,你转动转盘越快,“茶杯”转动的速度也越快,我记得我在香港迪士尼玩过一个“公主茶会”的游戏,每个茶杯里都有转盘,茶杯在转动的时候如果你转转盘,会加快转动的速度。正因为我已经有经验了,所以在玩这个游戏(指的是长隆欢乐世界)的时候,我抓住了转盘,尽量不让它转动。顺便提一下,我们玩了“激流探险”这个游戏,可是并没有水,我们上了一条大船,游戏开始了,船就开始摆动,真像在大海里遇到风浪一般。
随后,我们还玩了好几种游戏,每种游戏都非常刺激。但是,对于这些游戏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在寒假在香港迪士尼乐园和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的华纳电影城玩了不少惊险刺激的项目了。可以说也算是受过“训练”。
我们终于可以采访到长隆欢乐世界的副总经理张叔叔了,不过采访时间很短。此前我联想到今年春节香港迪士尼乐园的“拒客事件”,已经拟了一个问题。
我终于抓住机会发言,“张叔叔,在今年的春节香港迪士尼发生了‘拒客事件’,使得许多游客感到不愉快,长隆欢乐世界对外开放后会遇到这种状况吗?如果遇到了,你们园方如何应对?”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抛了出来。
“作为管理方来讲,我们必须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我们会适当采取一些措施,使得游客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玩到许多有趣的游乐设施。”张叔叔回答。
简短的采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还有一些小记者感到很遗憾,因为他们的问题已经准备好了,但没有时间提出来。不过,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我们来专门采访的话,玩的时间就会更加少。我真庆幸今天我及时抓住了提问机会,没有让机会白白地错过。
(三)佛山石湾镇之旅
3月26日,中山市小记者学会组织一批小记者去“南国陶都”——佛山石湾镇去参观采访。
到达佛山后,我们先到南风古灶旅游区去参观。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已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但现在还一直使用它来烧制陶瓷。石湾人旧称窑为“灶”,又因为此地是坐北朝南的,南风刮得特别旺盛,所以就被称为南风古灶了。
听说,古代在这里烧制陶瓷的时候,要先燃烧12小时的木柴,因为古代是没有温度计的,所以就靠烧制陶瓷的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火的颜色(因为火的颜色在不同温度下颜色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温度不够高,烧陶瓷的人就会继续往“火眼”里添加木柴。这个古窑里最高温可以达到1250摄氏度!一听到这个数字,我心中惊叫起来:“哇,那会不会把人化成水蒸气?”据说,负责烧陶瓷的人必须穿草鞋才能进去工作。
参观了古窑之后,我们就来到了工作间,观看制陶老艺人的表演。
这位老艺人制陶非常熟练,陶泥在他的手里很听话,过一会儿,一块方方正正的陶泥经过他的手就变成了一个花盆的半成品。我想:看来他的手艺还真熟练,如果这块陶泥到了我们手里的话,恐怕不一定能做出这么漂亮的花瓶。
我们小记者终于可以向他提问了,我抓住了一个提问机会。“请问您能谈一谈制作陶瓷时的感受吗?”我问那个为我们表演的老艺人。“石湾陶瓷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作为我们这批艺人,就都有责任把这项陶瓷艺术继承并发扬光大。”他回答说。
5000年?我有点迷惑不解,觉得实在有点不可置信,中国上下也只有5000年的历史呀,难怪这石湾陶瓷和中国的5000年历史“同岁”?
后来,我们到了美术陶瓷厂参观,看了介绍后,我才明白了:原来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居住在现在石湾那一带的人们就已经开始用陶土制作工具了,据说,现在在石湾一带的几座古代坟墓中,出土了很多很多陶器(现在都变成文物了),都是古代石湾一带的人们生产的。
哦,我这才恍然大悟。
通过这一次参观,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赞叹不已。
(四)毛湘玲阿姨的讲座
4月16日上午,我来到中山日报社的课室,参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毛湘玲阿姨的讲座——孩子的成功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
毛阿姨在一开始就在屏幕上打出了几行字,这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讲过的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多有道理呀!我想,这就足以说明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可以影响到人的一生。
接着,毛阿姨讲了一些故事,内容就是有良好习惯的人和一些有坏习惯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分别给他本人带来了什么结果。
其中让我最深刻的就是她讲的其中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考进了北京大学,很多媒体记者都来采访他,问他是不是父母为他请了名师,他说:“不,我父母可狠心了,一切事情都要我自己做。开始我还有点不习惯,但后来也渐渐地习惯了,在各个方面我都严格地要求自己,结果最后我终于取得了成功。”听到这个故事之后,我真的很惭愧,微微地低下了头。我跟他简直不能相比,我觉得我在家里必须让人监督着,才能够学习,但在老师面前,我是学得很认真的。
接着,毛阿姨讲了8种良好的习惯和7种坏习惯,并告诉我们,不良习惯是不文明的祸根,我们的好习惯必须从小培养起来。
我觉得在这7条坏习惯中,沾染在我身上的就有两条,一是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二是我常常被动学习。
在会议结束后,我跟毛阿姨进行了谈话。
“毛阿姨呀,我觉得我的学习只是完成作业就可以了。”“我觉得你不错呀,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去年中山日报社举行活动的时候,我记得你曾经送给我一本文集。”“我在做完作业以后,就去玩我的博客去了。”“那么,玩弄博客不是要学好英语吗?”“不是,我是在新浪网上申请的。”“那你可真厉害,你不仅能写文章,还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还能写博客。”“我算是最有空的了,我可从不参加任何补习班。我有一些朋友因为要参加一些学习班,小记者活动都不能参加了。而我做完作业后,就去玩弄我的博客。可是问题也出来了,因为我从不喜欢复习,所以成绩总是处于中间状态。我的数学和英语不及格的次数太多,使我的心理都麻木了。每次我英语不及格,我妈总是让我去参加补习班。”“那你为什么觉得补习班不好?”“我觉得参加补习班占用了我比较多的时间。除非到了老师宣布要测验或者考试的前几天我才会去复习。但我觉得一些东西学了以后遗忘得特别快。”“那你在学习过后要反复地去复习,这样才会记得住很多内容。”“哦,学习之后还要去复习......”我似乎若有所思。最后,我还请毛阿姨在我做的笔记下面签名。
今天我懂得了这么多道理,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五)与中山日报记者面对面
6月11日上午我又来到了中山日报社,参加与中山日报名记者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我此前已经多次到这里来参加活动,所以对此也比较熟悉了。
因为德国世界杯于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开幕,所以我来到那里就和我的老朋友们痛快地聊世界杯足球赛。
今天我们采访的主角——三位《中山日报》的记者姐姐终于出现啦!她们先向我们讲述了她们各自在采访中的一些小故事,最后还让小记者们提问呢。可是这一切我都没有放在心上,我觉得那些是次要的,我认为真正重要的就是这三位记者姐姐能分别下到我们三个小组里面跟我们交流。
等啊等,终于等到记者姐姐跟我们交流的时候啦!到我们小组与我们交流的记者名叫张慧,是专门跑医疗一线的记者,她曾经在2003年冒着危险进入非典病区采访,因此获得过全国的奖项。
交流时间只有20分钟,因此,我们小组里的人都非常珍惜机会,跟张慧姐姐交流。
我终于抓住一个机会向她提了一个问题:“您在采访当中,遇到过什么最惊险的事情?只要说一件就行了。”“最惊险的事情?”她回答说,“莫过于上一次在医院里碰到的最惊险的一幕了。当时我们记者深入非典病区采访,在电梯口我突然看见一位工人推着一辆机床出来,上面还有一具病人的尸体,当时真吓了我一跳,旁边的医生都一把将我拉开。我还以为那是一具死于非典的病人的尸体。”
“那您回去后是否发烧了?”我问。
“当然没有发烧了。如果发烧了我都不会坐在这里。”
“非典这个事情已经过去3年了。您也不会发烧发到现在吧?”我笑着回应说。
我一边听张慧姐姐说一边记录下来,站在旁边的高编辑很惊奇地说:“小钟,你可是十佳小记者,难道你还要一边听一边记吗?”这时张慧姐姐教我一招:“你听我说话的时候其实不用一边说一边低头看着笔记本记录的,你眼睛要看着我,然后你不看笔记本在手头上记录。”哈,我又学会了一招。
“那当时您并不知道那是死于非典的病人的尸体吧?”我接着问张慧姐姐。
“当时我并不知道的。因为死于非典的病人的尸体是不能这样运送的。因为病人身体上还有许多冠状病毒,很容易传染。大概是恰好那个工人违规操作了。”
接下来,其他小记者又开始围绕“非典”一事进行交流。我当然还是不甘示弱,于是又见缝插针地捞到了一个提问的机会:“当非典爆发时,一开始死亡人数上升得非常厉害,后来在几个月后死亡人数越来越少。我认为这是人们逐渐知道非典是可防可治的,都积极去预防,使死亡人数逐渐下降,那么,您的看法如何?”
“我认为非典开始大爆发的时候,由于当时是没见过这种病的,”张慧姐姐回答说,“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但后来广州的钟南山院士和他所在的医院找到了治疗这种病的方法,所以便逐渐遏制了非典肆虐的脚步。”
“就是嘛,”我说,“当2004年初发现了2004年的第一例非典病例后,曾经引起了我们一度恐慌。我还写了一篇文章《再战‘非典’》,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写道:‘这仅仅是一个序曲,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但是在接下来的2004年整一年几乎没有发现非典病例,这说明非典在当时已经被全面遏止了。“
虽然非典离我们远去已经有3年,但是,张慧姐姐今天的讲述把我拉回了三年前有关“非典”的回忆当中。
(六)“哥德堡号”参观记
在7月份期末考试结束后,暑假就来临了。2006年暑假,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访问广州。
7月15日,就在“哥德堡号”抵达广州的前三天,我和张倩欣、许晓雪一起相约到宏基茶餐厅饮茶,期间我谈到了“哥德堡号”的事情,并建议我们去采访。两位师姐都同意了。不过她们说,我们在中山,而“哥德堡号”在广州,我们要想采访“哥德堡号”,就必须要乘车到广州去。这样的话,中山市小记者学会是不会为这么一次异地采访作出支持的。我们这一次采访只能以个人名义进行——虽然我们可以戴上中山市小记者学会的小记者证来证明我们是小记者。
我们都决定等“哥德堡号”正式抵达广州,瑞典方面正式公布“哥德堡号”的开放时间再商谈我们去广州的时间。
7月18日,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正式抵达广州洲头咀码头,受到广州人民的热烈欢迎。7月21日,《广州日报》刊登了瑞典方公布的“哥德堡号”对公众开放时间表。我马上将这一信息告知了张倩欣和晓雪姐。
这时,晓雪姐告诉我和张倩欣一个好消息:“我有一个广州的朋友,她和洲头咀码头的工作人员是认识的,我会将我们中山市小记者学会的代表要上船采访的事情告诉她,让她转告那位工作人员,看能不能托她给我们买到登船票。因为这是一艘仿古帆船,每天的登船参观人数是有限制的,一天只卖两三千张票而已。”
我一听,非常兴奋,马上让晓雪姐跟那位广州朋友联系。
晓雪姐马上打电话跟她的那位广州朋友沟通,几个小时后,她将我和张倩欣约到宏基茶餐厅,然后告诉我们:“我已经跟那位广州朋友谈妥了,她说每个人最多只能买到5张登船票,她建议我们在7月27日就到广州去,就住在她家。因为7月28日她和一个朋友也要去参观‘哥德堡号’。”
“那好,”张倩欣说,“我们三人要去广州参观采访哥德堡号的话,就要戴上中山市小记者学会的小记者证。小钟,尤其是你,这次要表现好一点儿,因为我们这次在外面是代表中山小记者的形象的。”
7月26日,在我们三人即将出发的的前夜,我们到威尼斯牛扒城去吃晚饭,我们家的长辈们给我们订的包间的名字是“瑞典”,因为“哥德堡号”是瑞典的仿古帆船,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采访会成功。
7月27日上午,我、张倩欣和晓雪姐三人在天明花园B区入口会合,然后我们一同前往富华酒店,乘大巴前往广州。
在路上,晓雪姐跟她的那位广州朋友通电话,告诉她我们正在路上。
汽车来到了锦汉汽车客运站,我们下车以后,快要走到打出租车的地方的时候,我看见一位女孩正向我们招手。晓雪姐连忙冲了上去,跟她紧紧拥抱在一起。然后她将我和张倩欣介绍给了这个女孩,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小娟,是晓雪姐在广州游玩的时候认识的朋友,她曾经到孙中山故居参观过。
“来,小钟,倩欣姐,这一次你们和晓雪都是一起去‘哥德堡号’参观采访的吧?”小娟说,“你们大老远从中山赶来,那就先到我家去歇歇吧。明天一大早就要出发去洲头咀码头了,如果去晚了,哥德堡号的登船票就没办法买到了。”
“这登船票确实挺难买。”我说,“报纸上说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但是最后却没有买到票。”
“的确是这样。”小娟说,“不过我刚好认识洲头咀码头边防检查站的小张姐姐,我已经跟她沟通过了,明天我们大家到洲头咀码头去,我在那边跟我的一个同学会合以后,我就可以去让小张姐姐带我们进入哥德堡号了。”
“你认识的那人和我是本家呢!”张倩欣笑着说。
当天晚上,我们三人就在小娟的家过了一夜,顺便说一下,三位女生都打发我睡在大厅的沙发上,我无奈地答应了——谁叫我是男生呢?
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就醒了,吃过简单的早饭后,我们四人就出发前往洲头咀码头。
到了码头以后,小娟借了晓雪姐的手机给她的同学打电话,得知她的同学还在路上时,她当机立断,让我们三人先去排队,争取买到入场票,她先走开一下,等她与她的同学见面以后再进来与我们会合。
“入场票和登船票有区别吗?”我问道。
“当然有区别,入场票是进入哥德堡号博览园的门票,五块钱一张,随时都可以买到的。买到入场票的人才能进入哥德堡号博览园观看仿古船的外观。”小娟认真地说。然后她就暂时离开了。
我掏出25元钱交给了张倩欣,让她去帮我们买入场票。没过多久,她就给我们买到了五张入场票。
这时,小娟带着一个同学来跟我们三人会合了,“你们买到票没有?”她问我们。“已经买到了,但我们买到的是入场票。”张倩欣说。
“那好,我们走吧。”我、张倩欣和晓雪姐,以及小娟的同学都跟着小娟走了。
小娟给小张姐姐打了个电话,说中山的小记者采访团已经到了,请她出来迎接我们,并带我们进入哥德堡号。
不一会儿,我们就见到了小张姐姐,在她的帮助下,我们五人穿过了警方的“封锁线”,登上了“哥德堡号”。
“来自中山的小记者们,欢迎你们登上哥德堡号!”小张姐姐给我们介绍说,“目前你们看到的是哥德堡三号,它是使用18世纪工艺制造的。该船全长50米,排水量有1250吨。新哥德堡号是在去年10月2日从瑞典哥德堡港出发,正式开始远航中国的旅程的。”
“那艘最早的哥德堡号呢?”我问道。
“最早的哥德堡号嘛,是1738年建造的,当时那是一艘商船,它曾经三次远航广州,1745年9月,经过8个月的航行以后,满载700吨中国商品的哥德堡一号在距离哥德堡港不到900米的海面上不幸触礁沉没。”
“唉,真可惜!”我们都叹息了一声。
“那哥德堡一号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张倩欣问。
“1984年,瑞典的一次民间考古活动发现了沉睡海底的哥德堡一号残骸,随后就逐步进行了打捞工作,当时还打捞出不少陶瓷碎片和茶叶,让人称奇的是,部分被打捞的茶叶色香尚存,到现在还可以冲泡饮用。后来某些热心人士就建议根据打捞上来的哥德堡一号残骸打造哥德堡三号。也就是现在你们所看到的新哥德堡号。”
“哥德堡一号和哥德堡三号,那中间不是还有个哥德堡二号吗?”小娟的同学说。
“哥德堡一号沉没以后,瑞典东印度公司就建造了哥德堡二号,后来哥德堡二号就沉没在南非。”小张姐姐介绍说。
我们还向小张姐姐要了登船票作为纪念。
站在木做的甲板上,我望了一圈都没有找到楼梯。“这些水手究竟是从哪里下甲板,进而进入船舱呢?”我疑惑地想。忽然,我看见市民们都在包围着一个打开了“盖”的大箱子,我往里面一望,乐了:“原来这个‘大箱子’是通往船舱的通道。水手们就是从这里钻到船舱里面去的。”
我们一个一个顺着楼梯下去。到了船舱里,我们看见有许多桌椅,这都是给水手们吃饭用的,对着窗口的地方还安放了大炮,这本来以前是为了防御海盗的袭击而安装的,现在只是供游客参观而已,了解古代的船的防御措施。其实,我在7月18日通过广东电视台观看哥德堡号抵达广州的现场直播的时候,也看到了船舱的内景,现在所看到内景的和当时在电视里看到的内景是一模一样的,不过现在我可以亲手摸一下那些大炮和水手们吃饭用的桌椅。
“这艘船比起现在的船显得多落后!”小娟的同学不屑地说。
“不要这么说,200多年前能造出这样的船在当时已经非常先进了。”
正说着,我们正好遇见了一个瑞典水手,于是我们就围上去,请他在我们的上船票上签名,很快就办妥了。我、张倩欣和晓雪姐一起对他进行了采访,可我们三人用蹩脚的英语表达了很久,对方才听明白了我们的意思,我们匆匆在本子上写了一点简单的东西就离开了——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都是不实用的哑巴英语。
随后,我们还采访了几位登船参观的市民。
得到瑞典水手的签名以后,我们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张登船票拿去过塑,然后珍藏起来。
接着,我们看了一部短片,是介绍哥德堡号从它的家乡出发,来到广州的故事。通过短片我知道,这艘仿古船完全是由人工制造的,为造这一艘船花费了无数钉子。去年国庆节的第二天,它从它的家乡——瑞典哥德堡港出发,一路上经过了6个国家的8个港口才会来到广州,它下一站的旅程就是去上海。这也证明小张姐姐刚才给我们的介绍是符合事实的。
在船舱里参观够了,我们就来到了甲板上,我们每人抓住控制帆的缆绳拍了照片,古时候的船是没有动力的,全靠风力吹动着帆来行驶,因此那些负责落帆和收帆的水手力气都很大。直到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英国的瓦特在工业革命中发明了蒸汽机,才逐渐有了用蒸汽机控制的蒸汽轮船。
这时,我们看见了驾驶室,可是里面并没有窗户,“没看到大海,船长这可怎么控制船行驶呀?”别担心,我们随即上了顶层的阳光甲板,这里有一个“盖子”,可以通过“盖子”看到下面的驾驶室。有些水手就是呆在阳光甲板上负责替船长“放哨”的。
我们又在顶层甲板拍了一些照片。这时,我看见了一位值班的瑞典女水手正在跟游客合影留念,于是我们走上去,我们与她合影留念后,我友好地跟她说了声“Thank you!”从这一个细节,我也可以感受到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到了中午,我们高兴地离开了哥德堡号博览园,并一起去吃午饭。
7月29日上午,我、张倩欣和晓雪姐三人顺利返回中山,结束了这一次愉快的“哥德堡号”参观之旅。
我们三人都写下了采访稿件,可是最后因为版面原因,只有晓雪姐一人的稿件发表在《中山少年报》上。没能发表稿件,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遗憾。
8月14日,“哥德堡号”正式离开广州,在广州停靠的一个月时间里,共有85000名游客登船参观。
(七)动漫节采访BENJAMIN哥哥
在9月下旬国庆节前夕的时候,我在《中山日报》上看到,第二届中山动漫艺术节将在10月1日到5日在中山市博览中心举行。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马上告诉了高编辑、张倩欣和晓雪姐。其中晓雪姐说她在国庆假期有事,所以不能去。高编辑说,中山市小记者学会的编辑们国庆假期都没有空,有的要外出,有的要回家,所以这次就由我自己一个人去采访。
而张倩欣表示,她会和我一起到中山博览中心去,但不会和我一起采访同一个人。“小钟,你已经跟我和高姐学到了不少东西了,你应该尝试一下独立采访。我以前就是经常这么干的。”她认真地对我说,“不过,你记住要带上中山市小记者学会的小记者证,这其实也是《中山日报》的小记者证。你拿上小记者证,就可以不用买票进入会场了。”
我上了中山动漫艺术节的官网查找资料,结果发现,在10月1日上午11点的时候,漫画家BENJAMIN哥哥将要举行签售会。于是我就当机立断,行,到那天我就去采访他了。
在采访之前,我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10月1日上午,张倩欣陪同我来到了中山博览中心,我们向工作人员出示了小记者证,并且进入博览中心现场以后,“我们现在就分头行动。”张倩欣告诉我,“我先去其他的地方参观一下,等你完成了采访,你再打电话找我。你身上应该有手机吧?”
“是的,张姐,我母亲将她的手机借给了我。”
“那好,我先走了,祝你采访顺利。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再打电话找我。”说完,她就走了。
这时,广播里不断传出漫画家BENJAMIN哥哥的签售会将要在11点举行的消息。可是博览中心很大,我一时找不到名家举行签售会的地方,于是就跑到组委会接待处,询问那里的工作人员:“请问那个名家签售会的地点在哪里呢?”“就在那边。”工作人员指着远处有一块橙色牌子立着的地方,“看见那块橙色的牌子了吗?很多人都聚集在那里,那儿就是举行名家签售会的地方。”
我一路跑到将要举行签名售书会的地方,一边亮出小记者证,一边跟工作人员说:“我是中山市小记者学会兼《中山日报》的小记者,今天小记者学会的编辑都没有空,就派我独自来完成采访这个漫画家BENJAMIN哥哥的任务,请问您是否能让我在那个漫画家举行完签售会以后采访一下他?我可是有任务在身的。现在那个漫画家来了吗?”“你可以等那个漫画家举行完签售会以后再去采访他。”工作人员同意了。我接着问:“那个漫画家来了吗?”“还没有来呢。”于是我先掏出钱买了一本《我们去哪儿》。
经过了去年8月采访漫画家失败的教训(上次我在动漫节上想采访漫画家,因为在他们正在忙着签名的时候强行采访,被工作人员赶出来。),我变聪明了,懂得先跟工作人员沟通好。
过了一会儿,BENJAMIN哥哥已经开始为FANS们签名了,后面等着签名的人排成了长龙。我将刚才对第一个工作人员说的话复述给其他在场的几位志愿者哥哥听,其中有一位穿着黑色衣服的志愿者哥哥,他是负责媒体工作的,他听了我的叙述,就同意我在签名会结束以后去采访BENJAMIN哥哥,他告诉我:“在签售会结束以后,你还要等10分钟才能去采访呢,你愿意等这个时间吗?”我爽快地说:“没问题!只要我能完成任务,让我等多久都行。如果签售会结束了,就请我过来。”“怎么请?”“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会给附近的一些我满意的漫画拍照。”“原来如此,我以为你要走开呢。”
我先掏出10块钱买了一块画板,然后给附近的一些漫画拍了照,就回到了队列当中,将我买的《我们去哪儿》和画板给BENJAMIN哥哥签名。在签售会期间,我一直跟工作人员保持沟通。
签售会结束后,工作人员把我介绍给BENJAMIN哥哥,我就向BENJAMIN哥哥提问了:“您认为青少年应该多看哪一类小说?您赞同他们看网络小说吗?”“应该看《哈利波特》这样的小说,还要多看一些名著。青少年还可以看网络小说,但是要适可而止。”BENJAMIN哥哥回答。我又问:“我听说有一些学生偷偷在课堂上看网络小说,结果被老师没收了。您对这现象怎么看?”“在课堂上看网络小说当然不行,但在课余时间适当地看一下也是可以的。”我继续问:“您创作《我们去哪儿》这部小说的灵感从哪里来?”“我身边认识了几个朋友,我就把他们当作这部小说里的人物,不过,这部小说写得很简单。”哈,BENJAMIN哥哥还挺谦虚呢!我又问:“小说的种类很多,为什么您情独于创作网络小说呢?”BENJAMIN哥哥幽默地说:“因为我会画漫画,但别人不会!”我继续问下去:“我有时也喜欢就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些大事发生的全过程写成小说,您有什么要勉励我呢?”“我觉得应该虚心,多向写得好的人探讨,并且要多写作,多练习。”接着我又问了几个问题,BENJAMIN哥哥一一做了回答。
最后,我还跟BENJAMIN哥哥合影,并且说:“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代表全体中山市小记者学会的小记者请您为中山市小记者学会题词。”BENJAMIN哥哥很高兴地为我们中山市小记者学会题词了。临走前,我跟在场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我又参观了一阵以后,就来到博览中心门口给张倩欣打电话。不一会儿,张倩欣就过来了,她看见我满脸春风的表情,就问:“小钟,你的采访成功了?”我高兴地把我采访BENJAMIN哥哥的前后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倩欣,张倩欣听完以后,她表扬了我一番。“小钟,看来你这次真是学聪明了!”她夸奖道,“一个成功的采访者的必备技能在你这次的采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谢谢你了,张姐。”我感激地说,“我之前在《中山日报》和《中山少年报》经常看到你发表的采访稿件,而且都是你独自去采访的。这对我起到了鞭策的作用。你也精心地指点过我一些进行采访的技巧,说起来,这次采访成功,我还得感谢你呢。”
“好了,我们走吧。”张倩欣说,“回去赶紧写好采访稿就发出去,不要耽误时间了。”
于是,我和张倩欣就离开了中山博览中心。
回到家,我用心地写好了采访稿件并且马上发了出去,然后马上给高编辑打电话,向她汇报了这次采访的情况。
大概过了两周以后,我的这次独立采访写成的稿件《动漫节采访BENJAMIN哥哥》就发表在《中山少年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