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5100000011

第11章 乾隆让位嘉庆登基

乾隆帝即位之初,就有一个打算,如果上天保佑他能做六十年皇帝,那他就把皇位禅让给嗣子,自己当太上皇帝。再则乾隆帝觉得在位多年,各项事业成就伟大,功绩卓著。他自己也可以说是德高望重,功德无量,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帝王在文治武功方面没有人可与他相比。乾隆帝对自己评价很高,认为自己上可以对得起祖宗,下有德于万民,功德比天高,恩情比海深。他自己是中国自古以来少有的一位圣君,是一位十全十美的天子。他已做满了六十年皇帝,以后就该实行训政,再过一过太上皇的生活。

提起太上皇,这是中国历史上早已就有的一种制度。但因为实际情况不同,其境遇也就各有差异,有的太上皇仍操持朝政;有的则悠然自得,颐养天年;有的则如同阶下囚,毫无自由可言。

在历史上明确出现“太上皇”的名称,是汉高祖刘邦尊其父刘太公为太上皇。以后各个朝代也不时出现太上皇,但他们成为太上皇的情况却是各不相同。

有的是老皇帝主动让位给其嗣子,如宋高宗赵构传位给宋孝宗赵昚;而清高宗弘历让位给清仁宗颙琰也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有的是自己的儿子或兄弟已南面称帝,逼得前皇帝不得不引退。比如,唐肃宗灵武即位后,唐玄宗在这种既成事实面前,不得不退位;土木之变后,明代宗登位,明英宗只有退位,等待时机复辟。此外,由于形势逼迫,老皇帝不得不把皇位勉强让给儿子。如唐朝“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传位给李世民;诛杀韦氏集团后的唐睿宗,让位给唐玄宗;在金兵进攻下,宋徽宗传位于宋钦宗;在母后扶持下魏献文帝让位于魏孝文帝;北齐武成帝因天变而传位后主高纬等,都是由于外力的干涉,不得已才成为太上皇的。

乾隆帝把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太上皇都考察了一遍。思来想去,他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既有尊位又掌实权的太上皇。早在1775年前后,年过花甲的乾隆帝看到张廷玉、傅恒等一批老臣,一个个死的死,告老还乡的也都归老田园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触很大。他下决心做满六十年皇帝后,一定把皇位传给嗣子,以实现原来的誓言,自己要做一个真正的太上皇。他认为前代的那些太上皇,如唐玄宗、宋徽宗以至明英宗这些人,都是余生失败,不足以和自己比较。只有宋高宗赵构即位三十六年后,让位给宋孝宗而成为太上皇,又二十六年居德寿宫,享年81岁而去世,还勉强可以仿照。因此,乾隆帝在位晚年,便开始在皇宫的东北部大兴土木,修建了宁寿全宫。这组建筑包括有宁寿门、九龙壁、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和乾隆花园等,以备自己做太上皇时居住。他还刻了“太上皇帝之宝”的玉玺。自称为“古稀老人”“十全老人”。

1795年,乾隆帝已经85岁高龄。一切准备妥当,即将举行让位大典。那年秋天,老皇帝乾隆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颙琰的事,跟和珅说了。和珅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他是不愿意老皇帝把皇位传给儿子的,因为他还不知新皇帝到底对他有什么看法,万一弄不好就要前功尽弃,自己的地位就保不住了。可是“禅位”是主子乾隆帝的决定,是不好反驳的。尽管乾隆帝宠信他,但如执意反对这件事,万一激怒了龙颜,在老皇帝、新皇帝面前都要失宠。他也想到乾隆帝虽已经85岁,可身体还很结实,要是能再长寿些,也就是自己的福分。在此期间,他只要好好巩固自己的基础,把文武百官上上下下地控制好,多用私人,狠狠打击政敌;在新皇帝面前,既以传达乾隆帝命的身份出现,以示自己地位特殊,同时他也要尽可能向新皇帝献媚取宠,也许会成为两朝的肱骨之臣。

乾隆帝规定九月初三日举行册封皇太子的仪式,但九月初二日和珅就偷偷地送了一个如意给皇十五子颙琰,示意他即将成为新皇帝。就是因为传递如意这件事,嘉庆帝亲政后把它算作和珅的第一大罪。

乾隆帝把他要做太上皇的来龙去脉、让位的步骤和训政的意图一并表达出来。表示他只是把皇位让出来,但决不交出实权。他说得很明白,凡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等大权牢牢握在手中,丝毫不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太上皇,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威的太上皇。嘉庆帝名颙琰,是乾隆帝第十五子。1760年11月13日出生,其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颙琰1795年被册封为皇太子,当时他已经36岁。这一年的十月初十日移居到毓庆宫居住。乾隆帝本拟于那年冬至传位,但因为这一年的十二月初一日发生了日食,再加上湘黔等省爆发了苗民起义,于是决定第二年元旦举行归政典礼。同时还决定归政前后要在宁寿宫皇极殿举行千叟宴,招待全国70岁以上的官员、缙绅和耆庶人等。

正如乾隆帝所说,让位后的他,并未颐养天年,而是孜孜训政,毫不倦勤。太上皇并没有到宁寿宫居住,而是依然住在养心殿中,宫中的人们均称他为“万万岁爷”。他的谕旨被称为敕旨。一切政务,乃至生活琐事,乾隆帝仍要多方干预,嘉庆帝的权力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嘉庆帝没有行政权,没有用人权,更不能单独接见外藩和贡使,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儿皇帝。

乾隆帝每日召对大臣,处理政事像以前一样。对于太上皇,嘉庆帝是百依百顺,看乾隆帝的眼色行事。这时满朝文武百官心里也都一清二楚,大权还是操在太上皇手里。表面上虽是“两圣同堂”,实际上嘉庆帝只不过是个傀儡。乾隆帝在接见朝鲜使臣后,派和珅宣旨说:“我虽然已经让位,但大事还是我办。”这也就是说,嘉庆生活在乾隆的阴影之中,处处受压制,无法展开手脚。

对嘉庆皇帝来说,一方面要接受太上皇的训政,接受太上皇的旨意,不能有任何个人见解;另一方面,也不能表现出对权力有任何干预的嫌疑,更不能同朝中大臣有任何蛛丝马迹的联系,否则就会在太上皇敏感而多疑的心中,形成一个虚幻的皇帝党的威胁。事实上,嘉庆帝的担心绝不是多余的,乾隆帝对此是十分敏感的。

按常理,乾隆帝应像历史上有些太上皇那样表面上不统领天下。但乾隆帝非要做一个名实相符,君临皇帝之上的太上皇。因为长期居于权力的最高峰,习惯于独断专行,时时关心的就是怕大权旁落,害怕权力一失,自己就有被冷落的危险,所以他要控制住神圣的皇权。事实上他所享有的是皇帝、太上皇都有的权力。这时和珅则乘机大做手脚,他成为传达太上皇意旨的人,常以自己的主意作为太上皇的旨意传达下去,不但控制了内政大权,而且也控制了外交权,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自己的权力。此时太上皇记忆力日衰,视力和听力也愈来愈弱。

此时,各地起义频发,起义的烈火以燎原之势迅猛地向前发展。乾隆没有办法,甚至采取了背后诅咒的方法,也就是用一种统治阶级惯用的荒唐、虚幻的巫蛊术——“镇魔术”。传说,一天乾隆帝训政完毕后,只召见了和珅一人。和珅来到后,只见乾隆帝向南面坐着,嘉庆帝坐在身边,和珅跪了很久,只见太上皇闭目了很久,像是熟睡了一样,但口中还喃喃自语。嘉庆帝极力分辨着,但居然还是听不懂一个字。很久之后,乾隆帝忽然睁开眼睛问道:“他们叫什么?”和珅立刻应声回答:“高天德、苟文明!”于是乾隆帝又闭上了眼睛,诵读不止,不久之后就让和珅回去了,再没问他一个问题。嘉庆帝十分惊异,过了几天他秘密地召见了和珅,询问他:“前几天你被太上皇召见,太上皇说了什么话,你又为什么回答两个人名呢?”和珅得意地说:“您有所不知啊!太上皇说的是西域秘密的咒语,心里想着厌恶的人再读这个咒,你所厌恶的人即使没有疾病也会因为这个咒语而死去。我听到皇上诵读这个咒语,所诅咒的人一定是那两个白莲教的首领,所以把这两个人的名字告诉了圣上!”嘉庆听说之后十分惊奇害怕,知道和珅也了解这个法术,万一拿它来对付自己,那不是太可怕了吗!所以等到乾隆帝去世之后,没过几天就立即诛杀了和珅。

从和珅的内心来说,他当然是十分痛恨白莲教大起义的。他知道,如果清政权垮台,他的家业也保不住。但另一方面,他也想左右嘉庆帝,发战争财,就要趁时局不安,在混乱中增大自己的权势,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家业。

当时,和珅为军机处首辅,是乾隆帝唯一信任和宠荣的大臣。他凭着可以为皇帝起草圣旨等各种掌握军事大权的机会,欺上瞒下,竭力捞取钱财。他不断向太上皇乾隆及皇帝嘉庆推荐私人,以出任镇压起义军的指挥官。事实正是这样:只要他的亲信身赴军营,就可以利用多报兵员、冒领军饷、虚报战功的手段达到升迁。

嘉庆帝即位时已经37岁,他吸取了曾祖父康熙时期立而复废、废而复立太子的教训,小心翼翼地侍奉太上皇。虽然他有时对乾隆帝做的决定不满,但也不露声色。对于和珅,嘉庆帝虽然心里不满,看不惯他飞扬跋扈、揽权专政的行为,但深知他是乾隆帝的耳目和影子,也在时时注意和提防自己。为了不让和珅在乾隆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更主要的是为了巩固皇位,嘉庆帝决定顺水推舟,得过且过,任和珅放纵行事、专横跋扈,等待时机铲除他。

和珅此时正踌躇满志,得意忘形。和珅虽然聪明过人,却没有把嘉庆的心理活动摸透。他一方面采取拉拢、靠近的方法,如在嘉庆即位前先呈递如意,表示自己有拥戴之功,又向皇帝讨好说,皇上的衣食都由他们贡献,没有动用国库资金,以唤起嘉庆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他又在嘉庆帝周围布置了一些亲信,以窥伺嘉庆的动向。他让自己的老师吴省兰以帮助嘉庆审阅诗稿为名,了解皇帝的想法和活动。嘉庆对和珅一句不满的话也不说,从而瞒过了和珅,为日后迅速击垮和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类推荐
  • 千古一相:管仲传

    千古一相:管仲传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智慧、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全书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场景细节生动丰富,人物对话和独白口吻传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史专家陶文鹏作者对传主有着特别的喜爱与深入的了解,因而能以翔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民本思想等,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名相形象。
  • 百年巨匠:徐悲鸿

    百年巨匠:徐悲鸿

    本书讲述了徐悲鸿的故事。全书以徐悲鸿的曲折命运为经,以大师在艺术上的孜孜不倦和“一意孤行”为纬,以生动的故事写实和赏析文字为内核,辅以对大师亲友的亲历采访对话,讲述了徐悲鸿传奇的生命之旅和罕见的艺术创造。
  • 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

    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苏联时期著名政治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友,红军的缔造者,第四国际领导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所谓“托派份子”首领。1917年8月,担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十月革命胜利后,先后担任外交人民委员、海陆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由于和斯大林政见不合,受到迫害,被苏共宣布为叛徒、卖国贼,最终亡命天涯:在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驱逐出国,193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1938年在巴黎组织第四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党),反对第三国际。1940年被暗杀于墨西哥城。
  • 百代文宗:韩愈

    百代文宗:韩愈

    本书对韩愈的一生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了这位文学巨匠的成长道路,以及他的内心世界。
  • 宋美龄大传

    宋美龄大传

    一位跨越三个世纪百年历史的传奇女性的一生,一位见证创造历史的中国女性的真实记录。美国《时代同刊》盖棺献辞:她是钢铁铸就的花朵。美国《泰晤上报》:他是狂野的天鹅。外国学者在问:她是魔幻,还是中国的圣女贞德?宋美龄一个既好面子,而又富于权力欲的女人。也是一个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尽展英姿的风云人物。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第一家族的强力后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
热门推荐
  • 月夜少年

    月夜少年

    ``喜欢月夜的凄美,沉寂而且冷漠的少年``!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没有任何人能预测`,那些事就象他喜欢月夜的凄美而凄惨美丽`!
  • 那些年的罪

    那些年的罪

    曾经的经历,现如今的回忆。还是那么的刻骨铭心!————青春的那些年
  • 泯天战纪

    泯天战纪

    双轨之星,跨光纪元西卡大陆上洪武当道悟洪息、踏上漫漫洪武之路“大四方”审判、宣判、圣光、仲裁“小五觉”游魂、罗鬼、修士、真觉、堕武“零时代、初时代、Xx空间、Z改...”谁能成为双轨之星,下一代“洪帝”?“创世主”?“神”?
  • 木樨树兮,常绿小乔

    木樨树兮,常绿小乔

    木樨失去了以往的记忆成为了一名快穿者穿梭于已知的世界她需要做的是改变人物的走向一次一次的感情付出一次一次的迫不得已离去她追寻的到底是虚无飘渺的感情还是一直遗忘的旧识?他剜心于她付她于感情他不死不伤白发莫衣盈盈笑意如繁华似锦欲望如藤蔓般缠得他面目全非一次一次失去记忆一次一次重新爱上她这是宿命也是他的毕生追求木樨你怎能不爱我呢?你必须爱上我否则不死不休。
  • 星河人间

    星河人间

    和好朋友,家人,与自己的生活日常,打扰您几分钟。
  • 追踪始皇陵

    追踪始皇陵

    一场关于初生茅庐探险始皇陵,追踪嬴政长生不老之药,后发现身处地下迷宫,永无止境无法逃离,究竟千年前秦始皇是否成功长生不老,千年后地宫是否暗藏玄机。
  • Records of a Family of Engineers

    Records of a Family of Engine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道异兽录

    武道异兽录

    洪荒纪元,天下分为九州;各州之上生活着人类,同时也生活着一种特殊的生物——灵兽,灵兽之中,以异兽为尊;异兽之中亦有强弱,人们在那时便作异兽录收录异兽,其中异兽录前九名皆是各州异兽霸主。………………万年过后,九州并为一块大陆,一批武者拥有了灵兽身上的灵气……………………
  • 相逢一场不问归期

    相逢一场不问归期

    灵儿:“这是什么?~”阿婆:“哦!哈哈…这是你的一生啊”灵儿:“我的一生?何时起?又何时亡?”阿婆:“那…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要经历的过程,不是吗?”内心独白:我喜欢这世间一切有灵魂的人和事,可寻寻觅觅到头来,我却忘了自己本身就没有灵魂,空有一副臭皮囊罢了…真是可笑至极……
  • 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

    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

    她无耻,她流氓,接近他是有所图。可这一个权倾朝野、风华绝代的王爷也未免太过张扬,摸摸亲亲不止,还刻意招来一帮脑残女找她麻烦?!尼玛,动动小手指也气死你们……当她21世纪新新人类好惹吗?……然而,有一天她终于领悟,某爷不止张扬,是绝对的阴险毒辣……(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