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71100000005

第5章 留侯

沛张良[1]

张良,字子房,因曾于博浪沙椎杀秦始皇,到处避难,自从遇到黄石老人,即潜心研读《太公兵法》。一天,他在留城路遇刘邦,遂作为终身依附,举家迁来沛县。

张良审时度势,神机妙算,终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平日,他依《太公兵法》修身养性,练气强体,轻身羽化,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结为挚友。

西汉初年,四五个小儿在路上做游戏,唱道:“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路遇,不解何意,请教张子房。子房心领神会,解释道:“这是首童谣。几位小儿是东王公的玉童。金母指西王母,木公指东王公。两位尊神是阴阳父母,天地本源,创造万灵,育养群品。木公是男神之主,金母是女神之宗。童谣的意思是,欲求长生飞化之人,在升天之初,先拜见金母,再拜会木公,然后升入三清天界,朝见太上老君。这是玉童教世人拜见王公、王母的。”

张子房被封为留侯,死于大司徒任上,葬龙首原,封地有衣冠冢[2]。赤眉农民起义军曾盗发张良墓。一块黄石枕出土,化作流星,飞向天际。墓中未发现尸骨衣冠,仅有《素书》一篇,《兵略》数章。

据说,张子房已登仙界,成太玄童子,在太清宫陪伴太上老君。张道陵为张良后世孙。其修道成功后,升天拜会昆仑当晚,张子房也出面相见了。

封留侯[3]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大封群僚。他曾谦虚地说:“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打算封张良做三万户侯。

张良深知,功高震主,权重必危。如今天下已定,理当功成身退。他面见皇上,坚辞万户侯,奏道:“当年,臣同陛下相遇于留邑,才有今天。为臣能受封留侯,也就心满意足了。”高祖准请。

留国面积不广,土地贫瘠,物产不丰,百姓不众。高祖认为,张良无有野心,遂对他放心,不加防备。

张良虽然功高,但甘居下僚,不计名利,待人恭敬谦卑,人称为至德之人。《漫录》一书记:“徐州沛县,今留城镇,有留侯庙存焉。”

保太子[4]

张良受封留侯后,一年多闭门不出,潜心修炼养生之术。

汉高祖一度要废太子刘盈,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百般劝阻,高祖不从,急坏吕后。

吕后派建成侯吕泽向张良讨教,说:“你是皇上谋臣。现在皇上要换太子,你能撒手不管吗?”张良说:“过去皇上打天下,用得着臣的计谋。现在天下已定,皇上凭爱恶换太子是其家事,为臣不便多嘴,说了也没有用。”

吕泽一定请他拿个主意。张良既不愿得罪皇上,又不愿得罪吕后,就说:“这不是口舌相争能解决之事。有四位老人,坚守道义,不做汉臣,逃往商洛山,称商山四皓。皇上很看重他们,称之为贤人,屡次征召他们做官。他们坚决不来。如果太子不惜金银财宝,卑词修书一封,派位能言善辩之士,诚心诚意相请,或许能够成功。四人如能随太子入朝,让皇上看到,对保住太子定会有所帮助。”

吕后、吕泽依计而行。商山四皓素来“修道洁己,非义不动”。面对吕后的盛情邀请,他们聚首合计,认为吕雉虽生性残忍,但遭遇危难之际,诚心诚意前来求助,把安危寄托我等。我等如果不应,属于不义。随之,他们来到太子刘盈身边。

汉十二年(前195),汉高祖病重,急于换掉太子。叔孙太傅引古证今,极力劝阻。刘邦犹疑不决。一次,朝廷举行盛宴,太子盛装出席。商山四皓个个八十多岁,跟随太子身边,衣冠整洁,须眉皓然,道骨仙风。

高祖看到,很是奇怪,请教四位老者尊姓大名。四位老人依次自报家门: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高祖顿时愣住,瞪大眼睛,说:“哎呀!我找你们多年,想请你们出山。你们硬是躲着我,今天是怎么了?”

一位老人说:“因陛下不尊重读书人,态度傲慢,我等义不受辱,才隐居深山。现在,听说太子仁孝,谦恭爱士,天下人无不乐为太子效力。所以,我们就奔太子来了。”高祖连连拱手,说:“好,好,那就拜托四位,好好辅佐太子吧!”望着四位老人离去的背影,高祖长叹一声,说道:“羽翼已成矣!”从此,便打消换太子的念头。

刘盈太子的位子保住了。吕后感激万分,要封商山四皓做官。四位老人计议道:“我等为一义字而来,不为讨个一官半职。太子保住了,赵王如意就危险了。吕后得志了,戚夫人就没活路了。我们帮助了太子和吕后,定会害苦赵王和戚夫人。如果接受吕后封赏,同强盗入室抢劫,然后向人炫耀金银财宝,有何两样!”

四位老人一甩袖子,又返回商洛山了。原来,他们都是留侯张良的老友。

山歌祖[5]

山歌始于张良。当年,楚汉相争,汉兵把西楚霸王项羽围困垓下。张良组织西楚百姓,教他们唱山歌,以瓦解楚军斗志。

项羽身经百战,何惧汉兵重重包围!但是,听到四周一片楚歌,他顿感民心尽失,以为西楚百姓都归顺汉王了。战争胜负取决于人心向背。项羽受此致命一击,便精神崩溃了。此后,他别姬、突围、逃跑,兵败如山倒,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殊不知,项羽听到的楚歌,正是张良涣散楚兵军心之作。说山歌打败了西楚霸王,也不无道理。人称张良为山歌之祖。

张辟强[6]

张辟强精明机敏,大有乃父张子房遗风。

汉惠帝刘盈驾崩时,吕太后干哭不掉泪。侍郎张辟强年方十五,问宰相陈平道:“太后只有一个儿子。现在儿子死了,亲娘老子不流泪,请问丞相,这是为何?”陈平茫然无知,反问道:“我正要考考你呢!你小子说说看,这究竟为什么?”

辟强说:“惠帝驾崩,太子幼小。太后哭而不悲,是不放心你们这帮老臣哩!丞相如能提议,封太后娘家人吕台、吕产为将军,掌管兵权,并对吕氏子弟加官晋爵,执掌朝政,太后才心里踏实。不然,老臣们一定会大祸临头。”

陈平恍然大悟,吓出一身冷汗,立即向太后提议,重用诸吕。这一着,正中太后下怀。太后一一采纳,心里石头落地,这才大放悲声,涕泪俱下。

陈平老臣,平生工于心计,但紧要关头,竟束手无策,还是靠张良十五岁的小儿点拨,才化险为夷。如此看来,陈平的智慧不惟不及张良,甚至还不及张良的犬子呢!

张辟强深谋远虑,预料到吕台、吕产均为平庸之辈,虽然执掌军政大权,但无驾驭之能,最后必然塌台。事实也正是如此。

张良另一个儿子张不疑,继承留侯之位。后汉司空张皓,晋司空张华,唐宰相张嘉贞、张延赏、张弘靖、张九龄,都是张良的后代。[7]

萧相国[8]

汉高祖三年(前204),楚汉两军在荥阳对垒。汉王在前方打仗,把后方都托付给萧何。

萧何不辱使命,鞍马劳顿,把粮草给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前线,保障了军需供应。为此,汉王十分满意,多次对他褒奖慰劳。萧何很是得意。鲍生看出蹊跷,劝萧何说:“汉王率领将士在前方拼命,却还不忘慰劳你,这是对你不放心啊!你如果能把子弟都动员起来,送上前线,汉王才满意哩!”萧何一听有理,依计行事。汉王果然开心,对萧何更加信任了。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吕后用萧何计,把韩信诳骗到未央宫除掉。当时,高祖正在北方平叛,听到韩信被杀,感到如此对待功臣,心中颇为怜惜,但了却心腹大患,又暗自庆幸。高祖感激萧何,派使者拜他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增拨士卒五百,加强相府保卫。萧何感到非常荣耀。群臣向他祝贺,只有陈平不仅不贺,反而告诫萧何道:“当心啊!你可能要大难临头了!打天下时,你在后方没有任何风险,皇上为啥却给你的待遇这么优厚?这真是恩宠吗?恐怕不是!淮阴侯谋反事发后,皇上对功臣疑神疑鬼,对你就那么放心吗?为你考虑,还是辞去封地,捐出家财充作军饷,以示忠诚。这样,你才能赢得皇上的信任,保自己平安无事。”萧何不住点头,马上照办。

一位谋士向萧何进言说:“你贵为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功高盖世,官做到顶了。皇上会担心你在关中经营多年,势力太大。为你考虑,莫如多置些田地,放点高利贷,犯点小错误,让皇上知你胸无大志。”萧何认为说得对,一一照做。高祖平叛返京,百姓拦路告状,揭发萧相国劣迹。高祖一听,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知萧何贪图小财,没有野心,哈哈一笑,并不追究。

萧何购买田舍,一般选择在穷乡僻壤,不建豪华楼台,不修深宅大院。家人不解。萧何解释道:“假若子孙有德有才,能延续勤俭家风,适可以锦上添花;假如子孙无德无才,也可借此谋生,不致饥寒。有权有势之主,谁来争夺这破地方啊!”

上林苑[9]

上林苑是秦时皇家宫苑,位于长安城西,面积很大,汉初一直荒芜。丞相萧何为民请命,提出从中划出一块地方,给百姓使用。

汉高祖勃然大怒,骂道:“萧何胆子不小!他这么卖力帮人办事,不惜侵占皇家利益,肯定是得人不少好处!”于是,下令把萧何逮捕入狱,交付廷尉,严加审理。

王卫尉想不通,向皇上求情道:“为民请命,是相国职权范围内的事情。陛下为何怀疑相国受贿呢?陛下多年带兵在外打仗,萧相国负责把守关中,他那时真是大权在握啊!相国有权可用、有利可图时,不谋私利,不捞好处,如今难道会接受别人钱财吗?这说不通哇!”高祖仔细一想,不无道理,当天就把萧何释放了。

萧何出狱,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打着赤脚上朝谢恩。高祖说:“罢了!你为民执言,要我皇家宫苑。如果不答应,朕就成了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而你却落个贤相的美名。如今,你落了人情,我却因抓你落下坏名声。还是你合算啊!”

截贤岭[10]

刘邦受封汉王后,走马上任,统率大军,沿八百里子午谷南行,来到汉中。

韩信原在楚军做事,因不受重用,关键时刻,转而弃楚投汉,来到汉中。萧何发现韩信是个不可多得之才,极力向汉王推荐。汉王却一直没有接见。韩信苦等数日无果,一天不告而辞了。

萧何闻讯,来不及向汉王报告,飞奔上马,朝着韩信出走的方向,披星戴月,快马加鞭,连夜又把韩信追了回来。

萧何向汉王介绍韩信军事上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才干,陈述得失韩信的利害。汉王马上召见韩信,咨询以天下大事,心中大喜,于是,选择吉日良辰,筑设坛场,祭祀天地,破格拜韩信为大将,震惊全军。

韩信没有辜负信任,统率三军后,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北出汉中,平定三秦,在楚汉战争中屡建奇功,终于辅佐汉王,打败项羽,成就大汉帝业,被誉为“兵仙神帅”。汉高祖夸赞道:“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把张良、萧何、韩信称之为“人才三杰”。

陕西汉中城南,有韩信拜将坛。萧何追回韩信之处,在四川南江县两溪区玉泉乡。由南郑至南江,中经米仓道,道路险峻,登顶有孤云、两角二山,人谓“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下有截贤岭,即萧何追韩信处。孤云山有“汉相国萧何追韩信至此”石刻。

漂母恩[11]

淮阴县城东有两座大坟,东为韩信母亲之墓,西为漂母冢,周长数百步,墓高十余丈。

当年,韩信家贫,无以谋生,经常各处吃蹭饭。起初,他在下乡南昌亭长家白吃。亭长妻子很是反感,一天早晨,草草做饭,夫妻二人吃罢。韩信到时,已无饭可吃,遂愤然离去,到城河垂钓。漂母靠洗衣挣钱糊口,看到韩信饿着肚子,便把自己的饭分些给他。漂母洗了十多天衣服,韩信也跟着吃了十多天。韩信感激涕零,对漂母说:“我将来混出人样,一定报恩。”

韩信受封楚王后,都下邳(今睢宁古邳)。他不忘昔日承诺,寻访到昔日漂母,赠之以千金。人称之为“一饭千金”。他又来到下乡,找到南昌亭长,赐给他一百文铜钱,指责他说:“你,小人也,好事没有做到底。”漂母死后,韩信为之修坟筑墓,葬在韩母墓侧,规模宏大,可置万家。

韩信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见是个有良心的人。

韩门后[12]

韩信受封楚王后,因谋反罪被贬为淮阴侯。高祖北上平叛期间,有人告发韩信与陈豨勾结,欲在长安造反。吕后用萧何计,将韩信诱骗到未央宫,出其不意而斩杀之。

韩信谋反,按律灭族。抄家灭门之际,韩府一门客冒杀头之祸,把韩信三岁小儿藏匿起来。他知萧何、韩信本为至交,萧何诱韩信入宫不过是吕后挟持所为,便悄悄溜进相府。见到相国,这位门客纳头便拜,一五一十禀报韩门惨状,感叹道:“将军功高齐天,不该灭门绝后啊!”萧相国听罢,泪流满面,仰天长叹道:“冤枉啊!”

门客见相国动情,遂和盘托出冒死私藏韩家小儿实情,流泪恳求道:“无论如何,相国也要设法保住韩门这点骨血啊!”

按照汉律,窝藏命犯属对抗圣旨,罪当杀头。萧何沉吟沉思良久,说道:“朝廷耳目众多。此儿若留关中,迟早便会暴露。办法倒有一个:我给南粤王尉佗修封书信,拜托于他。”说罢,他迅笔疾书,嘱来人持信带小儿速往。

南粤王为人仗义,深感淮阴侯韩信冤枉,痛痛快快地答应相国所托,将韩信小儿收为养子,抚养成人后,在海边给他一块封地,取韩字一半,赐姓韦。

韦氏在海滨一带渐成望族。韦家子孙将萧相国书信、南粤王尉佗诏书视为珍宝,代代相传,并镌刻鼎、彝等青铜器上,以示永远感恩。

韩信为吕后诛杀。到汉文帝时,吕氏已无后人,而韩信子孙却遍及南粤各地。

汉朝延续秦朝酷法。萧何真敢冒杀身之祸,庇护韩信孤儿吗?值得怀疑。但锺竟陵把这事附于《通鉴》,又令人深信不疑。

曹丞相[13]

曹参,沛人,秦时为沛县狱掾,萧何为主吏掾。汉初,高祖封萧何为相国;封长子刘肥为齐王,曹参为齐国丞相。曹参以黄老之术治齐九年,世称贤相。

汉惠帝二年(前193),相国萧何去世。曹参听到后,嘱咐管家说:“赶快整理东西,我要入朝当大汉相国了。”不久,果然接到诏书。

曹参离任前,交代齐国新丞相说:“我把监狱和市场托付给你,千万管好。”新丞相说:“治理齐国,没有比这两点更重要的吗?”曹参说:“监狱和市场,二者并存相容。一旦管不好,不法分子丧失藏身之处,势必危害社会,造成动荡。”

曹参与萧何原为至交,后来有些隔阂。但是,萧何临死前,却不计前嫌,推荐曹参接班。曹参入朝后,大小诸事,全遵萧何规定,不作任何变更,一味日夜饮酒。属下欲向相国建言,但一进相府,曹参马上安排喝酒。对方一开口,曹参立即劝酒,直到把对方灌醉,也不让他说话。

相府后园靠近官舍。官员往往喝酒作乐,人声鼎沸。幕僚邀请曹相国到后园走一遭,希望相国开口说话,煞煞此风。想不到,曹相国来到现场,不仅不加制止,反而加席入座,令人取好酒来,大呼小叫,一起举杯,痛饮不已。

平时,曹相国发现某人过失,大多藏着掖着,掩护说情。如此,府中上下,倒也太平无事。

惠帝认为曹相国怠于政事,让相国之子曹窋向父亲进言,劝说一番。想不到,儿子一劝,被父亲抽了二百鞭子。上朝时,惠帝责备曹参说:“曹窋劝你,是朕所命。”曹参马上免冠谢罪说:“陛下怪臣不问政事,为臣自有道理。陛下的圣明与高皇帝相比如何?”惠帝说:“朕如何能与先帝相比!”曹参又问:“陛下认为我同萧相国相比,哪位才能更强呢?”惠帝又说:“好像你不如萧相国。”曹参说:“陛下说得太对了。高皇帝与萧何所定治国大政方针,既明确又全面。陛下不操闲心,臣等忠于职守,奉行不悖,不就行了吗?”惠帝点头称善。

曹参担任相国三年去世。百姓歌颂道:“萧何为法,觏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世人称“萧规曹随”。

擒樊哙[14]

汉高祖晚年疾病缠身。恰在此时,燕王卢绾叛乱。高祖命樊哙以相国身份,带兵北上平叛。

樊哙刚刚出征,有人就在皇上面前说樊哙的坏话。高祖深信不疑,大发雷霆震怒,说:“樊哙见朕病成这样,存心捣乱,巴不得朕赶快死了才好!”

高祖用陈平之计,把周勃召到床前,面授机宜,特别嘱咐说:“陈平陪你前往平叛军营,传朕旨意,杀掉樊哙,由卿代之。”

陈平、周勃领命而行。二人私下合计,樊哙屡建大功,权势赫赫,同皇上既是老友,又是联襟。现在,皇上气头上要杀樊哙,过后,皇上说不定又会反悔。我等与其到军先斩樊哙,倒不如把樊哙逮捕,送皇上亲自发落。

陈平、周勃到军。樊哙恭迎,引进军帐。陈平当即宣读皇上诏书,命人把樊哙捆绑起来,关进槛车,送回京师。之后,陈平返回长安,周勃统领三军,北上平叛。

陈平返京途中,传来高祖驾崩的消息。他深恐吕后、吕媭姊妹报复自己,于是派人先期赴京,把发落樊哙的结果报给吕后。半路上,诏书又到,命令陈平、灌婴迅即屯兵荥阳。陈平接诏,为表忠心,未即赴任,而是火速赶往未央宫,祭奠高祖,并面见吕后。

吕后正因皇上驾崩伤心不已,听到陈平面奏,知妹夫樊哙未死,安慰陈平说:“爱卿辛苦了,休息去吧!”陈平仍然惴惴不安,再三要求留在宫中值夜。吕后委任他做郎中令,并宽慰他说:“皇上当初要杀樊哙,不关你事,本是吕媭不愿让樊哙平叛,进谗言在先。至于你向皇上献计,那是后话了。”

陈平心中,这才一颗石头落地。

王陵母[15]

秦朝末年,王陵为沛县地方豪强。刘邦年轻时,仰慕王陵,视之为大哥。刘邦揭竿起义后,受楚怀王之命西进咸阳。王陵也拉起数千人马,活跃在南阳一带。后来,楚汉天下争雄,王陵带领人马,投奔汉王刘邦。

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取王陵,把王母从沛县劫持到军营,扣作人质,然后给王陵修书一封,送去汉营,想让王陵投靠自己。王陵接信,不敢怠慢,火急派出使者,赶赴彭城,想和项羽通融一下,救出母亲。

项羽把王陵老母恭恭敬敬地安排在上首落座,然后召见汉使,想让老人家托汉使捎话,劝儿子弃汉归楚。王母深明大义,大庭广众之下,始终一言不发。

汉使告别时,王母起身送客,心事重重地走到门外,流着眼泪低声说:“请你们捎句话给陵儿,汉王是有德长者,要好好跟随汉王做事,不要三心二意,动摇不定,就说为娘我已经死了。”王母说罢,转身伏剑,自刎而死。

眼看一着妙棋走成死局,楚霸王项羽恼羞成怒,遂将王母尸体投入鼎镬沸水中烹了。

王母舍生取义,成就了儿子。从此,王陵死心塌地跟定汉王,平定天下,功成受封安国侯,晚年为丞相。

楚王傅[16]

楚元王刘交重道尊师,对经学大家穆生、申公、白生礼遇甚恭,每餐必定上酒,并且是老师喜爱的甜酒。

楚元王去世后,其子郢客立为楚王。穆生、申公、白生做太子刘戊的老师。刘戊贪玩厌学,浪荡成性,后来继承王位,开始冷落老师,把饭桌上的甜酒也撤了。

穆生心有所感,向同伴念叨说:“楚王如此怠慢老师。咱们应该知趣,趁早离开!难道还要等着被轰出门外吗?”从此,他借口生病,卧床不起了。申公、白生劝慰道:“楚王刘戊年轻,即使对老师不恭,难道咱们就不念元王的一份旧情吗?新王不尊老师,咱也不至于躺倒不干吧?”

穆生不紧不慢,讲出一番道理,说:“《易经》上讲‘知几其神’。事情虽小,却可以通过细微变化,预知吉凶。君子看到事物的征兆,就该有所行动,采取应对措施,不要等真正出事。早先,元王敬重咱们,因为仁义道德在啊!现在,年轻的楚王小看咱们,是因为道义丧失了呀!对此,咱们怎么可以忍耐呢?这难道仅仅是计较礼节吗?”穆生一不做,二不休,愤然辞职走人。申公、白生犹豫再三,还是留下了。

之后,刘戊胡作非为,行为不端,甚至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大搞淫乱之事,结果被朝廷削去东海、薛郡封地。刘戊不服,竟暗中与吴王勾结,图谋不轨。申公、白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味苦心相劝。可刘戊一意孤行,甚至羞辱老师,强迫申公、白生身穿囚服,到闹市舂米。二位老师不甘受辱,也愤然辞职了。

不久,刘戊反叛阴谋败露,受到监押,身穿囚衣,到大街舂米。最终,刘戊参与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

汉文帝[17]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高后八年(前180),继承帝位。

文帝孝敬生母薄太后。薄太后晚年患病,卧床三年。文帝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侍候在母亲身旁。母亲的汤药煎好后,他都要亲口尝过,不烫不凉时,才恭恭敬敬地端到母亲床前,一匙一匙地喂母亲服下。

文帝在位二十四年,重视礼仪,以孝治国,开启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教一经[18]

彭城韦孟,受楚元王刘交之聘,为三代楚王之师。楚王刘戊荒淫无道,韦孟曾作《讽谏诗》[19]殷殷规谏。诗中,韦孟回顾汉家历史,陈说创业之艰辛,苦口婆心地劝诫刘戊以古为鉴,迷途知返,改弦更张。但是,刘戊不思悔改,仍然一意孤行。韦孟失望之极,愤而辞职,离开彭城,北迁于邹,又作《在邹诗》[20]抒发胸臆,斥责刘戊的无道之行,并表示深自痛惜。

韦孟借鉴楚王刘戊的惨痛教训,重视教育后代。其子孙学理明经,英才辈出。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推尊儒学。其时,经学派别林立,学术气氛浓厚。韦孟五世孙韦贤(约前148—前67)质朴善学,精通《诗》《礼》《尚书》,尤长《诗》学,史称韦氏学。韦贤被征召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授汉昭帝《诗》,又迁任光禄大夫詹事、大鸿胪等职。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他接替蔡义为丞相,受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韦贤做五年宰相,七十岁退休,八十二岁去世,谥“节侯”。从韦贤始,汉代开启丞相退休制度。

韦贤育有四子,皆有所成。其子韦玄成也官至丞相。邹鲁百姓编民谣赞誉韦氏家风道:“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

汉家鼎[21]

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曾师从董仲舒攻读《春秋》,官至光禄大夫侍中,极受汉武帝器重。

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向朝廷奉献一尊宝鼎。汉武帝大喜,命先送宗庙祭祖,再收进甘泉宫珍藏。

群臣上朝时一致称贺,说:“陛下得到周鼎了!”只有吾丘寿王私下摇头,说:“这不是周鼎!”

武帝得知后很不高兴,严厉质问吾丘寿王道:“朕得周鼎,大臣众口一词,盛赞祝贺,唯独你唱反调,究竟是为什么?”

大殿上,气氛十分紧张。大家都为吾丘寿王担忧,怕他应对不当,丢掉性命。

只见吾丘寿王异常冷静沉着,款款回答道:“据臣所知,周朝帝王之德,为上天所赐,始于后稷,到周文王、周武王时修成,周公辅政时彰显。其时,周朝恩德上达于天,下及黄泉,无所不到。上天赐以福报,神鼎自然出现,所以称周鼎。现在,大汉王朝自高祖起,上继周朝,布恩施惠,天下统一,社会和谐。至陛下登极,祖业发扬光大,功德愈隆,各种吉祥瑞气相继出现。秦始皇曾亲往彭城寻求周鼎,无功而返。而今,上天保佑有德君王,宝鼎自然出现。这是上天赏赐大汉之宝,应称汉鼎,岂可称为周鼎!”

汉武帝听到这番言论,认为实在高明,连连高声夸赞:“说得好!说得对!正合朕意。”群臣听罢,山呼万岁。武帝一高兴,赐给吾丘寿王黄金十斤。

万石母[22]

汉宣帝时,下邳严家有位贤母,其五个儿子个个成才,均官至二千石,人称之为“万石严母”。

河南太守严延年是严家长子。一年冬天,严母从下邳来到洛阳,到长子处过腊祭节。

严延年个头短小,办事干练,不畏豪强,出手狠毒。他任涿郡太守时,两家高姓豪门豢养盗贼,为害社会,逼得行人持刀张弓于路。延年斩杀首鼠两端的办案人,严查两户高家,使涉案者无一遗漏,每家斩杀数十人。全郡震恐,治安大变。三年后,严延年升任河南郡守,摧折豪强,执法严苛,杀人如麻,流血数里,被河南人称为“屠伯”。

严母一进洛阳,就碰上决狱杀人。严母大惊,住进旅馆,不肯进入官邸。延年跑到旅馆恭请母亲。严母闭门不见。儿子摘去官帽,跪在门前叩头谢罪。过了很长时间,母亲才打开房门,严厉教训儿子说:“你很荣幸担任郡守,负责治理方圆千里之地。作为地方官员,理应以孝悌仁爱教育百姓,使他们知法守法,保一方平安。百姓犯法,是官员失教之过。你现在借口执法,以杀人为能事,多杀滥杀,树立权威,还有一颗为民父母的心吗?”严延年承认过错,下跪请求原谅,并且亲自驾车,把母亲接到府舍。

十二月初八,严母带领全家祭祀百神之后,又严肃地教育长子说:“天道神明,不可欺骗。你任性滥杀,要付出代价。你率性杀人,上天会借刀杀你。儿子,你的处境太危险了!我这么大岁数,绝不愿在垂老之年,看到儿辈被砍头丧命。我收拾东西,马上离开此地,回老家去,为你准备墓地。”严母伤心透顶,哭着回到下邳,又把这话讲给家人。

一年后,河南一位府丞平时害怕严太守,担心无端被整,神不守舍,跑到长安,向朝廷告发严延年十宗罪,并当场喝药自尽,以明真实不欺。经御史查实,严延年犯怨恨朝廷、诽谤政治罪,按律斩首弃市。严母的预言,不幸应验了。

折槛堂[23]

朱云,字游,沛县胡庄人,后迁居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他身长八尺,高大魁伟,少年习武,倜傥仗义,四十岁从名家学《易经》《论语》,曾出席汉元帝主持的《易经》辩论,驳倒少府五鹿君。人们称赞道:“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汉成帝时,朱云任槐里(今陕西兴平市东)令,在朝廷之上,当着众位公卿,直言奏道:“如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君主,下不能造福黎民,高官显位,白拿俸禄,却干着小人勾当。为臣请求赐给一把尚方斩马剑,斩一佞臣,以警其余!”汉成帝问:“你要斩谁?”朱云脱口而出:“安昌侯张禹!”

张禹,字文成,成帝之师,是当朝大红大紫、炙手可热的宰相。平时,汉成帝对张禹言听计从,百般信任。朱云要杀张禹,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

成帝勃然大怒道:“你一个小小官吏,竟然诽谤上司,朝廷之上污辱朕之恩师,罪死不赦!”

成帝说罢,御史们一轰而上,强拖朱云下堂。朱云不服,依然抗争,手抓栏槛不起。御史硬行拖拉,栏槛竟被折断。朱云大呼道:“陛下既然不念臣一片忠心,那就让我追随龙逄、比干于地下吧!臣死也知足了!只是,臣不能不为圣朝的未来担忧啊!”

关键时刻,左将军辛庆忌挺身而出,摘掉官帽,解下印绶,跪倒大殿之上。他奏道:“朱云一片忠心,素以狂直著称。他今天所奏,如说得对,不应杀头;如说得不对,也理应宽容。臣以死相争,请陛下收回成命!”说罢,叩头不止,血流满面。群臣也纷纷跪地,为朱云求情。汉成帝既为朱云的一片忠心所感动,也为辛庆忌昧死相救而折服,一腔怒气稍消,遂收回成命,赦免朱云,并将安昌侯张禹交大理寺查办。

事后,宫中要更新栏槛,成帝说:“不要更换,维修一下即可,以表彰敢于直谏之臣。”

从此,朱云不再为官,常居村野,驾辆牛车郊游,并挑选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弟子,传承经学,七十余岁终老于家,赐葬平陵,作为汉昭帝刘弗陵的陪葬墓。朱云墓至今尚在。朝廷并颁诏,于其故乡沛县胡庄建祠旌表。

历朝历代,都视朱云为忠鲠之臣,为励忠谏,象征性地保留一段折槛。据北宋郭若虚所撰《图画见闻志》,唐代画家吴道子曾绘“朱云折槛图”。杜甫有诗《折槛行》:“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沛县朱氏以朱云为荣,号“折槛堂”。

楚两龚[24]

龚胜,字君宾,彭城人;龚舍,字君倩,武原(今邳州)人。二人都是崇尚名节的经学大师,号称“楚两龚”。

汉哀帝刘欣做定陶王时,闻龚胜大名,称帝后,即征召他为谏议大夫。龚胜又引荐龚舍同任此职。二人仗义陈词,多次向朝廷反映百姓疾苦、盗贼危害、官吏之不良、风俗之败坏、制度之繁琐、赋敛之苛重,力倡勤俭的社会风尚。

两年后,龚胜又担任了丞相司直、光禄大夫(朝廷顾问)、守卫右扶风。但是,他不擅长处理烦劳事务,不久,又调回皇帝身边,任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龚胜刚直不阿,直言大司马董贤胡作非为,紊乱大汉制度。尽管董贤是哀帝男宠,龚胜亦铁面无私,不徇私情,其耿直率真如此。

王莽执政后,龚胜告老还乡。朝中安排专车护送,沿途官员接待。回到彭城后,地方官定时到家问候,沛郡长吏登门执弟子礼晋见。

两年后,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为笼络人心,委派五威将帅备羊、酒厚礼,赴彭城看望龚胜;次年,又派使者封龚胜为讲学祭酒,位列上卿。龚胜却称病不往。

再两年后,王莽派使者携带诏书和加封太子师友祭酒的印绶,拜龚胜为上卿,并先拨半年薪水置办行装,以安车驷马相迎。使者带郡太守、县长吏、三老等一千多人,登门致贺。使者久立门外,可龚胜称病卧床,闭门不出。使者无奈,不得已推门进屋,站立床前,面南宣诏,奉上印绶,交接安车驷马,对龚胜说:“圣朝未尝忘记你老人家。现在一切还未就绪,等你参与决策大事。恳请夫子以天下大局为重,万勿推辞。”龚胜回答道:“我生性愚笨,又年老多病,早晚性命不保,假如勉强上路,必定死于途中,对政局了无益处。”使者好话说尽,招数使尽,怎奈夫子就是不应。使者自找台阶,不由分说,硬要把印绶给老夫子披戴上身。可倔强的龚胜坚辞不受。使者尴尬万分,只得暂且退下,婉言上报王氏朝廷,奏道:“现在正值盛夏暑热,龚胜病疴缠身,有气无力,宜允秋凉赴京。”

此后,使者坐镇彭城,隔三岔五,同太守登门问候,并委托龚胜两个儿子和门人高晖等人,向龚胜传话说:“朝廷对夫子高看一眼,虚席相待,下一步打算封你王侯之职,待夫子可谓不薄。夫子虽然有病,也应该先搬进宾馆暂住,做出随时赴京的样子。这么大年纪了,你即使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子孙考虑,日后给他们多留点遗产吧?”

龚胜被逼,走投无路,就对儿子、门生说:“我受汉家恩重,无以报答,岂能屈身侍奉王姓?我年事已高,早晚入土,如若接受王氏之封,日后九泉之下,有何脸面去见汉帝呢?”他吩咐死后以小棺殓葬,穿上寿衣入棺即可,千万不要随俗厚葬、修坟、种柏、建祠。说罢,便不吃不喝,死熬硬撑,绝食十四天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弟子百余人为老师治丧。有一西楚老人前来凭吊,十分悲痛,边哭边说:“薰草因其含香才被焚身,油膏因能照明才被燃耗。龚胜,你因是经国之才,到这把年纪,还被人逼死,不能寿终正寝。你呀你呀,怎配做我的弟子呢!”

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龚胜墓在彭城县城东南三里处。

蜘蛛隐[25]

楚国武原(今邳州市)龚舍,跟随楚王到长安朝见天子,下榻未央宫中。

在宫中,龚舍看到一只红蜘蛛,四面吐丝,织成罗网,其身大如板栗,颜色鲜艳,如一团燃烧的火焰。飞虫一旦触到网上,就被死死粘住,欲进不能,想退无路,百般挣扎,无法脱身。

龚舍联想到为官处境,触景生情,长叹道:“我今身在仕途,多么像撞到蛛网的飞虫啊!官家之场,犹如罗网。一旦进入,就被死死缠住,进退两难。如今陷身罗网之中,岂能执迷不悟!”

想到此处,龚舍一刻也不愿沉湎官场。返回彭城后,他毅然摘掉乌纱,挂冠而去。

时人称龚舍此举为“蜘蛛之隐”。

种瓜记[26]

汉代,梁国与楚国相邻。一次,梁国大夫宋就被派到同楚国相邻的某县做知县。县界两侧都是瓜田。梁人吃苦耐劳,经常施肥浇水,打顶压秧,瓜田一片葱绿,处处黄花青纽。楚人懒散,靠天吃饭,瓜秧赖赖巴巴。

地连边,瓜连秧。楚人嫉妒梁人瓜种得好,夜里跑到梁人地里抓挠瓜秧。太阳出来一晒,被抓挠的瓜秧塌叶发蔫,耷拉头了。

梁国的亭长打算报复楚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就听说后,喝令制止,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以怨报怨,使不得!”相反,他派人夜里给楚人的瓜园浇水。第二天,楚人看到瓜园浇过了,青藤翠叶,煞是喜人。一打听,原来是梁国的宋就大人吩咐干的。

楚国县令得知此事,非常高兴,马上奏报楚王。楚王对梁国谦让的君子之风大加赞赏,还送来一笔赏金表示感谢。

从此,两国县令结成亲如手足的弟兄。

江孝廉[27]

汉明帝时,齐国临淄有一位江革,少年丧父,侍母至孝。

一次战乱中,他身背母亲逃难,遇到歹徒拦路,杀人越货。江革哭告说:“慈母年迈,无人奉养。”歹徒为其孝心感动,便放他一条生路。

后来,江革母子迁居下邳。家中贫穷,江革打着赤脚,给人做雇工,赚点钱粮,奉养母亲,使母亲不受饥寒。

汉明帝时,江革被举为孝廉;汉章帝时,又被推举为贤良方正,官至五官中郎将。

环玉都[28]

东汉中期,沛国人刘矩任大司马,行尚书令之事,主管朝中军政大权。外戚梁冀担任大将军之后,排挤刘矩,把他贬到常山国(今河北曲阳西北)当丞相。刘矩极度失意,索性辞官不做了。

刘矩想回家乡沛国,不巧的是,梁冀的大舅子孙礼在沛国做丞相。他怕孙礼故意刁难,不敢还乡,遂转而投奔彭城国老朋友环玉都。环玉都一向敬重刘矩,非常欢迎,安排住所,百般照顾。

有好事者面见环玉都,正告他说:“刘矩是大将军梁冀的对头。现在梁冀当权,你却对刘矩这么好,势必会得罪大将军。等着瞧吧,你不久就要大祸临头了!”环玉都非常害怕,遂借口有事,远离家乡,躲往外地。环玉都一走,家人对客人失去热情,便不再关照。刘矩暑天热个死,寒天冻个死,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好在他一向正道直行,心中坦荡,谈笑自若,毫不介意。

一年后,梁冀对刘矩无过遭贬良心发现,有所悔悟,即上书朝廷,把刘矩补为从事中郎,恢复尚书令之职,位列五卿三公。

环玉都听小人之言,对刘矩先热后冷,深感对不起朋友,心生悔恨,感到无地自容,自杀身死。

李文姬[29]

东汉中期,出了一位忠臣李固(94—147)。他生于汉中南郑(今属陕西),官至太尉,因同外戚梁冀作斗争,五十四岁被捕入狱,不久衔冤被杀。

行刑前,李固知凶多吉少,悄悄叮嘱三个儿子李基、李兹、李燮火速离京,返回乡下。其时,李燮年仅十三岁。

女儿文姬聪明贤惠,已嫁赵伯英。她预感李家难逃灭顶之灾,与两个哥哥私下通融,嘱其先带小弟返乡,然后让小弟悄悄返回京师。李固被杀后,朝廷命州郡收捕李固家人,李基、李兹皆死于狱中。

文姬找到父亲的学生王成,苦苦央求道:“你敬重先父,有古人气节。现在,我把李家之根托付于你。请你带上李燮亡命天涯。李家存亡,就系于君身了。”

王成大为感动,于是遵文姬所嘱,带着李燮,乘船东下,来到徐州。他让李燮隐名埋姓,到一家酒店打工,自己则流落长街,以占卜算卦谋生。二人假装互不相识,仅暗中往来。李燮私下拜王成为师,苦读四书五经。

酒店老板看李燮好学上进,颇为器重,鼓励他刻苦学习,还毅然把女儿相许。

十多年过去。梁冀作恶多端,终被斩草除根。李燮这才得以返乡,为父兄举丧。次年,朝廷大赦天下,并且寻求李固的后人。李燮向岳父讲明身世。岳父打算派遣专车,准备厚礼,把女婿风风光光地送返京师。李燮婉言谢绝,一无所取,只求平安返京。

姊弟相见,悲感交集,抱头痛哭。文姬关切地告诫弟弟说:“小弟有幸度过生死之劫,多亏恩人王成,真是天意啊!今后,你务必处处谨慎行事,严禁滥交朋友,不要妄发议论,务要明哲保身。”

李文姬深明大义,王成忠于所托,演出又一出“赵氏孤儿”的活剧。

注释:

[1]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卷六《张子房》(出自《仙传拾遗》)一文整理。据明嘉靖二十二年沛县知县王永年修、马伟等编辑《沛县志》:张良庄在沛县南泗亭乡张家庄,旧有碑,后没于土。

[2]古留地在沛县东,今微山岛上有张良墓。据明嘉靖《徐州志》:“张良墓,在城北七十里留城。南史记,留侯死并葬黄石冢,每伏腊上冢,并祭黄石、留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徐州市区疏浚故黄河(古泗水),曾出土“张良墓道碑”。

[3]此文据宋朝吴曾撰《能改斋漫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三册)卷四《张良封留》、明代郑瑄著《昨非庵日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七册)卷十四整理。

[4]此文据唐代佚名撰《无能子》(岳麓书社1993年9月出版《百子全书》第五册)《商隐说第八》、明代冯梦龙编《增广智囊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五册)卷十四《留侯》、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十一《张良》整理。

[5]此文据清代邹弢撰《三借庐笔谈》(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三册)卷十二《山歌》整理。

[6]此文据宋代王楙撰《野客丛书》(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三册)卷七《陈平用张辟强计》、卷二十一《张良有后》整理。

[7]南朝范晔著《后汉书·张皓传》(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出版《二十五史》)曰:“六世祖良,良生不疑,不疑生典,典生默,默生金,金生千秋,千秋生暠,暠生睦,睦生嗣,嗣生皓。自不疑以下,数至皓,恰九世。”吴郡《图经》亦曰:“良七世孙睦,后汉为蜀郡太守,始居吴郡,张氏皆其后。”白乐天《张公碑》曰:“良后睦,避地渡江,始居于吴。其子孙称吴郡人。然则吴郡之张,正良之后尔。”

[8]此文据明代冯梦龙编《增广智囊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五册)卷十三《王翦》等二条、明代郑瑄著《昨非庵日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七册)卷十四整理。

[9]此文据明代郑瑄著《昨非庵日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七册)卷十七、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九《萧何》整理。

[10]此文据《汉中市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文物文化志》、陈显远《萧何追韩信处初考》(《陕西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9期)等文献资料整理。

[11]此文据清代俞樾撰《茶香室丛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十六册)卷十六《漂母冢》、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四十七《韩信》等文献资料整理。

[12]此文据明代张和仲纂《千百年眼》(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五册)卷四《韩信有后》、清代张尔歧著《蒿庵闲话》(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八册)卷二、青城子著《志异续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三册)卷一《粤西土官》整理。

[13]此文据明代郑瑄著《昨非庵日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七册)卷十七、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九《曹参》等文献资料整理。

[14]此文据明代冯梦龙编《增广智囊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五册)卷四《陈平》整理。

[15]此文据汉代刘向《列女传》之《王陵之母》、明代冯梦龙编《增广智囊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五册)卷二十五《婴母,陵母》、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五十九之《王陵》整理。今徐州有王陵路,云龙公园内有王陵母墓,墓前有纪念石碑(清初状元李蟠撰文)、牌坊、石鼎等。

[16]此文据明代冯梦龙编《增广智囊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五册)卷五《穆生》等文献资料整理。

[17]此文据《弟子规》(普陀山紫竹禅林2010冬印刷)之《二十孝图》整理。

[18]此文据宋代乐史著《广卓异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一册)卷六之《韦贤》条,并参考东汉班固著《汉书》之《韦贤传》整理。

[19]韦孟的《讽谏诗》(中华书局1963年6月出版清代沈德潜选《古诗源》)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旂。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以翼大商,迭彼大彭,勋绩惟光。至于有周,历世会同。王赧听谮,实绝我邦。我邦既绝,厥政斯逸,赏罚之行,非由王室。庶尹群后,靡扶靡卫,五服崩离,宗周以队。我祖斯微,迁于彭城,在予小子,勤诶厥生,厄此嫚秦,耒耜以耕。悠悠嫚秦,上天不宁,乃眷南顾,授汉于京。于赫有汉,四方是征,靡适不怀,万国攸平。乃命厥弟,建侯于楚,俾我小臣,惟傅是辅。兢兢元王,恭俭净一,惠此黎民,纳彼辅弼。飨国渐世,垂烈于后,乃及夷王,克奉厥绪。咨命不永,唯王统祀,左右陪臣,此惟皇士。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邦事是废,逸游是娱,犬马繇繇,是放是驱。务彼鸟兽,忽此稼苗,烝民以匮,我王以愉。所弘非德,所亲非俊,唯囿是恢,唯谀是信。睮睮谄夫,咢咢黄发,如何我王,曾不是察!既藐下臣,追欲从逸,嫚彼显祖,轻兹削黜。嗟嗟我王,汉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穆穆天子,临尔下土,明明群司,执宪靡顾。正遐由近,殆其怙兹,嗟嗟我王,曷不此思!非思非鉴,嗣其罔则,弥弥其失,岌岌其国。致冰匪霜,致队靡嫚,瞻惟我王,昔靡不练。兴国救颠,孰违悔过,追思黄发,秦缪以霸。岁月其徂,年其逮耇,于昔君子,庶显于后。我王如何,曾不斯览!黄发不近,胡不时监!”

[20]《在邹诗》(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出版《二十五史·汉书》之 《韦贤传》)曰:“微微小子,既耇且陋,岂不牵位,秽我王朝。王朝肃清,唯俊之庭,顾瞻余躬,惧秽此征。我之退征,请于天子。天子我恤,矜我发齿。赫赫天子,明哲且仁。悬车之义,以洎小臣。嗟我小子,岂不怀土。庶我王寤,越迁于鲁……”

[21]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二百二十九《汉武帝》(出自《小说》)、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三十六《吾丘寿王》等文献资料整理。

[22]此文据班固《汉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出版《二十五史》)卷九十《酷吏列传》第六十、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五十八《严延年》整理。

[23]此文据宋朝洪迈著《容斋续笔》(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卷三《折槛行》《朱云、陈元达》以及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二十八《朱云》等文献资料整理。

[24]此文据汉代班固《汉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出版《二十五史》)卷七十二、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二十九《龚胜、龚舍等》、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7年11月出版)、清代同治《徐州府志》(中华书局2001年12月出版)等文献资料整理。

[25]此文据梁代萧绎著《金楼子》(岳麓书社1993年9月出版《百子全书》第四册)之《杂记》整理。

[26]此文据明代郑瑄著《昨非庵日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七册)卷十四等文献资料整理。

[27]此文据《弟子规》(普陀山紫竹禅林2010冬印刷)之《二十孝图》整理。

[28]此文据东汉应劭著、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卷七《穷通》整理。

[29]此文据明代冯梦龙《增补智囊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五册)卷二十五《李文姬》等文献资料整理。

同类推荐
  • 一九八四(奥威尔小说全集)

    一九八四(奥威尔小说全集)

    《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奥威尔主义”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 最初的仪式,最后的爱情

    最初的仪式,最后的爱情

    从“租借感情”开始,到发誓要相爱一生。某天,女孩童童在去男朋友江南家的途中被一名艾滋病患者强奸,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分手了,他们开始了漫长的“战争”。江南“无辜”失恋,深受打击。后来,深受“爱情毒药”毒害的江南开始了令人心碎的堕落,直到深渊……
  •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阅读2011年的短篇小说,经常能发现一些不太熟悉的名字,这是令我欣喜的事情。与这一欣喜事情相伴随的是,一些好小说都出自年轻作家之手,这真是喜上加喜。为什么我特别看重这一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短篇小说写作的后继有人,而且也关系到纯文学性的小说能不能存在下去。我们一般将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我看来,短篇小说是文学性的小说样式。现代的短篇小说从“五四”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反复磨炼,应该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文体了。二十一世纪前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比如市场经济、互联网、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新媒体,等等,这些变革对文学的冲击不容低估。但唯有短篇小说似乎在这些外来的冲击下显得无动于衷。这说明短篇小说这一文体已经成熟为一个相当坚固的堡垒,它代表了传统小说的审美形态,不会去迎合外在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文学生产环境,许多文学样式不得不改头换面,而改来改去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把许多适应当下消费时代的新因素强行往文学里面塞,二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尽可能地淡化。但文学为了适应消费时代的改变,带来的并不是文学的新生,而是文学的泛化、矮化和俗化。当然,以达尔文主义来看这些会是一个乐观的结论,因为优胜劣汰,旧的文学死亡了,会诞生一个新的文学形态,比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但我始终认为,文化和文学拒绝进化论。因此,能够将一种传统的文学形态保存完好,将是人类文明的幸事。
  • 午夜的守候

    午夜的守候

    本书是作者刘会然的微型小说合集。作者文笔朴实,善于留意身边的生活场景,质朴的教师、天真的孩子、懵懂的童年、不可替代的亲情以及越来越影响我们生活的环保问题都是作者所关注的。
  • 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探案集》是世界探案小说鼻祖柯南道尔经典的代表作品。《福尔摩斯探案集》精选的故事惊险刺激,情节跌宕起伏,十二篇探案各有风格,或神秘,或诡谲,或恐怖,或蹊跷,在充满异域风情的英伦背景下,带领读者拨开迷雾,直面真相。
热门推荐
  • 末世尸途

    末世尸途

    一场宿醉之后,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看主角一行人如何在这疯狂的末世环境中对抗形形色色的丧尸、恶兽。
  • tfboys之我爱你永远不会变

    tfboys之我爱你永远不会变

    时间永远不会停留,一切都会过去,而回忆,却是永不磨灭的美好。也许我们会散场,而他们三人,也会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青春留给我们美好和痛苦的回忆,是每个人青春的独家记忆。
  • 我的刀有亿点强

    我的刀有亿点强

    一念起,而万物生,一念落,而山河破,浩瀚的大荒,广袤的海域,极北的生命禁区,无边的万妖山脉。这里群魔乱舞,万妖共生,亿万生灵以武为尊。在命运中多舛,是妥协还是反抗,且看一个被命运玩弄的少年以刀破万法,御刀碎魑魅!新人上路,愿诸君多多指教,若污君眸,请海涵。
  • 读历史学谋略

    读历史学谋略

    本书对中国谋略家传统进行了最彻底的整理:从先秦到明清,从吕不韦到李鸿章,都有详述。将中国谋略家的发家学、旺家学提炼为“智学”,将老板与谋略家共进之道命名为“智者七道”。
  • 约翰雷游记

    约翰雷游记

    这只是一名穿越者的游记。哦,他叫约翰雷,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普通人。
  • 泅光

    泅光

    我只用最真挚的手笔,描绘最平凡的人生,但却有着最独特的意义。
  • 祀魂师

    祀魂师

    一个男孩默默的坐着那里,仰望着天空真的是流星雨”听老人说对着百年一遇的流星雨许愿都会实现“想着便闭上了眼。而此刻,流星雨中一颗淡淡红色突然滑落。。。“两。。。两个太阳?这是怎么回事,这里是哪里???”“你,是你们,是你们害死了他”,一股黑气渐渐从范沐身上飘起,一双噬人的血红眼神慢慢浮现。“我要你们死,你们全部都要死”又一个传说正在冉冉升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要杀死我的那个家伙

    要杀死我的那个家伙

    我身体的另一个家伙,她想要杀死我?
  • 梦我想和你相遇

    梦我想和你相遇

    你能做,我能做,他能做,大家都能做。但是所做的却都不一样,你知道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