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71100000007

第7章 关盼

许云封[1]

唐代贞元初年,诗人韦应物从兰台郎中,外派到和州(今安徽和县、含山一带)做太守。他兴趣索然,但又不得不应命前往,因此郁郁寡欢。

一日,他乘坐一艘小船,飘然东下,夜泊灵璧码头。

云天初晴,秋露凝寒。他安居船中吟诗联句,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像从天际飘来。

韦应物洞晓音律,感到笛声有些耳熟,非常像天宝年间梨园笛王李謩吹奏的曲子,便寻声找去,几经辗转,见到吹笛人。一问,他叫许云封,太巧了,竟是李謩的外孙。许云封自述:“我家是任城(今山东济宁)老户,已多年没有回乡。天宝改元时,我出生才满月。当时,朝廷东封泰山,回驾驻跸任城。外祖父随驾回乡,见了外孙,十分高兴,把我抱到李白学士面前,恳请诗人给起个名字。老板娘贺兰氏九十多岁了,见到大诗人,把李白的酒宴安排到楼上。李白安坐旗亭,正在淋漓尽致地举杯痛饮。外祖父说明来意,向诗人敬酒。醉醺醺的李白问清姓氏,稍加思索,提起毛笔,便写下一首五言诗:‘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语若及日中,烟霏谢成宝。’外祖父说,我给外孙求个名字,你怎么作起诗来了?这诗是什么意思?李白解释说,什么意思?名字就在诗里。你看,‘树下’人是木子,木子不是李吗?‘不语’是莫言,莫言不就是謩字吗?前两句就是你的名字。‘好’是女子,女之子是外孙。‘语若及日中’是言午,言午是许字,外孙之姓。‘烟霏谢成宝’是说云出封中,就是云封。全诗是说,李謩女儿之子许云封啊!这样,我就叫了许云封。”

许云封讲得有声有色,韦应物听得津津有味。许云封接着说:“我十岁时,成了孤儿,乘坐义马,到长安投奔外祖父。外祖父可怜我孤苦伶仃,说我对音律有天赋,令我跟几位舅舅学吹横笛。每学成一支曲子,外祖父一定手拊我背,满意地夸奖我。正当梨园法部设置小部音声,需要三十多名十五岁以下儿童,我便得以入宫。天宝十四年六月,皇上驻跸骊山,恰逢贵妃生日,命令小部音声到长生殿演奏新曲。新曲没有名,恰巧岭南进贡荔枝,因此,曲名就叫《荔枝香》。全体欢呼,声动山谷。这年,安禄山叛变,此后遭受离乱,我漂流南海近四十年,最近走访亲戚,路经此处,还要赶到龙丘去。”

韦应物说:“我奶妈之子,名千金,曾在天宝年间向李供奉学笛,艺学成了,人也死了。我经常感伤,一向所吹之笛,就是令外祖父赠送的啊!”说着,从包中拿出笛子。

许云封听说是外祖父旧物,恭恭敬敬跪下,捧接笛子,在手中抚来摩去,动情地说:“这支笛子确是好笛,但还不是外祖父常吹的那支。”接着,说道:“做笛之竹,出于云梦(约在今湖南、湖北一带)之南,以柯亭(今浙江绍兴西南)一带所产的竹子为好。比如,今年七月十五日之前所生之竹,须明年七月十五日之前砍伐,才能做笛。过期不伐,则音窒;未到时间砍伐,则音浮。音浮的,外湿中燥。燥则受气不全,受气不全则其竹早死。凡吹响一声,气息从全身出入。古代至音,一曲十二节,一节十二击。今天的著名乐曲,就像是落梅流韵,‘感金谷之游人,折柳传情;悲玉阙之戍客,诚为清响’。不同的是,不能够降神而祈福。早死之竹,遇至音必破。因此,我知此笛不是外祖父所吹之器。”

韦大人说:“真佩服你鉴别笛子的能力!你尽管吹,吹破也没关系。”于是,许云封持笛横吹,《六州遍》之曲一叠没完,笛子便騞然中裂。韦大人惊叹不已。

此后,韦应物费尽周折,把许云封推荐到宫廷管理音乐的部门。

王希夷[2]

徐州王希夷孤身一人,无有弟兄,虽家中贫穷,但酷爱学习,十分孝顺。父母去世时,家贫无以为葬,希夷就为人放羊,挣点工钱,安葬爹娘。

王希夷隐居中岳嵩山,拜师学道,修身养性,之后又迁兖州徂徕山。兖州刺史卢齐卿慕其高名,登门拜访,咨询为政之道。王希夷告诫他:“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可作终生指南。”

唐玄宗封泰山时,王希夷已九十六岁。玄宗视之为汉初“商山四皓”之类的贤达人物,派宰相张说登门拜访,征求道义治国之策,并把王希夷的谈话奉为治国名言,还邀请他参与国事。遗憾的是,王希夷年事已高,不能远行任职。

为表彰王希夷的高风亮节,朝廷颁布诏书,其中写道:“徐州处士王希夷,绝圣去智,抱一居贞。久谢嚣尘,独往林壑。属封峦展礼侧席,旌以贲然来思,应兹嘉召。虽纡绮季之迹,已过伏生之年,宜命秩以尊儒,俾全高于上齿,可中散大夫,守国子博士。特听远山,仍令州县,岁时赠束帛羊酒,并赐帛一百疋。”

护崔膺[3]

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唐代中期名臣,曾任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兵部尚书等职,为人宽厚,爱惜人才。

文人崔膺,平生狂放率性。张建封爱其文才,聘他为幕僚,安置在军中行营。

一天夜里,崔膺惊梦,大叫不止,把全营将士都惊动了。军士们闻声紧急起床,后才知虚惊一场,平安无事。军士们好端端被搅了好觉,气愤填膺,嗷嗷乱叫:“非宰了崔膺这小子不可!”张建封爱才心切,为防意外,把崔膺保护起来。

第二天,军中宴会,朝廷监军使为逼张建封交出崔膺,执行军法,但又照顾张尚书的脸面,便拐弯抹角地说:“我同大人相约一事,大人不准说不,如何?”张建封很爽快,说:“好的,说吧!”监军使说:“我有一个请求,请把崔膺交出来!”张建封说:“好的!遵约。”

略微一停,张建封转了转眼珠,对监军使说:“我有一个请求,你也不准说不,好吗?”监军使说:“好的,大人请说吧!”张建封不慌不慢地说:“请你答应我,同意不把崔膺交出来!”

监军使无言。满座哈哈大笑。就这样,文人崔膺逃过一劫。

风波行[4]

贞元十五年(799)二月至次年五月,韩愈在徐州做推官。说起他来徐州,还有一段曲折经历呢!

贞元十一年(795),韩愈二十八岁,为了谋职,三次上书宰相,请求召见,却未能如愿。次年三月,兵部尚书董晋任东都留守,驻洛阳。韩愈因叔父韩绅卿与董晋曾在淮南共事,有通家之谊,又自恃青年才俊,遂带妻子、女儿投奔董晋。

董晋到洛阳不久,汴州即发生兵变。朝廷急调董晋赶赴汴州。贞元十二年(796)七月,董晋仅带十余人赴汴上任,韩愈也在其中。

原汴州节度使刘士宁酷爱打猎,不务正事。部将李万荣刚把刘士宁赶走,却突然中风。李万荣儿子图谋继任,反被监军使巨文珍、部将邓惟恭杖杀。对于董晋的到来,邓惟恭并不欢迎。有人奉劝董晋,危机四伏,不可贸然入城。可董晋一鼓仁者之勇,毅然入城,以柔克刚,消弭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兵变。

韩愈亲历藩镇兵乱,目睹董晋临危不乱、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大将风采,遂对藩镇将骄兵悍、恃强自立的现实有了深刻了解。董晋聘韩愈为节度书记、观察推官。

两年后,贞元十五年(799)二月三日,董晋不幸死于任上。韩愈在幕府三年,感念知遇之恩,毅然决定,护送董晋灵柩归葬河中虞乡(山西永济西)。

董晋死后,汴州军营矛盾再次爆发。二月十日,兵士杀行军司马、留后陆长源和判官孟叔度等人,并碎尸万段,生食其肉。韩愈护送董晋灵柩到达偃师,惊悉汴州兵变消息,日夜坐卧不安。不久,他得知妻子、女儿已随堂兄韩俞乘舟东去彭城,护送灵柩到孟津后,便渡过黄河,挥鞭东进,绕道驱马徐州。

韩愈在惊恐忧患中日夜兼程,千里奔波,于二月底到达彭城。他下马入船,同妻子、幼女和堂兄韩俞相见,遭遇战乱,感慨万端,一家人又团圆了。

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是韩愈父兄旧交,十分爱才,自是欢迎韩愈。他热情帮助韩愈安家,并委任其为武宁军节度推官。可是,韩愈对幕僚生活并不习惯,在《上张仆射书》里,表示“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私心感恩,而对诸多清规戒律,内心实难接受。再者,张建封毕竟年事已高,不谋进取;而韩愈而立之年,一心报效国家,二人思想不时碰撞。贞元十五年七月,郑州、滑州大水。因为受灾之地远离徐州,张建封照旧置酒高歌,击球作乐。韩愈颇不以为然,郑重写出《上张仆射第二书》加以规劝。另外,韩愈很想经张建封推荐,到天子身边为官,实现一生的伟大抱负,却迟迟未能如愿,渐渐萌生退意。

这年冬天,韩愈代表节度使赴长安“朝正”,受到高规格礼遇。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敬重韩愈,向朝廷请愿,恳请征召韩愈为博士。这令韩愈大为感动,也更向往京城。

回徐州后,韩愈郁郁寡欢,连日不语,或驱马荒野,或借酒浇愁,慎重地进行人生新的抉择。他计划任期周年时,另谋发展。五月初,李翱来徐州同韩愈侄女完婚。当时,张建封病重,徐州城危机四伏,随时可发生不测。李翱婚礼一结束,韩愈即携全家与新婚夫妇一道,告别徐州,泛舟泗水,西去洛阳。

张建封五月十三日病死任上。十四日,朝廷派苏州刺史韦夏卿接任。十五日,徐州兵变,军士包围牙城,劫持张建封之子,并杀害多人。而这时,韩愈轻舟已过商丘,飘然西去了。

韩愈侥幸逃过汴州、徐州两次兵变之祸,友人致书贺之,称“君子则吉,小人则凶”。

关盼盼[5]

唐朝中期,兵部尚书张建封镇守徐州。其爱妾关盼盼,能歌善舞,风情万种,且擅长同文人骚客诗词唱和。建封以盼盼比赵飞燕,为其建燕子楼,以表达爱慕之情。

张尚书亡故后,盼盼深念旧日恩爱,誓不改嫁,身居燕子楼,独守空房十余年。思念亡夫,寄情笔端,盼盼遂赋七绝二首。其一:“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其二:“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此诗把独守空房的悲苦之情,天人永隔的无限感伤,鸿雁北归的萦怀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诗传出,人们争相吟诵。

诗人白居易幼年随父来徐,视徐州为故园。他读到关盼盼之诗,颇感兴趣,便依韵和诗二首。其一:“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其二:“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吟罢,意犹未尽,又赠盼盼七绝一首:“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瘁,一朝身去不相随。”此诗和盼盼之诗,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隐含对尚书好色的嘲讽,对关盼盼未能殉情的责难。

关盼盼读白居易之诗,品味再三,不胜委屈。她泪如雨下,哽咽着说:“自从夫君去后,盼盼并非不想随他而去,只是担心闲言碎语,错认夫君是好色之徒,才有殉情之妾啊!这岂不玷污尚书一世英名吗?”为表白心迹,盼盼依韵和诗,答白居易一首:“自守空房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埋怨白居易不解人意,无理责怪,太不应该。

盼盼受到这场沉重的打击,此后十多天,在燕子楼上不吃不喝,绝食而死。

刘希仁[6]

沛县一刘姓学子,非常崇拜孟子。因孟子名轲,他即名为刘轲,字希仁。

刘轲一生坎坷,波澜起伏。他幼年当过和尚,居住在豫章(今江西南昌)高安一个果园里;长大攻读黄老道家学说,隐居庐山做道士;后来,刘轲为掩葬先人遗骸,梦中受神人指点,专心苦读,精通儒学,为人师法孟轲,为文追慕扬雄、司马迁。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后,抱病在身,阅刘轲之文,极为赞赏,写信向各方推荐。后刘轲考中进士,在宫廷对策中表现出色,被朝廷钦定为宏文馆学士。

刘轲为官清正,崇尚气节,在杨虞卿、牛僧儒当权时,不避权贵,作“牛羊日历”加以讥讽。其文尊崇道德,贬斥邪说,和韩愈、柳宗元齐名。当世评论,刘轲之文在韩愈、柳宗元之下,欧阳诸子之上;而气节风骨,则为柳宗元所不及。遗憾的是,其文章传世较少。后人辑有《刘希仁文集》。他的《农夫祷》一文写道:“农人不饥而天下肥,蚕夫不寒而天下安。”语言精妙,令人叫绝。

孟老太[7]

唐贞元末年,三原县(陕西境内)之南,有一个董店。董店东隔壁,有个张大夫店。

一次,彭城人刘颇从渭北入城,住进张大夫店。店里有位老太婆,看样子不过六十岁光景,穿一身黄色大皮袄,裹戴一顶黑色头巾,说话行事大大咧咧,横跨门槛而坐。刘颇进店时,她正和左卫李士广说话。

老太问李士广:“你当的什么官啊?”李士广回答:“四级卫官。”老太说:“四级卫官,大官啊!”李士广奇怪:“你怎么知道官大官小?”老太哈哈一笑,说:“我怎么知道?嘿,咱还不是在军队混过多年嘛!说起来,咱也是走南闯北的人呢!俺娘家姓孟。我二十六岁嫁给张詧。丈夫力大无穷,善于骑射。郭子仪统率北方军队时,他就在将军帐下,不离左右。后来,丈夫死了,郭将军很伤感。俺两口有夫妻相。于是,我就披上丈夫战袍,头戴丈夫军帽,以小叔子名义,投奔郭子仪。郭子仪太高兴了,命我替补张詧之职。这样,我在军中混了十五年。郭子仪死时,我七十二岁。朝廷要封我御史大夫。嗨,一个人太孤独了,当什么官,就嫁给了在这开店的老潘,还生了两个儿子呢!大儿叫潘滔,二儿叫潘渠。今年,老大五十四,老二也五十二了。”

刘颇粗略一算,这老太七十多岁再嫁,现在儿子五十多岁,她少说也有一百二三十岁了,不由感叹道:“真是人间奇事啊!”

多年过去,孟老太当年所讲言犹在耳。刘颇每每向人讲起此事,都“啧啧”不已。

张保皋[8]

元和初年,新罗青年张保皋和郑年相继从新罗来到大唐。

新罗亦称斯罗鸡林,位于朝鲜半岛南部辰韩地,首府庆州。张保皋新罗名弓福(又名弓巴),公元790年生于莞岛(今韩国莞岛郡)。唐宪宗元和二年(807),他十七岁,渡海经赤城(今山东荣成)、扬州到徐州,参加了武宁军。郑年不久也来到徐州。两位新罗青年能征善斗,元和十三年(819),双双被提为军中小将。

两位都争强好胜。郑年有一绝活,下海如履平地,潜水能行五十里。二人角力,郑年也略占上风。但是,张保皋比郑年大十岁,当然是兄长。二人既称兄道弟,又互不服气。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张保皋离开武宁军,去了赤山浦(今山东荣成)。赤山浦住着许多新罗人,普遍信佛。张保皋拿出历年积蓄,修建一座佛寺,名法华院。此处逐渐成为往返新罗的驿站。[9]看到海盗常从新罗掠夺少女,卖到大唐当奴婢,他气愤填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张保皋回到新罗,向哀庄王(兴德王)痛切陈情,并且毛遂自荐,带兵驻扎清海镇,镇守莞岛。国王准请,并拨他上万兵马。从此,海盗掠夺新罗少女就绝迹了。之后,张保皋开辟海上通道,同大唐、日本等国做生意,逐渐成为海洋商业贸易王。张保皋功劳卓著,又生意兴隆,一跃成为新罗显贵。

郑年后来也离开武宁军,流落涟水一带谋生,生活困窘。一天,他同军中故旧、涟水守将冯元规闲谈,说起自己的状况,表示很想返回新罗,投靠张保皋。冯元规劝阻说:“你们俩以往不和,他会接收你吗?”郑年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毕竟兄弟一场,与其在异乡饥寒而死,怎如战死沙场痛快!况且,即便死,也死在家乡呢!”郑年决心已下,义无反顾地走了。

郑年一回新罗,就马不停蹄地拜见老友。张保皋看到郑年,高兴极了,立即大摆酒筵。二人正觥筹交错、畅叙契阔时,朝中特使突然驾临,说上大人金明逼杀僖康王,登上王位,朝中一片混乱。王子金佑徾为报杀父之仇,要求火急派兵,勤王靖难。张保皋听罢,立即派五千兵马交给郑年,紧握其手,郑重地说:“挽救国家危难,非老弟莫属!这也是一个难得机会啊!”

郑年毅然接受,不负重托,火速驰兵庆州,诛杀反臣,扶立新君金佑徾登极,即神武王。经过这场动乱,郑年从此代张保皋驻军清海。张保皋入朝为相,掌握军政大权,成为权倾朝野的人物。

不料,仅过半年,神武王就病死了。其子文圣王继位,为巩固政权,欲纳张保皋女儿为妃。大臣嫌张家出身微贱,极力反对,说:“弓福,海岛人也,其女岂可配王室?”因反对声浪太大,文圣王只好作罢。张保皋被激怒,遂利用手中权力,于公元846年兴兵作乱,史称“弓福之乱”。文圣王欲出师征讨,却畏惧张保皋兵力,踌躇莫定。武州壮士阎长投靠张保皋,通过花言巧语,骗取张保皋信任。一次宴饮中,阎长趁张保皋醉酒,拔剑斩之。张保皋死年五十四岁。

公元851年,文圣王废除清海镇,将张保皋旧部调到偏远的碧骨县(今韩国金堤)。张保皋旧部一蹶不振。郑年兔死狐悲,也渐渐销声匿迹了。[10]

张保皋在韩国被视为传奇式民族英雄,历史上唯一开展海外经贸的伟人。[11]

天王祠[12]

唐元和年间,彭城子城西北角,有一座灵应天王祠,为徐州节度使李愿所建。世人说,这座天王祠求愿得愿,十分灵验。

孔道辅同马瑾、周济临参加科举考试前,为预测吉凶,一起到天王祠拜谒。他们约定,以掷珓(以二蚌壳或竹木片掷地,以定吉凶)方式,占卜此次科考命运。结果三次掷珓,三人都是吉兆。

三人又约,再掷一次,看哪位今后能飞黄腾达,镇守徐州。掷珓结果,只有孔道辅一人大吉。孔道辅当即许愿,一旦镇守徐州,即重修天王祠。

科举考试揭晓,三人都榜上有名。后来,孔道辅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官至给事中,果然调任徐州知府。

孔知府到徐上任不久,便不忘当年许愿之事,动工修葺天王祠。

新祠重修落成,他亲自撰写祭文,但写来改去,始终不满意。碰巧,颜淳之来访,孔道辅就请他代笔。颜淳之祭文淋漓酣畅,其中警句:“裴寂昔年,曾乞华阴之梦;子房今日,果如圯上之言。”把孔道辅对神灵的感恩之心,表达得十分到位。孔道辅欣然接受。

风水坟[13]

年轻时,王智兴看守徐州城门。一位道士住城门旁边。智兴早起打扫地面,总是顺手把道士门前也扫得干干净净。

时间一长,道士对小伙子印象不错,对他说:“我在看风水方面有一技之长。将来如有用我之处,尽管说。我会尽力而为。”

母亲死后,智兴偶然想起道士的话,磕头恭请,为老人选块墓地。道士来到王家地里,前后左右,步来步去,审视良久,把根竹竿往地上一插,说:“把老人家葬在此处,可福荫儿子长寿,子孙两代都为封疆大吏。”

王智兴半信半疑。几天后,母亲临下葬前,他再次来到道士插竿处,发现那根竹竿已枝叶丛生,顺手一拔,竹竿下端业已生根,这才信服道士的眼力。看来,此处真是块风水宝地。于是,他便把母亲葬在此处。

后来,王智兴官运亨通,做到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侍中等职。

王智兴[14]

在唐宪宗前后,徐州军政舞台上,有一位十分活跃的人物,那就是王智兴。

王智兴,河南温县人,早年曾在徐州刺史李洧手下当差,后屡立战功,地位扶摇直上。

淄青节度使李纳背叛朝廷,兴师攻打徐州。李洧派王智兴赴京告急,请求支援。王智兴马不离鞍,日夜兼程,不到五天,便赶到长安。天子一声令下,朔方大军一万五千人火速驰援,徐州立时解围。王智兴因出色完成任务,被提升为将军,并兼方圆数百里州、县镇将。

元和年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图谋割据,率兵进犯徐州。王智兴奉徐州刺史李愿之命,带兵奋起抗击,一举打败敌军。李师道又派大将王朝晏、姚海等率精兵两万,二次来犯。王智兴再鼓余勇,将其击败。后来,官军组织会剿,王智兴率徐州八千子弟英勇作战,大破敌军于金乡、鱼台,斩获、俘虏近万人。王智兴也因功升迁侍御史、御史中丞、沂州刺史等职。

唐穆宗长庆初年,河朔(泛指黄河北)发生叛乱。朝廷派兵讨伐,并颁诏拟提拔王智兴为武宁军节度副使,由武宁军上报奏章再正式任命。节度使崔群出于私心,将奏章搁置未报。王智兴在前线探知实情,突然倒戈,杀回徐州,驱逐崔群,并翦除军中异己。唐王朝迫于形势,为安抚王智兴,遂正式任命他为检校工部尚书、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御史大夫、徐泗濠观察使等职。

从此,王智兴大权独揽,野心膨胀,拼命巩固地盘,形成一方割据势力。太和初年,李同捷在沧州、德州反叛。王智兴自告奋勇,亲率三万精兵,自备五个月粮饷,一举平定叛乱。朝廷赏赐优厚,提拔他进位侍中,改任许州刺史、忠武军节度使,以及陈、许、蔡等州观察使等职。

崔群返回长安后,朝廷追究其失守之责,仅安排他担任秘书监。但崔群兢兢业业,勤奋敬职,后再度升迁,太和五年,被任命为检校左仆射兼吏部尚书,成为一代贤相。

武夫诗[15]

王智兴担任徐州节度使,因屡立战功,平步青云,自以为当世英雄,幕府中网罗诸多俊彦。

一日,幕僚们办完公事,邀请社会名流来府署饮酒赋诗。有人将此事私下报告给节度使大人。王智兴一听,召集军队武官,也兴致勃勃地赶来赴会。幕僚们自是欢迎,但又认为,王大人打仗在行,作诗草包一个,别难为他了,就悄悄互递眼色,把笔墨纸张统统撤下,光喝酒,不赋诗了。

本来参加文人诗会,一看变成了纯粹酒宴,王智兴杯酒下肚,感到索然无味,就问:“听说各位贤达要吟酒赋诗哩!怎么不作诗了?是不是看着当兵的能武不文,作诗外行啊?”幕僚一听,怕得罪大人,口里应着“吟诗吟诗”,连忙摆上文房四宝。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众口一词:大人先请!

盛情难却,王智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客气地说:“我一介武夫,只知打仗,哪有工夫作诗啊?本来是看你们作诗的,既然各位客气,赶鸭子上架,那我也只好献丑了!”说罢,提笔濡墨,一笔一画,写出一排黑虎大字:“三十年来老健儿,刚被郎官遣作诗。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我自知。”

幕僚们对大人作诗本不抱厚望,但看到此诗,还是大感意外,连连叫好。客人们也纷纷捧场,夸赞道:“好诗,好诗!我们是写不出来的。”说实在的,这诗写得还有那么点味道。

文人张祐恭逢盛会。府中监军看着他说:“诗人大驾光临,难道吝啬大作吗?”张祐便不推辞,站起身来,即席献诗一首,诗曰:“十年受命镇方隅,孝节忠规两有余。谁信将坛嘉政外,李陵章句右军书。”王智兴一看,这诗夸自己文才如李陵、书法像王羲之呢!他谦虚地笑道:“过奖过奖,惭愧啊!”

有人私下揶揄张祐道:“不愧文人,作诗也奉承巴结!”

听到这话,王智兴把眼一瞪,斥责道:“有人说我坏,你就高兴吗?”诗人张祐是海内名人,写诗夸奖人实属难得。这是给王智兴脸上贴金呢!王智兴留张祐在徐州逗留数十天,送别时又赠绢千匹,以表谢意。

王孝女[16]

王孝女,徐州人,字和子。唐朝元和年间,其父兄从军,屯守泾州(今甘肃泾川)。吐蕃(古西藏名)兵侵犯边境,驻军奋起抵抗。其父兄英勇作战,双双为国捐躯。

和子时年十七,噩耗传来,立即披麻戴孝,散发赤脚,奔波万里,赶往泾州。她身无分文,累日讨饭借贷,终于克服千难万险,护送父兄灵柩返回家乡安葬。在坟墓周围,和子遍植松柏,祈祷国殇英魂安息。从此,她剪去一头秀发,不再梳洗打扮,在墓地搭建草庐,为父兄守墓三年。一名闺中弱女,竟如男儿一样,为父兄奔丧、庐墓,感动徐州,美名传扬,人称王孝女。

徐州节度使王智兴探知民意,将孝女王和子事迹奏明朝廷。唐王朝颁发诏书,对王和子加以旌表。

反桂州[17]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南诏国北犯唐境,攻陷安南郡。朝廷颁诏,命徐州、泗州招募两千兵勇,前往戍边。后来,又从中抽出八百徐州兵,守卫桂州(今广西桂林)。官方同守军约定,戍边三年,到期换防。

三年过去,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却并不履行换防之约,反而命令士兵继续坚守。朝廷因徐州兵散漫,饬令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严加管制。但是,士兵思家心切,到期不换,本有怨气,管理一严,更加意见纷纷。一晃,又三年过去了。八百守军再也按捺不住,强烈要求换防,吵着闹着要回家。都押牙尹戡将此情向徐泗观察使崔彦曾禀报。崔彥曾生硬地回复说:“军帑空虚,所费颇多,请更留戍一年。”原定守边三年,业已六年,还要再坚持一年。咸通九年(868)七月,戍卒闻讯,一下子炸营了!

都虞侯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从军前就不安分,常令地方官头疼。徐州招募他们戍边,实是甩包袱。换防一再延迟,他们早就蠢蠢欲动了。碰巧,徐州兵炸营时,桂州观察使李丛调任湖南,新观察使还没到任,守军管理空虚。于是,许佶等人带头造反,一呼百应,杀了都将王仲甫,推举粮草判官庞勋为首领,操持武器,自行北归。士卒出身行伍,全副武装,沿途州县,莫能阻挡。[18]

咸通十年(869)九月,庞勋起义失败,历经一年零两个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唐王朝造成沉重打击,也成为王仙芝、黄巢起义的先声。史家谓“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19],实在卓有见地。

永福湖[20]

荥阳(今属河南省)城西,有永福湖。其水系从郑水引来,四周楼台亭阁,花木扶疏,风景优美。太守常在此处为出征将士饯行,为班师将士庆功。

永福湖西南,有一块空地,修竹成片,乔木成林。这是徐州主帅、朝廷常侍崔彦曾的别墅。

唐懿宗咸通年间,庞勋造反。武宁军节度使崔彦曾被庞勋起义军逮捕。这时,湖水忽然变红,好像一泓凝聚的鲜血,一连三日如此。

不久,崔彦曾被杀的消息就传来了。

七里亭[21]

唐僖宗三年(876),王仙芝起义;次年,黄巢起义。广明元年(880)十一月,黄巢打进长安,天子逃往成都。全国各地纷纷出兵,入关勤王救驾。

徐州是军事重镇,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武宁军节度使支详遴选精兵五千,派牙将时溥为总兵,陈璠为次将,分头带兵西进,讨伐黄巢。时溥,徐州人。陈璠,沛县人。二人善于钻营,玩弄权术,互相勾结,骗取支详信任。支详为其假象蒙蔽,竟视二人为左右心腹,乘赴京保驾之机,把二人提携起来。

时溥、陈璠带领兵马,经许昌西进,到达洛阳。那时,黄巢起义军声势浩大,官军望风披靡,唯恐避之不及。眼看离长安越来越近,时溥二人却犹豫了:义军风头正盛,势不可当。急切贸然入关,无异前去送死。于是,二人为保存实力,遂犹疑不前。次将陈璠带领千人,在平阴抢掠百姓。时溥既不愿入关,又担心军队失控,便假传支详节度使命令,把两处兵马合并一处。他们在平阴一带杀人放火,又到郑州城乡大肆劫掠一番,没见到黄巢起义军的影子,却俨然打了胜仗,就卷甲东归了,一路边走边抢,祸害百姓,直到回兵驻扎沛县。

支详闻武宁军凯旋,亲自出城劳军,杀猪宰羊,摆下盛宴,犒赏将士们。

时溥手握兵权,腰缠万贯,其野心骤然膨胀起来。总兵仅为战时之职。他担心返回彭城,就须交回兵权,心想,天下大乱,朝廷自顾不暇,何不趁机篡军夺权呢?经过精心策划,他派出亲信威胁支详说:“军人闹事,一致拥戴时总兵当军府统领。大人要识时务,趁早交出武宁军大权。否则,要出大乱子!”

支详孤掌难鸣,被迫交印,带领家人,移居大彭馆。于是,时溥自封武宁军留后,篡夺兵权。陈璠趁机撺掇时溥说:“支大人德政颇多,百姓感戴。我等虽然夺权,百姓不服。为长远计,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趁势把支详干掉,以绝后患。”时溥认为支详待自己不薄,犹豫再三,不忍下手。陈璠便自作主张,诈称时溥命令,通知支详说:“时将军有令,命你火速打点行装,明天一早返回京师!”

支详看到危机四伏,怕夜长梦多,遂次日一早,带领全家老小,登程上路。想不到,刚走到七里沟七里亭,陈璠在此埋伏的重兵就冲杀出来,拦住去路,一阵乱砍乱杀。支详效忠朝廷,清白一世,亲眼目睹全家男女老少惨遭屠戮,仰天长啸,伏剑自刎。

时溥知晓实情时,已无法挽回。对于陈璠胡行蛮干,他虽不认同,又不忍苛责,因为支详一死,隐患已除,自己的位子也坐得更稳了。时溥厚着脸皮,上书朝廷,只说节度使已死,要求晋升武宁军留后。当时,天下汹汹,朝廷自身难保,便顺水推舟,颁发诏书。时溥为报答陈璠,又上书朝廷,为陈璠争得宿州刺史头衔。

李凝古[22]

时溥窃取武宁军大权后,不可一世,一天饭后,上吐下泻,说食物中毒了。其亲信大肆造谣,散布说:“一定是李凝古下的毒,因为他是支详亲信,要为支详报仇!”时溥十分恼怒,不分青红皂白,把李凝古逮捕,残忍地杀害了。

李凝古的父亲李损任朝廷右常侍。时溥担心,杀了其子,李损一定会伺机报复。于是,时溥以攻为守,恶人先告状,上书朝廷,诬蔑李损父子合谋下毒,请求治李损之罪。为达目的,他不惜重金行贿,收买朝廷重臣。中丞卢渥附、太监田令孜接受贿赂,昧着良心,罗织罪名,把李损打入监牢。田令孜还利用职权,上奏朝廷,要把李损交太监掌管的神策狱审案。

侍御史王华疾恶如仇,对这种巧立名目、陷害忠良的行径深恶痛绝,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李损辩护说:“李损是皇帝近臣,即便身犯死罪,可杀而不可辱,也不应交太监欺凌!”他越级向唐僖宗禀奏道:“指李凝古下毒,已把人杀掉,事已了结,岂能牵连其老子?而且李损父子三四年未见面,千里迢迢,不通音讯,父子如何能合谋下毒?时溥依仗有功,败坏法纪,公然加害朝臣,实在胆大包天!这般诬良栽赃,令人痛心疾首。如其阴谋得逞,大唐忠臣还能剩下几人?”

王华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唐僖宗为其感动,即主持公道,赦免了李损。

鬼吟诗[23]

陈璠任宿州刺史后,滥用职权,为非作歹,杀人越货,无所不为。百姓稍有怨言,便遭辱骂毒打。提起这位州官,人人咬牙切齿,骂声连天,恨不得把他零刀子旋肉。但为官五年,陈璠搜刮民财,横征暴敛,却变成暴发户,拥有万贯家私。

身在徐州的时溥,对陈璠的劣迹经常耳有所闻。他恨陈璠不争气,担心宿州闹出乱子,便指派都将张友前往宿州,接替陈璠之职。陈璠聚敛财富炙手可热,眼看丢官断了财路,气得暴跳如雷,公开声言道:“要撤我,门都没有!”硬是霸住官府,将张友拒之门外。

张友也不是省油的灯。吃了闭门羹,他一方面自行找馆舍住下,一方面暗中监视陈璠,等待时机下手。陈璠洞察其意,索性针锋相对,一天夜间,率领五百童子军,把张友住地包围起来,要斩草除根。张友早有防备,黎明时分,挑选一百多精锐骑士,杀杀砍砍,冲出重围。一路上,张友且战且走,陈璠且追且打。

陈璠带领十余匹快马,紧追不舍,一口气跑出十多里,回头一看,骑兵个个战死,自己竟成了孤家寡人。他人困马乏,饥肠辘辘,把马丢在旷野,换身便装,到农民家找口饭吃。

一个农民认出了他,当众大喊:“这不就是那个作恶多端的土匪太守吗?”农友一拥而上,把这个乔装打扮的州官痛打一顿,五花大绑,送到府衙。

张友杀了个回马枪,冲进府衙,以宿州刺史名义,把陈璠羁押起来,同时派人驰报时溥,请示如何发落。时溥怕受牵连,遂下令“就地斩杀”。

陈璠成了笼中之鸟,自知在劫难逃,无可奈何。想不到,这个粗野之人,死到临头,却忽然向牢头索要笔墨纸砚,说要留啥《绝命诗》。文房四宝找来,他濡墨吮毫,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道:“积玉堆金官又崇,未几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

陈璠大字不识几个,临刑却神差鬼使地写出一首歪诗,令人跌破眼镜。有人说:“这陈璠哪会作诗?这是神鬼捉住其手,在书写规劝世人的警言啊!”

围徐州[24]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四月,诸镇派兵会师长安,围剿黄巢起义军。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先攻入京师。黄巢占领京城两年零四个月,连战失利,遂焚烧宫室,下令撤退,扬言进军徐州,实则遁入商山(今陕西商县东),而后又转向河南,攻打陈州。

唐朝调动军队,在陈州合围黄巢。先是义军大将朱温守同州(今陕西大荔)时,同唐朝右司马王重荣激战多日,屡受重创,向黄巢告急,未获支援,便在谋士谢曈劝说下,向王重荣投降,迅即被封为宣武节度使,加东面招讨使。朝廷又任命武宁军节度使时溥为东面兵马都统。十二月,忠武镇周岌会同朱温、时溥,救援陈州。

当时,黄巢起义军尚有十三万人马。中和四年(884)正月陈州一战,时溥、周岌大败。之后,李克用、朱温联合进攻黄巢,遇五月大雨,河水暴涨,起义军营垒毁弃,不得不撤出受困三百天的陈州。

黄巢放弃擅长的“游击战”,守城疲惫不堪,元气大伤,也给唐朝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此后,形势急转直下。在河南中牟,李克用打败黄巢主力部队。黄巢大将尚让率领万人,投降时溥;将领李谠、杨能、霍存、葛从周、张归霸、张归厚等,投降朱温。黄巢率残部向东北逃窜,又遭李克用一路追杀。天降大雨,黄巢丢盔卸甲,仅剩千余人,冒雨东奔瑕丘(今兖州)。

中和四年(884)六月十五日,时溥部将李师悦率一万兵马,联合起义军降将尚让,一同追击黄巢。瑕丘一仗,黄巢精锐尽失,遁入泰山狼虎谷襄王村(今莱芜西南)。眼看穷途末路,黄巢绝望自杀。其外甥林言为求富贵,割下舅父首级,欲献官军,半路遭遇沙陀博野军队。沙陀博野又杀了林言,将黄巢、林言等人首级献给时溥。时溥为邀功求赏,将黄巢首级和黄巢家人,一并押送长安。唐僖宗在大玄楼举行盛大受俘仪式。

镇压农民起义后,唐王朝也日薄西山,从此开始了藩镇军阀混战。

时溥自恃立下大功,同朱温公开争霸。二人连年在徐州、泗州、濠州一带交兵,逼得百姓流离失所。兵灾、水灾、疾病,搞得生灵涂炭,百姓半数为鬼。时溥无力再战,便向朱温求和。朱温要求他让出徐州。时溥不肯,便两军对峙。

景福二年(893)二月,濠州刺史张璲、泗州刺史张谏背叛时溥,依附朱温。时溥向兖州节度使朱瑾求救。朱瑾率两万人赶来救援,同朱温部将霍存、朱友裕大战云龙山。朱瑾兵败,逃回兖州。时溥偷袭霍存,霍存战死。时溥再向朱友裕挑战。朱友裕则关闭营垒,围而不打。关键时刻,朱温调朱友裕主持许州(今许昌),派都指挥使庞师古坐镇前线,主动出击,一举攻占徐州云龙山营寨。时溥则从此闭门坚守,不敢出城交战。

四月,朱温亲自赶到徐州督战。时溥疲惫不堪,无力再战,城破之日,又不愿落入敌手受辱,遂带领家人,登燕子楼自焚。

女丈夫[25]

黄巢被杀后,时溥把俘虏的黄巢姬妾押解京城长安,献给朝廷处置。

唐僖宗李儇亲自开庭审问。他望着这群年轻漂亮的小女子,问道:“看样子,你们也都是达官贵人的千金,为什么要附逆从贼呢?”

为首的一个女子答道:“大唐养兵百万,把老祖宗打下的江山都丢掉了。现在,皇上竟然责备一群弱女子,为什么不责问那些公卿将帅,国家危亡之秋,他们都跑哪里去了?”

一番话,堵得唐僖宗哑口无言。黄巢进攻长安时,皇帝老子都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逃跑了,还有何话可说?唐僖宗又羞又怒,审不下去了,一声令下:“拉出去,杀无赦!”

其余女子一听,吓得哭成一片,瘫倒在地,只有为首的女子不叫一声冤,不流一滴泪,直到砍头,面不改色。

这位女子,无疑是黄巢妻妾,真称得上是位女丈夫!遗憾的是,无人知道她姓甚名谁。

晴雨官[26]

裴子羽任下邳县令时,张晴任县丞。县令是一县之长。县丞协助县令处理政务,称赞府。

裴县令、张县丞经常在一起议政,议来议去,你说东,我说西,你说长,我说短,总也议不出结果。

百姓和官员中,流传出县令和县丞不和的说法。老百姓说得更直截了当:他两人本就阴阳不合。看吧,你叫雨(裴子羽),我就叫晴(张晴);我叫晴,你又叫雨,咋能谈得拢呢?二人不和,不奇怪啊!

注释:

[1]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二百四《许云封》(出自唐袁郊《甘泽谣》)整理。

[2]此文据唐代刘肃《大唐新语》(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一册)卷十《隐逸》第二十二《王希夷》整理。

[3]此文据罗宗阳选编《历史笔记小说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之《崔膺性狂率》(选自唐李肇《国史补》)、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二百二《张建封》整理。

[4]此文据宋代马永卿著《懒真子》(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三册)卷二及卞孝萱、张清秋、阎琦著《韩愈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等文献资料整理。

[5]此文据唐代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见中华书局1979年10月出版《白居易集》第一册)、明代冯梦龙《情史》(岳麓书社1986年9月出版)卷一之《关盼盼》和大明天启元年春汉刘向撰、仇英实甫补图《列女传》卷九之《关盼盼》整理。所引诗依《列女传》。《情史》还有诗二首:“细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二十年。”“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二十年。”从口气看,似关盼盼所作,兹录以备考。又,当代有学者考证,文中尚书张建封应为张愔。张愔为张建封之子,继其父任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兵部尚书。

[6]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一百八十一《刘轲》(出自《摭言》)、清代陆敬安著《冷庐杂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一册)卷七《刘轲》及《刘希仁文集》(清嘉庆《岭南遗书本排印初编》)整理。

[7]此文据宋代李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卷三百六十七《孟妪》(出自《乾子》)、明代冯梦龙《情史》(岳麓书社1986年9月出版)卷二十之《潘妪》整理。

[8]本文据唐杜牧《张保皋郑年传》(中华书局1966年5月出版《文苑英华》卷七九五)等文献编写。

[9]法华院位于山东荣成,毁于公元845年会昌法难。1988年,荣成在法华院遗址重建,1989年5月1日举行开光仪式。1994年7月24日,由韩国世界民族联合会捐资建立的张保皋纪念塔在赤山莲花顶举行落成仪式,塔座长19米,宽16米,高15米。塔上镶嵌韩国前总统金咏三所题“张保皋纪念塔”金质大字。2004年3月,山东赤山水产集团投资建张保皋传记馆,仿唐建筑风格,设大唐追梦、武宁从军、缘定赤山、清海沉浮、源远流长五个展厅。院内塑8米高张保皋铜像。赤山成为韩国人旅游胜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10]据日本林泰辅著《朝鲜通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朝鲜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朝鲜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年10月出版)。

[11]据中韩相关报道,韩国从1996年起,每年举办张保皋祝祭活动。著名作家崔仁浩以张保皋为题材,写作历史小说《王道》。2005年,韩国国家电视台推出根据《王道》改编的70集电视连续剧《海神》,在韩国热播。现在,张保皋已成为韩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12]此文据宋代委心子撰《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中华书局1987年7月出版)第五卷之《孔公新庙》(出自《幕府燕闲录》)整理。

[13]此文据明代郑瑄著《昨非庵日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七册)卷十八、宋代委心子撰《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中华书局1987年7月出版)第十七卷之《智兴竹杖》等文献资料整理。

[14]此文据唐代赵璘著《因话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一册)卷六等文献资料整理。

[15]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二百《王智兴》(出自《剧谈录》)文献资料整理。

[16]此文据清康熙年间太平府繁昌县知县梁延年编辑《圣谕像解》之《王孝女》(2014年新加坡净宗学会翻印)整理。

[17]此文据清代汪森编《粤西丛载》(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九册)卷二十七《庞勋》等文献资料整理。

[18]据宋代欧阳修撰《新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出版《二十五史》)等,咸通九年(868)八月,朝廷派中使高晶、张敬思面见庞勋,答应赦免其自动北归之罪,并答应一路护送。到湖南,张敬思巧设计谋,诱导戍卒们解除武装。后戍卒担心遭受暗算,自掏腰包,打造枪刀剑戟,再次武装,沿江东下,经浙西入淮南,队伍扩至一千多人。朝廷密诏崔彦曾,令安抚戍卒,待时机而消灭之。九月二十八日,戍卒至泗州徐城。庞勋、许佶等对大家说:“官府失信,我等擅自北归,无非怀念妻子儿女,何罪之有!而今,听说将对我等杀身灭族。大丈夫与其自投罗网,为天下笑,何如同心协力,共举大事,不唯免祸,而且富贵!”众人无不赞成。十月,庞勋向徐州提出,罢免戍卒最痛恨之三军将,将北归士卒独立编营。崔彥曾调拨三千兵马,派都虞侯元密为将,并邀宿州、泗州同时出兵,征讨庞勋。元密率部至宿州西南三十里任山扎营。庞勋于山下设假人,摆疑阵,却暗中向符离进发。夜间,官军发觉上当,但又怕中埋伏,退兵城南。庞勋到符离,同五百官军于濉水上厮杀。官军望风逃窜。庞勋挥师,直捣宿州。宿州观察副使焦璐代摄州事,手下无军,弃城而逃。庞勋进城,开仓济贫,招兵买马,一天扩充数千人,分兵守城,自称兵马留守。次日,元密围城。庞勋御以火箭,城外茅舍起火,延烧官军营帐。义军乱中杀出,歼灭官兵三百余人,方收兵回城。夜间,庞勋集中船只三百余艘,满载粮草,顺流东下。天明,官军慌忙集合追逐。义军船停堤下,岸上人马躲藏。元密以为畏惧官军,挥师直入。庞勋水陆夹击,大败官军。元密战死,士卒被歼一千余人,其余投降。庞勋从降卒口中探知,徐州空虚,便北渡濉水,包抄徐州。崔彦曾得知元密兵败,惊慌失措,急忙关起城门,四方告急求援。十月十七日,庞勋率领六七千人,兵临徐州城下。官军势单力薄,全无斗志。义军摩拳擦掌,杀声震天,一举攻下州城,俘获崔彦曾、焦璐等,斩杀尹勘、杜璋、徐行俭等,军威大振,万余百姓从军。桂林戍卒终于回到徐州。

[19]庞勋上表朝廷,请封节度使,并南下濠州(今凤阳),进攻泗州(泗县),十二月初进占淮口,控制江淮运输线。京师派康承训为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大发沙陀、吐谷浑等部落兵马,联合镇压庞勋起义。康承训见各路来兵不足万人,退屯宋州。庞勋分兵遣将,南攻舒城、庐江,北进临沂、海州,攻破沭阳、下蔡、巢县,占领滁州,拿下和州,势如破竹,捷报频传,义军发展到二十多万。戴可师率三万兵马欲夺淮口,被杀两万余人,淹死无数。戴可师单骑出走,途中毙命。义军缴获兵械、资粮、车马无数。义军乘胜围困寿州,又截获大量水运物资。唐廷又命曹翔代王晏权为徐州北面招讨使。在胜利面前,庞勋冲昏头脑,整日享乐宴游。桂州举事将领一时骄横,夺人妻女,掠人财物,为所欲为。咸通十年(869)正月,康承训率各路军马七万余人,出宋州据柳子镇西,沿新兴到鹿塘,扎三十里连营。庞勋调集兵马守卫徐州。二月,康承训使三千名骁勇善战的沙陀兵为前锋,屡败义军,逼近徐州。三月,康承训逼近柳子镇,同义军交战数十次,义军几乎全军覆没。庞勋欲亲自出战。谋士周重献计,推庞勋为天册将军,其父庞举直为大司马。庞勋命庞举直、许佶守徐州,挑选三万精兵,亲自出城作战,夜入丰县城,伏兵要路,截杀救援官军两千人,又毁滕县城寨,运其资粮,军威复振。庞勋乘胜前进,带领五六万人马西击康承训。康承训暗设伏兵,义军不战而败。康承训以骑兵邀前,步兵击后。义军死伤数万。庞勋败退彭城时,仅剩数千人。五月,新上任的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马举率精兵三万,三路渡淮,驰援泗州,六月进攻濠州。唐朝再调黔中观察使秦匡谋围剿义军;神策将军宋威为徐州西北面招讨使,带领三万人屯萧县、丰县之间;曹翔又引兵前来,对徐州形成合围之势。七月,康承训攻破义军临涣、襄城、留武、小睢等地;曹翔占领丰县、汴县。形势逆转,义军内部分化,部分叛逃,或据山为王,反劫杀义军。康承训兵临宿州。为诱使官军向西,庞勋命庞举直守徐州,亲自率两万人西征。九月三日,因义军首领张玄稔投降,宿州陷落。官军纵火烧宿州,引兵下符离,初七至徐州,围而不打,向城中喊话。原崔彥曾下属打开城门,引官军入城。庞举直、许佶战死,其余将士多英勇捐躯。城中桂州戍卒亲族数千人,均遭搜捕斩杀。庞勋率两万人马西进,奔袭宋州,攻陷南城,渡汴河,南攻亳州。康承训引步兵八万西进,使沙陀数千骑尾追不舍。庞勋欲东归彭城,被沙陀兵围逼;转至蕲县渡涣水,又被李兖勒兵拦住去路。九月初九,庞勋率领将士至蕲县西,忍饥抗敌,万人战死沙场,多人投水而死。

[20]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一百四十四《崔彦曾》(出自《山水小牍》)整理。

[21]此文据唐末皇甫枚著《山水尺椟》、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卷三百五十三《陈璠》等文献资料编写。

[22]此文据宋代欧阳修等撰《新唐书》《新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出版《二十五史》)等相关文献资料撰写。

[23]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卷三百五十三《陈璠》等文献资料编写。

[24]此文据宋代欧阳修等撰《新唐书》《新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出版《二十五史》)等相关文献撰写。

[25]此文据《古今笔记精华》(北京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卷二十四《琐闻·黄巢妻》(出自宋洪迈《容斋二笔》)文献资料整理。

[26]此文据《古今笔记精华》(北京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卷十八《趣事》之《姓名巧对》(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整理。

同类推荐
  • 点灯

    点灯

    小说共包含8篇描写工厂、工人故事的工业题材的中短篇小说,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在时代变迁中中国工厂和工人的遭遇生存境况,对现实的探索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对人性的解剖也较为深刻,凸显了工业题材小说的独特魅力。
  • 光明王

    光明王

    他们称佛陀为弥勒,意思是光明王,还有人继续叫他无量萨姆大神,说他是位神祗,但他仍旧宁愿去掉“无量”和“大神”而自称萨姆。他从未宣称自己是神,不过,他当然也从未否认过这点。情势如此,承认和否认都毫无益处。死亡与光明永远无处不在。它们开始、终结、相伴、相克,它们进入无名的梦境,附着在那梦境之上,在轮回中将言语焚烧,也许正是为了创造一点点美。而这无名,就是我们的世界。《光明王》是泽拉兹尼最富盛名的科幻史诗,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曾获雨果奖最佳小说奖,并获得星云奖的最佳小说奖提名。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与冯梦龙的另外两本小说《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被后人合称为“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为“三言二拍”。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座高峰,《警世通言》收录了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共四十篇。《警世通言》的题材包罗万象,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交织,集中呈现了“三言”的思想、艺术的特色与成就。收录作品中除了已经确定是冯梦龙自己创作的《老门生三世报恩》外,其他都是编撰者加工和整理的。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李谪仙醉草吓蛮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爱的金字塔

    爱的金字塔

    桃花匆匆地开了,又匆匆地谢了,留下落英满地和无言的叹息;昨日匆匆相见,今又匆匆离去,道一声珍重分手让爱情成为回忆;太桕匆匆下山,月亮匆匆升起,不经意间它们完成昼与夜的交替;旧岁匆匆而过,新年匆匆到来,岁月留下的是一叠发黄的日历;人也匆匆,事也匆匆,时也匆匆,心也匆匆,一切在匆匆中走过,一切又在匆匆中复始。匆匆中人已走过不惑之年,猛回首才发现这人生的路太短太短。童年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两鬓的白发告诉我青春不再。在自负的年轻人面前,我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们也曾年轻过,我们也曾拥有过,以此来安慰那颗失意的心。
  • 鹅桥

    鹅桥

    这是一个关于解谜的故事,“我”来到父亲弥留之际依然念念不忘的鹅桥,试图解开往事的谜团……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普通女孩的前半身

    普通女孩的前半身

    她生长在农村,成长在农村,自幼丧母,自小抑郁常伴心头,她埋怨命运的不公,她也曾努力奋斗过,也消糜颓废过,正因她的消糜而成了她人生新的转点!
  • 圣神魔玉

    圣神魔玉

    一群勇敢坚强的热血少年少女寻找两块神秘的‘圣神魔玉’从而踏上的惊险旅途的冒险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齐帝

    大齐帝

    天下三分,商界精英重生为北齐废帝高殷。大权在握的两个叔叔磨刀霍霍,即将发动政变,危在旦夕!当真是被废遭杀之命?咱誓要逆天改命!先平叛乱,再荡平北周、南陈二国,创大齐伟业!
  • 我本凡根

    我本凡根

    我本凡根,龙灵择缘,修仙路漫漫;尘世间,情与爱正与邪,几人能看穿;仙侠也有江湖,修仙亦是人生; 不在凡尘中悟,大道怎得自然!
  • 霸道总裁的怀中小宠妻

    霸道总裁的怀中小宠妻

    在a市,他,是无数女孩的梦中情人,堂堂白氏集团总裁,阴差阳错,他却爱上了一个没身份地位的女孩,后来,女孩成为了全球第一杀手,经过千灾百难,两人终于在一起了。
  • 神级高手

    神级高手

    杜磊在玉石风水街打工,晚上看店遭罪,与之缠斗,却被贼人用玉石砸晕,意外获得了上古神兽霸下的记忆。
  • 天使走过人间

    天使走过人间

    本书由近百篇短小精悍的充满亲情爱意的故事组成,展示了丰富的生活哲理,清新透亮,潇洒超脱,读者群广泛,是家人互赠礼品的最佳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