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24700000004

第4章 青春的伟大

谁人年轻不曾二?“二”是因为缺乏知识指导仅凭主观意愿进行的行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知”自然“无畏”,“无知”“无畏”,还想去做大事情,接下来就是无所不为,结果荒唐。好心没有好结果,而且带来严重后果,这个时候,谁能不迷茫?即使是王阳明,也不例外。迷茫了才会思考,有了思考,就清楚自己的分量了,就知道该做什么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流年乱了浮生

一般来说,大人物出生都伴随着异象,据《明史》记载,王阳明的出生就很有故事。先是说王阳明赖在娘肚子里不愿出来,足足比一般小朋友多待了四个多月,这谱儿摆得够大。就是出生也是相当地有气场,先是托梦给奶奶,在奶奶梦醒时刻降生,一般梦醒都是悲剧,但这次是喜剧。

由于老王家和道家的渊源,王老太太做这样的梦还是有可能的。但即使通过验证,这个梦属实,好像也不宜载入史书,尤其不能载入官修《明史》。官府带头搞封建迷信,不是真正的儒家信徒,早在春秋时候,孔子都“不语怪力乱神”,官府自然知道,官府这样做自有道理。

一个连出生都搞这么大动静的人,想让他平凡,是有一定难度的。

孩子出生后,老王家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一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最高兴的莫过于王华的父亲,孩子的爷爷王伦,又升一级,做了爷爷。虽然行动不便,老爷子还是拄着拐杖亲自看望这个曾经让自己牵肠挂肚的宝贝孙子。

一看到迟来的宝贝孙子,老王高兴得只有张着嘴乐了。把孩子搂在怀里,一遍又一遍从头看到脚,看看这个孙子神奇在哪儿。就在这个时候,王华说道:“爹啊,这次孩子平安出生,多亏您老和祖上积德。”王伦答道:“托祖上的福,我们老王家后继有人了,你给老王家长脸了,我和祖上也应该谢谢你。”

看着这对父子互相吹捧,老太太和众人不乐意了。于是,老太太便说道:“见过会自夸的,还没见过这么会自夸的。好了,先谈正事啦,给这个孩子取一个名字!”

“对,对,对。这才是正事。这么神奇的孩子,一定要起个好名字。”王伦说道。古代,取名是很有讲究的。不像我们现代,想怎么取名就怎么取名。一般而言,孩子出生,能够给孩子取名的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如果家里有老人,那么取名字这样的美差就只能由老人来做,至于孩子他爹是没有这个荣幸的。

经过五次三番、三番五次的筛选,王老爷子认为,既然孩子出生时,奶奶梦到仙女驾七彩祥云送来,那就给孩子取名王云吧。于是这迟来的孩子就叫王云了。

此后,这个神奇的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吃喝拉撒睡,没有什么奇异之处。但是到了牙牙学语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几个月后就能开口说话,可是王云这孩子却不会说话。除了不学说话,吃的照单全收,玩的一样不少,睡觉一秒不差,就是不肯开口讲话。

这不是典型的坑人吗?该出生的时候不出生,该说话的时候不会说话。看着人家的孩子没几个月就开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地叫,可是王云呢,就是一言不发。一开始,老王家并没当回事。认为这是一个神奇的孩子,贵人语迟,说话迟点就迟点。

可是,整整五年过去了,小王云还是不说话。这个时候,老王家不再相信神话了,也不再认为“贵人语迟”了,而是个个面带愁容,他们四处寻医问药,银子花了一大堆,药汤喝了几大缸,王云沉默依旧。

王华开始闷闷不乐,他甚至认为自己的儿子可能是哑巴。我和祖上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老天爷怎么给我们一个这样的孩子,为什么?可是,说脏话有用吗?王华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事实上,命中注定了,是改不掉、逃不掉的。

从医学的角度,孩子5岁还不会讲话,的确是个严重的问题。根据一般情况来讲,孩子在4—5个月大的时候就能说“爸爸”“妈妈”,6—9个月宝宝会说的话更多了,12—17个月宝宝就可以使用一两个词了,而且知道它们的含义。

最让孩子迷惑的词语一般是他们自己的名字和第一人称代词,就是如何称呼自己,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个哲学问题。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用人类学》进行了详细论述,小孩子在称呼自己都是用别人称呼自己的名字。比如说孩子想要什么,他不会说“我要什么”,而是说“某某要什么”,这里的“某某”就是别人称呼他的名字,他是用自己名字来称呼自己的。当然孩子也可能简单地说“要什么”。这里要说的是孩子不会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因为孩子不能理解“我”的抽象意义,因为身边的人都在说“我”,不同的人都在说“我”,孩子弄不明白“我”到底是“谁”,因而不敢张嘴说“我”这个字。

当某一天孩子突然说出“我”这个字的时候,他的思维就一下从洪荒时代提升到现代文明,从先前用触觉感受自己的存在提升到用思维感受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识确立了。心理实验表明,自我意识的确立,一般在两三岁完成,最晚也不会超过四五岁。

王云确实是一个例外,他的情况的确有点特殊,无论是自己的名字还是第一人称,他始终没开口说一个字!有人说,如果孩子不说话,不是智障或者天生聋哑,那就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天才。这样的孩子,表面上蠢笨如牛呆若木鸡,实际上他正在做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呢!没工夫搭理身边的人,更懒得开口说话。

王云是天生聋哑,还是千年难遇的天才呢?这真是一个问题,老王家快要绝望了。

父亲成了状元郎

就在老王家一家人要绝望之际,一个老和尚出现了。那天,小云子正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他一会儿用手指这,一会儿用手指那,玩得不亦乐乎。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和尚。只见这个和尚,身着袈裟,面善耳大,手里托着饭钵。

在一大群小孩子中,和尚径直走到王云跟前,看了看,然后走到王华旁边,说道:“这么好的孩子,可惜道破了。”

王华一听,感觉儿子有救了。于是就把这个和尚当救星,立即迎了上去,客气地说道:“请问,大师此话怎么讲?”

大师气定神闲地说:“云是云,云亦云,古人云,古人语,道破了,还说什么。”

听完和尚的话后,王华豁然开朗。原来,云在古语中就有说的意思。既然孩子起名叫说,那么你让他怎么说呢?这就是典型的泄露天机啊,王华随即将这个事情告诉父亲。父亲王伦如梦初醒,全家一致认为要立即给孩子改名字。

经过老王和小王多番探讨和研究,他们决定给孩子取一个极具儒家风范的名字:守仁。这个名字源出《论语·卫灵公》:“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从这个名字,就知道老王家不再留恋道家的清高了,开始世俗了,向儒家靠拢了,这名字就是寓意孩子将来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结果,名字一改,奇迹发生了,王守仁会说话了。

王守仁和爹爹一样,都延续了老王家的基因:一是聪明;二是非常聪明;三是特别聪明。媳妇娶了,儿子也正常了,中国人讲究成家立业,王华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立业了。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毫无疑问,王华应该是努力做一等人的,读书当然并不是为了种田,而是为了功名利禄。提起“读书”这件事,王华就很是郁闷,这些年自己最大的心病一是儿子,二是读书。几乎谁都知道,王家二少爷书读得好,可是却连续多年不第。

尽管祖上一再强调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但老王家毕竟是书香门第,都几代人了,连一个秀才也没有啊,读书人怎么看,邻居怎么看,官府怎么看,别人会笑话的。王华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尽管祖上对后世子孙功名没有要求,但一定要证明一下。

尽管科考这事与决心努力不成正比,但王华所能做的也只有下决心努力了,便一心扑在了八股文上面,又是买参考资料,又是做往年试题,大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每天吃饭想着四书,睡觉做梦梦着五经,甚至上厕所,王华都要冥想做文章。

王华这一忙,就把王守仁当空气了,王守仁也乐得其所,便自娱自乐。

直到有一天,正当老王和大王讨论大学之道的时候,坐在妈妈郑氏身边的王守仁站起来了,而且大声背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乖乖,这小家伙居然将《大学》里的内容给背了出来,而且是一字不差。这也太邪门了吧。老王和王华面面相觑,他们清楚,虽然时常教王守仁识文断字,却从来没教过他《大学》。《大学》是成人的学习内容,是高等教育,按照守仁的年龄,还没有开始学习呢。

想当年,王华聪明,但也仅仅是过目不忘,举一反三。可是,这小子居然无师自通,难道真是文曲星下凡?老王家祖坟冒青烟啦?

王华吃惊地问道:“小子,告诉爹爹,谁教你的?”

王守仁不屑地说道:“老爹,你一天在我面前读上百遍,顺便听听就记住了。”

王华看着王守仁,十分不解,十分激动。

成化十六年(1480),这一年王守仁九岁,王华乡试中亚元,名震浙江,改变了老王家的历史。第二年,即成化十七年(1481),王华进京赶考。

也许是风水轮流转,此时到王家,王华赴京赶考过关斩将,先是顺利通过会试,成为贡士,接下来在殿试中大放异彩,获得第一甲第一名,高中状元。来一个华丽大转身,一下子从“朝为田舍郎”到“暮登天子堂”。

不过,关于王华中状元,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来到京城后,王华与老乡黄珣住在一起。黄珣这个人颇有手段,赢得了当时吏部尚书刘珝的赏识。所以,在殿试之前,吏部尚书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将考题告诉黄珣。就在两人嘀咕嘀咕的时候,王华听见了,他暗记于心。结果,殿试之上,他从容答题,最后高中状元。

老王家的二少爷中状元了,好消息从京师一路传来,全省震动。耕读传家的王家,更是声名远播。的确,在古代,中状元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从隋唐开设科举考试,到清末废除,整整一千多年。可是,这一千多年里,总共出了几个状元?从唐代到清末,总共只产生了五百五十二位状元郎。整个明朝也才有九十个状元,可见中个状元有多难。范进不过中个小小的举人就激动得发疯,一度高兴得成了神经病。

王家毕竟是书香门第,高中状元,也没什么过激反应,无论是赶赴琼林宴还是打马御街前,王华举止得体,淡定自如。皇帝朱见深很是喜欢,认为王华适合做太子的老师,于是下诏书,征召王华到最高学府翰林院锻炼锻炼,担任修撰一职。

此后,老王家的命运开始改变了,由耕读世家就变成了官宦之家,用今天流行的话说,就是由土豪变成了乡绅。王华成了状元郎,子因父贵,王守仁也就成了状元郎的儿子。这个时候,不管他愿不愿意,都由农民的儿子变成了官二代。

话说王华在帝都安定下来之后,日子过好了,便打算接父母到京城享享清福,同时把老婆孩子带过来,让孩子见见世面。于是修书一封,让父亲带着王守仁进京。

在那个时候,不像今天可以海陆空多途径进京。那时从浙江余姚进京,需要先到杭州,然后沿运河乘船北上,过苏州,到镇江,然后下扬州,一路进京。

有些人注定是不平凡的,到哪里都有故事,王守仁就是如此,乘船北上到镇江的时候又有故事了,这个故事好像与白娘子还有一些牵连。

遇见前世的自己

提起金山寺,很多人会想起《白蛇传》,想起白娘子和法海,想起水漫金山这些故事。可是,要问金山寺在哪儿,却未必人人都知道。其实,水漫金山寺的金山寺就在江苏镇江。

故事的第一现场金山寺,位于江苏镇江市的西北部,临江而立,这里山高不足百米,于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便成了镇江的符号。金山寺建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上,与瓜洲、西津渡成掎角之势,为南北来往要道,可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后人将它称为“江心一朵芙蓉”。

当然,金山寺出名还在于它的景观。它布局独特,风景优美,素有“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美誉。此外,它还是文人、名人聚集之地。在这里,既有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又有文学家苏东坡会谈佛印长老的故事。

刚刚说了,它是名人吟诗作赋之地。不管是真文人,还是假文人,一到这里都诗兴大发,愣是当一回骚客,吟诗作赋,聊表心志,算是到此一游。正如今天,游客游长城,每个人似乎都有那种“到了长城是好汉,好汉留名才算好”之感。

作为文人,王伦早就有到金山寺一游的念头。而如今,顶着新科状元郎父亲名头,还带着状元郎的儿子,金山寺更是必须一游了。到了镇江,安顿好家眷之后,王伦和王守仁来到金山寺。

新科状元郎的父亲和儿子到金山寺游玩了,消息一经传出,人头攒动,帮忙的,帮闲的,帮衬的,围了一大片,都想沾沾新科状元的习气和文气。听说,新科状元郎的家人来游金山寺,金山寺僧众主动当起了导游。

夕阳西下,微风轻抚,流水潺潺,鸟鸣山间,可谓是美景如画。看着如画般的风景,状元郎的父亲和儿子都来这里,如此美景,必然文思涌动,于是就有人提议吟诗作赋,众人鼓掌同意。

于是,所有人都开始搜肠刮肚,挖尽心思,想在状元郎家人面前一展雄风,作出一首足以震动天下的得意之作。一番准备之后,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显然,他们都有了得意之作。不过,王伦是长辈,又是状元爷的老爹,他们不敢班门弄斧,众人便看着王伦,只能让老王先来。

正当大家互相谦让的时候,年仅十一岁的王守仁站出来了,他决定替爷爷解围。他当仁不让地说道:“爷爷,这种小儿科的东西,还是由我来吧,您老歇着就行了。”看着王守仁挺身而出,老王顿时喜上眉梢,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作一首出来让大家玩玩。”

王守仁随口吟诵: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我的天啊,这是什么情况?毛还没有长全的小毛孩居然能作出这样的诗来。“了不得,了不得,真是神童!”众人夸奖道。不过,夸归夸,他们心里还是有疑问的。他们认为,十几岁的孩子不可能有这般才华,理由是,他们十几岁的时候连毛笔字都没练好,背诗都背不下来,所以,王守仁作诗可能有假。

对此,阅历深厚的老王早就瞧在眼里,看在心里。于是,他说道:“诸位才子,刚才我们家的小家伙可能盗用了别人的诗,所以,这次考验不算。为了公平、公正,大家出题,让他现场作诗!”

此话一出,立刻赢得了众人的认可。于是,大家便以景点“蔽月山房”为题,要求王守仁作一首诗出来。即兴之作作得了,命题作文更不在话下。王守仁瞅了众人两眼,然后张口即吟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如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圆。

诗一作完,众人张大嘴巴,左脸写着难以置信,右脸写着羡慕嫉妒恨。随后,众人便开口赞叹道,你小子年纪轻轻就这么有才华,了不起啊,将来肯定是大才子啊。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王阳明不屑地说道:写诗算什么,雕虫小技罢了。

在中国诗歌史上,敢说写诗是雕虫小技者少之又少,李白、杜甫都不敢那么说,只有独占鳌头的曹植曾经说过,翰墨辞赋都是雕虫小技。

少年王阳明的确在金山寺大放异彩,可能是王阳明和金山寺的渊源深厚。据记载,王阳明的徒弟中流传着这么一件事情。

时隔多年之后,王阳明再次来到金山寺。此时,金山寺早已经整修过,到处焕然一新,可是,王阳明却感觉到这里的一切非常熟悉。他遍游金山寺。走着走着,他来到了一个禅房前。这个禅房与众不同,它上面贴着封条,禁止对外开放。可是,王阳明觉得这个禅房就是自己的卧室。于是,他找来僧人,要求僧人打开房门,让他进去。不过,僧人告诉他,这个房间死过一个老和尚。死个和尚有什么奇怪的?王阳明问道。僧人神情紧张地说道,你不知道,这个老和尚死后,尸体不腐烂,现在尸体还在里面呢。

开什么玩笑,尸体不腐烂。王阳明不信,他要求僧人打开。僧人没有办法,就只好打开。王阳明便走了进去,结果,他一抬头便大吃一惊,吃惊的不是老和尚容貌未腐烂,而是那个老和尚长着王阳明的脸。不过,更让王阳明奇怪的是墙壁上的字:

五十年后王阳明,

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

始信禅门不坏身。

按照这个故事,那么王阳明还真是遇见了前世的自己。

不过,佛说,过去有五因,今世有五果;今世有五因,未来有五果。意思是说,今世都是前世注定的,来世则由今生注定。那么,王阳明的前世到底修了什么福呢?他的这辈子会如何?

没过多久,一个自称洞悉天机的神算子给出了答案。

算命是门社会科学

游完金山之后,王守仁便跟随爷爷继续北上,来到明朝首都北京。一般孩子到陌生的环境,都会怕生,性情也会随之改变,但王守仁不一样,他看到周遭环境与江南水乡不一样,反而更兴奋了,大有到哪里都是主场的感觉,而且玩得更疯狂了。

王华本来是想换个环境,好好调教一下,没想到儿子更适应了,真是一个问题。

按照王华自己的想法,他要亲自教授孩子,但公务缠身,哪里有工夫。自己没工夫管,就送进私塾,毕竟是状元郎,孩子要进水平很高的私塾。要想将孩子培养成人中之龙,就要在孩子教育培养上下成本。没过多久,王华就花了大价钱,选中了一所贵族私塾。顾名思义,就是高官厚禄子弟上学的地方,这里环境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就这样,王守仁开始了校园生活。

刚开始,一看都是陌生面孔,多少有些胆怯,以为这里的孩子和自己不一样,京师里的孩子最懂规矩,举止温文尔雅,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跟他一样:喜欢玩耍。发现这个秘密后,王守仁甭提多高兴了,太好了,还是学校好,不仅可以玩,而且可以和好多人一起玩。

本来这些贵二代、官二代就不好管理,相对于王守仁来说,他们也就是打同学、骂先生、欺负班干部,连调戏女同学的机会都没有。王守仁一来,一切都变了,打同学、骂先生、欺负班干部,太落伍了,要换新的玩法。

老师教授的四书五经,王守仁早就耳熟能详,先生的解读水平和他的状元郎父亲比起来,显然是既没有趣味也没有水平,所以这样的课,他是听亦可不听亦可。刚开始,王守仁一捣乱,私塾先生就罚他背书,结果成了他的个人秀,反而给他培养了一批粉丝。一看这一招不行,私塾先生就问问题,结果他不仅对答如流,而且还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私塾先生傻了眼。随后,私塾先生祭出了撒手锏:找家长。

王守仁他爹谁啊?状元郎!哪有工夫见一个私塾先生。私塾先生彻底崩溃。于是,私塾不再理会王守仁,希望和平相处。王守仁却是唯恐天下不乱,一切全凭心情,心情好了,就安静一会儿;心情不好,就问老师问题。

一段时间后,王守仁觉得老是在私塾折腾,没多大意思,男子汉大丈夫要到更大的空间去。于是,聪明的他想到了更刺激的玩法:逃学!现在叫翘课。

在一般人的思维里,只有学习差的孩子才喜欢逃学,其实学习好的学生也喜欢逃学,王守仁就是一个。玩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偷着玩。对正在念书的人来说,偷着玩的最高境界就是翘课出去玩。不要以为,翘课这种刺激好玩的事是今天人的专利,古即有之,圣人王守仁小时候就是翘课的高手。

有一天,王守仁觉得待在私塾太没意思,就跟几个小伙伴翘课到长安街玩耍。就在他们嬉笑时,一个算命先生出现了。本来已经擦身而过,可那个算命先生却紧紧盯住了王守仁,并走近守仁身边,然后从上到下瞅了瞅可爱的王守仁,感叹道:“奇人,这种相貌太罕见,千年一个啊。”

听到神算子说自己是奇人,王守仁立马备感亲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于是油然多了一份怜惜之情。便停下脚步,聆听神算子的教诲。

一见王守仁停下了,神算子表情严肃地说道:“这位,我看你面相,掐指一算,发现你是个奇人啊。接下来我跟你说的话,你可要牢牢记住啊,别辜负我一番心意。”

看到算命先生要给王守仁算命,小伙伴们就说:“伯安啊,你要长点儿心。不要相信,算命都是骗人的,就是为了钱。”

听到小伙伴们这么说,王守仁一本正经地说:“算命是靠谱的,告诉大家,其实,算命应该是门学问。我家祖上就是做这个的。”

听王守仁这么一说,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提起算命,现在国人多数是不屑的,甚至是嗤之以鼻。对于算命,多数人会冠之以封建迷信,将它与“骗术”等词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算命并非无中生有,不然它如何能够流传数千年呢。其实,算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应用心理学范畴,只是为了谋利披上了神奇的外衣。算命学有自己的理论系统,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比如面相,它是经过无数代、无数人的面相总结而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相由心生,从面观心,由心知未来。用现代话来说,那就叫归纳总结。

但王阳明肯定是相信的,别忘了,他们祖上在这方面可谓人才辈出,高手如云。比如他的六世祖王纲就能算出自己的生死,四世祖王与准算命也特别准。

神算子一看王守仁虔诚的眼神,继续说道:“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用现代话说就是:“王守仁,你这辈子注定是个奇才。当你的胡子长到领口位置的时候,你的学问就进入圣境;当你的胡子长到胸前两乳位置的时候,你的学问就能结圣胎;当你的胡子长到肚脐眼位置的时候,那么你的学问就到了圣果圆的地步了。”

还真别说,这位神算子还真算出了王守仁的一生命运。那什么叫入圣境?什么叫结圣胎?什么叫圣果圆呢?所谓入圣境,就是说学问学得很不错,能够登堂入室,能够和高手聊天了,如果按照今天教师等级来说,那就是专家;所谓结圣胎,就是说学问做得很好,专业涉及够多的,能够独立建立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等同于今天的大师;所谓圣果圆,就是说,学问造诣已经炉火纯青了,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了,等同于圣人了。

关于这次算命,不管我们信不信,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反正王阳明相信了。

王守仁听后,是懵懵懂懂。不过,他还是记住了神算子的话。此后一阵子,他便苦思冥想,如同参禅悟道一般,一下老实了。这个天天在私塾打同学、骂同学、欺负班干部、用问题刁难老师的问题学生变了,变得安静了,变得不可接受了,这种状态能持续下去吗?

做圣人,我是认真的

由于一心忙着做圣人,佛经也念了,《道德经》也背了,《论语》早就滚瓜烂熟了,可是自己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没有驾着七彩祥云出生的气场了,也没有五岁才开口讲话的深沉了,也不是一如既往的高调,甚至浮躁了。

这是为什么呢?王阳明不明白,老师和同学们就更不明白了,王阳明怎么一下子低调了。王阳明对自己的人生有疑惑,老师和同学们对王阳明更有疑惑,王阳明知道自己疑惑的症结,而老师却不知道。不过老师也不愿去探究竟,惹不起啊。

王阳明实在弄不明白了,怎么办?问老师去!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倒霉的私塾先生,躲也躲不过啊。

于是,王阳明严肃地问私塾先生:“何为第一等事?”

一听这个问题,私塾先生不由得欣喜,这个问题你难不住我,认为王阳明真的变了,开始走正道了,孺子可教也,遂慷慨激昂地回答:“唯读书登第耳!”这句话,按传统可以翻译为:这人生第一件大事没有别的,就是金榜题名、入朝为官。

老师的这个回答其实挺正确的。首先,他尽了老师的职责。他以读书做官论来诱惑误入歧途的王守仁这是对的。其次,男人的价值就是要当官。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便是金榜题名,和平年代,男儿不读书当官,难道要落草为寇?再次,所有人都认为男人该以当官为目标。他说出了千万男人的心声:为中进士而读书,为享受荣华富贵而读书,为光宗耀祖而读书……

但王阳明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听到私塾先生的回答,王阳明很不以为然,说道:“尊敬的先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恐怕不是第一等事,第一等事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王阳明要做圣贤,这事很快就传到了王华耳朵里。

王华知道王阳明说这样的话后,笑着说:“乖乖,了不得啊,你真的要做圣贤吗?”

看到爸爸也关注这事,王阳明自信地点了点头。

王华继续问道:“为什么要做圣人啊?好好读书,像爸爸一样考个状元不是也挺好的嘛!”

王阳明摇了摇头,说道:“不行,科举考中状元也只是和你一样,无法超越你啊?我到哪儿都是状元郎的儿子,我希望有一天,您到哪儿都被称作圣人的父亲。”

听王阳明这么一说,王华哈哈大笑:“好,有志气。努力吧!”

其实这个时候,王阳明只是为了不想整天活在状元爹爹的阴影之下,只是知道无论是皇帝、官员、读书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要对圣人顶礼膜拜。哪里知道圣人是什么概念,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孔子的那张挂像。是做孔子那个样的,还是不是孔子那个样的?王阳明自己也是一脸茫然。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口出狂言说要当圣人,这是千古罕见的事情。不过,这会不会是王守仁忽悠老师,说着玩呢?不会,因为,王守仁毅然要走圣贤路。从此以后,王守仁找到了人生奋斗目标:当圣人。确定了做圣人之后,王守仁开始忙碌起来,费尽心力想要找出做圣人的途径。也许别人会说,王守仁确立的人生目标是错的,但是,王守仁却说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可惜的是,没过多久,他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以至于他不得不思考生存的问题。没过多久,王守仁家里出了件大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王阳明的亲生母亲郑氏溘然长逝。关于郑氏,史书几乎没有记载。因此,后人无法得知她的生平状况。

为何没有记载?郑氏可是圣人王阳明的亲生母亲,没有郑氏何来王圣人。可是,谁让她是女人呢?在中国古代,女人地位很特别,未出嫁,听从父亲的;出嫁后,听从丈夫的;守寡后,听从长子的。说来说去,女人只能从属于男人。既然从属于男人,如何能够载入史册呢。

母亲的去世,对守仁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世上这么多人不死,为什么偏偏是自己的母亲呢!如果自己能替母亲去死多好啊?母亲这么年轻啊,苍天啊,大地啊,谁能救救母亲啊?无论王阳明如何呼叫,母亲都不能复活。

这一年,王阳明十三岁,这是王阳明第一次接触死亡,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体验,人能不死吗?如果能长生不老,怎么样做到呢?想要做圣人的他很纳闷,做了圣人能长生吗?于是,他所能做的就是哭得天昏地暗。

历数儒家最出色的圣贤大儒,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幼年丧父。诸如孔子三岁丧父,孟子两岁丧父,欧阳修四岁丧父,而范仲淹也是三岁丧父,韩愈也是父母早逝。这些人中,孔子是儒家圣人,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亚圣,韩愈、欧阳修、范仲淹也都是千古少有的儒家贤人。再就是岳飞、张载等儒家典范人物虽然不是幼年丧父,但也都是在十三岁左右的少年期丧父。于是,有人据此得出一个理论,就是大儒常无父。

而一心要做圣人的王阳明却和他们不一样,他在十三岁时母亲去世,不符合这个规律,没有母亲的谆谆教诲,王阳明能打破这个魔咒实现做圣人的理想吗?

高情商就是历练出来的

一般来说,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般成绩很差,成绩差的孩子一般很调皮。圣人王阳明不是一般人,所以不适用这个规律,王阳明是既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又好。还有另外一个一般,那就是,调皮捣蛋和成绩差的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情商相对高一些,因为无论是调皮捣蛋的孩子每次“作恶”后的善后工作还是成绩差的孩子每次考试后的应对工作,都是一次超级情商大考验大锻炼,一次比一次有难度,一次比一次有水平。相反,成绩好的学生和守规矩的孩子,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考验和锻炼,一般来说,情商相对不高,由此产生了一大堆书呆子。而王阳明属于这个一般,就是情商很高。

母亲在世的时候,每次闯祸后,王阳明经常利用自己的情商在母亲面前轻松化解。如今,母亲去世了,以后再也不用挖空心思来对付母亲了,可是也没有人像母亲那样来照顾自己了。没有母亲的日子天天皆落日,每每想起这些,王阳明都悲痛万分,泪如涌泉,王阳明甚至多次想到死,但他知道死是早晚的事,于是就放弃了,毕竟自己还是要做圣人的。

正当王阳明为痛失母爱悲痛欲绝的时候,父亲王华娶亲的事也提上了日程。那个时候,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老婆死了,再娶一个,不是什么大事,再说,堂堂大明朝状元郎哪能鳏居呢?这个问题,状元郎王华或许早就考虑好了。官场流行这么一句话:升官发财死老婆,也叫中年男人之大喜事。老婆去世了,王华的确难过一段时间,毕竟是结发夫妻。

王华与老王商量:“老爹啊,儿子我人生不幸,媳妇去世了。现在我的事业刚起步,没有精力照顾您老和孩子,我想续娶一个来照顾你们,不知爹爹意下如何?”王伦对儿子说:“儿啊,节哀顺变。我老了,无所谓了,主要是守仁啊,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你还是给他找个妈回来。我已委托媒婆查访,碰到合适的就把事办了。”

在老王和大王的一致同意下,王阳明甚至连意见也没被征求,这事就定下了。一天,放学后的王阳明回家,发现家里上上下下一片欢乐气象,一大帮人忙着布置,张灯结彩的,很是热闹。王阳明搞不明白,就去问爸爸,王状元就告诉儿子:“儿子啊,你妈妈不在了,爹爹再给你找一个。”

王阳明一时没回过神,母亲刚刚去世,父亲怎么这么快就要续娶?但父亲要娶,自己管不了,接受不接受,婚礼都会照常进行。于是,王阳明就答应了。

王华见儿子同意,心花怒放,于是王华就娶回了一个绝世佳人,并美其名曰“小夫人”。从此以后,王华又有了老婆,守仁又有了妈妈。对王华来说,美好人生再度开启,而对守仁来说,难以想象的厄运即将来临。

小夫人入住王府后,立即展现出新女主人的聪明才智。她要当好新女主人!什么叫作新女主人呢?那就是将旧女主人的一切都清除干净。于是乎,郑氏睡的床、生活用品都进了垃圾堆,郑氏生前布置的东西全被清理了出去……清理完这些之后,小夫人得意一笑。

不过,清除郑氏生前的用品容易,清除郑氏的骨肉守仁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守仁也是郑氏的一切,这是小夫人清除的重点,可是,守仁虽说不一定是王华的一切,但在王华心目中的地位肯定不比这位小夫人低多少。

小夫人哪里知道这些,她觉得自己的状元老公很听自己的话,再慈爱的父亲也抵不过枕边风,于是小夫人就采取手段整治王阳明。一般继母虐待前妻的孩子,就几招,很老套也很简单:一打,二骂,三干活,最后就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这几招虽然老套,但对付年轻的王圣人还是很奏效的。尽管王圣人天天让私塾先生挠头,但面对主政的后妈,方法还真不多。一旦王守仁活干得不好,不利索,他的小妈妈便会及时出现,狠狠地骂他,揍他。所以,没过多久,守仁便伤痕累累。

如此下去,别说做圣人,就是生存都成问题。该怎么办?跟老爹告状?显然没有效果。谁不知道,见色忘义,老爹王华躺在温柔乡里不能自拔,怎么会听自己的。那到法院去告状?可是,当时没有法院,而且老爹就是官,儿子怎么能告父亲,怎么能告得过父亲呢?

老爹靠不住,朝廷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了。这个时候,王阳明一次次问母亲,你生的时候为什么不给我一个我想要的生活啊?逐渐地,王阳明明白了,母亲当初肯定也要给自己一个想要的生活,这说明自己现在所过的生活不是自己的,所以开始过自己的生活。

圣人毕竟是圣人,再就是这么多年的历练,王圣人肯定不是吃素的。于是,王圣人决定跟小夫人玩心眼。稍稍做一下功课,王圣人发现自己的这位小妈妈居然信佛。王圣人一下子惊呆了,不会吧,这样的人怎么也信佛呢?佛讲究慈悲为怀,怎么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她慈悲呢?

佛不是普度众生吗?小妈妈为什么对我这么狠啊?不管那么多了,先想辙救救自己吧。王守仁眼睛一转,计上心头。一天晚上,夜黑风高,他趁着继母睡觉,拿着准备好的五托子(佛教圣物)放在继母门前。第二天早上,小夫人看见五托子后,心里开始害怕。随后,每天都是如此。不过,害怕归害怕,她还是继续虐待守仁。

佛都不怕,王守仁的三观瞬间崩溃了。既然佛治不了她,王守仁只好另寻他法。有了!一天他跑到郊外,从猎鸟者那里买来了一只他自己都不认识的怪鸟。回家之后,他趁着继母不在屋里,便飞奔进去,将这只怪鸟放在了继母的香被里。

在继母整理被子的时候,突然看到这只怪鸟,吓得花容失色。就在这个时候,守仁登场了,他说:“小妈妈,家里来怪鸟不吉祥啊。”小夫人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她便叫守仁去请巫师来看看。

不一会儿,守仁将巫师请了过来。见了怪鸟之后,这巫师神情严肃地说道:“夫人啊,这不是鸟啊,是天帝的阴兵啊。”小夫人说道:“我这么虔诚,怎么会有阴兵呢?”巫师就说道:“小夫人,是这样的。这是王状元前妻做的。她在阴间看到你虐待她的儿子,非常生气,就上告玉帝,玉帝听后,勃然大怒,就派阴兵前来惩罚你。”

小夫人一听,吓得魂不附体。她跪在地上,哀求玉皇大帝饶恕她。就在这个时候,巫师说道:“夫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小夫人连连磕头赔罪。

看到小夫人真心悔改,守仁赏了巫师一大笔钱。从此以后,小夫人待王守仁如亲生儿子。

像王守仁这样的人,日后如果不当圣贤,恐怕会是个祸国殃民的主。解决了后妈问题,守仁又开始追求圣贤之道了。

可是,有一天,他居然做了个怪梦。

梦中当年万户侯

稍稍动一下心眼,王阳明就搞定了继母,没有继母的羁绊,王阳明就又把精力放在了如何做圣人方面。按照古人对圣人的标准,圣人要“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谓之不朽。要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中哪一项都不容易,立德和立言需要广博深厚的知识,这对王阳明来说,太难了,连自己老爹都说服不了,何谈立德立言?而立功则不一样,年轻气盛,只要能到战场杀敌,随时可以立。

现在天天在私塾里背诵四书五经,写劳什子八股文,还要经过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等一切过程走过,不说老然然期将至,最起码也是青春不再,到那时候哪还有精力做圣人!王阳明认为,做圣人就不能循规蹈矩,要有所突破,不走寻常路,走寻常路的是普通人。为了立功,王阳明做了许多功课,第一件事就是游逛北京城,小王阳明不是逛街买蟋蟀,不是逛街吃美食,更不是逛街看美女。他没有官二代的那些不良嗜好,小圣人只对古城北京战场感兴趣,他查阅发生在北京这块土地上的战争,四处考察,询问附近的老人,了解战场情况。

小圣人觉得该了解的都了解后,于是才心满意足,并在于谦祠堂前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聊表心志: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把北京研究到位之后,小圣人认为光有理论是不够的,还要到战场上去实践,就是不去真正的战场,也要到古战场上去感受一下。思来想去,王阳明决定到长城古战场去看看,因为,第一,那里离北京最近,方便去;第二,那里离敌人鞑靼也很近,最有机会接触到敌人;第三,最有可能立功。

这个时候,王状元忙着做官,小夫人哪里敢管小圣人,小圣人现在就是老大,想干什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既然想了,那就要去做。小圣人于是就偷偷准备好战马、军服和弓箭,然后趁着王状元出差的时候,跑到居庸关长城去实践。居庸关是京城西北的咽喉,军事地位极为重要,小圣人穿着军服,挂着弓,背着箭,骑着马,悠然自得地游览游荡在居庸关长城上。

看着雄伟的长城,想着史书中记载的长城之战,想象着自己带着千军万马与敌人作战:烽火四起,马蹄声骤,杀声震天……王阳明顿时心潮澎湃。在荷尔蒙刺激下,王阳明心情过度激动,环顾四周,很想找一个显示肌肉的对象。

抬头一看,王阳明看到离他不远处的小道上,刚好有两个骑着马的鞑靼人。王阳明不由得得意起来,真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王守仁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想到这里,王阳明催马上前,拉着弓,大声喊着“贼人,不许犯我明朝边疆”,冲向鞑靼人。这两个鞑靼人听见王阳明的话后,抬头一看,一个娃娃举着弓搭着箭奔向自己,大吃一惊,霎时间,两人不约而同,掉转马头逃跑。

其实,在那个时候,无论是明朝人还是鞑靼人出入居庸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总体来说,明朝与鞑靼人和平共处时间要长于战争,一般是短暂战争之后,双方都用橄榄枝作为见面礼,而不是武器。而这两个鞑靼人显然不是为了战争而来,所以看到王阳明举着弓搭着箭,吓着了。两个鞑靼人也搞不明白,这孩子是什么来路,弄不好会产生外交纠纷,惹不起,躲得起。

看起来,王阳明的居庸关之行圆满结束。实际上,王阳明是很失望的,王阳明去居庸关可不是旅行,也不是逍遥,他踌躇满志,是要建功立业的,结果只看到了两个鞑靼人,而且连根敌人的汗毛都没有抓到。快速建功立业的愿望泡汤了,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和一身荷尔蒙,无处释放施展啊。

回到京城之后,王阳明既不努力准备功课,也不找私塾先生补课,而是开始写居庸关之行报告,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大有文经武纬天下的气势。小圣人根本没有把科举当回事,也是,哪有圣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孔子参加了吗?没有。孟子参加了吗?也没有。王守仁将来也是做圣人的,凭什么要参加科举考试,圣人有圣人的事要做,那就是立功。王守仁日夜琢磨着建功立业,到了夜里也在想这事,梦里想的也是,有一天王阳明居然梦到自己到了广西伏波将军马援的庙里。在梦中还赋诗一首: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王阳明对马伏波大加赞扬,那么大的年纪,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率军杀敌,结果,马家军一到,立马平定,立下了不朽功勋。

不过,马伏波到底是谁呢?王阳明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梦见马伏波呢?这有什么启示吗?

谁人年轻不曾二

马伏波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东汉名将马援。马援,字文渊,陕西人。他知名到何种程度呢?单从伏波将军这个名号上就能看得出。伏波是什么意思呢?伏波之意就是降伏大海波涛,连大海上汹涌的波涛都能降伏,平定天下岂不是小菜一碟。所以一旦天下大乱,有着超自然水平的马援自然能马到成功。

王阳明梦到马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典型的急功近利。马援战功赫赫,官拜息侯,组合起来就是:马上封侯。之所以梦到马援,王阳明就是希望自己能通过战功马上封侯,先立功,有赫赫之名,然后立言,然后立德,最后圣人可成。

再就是,正所谓千古男儿侠客梦,在荷尔蒙的刺激下,小圣人自然也不例外。王阳明不明白的是,马援这样老都有机会建功立业,自己满腔热血无处释放,却报国无门。于是,王阳明的心更不安分了。

回到私塾上课之后,王守仁还是那个王守仁,只是现在玩法变了,动静越来越大。由于去了一趟居庸关,而且吓跑了两个鞑靼人,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王阳明有了在同学面前炫耀的资本。就是以前对王阳明不太服气的小伙伴这次也被震慑了,了不得啊,人家是见过鞑靼人的!由此,王阳明的威望更高了,可以说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如果说以前都是单兵作战,王阳明一个人和老师对垒,现在就是带着一帮同学和老师作战。

以前课间活动都是玩一些过家家之类的游戏,小圣人认为忒俗了,男儿要有志气,我们要玩军事游戏,他自任主帅,把私塾里的同学分成几支队伍,展开对垒。这个时候,王阳明最兴奋,也最受用,真像个大元帅一样。很多人都把游戏当作娱乐,其实游戏不仅仅是娱乐,还是态度,从人对待游戏的态度,可以管窥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王阳明是过瘾了,私塾先生不爽了,王阳明是状元之后,又是个官二代,轻易教训不得。所以,每次看到王阳明如此好玩,这位老师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王圣人逍遥过日子的时候,天下并不太平,各地灾害不断,有灾害必然产生人祸,灾害遇到人祸,就是救世主出现的时候。不要说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了,就是京城也有救世主,这里的救世主是“石和尚”石龙,他们也就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走上江湖。

首都都不太平,地方就更严重了。在湖北、四川和陕西交界那一块,“石和尚”石龙与“刘千斤”刘通揭竿而起,人家独立了,不跟大明朝的皇帝混了。跟你混,保护费没少交,连饭都吃不饱,我们的地盘我们自己做主。一帮泥腿子拉杆子造反,纯粹是乌合之众,连杂牌军都不够格,但就是这帮泥腿子,愣是把大明朝的正规军打得满地找牙。到这时,老百姓才明白,难怪连皇帝都能被蒙古人活捉,这水平要是能打胜仗才是奇葩。

这帮泥腿子,一发不可收拾,屡屡攻破城池,劫掠府库。堂堂大明朝军队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京城为之震惊,皇帝更是骂街。皇帝骂街,状元郎王华自然受夹板子气,下朝回家后,愁眉苦脸,哀叹连天。

王圣人一看,机会来了,自己这些日子的“练兵”终于派上用场了。于是乎,王圣人联合私塾的小伙伴,大家一起联名给皇帝上书,请愿从戎报国。草拟好方案之后,小圣人就递给了郁闷中的王状元。

小圣人对王状元说:“欲以诸生上书请效终军故事,愿得壮卒万人,削平草寇,以靖海内。”

看完儿子的方案后,王状元也惊呆了,一把拉过儿子,摸了摸脑袋,这孩子头脑没发烧吧?又仔细看了看,很正常啊!王状元怒火中烧,也顾不上斯文了,破口大骂:“汝病狂耶。书生妄言取死耳。”

一看爹爹发火,小圣人并不害怕,继续自己的行为:您不是天天要我好好学习,努力向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君报国?我这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王状元一看儿子还和自己讲起了道理,更是气不打一处出,随手拽过一本书砸向王阳明。被砸后,王阳明还是不服,还打算辩解,一看王状元又拽了一本更重的书砸向自己,然后扭头就跑。

背后传来了王状元的怒吼:“畜生,你懂什么!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整天想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国家大事,是你这小屁孩儿能插手的吗?回去读书去。”

看着儿子不服气地离开,状元郎叹了口气。这个神奇的儿子会听自己的吗?王状元心里一点谱也没有,这个儿子从出生前到现在,一点也不让人省心,书香门第的人家,好好读书,稍微考一个功名,踏踏实实过日子,多好。非要做哪门子圣人,结果圣人八字还没一撇,家人被折腾得够呛。王状元现在不是担心儿子能否做圣人,而是开始担心自己的这个神奇的儿子哪天会闯出大祸来,不仅不能做圣人,还可能导致老王家抄家灭族。想到这里,王状元真的无法淡定了,几十年修行也无法控制内心的急躁,总得想个办法让他安分下来。

有什么办法呢?结婚。对,就这个,王状元不由得笑了。

“儿子管不住,给他娶媳妇。”这几乎是中国人管理儿子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几乎是屡试不爽。王阳明向来是个例外,一个对读书登第都不感兴趣的人,一个媳妇能控制得了他吗?

青春哪怕胡同深

正当王状元为王阳明磨破了嘴操碎了心的时候,接到一封来自江西的信,写信的是老朋友诸养和。诸养和与王华渊源颇深,一直是惺惺相惜,同时还是姻亲,诸养和是夫人郑氏的表哥。先前在余姚的时候,两家经常走动,关系相当密切,诸养和看到王阳明聪明智慧,非常喜欢,想到自家女儿和王阳明年龄相仿,就提议亲上加亲,给孩子定了娃娃亲。后来,诸养和到江西为官,高中状元的王华也是举家进京,虽然无法来往,但两家书信不断,互相交流,诸养和把地方的事情告诉王华,王华则把京城的消息透露给诸养和。

读完老朋友的信,王状元喜上眉梢,诸养和在信中提议今年把孩子们的亲事办了。对啊,守仁已经十七岁了,是该结婚了。结婚后,就有人向他要吃要喝了,责任大了,自然老实许多。于是,王状元就把王阳明叫到面前,说道:我和你未来的岳父已商定,你今年七月赴江西完婚。

结婚这事,王阳明不是多感兴趣,但这事是父母之命,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点头答应。之后,王阳明离开京城,返回家乡,然后去接亲。

回到家乡后,王阳明便准备好大礼前往江西舅舅家提亲、娶亲。到了南昌之后,王阳明便按照礼制提亲。见到王阳明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岳父大人诸养和笑得合不拢嘴。很快,诸家上下行动起来,张罗婚事。

新婚之夜,诸家张灯结彩,高朋满座,到处洋溢着喜气。新郎王阳明和新娘都在新房里,新娘坐在床上,新郎也是坐着,保持一定的距离。新郎百无聊赖,先是坐着,然后站起来,之后来回踱步,接着竟然走出新房。最后,慢慢悠悠,竟然走到了大街上,抬头一看,前面有一座道观,虽是夜晚,“铁柱观”三字依然可见。这个道观,在南昌城中名气不小,但对新郎官来说,什么都不是,想都没想,就直接漫步进去了。

进入道观后,阳明看到一个道人在蒲团上盘腿静坐。可是,这个道人不一般。虽然这个道人鬓如霜,发如雪,但他的脸就像婴儿的屁股那样嫩,他的皮肤就像妙龄少女那般娇嫩。看到这样的奇人,阳明跟他祖父的祖父王纲初次见到得道道人时一样诧异不已。于是,他便跨步走过去,与道人攀谈起来。

阳明问道:“不知道长是何方人士?”

道人闭目答道:“我是四川人。”

阳明便问:“请问道长贵庚?看样子应该有一个甲子吧?”

道人笑着说道:“兄弟,我有那么年轻嘛!少了,少了!”

王阳明很纳闷:“古稀之年吧?”

道长还是摇了摇头:“少了,还是少了。”

王阳明张大了嘴:“不会是耄耋之年吧!”

道长哈哈大笑:“还是少了,少了。兄弟我今年才96岁。”

这也忒装嫩了吧,96岁了还小,你比我爹、我爹的爹都大。人生七十古来稀,都快百岁了,还嫌自己年轻。不过,王阳明心动了,要是也能练就这样的本事,不用别人喊万岁,估计也能活个百十岁。于是,他便追问道:“道长,那你的大名叫啥?”

道长笑道:“兄弟,修道之人哪需名字,我的名字早就忘了。不过,如果你非要知道我是谁的话,那我告诉你,人们给我取了一个外号:‘悟道’。”

听到道长如此说,王阳明是羡慕嫉妒恨,说道:“想必道长已经悟出长生不老之道啦?”

道长笑着说道:“哈哈,兄弟啊,长生不老是俗人说的,修道之人要潜心悟道,就能做到啊,长生不老不是修道的根本,而是随道而来。”

听了道长这一番话,新郎官王阳明兴奋不已。就在这时,王阳明想起了自己是新郎官,洞房花烛夜,怎么跑到这里和这老道论道。夜已深沉,那么,是回去洞房花烛,还是与道人继续论道扯淡呢?这真是一个问题,一个连金榜题名都不感兴趣的人,洞房花烛夜显然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经过最终权衡,王阳明决定留下和道长扯淡论道。遇高人岂可失之交臂,做新郎和做圣人比起来,还是圣人更有吸引力。话虽这么说,可以确定的是,王阳明对这位小表妹妻子并不太感冒,因为关于王阳明的那么多资料,以及王阳明本人作品,几乎没有提及这位老婆大人,就是后来去世,王阳明连一篇回忆性散文都没写。或许这是许多伟大哲学家的通病吧,这些人普遍不迷恋爱情,才子佳人的故事和他们无缘,他们只关注事情的哲理和本质。

决定留下后,王阳明便恳求道长传授一二。道人拗不过,只好教他闭目静坐。于是两人闭目静坐,看上去,两人就像干枯的木头。就这样,两人坐了一夜。

王阳明静心了,可诸家人却揪心了。堂堂新郎官居然在结婚当天失踪,真是天下奇闻。当然,最苦的还要算衙役和家丁,他们寻找了一天一夜,马不停蹄,四处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早上,大家终于在铁柱观找到了王阳明。

发现新郎官,这帮衙役欢呼雀跃,然后叫醒王阳明:姑爷,别在这跟老道长扯淡了,赶紧回家吧,你家娘子在洞房里等你呢。

这时,王阳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道观,告别时,道长热情地说:兄弟,好好珍重,二十年后当再见于海上。

真让人大开眼界,新婚之夜,王阳明不和老婆洞房研究生养,却跑到铁柱观和老道谈论了一夜的养生。之后,王阳明朝道长挥了挥手,赶紧回家和老婆研究生养的事。

如此看来,道长对王圣人是非常了解的,知道王圣人姓啥名啥,甚至连二十年后的事都预判了。尽管这事纯属扯淡,但王圣人是相信的,道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王阳明和道长谈论的是养生,其实各有春秋,一个人在考虑如何不走出青春,另一个人在想方设法走出青春。道教是一个迷恋青春的宗教,所有信徒都追求自己永远年轻。儒家则强调成长,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成长,然后服务社会,忠于皇帝和国家。

两个人都在谈青春,一个90多岁的道长,还口口声声称自己年轻,老黄瓜刷绿漆般地装嫩。一个是十几岁的懵懂少年,却一心想做圣人,面带愁容般地装老成。一个是迷恋青春,赖在那里不走;一个是迷茫青春,在青春里走不出来。

青春哪怕胡同深,论道后,王圣人能走出青春吗?

同类推荐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他凶残弑兄杀父,登上皇位,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他的残暴统治最终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宣告结束。让我们拨开了笼罩在炀帝身的上重重迷雾,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炀帝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
  •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实地探访历史遗迹,爬梳史料,带着温情与敬意亲近杨度、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等北洋时期代表人物,追述他们在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还原了北洋时代的风貌,颠覆了人们对北洋的既有认识,呈现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屈原出身贵族,是“楚之同姓”,他后来担任“三间大夫”,主要执掌“王族三姓”(屈、景、昭)的事务,特别是关于世族胄子的教育管理。他在青年时写的《橘颂》说:“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大概少年得志,很早就担任了“左徒”高职,地位仅在相当于宰相的“令尹”之下。就在青壮年时期,他很可能巡游于汉水南北、秭归东西或沅湘等地,在古老的民间恋歌祭曲基础上,创作了清新秀丽的《九歌》,寄托自己热爱乡土、祖国民众及其谣俗的思绪,也歌颂了热烈优美的民间恋情。
  •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正如日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伟大人物,起初都是很幼稚且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名家并进而获得人们的崇敬。”所以,名人成长也具有其非凡之处,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 一路有树

    一路有树

    周末的晚上,应朋友之邀去看京剧《杨门女将》,中国京剧院莅临成都演出。我这个人很少做随意性的事,那么一个不懂京剧的人架起势去看京剧,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一,附庸风雅,想想那是国粹,自己一个文化人应当对之有兴趣才是;其二,怀想逝去的青春。
热门推荐
  • 七族幻界

    七族幻界

    最真实的虚拟世界,这到底是虚拟世界,还是另一个现实?当幻想的存在有了人性,他们真的只是幻想吗?最终的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
  • 鼎煮江山

    鼎煮江山

    仙朝万物,昭昭而昏。登仙化虚,唯我独尊。寒空儿,一个爱赌,爱混,爱美人,把炼丹当作熬粥的市井小混混。
  • 凤袍伴生

    凤袍伴生

    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地方,这是一个奇怪的封建王朝,穿越到“花瓶子”无灵力,无天赋的废物的女孩骆琰利用21世纪知识,当了一次才女。多才多艺的她玩转古代。收服神兽,认识姓慕不姓慕容的女孩慕容儿,帮助九尾小狐仙,练成绝世回魂丹……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郡主大人,有背负上联姻的重任,平等开放社会穿越的她又回怎样面对呢……
  • 古代女权

    古代女权

    这里是以女人为主的世界,而男人则是女人的附庸品,主角能不能逃脱宿命的枷锁呢?请大家观看(古代女权)。
  • 青春年华之校园生活

    青春年华之校园生活

    青春,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so,每个人会遇见不一样的他。当一个富家千金与富家大少爷在青春的路上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 一叶三生之落叶归根

    一叶三生之落叶归根

    叶一:“雨桐,以后你叫王雨桐....”.......黎小五:“我有那么可怕吗??!”叶一:“你觉得半夜三更不睡觉,爬到别人床上,可不可怕?!!”...孙悟空:“你们这群小儿!竟敢...”...一叶三生,落叶归根....
  • 小甜妻,超美味!

    小甜妻,超美味!

    “橙橙,亲亲他,他会很开心!”颜橙看着外人眼中高冷矜贵的陆少:能闭嘴吗,她的儿子需要怎么哄不用他教好吗?重生成了浪到起飞的陆太太江颜橙,本该在万众期待中被扫地出门,颜橙却收获了一枚霸道忠犬老公,逼着她玩五个月的恋爱游戏。“橙橙必须爱我!”“橙橙必须陪我!”“橙橙不许有别的男人!”五个月后游戏结束,陆少痛快的解除了协议并且离婚,“不准再爱我,不准出现在我眼前!”谁知道到了晚上,陆少就出现了,“橙橙,我后悔了!”颜橙:“后悔无效!”
  • 杨公笔录

    杨公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端鬼城:鬼君我们去看看

    云端鬼城:鬼君我们去看看

    我,林家大小姐,林梦雨!可虽是大小姐,我的麻烦还真不多……反而,我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的麻烦不知比我多上多少倍!我解决的不只这些人的麻烦,还有鬼的麻烦,顺带把鬼也解决掉。当然少不了我的两个助手——颜凌翼,颜凌霜!经常抢我的俩兄弟!拥有半鬼之身的他们,常常被人误以为是鬼。不过,我似乎对他们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感情呢……
  • 修魔要典

    修魔要典

    魔亦本是空法亦无言踪道遮三千界灵存天地中何为魔?是唯道?万法皆空唯入魔道!看转世少年如何破天道禁锢白日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