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27000000002

第2章 古老载体(1)

汉字的产生为古籍的形成提供了先决的条件,当汉字与承载材料结合在一起时,往往被称之为“书”,也就开始了古籍发展的历程。

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是古籍发展历史上的最初阶段。在这一时期,殷商时期甲骨的书、西周时期青铜的书,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刻书、简牍书和缣帛书,无不巧借载体,体现了最初图书的不断变迁。

这些古代文献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更对后来承载汉字的载体及成书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那是上古时期,人们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3件事,他就打3个结……

当时结绳记事的内容,包括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据《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因此后世有学者认为“文字起源于结绳”。

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尽力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仓颉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琢磨起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出办法来。

相传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向猎人请教。

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就知道。”

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形,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吗?

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画出许多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把他造的这些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字便开始应用起来。

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洧水河南岸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其实,结绳说和仓颉造字只是汉字起源的不同说法。此外还有八卦说、河图说和图画说。

“八卦说”是汉代经学家孔安国的观点,他在《古文尚书》序说道: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河图说”认为,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这是汉字的起源。

“图画说”是现代学者的观点,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与文字的产生有渊源关系。如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的4个鸟形图案,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总而言之,汉字及其体系的完备,不是由一个或几个人创造的,它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生活、生产和交往的发展,至殷商时期,汉字已经相当地成熟了。

据考古工作者在殷墟的考古发现,殷商时期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

商代文字资料以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商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表现在文字的创造方式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在殷商时期,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

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材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历代学者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总结出了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这就是“六书”。

“六书”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直至后来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才详细阐述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六书”的汉字构造原理。

象形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如日、月、山、水等4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字型。

指事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是以特定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可合成为“蝴、湖、葫、瑚、醐”等,而以同样的发音,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合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也就是说一个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字。

假借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但后来被假借当做“也是”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的意思,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

以上“六书”,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同时也证明它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是很有趣的文字,从古代至现代,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很漫长,从甲骨文开始,中经金文、篆书、隶书,直至楷书,大约经过了3000多年。

自从汉字在殷商时期走向成熟,当时的人们就将占卜时的卜辞、重要历史事件等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甲骨刻辞、青铜铭文、石鼓文字等这些属于档案性质的文献资料,这就是最初的书籍。从此,我国古籍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知识点滴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以仰观苍穹之变。我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8个人:仓颉、重耳、虞舜、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和李煜。

仓颉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三皇五帝”之一;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吕光则是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后凉国王;高洋是北齐建立者;鱼俱罗相传是击杀猛将李元霸的隋代名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著名词人;项羽则是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

商代的甲骨文与甲骨书

殷商时期,汉字已经被人们用来记载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由于当时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全凭占卜决定可否,依此来预测吉凶。

当时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样,我国最早的图书产生了,这就是甲骨书。

流传至今的甲骨图书,是清代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县城西北的小屯村发现的。小屯村北濒临洹水,殷商曾建都于此。安阳农民在洹水岸边劳作时,偶然间在黄土层下挖掘出许多龟甲兽骨,他们误以为是龙骨药材,就卖给了药铺。

1899年夏天,清代末期著名学者王懿荣,因患疟疾求医,所吃中药中有一味龙骨,无意中发现龙骨中划刻有古字。这一发现使他大为惊讶,便着手收集。

王懿荣是当时有名的金石学家,对古代文字研究有很深的造诣。龙骨上的奇异文字,引起他极大兴趣,并进行精心研究。后又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的研究,鉴定这是殷商时期的一种文书,故称“殷墟文”,又称“甲骨文”。

据后来发掘出土的实物来看,殷商主要用龟甲、兽骨为书写材料。当时的龟甲多产于南部,诸侯以龟作为贡品,呈献给朝廷。安阳出土的龟甲,经考证多产于长江流域和南方沿海各省。另外,殷人采用龟甲为书写材料,是因为龟甲有较宽阔而又光滑的表面可供锲刻。

此外,牛骨也是当时的刻字材料。在那个时候,牛不仅是主要的耕作工具,而且是重要的祭祀用品,殷人用牛祭祀神灵,免灾除祸,因此也就用所剩的牛骨刻字,记载事情。

甲骨是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

烧灼之后,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然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种文字就是甲骨文,或称“卜辞”。

甲骨书文字是刻写的,有的填上朱砂或黑墨,商王朝第二十三位国王武丁时期的甲骨文字,还填有绿松石来装饰。

文字中最多的一类是代表实物的象形文字,如人体、动物、器皿等,它们不是简单的图画,而是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简单有力地表现出各种东西的特征。例如,表示动物的符号,都是极简单的线条,大都表示直立或侧影,头部在上方,以便直行书写,面部向左,因此多为自右向左的顺序。

其次是会意字,用符号表示意念而非实物。它们代表一个动作或一个方位或以其组合表示某种意义。

甲骨书的文字内容涉及很广,有天象,如日食、月食、晴、雨、风、雪等;有定期的预测,如卜旬、卜夕等;有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如旅行外出、渔猎和战争;还有生、死、病、梦等人事的休咎以及对祖先、神灵的祭祀。比如有一个大的龟甲上边刻有:

丁酉雨,至于甲寅,旬又八日,九月。

这说明9月自丁酉至甲寅,连续下雨18天。这是一篇有关天气情况的文献。

又如武丁时期的一条卜辞文字,大意是说:戊午这一天占卜,史官问商王在龟殳这地方去打猎,能否擒获野兽,占卜的结果是能擒获。于是这一天就去打猎,结果擒获野兽若干。这是一篇有关田猎活动的文献。

甲骨文在当时虽然不是作为书籍而制作的,但占卜者为了便于日后验证占卜结果而记录下来,表明它已经初步具备了书籍的增益知识、交流思想的性质和功能。

此外,甲骨文书不但有完整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刻辞的排列也很有规律。其章法布置毫无做作气,错落自然,浑然一体,变化无穷,一片天机,都体现了殷商时期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艺术匠心。如果说它是我国最早的图书艺术,所言绝不为过。

在殷商时期,已经建有国家图书档案馆,当时叫做“龟室”,负责文献管理的史官叫做“贞人”。因此可以说,以甲骨为载体的古老文字形式,就是书籍的源头。

知识点滴

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大都经过先写后刻的过程。从书法角度看,甲骨文大体分两类:一类笔画粗壮雄浑;一类笔画细瘦挺拔。

甲骨文均衡、对称、稳定、自然。尽管骨甲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每片文字都因材而异,布局合理,显露出古朴的情趣。尤其宝贵的是,遗址中发现的殷人用墨写在玉片、陶片、兽骨上的笔迹,起笔粗圆,形似点漆,自然藏锋;转折圆润,住笔尖细,如横针、悬针。这些都给后世书法的变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西周时期金文与青铜书

殷商晚期,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们逐渐掌握了冶炼铸造等技术,于是,产生了黄金、铁、锡、铜等金属器物,其中以青铜器最为著名。青铜器不但是当时珍贵的器皿,而且还被用来记载文字,流传后世。因此,青铜器也是古代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

青铜器的种类很多,按其底部形状可分为圆底、平底、觚形底,底部用三四足支撑。这些器皿都由两部分构成,由圆形、方形或长方形配上造型的柄、足、盖等。以其用途来分,可分为彝器、乐器、兵器、度量衡、镜、钱币、印章等。文字常刻铸于这些器物之上,被称为“金文”,也叫“钟鼎文”,统称为“铭文”。

铭文有的通过铸造,有的则是雕刻而成。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于器皿上,较晚的铭文也有雕刻而成的。铭文不断演变成各种形体,通称“钟鼎文字”,在汉字书体上叫做“籀文”、“古文”或“大篆”。

铜器铭文字数多寡不一,多者可达三四百个。一般来讲,商代铭文简单,西周时期铭文繁多,而至春秋战国时期又趋于简单,至秦汉时期则很少发现载长篇铭文的青铜器了。

周王朝初年所用的金文从笔画到结构都跟殷商甲骨文非常相似。周昭王以后,西周金文日渐成熟。代表作有周昭王时的《宗周钟》、周恭王时的《墙盘》等。此时金文书法的主要特点是:

笔画由蝌蚪尾巴形状渐变圆润,起笔、转换、收笔也多为圆笔;结体比周初金文更平正、更紧密、更稳定,也更有规律。章法方面开始注意到纵横的字距和行距,带界格的铭文章法更为严整,而字距、行距较大的则显得十分疏朗开阔。

同类推荐
  • 纸上寻仙记

    纸上寻仙记

    这是介绍怪力乱神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系列图书,《纸上寻仙记》是推出的第一本。在本书中,作者锦翼从各类中国传统笔记体小说汲取灵感和素材,经过大量考据,以吃喝、拉撒、穿戴、出行的四个角度来讨论人、鬼、仙、妖的各类民间八卦,以此介绍了我国民间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和不同民俗。除了十六篇正文之外,本书还特别收录了寒衣与纸马两篇番外。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中国龙文化中国玉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中国龙文化中国玉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迷茫绿之火龙刀

    迷茫绿之火龙刀

    上官明从小爱学武,长大后他学艺有成就想在江湖上闯出一番事业,所以不停的和别人比武,还得到了江湖上所有人都想得到的火龙刀,数年后才明白这些年他都是在迷茫中度过,现在终于明白珍惜眼前一直爱着自己的女人,所以他决定退出江湖,可是在他决定要退出江湖的时候却遇到了冲冲追杀,最后让爱他的女人小玉整整在山谷中等了他十年,然后两人才一起远离江湖过完了后半生。
  • YiYi不乖

    YiYi不乖

    还未活完这一世,就被前世的自己拉去,林酒一表示很无语,那能怎么办毕竟她也是自己。
  • 尘缘落满一片天快穿

    尘缘落满一片天快穿

    身为主神之女的尘缘,在神族衰落之际,在三千世界寻找泪水装满无量瓶。大家闺秀&战神王爷(古代,已完成)残疾千金&竹马总裁(都市,已完成)青梅学霸&单车学渣(校园,已完成)上古神兽&星际战神(星际,已完成)放逐的仙子&不知身份的大神(修真,进行中)每个故事可单独看,且顺序不定每个故事1对1。
  • 繁花落尽一千年

    繁花落尽一千年

    本文又名《无题之天道传承》请诸君不要被标题误导了,这是一本蕴含诸多元素的小说,属于无限修仙流。不无敌不后宫不小人亦不君子。无极只是一个稍微有点叛逆的普通孩子,不爱学习,心地善良,有点小圣母。做什么都不是很有动力,经常磨洋工,偶尔倒点霉。遇事不紧张,但是却好犹豫不决。并且童心未泯,具有老顽童的资质。可却成了天道的继承人......本书创建了一个群,群号为541195305,有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入群讨论。你们的宝贵建议也许能左右小说的发展,甚至是主配角呢,还在等什么。快快加入吧。
  • 就在那年秋天

    就在那年秋天

    姬子秋害怕面对前女友而逃离上海回到了家乡。在这里遇上了正上大学的叶紫儿,从而又开始了一段寻爱路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流王爷势利妾

    风流王爷势利妾

    苦苦地支撑着母亲留下来的怀玉楼,却不料被胁迫成为了越王争夺王位的棋子。为了生存下去,她吞声吐气、奴颜婢膝。当所有人眼中的他,成为了那个喜怒无常、高高在上的君王时,在她面前,他却依然可以只是越王轩,多年前那个轻薄无赖、飞扬放荡的邪肆男子。什么都不用隐藏,包括残忍,包括脆弱。这世间,能叫她与他这般一样自私一样冷漠的人———遇上了,爱上了,是真的只能解释成那所谓的天意吧?
  • 亿万萌宝:撩心甜妻找上门

    亿万萌宝:撩心甜妻找上门

    四年前,继妹和未婚夫为了得到巨额财产,联手算计了余相思,让她怀了陌生人的孩子。四年后,余相思救了只小包子,还阴差阳错成了小包子的护工。小包子整天缠着余相思,表示要以身相许,晚上睡觉要一起,不要爹地。余相思异常欢喜。谁知道,厉大总裁也缠着一起。余相思避之惟恐不及。
  • 今天大人追妻成功了吗

    今天大人追妻成功了吗

    那年穿越校园,乖戾校霸将人堵在楼梯转角;那年穿越女尊,冷情花魁清冷的声线带着点委屈“你……别再把我丢了”;那年穿越全息,软萌少年“姐姐,我们结婚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