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27300000002

第2章 毛笔(1)

笔是“文房四宝”之首,特指我国传统的毛笔。我国毛笔历史悠久,在形成过程中,无论从名称还是从制作使用,都有大量的经验积累。它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毛笔在我国古代是主流的书写工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作为东方文明的传承工具,其本身就是悠久深邃的文明的象征,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并在我国乃至海外各地长盛不衰。

毛笔发明与早期发展

那是在我国秦王朝建立的前夕,秦军统一六国的战争已接近尾声。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奉命挥师南下,兵伐楚地中山,平息那里的叛乱。

在进军途中,蒙恬路经自己的家乡项城,便在项城一带驻扎下来,稍作休整,同时进一步了解楚地的情况。蒙恬带兵在外作战,需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王嬴政,以便让秦王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

蒙恬军中有个叫刘寅的人,职务是军中文书,负责记载军中事迹,传达命令,帮助主将蒙恬处理军务。由于当时还没有使用纸和毛笔,书写文字是用硬笔,也就是用“字刀”将文字刻写在竹简上的,既费时又费力。

蒙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他看到刘寅整天辛苦疲惫,很是心疼,便想制作一种书写文字的新工具。

一天,一只野兔跑进军营附近一个石灰池里淹死了。蒙恬巡察到此,他看到石灰池里的野兔,突发奇想何不用兔子的尾巴书写文字?于是,蒙恬让刘寅将兔子的尾巴割下来,试着在竹简上写字。刘寅写着写着,他觉得既顺手又轻松,这比用“字刀”刻写文字方便多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蒙恬不断对笔进行改进。他用动物毛发和麻共同浸泡于石灰水中,然后用丝绳缠绕扎紧,将竹管的一端镂空,将笔头插入竹管之上使用,书写更加流畅。

从此以后,文书刘寅就开始用这种笔书写文字了,渐渐这种笔开始在全国流行,最终形成了毛笔。

除了这个传说,对于蒙恬造笔,古书中也有记载。西晋经学博士崔豹在《古今注》中说:

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毛颖传》,用拟人的手法为毛笔立传,考证毛笔的先祖,使整个故事具有滑稽效果。

据《毛颖传》的描述,毛颖是中山人,他的先人是兔子,曾辅佐大禹治水,去世后成神。蒙恬兵伐楚国时,在中山附近的项城停留,准备举行大型的狩猎行动来威吓楚国,就召集部下,用《连山》占卜这次行动,预测天时、地利、人和。

占卜者恭贺道:“这次要捕获的动物,可以取它的毛,用来做写书册的东西,以后天下都用这种东西来书写文字。”于是,蒙恬开始狩猎,围捕了毛颖一族,拔下它们的毛。

后来,蒙恬将毛颖带回来献给秦始皇。秦始皇让蒙恬将毛颖放入池中沐浴,并赐毛颖封地于管城,又赐名字叫管城子。

毛颖具有非凡的记忆力,从大禹时起直到秦始皇时,凡阴阳、占卜、相术、医疗、方术、民族姓氏,以及诸子百家的书全能详细地记下。因此,后世就以“毛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

其实,我国“文房四宝”中的毛笔起源很早,可上溯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从我国民族考古学调查材料得知,我国先民最初削尖竹木作为书画工具。

从考古发掘来看,先秦早期的毛笔是将兔毛等兽毛缠在竹竿上而成,形制尚较简单粗糙。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书写工具的发展,毛笔制作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后来有的地方甚至还保持着使用竹笔的习俗,也就是将竹管削成三角形的竹笔,一端削成坡面,一端削为单刃成笔头,蘸墨书写。用这种竹笔书写,挺健有余但柔软不足,无疑会影响到书写以及绘画的生动流畅。

还有,人们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发掘先秦墓葬时,出土的文物中包括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等工具和陶制水杯等一些彩绘陶器。这些彩绘陶器上所绘图案流畅清晰,装饰花纹粗细得体,这并不是竹木削成的笔所能做到的。因此,人们推断,这时可能已经出现毛笔的雏形了。

另外,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笔”的象形文字,形似一个人正在用手握笔的样子。商代陶片与甲骨上保留着用墨书写的卜辞,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陶片上有一个“祀”字,笔锋清晰,粗细轻重得体,而只有用富有弹性的毛笔,才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

后来,人们在河南地区出土一件朱笔书写的陶器和刻有文字的甲骨片,笔迹清晰流畅,挥洒婉转自如,粗细轻重得体,也是用毛笔书写出来的。

诸多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依照自己的方式认识自然,把握规律,逐渐养成了与自然相互协调的观念,并进而形成阴阳、刚柔等易学思想。在这种观念和思想养成的过程中,人们选择了软质的毛笔作为书写工具。

战国时代是毛笔的发展期。战国时期帛画《龙凤仕女图》和《人物驭龙图》,画中线条有扁有圆,粗细变化自然,显然为毛笔所画。

从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到了战国时,毛笔在华夏区域已被广泛应用于书写文字和绘画。当时毛笔样式仍较原始,但制作已很精良。

后来,考古专家从长沙郊外的左家公山新挖掘的15号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书写工具,有铜削、竹片、小竹筒。竹片相当于后来的纸,铜削用来刮削竹片,小竹筒应是用来存放墨、颜料等物。而令人惊讶的竟然有一只保存完好的毛笔,因为这是先秦毛笔首次在世人面前揭开面纱。

这支笔出土时套在一枝小竹管内,笔管长18.5厘米,口径0.4厘米,笔毛长2.5厘米。它选用的是上好的兔箭毫,笔毛包扎在笔杆外围,以麻丝缠紧,外面再涂漆粘牢。

笔杆系竹制,裹以麻丝,髹以漆汁,笔锋坚挺,是抄写竹木简牍的良好工具。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实物,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最早的毛笔”。

还有,人们在河南信阳长台关的战国楚墓内,也发现了一支竹杆毛笔,造型和制法基本和左家公山出土的近似。

当时,毛笔尚无统一的名称。后来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在他所编著的《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以及“秦谓之笔,从聿从竹”的记载,这说明了先秦毛笔的别称很多,“战国七雄”对毛笔的称谓都不相同。

战国时期的文明进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促使文字的应用日益频繁与广泛。先秦传统文字便沿着贵族化、平民化两极发展。贵族化字体工整,多见用于礼器铭文;平民化文字较为草率,大多见用于印玺、货币、陶器上的文字,呈现简易、速成的趋向。

贵族化的工整体文字,成为后来篆书的起源;平民化草书体文字,时称“草篆”或“古隶”,成为后来隶书的起源。

到了秦代,秦代是毛笔工艺发展的开端,这一时期确定了毛笔的基本形制,为后世毛笔制作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华民族书写历史的新篇章。

秦代毛笔最大的特点是“以竹为管”,是由秦将蒙恬所创,然后由其部下随从传承下来,逐步推广到全国。

“蒙恬笔”即为秦笔。在春秋战国时期,书写工具尚无统一的名称,直到秦代,“笔”才正式成为书写工具的称谓,这正好与东汉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笔的解释相互印证,其文曰:“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由此可知,笔的叫法自秦代以后才开始统一。

蒙恬的文书刘寅和秦代文字学家程邈相交甚厚。程邈获罪入狱,他殚精竭虑,以10年之功创隶书3000多字。秦统一六国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并且把原秦国使用的小篆这种文字,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程邈又在小篆的基础上,创立了隶书。隶书比小篆更为先进。后来,隶书取代了小篆,秦隶便普及到了全国。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毛笔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秦代毛笔书法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气魄宏大,有开创先河之功,而秦代蒙恬发明并改进毛笔,更是书写了我国毛笔史上开天辟地的光辉一页。

知识点滴

秦代蒙恬发明了毛笔,而刘寅便是我国第一个使用毛笔写字的人。刘寅的后人为了纪念刘寅,便精制了一种毛笔,名为汝阳刘毛笔,是河南传统的手工制笔技艺。

汝阳刘毛笔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名讳的制笔工艺传承人不胜枚举。汝阳刘村素有“毛笔之乡”、“妙笔之乡”的美誉。“汝阳刘”毛笔选料考究,仅兔毫的选择标准是秋毫取健,取尖,春夏毫则不要;狼毫的选择就必须要到东北去采集过冬的黄鼠狼尾毛来制作。

汉代毛笔发展与别称

在汉代时,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开创了在笔杆上刻字、镶饰的装潢工艺,比如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两墓中各出土一支刻有“白马作”和“史虎作”的毛笔,都是当时毛笔技术进步的实物资料。

汉代时还出现了专论毛笔制作的著述,比如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所著的《笔赋》,这是我国制笔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能等作了评述,结束了汉代以前无文字评述毛笔的历史。与此同时,汉代还出现了“簪白笔”等特殊形式。

后来,人们发现在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汉墓中出土的众多文物里,有一支毛笔,它属于国宝级文物,人称为“白马作”毛笔。

这支“白马作”毛笔杆直径0.6厘米,笔头长1.6厘米,通长23.5厘米,正好是汉制长度单位的一尺,与王充《论衡》所言“一尺之笔”的长度吻合。“白马作”笔杆竹制,中空,浅褐色,精细匀正。

“白马作”笔杆中下部阴刻篆体“白马作”3字,刀法工秀整齐,反映了当时“物勒工名”的手工业管理制度。“白马”是制作这支毛笔的工匠名。

“白马作”毛笔笔杆嵌笔头处略有收分,笔头外覆黄褐色软毛,笔芯及锋用紫黑色硬毛,刚柔并济,富有弹性,已经完全具备了古人对一支好笔所要求的“尖、齐、圆、健”4个条件,这也就是古人常说的“笔之四德”。这支毛笔很适合在简牍上书写,其制作方式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笔一样,杆前端中空以纳笔头,外扎丝后髹漆以加固,整体笔形已经与后来的毛笔没有什么差别,同时这支毛笔对汉代阴刻艺术也有很大影响。

在汉代,官员们常将未蘸过墨,或用后洗净的毛笔尾端,横插入发中或冠上,以便随时取用,俗称“簪白笔”,所以杆顶端通常被削细便于簪插。同时,祭祀者也常在头上簪笔以表示恭敬。时间长了,这种习惯就变成一种风度。

文吏们的这种风习,战国时就已经存在。“白马作”毛笔出土时的位置,正好在墓主人头部左侧,这也表明入殓时笔就簪在头上,可以印证出汉代官员的“簪笔”习俗。

在汉代,著名发明家蔡伦改进纸张以后,当时制笔的方法,有的用兔毫和羊毛,有的再夹上人的头发。可见,汉代制笔是硬、软毫并用,也可谓是早期的兼毫毛笔了。

汉时,人们对于笔管质地、装饰也渐渐重视起来,有的人还以金银为饰,使毛笔更加美观。同时,汉代隶书渐趋于成熟,碑版大字隶书的兴盛,蔡伦发明造纸术及东汉造纸技术的发展,要求毛笔形制更大,表现力更加丰富,这些都对汉代毛笔发展有很大影响。

此外,汉代出现了专门赞美毛笔的文章,汉代文学家蔡邕在他所写的《笔赋》中称赞毛笔道:

惟其翰之所生,生于季冬之狡兔。

据文献记载,朝廷月供有大笔。汉代古籍中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红管大笔具体多大不得而知。从出土的实物可知,汉代毛笔制作沿袭旧法,一种是将笔头装入空腔,另一种将笔杆头部劈分为数片夹住笔头。

人们在江苏东汉古墓中出土了一些毛笔,其中有一枝毫长4.1厘米,竟有2厘米储入管内。将笔毛的一半纳入腔中,这正是汉笔大料制小笔的特点。一则由于技术的局限,因势利用紫毫的特点;再则为了增加锋尖的弹力,笔头短,锋颖自然比较突出,更富有弹性。

同样在这处汉墓中,还出土了一只长竹管做成笔套,整笔能套入笔套之中,这支毛笔的制作应该说是很精细的,笔毫浸入水中毛能自然张开,上下左右轻轻旋转能自然张合一致,尖齐圆健,均属上乘。

两支笔管均为木质,上下同粗,其中居延笔天然木质本色不加任何修饰,自然纯真,光艳内含,手感舒适,久玩不腻,越用越光洁。

这种短而粗的形制一直影响到后来唐代,唐代著名的鸡距笔可谓此种形制的极致典型。物极必反,至唐末短而粗的形制渐渐发生了转变。

还有,汉朝的毛笔逐渐重视笔管的质地,还用金银镶饰。据东晋著名文学家葛洪在他所著的《西京杂记》中记载:

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皆直百金。

由此可见,汉代笔杆的造型和装饰日趋考究,已经远远超过了实用价值,毛笔也成了精致工艺品和身份象征。这种工艺化倾向对后代影响颇为深远,到后来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知识点滴

汉代,是我国文字发展的一个变革时期,隶书的成熟,草书的演变,都在这一时期。汉代文字特点促成了汉代毛笔需要“加力、流畅”,还需“耐用”。这一点,和当时的时代是吻合的。

同类推荐
  • 冈仓天心东方三书

    冈仓天心东方三书

    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之作,影响世界一百余年的东方美学经典!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的东方美学经典!上市百年,已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16种语言版本,约46种版本,13种中译本。《理想之书》讲述了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日本的宗教、绘画、雕塑、诗歌以及各大思想流派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如今的模样的。在《觉醒之书》书中,作者用渊博的学识,借助明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一手资料,讲诉了日本从德川幕府时期到明治维新,再到近现代的政权更替和政治改革的历程,并从历史、政治、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回答了:在一个握有实权的君王的统治下,当今日本究竟是如何以让人惊讶的速度发展起来的,及其与中国、印度等邻国的关系。《茶之书》以精简如诗的文字,深入浅出,宏观远照,揭示了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所体现的东方文化的深层精髓。冈仓天心不仅勾勒茶史的梗概,更能借助茶道精神的探索来阐发茶人的美学追求,论衡东西文化的异同,赋予世俗中形而下的饮馔之事以美学意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流布功能。
  •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本书分为八章,阐释了善恶报应习俗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善恶报应习俗盛行的原因善恶报应习俗的分类与内涵剖析等内容。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茶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茶文化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热门推荐
  • 纵横之元气大陆

    纵横之元气大陆

    骑神兽,踏九州!只为红颜醉!这一世本想平凡一生。奈何天意难为!!!
  • 微微一笑很倾城之微奈的婚后生活

    微微一笑很倾城之微奈的婚后生活

    微微和肖奈有没有生孩子?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 某年某月某情歌

    某年某月某情歌

    一首在心里安可了十多年的歌谣,在呼唤当年歌唱的那个人。岁月变迁,当他站在炽热耀眼的舞台之上向下眺望,却一片模糊,某年某月的那个人和那首歌,也许穷其一辈子也难以追回。爱与爱相比,连疼痛都很不一样。当有一日回首来路,某年某月某人唱过的某一首情歌,即便连词也忘记,却唯独记着爱过你,这件事。四种爱情,四首情歌,假如你也听过……
  • 女同志

    女同志

    大学中文系毕业想留校的万丽没能留校,与男友康季平分手,因为恰恰是康季平占了唯一的留校名额。随后,万丽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进入市妇联宣传科当了一名干部。这位年轻漂亮有才华的女大学生从踏进机关的第一天开始,就陷入了一座围城。面对剧烈残酷的“进步”竞争,万丽在良心与升职、进步与反叛、正直与卑鄙之间不停地做出协调和选择,跌爬滚打,尝尽个中滋味,几度升降,慢慢从科员到副科长、科长、市旧城改造指挥部副总指挥,一直做到区长、市属房产公司老总,小说结尾时她终于成为了副市长候选人。
  • 十不杀

    十不杀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令天下人闻风丧胆的十步杀自杀了。可是该死的不想死也得死。不该死的人想死你死不了。他重生了……欲知后事如何,请自己看。
  • 血色晨光

    血色晨光

    当血色的阳光再一次布满天空的时候,凡人们啊,你们怎么能够逃脱你们的宿命啊
  • 空间崛起

    空间崛起

    一次次的穿越,一次次的变化,修真农场因你起家,因你败,是否踏上巅峰。
  • 寻魂弃

    寻魂弃

    为了父亲的药费,被迫去完成一个神秘任务,进入平王墓中,然而为了一己私心向死人借命而身中神秘诅咒,面临父亲病危把借来的寿命转给父亲,可谁知诅咒也传到父亲体中,为了救父而踏上寻找解开诅咒之法。
  • 斗罗之皮神降临

    斗罗之皮神降临

    斗罗大陆,天斗帝国。圣魂村外,坐着一个六岁的少年,他叫叶晨,坐在那想着什么?
  •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本书是以拥有两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杨廷宝,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国际建筑师协会两届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在建筑学界有“南杨北梁”之称,曾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副省长。杨士莪,杨廷宝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声工程学家,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哈尔滨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声学会副理事长。书中主要讲述了杨氏父子两院士、满门科教才成长的的事迹,探索了这个文化家族培养人才的理念和做法,揭示了中国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