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340500000002

第2章 初恋:回廊一寸相思地

初见: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坐落于北京什刹后海北岸的宋庆龄故居,其前身是醇亲王府,再往前追溯,则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府邸。

什刹海在京城北郊,离城市中心约有十里之遥,这里湖波柳影,鸥浮鹭立,种植着成片的荷花,有荷叶田田,有十里稻香,是北京城中难得的一处佳景胜境。住在此地的人非富即贵,时人常把它比作唐代长安的曲江名苑。

即使在什刹海畔的连云甲第中,明珠府也显得别树一帜,府中花木明瑟,布局独特,东、西、南、北四面堆山,登山可俯瞰后海。由东南角引入后海活水,绕园一周。全园以水景为主,四处水面据方位分别称为东河、南湖、西河、北河,其中以南湖水面最为宽广。容若对所居之地显然十分满意,曾在《茅斋》一诗中写道:“我家凤城北,林塘似田野。蘧庐四五楹,花竹颇闲雅。”

明珠喜欢造园,清人笔记曾记载,他在做太傅时(此时容若已逝),曾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在园中的风廊水榭之间,用白玉凿成一朵朵花,贴在墙壁之上。园中有一个池子宽达十亩,每到冬天时,则用彩纸剪成花叶,漂浮在水面之上,当成荷花来观赏,并用五颜六色的杂毛编织成水鸭之类,点缀于彩花之间,其奢侈如此。

从明珠府中馆阁的名称,就可见宰相府邸的富贵气象,馆名“鸳鸯馆”,阁称“珊瑚阁”,斋号“绣佛斋”,光从名字中已能隐隐嗅到宰相府的气派。

容若和父亲的审美情趣完全不同,他欣赏的是山林之趣、泉林之胜。父亲宠他,由着他在豪门大宅里建茅舍、造园子。明珠府中的那座花园,基本是按照他的品位构建而成的,他曾写有《于中好》一词: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尊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看来,他才是明府花园的总设计师,引活水入园的想法,很可能就出于他爱慕江南水乡的天性。这座由他亲自参与设计的园林,疏篱竹笆,曲径通幽,深得“闹中取静”之妙,给珠光宝气的宰相府添了几分野趣。

什刹后海的水源来自京西玉泉山,与“渌水澄澹”的西湖(今昆明湖)属于同一水系,所以容若将这所园子命名为“渌水园”。园中有一个亭子,名字就叫作“渌水亭”,这处亭子是他最喜欢和朋友相聚的场所。

有趣的是,容若住过的这座园子,常被看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渌水园和大观园,确实都是北方难得一见的水景园林。但渌水园在规模和气势上,远远不及那座“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

与其说园子相似,倒不如说住在园子里的人相似。容若和宝玉类似,早已有人指出,清人所作的《花帘麈影》中就说:“读容若所为诗,风流旖旎,颇肖宝玉为人。”

宝玉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都是在大观园中度过的。在这里,他和姐妹们一起开诗社、行酒令,月下联句,雪中折梅,日子过得何等诗意。大观园,就是曹雪芹为宝玉和他的姐妹们精心构造的一个桃花源,一个理想的生存地,一个接近于与世隔绝的半封闭空间。

渌水园之于容若,应该也是这样的一处所在。他人生中的早期,也和住在怡红院中的宝玉一样,过了几年富贵闲人的生活。

由于古代生活的封闭,每个贵族公子的初恋,似乎都是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中萌生的。宝玉和他的林妹妹是如此,容若和他的表妹也是如此。

宝玉第一次见黛玉时,就惊叹“这个妹妹我见过”,容若虽然不曾说过这样的话,但他对初见表妹时的场景记得十分清楚: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如梦令》

词牌名叫《如梦令》,这首小令仿佛也笼罩在一种如梦似幻的气氛之中。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正是落花时节,春意早已阑珊,他站在井边,看落红成阵,听沥漉井声,正在感怀伤春。就在这个时候,她忽然出现了,弱不胜衣,眼波流转,那微微蹙起的眉尖上,仿佛还带着些春日将尽的伤感气息。

他蓦地愣住了,怔怔地看春风吹过,卷起一阵花瓣雨,落在她的鬓间发上,落在她那件绣着折枝花的浅绿罗裙上。他很想伸出手去,轻轻拈去沾在她头发上的花瓣,可他什么都不敢做,因为他猜不透她的心意。那盈盈流转的秋波,究竟是爱?是恨?是喜?是嗔?他捉摸不定,更加不敢造次。

直到她叫了一声“冬郎哥哥”,他才如梦初醒,等他想和她说点什么时,她已经笑着跑远了,留下他一个人兀自站在原地。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自那之后,她的影子无处不在。当他躺在簟席上辗转反侧时,当他在烛影灯光下夜读时,眼前出现的都是她临去秋波那一转的样子。他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作“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初见时的怦然心动最难以令人忘怀。许多年以后,关于那天的每一个细节仍然历历在目。他还记得,她穿着一件制作独特的罗裙,上面绣的不是繁复的牡丹、蔷薇,而是素雅明净的折枝花卉。后来他在词中写道,“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在他的眼里,她是如此特别。或许每一个情窦初开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意中人最特别吧。

因为是在暮春时节相逢的,每次想起她来,仿佛都伴随着片片飘飞的落花。“落花红冷”,是当时的意境,也是他的心境。如此凄冷的气氛,仿佛预示着他们的爱情终将像这落花一样无声飘落。

可那时他还没有警觉,只是像每一个初坠入爱河的人一样,着迷于她的一颦一笑,苦苦猜度着她难以捉摸的心思。

关于这个表妹的记载太少太少,甚至连她的名字也无从知晓。我们不知道她是何方人氏,也不知道她姓甚名谁。她是不是像黛玉一样,因父母双亡寄居在舅舅家中?还是像湘云那样,只是经常到纳兰府内做客?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容若和这位表妹,共度过一段耳鬓厮磨的纯真岁月。他对她的情意,是在一点一滴中累积而成的。

他写过一组题为《杂忆》的诗,正是对往昔片段的追忆:

卸头才罢晚风回,茉莉吹香过曲阶。

忆得水晶帘畔立,泥人花底拾金钗。

春葱背痒不禁爬,十指掺掺剥嫩芽。

忆得染将红爪甲,夜深偷捣凤仙花。

花灯小盏聚流萤,光走琉璃贮不成。

忆得纱幮和影睡,暂回身处妒分明。

有人说这组诗是他为妻子所写的,但我觉得,这更像是他为表妹而作。容若的这组诗,是追和元稹的《杂忆》,而元稹在诗中深深怀念的那个女子,不是他的妻子韦氏,而是他的初恋情人双文。

仅从容若的这组诗来看,他所写的也是一个娇俏活泼的小女孩,她会软语央求他为她去花底捡拾金钗,她会在夜深人静时偷偷地捣碎凤仙花染红指甲,她还会用花灯小盏捕捉萤火虫。不管是“夜深偷捣凤仙花”,还是“花灯小盏聚流萤”,描绘的都更像是天真烂漫的少女。试问哪个女孩子,没有在小的时候偷偷染过红指甲呢?

小表妹之所以在容若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正是因为他们是彼此成长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看着她一天天地长成了明慧少女,她也看着他一天天地长成了翩翩少年。他们就像宝玉和黛玉那样,终日厮守在一起,一起玩耍,一起守岁,一起共读《西厢》之类的禁书,偶尔也会像宝、黛那样拌拌嘴、斗斗气,旋即又和好了。

少女的心思总是阴晴不定的。容若苦恼的是,他有时真的无法猜透表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那一年的三月,杏花早早开了,开得云蒸霞蔚般灿烂。表妹一时童心大发,忽然提议说要和他来场折花比赛,看谁更轻盈利落。

容若本来是个好静的人,大人们都说他少年老成,可只要表妹一跟他撒娇,他就什么都肯答应了。爬树摘花,大人肯定会说不是君子所为,但是管它呢,只要表妹高兴就好。

表妹率先爬上了杏树,站在一根树枝上,炫耀自己身轻如燕。他也不甘示弱,很快爬了上去。两人挤在树上,争相去攀折最高处的花枝。风吹过来,洒落笑语一串,只有和表妹在一起,他才会开怀大笑。眼看他就要折到那枝开得最繁盛的杏花了,表妹忽地伸出手来,在他背上轻轻推了一把。

他从树上掉了下来,还好树不高,否则堂堂相府公子,就要很不雅地亲吻地面了。他正想重新爬上树,却不想树上猛地落下了一阵花雨,原来是表妹在用力地蹬树干。杏花落了他满头满脸,他抬起头,看见表妹站在鲜花掩映之中,一张泛着红晕的脸比花还要娇美。四目相对,连空气都变得缠绵起来,他们凝视着彼此,一时都忘了说话。

正当他心荡神驰的时候,表妹却忽然红着脸跳下树,匆匆跑开了,任凭他在后面大声呼唤她的名字也不回头。

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惹恼了表妹。直到有天,他无意中读到了韦庄的那首《思帝乡》,才瞬间明白了表妹的心思。“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表妹那天,一定是想到了这首词,她脸上的红晕,不是因为恼怒,而是因为害羞,慧黠的她,是想借此来表达对他的情意。杏花树下,他,就是那个杏花吹满头的风流少年;而她,则是那个拟将身嫁与的多情少女。

只可惜,她将心思隐藏得太深,他又明白得太晚。他们就如宝、黛一样,将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试探、猜测和犹疑上,直到分开后才追悔莫及。

同样一株杏花,在韦庄词里开得那样绚烂,在纳兰词里却只剩下凄美。他不止一次缅怀和伊人攀上杏树同折花枝的情景: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淡烟疏雨杏花天,去年高摘斗轻盈”。这一幕给他留下的印象如此美好,以至于他不惜在词中再三提到。自从伊人远走,他连在杏花树下路过都不敢了,怕的就是触景伤情。

若时光能停留在那一刻就好了,那时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天地间连半点伤心的事都没有。

密会:梨花院落,回廊影里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是北宋宰相晏殊的诗。晏殊位极人臣,可以说富贵已极,他最看不惯人们一写到富贵人家的生活,就用些金、玉、锦、绮之类的字,认为这是穷人家没见过世面。他觉得真正的富贵在于气象,如梨花一句描写的景象,岂是寻常百姓可以见到的?

容若所住的渌水园,就有这样一处梨花院落。表妹住在他家时,最爱在此处流连,尤其爱在月下赏梨花。

春天的夜晚格外寂静,在盛开着梨花的院子里,他们静静地依偎在一起,看月光洒下来,轻而柔地将整个院子覆盖住。

表妹指着梨花问他:“冬郎哥哥,你看这月光下的梨花像什么?”

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像雪。”

“不对。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表妹伸手扯过一枝梨花让他看:“你看,梨花是透明的。我看它不像雪,像月光。”

他凑近一看,只见沐浴在月色中的梨花果然像月光一样晶莹剔透,呈半透明状。

表妹意犹未尽,撕下一瓣梨花:“你瞧,若是把月光一片片绞碎,就能做成梨花的花瓣。”

多么新奇的比喻啊!表妹的冰雪聪明,总是让容若甘拜下风。身着素白裙子的她倚在梨花树旁,一张脸也被月光照成了半透明,叫人分不清哪是花,哪是人。一个念头蓦地涌上他心头——她一定是天上掌管梨花的仙子偷偷下了凡吧。

熟悉纳兰词的读者,如果稍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梨花在他的词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如:

春情只到梨花薄;(《虞美人》)

黄昏只对梨花;(《清平乐》)

又是梨花欲谢;(《昭君怨》)

任梨花落尽无人管;(《金缕曲》)

为梨花深掩重门;(《唐多令》)

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沁园春》)

落尽梨花月又西;(《采桑子》)

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秋千索》)

……

也许是他将梨花当成了意中人的化身,也许是他和意中人是在梨花开时定的情,不然他的词中哪来的如此多的梨花?

有一首《鬓云松令》,写的正是他和意中人在梨花开时相会的情景: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这花前月下的约会了。在那个春夜,枕头上还留着余香,花径里暗露春光,他与伊人相约于黄昏时分,在夕阳下细语绵绵。“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将一对少年恋人的昵昵小儿女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那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絮语”两个字尤其生动,相爱的两个人刚刚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情话。

“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瘦的不仅是梨花,也是人。梨花的瘦弱是因东风摧损,而恋人的消瘦则是因为难耐相思。

下阙写的是别后场景。当年花径相逢,喁喁细语,如今却银屏重掩,翠袖低垂,形单影只。在孤单中又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箫声,那声音是如此婉转,又勾起了对当年脉脉情意的回忆。此时月光正照在那颗红豆蔻上,月色清朗一如当时,别后的人儿也像当时一样吗?

容若的笔下常常写到“瘦”字,其中有“三瘦”尤为经典,分别是“瘦尽灯花又一宵”“谁怜辛苦东阳瘦”,以及此词中出现的“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他本人也十分纤瘦,不像大部分满人那样强壮。

记得表妹还为此取笑过他,说他:“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词苦。”这本是李白戏谑杜甫的话,表妹将“作诗”改成了“作词”,以此来打趣他。

表妹不知道,他的消瘦,一半是因为病,一半是因为她。相思本就令人瘦,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和表妹不能再像儿时那样形影不离,只能趁旁人不注意时偷偷私会,这对于坠入爱河中的容若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白天容若一般都很忙,忙着读书,忙着骑射,放学回家时,往往天色已晚,他总是趁这个时候去见见表妹,所以他的词中写到有关密会的词,总是发生在黄昏、月下、深夜等时分,就如《落花时》的上半阕所写的这样: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正是夕阳西下时分,他刚刚骑射归来,飞也似的来到她暂住的小楼下,低声呼唤她的名字。她应声走了下来,一双手在夕阳的照耀下白如柔荑,他忍不住轻轻握住。她挣脱了他的手,伫立阶前,忍笑回头。尽管两个人一句话也没说,却有脉脉的情意在他们之间流动。

“一握香荑”常被人解释成手里握着一把芳草,其实香荑在这里是指女儿家的手嫩如柔荑。像这样“一握香荑”的机会并不多,很多时候,为了避人耳目,他们只能在园子中少有人去的地方匆匆一晤。

回廊就成了他们幽会的场所。以前的大户人家,会围绕庭院创设一处回环曲折的走廊,冷天可避雨雪,晴天可遮日光。颐和园万寿山附近就有一处长达七百多米的回廊,如彩带一般将各处风景连接起来。

回廊以其曲折幽僻成为情人们相会的好地方。关于回廊相见的描写,在纳兰词里曾反复出现:

回廊外种着竹子,他们相会时能听到竹声撩乱,“依旧回廊新月在,不定竹声撩乱”(《金缕曲》);“梦阑酒醒,早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愁情。犹记回廊影里誓三生”(《红窗月》),这是说他们曾在回廊影里约定三生;“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浪淘沙》),这是说梦见恋人在回廊出现;“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虞美人》),这写的是他们在曲径幽廊处重逢,她投身入怀,他伸出手来,轻轻拭去她脸上的泪痕;另一首《虞美人》之“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是说从前和恋人久处回廊,纵然已过十年,仍然念念不忘。

回廊虽幽静,但总有人来人往,对于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来说,在幽径回栏处的相会实在太短暂了,他们期待着更为长久的幽会。

容若和表妹之间,应该有过不为人知的偷期密约,这首《浣溪沙》可做佐证:

十二红帘窣地深,才移刬袜又沉吟。晚晴天气惜轻阴。

珠衱佩囊三合字,宝钗拢髻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

“刬袜”是以袜贴地的意思,出自李煜的《菩萨蛮》,写的正是他和小周后偷偷幽会时的一幕:“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那时小周后还是他的小姨子,两人只能私下密会,因为怕人听见脚步声,小周后特意脱下金缕鞋,只穿着袜子去见情郎。

容若词中的这个少女,比小周后多了一份矜持。在帘幕垂地的深宅大院里,她刚刚脱下鞋子移动脚步就又迟疑起来了。这一天已临近傍晚,时间的流逝让她心惊。为了去见情郎,她着意打扮了一番,缀有珠玉的裙带上佩着香囊,正切合“三合”的吉日,头上的发髻用宝钗拢起,就像两个分开的“心”字。不知她想起了何事,又悄悄流下了眼泪,沾湿了芬芳的衣襟。

可见这位表妹,骨子里也和容若一样多愁善感。他曾经多次写到她爱哭,爱在芭蕉叶上题诗。这种终日将眼泪抛洒的形象,倒和寄居在舅父家的黛玉颇为相似。她为什么这样爱流泪?可能是因为寄人篱下,感怀身世;也可能是因为看不到她看不到和容若的未来。他们虽已在私底下订过婚约,可那仅仅是他们之间的约定而已。

正因为一颗心总是忐忑的,她无法像小周后那样爽快地去和情郎相会,而总是再三犹豫。有时她甚至不肯去赴约,容若的词就描写过久等不至的失望: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临江仙》

一对恋人相约见面,结果一方爽约了,剩下的那个人苦苦等候,等到城外更深漏迟,所等的那个人还是迟迟不肯露面。新月如钩,疏星数点,他怎么也睡不着,无聊地看着那只探头探脑的小老鼠出来偷窥灯火。

若是其他人,见恋人久等不至,难免会抱怨对方。心地淳厚的容若却一味为对方着想,连爽约的理由都帮她想好了,他猜,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可预测的变故,导致她来不成。“瞿塘风阻”并不是说这晚有风雨如晦,而是寓意着有极大的鸿沟横亘在他们之间。

既然两心相许,这种阻力就只能是来自外界。早有前人指出,这种阻力可能来自容若的父母,因涉及长辈,他不愿意直说,只能用“风波”“风浪”来代替。他在词中婉转地写:“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似乎有抱怨父母不肯替他主婚的意思。

瞿塘峡上风波恶,他担心的是,他和表妹的这叶爱情小舟,还能在大风大浪中前行多久?

入宫:自惜寻春来较晚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采桑子》

年少的恋情,就像那月光下的梨花,只开了一个春天就萎谢了。天长地久的誓言刚刚还在耳边,就已经被东风吹散。

“而今才道当时错”,不曾痛失所爱的人,无法理解这短短七个字有多么沉痛,又包含着多么复杂的情绪。不舍是肯定的,一想到那人将一去不返,便会涌起像锥心一样的疼痛。伤心也在所难免,为了怕对方难过,只能偷垂红泪,咽泪装欢,勉强约定着再见的日期,心里知道,再见,只怕是再难相见了。

而在所有的情绪之中,最最折磨人的居然是后悔,悔不当初啊,当时一定是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今天的离别吧。如果当时他能够勇敢一点点,是否就能把她留在身边?如果他早早地未雨绸缪,是否就能避免陷入如今这样的局面?

人在年少时,总以为所有的事都来日方长,何曾想到,转眼就各奔西东,什么都来不及了,来不及向她求亲,来不及陪她变老,来不及兑现承诺……

表妹就要入宫了。

选秀,是每个八旗女子生来就必须履行的义务。清人入关之后,顺治帝就规定,凡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女孩,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清代的后宫,上至嫔妃,下至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叱咤清末政坛数十年的慈禧,也就是叶赫那拉氏,就是通过选秀入宫的。

小表妹的命运,几乎是从生下来就注定了,她柔弱双肩背负着的,不仅是父母的期盼,更是一个家族的希冀。满洲贵族,都以女子能为帝王嫔妃为荣,一朝选入君王侧,能令光彩生门户。如果她丑一点、笨一点倒还罢了,偏偏她还生得那样丰姿妍丽,那样聪慧伶俐,天生丽质、出身良好的旗人女孩儿,注定是要入宫待选的。

他们的结局,还没开始就已经写好。只是那时候的容若心里总抱着一丝侥幸,也许父亲会设法成全他们呢;也许家人会不忍让表妹入宫呢;也许忙于国事的康熙顾不上采选呢。

直到后来,他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幼稚。父亲也好,表妹的家人也好,他们怎么可能放弃这个攀龙附凤的机会!他们不是不知道这对小儿女的心思,而是和家族的利益相比,这点子情谊是随时可以被牺牲掉的。

一切都来不及了。当表妹的名字被送入宫中,答案就没有悬念了。任凭他再怎么苦苦央求,再怎么痛彻心扉,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皇权是不容反抗的,在此之上更加强大的,叫作命运。

别离的笙箫已经悄悄吹响,这对无助的恋人,此刻却佯装听不见,只想腻在一起,每分每秒都腻在一起,假装不知道明天就要分开。

临别前的幽会,再欢乐也透着凄凉的气息,就像这首《鹊桥仙》中写的那样:

倦收缃帙,悄垂罗幕,盼煞一灯红小;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

是伊缘薄?是侬情浅?难道多磨更好?不成寒漏也相催?索性尽荒鸡唱了!

深夜的书房里,他们挑灯夜读,一人捧着一本书,其实思绪早就游离,心思早已不在书上了。索性放下了手中的书,对着悄悄低垂的帘幕,相对静坐。此时已是深夜,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仿佛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盼煞一灯红小”,这是只有情人相聚时才会有的心情。情人们总是喜欢在光线幽暗的场所相会,月下、灯前、黄昏,两个有情人聚在一起时,只嫌那烛光太耀眼,恨不得它暗一点,再暗一点,让他们能够在昏暗中共享朦胧的情趣。

“便容生受博山香”,从字面来看,是说他们静坐品香,事实上,“博山香”是有着特殊寓意的,南朝民歌中曾有句云“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女子以炉中香自比,将男子比作香炉,事实上是男女欢好的含蓄的比喻。李白也写有一首《杨叛儿》:“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很明显,放荡不羁的李白是在歌颂男欢女爱之乐。

容若的词里也出现了“博山香”的隐语,可见在这离别的前夕,一贯矜持的他们生平第一次放下了矜持,尽情享受这一刻的浓情蜜意。旗人的男女之防本就不太森严,这对小情人也许不至于偷尝禁果,但至少有过耳鬓厮磨的亲近。

在小表妹,这是“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在容若,这是“销折得狂名多少”。为了这难得的欢娱,即使被人说成轻狂,即使遭受到世人的指责,也是值得的。

相聚时有多甜蜜,离别后就有多孤单。是什么拆散了如此相爱的两个人?容若忍不住抛出了一连串的疑问,到底是你我缘分浅薄,还是怪我用情不深?难道好事注定要多磨?他在怨自己,也在怨她,最后连老天都一起怨恨了起来。

谁都不同情他,连窗外的寒漏也声声相催,满腔苦恼,登时化为愤懑,他干脆不睡了,披衣起床,坐等天色破晓。

人们总以为失恋的人只是苦恼,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更为愤怒。尤其是容若这种情况,对于表妹的入宫,他是愤愤不平的,既愤怒于强权的横刀夺爱,又愤怒于自己的无能为力。

可是再愤懑又如何呢?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去,连伸手留住她都不能够。在入宫的马车上,表妹悄悄打开了容若交给她的一封信,那是他临走时匆匆塞给她的,纸上墨迹淋漓,只有短短一行字——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将遂(语出《减字木兰花》)。

眼泪唰的一下掉了下来,洇湿了字迹,她紧紧地捏着那张纸,哭得不能自抑:冬郎啊冬郎,你真是这世上最傻的人了,居然还在盼望着团圆呢,团不团圆,又岂是你我能够做得了主的!

一入宫墙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表妹毫无悬念地入选了,最后一丝侥幸也落了空。一道巍峨的红墙,从此便将一对有情人隔开,只有当你爱的人入了宫之后,你才会明白什么叫作咫尺天涯。就像那紫禁城外的御沟,纵然水并不深,却是谁也无法跨越过去的天堑。

深宫,素来被宫娥、嫔妃们形容为“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元春语),巍巍紫禁城,锁住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年华,锁住了多少红颜的寂寞岁月。容若想起,表妹平时最爱吟咏刘方平的“梨花满地不开门”,彼时她还只是个不知愁的天真少女,只是爱这诗句的清丽风味,却浑然忘了,前面的那一句正是“寂寞空庭春欲晚”,一语成谶哪!

表妹生来胆小,一个人待在空房子里都会害怕,如今在那宫墙深处,谁陪她花朝月夕?谁共她吟风赏月?在那处处都要留心的禁宫之中,只怕连眼泪也只能背着人偷偷地流了。

暗觉欢期过,遥知别恨同。多情如容若,一个人独坐回廊,空对梨花时,满心疼惜的却是禁宫之中的表妹。他深信,当他思念着她的时候,她一定也在深深地思念着他。一腔离愁,满腹相思,顿时化成了一首首哀感顽艳的诗词。正是从那一年开始,他的词中,出现了那么多幽怨的宫女。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他想象着,在那重门紧锁的深宫之中,一个寂寞的宫娥独自站在薄暮的瑶阶之上,春色满院,管弦满室,可这热闹都是他人的,她却什么也没有。

就像戏文里面唱的那样:“原来这般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正当妙龄的宫娥,就像这深禁中的春光一样,没有人懂得怜惜。

表妹入宫之后,容若还抱着一丝痴念,幻想着她兴许能被放出宫来。清代不同于明代,宫女若没有被皇帝临幸,满二十五岁后会有出宫的机会。正因如此,他才在词中殷殷叮嘱她“守取团圆终必遂”。他坚信,尽管有风波阻挠,只要两心想依,百折不挠,就总有团聚的那一天。

同时他也担心,表妹那样姿色出众,会不会受到皇上的宠幸?他写过一首咏茉莉的诗,隐隐流露出这种担忧:

南国素婵娟,春深别瘴烟。

镂冰含麝气,刻玉散龙涏。

最是黄昏后,偏宜绿鬓边。

上林声价重,不忆旧花田。

这一枝清新素雅的茉莉花,原本生活在宫墙之外的南国。它的外形,如镂冰刻玉般洁白;它的香气,如麝香龙涎般馥郁。它最适合在黄昏之后,被斜插于发鬓之上。如今这一枝南国的茉莉被采摘到了皇家上林苑,它洁白芬芳,醉倒了皇室的贵人,它是否还记得旧时生长过的那一片花田?

当担忧和忐忑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他有时也会在词中直露无遗地表达对所爱被人夺走的怨恨: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

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自惜寻春来较晚”,和杜牧《叹花》一诗的用意相同。相传杜牧在湖州游玩时,曾结识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他和女孩的母亲约定,十年之后来娶这个女孩。等他任湖州刺史前去提亲时,已是十四年后,女孩早就另嫁他人了。他为此惋惜不已,写下了《叹花》一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最是风流洒脱,所以他才说“不须惆怅”。容若却最是深情绵邈,所以他才“花丛冷眼”,对别的女子都不屑一顾,只因错过了曾经的意中人。“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这不同于杜牧那种淡淡的惆怅,而是深深的懊悔、深深的自责,他悔恨自己没有早早把握,才导致和意中人擦肩而过。

下阙别有深意,用到了韩凭夫妇的典故。韩凭是战国时宋国的大夫,宋康王垂涎于他的妻子何氏的美色,强行夺走了她。韩凭眼见妻子被夺,愤而自杀。何氏愤恨至极,存了必死之心,暗暗将所穿的衣服腐蚀。一天,她和宋康王登上青陵台共赏美景时,忽然从台上一跃而下,左右的侍从连忙伸手去拉,谁知那衣服却触手即碎。何氏殉情之后,宋康王大怒,将韩凭夫妇分别埋葬,两个坟墓遥遥相望。后来,韩凭和何氏的墓上各长出一株树,两株树越靠越近,根叶相缠,宋国人都称这种树为“相思树”。

容若这是借韩凭夫妇的故事,向那个被夺走的意中人示意:他坚信,以她的慧质玲珑,不会不懂得他的相思;若懂得他的相思,定会坚贞不屈,像韩凭夫妇那样至死不渝。

“定与韩凭共一枝”,这句见血见泪的誓言,在心意坚定的程度上,堪与“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相比。不要误以为容若柔弱,他骨子里比谁都决绝,当失去了所爱之人时,他甚至产生了要像韩凭那样殉情反抗的痴念。

活着,我们不能在一起;若是死了,我愿做那韩凭,和你化成一对相思树,根须相缠,枝叶相绕。

在那个讲究以礼克情的年代,容若却不管不顾地倾诉着他对恋人的一片痴情。什么词贵婉曲,什么怨而不怒,他统统顾不上了,只顾着借词来剖白他的痴心和怨念。

能够写出这种词句的人,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举动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一个疯狂的想法慢慢在他脑海里成形——他想进宫去看看她。

重逢:一次任性的冒险

“我要进宫去看看她!”

起初,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连容若自己也吓了一跳。

只要了解清代宫禁之严,就会替动了如此念头的容若捏一把冷汗。有清一代,宫禁前所未有的森严,尤其是在立国之初,清人以武力夺取了天下,时刻担心汉人会扑,一向非常重视对紫禁城的护卫。紫禁城内,实行的是“宿卫制度”,约有一万五千名侍卫值勤。紫禁城有严格的禁卫制度、星罗棋布的护卫,别说普通百姓,就连王公贵族、文武官员要想进入紫禁城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登记和检查,且他们只能止步于乾清宫,无法进入后宫。

早在清朝最强盛时期,即康雍乾三朝的时候,就发生过两三次闯宫事件,只是没有一人能成功闯入,无一例外都是在宫门外被当场拿下。民间曾盛传,侠女吕四娘曾深夜潜入皇宫,割了雍正皇帝的脑袋替祖父吕留良报仇,其实考虑到雍正朝的宿卫制度,此事成功的概率实在太小。

容若自小就听父亲说过,紫禁城中的护卫如何严防密布,有胆敢闯宫者,不仅自己有掉脑袋的风险,还会连累家人。

明珠本就出身侍卫,这些规矩容若打小耳濡目染,岂能不了解?理智上,他比谁都明白,进宫这种想法太过疯狂,也太过任性,最好连想都不要想。情感上,他却无法抑制对宫内那人的思念。情感很快战胜了理智,他知道不入宫的理由有千条万条,可却抵不过想进宫的那一条理由——他想再见她一面。

当你苦心孤诣想做一件事时,总会等到上天给你的机会。那一年,正逢国丧,宫中大办丧事。满人信奉喇嘛教,宫中贵人死后,会停灵数日,并请来喇嘛诵经。徘徊在宫墙之外的容若看见那些喇嘛在宫中自由出入,蓦地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最大胆的办法。

他花重金买通了一名喇嘛,换上僧袍,装作一名小喇嘛,混进喇嘛的队伍走进了皇宫。

后宫,这片神秘的禁地,有多少男人向往着能够涉足于此,去目睹下三千佳丽的真面目。可扮作喇嘛的容若,全无探究此地的欲望,他跟在其他喇嘛身后,佯作好奇地四处张望,看似在打量深宫中的风物,事实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寻找小表妹的身影。

喇嘛们一边行走,一边喃喃念经。容若双手合十,嘴里也念念有词,他不是在为亡灵超度,而是在向上天祈祷:“上天啊,请让我们再见一面,一面就足够了。”

上天像是听到了他的祈祷,一队穿着素白旗装的宫女迎面走来。他打起精神来,定睛细看。乍看之下,那些宫女都穿着同样的衣裳,梳着同样的发髺,迈着同样细碎的步子,连国丧期间哀戚的表情都十分相似。他仔细地看着,唯恐错过记忆中那张娇俏的面孔,可直到瞧花了眼,也没有看到那张熟悉的脸。

曲折的长廊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他的这趟冒险之旅很快也将画上句号,正当他倍感失望时,他忽然感觉到,有人在注视着自己。

他猛地抬起头,去捕捉那目光的来源。看到了,真的看到了,即使是在一群穿着同样衣服的宫女之中,他还是一眼就看到了小表妹。她就站在那里,那个曲栏深处,犹如从前那样,含情凝望着他,像是有千言万语想向他诉说;那目光又像是含着火,灼得他脸上发烫,胸口生疼。

四目相投时,他仿佛看见了她的眼中有泪光闪现,就像一朵芙蓉花,在秋雨中轻颤。看到他时,她苍白的脸上泛起了一丝红晕,迅速转过脸去,强作镇定地低头走开,可那趔趄的脚步、云鬓上颤动的凤钗都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安与哀愁。

他差点按捺不住,低声唤出她的名字,可那两个字滑到嘴边,又不得不咽了下去。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他再怎么想念她,也只能默默地看着她离去。他不甘心啊,实在是太不甘心了,费了那么大劲,冒了那么大的风险,难道就这样不交一语,又这样匆匆分开吗?

她一定也不甘心,所以才走得那样慢,那样不情愿,当转过那个回廊时,她看似不经意地晃动着头上的玉钗,轻轻地敲击着门廊。

这个动作,是他们之间的暗语。自她入宫之后,什么都变了,只有这心里的暗号不变,她是用这个轻叩玉钗的动作来告诉他:我也看见你了。

当他还在琢磨她的用意时,她已经随着那队宫人,消失在回廊尽头。

同样是回廊,纳兰府中的回廊曾容纳下他们多少的柔情蜜意、欢声笑语,宫中的这处回廊,却成了他们的诀别之处。回廊,从此成了他的伤心处、相思地,藏着一个想爱而不能爱的人,一段不忍触碰却又时时怀念的往事。

直到看着她离去,他才知道自己此行有多么愚蠢。“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他曾经千千万万遍地设想,再次见到她之后,要怎样怎样、要如何如何;可谁知道真的见了之后,诉不了离愁,说不了相思,连一句问候的话也没有机会说。早知道如此,倒不如不见的好。

失魂落魄的他回到家中,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和着泪水,写下了这首《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相逢不语”,是他们最后的结局。从此以后,那个名字,那段往事,只能被尘封在心底,再也不能去触及了。

初恋的花早早地谢了,他也不再是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孩童。逝去的爱情,为他粉红色的词句蒙上了一层阴郁的青灰色。精于纳兰词研究的学者黄天骥曾评价说,容若的词,就像玫瑰色与灰色的和谐。比如这首美轮美奂的《减字木兰花》,重逢的喜悦和失恋的怅惘交织在一起,透过粉红色的词彩,不难觉察到失恋者阴郁的心情。

或许也可以说,灰色是基调,玫瑰色是点缀;一部纳兰词,就是在灰色底子上描绘出的凄艳之花。凄和艳,本是两种对立的情调,却在他的词中得到了奇妙的统一。

后世推崇的“哀感顽艳”的纳兰词风,正是从此时开始成形的,而这一切,最初只不过是源于他的失恋。

对于一个失恋者来说,总以为他失去的是整个世界。直到人生的终点,容若才明白,人生,原本就是一个不断获得,又不断失去的过程,正如苦乐相参、悲欣交集才是人生的真相。而身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最大的悲哀就是,在他看来,即使后来得到的再多,也弥补不了他交臂而失的遗憾。

我猜想,或许是在失去小表妹以后,他才给自己取字为“容若”。容若,一个美丽而感伤的名字。“若”也就是如果、假若的意思,所有的伤感,几乎都是从“如果”这两个字开始的。

如果你我不曾相见,就不会相恋;

如果你我不曾相恋,就不会相别;

如果你我不曾相别,就不会相忆;

如果你我不曾相忆,就不会相思;

……

可是,哪有那么多的如果?当我们期待假若如何的时候,就说明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容若的后半生,都活在对“假若”的幻想之中:一生满怀热望,一生期望落空。

有一点,其实他比谁都清楚——他和她,再也回不去了。

良妃?惠妃?还是林妹妹的原型?

关于容若热恋的女子入宫之说,最早的记载出自清代的《赁庑笔记》:

“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一见彼姝,而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

这位清代的无名氏还引出容若的侧帽词为证:“又容若侧帽词减兰六阕,与此一一吻合,第三阕即指入宫事,词云:‘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碍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以此引证,妃子之说,尤为有力。”

这位入宫的女子到底是何身份?有人指出他所恋者正是其表妹,《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就是以此为原型:

“《红楼梦》中的宝玉,相传即为纳兰性德,黛玉未嫁,何以称潇湘妃子?第一百十六回,宝玉重游幻境,梦入宫殿,见黛玉非人世服,惊呼林妹妹。侍者谓此王者妃,非林妹妹云云。黛玉不知何许人,盖与纳兰为表兄妹,曾订婚约,而选入宫。纳兰念之,曾因宫中唪经,纳兰伪为喇嘛僧,入宫相见。彼固不知纳兰之化装而入也,书中所云盖谓此。”

民国时的女学者苏雪林更是言之凿凿地论证说,纳兰所爱的这位女子,就是他的“中表或姨表姐妹”,并考证出她姓谢,和林妹妹一样曾住在一个苔痕满地、竹声隐隐的院子里,也和林妹妹一样爱哭,爱吟诗填词。苏雪林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但未免有失偏颇,比如她说纳兰词中几乎所有伤悼之作都为此表妹所作,那就太过以偏概全了。至于她说表妹姓谢,更是有悖常理。谢娘在诗词中常常代指心爱女子,并非指此女一定姓谢,况且纳兰表妹应为旗人,谢却是汉人的姓。

纳兰所爱的女子若真的入宫的话,那么他的情敌就是赫赫有名的康熙皇帝了。纳兰和康熙,这两个人的身份实在太过传奇,如果他们真的爱上了同一个女子,会发生怎样缠绵悱恻的故事呢?

小说《寂寞空庭春欲晚》就是围绕这样一场“三角恋”展开的,根据小说中的设定,康熙和纳兰这对君臣争夺的女子,名叫卫琳琅,她本是容若的表妹,两人一起长大,后因父兄获罪被藉没入宫,沦为浣衣奴,因一曲箫簧合奏与康熙结缘。最后却因恩宠过度,孝庄太皇太后怕康熙重蹈其父顺治的后辙,非常不喜欢琳琅,康熙又察觉到她对纳兰尚未忘情,因此不得不慢慢疏远了她。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我猜想作者之所以取这个书名,大概是因为从这两句诗中获得的灵感。

小说中的琳琅,是康熙可望而不可即的白月光,也是印在容若心中的一颗朱砂痣。他始终念念不忘,“当年与她赌词默韵,她一时文思偶滞,便只是抚着廊柱出神,或望芭蕉,或拂梨花。不过片刻,便喜盈盈转过身来,面上梨窝浅笑,宛若春风。”

“梨窝浅笑,宛若春风”,多么美妙的形容!真实的良妃,确实也如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体态轻盈,容颜绝色。《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她“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又说她“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难免夸张,但是反映出她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很有名。不然的话,她也无法从辛者库的浣衣奴晋升为康熙五妃之一。

但良妃本是内管领阿布鼐之女,阿布鼐是上三旗的包衣出身,和纳兰家族没有任何亲属关系,说她是容若的表妹,纯属子虚乌有。唯一相同的是,两人都出身于满洲正黄旗,可一个是公子贵胄,一个是包衣奴才,身份地位悬殊,很难有什么交集。

看来说良妃是容若所爱之人的,应该是小说家。戏说再美,终究也只是戏说。

康熙的后妃在五十五人以上,是清朝诸帝中最多的。在这个庞大的后宫中,确实有一位出身于纳兰家族的妃子,她就是惠妃。

惠妃和容若,都是金台什的曾孙辈;容若父亲明珠与惠妃父亲索尔和是同祖父的堂兄弟。如此算来,惠妃和容若不是表兄妹,而是堂兄妹。作为亲戚,在入宫之前,他们很有可能认识,甚至互相走动过。

惠妃入宫极早,康熙九年(1670)就生下了皇子,入宫的时间当然更早。康熙九年,容若才刚刚十六岁。不过考虑到古代人远比现代人早熟,康熙十二岁就大婚了;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情时也不过十一二岁;若说容若与入宫前的惠妃有过一段朦胧情事,也是有可能的。

但惠妃为人极为机警谨慎,善于自保,她生下的皇长子允禔与太子有了储位之争,她惊惧之下,将儿子的异常举动汇报给了康熙。允禔虽被幽禁,惠妃却因举报有功而得以善终。这样一个对皇帝敬畏有加的女子,入宫之后是绝无可能与容若密会宫中的。

不管是良妃、惠妃,还是林妹妹,这些都只能看作一种猜测,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确认,容若所眷爱的那个女子究竟是谁。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恋情,如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初恋一样,这段恋情并没有修成正果。

在很多人眼里,纳兰公子是完美的。可谁曾想到,完美的纳兰公子,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曾饱受失恋的折磨,也曾尝遍了爱而不能、求而不得的痛楚。

正是这种“求而不得”,造就了纳兰词独一无二的缺憾美。他写过很多爱情词,这些词中最特别的一类,都是写爱情的被隔阻。美人如花隔云端,他的词里,总是有这样一个碰不到、触不着的人。

这些词就像李商隐的无题诗一样:如珠有泪,如玉生烟,恍惚迷离,就像一个难解的谜。李商隐的情事,素来争议众多,为李商隐作传的董乃斌说过:“追究诗人爱的、赞的这人是谁,实属多事。”他还说:“不必有其事,不妨有其情,有其词。”

“不必有其事,不妨有其情,有其词”,说得多好啊!我们也可以移之用来评价纳兰的爱情词,何必去追究他追忆的是什么事,怀念的又是什么人呢?!只要他词中的感情是真的就够了。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我们为什么会被纳兰词中的感情深深打动?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深埋着一个求而不得的人吧。

这个求而不得的女子,成了容若一生的隐痛。关于她的下落,有说她晋为妃嫔,逐渐断了音讯的;也有说她在宫中以泪洗面,短短几年后就香消玉殒的。我更倾向于后面这种说法。

容若是个长情的人,尽管后来他遇到了一生中的挚爱,可他在心中的一角,一直留了个位置给他这位擦肩而过的恋人。令他倍感折磨的是,他可以光明正大地悼念妻子,却没办法给予这位初恋以同样的待遇;只有将那份感情密密地织进词里,借此来一吐他婉曲难言的心事。

他的词中,出现了那么多若有所指的典故,如“玉钩斜”,这个埋葬了无名宫女的坟墓,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诗词里。还有“重圆密誓”,他们本来约定要破镜重圆的,可惜天不遂人愿。

回廊成了他忆念旧情的地方,多年以后,他在回廊附近的花径中捡到一只翠翘,认出来是表妹遗落之物,写下了这样的断肠之句: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距离他们相识已经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里,他还是无法完全忘记她。

又过了一年,他又来到表妹住过的庭院凭吊旧情,回首往事,这次他的感慨: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昔日的甜蜜,原来只不过是做了场美梦。梦醒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世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失恋的痛楚终将淡去,而它带来的这种怅惘,却将伴随他终生,再也挥之不去了。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达·芬奇

    名人传记丛书——达·芬奇

    一个怀着无穷好奇与创意的天才画家,除创作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惊世杰作之外,还涉猎数学、地质、解剖学、机械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并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进步,永远不知疲倦。本书客观生动地叙述了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为青少年读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 大唐第一君:李渊

    大唐第一君:李渊

    本书主要内容有:少年得志、放虎归山、恩威并施、西进长安、南征北战奠基业等。
  •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这是一本可能会让你改变整个人生观的传,主人公是一位神奇的创新者、天才工程师以及改变世界的人。那么,谁是伊隆·马斯克?
  •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精选了甘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

    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

    群体认同研究是一个从群体的视角来研究认同的重要领域,也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向和谐、稳定和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群体认同研究的主要方向。本书首先对群体认同的理论、动机、结构和测量以及多重认同和群体威胁等方面进行文献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设计,接着开展对群体认同心理结构的本土化探索并基于此编制有效的测量工具,最后利用研究所开发的群体认同工具分别探讨大学生的多重群体认同和群体动机对现实群体的群体认同的影响,并对整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讨论。
热门推荐
  • 质子成妃记

    质子成妃记

    天下分七国:明楚南吕魏廿页。页国战败,仪妃为保被选为质子的儿子,偷龙转凤,推出双生子的女儿页澈女扮男装顶替。-他说:“等你回页国后,我便立刻娶你回来。”可世事难料,她屠戮了皇室,登上了帝位。她妖孽一笑:“朕可不想嫁给你,朕想娶你。”本文一对一,高冷闷骚(男)X妖孽腹黑(女)
  • 爱得死心踏地

    爱得死心踏地

    作品由2019年8月起发生的年龄差距的恋爱故事
  • 庶女皇妃

    庶女皇妃

    灵堂之上,凤仪若仙的未婚夫婿在爹爹的灵柩前公然与她退婚,迎娶嫡妹,一瞬间她沦为淮州城的笑柄,为了家族利益她被逼改嫁身患隐疾的富商之子。与此同时,淮州城内惊现神秘的连环刺杀,黑暗笼罩了淮州城。大幕拉开,一场惊天的阴谋正在上演。
  • 向阳之树会有晴

    向阳之树会有晴

    三色翎正式改名三度飞,围脖可搜三度飞。受过伤,失去过重要的一切,再一次被温情包围的林纤晴,有着一颗向阳的心,渴望过着平凡的生活,当她遇上向川流时,那渴望已久的生活,似乎在即瞬之间就会被打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少林五形八法拳与实战术

    少林五形八法拳与实战术

    少林五形八法拳,属北派少林,这套拳术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少林五形八法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心”。
  • 呆萌兔妖:帝君相公请接招

    呆萌兔妖:帝君相公请接招

    ――小兔兔,给你吃糖,跟我回家好不好?――不要不要,父皇说不可以要别人的东西。――那把我也给你好不好?――好啊好啊!你也是我的!――恩,我是你的!这一世我都会把你放在我最重要的位置,你永远不能逃离我了。送上门的兔子不吃是笨蛋。
  • 以你为首

    以你为首

    廖文斌,一个八岁留学美国,18岁为躲避家族危机回国勇闯天涯的传奇人物,作为南亚廖华公司的唯一继承人,第五代廖先生,世界各大公司都对其虎视眈眈,其中不乏以暗制生化武器的安布雷拉公司,宣称通过力量和控制得到秩序的阿布斯泰格工业公司,制毒起家的崔佛菲力普企业,研究外星生物的赛博鲁斯公司等等,看廖文斌怎样用知识,力量和商业头脑来武装自己,保护家族企业勇夺高峰。
  • 剩女修炼法则

    剩女修炼法则

    不知何时起,“剩男剩女”这样的词汇开始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显然,“剩男剩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正在遭受到各方人士的研究探讨,究竟何为“剩男剩女”,这些人又为何“剩”?至今都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作为“剩女”,如何修炼自己,摆脱“剩”命运,对于当下的万千“剩女”而言,依然是一个课题。在这里,就让我们走进“剩女”的世界,和“剩女”们一起探讨这个流行课题。唐小弥、梁小芬和韩笑笑三人之间是典型的闺密关系,三位佳人无论从长相、气质、工作还是家庭条件上讲都是众多女性中的佼佼者,就是这样三位出色的女子,却都成为了典型的“剩女”。身为记者的唐小弥近来接到一个关于“剩女”的专题,为了这个课题,她开始从自己的闺密入手,深入研究“剩女”的心理状态,同时,她内心的魔盒也随着她对众多“剩女”的了解而一点点打开了……
  • 小姐帅炸了

    小姐帅炸了

    传说中的京城太子女不学无术?花瓶一枚?说笑吧兄弟!人家随随便就能考个状元!各大名校争着要人!只是这位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