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6000000003

第3章 活动追踪

新世纪重走长征路

张冠梓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新千年的第一年,也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80华诞。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我院院长李铁映同志的亲自倡议和关心指导下,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批准,我院组织部分知名青年学者和科研骨干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活动。

此次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进一步坚定跟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缅怀红军长征业绩,弘扬红军长征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磨炼青年的思想和意志;深入基层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民意;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作用,为长征沿线革命老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贡献,做好对当地的宣传、调研与服务工作。

为了确保此次活动能够顺利、圆满地进行,具体承担这次活动的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在确定考察队队员、与长征沿线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络以及具体的活动安排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周到的工作。他们撰写活动方案实施细则;他们先期踩点,与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商讨行程,争取配合与支持;嘶们认真落实与协调参加活动的青年科研人员;他们对活动者进行培训、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他们与新闻界取得联系,商讨报道方案,争取配合与支持;他们想法争取经费的支持。

在人员构成的考虑上,基本队伍由不同学科的青年学者组成,适当吸收党务、行政工作人员,并由院内外新闻记者随队报道。在人员选择的基本考虑上,大部分队员年龄在40岁以下、政治合格、业务较好、身体健康。

此次活动由我院副秘书长兼党组办主任秦其明同志带队,由我院知名青年学者和科研骨干约15人组成,并邀请有关新闻媒体记者随访报道。人员包括:秦其明,研究员,院副秘书长兼党组办主任;方军,副编审,院党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平,副研究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冠梓,院团委书记,副研究员;王春法,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产业结构室室主任;邵夏珍,副研究员,人口研究所;高旭晨,副研究员,法学研究所;吴晓东,助理研究员,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左玉河,副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吴楚克,副研究员,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胡怀国,助理研究员,经济研究所;李正华,副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包晓斌,副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戴宏伟,会计师,财务基建计划局;王爱群,文献信息中心记者、摄像师;杲文川,办公厅调研员、编辑部主任;张大伟,办公厅院报编辑;闫雷,办公厅院报编辑;金英,办公厅院报编辑;聂北茵,中国青年报社理论部主任记者。

活动于2001年5月18日由北京出发,赴江西省井冈山、瑞金,经广西、贵州、四川、甘肃、宁夏等地,6月19日到达陕西延安,6月23日返回北京。活动方式主要有:重走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革命根据地和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参观革命纪念馆和纪念地,拜访老红军和沿线民众;参观当年中央红军长征沿线企业、农村,较为深入地了解当地的经济与社会状况;与当地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建党80周年专题研讨活动,如学习“三个代表”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西部地区发展研讨会等;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如走访老红军、贫困户等活动;进行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经济信息、社会问题方面的咨询;开展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秣马厉兵待出征

杲文川

4月24日,我院青年研究中心召开“重走长征路”筹备会议,对出征前各项准备工作做了统一部署。

院副秘书长、此次活动领队秦其明在讲话中要求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深刻认识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政治责任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完成全院干部职工的重托。在调研考察中要虚心向当地同志请教,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勇于吃苦,从各方面体现中国社科院青年学者的精神风范和学术品格,把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变成自我教育、不断升华自己思想境界的活动。

院党组办副主任方军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在李铁映同志倡议下,我院组织部分青年学者“重走长征路”活动的缘起、宗旨、重大意义和活动路线及活动方式。16年前沿红军长征路线沿路考察采访一年多的资深记者、经济日报副总编辑罗开富,向大家讲述了他当年的采访经历以及搜集到的长征中的轶闻轶事。近代史所左玉河博士简要介绍了长征的主要过程。院团委书记张冠梓向大家介绍了党组办筹备“重走长征路”活动所做的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请教有关专家,拟定初步方案,与途径九省区接通联系,以及经费、物资的筹措活动。

为加强对这项活动的领导,参加活动的考察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数技经所副所长李平担任支部书记。考察队还成立了学术组、生活财务组、新闻宣传组、外联组。

5月15日,院青年研究中心“重走长征路”考察队全体成员,就“重走长征路”活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最后一次策划研究。院副秘书长、党组办主任、此次活动领队秦其明再次强调了活动的重大意义,要求临时党支部在活动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这一活动组织好。他希望每位成员能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深入沿线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他还要求考察队成员遵守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

临时党支部书记李平向大家介绍了党支部委员的分工,宣布了此次活动的纪律和要求。每位成员都谈了参加此次活动的想法和工作计划。分管外联、新闻宣传、学术调研和后勤生活的支委也介绍了方方面面的安排和计划,对路上各方面的工作也安排了专门负责人。

此次活动计划于5月18日上午在院部举行隆重的“青年学者重走长征路”授旗仪式。19日到达革命圣地井冈山。24日在瑞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举行出发仪式。然后沿着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路线行进,经江西赣县,广西兴安、龙胜,湖南通道,贵州黎平、遵义、娄山关,四川雅安、泸定、懋功、马尔康、若尔盖,甘肃迭部、腊子口、会宁,宁夏隆德,陕西吴起,最后到达陕北延安。行程中将组织青年学者参观红军战斗事迹展览、中国革命领袖人物旧居、红军烈士陵园、红军长征著名遗址,请老红军、党史专家讲红军的光荣传统,请当地领导介绍发展变化。我院青年学者将为部分城市领导干部做当前经济形势报告,与部分省市有关部门举行联合研讨会,并进行社会调查。整个活动为期一个多月,行程上万公里,这对我院青年学者的意志以及社会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

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派出随队记者、编辑,分段进行追踪报道。

授旗仪式寄心长

袁鸣

经过数月的精心准备,我院青年学者重走长征路活动于5月18日开始,由14名青年学者和4名记者组成的重走长征路活动考察队在授旗仪式结束后,满怀豪情地踏上了征程。

在授旗仪式上,我院副院长李慎明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院青年学者重走长征路活动,是在铁映同志亲自倡议和关心指导下,经院党组批准,由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的。在中国共产党80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开展这样的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李慎明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使革命力量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所体现的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沿着长征这条革命先烈用汗水、鲜血和生命开辟的道路前进,缅怀当年长征英雄们的光辉业绩,回顾党的这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深刻领会长征精神的实质,有助于增强我们对党的热爱,进一步坚定跟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李慎明要求参加活动的青年学者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组织开展这次活动,充分体现我院青年学者应有的政治觉悟和基本素质。他说,这是一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学术活动,更是一次政治活动,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庆祝建党80周年这一主题,以各种形式,宣传党的历史,宣传当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李慎明指出,了解社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推进我们的理论创新,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体现理论的真正价值。要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作用,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的学术水平。要运用自己的学识和特长,通过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咨询、走访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热情地为长征沿线的革命老区提供服务。要利用这次深入实际的机会,虚心地向当地的干部群众学习,不断地丰富和提高椩己。要通过对沿途各地的直接接触和感性认识,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反映老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写出调研报告,力争提出高水平的对策建议。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春华,我院秘书长朱锦昌,副秘书长秦其明,科研局局长黄浩涛,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副书记、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王平等出席了授旗仪式。

一路高歌上井冈

杲文川

经过半天一宿的火车行程,我院青年学者重走长征路考察队来到南昌市。5月19日晨,换乘汽车,奔赴考察的第一站——井冈山。虽然路途遥远,但青年学者们群情高昂,一过南昌大桥,就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下,沿路高唱革命歌曲,4个多小时中,一曲方罢一曲又起,竟一连唱出了80多首革命歌曲和外国名歌。

下午3点多,一挂飞瀑从青松翠竹之中耀入大家眼帘。全车更为振奋,汽车在盘旋的公路上疾驰,“跃上葱茏四百旋”,来到了大家热望中的全国第一块革命军事根据地井冈山的中心——茨坪。

井冈山位于江西西部的罗霄山脉中段,绵亘五百里,它在中国还有许多个第一。它是第一支工农武装的诞生地,第一次在军队中实行了民主集中制,第一次提出了游击战术,第一次制定了红军的纪律,第一次颁布《土地法》,建立过第一个红军医院、红军军官学校、红军兵工厂、红军造币厂、红军被服厂……

青年学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井冈山三处毛泽东等人的旧居。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700人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在此召开了第一次湘赣边区党的会议,成立了边区特委。毛泽东首次提出三大纪律,规定红军不拿老百姓一个蕃薯,受到了群众称赞。绿林首领王佐亲自接毛泽东到大井村。毛泽东、何长工等人团结改造了袁、王部队,使井冈山有了两个团。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率南昌起义、平江起义余部上山会师后,成立了第一支工农武装红四军,下辖6个团。此后,军部转移到井冈山的中心茨坪。毛泽东在井冈山的一年多中,步行抱查了周围十几个县。为了节约,嘶每天仅用一根灯芯,先后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一系列光辉篇章,第一次实事求是地提出了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在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青年学者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红军以劣势装备,多次击败湘赣敌军的实地场景。黄洋界山高1343米,山势险峻,气象万千。1928年,敌军4个团攻此,我军守此仅有两个连,但布置了竹钉、烂泥塘、壕沟、围竹篱笆、垒木滚石等五道防御工事。敌人多次进攻均被打退。我军惟一一门迫击炮的第三发炮弹在敌群中开花,守山百姓挥舞红旗,燃放鞭炮,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仓皇夜逃。这就是有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在毛泽东、朱德挑粮的槲树下,在旧居的伙房里、在博物馆陈列的红军衣物用具中,青年学者们的心灵震颤了。当时根据地的生活极为艰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每人每天一律只吃5分钱的骇食。红米饭、南瓜汤加野菜就是他们的军粮。据肖克上将回忆,在漫天大雪中,红军只穿两件单衣,脚穿草鞋,晚上上盖下铺的都只有稻草,12个战士一个抱着一个,暖着入睡。生活那么艰苦却无人动摇,靠的就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1929年1月,敌人绕到黄洋界侧后,我军腹背受敌,在浴血奋战三昼夜后,最终转移。敌人对井冈山实行“三光”政策,放火烧了七遍,井冈山人口锐减到不足2000人。从敌人档案中缴获的一张照片中可以看到,井冈山赤卫队员手持梭镖,赤着脚,与周围几名敌军对峙的镜头。赤卫队员面无惧色、视死如归的神情,令人久久难以忘怀。敌人窜入位于小井的红军医院,将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伤病员拷打后杀害。望着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烈士纪念碑,青年学者们长久默哀,他们把在附近采摘的两束鲜花敬献在先烈墓前。

从1927年9月至1930年2月,在井冈山与敌浴血奋斗而牺牲的烈士,仅有名有姓的就有15744人,他们与那些无名英烈用鲜血染红了巍巍井冈山的赤红土壤,也染红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党旗、八一军旗和共和国国旗。涓涓井江水,长久为革命先烈呜咽;巍巍红豆杉,自豪地为井冈儿女传唱。它们是历史的证人,它们亲眼见到了敌人的凶残,它们曾目睹了井冈儿女的不屈,更见证了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大预言的正确,走农村包围城市伟大战略是坊合中国国情的英明决策。

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正华博士感慨地说,来到井冈山,我才更深刻地体a到中国革命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我们今天的许多理论,是牺牲了那么多好同志,走过了螢数曲折,才从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奖天的井冈山已发展成融传统教禹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兴的旅游胜地。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它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丰富动人的革命历史故事吸引着国内外大量参观者。仅去年就接待各类旅游者69万人,旅游收入6.02亿元。只有5.8万人口的井冈山市已开发了八大风景名胜旅游景区。目前,已接待13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并荣获“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

5月21日晚,在领队秦其明副秘书长的率领下,青年学者与刚刚到达的我院党校学习班学员们举行了联欢。次日,在江西社科院纪检组组长姜玮同志等的陪同下,继续向革命圣地瑞金进发。

红都瑞金壮征程

杲文川

丽阳高照,汽车在赣南大地上疾驰。经遂川,穿赣州,越赣水,过于都,5月22日下午,我院青年学者重走长征路考察队横穿赣南,来到当年红色故都瑞金。

1931年9月28日,毛泽东、朱德指挥根据地军民粉碎敌人一、二、三次“围剿”后,来到瑞金城东北5公里处的叶坪,领导中央苏区的各项工作。1931年11月7日,叶坪张灯结彩、人山人海,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村中的谢氏宗祠中举行。代表们听取报告后,通过讨论,举手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关于经济政策决议案》。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下设的人民委员会主席。

青年学者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叶坪旧址群。谢氏宗祠内已打通,建起了主席台,台上悬挂马克思、列宁像和党旗,台下是一排排简陋的条凳。会场两边是用木板围起的人民委员会下设的九部一局的办公室兼卧室。

青年学者们还参观了设在叶坪的苏维埃国家银行、中央邮政总局、中央出版局等。第一个创办工农银行的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全部人员只有行长、会计、记账、出纳、杂务5个人。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建立健全银行制度,设计、印制了苏维埃自己的货币,按照市场需要的原则,吸收群众存款,贷款给有利的生产事业,有计划地统一和调剂了整个苏区金融。他们还发行公债,在严酷的经济封锁环境中,较好地支撑了红军巨额战争费用和工农政府必不可少的开支。一些学者还对苏维埃银行、金库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

1933年4月,因出现叛徒,中央机关转移到瑞金城西南4公里的沙洲坝。这里的百姓长期缺水,毛泽东等人来后,首先为当地百姓挖井,当地百姓把这口井称为红井,立碑刻石“吃水不忘毛主席”。青年学者们参观了由钱壮飞设计的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大礼堂,礼堂上下两层,可容2000余人,虽无扩音设备,但讲话声都听得十分清楚。大礼堂有17个大门,敌机来轰炸时可很快疏散,有能容纳1000人的地下掩体。在曾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的大礼堂里,我院青年学者们整队高唱《国际歌》。那雄壮的歌声使人回想起67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天辟地,创立国家,进行伟大的预演的光辉情景。

从高处往下看,大礼堂像个红军的八角帽,占地1531平方米,它掩映在巨大樟树中。礼堂正面门上,有一颗巨大的红星,内镶中华苏维埃的国徽。红军长征后,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十分惊叹红军的各种壮举,他对大礼堂的各个角度都拍照存留,后来参观的白军越来越多,反动当局才不得不下令拆毁。

5月23日下午,青年学者们来到两位老红军家里,聆听红军的英雄事迹。曾长期担任周恩来警卫员、后任四川南充军分区司令的顾玉平老人和老红军杨荣基为大家讲了革命传统。瑞金市委宣传部长钟家伟为大家介绍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党史办主任刘良为大家介绍了瑞金革命斗争史,使青年学者们受到了有益的革命传统教育。与此同时,数技经所副所长李平为瑞金各部门领导做了当前经济社会形势讲座,得到了当地听众的好评。

当天下午,“重走长征路出发仪式”在叶坪红军检阅台前举行。检阅台面对着呈子弹头形状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塔上有毛泽东、博古、朱德、周恩来、项英等领导人的题词。塔前用水泥在草坪里砌成“踏着先烈的血迹勇敢前进”的字迹。微风轻拂,队旗低垂,众人默哀,两名青年学者将鲜艳的花篮敬献于纪念塔前,它代表着全院职工对先烈的敬仰与哀思。瑞金市委书记肖毅、副书记郑世飘、副市长刘昌鹏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出发仪式并致辞加以勉励。考察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李平代表全体队员表示,一定要继承当年红军的光荣传统,在重走长征路的征程中,深入社会,搞好调查研究,力争用智力,更好地为老区人民服务!曾经参加红九军团长征的老红军刘家祁郑重地把队旗授予考察队,蒙古族青年学者吴楚克博士接旗后奋力挥舞,表示新长征征程即将开始。

为了与瑞金人民共同办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院青年人文社科研究中心认护了革命历史文物“红军检阅台”。会上,市领导向我院青年人文社科研究中心颁发了认护证书和认护纪念碑。

在瑞金东北的高围乡,有一座海拔不到100米的石灰岩山。因呈朵朵云状而名云石山。1934年8月,国民党飞机轰炸沙洲坝,中央领导迁此办公。山上有一古庙,掩映在古樟茂竹之中。同年10月18日,中央领导机关率红军踏上长征之路,此山就被后人称为“长征第一山”。距城15公里的武阳镇人民为使红军迅速过河。在绵江上搭起了一座木桥,尔后桥被称为“长征第一桥”。

红军北上后,瑞金人民遭到国民党的疯狂报复,很多村成了“血洗村”、“无人村”,仅1935年春,全县就有18万革命干部群众和红军家属被杀害。只有23万人口的瑞金县,竟有5万多人参加了红军或地方武装,有3.5万人参加了长征,在烈士的名册上记载着17166位红都儿女的英名。英雄的瑞金人民,不屈的红色故都并没有被烈火与屠刀吓倒,他们揩干血迹,前仆后继,直到在武阳桥头迎来了全国解放。

望着高楼纷起、蓬勃发展的新瑞金,青年学者们感慨万千,瑞金人民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给青年学者们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将鼓舞他们完成新长征的壮举,将给他们增添新的使命感。他们表示,要在先辈们走过的长征路上,留下当代知识青年奉献的足迹。

血染湘江浩气存

杲文川

初夏的赣湘大地,榴花红胜火,江水青似碧。5月24日晨,我院青年学者重走长征路考察队一行17人告别革命圣地瑞金,踏上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行程。

旌旗猎猎,战歌高昂。车过于都县,人们不禁向西南眺望,那里是红军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的地方。以王明为代表、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者,否定毛泽东提出的完全坊合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一系列军事原则,机械地搬用外国经验,搞所谓“正规”战争。开始时实行军事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继而实行军事保守主义的消极防御,最后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他们不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就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命令两个军团在左、两个军团在右、一个军团在后、军委两个纵队居中的甬道式队形西进。8.6万人携带大量笨重物资沿山路行进,行动极为缓慢。过第一道封锁线时,虽歼敌一个团,自己也减员3700人,过第二道、三道封锁线时,分别减员9700人和8600人。红军已从出发时的8.6万人下降至6.4万人,而且暴露了想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蒋介石急调“中央军”8个师、湘军7个师、粤军6个师、桂军5个师,共26个整师,30余万兵力,合力“围剿”红军。企图凭湘江之险,把红军“全歼”在湘南桂北之地……

车过赣江,西北上行至遂川,这里是红六军团先行长征出发之地。车子在爬越罗霄山脉时,走的完全是山间小道。时而疾转,时而盘旋,司机不断摇把,高度紧张。队员左摇右摆,上下颠簸,前仰后合。人口所邵夏珍副研究员说,我们坐车过此山尚且如此,红军当年过山时还没有这样的公路,困难就更大了。

经十三四个小时的赶路,掌灯时分,才到达湘南重镇郴州。郴州市领导和湖南社科院王晓天副院长都来迎接大家。桂林市政府特派专程到郴州来接长征考察队。

翌日天明,车经桂阳、嘉禾、宁远、道县,进入广西灌阳文市。1934年9月2日,红六军团轻装疾进,穿过湘桂军结合部,巧渡潇水,又绕过敌军,直插文市。当地民团闻风而逃,红六军团架浮桥渡过灌江。白崇禧闻之大惊,急派周祖晃师在三架飞机配合下尾追红军,却又中了红军设下的埋伏,气得白崇禧大骂周祖晃是草包。今天的文市,已在灌江上修起了宽阔的大桥。不过桥畔的江两岸还遗留着清代渡亭两座,这两座经过枪林弹雨的古亭已被当地人命名为“红军亭”。

1934年11月到达湘桂边界的中央红军,基本是沿着红六军团的西进路线前进的。22日红军攻克湘西南道县后,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白崇禧怕与红军斗得两败俱伤后,中了老蒋一箭双雕之计,决定为红军“让道”过境。如果红军能利用蒋、桂矛盾,抓住桂军后移和湘军未到的三天宝贵时间,轻装突过湘江,则战局极为主动。然而,受博古、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控制的中革军委对桂军暗中“让道”的用意毫无知晓,仍按原计划分四路,驮负辎重,缓慢蠕动,战机稍纵即逝。11月28日蒋介石得知桂系耍滑头大为震怒,严令桂军、湘军对过湘江的红军先头部队进行夹击,对未过江的各部进行堵击。30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向湘江压来,红一、三军团在三个支撑点上掩护中央纵队过江,战斗极为残酷、激烈。

青年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和在“红军突破湘江纪念馆”的沙盘边听解说员讲解,了解到许多红军突破湘江时的英雄壮举。一向能征惯战的桂军以7个团加6架飞机反复冲击,却拿不下灌阳新圩阵地。白崇禧奇怪地问,是红军什么部队在阻击,他们长途跋涉哪来那么大战斗力?回报说是彭德怀三军团的红五师,自师长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参加百色起义的广西人。白崇禧这才恍然大悟:真是冤家路窄啊……

在觉山铺一线是林彪红一军团两个师与湘军四个师的生死大搏斗。湘军凭借几十门大炮和九架飞机,把红军阵地上的松树都炸光了。敌人数十次冲锋,红军打光了子弹,又用刺刀拼,多次把敌人打下去后,再到敌人尸体中去捡子弹和武器。晚上还要重修工事,许多战士干着干着就睡着了。坚持到12月1日,许多小山头上红军全部阵亡。林彪曾用望远镜亲眼见到第五团政委易荡平在遭到敌人包围的情况下,宁肯自杀也不当方虏。甚至敌人都眼看着冲到了军团指挥部跟前,聂荣臻与左权拼死组织狙击,才保障电台和总部转移。担任两翼掩护的红一、三军团以巨大的牺牲,才换来了全军突破湘江的胜利。

担任断后掩护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敌人用担架抬他去请功,苏醒过来的陈师长奋力绞断自己的伤口露出的肠子而英勇牺牲。红军将士英勇不屈的精神光焰万丈,达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嚦!惨重的损失,使彭德怀极为悲痛。在湘江边,周恩来告诉李德,部队损失很大,牺牲了不少师团级干部。李德傲慢而轻松地说,打仗就要死人,这有什么关系,我们能过江就行了。气得彭德怀大声怒斥李德,这样抬着棺材走路,哪像个打仗的样子!这样打下去,红军就要亡在他的手里。他们把革命当儿戏,这是要把中国革命断送掉!

在第四次反“围剿”前就被“左”倾错误领导人剥夺了军权的中央苏区政府主席毛泽东因患疟疾,一直被抬在担架上。“左”倾领导导致湘江战役后红军仅剩3万人的血的教训使他毅然挺身而出。在坐担架行军的路上,他循循善诱,说服了担任中央苏区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张闻天和担任中华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又与朱德等将领一道同博古、李德展开了坚决的斗争。突破湘江后,毛泽东认为应先进入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李德坚持要进入湖南。如果按李德的路线,刚刚九死一生的3万红军又将走入全军覆没的死路,这自然引起了空前激烈的争论。由于红军绝大多数将领从反“围剿”以来就深深痛恶“左”倾教条主义,湘江战役血的教训又擦亮了大家的眼睛,人们自然会站到一直指挥红军打胜仗的毛泽东一边。博古、李德被孤立了,毛泽东又开始在红军中发挥领导作用了。在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翻过了海拔2141.5米的华南第一高峰老山界,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暂时摆脱了湘、粤、桂及“中央军”30万人之众的包围,使蒋介石在湘江边歼灭红军的计划落了空。

如今,在当年战斗桩激烈的广西兴安县狮子山上,建起了占地120亩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重走长征路考察队前去瞻仰祭奠那天,天上阴霾浓重,细雨霏霏,像是在为数万名牺牲在湘江两岸的红军将士哭泣。长46米、高11米、用800立方米灰白花岗岩雕凿而成的大型纪念雕塑,用无声的面部表情告诉后人,当年那场大战是何等的惨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军英雄们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顾全大局,保卫党中央的英雄气概感染着前来吊唁的人们。人们的泪水和着雨水一起流下。先烈们用殷红的碧血粉碎了蒋介石的罪恶图谋,开辟了长征的崎岖之路,数万红军以生命的代价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蠠,使革命者从思想认识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它为中国共产党在危亡时刻能成功地召开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湘江水滔滔北上,狮山松郁郁葱葱,它们永远向人昭示:红军精神不朽!鼓舞红军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将与日月星辰同在,它将鼓舞着年轻的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继往开来!

崎岖山中访与问

闫雷

5月28日,重走长征路考察队从桂林奔赴龙胜县。龙胜位于桂北,临近湖南。1934年12月1日,中央红军3万余人越过湘江,从兴安经过龙胜,随后进入湘西通道县。在龙胜境内,红军和桂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并留下了许多宣传品、标语和军用品,红军还在马堤芙蓉村演出宣传,在龙坪扑救大火,在泗水白面与瑶族起义者座谈。这些纪念物和建筑今天仍然保存完好。

不过,除了这几处建筑物和流传至今的传奇故事以外,我们已经很难从龙胜的现貌来感受红军长征的情景了。龙胜是少数民族自治县,主要有侗、瑶、苗、壮等少数民族,但在街上只能偶尔看到几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妇女。除此之外,和全国其他的县城一样,龙胜淹没在商品经济的潮流之中——喧闹的流行歌曲和花花绿绿的广告标语,让这个倚水而建的小城失去了它应有的宁静和雅致。也许在经济发展和保持地方特色这两方面,我们无法做到完全的和谐。

在感到遗憾的同时,我们仍然有欣慰、感慨甚至是激动的时刻。龙胜多山,村民往往是在山坡上用木桩做地基搭起一个平台,然后用竹或木建成两或三层的楼房,在楼顶经常能看见俗称“大锅盖”的卫星电视接收器,可见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并不闭塞。我们途中参观一户侗族人家,发现屋内的摆设虽然极为简陋,却很整洁,而主人质朴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在公路两旁几近70度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块块精心修建的梯田,里面种植着水稻或玉米。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从耕作到收获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

60多年前的红军长征是为了生存而做出的抉择,今天长征沿途的群众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辛勤劳作,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样的,这种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宝贵财富。

考察队的下一站是湖南通道县通道会议旧址。它位于县城外45公里处的恭城书院内,该书院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是当地一座有名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地方,中央军事委员会于1934年12月11日召开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建议红军改变行军路线,不向敌军众多的湘西北挺进,而是挥师向西,而后向北进入贵州。军事委员会采纳了这一建议,红军于次日向贵州黎平挺进。

参观完通道会议旧址,考察队追随当年红军的足迹,到达了贵州黎平县。黎平位于黔东南部,人口48万人(长征时期约20万人),其中侗族人口占32万人。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这里召开,讨论红军战略行动方向问题。毛泽东建议红军应向遵义挺进,并在该地区建立一个新的苏维埃根据地。会议通过了这个方案,红军决定渡过乌江向遵义进发,同时红军对两支部队进行了改编,补充了战斗人员。

黎平会议旧址位于县城内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上,据说以前是一位商人的店房,红军进入县城后将其作为总部。今天旧址已成为重要的纪念地,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在参观时,正好遇到当地的小学举行少先队入队仪式。佩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们整齐地站在旧址厅房前,等待着激动人心的宣誓时刻。在他们稚嫩的心中,也许对红军、对长征还没有多少了解,但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加入少先队所激发的光荣感和爱国心,一定会让他们铭记终生的。

“地无三尺平”一直用来形容贵州的道路状况,在黎平我们对这句话体会更深。这里的道路不仅是蜿蜒曲折的山路,而且路面很差,有的地方是石子路或土道,颠簸狭窄,有时只能通过一辆汽车。我们从黎平到贵阳时,就因为前方翻车堵路,只好调头改走另外一条道路。道路问题是阻碍黎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考察队召开的座谈会上,黎平县领导也谈到了这一点。针对这一“瓶颈”,黎平正在规划兴建小型机场,同时修建三条公路,连通本地与外界的联系。

贫困也是困扰黎平发展的一个问题。黎平是省级贫困县,现仍有9万多人口处于国家规定的贫困线标准下,因为当地没有矿产资源,也没有大的工业项目,农民收入主要靠农业和林业。然而黎平有着优越的旅游资源——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天然石桥和侗族民间艺术。在当地政府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我们欣赏了曾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侗族大歌《春到布谷叫》,演唱者是七位身穿民族服装的侗族姑娘,她们曾到法国演出,其天生的优美嗓音与和谐的声部表现让西方人大为叹服。当地政府也正是利用这些资源,提出“旅游兴县”的口号,希望能通过旅游业带动和振兴黎平的经济。

深入基层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是此次重走长征路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路上,队员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调研。有时途中休息,队员们与路边的农户主动攀谈,聊聊家常,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直接的了解。在与政府部门座谈时,队员们更注重“听”和“问”,听当地官员的介绍,同时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提出一些有时会很尖锐的问题,因为大家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才能提出一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心潮澎湃访圣地

闫雷

5月31日,考察队经贵阳到达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地点——遵义。我们的第一项活动是瞻仰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位于遵义市区内的凤凰山上,其主建筑是一座高35米的纪念碑。在纪念碑的四角有三位红军战士和一位赤卫队员的头像,由他们托起的一个圆环围绕着纪念碑。圆环的外侧镌刻着28颗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建立新中国所走过的28载春秋;圆环的内侧是一组浮雕作品,其中有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和四渡赤水。纪念碑形似一把宝剑,直指苍穹,顶上是镰刀斧头的图案,碑体正中刻着“红军战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考察队队员们身着鲜红的队衣,神情肃穆,在纪念碑前自发地排成一排,向无数为革命抛洒热血的英雄们鞠躬致敬。从井冈山到这里,一路上我们瞻仰了多处烈士陵园,但在这里感觉尤为震撼,让我们对长征壮举的认识、对长征英雄的崇敬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大雄伟的纪念碑,尤其是四位战士的头像,他们坚毅的面庞和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们,长征决不仅仅是一次战略转移,它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在长征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永远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珍贵的一页。

在陵园里有一坠红军卫生员的塑像是很有名的,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红军驻扎遵义时,有一位红军卫生员经常为当地老百姓治病。后来卫生员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老百姓非常怀念他,经常到他的墓前来祭奠。以后逐渐地人们开始把他称为“红军菩萨”,并认为在墓前虔心祈求就可以百病皆消。今天的塑像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来塑造的,这其中固然有民俗的成分,但是老百姓的人心向背却是再明白不过:只要为人民群众造福,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提到遵义,很自然的就会想到遵义会议。1935年1月8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彻底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而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同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今天,遵义会议会址已成为革命纪念地,在这里开设了几个展馆,用实物和图片展示了红军长征的部分内容。在“四渡赤水”的展馆中,专门制造的地图模型十分引人注目。在地图上,红军四次横渡赤水河的路线用不同颜色的小灯来表示,加上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让我们虽未亲临其地,却有真切的感受。声东击西、避实就虚、调虎离山——这些古代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完美实施,让人不仅佩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领导力量的聪明机智,更是领略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娄山关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第一个大胜仗。娄山关是遵义北娄山山脉的最高峰,是从贵州进入四川的要道。关口有石碑一座,上书“娄山关”三个大字。周围群峰峭立,几可摩天,中间是盘旋蜿蜒的道路,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就是在这里,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和贵州军阀王家烈的两个师为争夺对关口的控制权而赛跑,谁先到谁就掌握主动权,结果是红军比敌人早5分钟占领了娄山关主峰。随后,红军与敌人发生激战,最终消灭了敌人4个团和1个独立师,打下了娄山关,再度占领遵义。

我们队员登上了娄山关的一个山峰,这个山峰比其他的要矮得多,也容易攀登。即使如此,当爬上山顶时,我们已是气喘吁吁,疲惫不堪了。克服这样的艰辛,仅仅是靠充足的体力就可以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红军战士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今天的遵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今的市区人口已经有60多万人,是召开遵义会议时人口的20倍。在保留一些古迹的同时,城区向外扩展,已经形成了新城区。在新城区里,我们参观了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是1997年青岛海尔集团对口帮扶贵州而建立起来的。我们了解到,贵州海尔在成立前是一家军工企业,人员素质较高,设备和厂房都较先进,但是因为缺乏科学的管理而一直亏损。如今的贵州海尔已经成长为高速稳定发展的本地龙头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意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这也是广大西部企业最缺乏的。

在和遵义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考察队队员们抚古论今,为西部开发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队员左玉河的《伟大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再认识》认为,遵义会议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由自己来解决;李正华的《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现代化》总结了建国以来几次西部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开发西部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晓斌的《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政府应有的管理办法;邵夏珍的《对梅潭土地政策的思考》通过对遵义梅潭土地制度试验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在遵义期间,部分队员还与遵义医学院团委一起开展了调研活动。

大渡河见证沧桑

金英

6月3日,考察队离开贵州到达了成都,由此开始了整个重走长征路上历时最长而又最为艰苦的四川段行程。一路上,高万丈的二郎山、湍急的大渡河、静静流淌的青衣江、巍峨的雪山、广袤的草地、高原特有的蓝天和白云都令队员们心旷神怡、胆气倍增;而那洁白的哈达、醇香的美酒更令我们感受到沿途彝、藏人民的深情厚谊。

红军长征的历史为四川段的行程增加了绚丽而又悲壮的色彩。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彝海结盟、过雪山草地,这些遥远而又新鲜的故事使考察队队员们平添了许多豪情和勇气。他们经历了塌方,跨越了危桥,克服了饥饿和寒冷,经受了高原反应的严峻考验。每一位队员都保持高昂的斗志,他们在不断与疲劳作战的同时,把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每一次报告会、座谈会、社会调研中去,力图为长征沿线的人民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的确,红军在长征中所体现出的坚定信念、对理想的追求不断激励着每一位队员;同时,他们还时刻感受到来自后方的巨大支持。李铁映院长在百忙之中托秦其明领队给考察队带来鼓励:“再接再厉,坚持走完全程,胜利到达目的地。”副领队方军也带来了李慎明副院长的问候:“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热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大渡河聚积了高原、雪山、草地的涓涓清流,最终汇成一股滚滚洪流,自北而南,直下群峰倾压的横断山脉,千回百转,劈山、越岭,到此向东一指,呼啸而去。顺大渡河而行,考察队来到石棉县的安顺场。安顺场是大渡河边一座险峻难越的渡口,两段不同结局的历史使它闻名于世。1863年5月,石达开率队抵达大渡河畔,由于河水陡涨数丈,乘夜强渡失败,全军覆没,在大渡河畔留下了数千冤魂。历史绝不是简单的重复,70多年之后,红军一路征战,沿着石达开行军的路线也来到安顺场。但红军将领不是石达开,他们留下的是万古的辉煌。站在奔流而去的大渡河旁,远远望去,南面是石达开部队和红军曾驻扎过的巍巍营盘山,北面就是敌人曾经盘踞的关隘。如今,这里只有零星的民房隐现在山间,稀疏的树林静静地沐浴在夏日的阳光中;河边,一只渡船在水中随着流水起伏摇荡,见证着历史的沧桑。现在的安顺场已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型城镇,乡长罗向如给考察队生动地讲述了当年发生在这儿的故事:与当年的石达开相比,红军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大渡河已进入洪水期,河面宽达100多米,水深流急。除重兵把守外,蒋介石还命令河防部队搜集船只、粮食及一切可供红军利用的物资器材,并利用特务唆使少数民族阻挠红军前进,企图将红军全歼于大渡河南岸。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不会重演历史悲剧的,1935年5月25日,红军先遣队红一团组织17名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火力,驾驭一只小船成功地渡过大渡河,打开了红军北进的通道。

沿着红军的足迹,考察队于6月6日驱车一天赶到泸定县。当年,红军在横渡大渡河时,由于水流太急,河面太宽,根本不可能架桥,而他们所找到的4只渡船中,也只有1只是完好的,全军几万人马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尾追之敌正向大渡河昼夜赶进,情况十分危急。中央军委为迅速渡过大渡河,决定改向西北,夺取泸定桥。红四团以前无古人的英勇和坚韧,昼夜兼程240余里,于29日赶到泸定桥。泸定桥位于泸定城西边,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已有近300余年的历史。桥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铁柱上,并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将东西两岸联结,其中9根作桥面,两侧各2根作为桥栏,桥面铁索上横铺着木板,桥长有101米,桥宽为2.6米,桥面距水面有14.5米。从上游40余公里外的康定到泸定,大渡河的落差达1200米,从桥上往下看,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间急泻而下。我们过桥时,感到桥在脚下晃动得很厉害,许多队员都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用手紧紧抓住铁索。悬想当年,在这座铁索桥的两边,军号声、枪炮声、喊杀声震荡山谷,22位英雄手持冲锋枪,背挂马刀,腰缠12颗手榴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用胸膛面对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的大渡河会战计划,使企图将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怀着对先烈们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考察队一行来到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现在的泸定县已是一座繁荣的小城市,在同一条街上,我们曾见到四五家网吧,这使得这所因历史而著名的偏远城市有了一些现代的意味。但总体来说,它还处于现代化的前期。考察队的部分青年学者曾到山上的小村中进行了入户调查,由于交通不便,虽然山下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但山上仍过着农耕生活,年轻人的观念已变,更多是下山打工,小孩子们很辛苦,每天上学都要走不少的山路。在泸定县,考察队还到企业进行了座谈,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雪山低头迎远客

金英

6月5日,重走长征路考察队来到四川冕宁彝族自治县,在美丽的彝海边上,在大凉山习习的凉风中,考察队瞻仰了彝海结盟纪念碑。彝海湖水清澈,碧波涟漪,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茂密,它位于冕宁县城北47公里处,海拔2280米,面积218.5亩,由地下泉水汇积而成,呈元宝形。“彝海结盟”的故事使这片土地更多了几分神奇的色彩。1935年5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在彝海边上与彝族头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拜为兄弟,并代表红军送给小叶丹十支步枪和一面书有“中国彝民红军咕基支队”的红旗。由于争取到小叶丹的支持,使得红军得以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区。

下山后,考察队又前往彝族凉山新村进行调研。途中,他们还访问了一所彝族小学。在学校门口,受到近百余名彝族女学生的列队迎接。当队员们正纳闷为何不见男学生时,校长告诉了其中缘由。原来,彝族女孩失学比例特别高,学校特意招收了两个免费的女生班。这里见不到整齐的校服,孩子们身着各色的民族服装,脚上穿着城市孩子已极少见的解放球鞋,这就是她们迎接尊贵客人的盛装。院团委书记张冠梓代表考察队向彝族小学捐了款,并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登上汽车,队员们向依依惜别的孩子们挥手告别。学校低矮的平房在雪山、清流的衬托下显得极为陈旧,但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飘展,似乎在告诉人们这儿充满希望,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走进凉山新村,满眼是红色的花椒树,空气中飘着花椒的清香。在此,考察队受到了彝族村民隆重的欢迎,村民们热情地邀请青年学者们到自家做客。在一户人家,队员们了解到,男主人在外做生意,年收入近万元,而女主人在家种花椒、苹果、梨,年收入也有3000多元。还有一户村民,他在自家的院墙上写着:“扶贫万岁”四个大字,表达了正在走向富裕的凉山新村人发自心底的声音。

凉山新村的变化使人欣慰,但在我们经菇的长征沿线许多地方,甚至就在凉山新村的附近,看到许多的民居还都是土坯房。这种反差引起了每个人的思索:这些地方的人民曾为革命奉献衣物、粮食,甚至丈夫、儿子,他们为新中国,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贡献了许多。而如今,长征沿线的地方还很贫穷,人民的生活还很艰难,这使青年学者们在心中涌起了一种责任与渴望:为这片革命热土尽一份力。在沿线的每一次报告会上,青年学者们总是投入自己的满腔热情,他们想像当年的红军播下革命的种子一样,为当地播下知识的种子。王春法博士讲了中国科技发展现状,并介绍了许多国外有益的经验;吴楚克博士就人们关心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孙大光博士对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走向,进行了分析论述;数技经所李平副所长也就地方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们的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受到了当地干部们的热烈欢迎。

后来,在重走长征路的总结会上,吴楚克博士有些遗憾地谈到,他在冕宁的报告会上没有发挥到最好,第一次发现疲劳竟影响到他的思维。其实,这是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都很清楚,那天在赶了一整天的路后,仅有十分钟的吃饭时间。他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把1个小时的报告讲下来已非常不容易。从6月3日至6月7日,5天内考察队就“转战”了四个地方:雅安、石棉、泸定、冕宁,参加了两场座谈会,在3个村、1个学校进行了调研,连续进行了3场报告会。冕宁报告会前,安排的活动结束时差不多已到报告会开始的时间,几位作报告的青年学者匆匆填了一下肚子,就赶往会场,报告会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钟,没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会场热烈的掌声在告诉他们:这里没有遗憾,他们无愧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的称号!

6月8日,考察队开始向雪山、草地进发,当天的目的地是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地懋功(今小金县)。人迹罕至的雪山和草地,是红军长征所走过的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方。当年,红军共翻越了9座雪山(其中5座终年积雪),它们是云南西北部的玉龙雪山;四川境内的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和打鼓山;川北青藏高原上的打古冰川;甘肃境内的大刺山,最高处海拔达5800米。其中夹金山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也是最大的一座雪山,海拔4500米,它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当地老百姓叫它神山,意思是神仙才能翻过的山。1935年6月12日上午,红四团的官兵喊着“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向大雪山进发。红军官兵手拉着手,艰难地向前迈进。他们饿了就啃点干粮,渴了就抓把雪解渴。即使极度困倦也不敢休息,因为停下来就有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为了不使战友掉队,大家互相搀扶着,一步一停,一步一喘地向上攀登。大雪山虽然难以逾越,但红军靠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互相之间的紧密团结,最终把这座骄傲的大雪山踩在了脚下。

由于夹金山不通路,考察队翻越的是海拔4300米左右的八郎山。一上山,我们立刻感受到了雪山天气的变化无常。刚上山时还是晴空万里,但随着汽车盘山而上,雾气渐浓,植被逐渐单调、稀少。有些队员开始感到头痛、气喘,嘴唇也开始呈青紫色。这时,看到车窗外那些悠闲自在的牦牛,着实令人羡慕不已。终于到达了山顶,眼见一派白雪皑皑,万山空寂,真可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形容。弥漫的大雾使得车速极慢,直到下午6点考察队才开始下山。没曾想此时天空竟陡然放晴,金色的阳光挣脱云雾撒满山谷。雪山、蓝天、白云,壮丽的风光尽收眼底。

山区的天气真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前行不远,雷阵雨骤降,天色也逐渐黑下来。为了赶路,途中预定参观的达维会师桥只能在暮色中远远地望上一眼。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胜利翻越大雪山之后,到达四川懋功地区,与早在这里等候的红四方面军会师。这次历史性的会师壮大了红军力量,打破了蒋介石阻止两大主力红军会合的迷梦,为红军开创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先决条件。

晚上近10点,距目的地小金已不足30公里,这时出现了险情。刚才的雷阵雨导致了山区常有的塌方,前方道路上的一半路面塌入旁边几十米深的山沟,考察队乘坐的汽车正好压边。如果通过,十分危险,而不过,那么车只能原路返回。为了减轻车的重量,考察队全体下车。只有两位队员王爱群、高旭晨留了下来,他们坐在司机王师傅旁边,对他说:“我们对您的技术有信心。”脸色严肃的王师傅笑了:“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没问题。”一番考察路况,搬弄石头,大客车战好擦边而过,前面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在车灯映射下,每一张笑脸都是那么灿烂。冲过险段后,王师傅的嘴久久未合上。细心的人也发现,在助手王涛示意停车时,车往前奔了一段才停下。王师傅后来对大家说,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我们是不会冒这个险的,和你们这样的集体在一起,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到达小金已近深夜,县里的领导已备好晚饭,等着考察队的到来,这一天,山区的温度很低,但每个人心里是暖暖的。

艰难困苦川西行

金英

红军两大主力在会师懋功后,翻越笔梦山,相继进入马尔康地区。考察队的“行军”路线与红军的路线相比发生了变化,这些地方都已通公路。上路不久,大家发现这将又是一段艰难的路程,路况令人担忧。途中我们路过了达福和希望小学,这所小学1998年建成。在向学校捐赠了体育用品后,考察队不敢耽误时间,匆匆上路。

要过丹巴县,必要过桥。这座旧桥是一座危桥,桥两头用水泥堵住部分,仅小车可通行,而新桥尚未建成。当地的领导特地派来了推土机将水泥墙推倒,考察队的车才得以通行。这使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这一路上,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我们的行程必然是举步维艰。

过桥后,还没行驶半小时,在狭窄而泥泞的公路上,一辆装满牦牛皮的大卡车陷入泥坑,考察队的队员们主动下车,熟悉的“1、2、3”号子声响起,他们顾不上泥巴粘到鞋、裤子上,终于将大卡车推动。事实上,考察队无法按红军长征的每一步走完全程,但红军长征中的不畏艰难、团结一致的精神已深入到每一位队员的心中。

时已正午,中饭显得遥遥无期,考察队的“后勤部长”邵夏珍为大家拿出了储备好的食品。考察队的合唱指挥曹承飞带领大家唱起了长征组歌:“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车厢里响起雄壮的歌声,红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打动了每一个人。下午5点,到达金川,终于吃到了“中餐”。

1935年6月26日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战略方针。但由于张国焘主张向川康边界少数民族地区南进,使红军在懋功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一个半月,致使胡宗南得以重兵控制经松潘北去的交通要道,红军陷于被动地位。8月4日,党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了政治局会议,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对张国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鉴于松潘战役计划已被张国焘破坏,决定红军主力出敌不意,穿过草地,迅速夺取以岷州为中心的洮河流域,并依据这个地区东进,以便取得陕甘宁广大地区。毛儿盖会议以后,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率领,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到达巴西地区,打开通向甘南的门户;左路军由朱德、刘伯承、张国焘率领,向阿坝地区开进。1935年8月,右路红军踏上了生死莫测的茫茫草地,度过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岁月,走过敌人认为不敢走的路,及时赶到班佑、巴西地区并率先北上。由于张国焘坚持南下,同年9月,红四方面军再次通过渺无人烟的草地,重过草地。这是一次情况更加恶劣的路程,也可以说是一次无谓的牺牲。

6月10日,考察队赶往阿坝州若尔盖,这里已是四川藏区了。考察队途经红原县时,对红原县奶粉厂进行了调研。四川社科院在红原挂职的刘副县长陪考察队走完了整个四川段行程,并为考察队提供了不少帮助。我们沿途看到的是一望无垠的草地,成群的牛羊,身着藏袍的藏族同胞站在帐篷边、骑在马上热情地向我们挥动双手。这时,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是如此亲近,交流竟是如此的简单。

一路上,队员们有些不忍心看两个人:院团委书记张冠梓、司机王师傅。在重走长征路之前,张冠梓就沿途进行了采点。现在,考察队一路的联系接洽工作,各种事务性的具体工追都压在他的身上。连续几天,我们都在路况极差的情况下行进,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几天来,大家看到的是他坐在第一排,表情严肃的盯着前面的路。而司机王师傅更是这样,每一次汽车底盘托底的声响,都使他的表情显得痛苦。四川段的行程原本有两位司机轮流开车,其中一位因故离开,使王师傅不得不三天来每天持续开车超过12小时,对他来说,这真是一段无比艰难的行程。

下午,我们到达唐克小学。这是一所采用汉藏双语教学的学校,有396名学生,20余名教师,由于牧场离学校很远,交通工具只能是马,这使得小孩上学很困难,学生必须寄宿学校,7、8岁的小孩就远离父母,开始照顾自己。我们看到,在孩子们宿舍的窗台上,有几双满是泥泞的湿鞋子。我们走进学校时,各年级的同学们站在泥路上夹道欢迎,我们的耳边不断响起藏语的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稚嫩的童声。在对唐克小学的调研中,我们遇到一位支教的青年男教师,他已经在好几个地方支过教了,他的行为使我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若尔盖,考察队进行了宗教民俗的方面调研。这里的海拔达3500米左右,稍微运动就出现气喘、胸闷。此时,由于连日赶路又身处高原,大家身体的确有些疲惫,但没有一位队员叫苦,依旧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与当地政府的座谈会热烈而活跃。大家主要针对教育、草场承包、牧场水源、交通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在座谈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地政府的渴望发展的真诚愿望和迫切心情。

从井冈山红军率先长征,到红四方面军到陕北,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征程,在广袤的巴蜀大地辗转战斗达20个月之久,纵横全川70多个县,镌刻下可歌可泣的宏伟历史画卷。在新时期伟大的新长征的征程中,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团结一致的精神,将是鼓励我们一路奋进的不尽精神源泉。

陇东之行见与闻

金英

虽然已是6月的天气,地处高原的若尔盖却凉意甚浓。12日清晨,考察队即将结束在四川的行程,准备向甘肃进发。此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大概是由于夜里温度过低,汽车竟然没法发动。这可急坏了司机王师傅、陪同的刘县长和当地的领导同志。大家提来许多热水浇油箱,但最终还是找来了修车师傅,一番忙乎后,马达的轰鸣声终于放平了大家悬着的心。

道路像一条白色的带子在眼前伸展出去,翻过山梁,就要离开四川了。在这里他们不但了解了红军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更深刻领会了长征的精神所在。

回顾四川这段历程,李正华博士感慨地说:祖国的壮丽山河令人赞叹,但西部人民的生存条件也的确很恶劣,要汐改变这种状况,还需要西部人民付出巨大的努力,西部大开发不是一个短时期的问题,它需要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这个事业出力。

中午时分,考察队到达甘肃迭部。在这里,和考察队同甘共苦十余天的司机王师傅、刘县长就要返回。醇香的美酒流淌着依依惜别之情,任何的言语都已显得苍白。当汽车已驶出很远,送行的人们仍在挥动着手臂,山风将他们胸前的哈达吹起,洁白的哈达凝结着难忘的情谊。

狸开迭部,考察队向甘肃腹地进发。腊子口将是他们在陕甘宁段要瞻仰的第一个长征纪念地。

近了,近了,在蜿蜒的山路上,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它依山傍水而立,气势恢宏。当年腊子口素称“天险”,是一条长约30多米、宽8米,高达100米以上的隘口,崖壁下是水流湍急的腊子河,河上只有一座小木桥,与东侧崖壁下的栈道相通,抬头只见青天一线。

下车参观,腊子口却并不是想像中的险隘,后听当地领导介绍,由于修路,腊子口已被炸开,现在不用过桥,也没有桥,马路就带大家走出隘口。现如今腊子河边还可见当年国民党建桥头堡用的木桩。

1935年9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军、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从甘肃省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下午,先头部队红4团逼郊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几次进攻均未奏效。担任迂回任务的1连和2连,由一名苗族战士带领,悄悄爬上石岩峭壁的后坡,放下绳梯,红军似神兵天降一般对敌发起攻击,敌人措手不及,在红军两面夹击下,狼狈逃窜。这一仗打开了腊子口,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路。

1935年9月18日红军乘势占领哈达铺,哈达铺被称为红军加油站,这里物产丰富,给红军恢复体力、补充给养,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活动空间。

在哈达铺,考察队参观了一个国民党时期的邮政代办所。这是一座木结构的老房子,几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显得陈旧、灰暗。正是在这里,红军从国民党报纸上获得了陕北有刘志丹和徐海东的红军和根据地的信息。9月22日,党中央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定。

哈达铺红军干部会议遗址原本是一座关公庙,现在已修缮得古朴、气派。考察队见到了纪念馆的馆长,他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细聊起来,原来,从1978年到如今,他一直在这儿工作,遗址是老人请人绘制草图,由他自己设计完成的。经费是极大的问题,他一边筹集经费一边修建,从1989~1994年,耗资5万元,历时达5年,才得以慢慢修复,对于个人而言,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壮举。1989年,也就是开始修缮遗址的那一年,他双侧股骨头坏死,但他没有放弃。十余年来,他一直拄着双拐坚持工覈。60多年前,红军在这儿播下革命的种子,如今,红军的精神仍在这里延续。

哈达铺所在的宕昌县是资源及条件制约型贫困和贫困人口能力约束型贫困同时并存的综合性贫困县。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人们以前只能靠天吃饭,而如今,在秦峪沟扶贫示范区,考察队见到了在乱石山上造出的梯田,田中秧苗葱葱,隔段可见蓄水池。在山腰的一个村子的屋顶上,家家有一个“锅盖”,那是太阳能灶。宕昌县人民的“干字当头苦为先,乱石堆里造良田”的创业精神深僧地打动了考察队的每一位成员。

在与宕昌县当地领导的座谈会上,考察队就当地经济发展、扶贫及文物保护等提出了建议。孙大光博士认为,秦峪沟扶贫示范区,花500万元造出的良田,只解决了3000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只要政府停止投入,返贫将成为另一大问题。搬迁移民,实施可持续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陇南地区的副专员谈到经过14年的扶贫开发,陇南地区的贫困人口由154.69万人下降到17.81万人,但贫困是整体贫困,并且产业开发层次低,技术、粏技含量不高,交通、电网建设滞后,希望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大对贫困地区资金方面的投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同样的期望,考察队在一路上都遇到,当地的经济现状及当地人民求发展的渴望激起了考察队每一位成员的责任感,每到一处他们都尽力用自己的知识为当地服务,但面对呼吁资金的支持时,大家的心情又不免有些沉重。

红一方面军主力通过腊子口后,继续北进,1935年10月到达六盘山,这是红军到达陕北前攀登的最后一座高山。毛泽东在此留下一首气吞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

今日六盘山巍巍高耸,红军长征纪念亭屹立山巅。西北第一隧道的贯通,使昔日“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的六盘山变成通途,也为旅游观光增添了新的内涵。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今吴旗),进入陕北苏区,结束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如今这里已建立了吴起笍命纪念馆、吴起镇新窑院革命旧址、毛主席旧居,还有中央政治局会议室旧址,上面挂有“红军长征到吴起”的横匾。

到达吴旗之前,考察队于6月14日进入甘肃境内素有“陇秦锁钥”之称的古城会宁。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历时两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考察队参观了将台堡、会师楼、革命文物陈列馆、高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将帅碑林,并到双河乡徐庄仁用杏示范园调研。随后与会宁的政府领导进行了座谈。

自进入甘肃境内,满目是层层黄土高坡,汽车卷起的滚滚黄土使大家不免有些倦怠,茫茫黄土中,突然眼前一亮,绿色,深绿的叶,那是庄稼,不远处是零星散落的黄土屋,精神不由为之一振。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还有人在生息。在这种缺水的情况下,当地人民采用滴灌的方式种出了庄稼,这种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令人感动,却又沉重。

在考察队的座谈会上,他们纷纷就各自领域的调研提交了报告大纲,并对一路调研的思考进行了交流。高旭晨副研究员谈到:一路上的许多公路由中央拨款建成,但许多地方并没有把它们转化为当地的自身资源去好好维护,而是视为别人的东西。吴晓东提到若尔盖地区草原沙化日益严重,但仍然在过度放牧;王春法博士提出:长征沿线许多地区自然、人文风光不错,绝大部分地区提出以旅游为支柱产业,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况且旅游一次性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包暇斌分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并举的问题等等。

院党组办副主任方军的一席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长征沿线既是革命老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深深感到沿线干部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也感受到他们强烈要求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渴望。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发展经济、提高自己的生存状况,做了很大的尉牲和努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生活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他还谈到:虽然时代已发生根本变化,但长征英雄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信念坚定、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并不会随着长征已成为历史而消失,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伟大的精神象征。

长征精神代代传

金英

经过一个月的行程,6月18日,重走长征路考察队终于到达了最后一站——革命圣地延安。

初到延安,我们为延安的现代气派感到吃惊。因为在大家自幼形成的的印象中,延安就是窑洞、宝塔、延河及黄土坡。而现在,这儿已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型城市了。这里有宽敞的街道,林立的大厦,繁华的商业区,处处可见旅游商贸的繁荣景象。在城区,早已见不到土窑洞,即使在城郊偶见一处,也多是用于旅游参观或充做宾馆。它们与传统的窑洞虽外形相似,但内部却有着天壤之别。

在这漫漫征途的终点,在这富有传奇的地方,考察队的成员们满怀热情地走访了多处革命遗迹,拜谒了烈士的陵墓。

南泥湾,真不愧被称为陕北的好江南。在西北的路途上,只见到滚滚的黄尘,荒秃的山梁。但一进南泥湾,果真是山清水秀,良田盈野。这与一路的黄土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青年学者们除听取了当地领导的介绍外,还抓紧时间到乡村中对南泥湾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

6月19日晚,考察队与延安宝塔区委的各部门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考察队的成员与当地的同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他们就延安地区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坚持党的领导与法制建设的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大家各抒己见,情绪高涨,散会时,已是晚上近十点钟,但街上的商业区仍然很红火,一派现代都市的景象。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当年,延安是革命的摇篮,一队队接受了革命洗礼的青年从这里奔赴抗敌的前线。如今,这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迈着矫健的步伐,以崭新的姿态走进新世纪。

6月20日下午,考察队举行了重走长征路活动的结束仪式。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杨学义、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春景参加了总结会。我院数技经所副所长李平向全体成员转达了李铁映院长发给考察队的贺信。

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但对于考察队的成员来说,这一个月将是他们一生难忘的宝贵经历。

在短短30多天中,他们重温了无数个历史的场景与传奇:第一个苏维埃国家政权在红色故都瑞金建立、无比惨烈的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河出奇兵、红军巧渡金沙江,刘伯承彝海歃血结盟、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昼夜兼程夺泸定桥、腊子口上降神兵、六盘山上红旗卷、会宁胜利大会师……红军将士们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他们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他们敢于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他们不惜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考察队的每一位成员。

胡怀国博士谈到:“在瑞金的参观使我感受到,共产党必得天下,因为他们是代表中国先进思汐的,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红军将士坚定的信念,不畏艰苦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

从事近代史研究的左玉河博士谈到:“这一路让我想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明白的问题,当年的红军革命绝不是泥腿子的革命,代表广大群众利益者必得天下。”

随行杲文川认为:“长征,红军不仅是在敌人的包围追杀中寻找生路,也是在重重困难中探索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长征,不仅要与强敌浴血搏斗,也要与党内的各种错误路线斗争。只有重走长征路,才能深切体会长征精神的伟大和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艰难。”

院财务基建计划局会计师戴宏伟一路上料理考察队的财务,她深有感触地谈到:“我递交入党申请有三四年时间了,通过走长征路,我入党的信心更坚定了,我将以最好的工作接受党的考验。”

考察队从5月18日出发,途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甘肃、陕西、宁夏八省,深入瑶族、苗族、侗族、彝族、藏族、回族等地区开展调研,收集到了大量的材料和数据;为瑞金、桂林、遵义、雅安、石棉、冕宁等地举办近10场形势报告和学术报告;几乎每到一地就召开座谈会,就现实问题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探讨与交流。长征沿线地区谋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渴望,深深地印在每一位队员的心里。高旭晨副研究员说:“红军长征实际上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当年的知识分子把共产主义当做信仰,并以此为生命,令人感动,同时老区发展仍是大问题,当代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人民要有责任感。”

还记得在一窑洞陈列室里,我们看到李维汉同志的照片,大家都停下了脚步,纷纷拍照留念,这既是对老红军的景仰与敬佩之情,也是一种亲切感,一种存于心底的感激之情,重走长征路正是铁映院长亲自倡导的。大家记住了长征沿线人民深情厚谊、求发展的渴望,也记住了铁映院长的期望:永远珍惜在重走长征路中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以此为动力,在学术研究工作中不断探索,勇攀高峰!

在结束仪式上,院团委书记张冠梓做了总结报告,宣布正式启动社会调研报告和其他成果的准备、撰写和创作工作。他说,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重走长征路活动,是我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重大活动之一,是新成立的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团结带动全院青年学者躬身实践、服务社会的重大举措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我院院长李铁映同志亲自倡议和直接指导了这次活动。在我们实施考察的过程中,铁映同志非常关心我们的活动情况,在百忙之中多次就我们的活动做出专门指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小分队的全体队员向尊敬的铁映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同志非常关心此次活动,多次打电话过问大家的身体和活动情况。此次活动的领队、我院副秘书长兼党组办公室主任秦其明同志亲自把全体成员送到江西省井冈山,并专程到成都看望大家,和大家一起参加了若干学习和调研划动。党组办副主任方军同志也抽空参加了在四川境内的一些活动。对于上述各位领导对本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我们椒表示衷心地感谢。

此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中央宣传部、团中央和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的领导亲临授旗仪式现场,对这次活动寄予了殷切的希葖。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省、自治区的省委、区委办公厅、宣传部、社会科学院等部门及各有关地方的周密部署、热情接待,为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首都各大新闻媒体和沿途各地方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的授旗仪式和沿途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报道,使得全社会进一步了解和关注这次活动,并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对长征沿线各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了解。

根据院领导的指示精神,根据此次活动的事先安排,我们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学习。通过参观各种纪念馆和纪念地,较为系统地学习了红军长褔的伟大业绩和革命精神,学习了各地广大干部和群众勤劳苦干、开拓创新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这些好的精神、经验和方法,将是我们毕生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把自己的学术研究搞好。我们也一定认呮研究这些好的精神、经验和方法,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学习和发扬。

二是调研。我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长征沿线多次到农村、厂矿、企业、学校、社区、部队开展调研,多次深入瑶族、苗族、侗族、彝族、藏族、回族等地区开展调研,收集淡了大量的材料和数据。同时召开了若干次大型理论研讨会,对历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和带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我们回去以后,将认真研究这些材料和心得,力争写出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为长征沿线的发展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三是服务。在重覐长征路寒动过程中,我们的队员应邀为瑞金、桂林、遵义、雅安、石棉、冕宁等地做了近10场形势报告和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涉及长征历史、西部大开发、经济形势、科技创新、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等题目,受到了各地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张冠梓说,组织青年人文社会科学栘走长征路,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红军长征沿线的实际调研结合起来,以深入实际推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学术服务社会是本次大型调研活动的突出特色。组织这样的活动,在我院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电也是首创。以后,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1300多名青年学者将继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用所学的知识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同时通过深入基层,肪务社会,进一步检验和提高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

我们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的实地学习和调研即将告一段落,每一个成员将认真研究材料、梳理思路、分析问题,撰写抱研报告和文章,制作声像专题片,力争尽快把这些皣研报告、学术论文和专题片向中央、全院、长征沿线党政领导和群众以及全国人民汇报。

重走长征路考察队的队员们唱起了国际歌,在雄壮的歌声中大家告别了终生难忘的37天,但每一位队员都将振兴民族、振兴国家的责任感永远刻在心里。

万里征途喜归来

杲文川

从西安开来的列车缓慢进站,人们从车窗里又见到了熟悉的脸庞和那火一样红的半袖衫。6月23日清晨,我院重走长征路的青年学者风尘仆仆,胜利回到北京。

院副秘书长、党组办主任秦其明和部分所局负责同志一大早就赶到火车站,他们代表全院同志为归来的同志们献上一束鲜花,道一声“辛苦了!重走长征路的同志们。”

在闪光灯中,刚下车的考察队成员与欢迎的领导握手、拥抱。秦其明对归来的考察队成员说:“我代表院领导和李铁映同志对你们圆满完成重走长征路的艰巨任务,表示衷心的祝贺,并代表全院同志对你们胜利归来表示热烈欢迎。”

重走长征路考察队途经9个省,行程一万多公里,历时37天。一路上,青年学者们访问了红军遗址遗迹,调查了解社情民意,为红军所经地区的干部群众讲形势,做报告,取得了思想和业务双丰收。途中他们曾翻越多座大山脉,最高的达到海拔4300多米,他们曾遭受高寒大风和山路塌方,他们曾一天赶五六百公里的山路,直到深夜才吃上晚饭……考察队队员们以红军长征精神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克服了各种困难,胜利完成了任务。

在考察队出发地——社科院大门口,队员们展开那面经风e雨的红旗,手举鲜花,合影留念。万里征程万里情,青年学者们一路结下的珍贵友情此时难以言表,都凝结在紧紧的握手与热烈的拥抱之中。

汇报会晌话收获

杲文川李延枫

7月12日,我院院长李铁映、副院长李慎明听取了“青年学者重走长征路考察队”部分队员的汇报。李铁映院长针对我院青年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的工作和全院青年工尊圅了指示。

李铁映指扯,红军长征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你们重走长痒路后,应重新规划一下在新世纪中自己的人生路应该怎么走。国家民族命运与青年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青年人必须融入社会,用先进的思想改造社会,生活才有可贵的价值。希望青年人能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走向胜利的终点。

针对院青年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工作,李铁映指出,我院青年同志有近1500人,青年研究中心的责任很重。你们要代表青年的利益,反映青年的要求和呼声。每年都应规划、设计几个项目,做一点有影响、有效益的事情,而不要搞形式主义的东西。青年人要活跃起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青年的发展创造条件。要让全院的青年人都能够有所发展,大有作为。

李铁映还指出,搞理论研究的必须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某些针对西方的研究,对我国可能不适用,但他观察认识改造社会的方法和思想是我们要继承发展的。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发展的探索,通过几代人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我们产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说明,中国已站在人类理论思维的前沿。希望青年学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重大问题,产生出一批杰出人才,成为大学者。

院团委书记张冠梓向李铁映院长和李慎明副院长汇报了重走长征路的行程见闻、调研学习情况、服务社会情况以及地方对活动的支持等。他说,在院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传统教育之路,一条理论联系实际之路,一条国情调研之路,一条肪务社会、反哺社会之路。通过重走长征路,全体成员获得了精神上的洗礼、情感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升华、认识上的深化、意志上的磨炼。考察队成员李平、王春法、邵夏珍、李正华、左玉河、吴楚克等结合自己的专业汇报了重走长征路的感受。

在此之前,院领导还观看了“重走长征路”的小型图片展。院副秘书长、党组办主任秦其明,副主任方军出席了汇报会。

7月18日,面向全院范围的我院青年学者重走长征路活动总结汇报会隆重召开,六位青年学者做了汇报发言。我院副院长李慎明、秘书长朱锦昌、副秘书长兼院党组办主任秦其明出席了会议。

李慎明在听取了六位青年学者的发言后,对参加活动的青年学者获得的收获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长征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是藐视困难、战胜敌人的革命气概;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主义精神;是团结群众,亲如兄弟的革命友谊;是坚定必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李慎明要求我院青年增强时代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青年人的责任感,认真学习,深入实践,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新一代青年。

会上,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的青年学者根据途中所见所闻,结合各自的专业和特长,向与会者汇报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他们一致认为,通过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深刻领悟了长征精神的实质。表示要以长征精神指导自己今后的科研工作和人生实践,为振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不懈努力。

会后,与会者和参加此次活动的青年学者一起观看了名为《红色寻踪》的重走长征路活动纪录片。

同类推荐
  • 缴枪不杀

    缴枪不杀

    鬼子军官:“什么,李屠夫来了?”没有丝毫犹豫的,鬼子军官下令道:“快,放下枪,双手抱头趴在地上。”鬼子全体士兵动作整齐划一,非常快速的双手抱头趴在了地上。......李屠夫来到媚笑的鬼子军官面前,厌恶的瞅了他一眼,道:“你丫的笑得咋就这么贱呢,不知道老子最讨厌你这样的嘛。鬼子军官立马不笑了,还摆出了一副我不笑了,我很严肃的样子。“你丫的本来就长的吓人,还整出这么一副死人脸,吓唬老子吗?”鬼子军官“......”李屠夫:“你丫的不说话就以为老子会放过你了?你不是喜欢变脸吗?那就给老子再变365种不同的脸,少一种老子就把你摆出365个不同的姿势出来。
  • 大元的天空

    大元的天空

    为买房,结婚发愁的李宏被流星砸中,直接砸到了元末,风起于清萍之末,世界那么残酷,马背上的统治上让家国退步,嘿嘿我来了,全世界就都得听我的。
  • 三国之大汉逍遥王

    三国之大汉逍遥王

    泱泱大汉,唯我逍遥,我是刘德,我以德服人,曹腹黑,刘厚脸,孙碧眼,还我大汉江山。
  • 唐藩

    唐藩

    特种兵李安之在一次营救任务中与搭档一起被对方的迫击炮击中,醒来后穿越到了唐朝元和宪宗时期并被昌黎先生救起。适应过来的李安之决定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中唐时期,尽自己的努力,恢复那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时代,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光王,也就是后来的唐宣宗。
  • 苏联往事

    苏联往事

    1920年,“阿列克谢耶夫”号战列舰载着350吨黄金缓缓离开了锚位,圣安德烈的鱼龙唱响了它最后的悲歌...但这并不是俄罗斯帝国的追魂曲,大洋彼岸的第五大道,17岁的罗曼诺夫皇储正体验着他不一样的逃亡...
热门推荐
  • 我御凌天

    我御凌天

    唯美的星空下杀机四伏,被称为千年废物的叶风辰誓与天道比高低。他在一夜之间换了另一副模样,在这之后,他的命运会有如何改变......星空中是否隐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武者的身体与这片寰宇有着什么联系?叶风辰被天道封锁十五年又是为什么?......“我要凌驾于天地之上,掌御无边寰宇!”
  • 回族解读

    回族解读

    本书为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六篇论文论述了回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选择全国十个省区的回族地区,逐一解读其文化特点,第三部分是作者对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中亚回族)的面面观。
  • 时光与他恰似正好

    时光与他恰似正好

    30个爱情故事,或喜悦,或悲伤,或欣慰,或失望。在爱情里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爱的不够深,而是种种缘由,使得我们最终错过了彼此。而一旦错过,你就变成了一张老旧的照片,一段只能拿出来回味的记忆。而记忆,是回不去的。
  • 小小篮球

    小小篮球

    一颗小小的篮球,承载着无数青少年的梦想,一名庸才的篮球梦。
  • 董锵锵留德记

    董锵锵留德记

    献给所有把青春、汗水和泪水洒在德意志土地上的人们!
  • 亦世倾凡

    亦世倾凡

    两家世交,青梅竹马,日久生情,会有结果吗?
  • 拥有神豪系统

    拥有神豪系统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雨洋,在意外之下得到系统,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他能否就此登上人生巅峰?已有完结作品《我有系统就是好》,喜欢的朋友们,记得来支持哦!
  • 梦里繁华浮生尽

    梦里繁华浮生尽

    或许没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或许没有一个聪明的大脑,或许没有过人的美貌,可是,如果让诉诉选择,诉诉还会这样过自己的生活。自己感悟幸福,收获幸福。虽然路途曲折,虽然有时孤身一人,也许会在角落慢慢神伤,也许在街角肆无忌惮的欢笑,可是,她不想改变的,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幸福的,或者,她即将幸福。
  • 恰好认识你

    恰好认识你

    她还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打破以往的魔咒了,但那一瞬间的反应,让她不得不再次接受这个现实:安若瞳,即使你再多做心理准备,即使你再想把自己献给萧梓航,都跨越不了你是性冷淡的事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美女董事长老婆

    我的美女董事长老婆

    被无数强者誉为现代雇佣兵中的王者神话,兵王之王的陈哲,因为厌倦了一切重回都市,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因走后门得罪了美艳女总裁,被聘为公司一名小保安,从此风流都市,乐不思蜀,一心想过普通生活的他,身边聚集了各色极品美女,美女总裁,暴力警花,清纯萝莉,黑丝御姐……树欲静而风不止,想做一个普通人的他,真的能得偿所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