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9900000026

第26章 冷血的杀手,温情的母亲

远行(十一月十五日)

记得多年前,也是初雪。我看到一只蝉,正从蝉蜕里出来,颤悠悠地伸展它的翅膀。

今天下了第一场雪。

起初,飘小小的雪花,渐渐变大、变厚,成为一团团的雪絮。

这叫“湿雪”。因为气温刚好在冰点,雪冻得不很结实,像是湿湿的刨冰,随时会融解。但是这种雪也特别黏,一团团地挂在窗玻璃、树梢和朽叶之间。

霜叶还没落尽,原本高高的树梢,挂上雪花,因为沉重,而一一垂向地面。有红、有黄、有白,加上湿雪使叶片亮亮的、树干黑黑的,真是美极了!

我特别把派蒂的罐子带到外面,放在厚厚的雪地上。对她说:“你是第一只能见到雪的螳螂。”想想,又改口说,“你是第一只能遇到风雪,还活得好好的螳螂。”说完,为她拍了张照片,赶紧抱进屋内。

不知外面有多少虫子,原本还撑着最后一口气,这一下雪,就全死了。

记得多年前,也是初雪。我看到一只蝉,正从蝉蜕里出来,颤悠悠地伸展它的翅膀。

雪一片片下,落在它身上。没多久,它就掉下来,死了。

我园中的无花果也一样,地面上的枝子,年年冬天被冻死,春天又重新由地下发出新芽,长成近两米高的长枝,伸出三十厘米宽的大叶子,并在每个叶间长出果实。只怪春天发得晚,没成熟几个,就又进入了冬天。

人有“生不逢时”,其他生物也有;人有“壮志未酬身先死”,其他生物也一样。天地间没什么遗憾,生在北极,可能就待在冰天雪地一辈子;种子掉在贫瘠的土壤上,就注定在那里生根。除非像派蒂这样,被带入另一个世界,不再跟着世代祖先的“生命时间表”过日子。

你看,派蒂站在罐子里,举着双钳,看着外面的雪花,多么勇猛!她说不定还以为天上飞下许多白色的蝴蝶呢!

昨天台北来了电话,催我赶快上路。我已经比预定出发的日子迟了一个星期,也为此改动了几个原来的约会。

但是过去的这一个礼拜可没白过。我不但找到买蟋蟀的地方,而且抓到公螳螂,让派蒂成了婚。就一个负责的家长而言,这也真是可以“放手”的时候了。

人要远行,如同人将死。亲人变得特别亲,家也变得特别美。那“亲”与“美”,是因为你“即将失去”,是因为你“舍不得”。

今年的秋天,我过得很满足,从来不曾这样丰富,也难得和小女儿有这么多“共事”的机会。

派蒂使我们有了共同的焦点。过去我教她写字、画画,都是规律平淡的。但是照顾派蒂不一样,那是一种情感、责任和负担。

我对走后的事情,也都有了安排。

太太同意按时为派蒂买虫,女儿愿意帮我观察派蒂的生活。

从抓到派蒂的那天,我就开始做记录,并且前前后后拍了几百张照片。这是我的兴趣,拿着望远镜看鸟,用放大镜看虫,切开花看组织,到树林里捡鸟毛,到海边捞小鱼。

做这些事,使我能由小见大,悟出许多自然界的“理”,也使我能用这种时间冥想,增加自己的灵感。女儿显然继承了我的个性,每天用她仅有的几个英文单词,写下她对派蒂的感觉。

“爹地不能看她生蛋了。”我对女儿说,“由你代替爹地看,要写下来哪一天,生下什么样的蛋哟!”

女儿不断点头。老婆则说她会把女儿的日记传真到台北。

过去我在台北,打电话回家,总要问问家里的花草长得如何,现在又多了一件关心的事。

人很妙,在这里会挂念着那里;真到了那里,又会想着这里。人活着会操心死了之后去何处;不知死了之后,是操心今生的亲人,还是操心自己下一世将会怎样。

不知派蒂会不会担心她的孩子,大概没有一只螳螂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孵化,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如同一个冷冻的“受精卵”,在双亲死去多年,被“代母”生下来。

记得到佛罗里达州迪斯尼的未来世界(EPCOTCenter),曾经在“土地馆”看过一棵巨大无比的番茄树。据说在特别的照顾下,能不断结果,而且已经结了好几年。

我当时就想,我园子里的番茄一入秋,就黄了叶子,原以为那是它的生命到头了;现在才知道,好的照顾、好的营养,能延长几倍的生命。

自从养了派蒂,我也有个想法——

我们很难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何不以螳螂做实验,如果我给她特别的照顾,甚至特别的训练,由我再造一个自然的环境给她生活,她会不会活得长许多?

这两个半月来,我也曾和女儿一起,带派蒂到海边看海鸟、看海上的落日。有一次还带她去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MuseumofNaturalHistory),看橱窗里的各种昆虫标本。今天,她则看到生平第一场雪,相信未来还能看到更多。

她的未来有多久,我不知道。只知她产完卵,就会死了。

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我养“蚕宝宝”,每天放学,不做功课,先四处找桑叶,洗一洗,再擦干了喂蚕。当蚕宝宝蜕皮前,它不吃,我会守在旁边操心,以为它生了病。在它长得最大最胖、最令我高兴的时候,却又开始泛黄、变得透明。

然后,它吐了丝、结了茧。

当我耐心地等它破茧而出,变成蛾子,却又得面对它的死亡。

养“一年生”的小昆虫,比养其他小动物,更能领悟生命更替的道理。

我想这次我走,恐怕没几天,就会接到消息——“派蒂生了蛋。”接着是——“派蒂死掉了。”

我想当我回来,面对的将是她的罐子,和里面的卵。

我想我的女儿也会像我小时候一样,从派蒂的身上学到许多道理。

生命是圆的,但从不圆满!

天杀(十二月十五日)

我发现这宇宙间最大的杀戮者,竟然是“生我、育我、覆我、载我”的“天”!

一转眼,回到台北已经一个月了。每隔几天,老婆就会传来女儿的日记。以前在纽约看她的日记没什么意思,一方面因为才小学一年级,写不出几个字,一方面由于事情都在眼前发生,她写的当然不如见到的真实。

但是现在,身处地球的另一边,小丫头的片纸只字,突然变得多彩多姿。有时候只是一句话,还带几个拼错的单词,半读半猜,反而像看诗,有许多想象的空间。

也有时不太看得懂,或看懂了却不敢相信,于是打电话问女儿,更能发现许多过去没注意的事。

譬如十二月七日,她写她喂派蒂喝水。我吓一跳,没想到她那么大胆。当我在纽约时,小丫头虽然号称派蒂是她的宠物,却不太敢碰,有一次派蒂爬出来,她还吓得哇哇大叫。

不知从何时起,她居然敢拉开罐子上的纱布,再用鸭嘴笔蘸水,伸到派蒂的嘴边,耐心地看着派蒂喝。

她不再怕派蒂了。不怕的原因,是由于我走了,她必须承担照顾的责任,于是由硬着头皮干,到与派蒂熟稔。她不再嫌派蒂脏,如同有些人能跟自己的狗亲吻,在外人看来恶心又肮脏的事,对宠物的主人而言,却是理所当然。

只有去接触,才会同情;只有去奉献,才会爱恋。而当你付出爱之后,与对方的距离就会愈缩愈短,甚至使对方成为你的一部分。

宠物跟人也是一种“缘”。我有一个朋友,向来讨厌猫,也天生对猫敏感,甚至有猫的人家她都不去。可是有一天,不知怎么回事,一只没睁眼的小乳猫趴在她家的台阶上喵喵叫。天冷,她的同情心使她不得不把小猫抱进家,放在车房一角的纸盒里,又丢点食物给小猫吃。

小猫不会吃,一动也不动。她实在看不过去,只好弄了些牛奶,用勺子喂,由每天下班喂,到出门前也喂。小猫愈长愈大,渐渐走出盒子,走出车房,走进客厅,走进她的卧室。

这个讨厌猫的女人,后来天天红着鼻子上班,每周去打过敏针,因为——她的猫天天跟她睡一个被窝。

缘,真是太妙了。只因为“见面”,就有了“三分情”;只因为一个弃婴放在门口,就可能在生命中多了一个孩子;只因为我碰上你,照顾你,就爱你,爱一辈子。

我相信女儿已经一点都不怕派蒂,派蒂已真正成为她的宠物。

果然,十二月十三日,小丫头写道:

“我的螳螂起初不认识我,但是现在我想她已经认识我了。”

她也不再怕蟋蟀,而开始自己去瓶里抓来喂派蒂。十二月十一日,她在日记里写:

“上个星期六,我喂宠物派蒂吃那些蟋蟀。当我弹琴的时候,那些蟋蟀很高兴地唱歌。”

她的这段日记让我十分疑惑。她是先把蟋蟀丢下去,派蒂没立刻吃,于是蟋蟀听她弹琴,高兴地唱歌?还是那些爱听她弹琴唱歌的蟋蟀,被她拿去喂了派蒂?

在小孩的心中,是不是也有“爱的排行榜”?

当他们的宠物猫咪,吃掉了宠物小白鼠,他们会不会伤心?抑或因为比较爱猫,也就能在“权衡”之后,比较释怀?

大人何尝不如此?每个人就算不承认,心里也都有那么一个天平。母亲在一个儿子杀死另一个儿子之后,会护着凶手,因为那样才免得失去两个儿子。父母在逃难的紧要关头,一群孩子只能带一个时,可能选那最小的,因为最小的孩子最没有谋生的能力,又最容易抱着跑。他们也可能选儿子,因为在古老的观念里,儿子是传宗接代的香火。

从小到大,我们由选食物,挑大的、甜的,到选玩具,挑好的、贵的,到选伴侣,挑合得来的、有才貌的,到选房子、选孩子……

本来天生一百零六比一百的男女比例,在这选择下,可能翻了过来。

为什么绒毛膜取样、羊水穿刺那么普遍?为什么做“天使”接生的人,也要做“魔鬼”杀生?同样一张妇产科的手术台,可能是报喜,也可能是报丧的地方。

因为选!因为未婚妈妈要选自己的前途,已婚妈妈要选自己的自由,或让其他孩子活得更好。

“选”的反面是“不选”;不选的同义词是“放弃”。所幸那些被前一位顾客放弃的水果,常被下一位顾客选去。那被我女儿选择放弃,而丢下去的蟋蟀,总被派蒂选择,抓起来吃掉。甚至那些被堕胎的胚胎,都会被人买去,用来治帕金森症,或制成美容的面霜。

每一个“不道德”,都可以穿上“道德”的外衣。每个“杀”,都可以有神圣的借口。

只是我想,这世上是不是有两全其美的事?最起码,应该想办法,将悲剧降到最低。最少的悲剧,就是最大的喜剧。

女儿在十二月五日的日记里写:“我的虫(螳螂)很凶。我给她五只虫,她吃了两只,她同时咬掉(另外)三只的头。”

这段日记也使我很惊讶。我过去只认为螳螂是因为体内有某种荷尔蒙,使它不知饱,而不断地吃。当派蒂杀死外来的母螳螂,而没吃下去的时候,我则想“那杀,是因为战斗的结果”。

而今由这篇日记却发现,派蒂不一定是为吃而杀。蟋蟀不会飞,从来不像马蜂那样干扰派蒂,它们躲在罐底的尸堆里,一点都不造成威胁,派蒂为什么要杀它们呢?

为吃而杀的杀,还情有可原;不为吃,也不为保护物种,或平衡生态而杀,则是一种罪恶。

同样的道理,对于那为了救丈夫的帕金森症,而设法怀胎,再堕胎,用胎儿的脑组织为丈夫治病,在我认为,更与“预谋杀人”没什么差异!

当然,你骂她是“为杀而生”的同时,她也可以辩说“这是为生而杀”——为了她丈夫的生而杀!

每个战争和每次屠宰,都是“为生而杀”。

每个繁殖的牧场,都是“为杀而生”。

甚至可以说,每个生物都在为生而杀,为杀而生。他们要活下去,所以杀;他们要与“总有一天会杀他们的上天”对抗,既然打不过,必须死,只好不断地生。

想到后来,我发现这宇宙间最大的杀戮者,竟然是“生我、育我、覆我、载我”的“天”!

分娩(十二月二十日)

似乎用这恶心的螳螂卵,磨粉煎汤,喝下去,能够“补阴虚、通小便、治梦遗”,也治“咽喉肿痛”和“小儿夜尿”。

派蒂生产了!没生在我为她摆设的树枝上,却生在罐口的纱布上。

早晨老婆打电话来,说派蒂这阵子一直扭动她的屁股,大概因为找不到好的“产房”,而没生。昨天实在憋不住了,终于爬到纱布上,生了一大团褐色的东西。

她也传真了女儿的日记,上面写着:

“我的螳螂昨天下了一个蛋,我不知道她会不会死。那蛋看来好恶心。”

她的老师搜勃太太(ShellySobel)则加了一行评语,说:

“她如果下了一个蛋,那蛋说不定会孵化。”

女儿和她的老师都错了。我虽然没看到蛋,但由各种书里,早知道螳螂的蛋不是“一个”,而是一大团的“卵囊”。干了之后,像是一块橡胶,即使经历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也不会死。

那卵囊里可以容纳多达两百颗蛋,外面虽然看起来像是一块密封的东西,里面其实有一条条的空隙,以备将来小螳螂孵化的时候,能够顺着“通道”往外爬。

对于螳螂卵的观察,我不能不佩服前人,古书上说:“(螳螂)深秋乳子,做房粘着枝上,即‘螵蛸’也。房长寸许,大如拇指,其内重重有隔房,每房有子如蛆……”

他所说的“有隔房”,就是讲那“通道”。至于“螵蛸”,则是指“螳螂的卵块”。我相信古人有那么细的观察,是因为他们总能接触。至于接触的原因,则是因为螵蛸是一种中药。

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螳螂卵说得真玄,甚至称为“肝肾命门药也”。各种其他的中国医药书籍,也十分推崇,似乎用这恶心的螳螂卵,磨粉煎汤,喝下去,能够“补阴虚、通小便、治梦遗”,也治“咽喉肿痛”和“小儿夜尿”。说得更玄一点,则是“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补心气”,看起来简直像是肾亏专科的广告词。

于是我想,会不会平常我们去看中医,喝下的汤药里,常有这螳螂蛋呢?幸亏古人聪明,不称它“螳螂蛋”,而说是“螵蛸”。买药的人,只以为那是一味药材,不去想原来是什么东西,也就心安理得地吃下去。否则,只怕还没吃,已经造成“心神不安”了。

其实这世间许多东西,如果问出处,都能吓人一跳。甚至女人的化妆品,也可能是用昆虫制成。

红色的颜料,常是用产自阿拉伯的一种胭脂虫磨成的。

那些闪闪发亮的眼影,常是用蝴蝶翅膀上的粉末制成。

愈是从自然生物取材的东西,愈恶心,也愈不伤人。如同用牛粪浇灌的蔬菜,而今成了“宝贝”;在山野里跑来跑去,吃蚯蚓、蜈蚣的“放山鸡”,更是桌上的珍馐;河沟里可怕的血吸虫,成为医疗上最佳的“去瘀、通血愈合器”。

宇宙非常奇妙。人参上火,人参头降火;莲子上火、莲心降火;椰子肉上火,椰子水去火。一种植物的本身,就能造成平衡。

此外,生在热带的椰子,应该“性热”,它的水反而最寒;生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应该“性燥”,它的花反而清凉。植物又因为要与环境平衡,而有了不同的属性。

于是我想,古人是不是用这个道理,认为螳螂“嗜杀”,所以它的蛋能“安神、定心”?螳螂有钳子,可以钩、可以斩,于是它的蛋能“化瘀、消肿”?

这就好比传说毒蛇可以去火,犀牛角可以退烧,雪莲可以壮阳,癞蛤蟆可以治癌。所谓用“大毒”对“大解”,以“大燥”对“大寒”,用“大阴”对“大阳”,以“肃杀”对“肿胀”,用“大恐惧”对“大安心”。

这宇宙就是个天平。虚而后盈,死而后生。乐极生悲,悲极生喜。

我在电话里叮嘱老婆:

“把派蒂的蛋收好,这特别狠毒的螳螂,生出的螵蛸,必有神效。”

同类推荐
  • 晚风集(卷四)

    晚风集(卷四)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 民国国文课

    民国国文课

    民国文化可谓承上启下,既延续了前清的儒学,又开启了新文化的序幕。在不过三十多年的民国时期里,名家辈出,诸如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胡适、林语堂、鲁迅、徐志摩等,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身体力行极大地丰富了这个时代。因此,我们再度研究民国文化,并予以取长补短,对今人而言还是很有裨益的。
  • 永生的海拉

    永生的海拉

    美国作家丽贝卡·思科鲁特耗时十年挖掘这段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精彩历史,记述拉克斯一家如何用一生的时间来接受海拉细胞的存在,以及这些细胞永生的科学原理,揭开人体实验的黑暗过去,探讨医学伦理和身体组织所有权的法律问题,以及其中的种族和信仰问题。本书细腻地捕捉了科学发现中的动人故事,及其对个体的深远影响。本书出版之后,在外界的捐赠下,家人终于为海瑞塔树立了墓碑,碑上镌刻着“永生的海拉细胞,将永远造福人类”,对海拉细胞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进行了完美注解。本书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被美国HBO公司改编为电影,奥普拉·温弗瑞倾情主演,获艾美奖、美国评论家选择奖等多项提名。
  • 我把人生看透了

    我把人生看透了

    张恨水一生写过数千万字作品,小说、散文、诗词、时评、新闻无一不精,其本身是新闻工作者,又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见多识广,所以,他对人生的感悟既丰富宽广又透彻犀利。对于做事,他说——看得定,拿得准,便放手做去。对于挫折,他说——人生偶然落魄,这是不足耻的事。对于朋友,他说——朋友之互相利用,说得好听一点,乃是互助,说得不好听一点,是做买卖。对于努力,他说——我自己知道所学的太不够了,要多读,多看,多跑。对于工作,他说——一面工作,一面也就是学习。世间什么事都是这样。他一辈子笔耕不辍,对友人,对家庭,对事业,都勤勤恳恳、孜孜不倦。看透人生而不消极,历经世事更知努力,就是张恨水的人生态度。
  •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治愈系美食故事;第二章为励志随笔;第三章介绍美食溯源;第四章则是光陆怪离的美食童话。每篇文章都围绕着一个食材主题展开,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个温暖的美食情感故事。每个人都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的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云烟。人生在世,不如只求顿顿吃好。唯有美食不会拒绝孤独的人。
热门推荐
  • 鸿蒙源珠

    鸿蒙源珠

    源于万物,万物之尽;东方凌号称家族千年以来唯一天才,却因不得知的体质而限制,不能修炼家族传承功法。一次偶然滚落山崖丧失记忆,被送往都市生活过完平平谈谈的一生。却不知在都市走上了他的修真之道。
  • 赤子仙途

    赤子仙途

    他为报养育之恩,踏上了寻仙的道路。他为报养育之恩,解开了魔族封印。为救人,求遍天下人。为救人,祸害世间苍生。管他正邪如何评价,问心无愧逍遥人间。
  • 鲲鹏传之逍遥化仙

    鲲鹏传之逍遥化仙

    北冥翔翼有鲲鸟圣,其名逍遥。其翼若垂天之云,怒而飞,水击三千,扶摇直上九万里也,无极为鲲鹏---改编自《逍遥游》
  • 生死之上

    生死之上

    “如果我活着只是为了死去;“那我为何还要活着;如果我活着不是为了死去,那天地也不能断我生死。若天要亡我,我便破了这天。若地要葬我,我便毁了这地。若这众生要斩我,我便杀尽天下众生。
  • 无限狂战

    无限狂战

    当某一天,这些人来到地球,地球便就走上了一条不同的进化之路。
  • 大明之千变小白脸

    大明之千变小白脸

    一个现代贪官,重生在动荡大明。抗倭寇,肃奸佞,兴工商,开海禁,革民政,改军制,图霸业,凭一己之力艰难的撑起大明的江山。他有很多绰号,棋圣,曲尊,色仙,青天,军神等等,当他垂垂老矣的时候,有人问他他最喜欢哪个绰号,他笑着说,我最喜欢小白脸这个称号,而且我也的确是个小白脸。说完后溘然长逝,举国哀痛···········
  • 影后女配不佛系

    影后女配不佛系

    上辈子的遗憾,这辈子从头再来。苏钰经历过很多绝境,她都可以熬过去,却抵不过命运安排的女配二字。重来一次,男女主羽翼未丰,苏钰看了看手里的奖杯,心想自己可不是什么佛系女配呢。
  • 穿越时空撞见你

    穿越时空撞见你

    女主出生那天,天空闪现暗紫色亮光,此后,不到一个月,女主的家庭由小康爆发成亿万富翁……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玄妙呢?敬请期待!
  • 茗岚

    茗岚

    在十爱九悔的青春里,总有那么一个人,深藏在心底。它像颗毒药,浓烈的煎熬那守望的虚实。它像把钝刀,玩味的撩拨这时间能够往回跑。在那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和她的欢笑,岁月知晓……
  • 最终人型决战兵器

    最终人型决战兵器

    数百年前,大陆上突然出现了人类的天敌——巨型怪物。面临着在大陆上灭绝的危机,残存下来人类四散奔逃。人们在大陆上建立起来拥有巨大城墙的都市,并戏称其为“畜栏”。为了抵御怪物的攻击,人类启动了名为“最终人型决战兵器”的计划,建造由魔法或蒸汽驱动的巨型人型机体,对来犯的巨型怪物进行有效的还击。未毕业的大学生穿越到这个动荡的大陆,成为了“实验室”工坊的第三名成员——亚瑟。这个拥有着详尽科学的“外来人”,如何能在这个魔法与蒸汽文明交相辉映,电气科技已经萌芽的时代,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