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36500000003

第3章 美洲大陆的主宰西班牙帝国

西班牙位于西南欧伊比利亚半岛上。西南部临大西洋,西北邻靠比斯开湾,西邻葡萄牙,东北部与法国和安道尔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临地中海,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北非洲的摩洛哥相望。它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绝大部分,面积504748平方公里,人口3719万。天主教为国教。当葡萄牙成为独立王国,开始进行探险时,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其他地方在为光复西班牙而努力。当葡萄牙人开始从探险中得到收益时,西班牙人心情复杂地看着葡萄牙人不断地向南开拓,却只能在几个群岛上与之展开争夺。但在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凭借殖民美洲所获得的财富,很快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

一、光复伊比利亚

光复运动迅猛发展

在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斗争中,基督徒逐渐形成了几个小王国,随着形势的发展,他们逐渐联合起来,形成几个较大的天主教国家。11世纪至13世纪是收复运动大发展的时期。11世纪前半期,形成的国家有雷翁、卡斯提、纳瓦尔、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王国。1076年~1134年,纳瓦拉并入阿拉贡;1134年阿拉贡与加泰罗尼亚合并为统一的阿拉贡王国;1230年雷翁王国合并于卡斯提王国。这种联合过程的发展,使卡斯提王国和阿拉贡王国,从12世纪前期起,就成为西班牙光复运动斗争中心。天主教国家的大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统治西班牙的倭马亚王朝的分裂和大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在基督徒的进攻下,节节败退的穆斯林向北非摩尔人求援。约两万北非的摩尔人在伊本·优素福的率领下于1086年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在这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阿方索六世大败,只带了300人死里逃生。伊本·优素福则把4万多个首级作为战利品带回北非,垒成一个金字塔以夸耀战功。到了1090年,伊本·优素福一度占领西班牙大部,只有几个城市还在基督徒手中。在重大失败面前,基督徒不屈不挠,13世纪初,基督教诸王国(雷翁、卡斯提、阿拉贡、纳瓦尔)联军在西欧各国十字军的支援下,在托洛萨的那瓦斯战役中(1212年7月16日)使穆瓦希德王朝的军队遭到决定性的失败。摩尔人被杀的至少有16万人。此后,斗争形势发展迅速。到13世纪,半岛上形成三个较大的基督教国家纳瓦拉继12世纪并入阿拉贡后,后来又分裂出来,13世纪时成为法国的一个省,到了14世纪中叶又独立,1512年归并于西班牙:卡斯提、阿拉贡和葡萄牙,阿拉伯人仅剩下格拉纳达一个小王国偏居一隅。

光复运动的混乱时期

在光复运动的大好形势面前,各个基督教王国内却为争权夺利混乱不堪。纳瓦尔王国在查理三世死后就陷入了分裂。雄心勃勃的卡斯提国王阿方索十世在晚年陷入儿子桑什为保证继承王位而发动的叛乱中。1350年逝世的阿方索十一世留下了一个儿子佩德罗和五个私生子。在佩德罗统治时期,阿拉贡向卡斯提宣战,佩德罗决定在讨伐阿拉贡之前把那五个私生子都除掉。军事行动为残忍的报复提供了借口。亨利要把佩德罗的老婆和女儿拿来取乐,佩德罗则处死了所有与亨利接触过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阿拉贡和卡斯提媾和后,亨利始终没有放弃向佩德罗复仇的念头。他撺掇阿拉贡国王再起战端,并从法国搬来雇佣兵,佩德罗则与格拉纳达的穆斯林结成联盟。支持阿拉贡和亨利的法国与支持卡斯提和佩德罗的英国的干预使战争越发激烈起来。法国派遣的雇佣军轻易地攻占了卡斯提,亨利加冕为卡斯提国王,佩德罗逃到了托莱多。但后来,亨利和迪·吉斯盖克兰进入西班牙的法国雇佣军的指挥官。的军队与英军遭遇,亨利战败,迪·吉斯盖克兰被俘,但不久在付出了巨额赎金后被释放。迪·吉斯盖克兰发誓要报仇,他与亨利会合后,围攻托莱多,佩德罗被捉。亨利和他进行了一场肉搏,真正的肉搏,佩德罗最后被亨利杀死。私生子亨利成为了亨利二世,他与法国合作,对葡萄牙人作战。很快他就死了,据传是被纳瓦拉人毒死的。其子胡安一世被葡萄牙人打败,1390年坠马身亡。其后王位相继由亨利三世和胡安二世继承。

胡安二世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是阿拉贡王国的玛丽亚,她于1425年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亨利四世。第二任妻子是葡萄牙的伊莎贝拉,她于1451年生下了女儿伊莎贝拉,1452年生下儿子阿方索。亨利四世是个平庸无能的人。面对全国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他对此一筹莫展。在与格拉纳达的战争中也屡战屡败,平时对其下属又赏罚失衡,用人不当,国内各贵族都抱反抗之心。亨利四世也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纳瓦拉的布兰卡,因为没有生育被休。第二任妻子是葡萄牙的胡安娜,生下了一个女儿贝尔特拉尼娅。由于亨利四世太过无能,一部分贵族宣布废黜亨利四世,拥立未成年的阿方索为王。但阿方索很快死亡,年仅15岁,据说是被亨利四世派人杀死的,于是这部分贵族转而支持伊莎贝拉。两方势力展开内战,1468年7月,亨利四世虽镇压了贵族们的反叛,但考虑到反对者们仍然拥有强大的力量,仍与他们签订了《托洛斯·德·基桑多和约》。根据和约,亨利四世承认伊莎贝拉公主为其合法王位继承人;国王不得强迫伊莎贝拉公主与某人结婚,但伊莎贝拉公主的婚事须经由国王恩准;所有阿方索派贵族必须向亨利四世宣誓效忠;双方应停止内战,共同为卡斯提王国强盛而努力。

1276年,阿拉贡国王雅各一世死后,留下遗嘱将王国平分给两个儿子,这带来了灾难。兄弟、堂兄弟之间时常相互打仗。1410年,由于没有继承人,阿拉贡国王的王冠落到了卡斯提王子斐迪南头上,史称斐迪南一世。斐迪南死后,其子阿方索五世继位,他于1442年征服那不勒斯王国,把版图扩大到意大利半岛。阿方索五世把王位留给了弟弟胡安二世(与卡斯提的胡安二世不是同一人),他由于其父而为卡斯提人,由于其兄而成为阿拉贡国王,由于其妻而成为纳瓦拉国王他的妻子是纳瓦拉女王布兰卡一世,也就是亨利四世第一任妻子的母亲。妻子死后,胡安二世成为纳瓦拉国王。胡安二世怀有统一西班牙的野心。由于他与第一个妻子生的儿子卡洛斯不承认继母的纳瓦拉王后的称号,胡安二世把他投入监狱,剥夺了其王位继承权,把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儿子斐迪南立为王位继承人,实际上就是王子。胡安二世还把一个女儿嫁给了法国伯爵加斯顿·福阿,并向他表示了支持法王的意思。此举引发了各国大贵族的反对,因为他们怕法国势力加强而危及自身利益,从而选择支持卡洛斯。因为加泰罗西亚支持卡洛斯,胡安二世与之作战,纳瓦拉因为内战四分五裂。形势在对卡洛斯极为有利的情况下,他却突然死去,据推测很可能是被毒杀。

伊莎贝拉女王

17岁的卡斯提王位继承人,漂亮的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伊莎贝拉,未来的卡斯提女王成了欧洲众多王孙贵族眼中的香饽饽。围绕她的婚事,各方势力展开激烈角逐。亨利四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决定将妹妹嫁给与卡斯提王室有血缘关系的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此举得到了大贵族的支持,因为他们怕卡斯提与阿拉贡合并后王权会得到加强,他们的独立地位得不到保障,封地也有可能会被没收。支持西班牙统一的贵族则支持伊莎贝拉与斐迪南的结合,希望用阿拉贡的势力保住伊莎贝拉的继承权,进而实现两国的合并。阿拉贡的胡安二世全力支持两人成婚。伊莎贝拉具有十分清醒的头脑,中意于精明强干的阿拉贡王子斐迪南,她要权力更多于爱情。1468年秋,她派人秘密地与斐迪南谈判,随后于1469年1月7日签订了婚约。亨利四世得知妹妹不经他允许私订终身,十分气愤,决定在结婚以前把她囚禁起来。但伊莎贝拉机警地逃脱了,并且写信向斐迪南求援,要他立即前来完婚。1469年10月19日,两人在巴利亚多利德完婚。根据当时的法律,堂姐弟结婚必须得到教皇的许可,显然这是来不及的,于是阿拉贡的大主教只好伪造了一纸许可,这日后又成为内乱的一个缘由。

伊莎贝拉与斐迪南的结合,适应了西班牙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统一进程起了加速作用。但这一违反和约的行为使亨利四世极为恼怒,他剥夺了伊莎贝拉的王位继承权,把贝尔特拉尼娅确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还派出军队逮捕伊莎贝拉。逮捕行动遭到了渴望统一安定的卡斯提和阿拉贡人民的反对,他们走上街头,挥舞两国的旗帜,高喊“卡斯提—阿拉贡”的口号阻挡国王的军队,伊莎贝拉趁机逃脱。为了借助法国抗衡阿拉贡,亨利四世又把女儿贝尔特拉尼娅许配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弟弟吉恩斯基公爵。1470年两个人订婚,就在要举行婚礼的前夕,公爵突然死去。公爵之死是因为路易十一深恐公爵娶了卡斯提的王位继承人之后势力强大,因此派人将他毒死的。1474年12月11日,亨利四世逝世,第三天,伊莎贝拉宣布继承王位。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真正的王位继承人究竟是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从法律上讲,王位应该属于贝尔特拉尼娅,但她的血统却遭到了怀疑,认为不是国王所生。而且一些大贵族为保住自己的特权,让年仅15岁的贝尔特拉尼娅与年过半百的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订婚,借重葡萄牙的势力对抗伊莎贝拉。让一个葡萄牙人来统治卡斯提是让人不能接受的。在此情况下,伊莎贝拉纯粹的血统、良好的道德和显而易见的能力让她得到了广泛的拥护。为了得到卡斯提王位,阿方索五世率兵两万跨过边境,并且宣布自己为卡斯提国王。伊莎贝拉面临严峻挑战,这时的她既缺少军队也缺少金钱。但在保卫家国的号召下,40000人的队伍很快组织起来,双方开始了激烈争夺。战争持续了四年,直到1479年,斐迪南继承阿拉贡王位后,卡斯提和阿拉贡的联军才把葡萄牙军队打败。贝尔特拉尼娅后来在一个修道院中度过了她的五十年余生,直到68岁时死去。

1479年斐迪南继承王位,使两国实现合并,但这并不是统一,两国仍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独立,没有通用的货币,没有通用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使西班牙联合起来的是共同利益而不是政府和法律,只不过是西班牙王国拥戴这一对夫妇共主而已。当时的卡斯提和阿拉贡之间还互征关税,所有的阿拉贡的海外领土,伊莎贝拉无权过问,同样,卡斯提发现的新大陆,阿拉贡也不得染指。但是这桩婚姻仍然标志着“统一的西班牙王国的形成”。

伊莎贝拉是一个充满活力,很有才干的统治者,在两人的联合统治中,她是主角。伊莎贝拉严厉打击割据分裂的大贵族,西班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伊莎贝拉和斐迪南被称为“天主教国王”,王权和神权得到充分结合,西班牙也从专制王权和教会的双重利益出发,强化了对“异端”指的是犹太人、已皈依天主教的摩尔人(被叫做摩里斯科人)、反对国王和教会的人。的镇压和破坏。从1477年开始,在全国遍设宗教法庭,任何人一旦成为被告,轻则查抄财产,重则处以火刑,由于原告同时也是证人,所以没人敢为被告辩护,被告若是不认罪名就会遭到严刑拷打,直到承认为止。从1483年起的15年间,有8000多异教徒和异端分子被处以火刑。这个政策虽有利于政权的巩固,但消极面也非常大,1492年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西欧思想文化界群星灿烂,而西班牙却一片沉寂,因为在审判制度下,任何一种与官方不一致的学说都会被视为异端,并且会招致杀身之祸。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不可能有思想家出现。

攻占格拉纳达

经过250多年的内部混乱后,光复运动终于又走上了正轨。作为正统的天主教徒,在实现两国合并后,伊莎贝拉立即着手实现夙愿:打败阿拉伯人,彻底光复伊比利亚。在加强国内统治的同时,于1482年开始同格拉纳达的阿拉伯人进行战争。在战争中,伊莎贝拉表现出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大无畏勇气。她联络西欧各基督教国家以取得支持,同时分化瓦解敌人阵营而屡屡得手,她动员全国的力量投入战争,典押自己的金银首饰以筹集军费,并经常亲临前线鼓舞士气。1485年她建立了欧洲第一所军事医院——女王医院,以加强军事后勤工作。这些措施都激发了西班牙军队的斗志。

另一方面,格拉纳达这时陷入内乱之中。苏丹宠信外室索拉雅,一个皈依了穆斯林的基督徒,把王后爱恰赶走。爱恰逃到瓜迪斯,把自己的儿子保布迪尔加冕为格拉纳达国王,并组成一支军队同她的丈夫作战,把他逐出格拉纳达,让儿子登基为王。局势非常混乱。

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看到了这个极好的机会,他们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从议会中得到了100万银杜卡托的支持。教皇西克塔斯四世授予他们教皇谕旨,组织了十字军进军,还给他们送来一个银十字架。在重重围困下,最终经过谈判穆斯林投降了。1492年1月2日,西班牙军队进入格拉纳达——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王国,从此结束了穆斯林在西欧的统治,长达七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宣告结束。为了共同庆祝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光辉胜利,当时整个欧洲几乎所有的天主教堂都钟乐齐鸣。

二、伟大的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虽然是由葡萄牙人开始的,但主要部分是由西班牙完成的,葡萄牙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新航路的开辟上。

哥伦布的成功努力

哥伦布在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那里碰壁后,辗转来到了卡斯提,继续游说他的计划。参与香料贸易是一项获利丰厚的生意,这是很明显的。然而《托尔德西拉斯条约》限制了西班牙向东航行,当时还有境内的阿拉伯问题需要解决,所以用武力也不可能打通向印度这里的印度是一个泛指,也就是包括印度、中国、日本等在内欧洲人心目中的东方。的陆上通道,那么,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印度的计划实际上成为西班牙参与印度贸易的唯一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哥伦布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历史选择了哥伦布。1486年在一位伯爵的引见下,他见到了伊莎贝拉女王,女王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他的计划。经过四年漫长的等待,计划被否决,因为委员会认为哥伦布计算错误,计划不可行。1491年11月底,经女王向其忏悔的主教的介绍,哥伦布在圣塔菲城,一个在格拉纳达附近的军事要塞,又一次见到了女王,这一次他的计划又被提交到一个委员会进行审议。1492年1月2日,格拉纳达投降,哥伦布也有幸参加进城队伍分享胜利的喜悦。但他的计划又一次被否决,理由是哥伦布想要的价码太高了,委员会认为一个平民不能得到贵族的头衔。哥伦布非常失望,决定离开西班牙到法国去碰运气。就在哥伦布动身一个小时后,一名有影响的皇家司库说服了女王,因为这次远航的费用不是太高,而哥伦布一旦成功所带来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于是在距圣塔菲城4英里远的松木桥村,哥伦布被追上。其实这个时候伊莎贝拉女王已发布了有名的令西班牙境内的犹太人在三个月之内离境的命令,但她对哥伦布犹太人的身份却没有任何表示。经过三个月的讨价还价,哥伦布与伊莎贝拉女王签订了历史上有名的《圣塔菲协议》,哥伦布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协议规定:(1)女王陛下任命哥伦布为他行将发现或获得的一切海岛和陆地的统帅,并且可以世袭。(2)任命哥伦布为他行将在所述海洋上发现或获得的陆地和海岛的副王和总督。(3)在这些地区得来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及其他商品他都可以征收和保留1/10,并且一概免税。(4)任何涉及这些商品或产品的案件都由他或他的代理人以统帅身份进行裁定。(5)他被赋予选择权,即对驶往这些新属地的船只是负担其总费用的1/8,或收取其利润的1/8。此外哥伦布还得到了海军上将军衔和“唐”这个贵族标志,也就是说哥伦布的全称就变成“唐·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了。

发现美洲

经过连年战争,卡斯提国库空虚,为了筹措远航费用,伊莎贝拉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的首饰。1492年8月3日,一夜未眠的哥伦布率领“圣玛利亚号”、“平松号”、“尼娜号”和120名船员踏上远航的征途。西班牙也踏上了帝国之路。8月26日,他们先到达加那利群岛,然后从这里出发再向西。这也成为远航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里向西正好处于东北信风带之内,可以帮助他横渡大西洋,往南则是回归线无风带,往北是送他们返航的西风带。9月6日,经过补充和休整后,他们再次出发。这时,哥伦布耍了一个小聪明,他写了两个航海日志,一个真的自己看,一个假的给其他人看。在假的日志中,他缩小了航行距离,以避免船员因为距离大陆太远而害怕。由于哥伦布的计算错误,假的航程比“真实”的航程更接近于实际。哥伦布的运气很好,没有遇上大风暴,也不是静止无风。在航行的头10天(9月9日至9月18日),他们很轻松地航行了1163海里。9月16日,他们到达了马尾藻海,海藻“似乎是陆地上扯来扔到水中的”,据此水手们判断他们已离大陆指的是哥伦布希望到达的大陆,也就是印度。不远,但哥伦布却认为离大陆还很远。9月20日,信风停息,船队转向西北航向行驶。他们从加那利出发已经有三个星期没有见到陆地了,这是这些船员从来没有过的体验。他们开始抱怨,恐怕没有合适的风回到西班牙。另外,船上生活简单枯燥,食物难以下咽,淡水也开始变质。有人甚至说,哥伦布这个热那亚人可能要牺牲船员们的生命以使自己成为贵族,他毕竟是一个外国人,把他丢下船去然后说他在观察北极星时失足落水难道不行吗?这种事情在那个时代是有可能发生的。可怕的情绪在船员中蔓延,这种情绪还感染了其余两艘船的船长。10月9日,他们与哥伦布展开了激烈争吵,要求放弃寻找陆地,趁南风不大时回家。但哥伦布说服了他们再往前航行三天时间,因为之前已经发现有鸟在飞,说明离陆地已经不远了。第二天在日出时分,刮起了信风,船队的航速加快,这个情况重新唤醒了“圣玛丽亚”号上船员们的恐惧感,他们认为自己决不可能回家了,船员们当天发生了叛乱,哥伦布用说服船长们的话将船员说服。10月11日(星期四),“尼娜”号捞起一根带有一朵小花的嫩树枝,“平松”号收集到的更多:一根藤茎、一根枯树枝、一块木板、一株在陆地上才可见到的植物,而且还有一根明显是经过加工的小木棍。很显然,陆地确实已经不远了,这些情况的出现也终止了船员们的担心。10月11日晚上10点,在月亮出来前一个小时,哥伦布说他看到了陆上的亮光,他还叫了几个人来辨认,有的人说看到了,有的人说没看到,但大部分人都说没看到,这很可能是一个幻觉。事实上,这时的“圣玛丽亚”号离陆地还有35海里,是不可能看到什么亮光的。10月12日凌晨2点,“平松”号前甲板上瞭望员罗德里戈·德特里亚纳看到西边的地平线上露出一条陆地的黑线。这次他们发现的是真正的陆地在航行中,他们不止一次地把天边的云彩错认成陆地。了。自北欧人航海以来,欧洲人在西半球发现的第一个陆地是现在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也叫华特林岛。哥伦布宣布以国王和王后的名义占领该岛,他也被兴奋的人们拥立为统帅和总督。很多当地土著围拢过来看这些人举行仪式。他认为到达的是印度,所以把这些人叫做印第安人,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些印第安人温顺而慷慨,他们是那样地单纯并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是那样地慷慨,不是亲眼看见,简直不敢相信。他们有什么东西,你如果问他要,他们决不说二话,他们甚至请人家去分享他们的东西,好像要把心掏给你一般。不幸的是,这些头脑简单的原始人的坦诚和慷慨品质都引发了普通欧洲人的贪婪和残暴的劣根性,甚至连哥伦布的博爱、仁慈似乎也只是在政治上作为最终奴役和掠夺他们的一种手段。10月14日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这些人根本不会摆弄武器……用上50人就能征服他们,并使他们做一个人想要他们做的事”。在随后欧洲人进行的殖民活动中,大批的印第安人被屠杀、被奴役。

在接下来的日子中,哥伦布用来寻找日本和中国——两个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中黄金遍地的国家。他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是印度的边缘地区所以才如此荒凉。在寻找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古巴和海地以及一些岛屿,还发现了烟草。1492年12月25日,哥伦布乘坐的“圣玛丽亚”号因值班船员打瞌睡而触礁沉没。为了安排多余的人,哥伦布占领了海地的北海岸,建立了第一个殖民点“纳维达德”,意思是圣诞节,以纪念船难发生的日子。1493年1月4日,哥伦布起航回国。因为风暴使他们不得不在葡萄牙上岸,若奥二世酸溜溜地接见了哥伦布。3月15日,哥伦布回到了西班牙的帕洛斯,他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国王们也相信印度群岛已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给了他极大的荣誉。

为了继续寻找心中的印度,哥伦布后来又进行了三次航行。他考察了南美大陆的很多地方,但都没有找到心目中的印度。因为他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什么可见的利益,哥伦布的影响越来越弱。他一直以为自己发现的是中国,并不知道实际上发现的是美洲,1506年哥伦布孑然一身逝世于巴利阿多里德,地方志中甚至没有提到他。

墙内开花墙外香

15世纪有知识的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证明这一命题的工作是由麦哲伦完成的。麦哲伦1480年出生于葡萄牙一个破落贵族家庭。1505年他加入葡萄牙印度远征队并成了一位下级军官。在远征印度、马六甲、香料群岛的战斗中,他三次负伤,跛了一只脚。后来他遭人诬陷丢了军职,虽然不久以后证明他是清白的,但职务却没有得到恢复。麦哲伦回到里斯本面见国王曼努埃尔,请求增加年金和得到一个不高的职位,国王生硬地拒绝了他,他又请求率领一支船队向西探险也被拒绝了。心灰意冷的麦哲伦遇见了路易·法莱鲁,一个从未登过船也未离开过葡萄牙的人,同麦哲伦一样,法莱鲁怀有强烈的了解地球和天象的兴趣,不过他的了解是抽象的,不像麦哲伦那样具体。他们两人一个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个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兴趣的相投和优势的互补使他们两个很快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西班牙资助哥伦布的目的是发现通往印度的航线而不是什么新大陆,哥伦布四次无功而返后人人都知道他发现的不是印度。当时的新大陆对西班牙来说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孱弱的印第安人不适于当奴隶,印加人的宝库被发现之前,玻托西的银矿开采之前,渴求黄金的西班牙人对使美洲殖民地化和征服美洲的兴趣远比绕过美洲尽快到达富饶的印度的兴趣要小。西班牙曾数次组织远征队去发现向西通往印度的道路,他们沿着美洲大陆或是向南或是向北航行,但绵亘的美洲大陆实在是太大了,不论他们走多远看到的都是陆地。无数的船只遇难,当时的地图已把美洲大陆南部画得和南极连在了一起,西班牙也接受了向西行不可能到达印度的想法。

但麦哲伦却提出了一项新计划,他确信在美洲大陆南端存在着一个海峡可以把两边的海洋连结起来,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根据他的朋友法莱鲁的实际上错误的计算,香料群岛位于教皇分界线的西班牙范围之内。他是从何得知有这样一条海峡存在现在也不得而知,因为海峡的发现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运气。不管怎么样,麦哲伦的新计划是西班牙人所需要的。1517年,麦哲伦到达了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在这里他受到了当地的城防司令、一位曾经的葡萄牙人的款待,后者极为赞赏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他。1518年麦哲伦说服了年轻的国王查理一世。3月22日,查理一世代表自己已神经错乱的母亲胡安娜同麦哲伦和法莱鲁签署了协议,他们两人被赋予了在未经探测的海洋上发现土地的特权和优先权,作为收益,他们可获得他们所发现土地上的全部收入的1/20。与哥伦布一样,他们也被任命为所发现领土的可世袭的总督,成为了海军上将,不一样的是,如果他们发现了六个以上的岛屿,那么有两个就属于他们的私人财产。国王对麦哲伦并不是完全信任,在船队中除旗舰外,其余四艘船的船长都是宫廷指派的,其中还有一名督办。

证明地球是圆的

筹备一支探险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员配备,物资准备,与各处的扯皮、交涉,还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的阴险破坏。不管有多么不容易,最终麦哲伦法莱鲁自称通过占星术,算出他不可能从这次航行中回来,所以退出了。还是完成了这一工作。1519年9月20日,船队在踌躇满志的麦哲伦率领下,驶出了西班牙塞维利亚港,驶上了探险史上的伟大之路。整支船队由265人五艘船组成,旗舰特立尼达号、圣安东尼奥号、康塞普松号、维多利亚号和圣地亚哥号,为了预防不测,船队携带了两年给养,装备有68门炮。虽然得到了船员和军官的宣誓效忠,但由于普遍地对一个葡萄牙人不信任和嫉妒,船上危机四伏,麦哲伦实际上在所有人员中只能信任5到10个人。出航6天后,麦哲伦得到了岳父的密信,说西班牙船长们将发动叛乱,但这并没有吓住意志坚定的麦哲伦,他回信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将矢志不渝。

麦哲伦沉默寡言、刚愎自用的性格加深了西班牙船长们本已存在的不满。他不向他们说明航行的计划,不向他们解释任何事情,只是要求他们听从命令,就像狗一样的听话。当麦哲伦改变计划不向巴西而是向更南的地方驶去时,督办质问他为什么要改变计划,他回答说他们只是服从命令就够了。船长们的不满麦哲伦是知道的。一天,麦哲伦邀请船长们到旗舰来商量对一个违纪船员的处理时,他突然发难,将督办逮捕起来,说“舵只能由我来掌,用铁的手腕”,这一招震慑住了其他人。

麦哲伦在每一个看起来像海峡的地方都要停下来探索,致使进度缓慢。在走走停停之中,南半球寒冷的冬天到了南半球的冬天在每年的上半年,与北半球相反。风暴一天紧似一天地袭击着船只,前行越来越艰难。严寒加上找不到海峡的失望,水手们对麦哲伦的不满也越来越严重。1520年3月31日,他们到达了南纬49°的圣胡里安湾,麦哲伦没与人商量就下令在此过冬,这又引起了西班牙船长们的不满。为了保证以后路程的需要,麦哲伦下令缩减口粮,严寒和饥饿加重了水手们的怨气。为了缓和与船长们之间的紧张关系,麦哲伦邀请他们到旗舰上来举行复活节午餐,但除了他的堂兄弟麦哲伦不顾国王的指派,想方设法让他担任了其中一条船的船长。外,其他的船长都没有来,冲突公开化了。就在当天夜晚,圣安东尼奥号、康塞普松号、维多利亚号发生了叛乱。在得知消息后,麦哲伦表现出了大将风度,他首先机智地派他的保安官埃斯皮诺萨带几名水兵送一封信给维多利亚号船长美多斯,在美多斯看信时,保安官出其不意地杀死了他,把维多利亚号夺了过来。在5分钟之内,胜负逆转了,更重要的是麦哲伦控制的特立尼达号、维多利亚号和圣地亚哥号堵住了其余两艘船出湾的道路,形势十分明朗了。圣安东尼奥号和康塞普松号上的抵抗很快自行瓦解。麦哲伦以他那个时代的典型方式处置被判处死刑的人。康塞普松号的船长克萨达被斩首,把已死的美多斯的尸体砍成四块,把国王的督办和一个经常煽动不满情绪的神甫放逐在海岸上。其他人得到了麦哲伦的宽恕根据西班牙军法,至少要有五分之一的人被判有罪,但这样一来就没有足够的水手了。

呆了5个多月后,麦哲伦终于决定离开圣胡里安湾。在南行探路时,圣地亚哥号失事沉没了。航行至1520年8月31日,麦哲伦又下令停泊近两个月,其实这时他们离麦哲伦海峡不过两个纬度,两天的距离。10月21日,他们看到了麦哲伦海峡入口处的处女角,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峡湾,而不是他们所苦苦追寻的目标。水手们都反对停下来探索,他们说再向南如果不能找到海峡,要么返回西班牙,要么向东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但麦哲伦仍然下命令探寻一遍。5天后,事实证明麦哲伦是正确的,幸福就这样在快要放弃时来临了。因为发现海峡的这一天是万圣节,所以他们取名叫万圣海峡,后世为了纪念麦哲伦,改名为麦哲伦海峡。海峡只是一个统称,实际上这是一个海湾、深沟、峡湾、沙滩、浅滩、河岔纵横交错的曲折迂回的迷宫。它在数百年中一直使海员们望而生畏,后来的探险队曾有数十艘船沉没于这条阴森的海峡。麦哲伦是第一个通过这条危险航路的人,也是以后许多年中最后一个不失一船安然通过这一海峡的人。麦哲伦谨慎地在这个550公里长的海峡中探索了一个月。在这期间,圣安东尼奥号的船长,趁分头探路的机会,发动叛乱,返回西班牙。为了逃避罪责,这些人说麦哲伦叛变了。圣安东尼奥号的叛离,给剩下的人们带来了灾难,因为它最大最好,装载的食物储备也最多。

麦哲伦惊慌失措了,他不停地问军官们,是继续向前还是返航?军官们早已被他的铁腕慑服,不敢明确回答,最后麦哲伦决定还是继续向前。就这样,欧洲人驶入了他们从未涉足过的浩瀚的“南海”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波亚通过巴拿马地峡来到太平洋,他把它叫做南海。因为洋面风平浪静,麦哲伦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太平洋。平静的洋面、单调的生活、没有变化的一切,使每个人都死气沉沉,仿佛行尸走肉。比单调更有威胁的是饥饿。酒早就没有了;淡水也已变质,臭气熏天;粮食只有面包干和途中捕的鱼,所谓面包干其实是长满了蛆虫,混杂了老鼠屎尿的青灰色粉末,就这样也不够吃,饥饿的船员们在其中夹杂锯末来填充肚子,船上的老鼠反而成为美味佳肴;防止缆索磨断的包在大横桁上的牛皮也进了船员们的肚子。除此之外,还有长期缺乏维生素带来的坏血病的折磨。在3个月20天的横渡太平洋的饥饿航程中,至少有19个人也就是剩下船员的1/10死去了。他们走了至少17000公里,直到1521年3月6日,他们才看到了一个小岛。一些岛民偷走了特立尼达号系在船尾的一条小舢板,第二天麦哲伦派了40名武装人员上岸,夺回了舢板,烧了几座草屋,杀死了7个人,抢走了很多食物和水。这使不少船员增加了体力。再向前航行约2000公里后,麦哲伦看到了几个岛,开始兴奋地以为是来到了香料群岛,后来才发现是偏北约10°的菲律宾群岛。根据协议,麦哲伦由此成了西班牙的总督。在苏禄安岛,他们经过9天的休养,所有人都恢复了健康。在探索临近的马萨瓦岛时,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麦哲伦带在身边的马来奴隶恩里克的马来话岸上的人竟然听懂了,这说明他回到了故乡,恩里克成了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由此,麦哲伦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因为已经有人环绕一周了。

麦哲伦之死

在马萨瓦岛过了天堂般的几天后,麦哲伦被当地人带到了附近最大的岛屿宿务。现在麦哲伦船队的武装力量已经不多,既然依靠武力不能把菲律宾群岛变为西班牙国王的领地,那么只有与当地的统治者结盟了。他向当地的拉吒,也就是国王胡马本提出要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拉吒不拒绝贸易,但要求他们交税,这当然是不可能的。麦哲伦是要把这里当做西班牙的领地,统治者怎么可能给被统治者交税呢?为了说明没有例外,胡马本带来了一位来自暹罗的穆斯林商人。这位商人一看到挂着圣地亚哥十字风帆的船就被吓坏了,他警告胡马本说要小心这些人,他们就是洗劫和占领整个卡利卡特、马六甲和整个印度的白人恶魔。这位商人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弄混了。胡马本听了警告后,改变了态度,请麦哲伦来赴宴。双方的纠纷解决后,拉吒胡马本同意进行贸易,也表示愿意与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结盟。双方开始以物易物的贸易后,最令当地人感到惊奇的是铁,这个东西很坚硬,用它来制造剑、矛等武器和生产工具是再合适不过了,比柔软的黄金有用多了,为了不让欧洲人吃亏,他们用15磅黄金换取了14磅铁。船员们疯狂地索取黄金,以至麦哲伦下令不允许泄露黄金的价值。出于对麦哲伦的好感,拉吒胡马本率岛上的居民以及附近岛上的人皈依了基督教。

事情进展得太顺利了,麦哲伦有些得意忘形。他要把拉吒胡马本立为整个菲律宾群岛的首领,如果有人敢反对,他将提供武力支持。为此,他去讨伐宿务附近的马克坦岛,这里的拉吒西拉普拉普一向不服从胡马本的统治。胡马本提供了1000人的士兵,麦哲伦拒绝了,他认为派优势兵力去打一群乌合之众有失身份,于是只带了60人就出发了。麦哲伦为这次轻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马克坦岛的周围密布暗礁,这使船只无法近岸,这样西班牙人最有利的火力优势无法发挥作用,远距离上的枪弹,无法打穿岛上土著人的木制盾牌。在离岸很远的地方,失去火力支援的60名西班牙人在齐大腿深的海水中艰难地向岸上推进,而岸上则有分为左中右三队的1500名土著人。当时的西班牙士兵还没有普遍装备枪支,60人是无法对付1500人的。很快,西班牙人就后退了。麦哲伦在后退过程中,被土著人投掷的矛扎中腿部落在后面,后来又被赶上来的土著人杀死。西班牙人仓惶撤退,连土著人如何处置麦哲伦的尸体都不知道。

麦哲伦就这样在一场不起眼的战斗中,毫无意义地死了。西拉普拉普也因此成了民族英雄。麦哲伦也是英雄,他在航海中,凭借个人的坚强意志,身处险恶环境当中,克服无数困难,完成了环球航行的伟大壮举,为人类的知识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麦哲伦也是殖民强盗,他是为殖民主义而探险,菲律宾群岛很快地就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898年,此后又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在现在的马克坦岛立有一个双面碑,两面用不同的口吻写了同一件事:公元1521年4月27日,西拉普拉普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统帅麦哲伦。另一面写着:公元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麦哲伦与马克坦岛酋长西拉普拉普所部激战,重伤身亡于此。

麦哲伦死后,胡马本改变了态度。西班牙人之中则发生了内讧,三艘船合并成了两艘船。最后,只有维多利亚号绕过了好望角,在经过佛得角群岛时,又被葡萄牙人捉去了13个人。1522年9月6日,在他们出航近3年后,麦哲伦船队终于回到了西班牙,但出发时的5艘船只回来了1艘,256人只回来了18人。

三、疯狂冒险的西班牙人

哥伦布新大陆的发现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完成,都发现了大量的无主地这是欧洲人的观念,无主是对欧洲人而言的,意思是还没有欧洲人占领,其实很多地方都有当地人在生活着。接踵而来的就是殖民征服。

征服西印度群岛

哥伦布第一次远航发现的群岛被称为西印度群岛,以区别于真正的印度。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半年后组织的第二次远航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殖民地的远征。这次的船队有17艘船,共有1500人,其中有各种职业的人:各种技术工匠、士兵、律师、商人、传教士和一些贵族冒险家;装载的物资也多种多样,有牛、马、羊、猪、鸡,一大批建筑工具、谷物和果树的种子。现在西印度群岛上的猪就是这次带去的8头猪的后代。他们到达海地后,发现据点被毁,留在这里的十几个人都被当地人杀死了。原因是他们过分攫取黄金和掳掠、奸淫妇女,而且为了黄金和女人,发生了内讧,最终丧了命。哥伦布又在离此东边30英里的地方修筑了一座据点,取名伊莎贝拉城,任命了两名市政官员和两个议员,以他的兄弟迪哥为省长,组成了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的第一个殖民统治机构。接着又在离第一个据点不远处修筑了圣托马斯据点。哥伦布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寻找黄金和证实这是真正的印度上。他在古巴西边发现那里有数不清的大小岛屿,武断地认为那就是马来群岛。因为供应不足,70多天后他回到了海地,却发现两个据点的处境并不好,起因是这些西班牙人四处掳掠、残害当地的居民,激起了民愤。当时海地有5个酋长,如果他们联合起来是有可能赶走西班牙人的,但他们并不团结。在历史中,我们往往看到以少胜多的一个关键就是人数多的一方内部不团结。哥伦布采取拉一个打一个的方法,袭击了态度最坚决的瓜蒂瓜那部落,捕捉了1500人。在这次战斗中,哥伦布首次使用了骑兵,这令没有见过马的印第安人惊恐万状,以为骑兵是可以一分为二的两个头的怪物。这场战斗是西班牙美洲殖民史上头一场关键性的斗争,也是美洲印第安人种族绝灭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例。1496年,哥伦布的弟弟巴托罗梅·哥伦布在海地建立了圣多明各城,这是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1502年,大贵族奥万多在海地正式建立了殖民统治机构。到1513年时,这个岛上已有了13个殖民城市或殖民据点。以海地为基地,西班牙人的殖民活动向四处扩散。1508年占领波多黎各,以圣胡安为主要殖民点。1509年进入牙买加。1511年开始了对古巴的血腥征服,其程度甚至连一同去的西班牙人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都被激怒了,他开始了拯救印第安的圣战,他就是有名的“印第安人使徒”。1514年圣地亚哥城的建立,标志着对古巴的征服完成。

征服墨西哥

西班牙殖民者在西印度群岛落住脚后,即开始向美洲大陆的扩张,其中南美比北美重要,南美中最重要的就是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在今天的墨西哥的领土上,当时是阿兹特克王国在统治。

1518年,古巴总督贝拉斯克斯决定派出克尔特斯出征墨西哥。克尔特斯从小喜欢冒险,他得到这个任命后欣喜若狂,积极组建远征队。很快就拥有了11艘船,508名步兵,109名水手,200名印第安奴隶和若干黑人和妇女,还有在后来的征服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的16匹马、10门炮。他的活动受到了政敌们的妒忌,也引起了贝拉斯克斯的疑虑,总督又取消了任命。但克尔特斯不接受撤销的命令,于1518年11月18日抗命起程。在墨西哥湾的塔巴斯科,他带走了一个阿兹特克族的女奴隶叫马林青,皈依基督教后改为玛丽娜,后来成了克尔特斯的情妇。她懂得玛雅语、阿兹特克语,还学会了西班牙语,成了他们的翻译。1519年4月,克尔特斯在今天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地区登陆,建立了维拉克鲁斯城。1519年8月份,克尔特斯起程向阿兹特克进军。

阿兹特克是当时美洲文化发展最快的民族之一。它以墨西哥的特斯科科湖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早期奴隶制“帝国”。阿兹特克地域辽阔,北起得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南至哥斯达黎加,面积达69000平方英里。人口估计有200万到400万之间。西班牙人的行为让阿兹特克的统治者蒙特马苏二世十分惊慌,他给克尔特斯送了丰厚的礼物,希望他们退兵。其中一次礼物包括两个圆盘,直径在6英尺以上,其中一个代表太阳,用纯金制成,重800盎司,另一个代表月亮,用银制成,重460盎司。这反而激起了西班牙人的贪欲。克尔特斯所带人马要征服这么大的国家,依常理来看是不可能的。为了坚定士兵们的决心,克尔特斯烧毁了所有的船,破釜沉舟。当时蒙特马苏二世的统治并不稳固,他用暴力征服的很多印第安部落与他离心离德,有的还处于对抗状态。有一个托通那克部落不满蒙特马苏的残酷统治,主动找到克尔特斯,向他提供了不少阿兹特克王国内部的情况。克尔特斯据此确定了与反对蒙特马苏的部落联合的策略。如果没有印第安部落的帮助,克尔特斯想征服墨西哥是不可能的。这时有一种预言流传开来,认为克尔特斯是传说中的英雄之神克扎尔科亚特尔。蒙特马苏一方面受不稳固的国内形势所累,一方面又受日益严重的宿命论的影响。于是不断地送给克尔特斯礼物希望他离去。但这些礼物和他谦卑的态度反而使西班牙人更加坚定了消灭这个国家的决心。

1519年11月8日,克尔特斯到达阿兹特克的首都阿诺奇蒂特兰,蒙特马苏亲自到城门迎接。这个城市远超这些西班牙人想像的繁华,让他们目瞪口呆。虽然受到了礼遇,但克尔特斯仍然把蒙特马苏囚禁起来。因为他知道,一旦失去了最高的军事和宗教领袖,印第安人就会陷入混乱。结果不出他所料。蒙特马苏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下令将主张抵抗的人抓起来;召开酋长会议,要求他们效忠西班牙国王和克尔特斯;打开自己父亲的宝藏,大量地向西班牙人赠送贵重礼物,这就是著名的“蒙特马苏宝藏”。为了抗击古巴总督讨伐他的远征队,克尔特斯亲自到海边迎战。当他轻松获胜回到阿诺奇蒂特兰时,发现形势变得对西班牙人非常不利。留守的西班牙人在一次阿兹特克重要的祭祀活动中,滥杀无辜,当场杀死600名高级酋长和3000名平民,激起了民愤,印第安人在一名祭司的领导下起来反抗,把西班牙人围困在王宫中。蒙特马苏奉克尔特斯之命出面演说,要求人民停止斗争时,被石块打中头部,不治而死。1520年6月30日,克尔特斯趁雨夜沿特斯科科湖堤逃跑,在早有防备的印第安人的攻击下,他们受到了惨重损失。有1/3的人和大半的辎重损失了。这就是西班牙历史上有名的“悲伤之夜”。

克尔特斯不甘心失败,他招兵买马准备复仇。年轻的阿兹特克皇帝考特木克誓死保卫首都。1520年底,克尔特斯率800名西班牙士兵和2500名印第安士兵,以及后来听从克尔特斯的命令陆续抵达的“印第安联军”6万多人把阿诺奇蒂特兰围困了起来。印第安人积极提供80倍于远征队的兵力支持和充足的后勤支援。一位墨西哥史学家也承认,要说墨西哥是被克尔特斯征服的是不公平的,阿兹特克是在它的臣民手中倒下的。1521年5月,西班牙人开始了攻城,阿诺奇蒂特兰进行了顽强抵抗。由于水源、粮源断绝,城市死人太多整个被围期间,阿诺奇蒂特兰战死、饿死、病死的人有24万人之多,尸体遍布城市角落,竟无处下脚。75天后,1521年8月13日城破了。由于西班牙人放火焚毁了5/6的城市,克尔特斯强令阿兹特克人重建阿诺奇蒂特兰,并把它改名为“墨西哥城”,也就是今天墨西哥的首都,原来的阿诺奇蒂特兰一点痕迹也看不到了。年轻的国王拒绝说出“蒙特马苏宝藏”的下落,后来被殖民者处死。克尔特斯成了阿兹特克王国真正的统治者,到1524年,他的统治范围已包括原阿兹特克王国所有土地。他把这块地叫做新西班牙。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西班牙国王任命他为“大洋新西班牙总督兼海军大将”。克尔特斯如此炫目的成就引起了西班牙宫廷的嫉恨,于是任命了另一个人为总督来取代他。1547年,克尔特斯死于穷困潦倒之中。

征服秘鲁

皮萨罗征服秘鲁的行动比克尔特斯征服墨西哥更为冒险。征服秘鲁准确地说是征服印加帝国。印加帝国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中心之一,在西班牙人到来时,这个帝国以现在的秘鲁为中心,版图从北至南绵延3000多公里,其统治已持续了100多年,首都是库斯科。皇帝作为太阳神的代表具有无上的权威。皮萨罗是一个私生子,没有上过学,当过放猪人。当他开始独立闯荡天下时,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皮萨罗一心想要征服印加帝国,但巴拿马总督不支持,于是他决定直接向国王查理一世请求支持。查理一世毫不犹豫地批准了皮萨罗的请求。1529年7月26日,查理一世与皮萨罗签订“议定书”。授权他“征服秘鲁”,钦命他为“远征军司令”、“秘鲁最高行政长官”、“秘鲁最高军事长官”、“秘鲁大法官”,总揽行政、军事、司法大权,划归他管辖的地区包括现今整个秘鲁和厄瓜多尔,还授权他在那儿建立市镇,成立市政会,分封土地,“教化”土著居民,全面组织殖民活动。1521年1月,皮萨罗和他的四个兄弟带了180人和27匹马起程。

在普那岛砍杀了20天后,他们来到了印加北部重镇通贝斯。面临强敌入侵的印加帝国这时处于内乱之中。印加二世卡巴斯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阿斯卡尔与阿塔瓦尔帕相互争夺王位。他们一个得到宗教领袖支持,一个得到军方支持,双方旗鼓相当,多次发生激战。内战以及随后发生的大清洗大屠杀造成了印加内部的严重分裂和惨重损失。后来,阿塔瓦尔帕获胜成为新的印加皇帝,北部地区支持的是阿斯卡尔,因此这里受到的蹂躏最严重,对皇帝的仇恨也最深。当皮萨罗向南进军时,沿途受到了反对阿塔瓦尔帕的章章人的良好照顾。当西班牙人入侵时,其北部边防已基本瓦解,印加帝国的大门是敞开的。阿塔瓦尔帕把都城设在了今天秘鲁北部的卡阿马卡而不是库斯科,这使皮萨罗订立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捕捉阿塔瓦尔帕。1532年9月,当获悉阿塔瓦尔帕在卡阿马卡后,皮萨罗开始侵入印加帝国。阿塔瓦尔帕对此的反应则是下令所有的沿线部队撤出。皮萨罗率领他的177人的远征队,于11月到达卡阿马卡。阿塔瓦尔帕率4万部队驻在不远的温泉附近。印加人惊愕地看着西班牙骑兵,以为那是一种四足怪物,因为他们从未见过马。皮萨罗趁机要求面见印加王。11月16日,轻信的阿塔瓦尔帕前来见皮萨罗。皮萨罗却命埋伏的军队出击,皇帝卫队猝不及防,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据说有2000名印加人被打死,阿塔瓦尔帕被活捉,西班牙人没有伤亡。皮萨罗向印加帝国勒索赎金,要求装满相当于关押阿塔瓦尔帕的那间屋子,也就是长22英尺,宽17英尺,高7英尺那么多的金银。两个月后,金银装满了屋子,共计有金13265磅,银26000磅,但皮萨罗背信弃义地杀害了皇帝。印加帝国马上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之中。1533年11月15日,皮萨罗没遇任何抵抗地进入了库斯科。他们把这座20万人口的城市洗劫了一遍,并在此设立了殖民政府。到1535年,秘鲁全境基本上被征服。皮萨罗因为分赃不均,后来在与老朋友阿尔马格罗的战斗中死去。

征服菲律宾

麦哲伦到达菲律宾群岛后,因为风向和洋流的关系,西班牙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始终找不到经菲律宾到墨西哥的航路。1556年,好大喜功的菲利浦二世继位,想把殖民地从美洲扩展到亚洲,把“南海”变成“西班牙的内湖”。1559年,他写信给墨西哥总督,反复强调拓殖菲律宾群岛的重要性。他指令总督负责组织对菲律宾进行新的远征,并明确这次远征的任务是:第一,派到菲律宾的两艘船只要带回在那里种植的香料样品;第二,远征队要找到返回新西班牙的航线;第三,远征队不要触及摩鹿加群岛及其周围地区,以免违反1529年与葡萄牙国王签订的协议。

这一次的准备时间长达5年,细致的准备为成功奠定了基础。船队由黎牙实比担任总指挥,他富于冒险精神;另一个重要人物是神父乌达内塔,他具有丰富的航海和殖民经验,对太平洋航道十分熟悉。此外,还有一批有一定作战经验的军官,他们在殖民征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564年11月21日,由4艘船和380士兵及船员组成的黎牙实比远征队离开墨西哥出发了。在途中有一艘船离开大队返回了墨西哥。1565年2月13日,他们到达了萨马岛,并派出小分队上岛抢粮食,由于受到当地人的袭击而狼狈逃回。黎牙实比决定与当地人建立良好关系,以获得他们急需的粮食。后来这一方法屡次使用都有很好的效果。4月27日,远征队到达宿务,这时距麦哲伦到达宿务已有45年了。宿务岛位于比萨扬群岛的中心地区,北上可抵吕宋、南下可达棉兰老岛,岛上有良好的港湾、充足的粮食、物产,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黎牙实比把这里选择为他的第一个殖民点。黎牙实比在派出使节与岛民建立关系的企图受挫后,决定使用武力。远征队集中了所有的大炮向村子猛烈轰击,同时派出一队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强行登陆。岛上有100多间房屋被毁坏。岛民们在首领图帕斯领导下进行了抵抗,但在西班牙人的优势火力面前,还是被迫撤退了。在撤退时,他们带走了所有的粮食。黎牙实比在构筑了据点和工事后,用软硬两手处理撤退的村民。一方面扬言不追究岛民的抵抗行为,另一方面又表示要惩罚继续不归的岛民,并要毁掉他们的房子和庄稼。1565年4月,返回家园的图帕斯被迫与黎牙实比签订条约,承认西班牙统治权。这个条约是西班牙征服菲律宾的一个信号。

建立殖民点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找到返回墨西哥的航线。太平洋的航道与洋流有很大的关系,这一任务由航海经验丰富的乌达内塔完成。1565年10月,乌达内塔指挥着圣彼得罗号回到了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从菲律宾回墨西哥的航线被发现。在获得来自墨西哥源源不断的支援后,黎牙实比打破了葡萄牙人对宿务岛的封锁,不断地向四周扩大影响。他又在离宿务不远的班乃岛上采用怀柔政策,骗取当地首领的信任建立了第二个殖民点。当遇到怀柔政策不管用时,黎牙实比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血腥手段的。1570年1月,一支远征分队就血洗了两个岛上的穆斯林城堡。随着黎牙实比管辖区域的逐渐扩大,1569年他被任命为菲律宾总督,归墨西哥总督管辖。在占领宿务后的下一步就是战略方向问题,是北上,也就是占领中国,还是南下,争夺香料群岛。如果南下,那么宿务就成为西班牙的中心据点,如果北上,就需要到北部吕宋岛的马尼拉去。由于此时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香料的价值没有那么大了,况且据报告菲律宾北部也产有香料,如果打开中国的大门会有更好的前景,因此西班牙不愿意向南与葡萄牙发生冲突,最终决定向北发展。在美洲和亚洲的征服让西班牙人的自信极度膨胀,认为中国人也和印第安人差不多,征服他们不会费什么力气。实际上西班牙后来制订了详细的征服中国计划书,认为只要有10000或12000名士兵就足够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本已批准了该计划,后来因为无敌船队的覆灭,才使该计划被搁置而最终取消。

1571年4月,黎牙实比亲率230名远征队员,乘坐23艘快艇杀向马尼拉。这时,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再出现过的,面对强敌内部不团结而导致的敌人趁虚而入成为胜利者的场景。马尼拉的统治者内部分为两派,主战派的拉贾苏莱曼退往北方,积聚力量准备再战。主和派的拉贾马坦达则撤除防御工事,让西班牙人毫发无损地进入马尼拉。5月19日,黎牙实比宣布占领马尼拉,开始西班牙的殖民统治。6月3日,苏莱曼联合其他部落向西班牙人发动了反攻,可惜失败了。此战中苏莱曼身先士卒,不幸中炮牺牲。从此,马尼拉就成为西班牙的一个重要殖民点。占领马尼拉后,西班牙人陆续占有了吕宋岛的其他地方。马尼拉以后成为了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统治中心。攻占马尼拉使黎牙实比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但他并没有看到吕宋岛的全面殖民化。1572年,成功的冒险家黎牙实比在马尼拉病死。

四、野蛮贪婪的财富掠夺者

美洲大陆虽不是财富遍地的“印度”,但也不是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西班牙人对美洲的掠夺可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对印第安人金银财富的直接掠夺,这一般发生在征服时期。第二种是利用经济作物和畜牧业获取财富。第三种是开采矿产资源直接为殖民者服务。

建立直接殖民统治

为了有效地控制殖民地,保证为王室服务,王室逐渐地直接委派官吏,取代早期征服者,削减他们的权力。征服墨西哥的科尔特斯就是被取代后仅获得了一个河谷伯爵的虚衔,后来郁郁而死。

1524年8月,查理一世设立了“西印度事务委员会”主管美洲殖民事务,职责范围包括殖民地的立法、司法、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方面。当时有人比喻说“国王是殖民地的绝对宗主,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是国王的喉舌”。1503年设在塞维利亚的“商务专署”,也叫“印度专署”。在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后,查理一世将中央集权制推行到美洲,在此先后建立了四个总督辖区,总督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殖民地,防止印第安人反抗和外国入侵,因而他们还享有军事指挥权。在民政方面,他们可以任命一般官员。总督的职权还扩展到了精神领域,他可以任命教会人员,并且控制教皇对殖民地的一切交往。为了限制总督的权力,防止腐败和背叛,总督的任期为三年,并且在任上不能携带家眷,离任时还要接受法庭调查,如果判定有罪,总督将受到处分,甚至是监禁。在总督辖区之下是检审法院辖区,它一方面是总督的政治顾问,在辖区内执行总督的命令,另一方面又是殖民地的最高法院。再之下的辖区是省,省之下是作为地方政府的市政会议。国王为了增强王权和了解殖民地情况,还设置了总检察官制度,作用类似于钦差,拥有广泛的权力,可以取代总督的地位。依靠这一套严密的制度,西班牙牢牢控制着新大陆的一切,土地、人民、物产、宗教等等。

种植业和畜牧业

直接掠夺印第安人的财富虽然简捷,但不持久。西班牙人很快地发现了美洲大陆在种植经济作物上的优越性。它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还具有其独有的而为其他地方人所需要的作物,比如说烟草、咖啡、可可等。

种植甘蔗是西班牙人最先开始的种植活动。糖在当时的欧洲是个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消费品。种植甘蔗榨糖到欧洲出售是个利润极高的产业。在哥伦布第二次航行时,就在气候适宜的西印度群岛开始了甘蔗的种植。1516年,海地出现了第一家糖厂,这是用畜力(有时也用奴隶)作为机器的动力,不久之后又出现了水力榨糖机。榨糖厂需要很高的先期投入,每个水力榨糖厂随规模的不同,为10000金杜卡特到12000金杜卡特,也有15000金杜卡特的。但它的利润很可观,一般一年或一年半就可收回投资。在政府鼓励下,甘蔗种植园和榨糖业快速发展,到17世纪后期,西印度群岛殖民地就取代巴西成为美洲的蔗糖中心,古巴的产量到18世纪中叶增长了18倍。在墨西哥,到了18世纪末,它的最好的种植园每英亩生产蔗糖2250磅,总产量达到了3500万磅。

从16世纪初期起,烟叶生产在古巴迅速发展起来,其他殖民地也进行种植,委内瑞拉、秘鲁、新格拉纳达和新西班牙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后,西班牙把这块地方叫做新西班牙。都成为了重要中心。由于来自烟叶的收入很快占了很大的份额,所以后来查理三世将烟叶生产设立为王室专利事业。

此外,可可、咖啡、棉花、用作染料的靛青、蜜蜡等为欧洲人欢迎的作物在美洲都有大量的种植。

1493年西班牙移民第一次到美洲就带去了牲畜,从此美洲畜牧业开始了。到了16世纪,王室专门发布规章奖励发展畜牧业。在海地,每建立一个城市或居住地,事前必须留下一块林场或牧场。后来,西印度事务委员会还专门规定,在分土地时,住在牧区的西班牙居民每人可以得到一块可以养2000头牲畜的土地。1533年,法律又把牧场向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同样开放。在合适的气候和政策鼓励下,畜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1571年,有的大型畜群达25万头之多,有三四万头牛的大牧场很常见。由于养牛业的发展,墨西哥市场上的牛肉价格一降再降,1538年,4磅牛肉可卖17个铜币,到了1542年就只能卖4个铜币了。为了保护养牛人的利益,一个市政府专门限定了最低价格。美洲出产的畜牧产品满足了欧洲人的大量需求。1587年,一支驶离墨西哥的西班牙船队载了64000多张皮革和大量牛脂。

金山和银山

根据当时的西班牙法律,所有地下资源属于国王所有。但出于迫切的财政需要,国王修改了这项法律。1504年,任何西班牙人都可获得勘探的特权。1524年,矿业地产同其他私人占有摆在了同等地位。1584年,菲利浦二世为了鼓励勘探矿区,规定即使在属于别人所有的土地上,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勘探和开发。国王的权利仅仅是矿主应当将所产矿物价值的1/5献给国王,即五一税,但只有从事充分经营才能保持对矿区的产权。后来,为了进一步刺激矿业,国王所得的比例不止一次地降为1/10,甚至有时降为1/20。在这些政策鼓励下,大量的金银矿相继被发现。16世纪中叶,在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瓜那华托、圣路易斯波托西和雷亚尔—德尔蒙特,发现了四大银矿。最大的银矿是秘鲁(今玻利维亚)的波托西银矿。这里的产量一度占据整个世界产量的一半。从1545年到1800年,它所产白银的价值在8亿比索以上,国王从中可得约1.65亿比索。1547年,查理一世就建立了波托西城,约一个世纪后,这里的人口达到了16万,是当时美洲最大的城市。

在秘鲁的另一重大发现是1563年在万卡佛利卡发现的水银。这里的最高产的时期是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在245年时间里,它的估计产量约为1亿磅,这还不包括走私出去的数量。国王从水银中获取了约为6500万比索的收入。在新格拉纳达则发现了黄金,在1493年到1800年之间,共生产了约50万英两的黄金,约占西班牙殖民地全部黄金产量的一半。

据估计,1521年到1544年间,西班牙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1545年到1560年间数量激增,黄金每年平均为5500公斤,白银达246000公斤。在入侵拉丁美洲的300年中,共运走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

奴役印第安人

不论是种植业、畜牧业还是矿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保证既能得到充足的人力,又能尽力降低成本,西班牙殖民者先后实行了两种不同的制度:委托监护制和劳役分派制。奴隶制是最早在美洲实行的制度,但伊莎贝拉女王并不同意这样做。其原因更多的不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而是怕殖民地成为独立王国。因为如果允许拥有奴隶的话,那么每个总督都可拥有一支不受王室控制的力量,在遥远的美洲大陆,西班牙鞭长莫及,那么与王室分庭抗礼,甚至独立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王室在美洲实行一种类似奴隶制的委托监护制,也就是说,每个印第安人都是属于王室的,只是由于这些印第安人还不“开化”,所以需要有人“照管”,这个照管人就是土地的主人,也就是把印第安人“委托”给主人“监护”。主人就叫做监护人,印第安人就成了被监护人。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之间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监护人要“保护”被监护人,向他宣传基督教福音,使他们“在世上受到教化,在天堂里得到超度”;被监护人要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无偿地为监护人耕种土地,开发矿藏,或缴纳代役地租。这实际上就具有了人身依附的性质,印第安人的处境与奴隶也没有什么区别。在开始时,监护权规定不能世袭,但由于在美洲的西班牙移民越来越多,监护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拥有的力量也越来越大。终于到了1536年,他们迫使王室通过了《继承法》,监护权可以传给第二代,这引起了王室的忧虑。1542年,查理一世颁布了《西印度新法》,这一法律遭到了殖民者广泛的抗议,在秘鲁还引发了叛乱。叛乱者皮萨罗征服秘鲁的皮萨罗的兄弟,后来被处决。杀死国王派来的总督,许多人准备推举他当国王,脱离西班牙而独立。在这种情况下,查理一世被迫作出让步。后来,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国王看到了其中暗含的危险,为防止此事的再一次发生,对委托监护制作了修改,取消了人身依附关系,加强了贡税的估价工作。再加上其他原因,委托监护制渐渐衰落了,在西印度群岛,由于大量印第安人的死亡,1550年,这个制度就取消了,而在其他殖民地,直到1720年才取消。

作为委托监护制的补充和替代,劳役分派制于1550年在墨西哥首先出现,1562年以后在秘鲁推行。劳役分派制是一种强制性的工资劳动制。该制度规定,所有劳动都必须给付工资,不能强制印第安人为私人利益劳动。同时它也规定了,国家有权强制其臣民为公众利益进行必要的劳动,而且要求任何一个时期的劳动力占大约这个省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的1/7。与委托监护制相比,劳役分派制不再是无偿的,不再为私人劳作,看起来似乎印第安人可以拿工资了。但事实是,它却加重了印第安人的苦难程度。因为,首先它扩大了有权使用印第安人为劳作人的范围,以前只有少数的监护人可以使用,现在则扩大到了所有的西班牙人。其次,公众利益的解释极其宽泛,国家的必要劳动包括生产粮食、开采矿产、修建公共建筑。私人只要说明他所从事的活动是为了公众利益的就可以,例如进行小麦、玉米生产,或者开矿、建房子等等,内容无所不包。而且,印第安人所得的工资也非常低廉。雇主往往找各种理由克扣,工作量也是由雇主说了算。而且,劳动既艰苦劳动条件又得不到保障,在种植园服役的印第安人的死亡率在30%,而在矿山中,死亡的印第安人极多,死亡率一般在80%,以至于印第安人一旦应召,亲友往往在事前为他举行葬礼。有的印第安妇女一旦生下男孩就弄死,以免他长大后进矿山。1576年以后,分派制劳工主要用于采矿和粮食生产方面,每年大约有14000名劳工和他们的妻儿前往波托西,在整个殖民地时期,在矿山中死亡的印第安人高达808万。印第安人用自己的生命支撑起了欧洲的繁荣。

新世界的对外贸易

西班牙政府规定,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能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也是禁止的。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贸易,由王室授予少数商人来垄断,而且主要集中于塞维利亚港。在殖民地指定韦腊克鲁斯港口作为“垄断港口”,每年派出两支船队与殖民地进行垄断贸易。为了保卫航路畅通和防范海盗袭击,于1543年开始实行军舰护航制。一支船队名叫“弗洛塔”,每年春季从塞维利亚港开出,经波多黎各、古巴等地,驶往韦腊克鲁斯港。另一支船队名叫“加亚阿内斯”,每年夏季从塞维利亚港开航,驶往哥伦比亚沿海的卡塔赫纳,再到巴拿马地峡东侧的贝略。两支船队都带去各种物品等,参加每年一次的大规模的集市贸易。整个集市要持续40天左右,然后,两支船队到哈瓦那会合,于第二年3月,一道返航。每次船队数目不等,一般都在40艘~70艘之间。这种形式的贸易,被称为“双船队制”。西班牙人从这种贸易中获利高达300%。“双船队制”持续了两个世纪,至1749年取消。

除此之外,在西属美洲和菲律宾之间的太平洋上还有一条贸易航道。这条航道东起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西至菲律宾的马尼拉,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大帆船是西班牙人雇佣中国的工匠在马尼拉建造的,载重都在300吨左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大帆船贸易自1565年开始,1815年结束,每两年往返一次。这种贸易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换取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产品。大帆船载着亚洲的商品到墨西哥去,再从阿卡普尔科把这些亚洲特产用大轮车运往其他地方,部分货物甚至转运到危地马拉、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和阿根廷。在回程中,这些大帆船运回墨西哥产的银元、银锭、可可子、羊毛等土特产。由于亚洲产品价廉物美,在美洲曾一度排挤了西班牙产品。国王菲利浦二世为了保护西班牙商务,于1593年下令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规定到墨西哥的大帆船每年不得超过2艘,每艘载重不得超过300吨。由此,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进入了持续两个世纪的商业限制时期,直到1815年,这一贸易形式被取消。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客观上起了加强亚洲和美洲之间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王室的收入来源

王室收入的制度保证是重商主义制度,也就是保证是王室而不是西班牙从殖民地中获得最大利润的各种王室规章,其权力来源为王室对殖民地的专属权,集中表现就是王室专利事业和王室税收。在重商主义制度支配下,殖民地要为宗主国的生产提供原料,为产品提供市场。专利事业为王室收入的主要来源。水银、畜牧业、矿业和盐都属于专利范围,另外还有烟叶的专产专销、娱乐场所门票、斗牛和斗鸡、纸牌销售、非军用火药、墨水和纸张等等无所不包。

税收是王室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当时殖民地的各种贸易活动都要交税。在16世纪初期,船队离开西班牙前往美洲送货,都要被征收一种类似保险费的损失费,这种费用有时也针对在殖民地之间运送的货物征收,以用来修建道路。后来,国王建立了一整套进出口税收制度,进口收5%的税,出口收2.5%的税。作为例外的是,来自中国的进口货要收10%的税,出口货收3%。到了1778年,查理三世实行了自由贸易,在西班牙和美洲大陆殖民地之间废除关税,但对原产地是外国的货物继续征收7%的税。除了商业外,王室还对农业、畜牧业、矿业和制造业征收各种费用。例如,在矿业中就征收了五一税,对印第安人征收人头税。

五、争霸欧洲

庞大的帝国

查理一世时的西班牙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查理一世的母亲是伊莎贝拉女王与斐迪南国王的女儿胡安娜,父亲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儿子、号称美男子的菲利浦。1516年,斐迪南去世,查理继承了西班牙王位,被称为查理一世。1519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菲利浦在此之前就已去世,这也就意味着,查理也有可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其实也就是德意志皇帝,当时的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和意大利一样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已,在德意志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400多个邦、省、王国、诸侯领地、主权领地和所谓的帝国特权城市,他们各自为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不是世袭,而是由其中的7个最大的领主,称为“选侯”选举产生。在当时,最有资格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是查理一世和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为竞争成功,查理向富格尔家族借款,花费160566古尔登贿选登上皇位,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查理也因此把原西班牙和原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联合成为一个规模空前的国家,其领土计有:原西班牙及其殖民地,西班牙的地中海属地西西里、那不勒斯、撒丁岛和巴利阿里克群岛,以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核心的德意志各邦、尼德兰和勃艮第(今天的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等地),1526年其势力扩展到匈牙利和波希米亚,面积约1024万平方英里,成了一个“日不落帝国”。一时在欧洲无人能望其项背。统治着这样一个大帝国,查理五世雄心勃勃,要实现基督教世界的宗教和政治团结。他的总理大臣加蒂纳拉1519年对他说:上帝把你送上一个建立世界君主国的道路。查理的欧洲霸权计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复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统一德意志诸邦;二是纯洁基督教会,维护天主教的绝对正统地位,进而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欧洲帝国;三是维护哈布斯堡帝国的完整,不允许丢失一块领土或属地。但是这个计划的问题在于,查理五世的帝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只是靠称号和联姻而结合成的一个松散的国家,并且查理的为清除异教徒而使整个欧洲联合起来的理想,是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过时的废品”,并没有多少人真心赞同。而且就欧洲的政治传统来说,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会让他们本能地感到恐惧,促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它以维持均势。理想与实际、能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查理五世每一次的努力都离目标越来越远,他及以后的菲利浦二世为完成这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一次次耗费帝国的元气。

与法国争霸

1494年开始的意大利战争本来是米兰国内部斗争引发的,当时一方借助于那不勒斯王国,另一方借助于法国。但意大利北部历来是法国、奥地利和西班牙的必争之地,所以法国一介入,奥地利和西班牙也随即介入。他们联合了一些小国家先后组织了两次反法神圣同盟把法国赶出了意大利。

查理五世后,其帝国庞大的身躯,其统一欧洲的计划让英国、法国、丹麦等新兴国家甚至整个欧洲感到了威胁,其中尤以法国最为敏感,因为法国的东、北、南三面都被它包围。因此,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反对查理五世,他从外交上积极打击哈布斯堡王朝势力,这也是法国此后二百年间的对外政策基轴。16世纪的意大利战争就这样逐渐演变成欧洲的第一次争霸战,战争的主角就是法国和查理五世领导的哈布斯堡王朝。1515年,法国派兵攻占了米兰,但在第二年就被打退。1523年,佛朗西斯又派兵进入意大利,结果仍是败退。1524年10月,佛朗西斯在打败趁势进入法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后,攻入意大利,直取米兰,但在1525年的巴威亚战役中兵败被俘。作为俘虏,佛朗西斯被迫签订了《马德里条约》,交出勃艮第公国,放弃对意大利那不勒斯和米兰的要求。在他回国后,马上推翻了条约,准备再战。

查理五世取得的巨大成功使教皇也感到害怕了,两次反法同盟的盟友教皇克力门七世也起来反对他了。教皇组织了科涅克同盟,在法国领导下反对查理五世。查理派遣了一支军队在波旁公爵的率领下进攻罗马。波旁公爵在罗马城下战死,于是他率领的约两万德意志和西班牙雇佣军便失去了控制。1527年5月,他们冲进罗马城烧杀抢掠,把圣体盒拿去当夜壶,把十字架当靶子,把修道院改成妓院,教皇也被捉了。此事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终结的标志。两年后,查理在博罗尼亚会见了教皇,这是天主教皇帝与教皇的第一次会面,他双膝跪下,为罗马事件表示歉意,教皇原谅了他。三个月后,查理接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金皇冠后,坚持为教皇执镫,表示他精神上服从教皇。

此时的法国选择了和土耳其联合。在海上,法国、土耳其和热那亚的舰队于1528年对西班牙舰队及那不勒斯和西西里采取了联合行动,迫使查理五世不得不全力关注地中海。1536年,法土条约签订后,法国和土耳其海军常常一起行动,法国的马赛港就停泊着土耳其军舰。1538年法土舰队进攻威尼斯,同年的普雷维沙海战后,奥斯曼帝国开始享有地中海的海上优势,查理五世受到遏制。1542年,法土两国又一次采取海上联合行动,进攻那不勒斯、西西里和尼斯。在行动过程中,土耳其舰队停靠土伦港,并设立了海军前线指挥所,以至当时该港被称为“君士坦丁堡第二”。亨利二世继承王位后,继续执行其父佛朗西斯一世的政策,仍保持与土耳其的同盟关系,同时在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打击哈布斯堡王朝。因此,法土同盟的重要意义在于:法国把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引入到欧洲国际关系,将整个欧洲大陆的敌人引入欧洲大陆的权力政治之中,迫使哈布斯堡王朝陷于两线作战的窘境,从而最终在欧洲恢复并维持了一种均势,维护了法国和其他正在兴起的、反抗查理五世霸权企图的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1544年,查理五世攻入法国,法国求和。3年后,佛朗西斯死后,他的儿子亨利二世又恢复了战争。查理五世在1556年退位后,战争在亨利二世和菲利浦二世之间进行,1557年和1558年法军连遭失败后,两国于1559年签订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约》,实现了和平,法国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卡托—康布雷西和约》也标志着查理五世欧洲霸权图谋的失败和以均势为基础的欧洲体系的初步形成。

反对宗教改革

除意大利战争外,查理五世还有一件烦心事,那就是在德意志发生的宗教改革。查理计划的首要目标是统一德意志,以壮大帝国的力量。因此,自诩为天主教正统的查理不会容忍反对罗马天主教廷的宗教改革。然而不可遏止的洪流还是把他的计划冲得七零八落。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政府作为自己发展经济的后盾,但德意志境内分布的大大小小各行其是的独立力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当时的教会也日益腐化,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中央集权政府抵制腐化的教会时,教会仍利用德意志的分裂进行掠夺。据统计,在16世纪初,每年从德意志流入教会的财富为30万金币,而当时的德意志税收只有1.4万金币,德意志成了“教皇的奶牛”,这招致了广泛的反对。当时全德意志约有1/3的土地属于教会财产,这是各路诸侯不能容忍的。

1517年,教会大力推行赎罪券,宣称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入钱箱时叮当一响,其已死亲属的灵魂马上就从炼狱飞升天堂。这种说法与维腾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从《圣经》中所得出的理论完全相反。1517年11月1日晨,马丁·路德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贴在了维腾堡教堂的大门上。由于印刷术的帮助,《九十五条论纲》迅速传播,被译成多种文字,一个月之中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形势的发展使原本对《九十五条论纲》不屑一顾的教皇利奥十世不得不重视起来。1519年3月,经过谈判,马丁·路德写信向教皇请罪,并呼吁德意志各阶层忠于罗马教会。尽管路德作了让步,但教会中的强硬派不肯罢休,他们派出了著名神学家约翰·艾克与路德辩论,结果路德输了。1520年,教皇驻德使节宣布将路德开除教籍,当众焚毁其著作。教皇于6月15日勒令马丁·路德放弃自己的观点,于是路德被迫与教会决裂。

面对宗教改革,此时的德意志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三派势力:一是反对宗教改革的保守派;一是主张建立摆脱罗马教会控制的国家教会的温和改革派;一是主张变革整个社会制度的激进改革派。查理五世出于正统的天主教观念,支持保守派。但由于意大利战争的拖累以及不愿意得罪温和派势力,所以他采取了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待马丁·路德。1521年4月18日,在沃尔姆斯帝国会议上威吓马丁·路德失败后的第二天,虽然查理五世发表声明说“朕决心用朕之王国和领土,朕之朋友,朕之身躯,朕之鲜血,朕之生命及朕之心灵来捍卫它(天主教信仰)”,表明了自己坚定的保守派思想。但他其实是在马丁·路德离开沃尔姆斯后才下逮捕令的,后来马丁·路德被支持宗教改革的选侯菲特烈派人以绑架的形式保护下来。5月6日,帝国会议发布了《沃尔姆斯敕令》,宣布马丁·路德为异端,并在帝国境内逮捕马丁·路德及其支持者。这只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

1531年,新教徒们组织了一个斯玛卡德同盟,来反对查理五世和天主教诸侯,天主教诸侯则针锋相对地组织了一个纽伦堡同盟。1535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力量不足的旧教徒旧教徒指支持罗马教会的诸侯,后文中的新教徒指支持路德派的诸侯。不得不寻求新教徒的帮助,新教徒趁机扩大势力。1536年,纽伦堡联盟瓦解,一些旧教诸侯也倒向新教徒。与此同时,英国和北欧诸国纷纷建立国家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原本信奉旧教的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为了对抗查理五世也转而支持新教徒。1540年,为了扭转局势,查理五世提出新旧教诸侯进行谈判,探讨建立德国教会的可能性。在谈判破裂后,1546年,查理五世决定动用武力来打败新教徒。在作战中,不顾自己痛风的毛病,他骑在一匹大黑马上达21个小时,而且始终冲在前面。1550年,他颁布《血腥诏令》,宣布镇压新教,恢复旧教的统治。这个明显抬高世俗皇权的诏令引起了教皇和所有诸侯的不安,他们结成同盟共同反对查理五世。1552年查理五世被打败。1555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路德派的合法地位,并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各诸侯拥有决定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权利。德国的宗教改革在其他国家引起了连锁反应,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运动,派生出许多脱离罗马教廷的新教派,如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等。宗教改革取得了成功,这其实是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查理梦寐以求的帝国境内的宗教统一变成了泡影,德意志不仅没有统一反而更分裂了。1556年查理五世退位,皇位传给他的弟弟斐迪南,统治着德意志帝国,包括奥地利及其领地捷克和部分匈牙利;他的儿子菲利浦则统治西班牙、尼德兰和海外领地。查理帝国分解,形成哈布斯堡王室的两个统治支系。

打击穆斯林

当查理在为帝国奔忙的时候,基督教的“老朋友”伊斯兰教又在欧洲东部方向威胁着欧洲诸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基督教反对伊斯兰教的天然保护人,查理的先辈伊莎贝拉女王光复整个西班牙的辉煌也促使他具有这种使命感。然而这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在其历史上最伟大的苏丹苏莱曼的统治下国力强盛,横跨亚、非、欧,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们的行政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行政管理之一,他们还拥有让欧洲许多国家羡慕的财政平衡。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这样的一个强国,欧洲各大国都在避其锋芒。只有查理五世怀有击败异端的宗教热情,想要打败苏莱曼。轻率的企图产生了荒谬的行动。1526年,土耳其军队在莫哈奇大败查理五世的军队。1529年,维也纳受到围攻。

查理五世也不是没有胜利过。1534年,突尼斯哈夫斯王朝发生内乱,苏丹穆莱·哈桑被著名的“红胡子”巴巴洛萨就是红胡子的意思,赫尔丁是当时地中海上富有传奇色彩的海盗。他投靠土耳其政府后,经常骚扰西班牙海岸,是查理五世的心腹之患。海盗巴巴洛萨·赫尔丁废黜。哈桑向查理五世表示要做永久的附庸。查理五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打击土耳其的势力。1535年,他在巴塞罗那集结了300艘战船,亲自登上一艘有80面金色船帆的大船,御驾亲征。3万人在迦太基废墟附近登陆,攻下了古莱特要塞,恢复了哈桑在突尼斯的统治。红胡子海盗逃往阿尔及尔。哈桑向查理称臣纳贡,并释放了2万名基督徒奴隶。查理凯旋而回,在意大利南部城市巴勒莫、墨西拿和那不勒斯停留时,居民热烈欢迎这位“在非洲和亚洲的欧洲捍卫者”,入城时在一些旗上写着“从旭日东升直到夕阳西下”,这应该就是指他的国土广袤,可能也是后世日不落帝国说法的起源。查理这次胜利的一个后果就是法国与土耳其结盟,他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1541年,受这次胜利的影响,为了赢得地中海的优势,查理率260艘船讨伐阿尔及尔。无奈天公不作美,有100艘船在路上因为暴风雨而损失,还有14艘船触礁。在好不容易登陆后,倾盆大雨又让他们陷入泥泞,面对蜂拥而来的阿拉伯人,只好撤退。查理五世垂头丧气,他打击伊斯兰教的战斗以失败告终。

但战斗并没有停止,双方仍在不断地发生冲突。1569年9月,全欧最大的威尼斯火药厂突然大爆炸,烧毁了火药厂,也使停泊在威尼斯港的舰队损失了4艘舰船。苏莱曼误以为威尼斯舰队已在爆炸中化为灰烬,于是决定进攻威尼斯的塞浦路斯岛。1570年7月,土耳其舰队开始进攻塞浦路斯。面对威胁,威尼斯向所有基督教国家求援,但应者寥寥。唯一的支持者是罗马教皇,他清醒地认识到基督教世界所面临的危险,认为夺得并保持地中海的制海权就可以扼制土耳其向西的扩张。在他的倡导下,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形成了一个反穆斯林同盟,并组建了一支基督教联合舰队。联合舰队总算拼凑了230余艘军舰,总司令由唐·约翰(唐·胡安)担任,他是查理五世的私生子。此时的约翰年仅26岁,年轻气盛,是一位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1571年10月7日,联合舰队将土耳其舰队堵在了位于希腊勒班陀的佩雷特湾。清晨,土耳其舰队突围,联合舰队只有190艘船赶了上来。双方展开激战。由于联合舰队的火力猛,装甲厚,士兵普遍装备了火绳枪,强于土耳其士兵装备的弓箭,再加上唐·胡安的正确指挥,最终土耳其舰队大败。此战,联合舰队共击沉土军战舰113艘,俘获117艘,缴获火炮274门,击毙土军3万余人,俘虏8000余人,土军主帅战死。联合舰队只损失了12艘战舰,被俘1艘,死伤15000余人。根据胡安战前的宣言,联合舰队15000名奴隶划桨手全部获得自由。此战,一个小兵在战斗中胸部和左臂受伤,他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塞万提斯。

六、“黄金漏斗”西班牙

1588年无敌舰队的覆灭,标志着西班牙的衰落,1598年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去世,说明西班牙黄金时代的终结。无敌舰队的失败是军事上的失败,但黄金时代的终结却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金银

有了金银就意味着富强,西班牙之所以能成为强国,与之不无关系。但金银的大量输入引发了许多意料不到的问题。首要的就是通货膨胀。大量的金银使得金银的价格下降,物价上涨,首先是农产品,既而是工业品。到了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谷价上涨了5倍。法、英、德等地区的平均物价上涨了2倍半以上。价格的上涨使西班牙制成品价格昂贵,因而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而在国内由于物价上涨速度超过了普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造成群众购买力下降,国内市场日益狭小。其次,就是对国内工商业的打击。由于本国产品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不占优势,为了挣钱,国内外纷纷把其他国家的产品走私到西班牙来,从而进一步打击了西班牙本已弱小的工商业。由于菲利浦二世利用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打击异端,迫使1568年~1570年摩里斯哥指留在西班牙的皈依了基督教的摩尔人。人被迫举行大规模起义。1609年在大主教瓦伦西指使下,西班牙颁布驱逐从事工商业的摩里斯哥人敕令。1609年~1610年,大约50万有熟练技艺的从事工商业的摩里斯哥人被逐出西班牙,这严重阻碍了西班牙经济的发展。第三,是引发国内奢侈和好逸恶劳之风。在拥有大量金银后,国内的贵族和富人把它用在了奢侈品消费上。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政府鼓励外国商品大量输入,一方面为别国输送了资金,对他们的工商业起了促进作用,也使自己高度依赖于外国,主要是尼德兰、英国、法国、德意志;另一方面阻碍了本国工业的进步。一些人则离家到美洲去追求金银。人口的减少影响了国内市场、农业生产和工业进步。由于西班牙国内的经济危机,使它不能吸纳殖民地生产出来的物品,而国内不能以优惠的价格提供足够数量的产品又加剧了殖民地经济的困难。从西班牙涌入美洲的大量人口需要美洲增加食物供应,而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这种增加远远赶不上需要。同时,西班牙王室由于财政困难(战争消耗、税收减少和海盗)又迫使它不断地攫取更多的金银,进而加剧了危机。国内和殖民地的人口变动和经济危机正好是同时发生的,它们相互作用增加了损失,激化了矛盾。

军费开支耗空了财富

在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一直打仗,意大利战争、与德意志新教徒的战争、镇压尼德兰革命、与土耳其人的战争、与英国人的战争,还有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等等。一个不稳固的大国,怀着过时的梦想,拥有如此多的对手,卷入如此多的战争,结果是很难想像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支撑的问题。在多场战争的背后,就是天文数字般的军费开支。在15世纪,欧洲开始了一场军事革命,战争规模扩大、新兵器崭露头角,攻打坚固的城防设施需要大量的人员,这一切都使得军费开支直线上升。1552年,查理五世在意大利、德意志、尼德兰、西班牙、大西洋和地中海各条战线上同时受到攻击,于是他在德意志和尼德兰出动了109000人,在伦巴第出动了24000人,在西西里、那不勒斯和西班牙出动了更多的人。海军的花费更加惊人。由于广泛的敌人的存在,西班牙的船越造越大、数量越来越多、装备越来越先进。在1574年,菲利浦二世拥有146艘大帆船,几乎是十几年前的3倍。1580年吞并葡萄牙后,敌人的增多,迫使菲利浦扩大舰队规模。

支出的增长远远大于收入的增长。1552年,查理五世在梅斯一战中就花费了约征自美洲的正常收入10倍的金钱。在不断的战争中,帝国来不及喘息。查理五世发现他的各种收入根本不能支付开销,连税收也早已抵押。查理不断向银行家借债以支持战争,但借款条件越来越苛刻,王室的信用在下降,利息越来越高,正常收入的大部分只能用来偿还以往债务的利息。金钱大量流入银行家手中。1557年,王室再也支撑不住,使得他的大债主德意志的银行家富格尔也破产了。但是战争仍在继续,支出也就避免不了。菲利浦二世在他统治期间将税收增加了2倍仍不能满足需要。这时,美洲金银产量的增加以及破产后不再给付利息,缓解了王室的困难,但随后的战争支出给王室带来了灾难。镇压尼德兰革命的军队每年的花费是政府总收入的1/4。1588年花费1000万金币的无敌舰队覆灭。1596年,在以空前的数额借债之后,西班牙政府又一次宣布破产。1598年,菲利浦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政府的高额支出使它的收入来源地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美洲的金银是王室重要的经济来源,但它屡遭私掠船的袭击,损失惨重。1628年一次就被荷兰人劫走价值1000万金币的白银。王室更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卡斯提的税收。沉重的税负,是经济日益萎靡的普通卡斯提人所无法承受的。他们只有两条路:破产或逃亡。尼德兰也是一个重要税源地,但尼德兰革命的爆发,使西班牙不仅收不上税,反而要为镇压革命额外增加开支。经济的窘迫影响了西班牙的军事能力,军事能力的削弱也影响了财富的获得。

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竞争

西班牙趁欧洲其他国家忙于自身事务时,占得先机,取得了成功。17世纪,西欧各国力量不断增强,他们不满足教皇对西班牙霸权的承认,趁其沉陷于欧洲不能自拔的机会,开始了挑战西班牙帝国的过程。竞争主要在三个地区展开:一个是欧洲本土和地中海,一个是美洲和大西洋地区,一个是东亚和东南亚。在欧洲本土和地中海,西班牙在一场接一场的车轮战中消耗着自己的力量;在美洲和大西洋,西班牙建立的贸易垄断制度面临着其他国家走私和海盗行为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张胆的破坏。与腐败的官员勾结的走私分子吞蚀着西班牙的市场,在菲利浦二世统治时期,美洲殖民地进口商品中的90%来自于其他国家。到18世纪,这个数字变成了19/20。大西洋上的海盗给西班牙的船只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西班牙往欧洲运送白银的船只是他们掠夺的目标。他们有时还攻入防护薄弱的城市,烧杀抢掠。在美洲大陆上,也出现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身影,他们在美洲试图建立永久居住地,从西班牙口中抢食吃,这也是对美洲争夺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587年荷兰商人在巴西出现,1621年,他们建立西印度公司,以后又相继占领巴西繁华的圣萨尔瓦多、伯南布哥等城市。1623年,法国人和英国人分割了圣基茨岛,英国的议会决定设立西印度公司。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不仅在南美洲进行殖民活动,他们还到西班牙尚未正式占领的北美洲拓殖,并以此为跳板不断地向西属美洲渗透。

在亚洲的竞争更加激烈。西班牙在亚洲采取的是守势。1600年,英国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602年,荷兰人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他们打破葡萄牙人的垄断,来到东方贸易。1595年,葡萄牙人保持了近一个世纪的印度洋航线的秘密被荷兰人公布出来。1606年,葡萄牙和荷兰的舰队在马六甲进行了一场海战,战败的葡萄牙失去了东方海上霸主的地位。荷兰取代了它的位置,1641年,马六甲被荷兰人占领,葡萄牙的东方贸易航线被截断。荷兰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强大的殖民地,西班牙在菲律宾从此处于守势。

西班牙在17世纪迅速衰落,1700年国王查理二世的死亡引发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战争后,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以外的领土丧失殆尽,直布罗陀成为英国殖民地直到今天。受法国大革命的鼓舞,西属美洲开始了独立战争,到1826年,除古巴外,各殖民地先后独立,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终结。西班牙再也没有恢复它的荣耀。

七、启示

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成功的经验很相似,都是比其他国家先行一步,通过百折不挠的精神,发现通往富裕东方的航道,开展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从此开始了积累巨额财富的过程。不同的是,西班牙在殖民地所获的财富更多的直接表现为金银。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行为的意义是非凡的。抛开殖民掠夺的性质不谈,他们拉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改善了人类的知识结构,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使本来相互隔绝的世界各地联系起来,在东西方对抗中长期处于劣势的西方从此开始对东方占据优势,并最终奴役东方。

相对于这些绝难重复的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导致他们快速衰落的失败教训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两个国家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只用于消耗不用于生产,结果非但不能发展自己,反而阻碍了自己的进步。追求自己实力所达不到的目标,最终耗费了国力,尽管拼尽全力,也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同类推荐
  • 咱到明朝捣乱去

    咱到明朝捣乱去

    热爱历史,酷爱穿越的80后青年涂小川,一次旅行意外将自己穿越至大明王朝天启年间,附身于即将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代帝王的信王爷朱由检,即将成为大明王朝的崇祯皇帝,但他十分的清楚崇祯皇帝的最后命运,哪就是在现北京景山公园下那棵歪脖树上抹脖子然后成为亡国之君,他要改变他的命运,不是他刻意想去改变历史的轨迹,而只是本能为了生存而勇往直前,他的愿望是否能实现,他能否逃过最终在景山下的那一缕白绫呢?哪就跟着小川去大明王朝捣乱去吧!
  • 八美千娇

    八美千娇

    天天与人斗智斗勇的保险经理因为一次意外,回到了古代成为店小二,倒让他混的风声水起。回到古代的福利是什么,当然是多娶老婆!到底怎么娶呢?忽悠呗!请看他如何用忽悠大发,取了一妻二妾五美人,享受无尽艳福。本文属于轻松搞笑的历史文,一切看起来与历史有涉之处,都请不要当真。
  • 明末之铁血辽东

    明末之铁血辽东

    茫茫黑土地,漫漫大辽河,数不尽的英雄人物,道不尽的悲欢离合,婉如一首长鸣歌。萨尔浒一战,大明王朝十几万大军因何惨败给人马不足八万的的后金;努尔哈赤是亡于炮伤还是死于顽疾;洪承畴是贪生怕死还是慧眼识人屈膝降清;这一切的一切尽在明亡清兴之三大战役。
  • 取天下

    取天下

    古树之下,竖子诉志,一儿曰:“待我成年,便要富甲一方,养美人于宫阙,尽享荣华。”众子皆羡之时,唯二子与众不同,一子轻笑,面露鄙夷,另人嘴嚼干草,散漫无礼。众问笑者何意,笑者曰:“凡身肉体,皆有生死,财宝美人,留之何益?死后亦不过一尸一木耳。我之夙愿,修仙、顿悟、得长生,与日月同辉岂不快哉?”内有好事者问嚼草之人:“我等皆有大志,江鱼可有?”江鱼吐出干草,冷声道:“顺天意,取天下,此便我生平之志。”
  • 冢虎之影

    冢虎之影

    司马懿的小书童跟着司马懿看看三国怎么归晋
热门推荐
  • 乘风传

    乘风传

    谁说凡人注定受神的主宰,他目睹了太多人间的困苦,百思不得其解为何神灵能移天换海,却不肯给众生减轻一点点的灾祸,若是神灵要用痛苦来统治苍生,那么神灵的存在又有何意义?若是万千生灵终其一生只能被神灵玩弄于鼓掌之间,那么,就逆天吧!宋乘风因不满神灵布下的腐朽秩序,大战天帝,最后相差一招,败于天帝之手,而后神魂转世到云轩城一位纨绔少爷的身上,从而开始逆天弑神的道路
  • 奉尚仪请出道

    奉尚仪请出道

    五品尚仪女官奉九笙,一朝穿越现代,在机场阴差阳错被错认是影后。可为啥误会解除了,她身后跟着一大票舔颜狗,跪求她出道?吃饭时被记者采访,她一本正经:“食不言寝不语。”在节目玩游戏时,她实在忍不住,告诫身旁的影帝:“笑不露齿。”看到有人接吻,她死死捂住自己的眼睛:“非礼勿视。”到了海边,比基尼美女遍地走,她怒吼:“这成何体统,简直有伤风化。”
  • 再来一遍,仍不后悔爱上你

    再来一遍,仍不后悔爱上你

    因为任务,颜夏做了安旭沐的女朋友,就在短短的几天,颜夏爱上了他。可是他却是杀害颜夏母亲的凶手的儿子,就在他们都想要放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而他们的结局也跟着改变。
  • 都市废材少爷

    都市废材少爷

    废材钟青从美国回到中国的飞机上遇难,坠机后到一个神秘的小岛上遇到一个老头,老头教他所生的秘籍后回归都市。
  • 暴躁时代

    暴躁时代

    新书《我只需一刀》系统热血流!新书《我只需一刀》系统热血流!
  • 娇妻难训

    娇妻难训

    一个是利用完后被无情抛弃的外来人。一个是赫赫有名的豪门大少白九爷。从认识相爱到分开直至再次相遇,他们不是互相伤害,就是互相安慰,有些话,就在嘴边,却说不出来,造就误会却又无可奈何。“你不是我三叔!”“你从来都不相信我!”手牵手,情定三生,他们做好准备一辈子在一起,可某人却不甘心,将她绑走。为救她,他一身戎装,和战友一起,出发……身处满是炸药的小岛小岛上,惊天秘密被揭晓,原来他和他,,身份互调。秘密,还未完全揭开……
  • 复仇公主的苦涩爱恋

    复仇公主的苦涩爱恋

    十年前,她们是被人陷害的丑小鸭,从那一刻起,她们发誓,要让陷害她们、抛弃她们的人付出代价;十年后,她们是万众瞩目的公主,她们从丑小鸭到白天鹅,从弃儿到公主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们懂得,只有强大,才能复仇……在复仇的道路上,她们遇到了她们一生中的真命天子,可是她们的爱恋真的会长长久久吗?答案是:不会。他们因为一次误会而抛弃了女主。女主从小就讨厌被抛弃,被陷害,男主们知道真相后,想挽回她们,可她们留下一张纸条就出国了……回国后会发生那些事呢?回国后女主有没有新的守护者呢?这些统统文章中揭晓。求支持,谢谢,由于漫雪是第一次写小说,可能会有点烂啊!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啦!
  • 公子为谁出剑

    公子为谁出剑

    剑道天才出身名门却无法修行,死后妖族帝君入体,少年重生持剑为情;谁才是天下第一剑的继承者,又是何人能够插手本朝的江山;先有妖魔横行,后才拔剑护天下;不为一己私欲,此剑我为众生而出;握剑不是为了生杀予夺,只是自己别无选择!
  • 落雁天香

    落雁天香

    “欢迎各位来到神秘商店,我是这里的店长落雁,在这里我信奉的是等价交易,你可以在这里购买物品,或者分发任务,但是你需要用等价的东西。”
  • 豪婿

    豪婿

    入赘三年,所有人都以为可以骑在我头上。 而我,只等她牵起我的手,便可以给她整个世界。 新书期一天两更,上架后三更。 喜欢的多多支持,点个收藏,谢谢各位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