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72500000006

第6章 曹雪芹喝粥

——古人言:“肉食者鄙。”这一句话,细细琢磨起来,是很有道理的。文学,要都是风花雪月,没有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恐怕也是够呛的。

读敦诚、敦敏兄弟的诗,“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我们知道曹雪芹是一位喝粥的作家,经常食粥的文人,多属清寒之辈,处于生活贫穷线上,当无大错。成了“食粥族”文人的曹雪芹,由于窘迫,苦,没落,孤寒,只能在京郊黄叶村,守着一檠油灯,握着一支秃笔,对于人世的沧桑、时事的艰窘、仕途的险恶、命运的坎坷,也就有了深刻的认识、独特的体会。若是他一直过着“钟鸣鼎食”“锦衣纨绔”的王侯公子般的奢华生活,未必会写出《红楼梦》来。

敦诚的诗,自然有诗人的夸张成分,是不必太当真的。曹雪芹那时的确生计艰难,但尚可以到小铺去赊二两酒,看来,也还不到只能以粥果腹,舍此别无其他的地步。因为,按常理,即使再薄的酒,也比再稠的甚至坚硬的粥,多费上几文。何况中国人喝酒,最起码还要一碟花生米吧,连斯文扫地的孔乙己,还以茴香豆下酒呢!

由于喝粥的结果,这些文人,多半喝出一个淡泊的精神世界,或坚贞自守,或安贫乐道,或充实自信,或知足不争,但在他们的笔下,却总是程度不同地要发出对社会、对民众、对国家、对世界的真实反响。有的,哪怕为之付出生命,也要说出大多数人想说的话,这就是喝粥文人与大多数喝粥普通人的心灵感应了。

古人言:“肉食者鄙。”这一句话,细细琢磨起来,是很有道理的。文学,要都是风花雪月,没有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恐怕也是够呛的。

食粥一事,是中国旧时文人笔下时常涉及的,因而,有关粥的文字甚多。清代的袁枚,是位研究饮食的文人,他在《随园食谱》里,对粥下了一个很经典的定义: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宋代费衮《梁溪漫志》里,有一篇《张文潜粥记》,讲得更为透彻。

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

宋代陆游有一首《食粥诗》,更将粥与长生法联系起来。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这说明粥的作用,除物质外,尚有精神上的妙不可言之处。其实,这也是陆游的自勉罢了。因为在中国,凡贫困家庭,大都离不开粥。粥总是和粮食匮乏联系着的,从这首诗里,看到清寒文人于困顿中的超脱、于窘迫中的豁达,他们笔下的粥,就不仅仅果腹了。要是没有敦诚、敦敏两兄弟和张宜泉写给曹雪芹的诗,还真不大相信《红楼梦》里作者自己说的,他是在“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贫困状态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地进行创作的。

一位忠实于艺术的作家,能够在贫病交加,“饔食有时不继”的困境中,一直坚持不懈地写作到“壬午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去世前为止,实在让后人敬佩。仔细琢磨,粥固然使他营养不良,造成英年早逝的不幸悲剧,是乃粥之罪也。但又不能不归功于粥,要没有这点卡路里,也许我们今天,连那八十回也看不到的。于是觉得粥对于文化又有很大的贡献,一句话,稀粥,不简单。

喝粥的人能写出如此伟大的作品,真让我们吃干饭的人羡煞愧煞。

于是我相信,粥与文学或许有些因缘。郑板桥在山东做官的时候,给家人写信,就说十冬腊月,凡乞讨者登门,务飨以热粥,并佐以腌姜,可见他是对粥比较了解的文人。苏东坡在《大风留金山两日》写过“半夜不眠听粥鼓”,描写了寺庙里的和尚,是怎样等待着天亮以后的这顿粥。因为和尚没有晚餐这一说,连做梦也惦着那碗热烫的稀粥。诸如此类,使我以为茫茫寰宇之中,大概只有中国人是喝粥的民族。

后来才知道其谬不然,世人皆有食粥的习惯。不仅中国人喝,日本、泰国、朝鲜、越南也喝。不仅东方民族由于种植稻米的缘故,吃饭喝粥,成了天经地义的事,西方人食物成分,虽以肉、乳为主,但也好像并不反对喝一点稀稀溜溜的类似中国叫做粥的东西。

看起来,全世界都在喝粥。

有一回,我在英国,去哈代的故乡参观,在那个叫多切斯特的英格兰小镇上停留过,住在一家很古色古香的小客店里,虽然一共也没有几个房间,但却是三星级的饭店。餐厅只有一张长台,颇具家庭风味。由于这类客店,通常免费提供自助早餐,我注意到就餐者很愿意拿个汤盆,去装上些像享氏营养麦圈之类的面食,冲上牛奶泡着,然后就着别的什么喝下去。

这也许就是西方人的粥了。如果这是一种民族饮食习惯的话,那么,可以设想,写出苔丝的这位大作家,一定也喝过这种粥的。我还到《简·爱》的作者故乡那间小教堂去参观过。就想起勃朗特在寄宿学校一早起来就着干硬的面包,所喝的那一木勺既可能是汤,也可能是粥的流质食品。看来,似乎并不怎么令人有大快朵颐的感觉。

但他们都写出了不朽之作。

不过,以我私心忖度,胃弱的人,一早起来,弄这么一碗凉玩意儿塞进肚子里去,大概好受不了。

从此,我相信,食粥可分主动与被动两类。主动食粥者多半系快活之人,为使其他食物更滋润地进入肚子的功效出发,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考虑到肠胃的消化能力实际需要出发,才喝粥的。这时候,粥是辅助食品,不唱主角。一旦粥挑了大梁,那就成了被动食粥,非喝不可,不喝不行,粥稀得可以照见人影,喝的人通常就不快活,或很不快活了。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表现出他对于中国食文化的精通。譬如如何制作茄鲞,如何挖空心思做莲叶羹,此时,吃什么或许无所谓的,要的是这股劲了。但曹雪芹在津津有味地写这些吃食的时候,他的胃里,装的可是粥,回忆起自己“饫甘餍肥”的岁月,可以想象他在“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的心情下撰写《红楼梦》的滋味。这也就是吃饱了的打嗝文学,和只有粥喝的饿肚子文学的区别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飘飘欲仙,四大皆空,肚子饿得咕咕叫,还要写出飘逸性灵的文字来,大概要有点难度了。

饥饿只能产生现实主义,所以鲁迅先生曾经感叹他的家乡绍兴,是那样的善于腌制咸菜,凡地里长的东西,无不可以通过晒干、加盐、发霉、窖存的办法储藏起来。著名的霉干菜,后来成了风味佳肴,出口到外国去,几乎是中华一绝。他认为这种腌菜现象,是绍兴人多少世纪以来饿怕了的结果,是总结了苦痛生活的经验结晶,是绝对的现实主义的杰作。我想,腌菜业所以发达,也是和中国人比较能喝粥分不开的,是和鲁迅先生所说的饥饿长智慧的判断有关联的。所谓糠菜半年粮,干稀搭配,忙时吃什么,闲时吃什么,也是从把肚子填满的这个大前提出发的。

道理很简单,无非就是粥比饭所需米量要少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灾荒年景,米甚至还要少些。虽然粥和饭成分相同,但形式颇异,一为流体,一为非流体,区别在于水和米的比例上。假如把煮粥的办法运用到文学上来,本是短篇,硬拉扯成为中篇,本是中篇,拼命兑水,扩充膨胀,以长篇面貌出现。在经济效益上,也许能有可观的收入,但读起来,就很不舒服了。因为往粥里掺的是水,至少不硌牙,可是往小说里掺的东西,味同嚼蜡,那就令人反胃了。

最可怕者,还有一等小说,吃下去以后,又返上来,自己重复自己,像食草类动物的反刍,老百姓的话叫做“倒嚼”,那就更不像话了。这种看起来类似粥糜的东西,实际是呕吐物,近些年来,读者也忍不住抗议的,为此还有个说法,叫做左手抄右手。有时碰上这种伪劣产品,除了掩鼻而过,还有什么法子。更奇怪的,干这类事的诸公,自我感觉好得不能再好,也令人讶异至极。

所以,敦诚这两句描绘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生活状况的诗,就益发使人对这位巨匠崇敬了。

粥即是粥,饭即是饭,这和中国人好讲名分的传统精神是分不开的。皇帝死了叫“驾崩”,老百姓死了可以叫“翘辫子”、叫“伸腿”,文雅一点的,叫“寿终正寝”。若是在讣告里擅自写上“崩”或者“薨”,对不起,那可是胆大妄为,就要犯僭越之罪了。同样的道理,自封大作家,不等于是大作家,那要读者承认。自吹写了二三十部经典作品,著作等身,并不等于就真是文曲星下凡了,一切都要等待时间证实。更何况其中还有类似“倒嚼”的货色,自吃自拉,自拉自吃,有许多不够卫生之处呢!

是什么?就是什么!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叫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雷同就是雷同,重复就是重复,若是把雷同看成创造,把重复自己看成是推陈出新,而且还大声吆喝,沿街叫卖,那么,此人如果不是脸皮增加了厚度,便是脑子里的哪一部分短路了。所以,粥永远是粥,穷人只有喝粥的命,燕窝粥例外。但即使变化了的粥,加小米的,加红豆、绿豆的,上海人加莲子、薏仁的,湖南人加红苕的,广东人加进松花蛋和淡菜的、鱼生的……所有这些粥品,只要水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米,不少于三倍以上或者四倍以上者,那就是粥而不是饭了。

由此可见粥的最大特点就是水分比较多,而干物质比较少。在文学范畴里,若是言之无物,水分太多,这种现象,大概可称之为“小说的粥化”了。

时人颇不以为然的某些人自以为是千古绝唱的小说,所以愈来愈不堪入目,就是由于他愈来愈兑进太多的水,而米粒愈来愈少之故。若减去那些大家看腻了变换不出新花样的老套子,减去陈词滥调,减去大家都能猜想到的结局,实在没什么干货了。

让读者喝这样光灌大肚的粥,实在是差劲的。其实做文章,还得按照煮干饭的办法行事才对,哪怕少一点,也不要拼命往锅里掺水。

《红楼梦》里有一回说到给贾母开饭,竟无法多出一碗来给别人吃。于是从贾母嘴里,便说了那句“可着头做帽子”的成语。其实,这对作家来讲,倒是至理名言。

水多米少,必然是因为消耗者众,而入不敷出才造成的。若按“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这句农谚推断,一个辛勤的人,倘能“汗滴禾下土”的话,饿饭是不至于的。到了要靠水分来填充肚皮的空隙,不是老天爷不开面,旱、涝、蝗、雹、台风、霜冻、病虫害,频频袭来,弄得民不聊生,便是非自然的原因了。

而小说出现了“粥化”现象,十之八九,是由于作家的那块地里打不出几粒粮食的缘故。

消费者协会也没有保护读者权益的义务,你们谁上了这些作家的伪劣产品的当,也只有活该了。

最早想出煮粥这个主意的人,肯定不是由于干饭不太好制作,烧不好要煳要焦,怕丢丑,才改饭为粥;也不会是因为医生关照过,要做病号饭,才做软食的。人们刚从茹毛饮血的阶段过来,胃还足够结实,不至于非喝粥不可。终于要往锅里哗哗地添水,必然因为米少了而嘴多了的缘故,才生出这种权宜之计的。其实,倒是有群众观点。而作家非要写“粥化”的小说,那可就是居心不良了。

观察一下中国古代的炊具,那容量之大、盛水之多,就可以判断是为煮粥而制,不是用来做干饭的。有一种叫做“鼎”的青铜器,其大者,是很吓人的,煮进一头牛是不成问题的。但除了祭祀时需要牺牲,才会出现在鼎里煮全猪、全羊或是全牛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大多数情况下,仍是以煮粥为主,大概是不会错的。再看看半坡、殷墟出土的器皿,到现在农村中还在使用的锅碗瓢盆,无一不是为盛粥之用而设计制作,以大取胜。捧着一大海碗粥,从村东头,喝到村西头,不也有“葛天氏之民”的快乐吗?

若是从小说这个角度出发,那些洋洋洒洒,不可收煞,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长篇巨制,要是水分多了的话,大而无当,也未必足取。《儒林外史》里,那个郭孝子将路上买的两个梨送给海月禅林的方丈,老和尚“便叫火工道人抬两只缸在丹墀里,一口缸内放着一个梨,每缸挑上几担水,拿杠子把梨捣碎了,击云板,传齐了二百多僧众,一人喝一碗水”。如果遇上这样的小说,真不如一头栽进缸里淹死算了。

喝粥应该不是最坏的事,至少还有得喝,总比什么也没有要强。所以,这也是那些“粥化”的文学作品,至今不衰,还有市场的原因了。

曹雪芹虽然喝粥,但他不写“粥化”的小说。这位伟大的作家,最后潦倒在西山脚下,居然靠粥写出了《红楼梦》,不能不说是粥的功劳。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的,牛吃下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一样,他喝的是粥,但写出了经得住千古咀嚼的干饭。而且不是一般的干饭,应该说是十分十分地有质量、耐推敲,成了一部千秋万代也说不尽的红楼。相反,有的人,吃的是干饭,写出的却是照见人影的稀粥,就不能不让人十分十分地泄气了。

一句话,喝粥可以,但小说的“粥化”,则是要不得的。

同类推荐
  • 非牛非马集

    非牛非马集

    所收入诗词为作者退休后所写诗词作品中精选二百首而成。按文体分为六辑,有诗词、对韵,有唱和、歌谣,有杂体、古诗。大多是作者退休后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内容上贴近现实,长于针砭时弊;手法上偏于讽喻,富有幽默感。
  •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内容围绕海宁潮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整合。
  •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运用文体学研究方法,探讨构成诗歌与辞赋的文体诸要素的来源、演变,以及赋与诗的相互关联等问题。
  • 帆挂长河

    帆挂长河

    本书为作者诗文选,曾被人评曰:“集半生之年,凝心血之花。”之作。细腻笔锋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平凡而不华丽的辞藻却写出了生活的真谛。
  • 淌过诗人的河流

    淌过诗人的河流

    本书精选了作者多年来创作并发表的《一个人是一棵树》《树上的童年》《城里的半坡野菊花》《西湖:神话里的绝代风华》等散文作品六十余篇。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作者对于生命的独特体验,以及他的真情流露与激情飞扬,他的梦幻穿越与知性沉思。哪怕是一棵树,一块碑,一段残垣,一个崖壁上的影子,一只蝴蝶,一支夜歌,都能寄托他的灵魂与人格,承载他的思考与发现,彰显他的才情与智慧。
热门推荐
  • 天生不是好医生

    天生不是好医生

    【每天一更保底,正常两更,多更看心情,努力保证全程无断更,安心收藏】当年,最亲近的祖父死于庸医之手,这让张少白从小立志成医。系统说,我可以帮你成为最出色的医生,不过——来完成个任务先。为了任务,他唱歌、写作、攀岩、健身、滑雪、和女生约会……总之,这是一个有关于励志青年张少白从医而终的故事。
  • 调皮公主pk邪魅王子

    调皮公主pk邪魅王子

    新书《呆萌甜心:恶魔,别吃我》“手往哪摸!”“我冷……”“嘴往哪凑!”“我就想亲你……”“屁股往哪搁!”“我屁股痛,需要亲亲老婆的安慰……”……每天重复着这几个动作,依雨儿早已恨透了眼前这个男人,当初她是疯了才答应他的告白!不对,是日久见人心!动不动把手伸进自己的衣服里!大冬天的冷死了!嘴每天都凑上来,嘴都肿了!屁股每次都凑上来坐上自己的大腿!冷吗?!要取暖就去火焰山!想亲吗?!想就亲家里的旺财!屁股痛吗?!我让你菊花满地开!
  • 穿越之倾世妖颜

    穿越之倾世妖颜

    本书主要讲述女主从一个又胖又丑现代灰姑娘,到古代逆袭为妃的故事
  • 天雷圣火

    天雷圣火

    麒麟因车祸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看着身边天真可爱的丫鬟,和大大的宅子,开始幻想着美好的生活……可现实是残酷的,娘亲因被人玷污而自杀,本是族长的老爹疯了,麒麟自己也经脉被废,在家族里就连下人都敢欺辱。是谁下的黑手,有着怎样的阴谋?麒麟哀嚎:“我的绝世宝贝呢?我的外挂呢?没天理啊!难道只能靠自己……”
  • 薛文清公从政录

    薛文清公从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魂王找上门

    魂王找上门

    【魂穿+双强】他是她拆快递拆出来的王爷一朝穿越,她倒霉的落入了一处荒岛上,被人追杀就算了,夙国当朝公主到南府三小姐又是什么新身份?白日在荒岛上虚度光阴,夜里她意外灵魂出窍打开新天地,从此摇身一变在摆渡城里大放光彩,一战成名。“快看,南九姑娘来了!”“听说她有后台?”“那还不赶紧,好酒好菜奉上!”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帝妃倾天下:皇上请滚开

    帝妃倾天下:皇上请滚开

    两年前,她对他一见倾心,可他却不以为然。两年后,一次意外,当她变成了她,他却穷追不舍,当他再一次捕获了她的心,但他又负了她。那一天,她面如死灰看着他和别的女人,一刀割下自己的秀发“你负了我两次,我不会让你再有机会伤我第三次。从今以后,你我如同此发,恩断义绝!”
  • 逆天废柴之狂妃太难追

    逆天废柴之狂妃太难追

    他是尊贵九爷,腹黑深情,邪魅强势,杀伐天下,扮猪吃老虎;世人笑她废柴无能,唯他宠她上天至死不渝;“你必是我的妃,我生命中唯一的女人!”她的男人酷拽霸天,抱她纤腰昭告天下宣示主权。有人急报:王爷,某仙子重伤,临死欲再见您一面!某爷:她谁?我们不熟。她扶着她男人的肩,笑得花枝乱颤,艳惊了天下!
  • 明星导演

    明星导演

    他是导演中最大的明星,他是明星里最好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