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8600000026

第26章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5)

管理民主,是指进一步健全农村各项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促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利益,使农民享受到更多更充分的民主权利。要充分尊重村民的自治权,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精简乡镇机构,严格机构编制,规范干部报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当调整政策,防止乡村干部运用执行不合理政策的权力向村民寻租;畅通农民投诉的渠道,严肃查处侵犯农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案件。绝不能放任乡村干部胡作非为。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具有全面性。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村民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决策,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村发达了、农村繁荣了、农民富裕了、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才有基础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平衡发展,防止和避免“一手硬、一手软”现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是破解“三农”难题,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举措。新农村建设活动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人手,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通过对广大农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陶冶,摒弃陈规陋习,培育现代素质,组织农民告别贫困,迈向文明,走向现代化。

5.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基础的有力手段。近年来,一些地方已初步形成了以“三项创建”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双富十带头”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多管齐下,整体推进,是对近年来我国卓有成效的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的拓展和延伸,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是:

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使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村镇标准。同时达到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目标。

四、区域之间的发展

(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我国是地大人多,但人均资源占有并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在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以及人文特点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着各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道路。因此,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做好这一工作,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经济工作大局,提高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在这一总体背景下,《建议》中提出了一系列推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具体举措。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这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缩小区域差别的最终目的是逐步使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人民都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而不在于各个地区经济总量的差距有多大。因此,我们既要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做大分子;同时,也要逐步促使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经济条件不好的区域的人口逐步转移,缩小其分母。

第二,这是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举措。发展经济既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必须从源头人手,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承载能力,引导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适应自然,逐步实现“一方水土”与“一方经济”、“一方人口”相协调。

第三,这是制定区域政策和完善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要改变完全按行政区域政策和评价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做法,逐步建立根据以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为基础的区域政策和评价指标,使区域政策和评价指标更细致、更有针对性。

第四,这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应的结果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现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现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协调发展战略。

第五,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

(二)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

《建议》提出,各地区要按照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这四类区域的含义如下: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这类区域,要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要着力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提升参与全球竞争的层次。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的区域。这类区域,要逐步成为支撑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和聚集人口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充实基础设施,增强吸纳资金、技术、产业和人口集聚的能力,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提升区域辐射功能。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生态环境脆弱、集聚经济和人口的条件不够好的区域,如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天然林保护地区、草原“三化”地区、重要水源保护地区、重要湿地、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等。这类区域,要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方针,既要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等工程性措施,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可承载的特色产业,更要引导人口自愿平稳有序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状况。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这类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十五”期间,各地区和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中部地区发展提速,东部地区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十六届五中全会根据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强调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整体战略部署,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建议》强调,要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第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全国环境保护和建设、改善生态平衡状况的根本性措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来,各方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城乡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开始起步,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体制创新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其他地区的发展。西部地区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设备、技术等。很多来自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有效地扩大了这些地区的市场空间,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就业岗位。同时,西部地区还输出大量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保证了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西部大开发5年来取得的成绩,使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西部地区人民看到了西部发展的希望和前景,进一步增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但西部开发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建议》强调,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要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市场体系,打破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优化投资环境。切实保护好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围绕优势资源开发、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区域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资金和技术,放宽西部地区金融、旅游、运输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准人条件。推动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开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把政府管理经济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二是西部地区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一方面抓好重大工程项目,另一方面抓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集中力量搞好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网络和能源开发体系建设,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效益。合理安排各种水利工程,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公路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建设。抓紧落实全国铁路网建设规划西部项目的施工。加强长江上游等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部地区信息通道和网络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小型公共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县际公路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支持西部地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同类推荐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展望、电化教学的运用、积极发展学校的电化教学、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教育改革、多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理性反思等。
  •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听“郎咸平说”: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真相。我最讨厌文过饰非的学者,你以为把事情压着,问题就能解决吗?中国楼市产生泡沫,是中国投资经商环境持续恶化造成的。我认为,真正能挣钱的好项目,应该由我们全体老百姓来做。你敢内幕交易,打官司打到你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未可知。如果没有规则,金融大鳄进来之后,一定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应试教学是指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学。应试教学不是对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学的概括,而是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单纯以应考为目的而产生的教学弊端的概括。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热门推荐
  • 重生大佬燃翻天

    重生大佬燃翻天

    前世沈含烟临死之前才发现原来最爱她的那个男人只有他。这一世她不再隐瞒自己的实力,虐渣男,踩白莲,用自己的一切去爱那个男人。
  • 今日份的安某人请签收

    今日份的安某人请签收

    我安某人就是从这里跳下去都不会穿裙子!……啧这个裙子有点精致要不试试?
  • 我怎么超神了

    我怎么超神了

    望岁心被黑暗料理毒死了!!!投胎成了一条小金龙。望岁心:我要积极享受富N代的美好生活!!!爹娘:不,你不想。刚长出鳞片的某心惨遭爹娘抛弃,被迫在人界谋生……
  • 一拳超人之揭秘者

    一拳超人之揭秘者

    凭什么英雄做了好事就应该默默无闻,凭什么运气好就可以坐享别人的努力成果。这是不公平也是不合理的。决明子一个正义UP主决定改变这一切,让世人知道默默无闻的英雄琦玉的贡献(既然你都这么强了,肯定不介意我蹭点东西吧。决明子如此想到。)
  • 恶魔的游乐场

    恶魔的游乐场

    人是在无代价的状态下产生的……繁殖能力、智能形态、结构构成,人类未曾付出任何代价……不对,人类付出了代价。被杀之物,神之祭品……人为玩偶,具备自我思考的、专属于神的人偶。人可以像神一样思考,那么为什么臣服于神?为何被杀?为何不反举刀刃?以下克上吧!反举刀刃吧!以鲜血作为祭品,成为披着人皮的怪物吧!
  • 天泉剑录1

    天泉剑录1

    方今之世,正道大昌,邪魔退避。中原大地山灵水秀,人气鼎盛,物产丰富,为正派诸家牢牢占据。其中尤以“武当”、“峨眉”、“昆仑”、“少林”、“莲花”为五大正宗,更有十三派八十一门。
  • 诸天洪荒变

    诸天洪荒变

    三千左道衍神通,八百旁门炼长生。这里本是一个道法昌盛的神话仙侠世界。这里本该演绎一场命中注定的封神传说。然而,当万界回归、主神降临、恐怖复苏、科技兴起,这里的一切都变了。神道、圣道、仙道、佛道、科技之道,谁是大道?混沌钟版金钟罩,太极图版太极拳,哪个更强?诛仙四剑PK虚空战舰,谁胜谁负?造化玉碟处理器能否比得过系统主神?紫霄神宫最终又能否成为万界核心?地球穿越者武荣将从一个洞天小世界开始,带你逐步走近这个更加玄幻的洪荒!
  • 千俊俊日记

    千俊俊日记

    这是一个从来不安分守己的男孩的日记,他为了自己那个音乐梦,真的付出了很多。他调皮可爱,又有点叛逆,真的很让人头痛的一位男孩子。在高二的时候,他遇到一位他生命中的“女魔头”左尔雅,他非常恨她,因为她总是不让他好过,但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她不理他了,他却很难过。
  • 清风不再

    清风不再

    初见你时,你我只能是主人与宠物的关系后来,我认为我变成了你不可或缺的存在最后我才明白,不过是错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