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7600000003

第3章 医学巨擘郭瑞西

郭京,字瑞西,生于1870年(清同治九年),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逝世。行医五十五年,是郭氏中医世家的第二代传人和重要奠基人。他睿智博学,思想敏锐,悟性极高,见地深刻,对中医药学理论有透彻的理解,对中医内科、妇科、时病等造诣尤深,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精于理法,谙于临证,治疗每获奇效。他师古不泥,主张创新,在医学理论、治疗经验及药物修合等各方面都有重大贡献,是清末民初的一方医圣,史称“医学巨擘”。

一、钻研经旨学识非凡

瑞西先生资质聪慧,童年入私塾读书,后考进榆阳书院,白天从刘山长(增泰)学习经史,夜晚由父亲绣川公教授医学。初习举业,曾中清岁贡,被举为孝廉方正。但受父亲影响,决心献身中医事业,故弃儒从医,刻苦攻读医学达四年之久。古人云:“文是基础医是楼”。瑞西先生熟读经史子集,文学基础十分扎实;他又聪明过人,学习医学经典既重提纲择旨,又能探微发隐;对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有很深入的理解,临床应用也非常准确、灵活。在长期的医学生涯中,理论联系实践,注重总结经验。瑞西先生思想敏锐,学识渊博,临床积累丰厚,他有许多真知灼见至今对我们犹有启迪!其学术著述很多,可惜大部分散佚。就从保留下来的部分论著中,依然能够看出他对中医学的卓越见识。

例如,在论述诊断治疗时,他特别强调诊病必清,治疗必准。他说:“疗疾如判案。审察寒热积滞,犹之辨别是非曲直,既发其奸,又原其情。务使药对其症,罚当其罪。讼理病愈,无可待言。然更有进者,理讼莫若使民不争,愈病莫若使人强身。防患未然,是又在治法设施之尽善。苟诬良为恶,则刁顽不但无忌惮,若治不得法,疾患不但无疏减,恐有形之刑,不至死,无形之刑,不易生也。况人有廉耻,病有传染,体恤兼顾,操人生死与为人父母者,实二而一也。然罪疑为轻,病疑必清,又一而二矣,可不慎哉。”

瑞西先生指出,行医看病必须认真细致,谦虚谨慎:“病者叩门求医,闻其言语、步履,心中当有打量。入望容色状态,参质即可有主。问答间,审其原委,更得考证。至切脉,则候虚实耳。诊须正身体,平呼吸(天寒更须温指),男左女右,依法消息。然后,综合前之闻望问切而乘除之,即孔子所谓再思可也。处方,或用成方,或略事加减,或以己意用药,务求君臣使佐各得其宜。授帖于人,犹嘱酌用。此情在人,以我谦挥为怀;在我,须有不敢自是之心。盖性命所关,殊非儿戏,若率诊轻断,炫技骄人,恐有识者,甫行告别,即拉杂而焚其帖矣。慎之!慎之!”论及治疗,他讲道:“治病须识天时,别地理,度体质。盖一区是一区之气候,一方是一方之水土,一人是一人之秉赋,一也;同病异节,同病异地,同病异人,又一也……故不论何种病症,其诊治要著,必于处方时,斟酌前述三者,而定用药之轻重,方可一投即效,不至延误也。”

二、诊详察微屡治奇症

瑞西先生临证,殚心竭虑,诊详察微,能在作出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大胆施治,素以既稳妥又果敢著称,辨病立治常常出人意表。他一生辨治不少疑难怪证,如辨臌为虚、狂疾为虫、大热为寒、血病治湿等,如此种种大病奇疾,无不应手而愈。

这里列举几例。如瑞西先生自录一案:昔者韦姓小儿,忽啼号不止,俄尔目瞪口张。其父慌忙延医数人,有谓惊痫者,有谓风痰者,有谓受邪魅者。正纷纷言论间,适余归,急邀入视。见此儿容颜红润,毫无青白赤黑等色,口气亦不热不凉,仅微有喘促,而腹似膨满,抚之良然。余遂告其父母曰:“无他,食乳过度耳。”随即按摩儿腹,手未数转,而尿泄,既清且多。盖始以饿甚哭,终以饱甚哭,中犹不免哭乳相杂,故风淫于内,目瞪口张。即着儿父买炒麦芽三十粒,与之煎服,并嘱儿母俟四小时后,将乳揉和,缓缓乳之。次日,果咿哑如常。其龙钟祖母杖诣余舍,笑曰:“儿真无病也。”此儿岂无病哉?乳者医者皆心粗不察耳。小儿称哑科,医小儿如医畜,必也谛视形容,静候气息,然后准症推情,自得病由,慎勿就病立论,遽投药石。

又案:张某,年二十余岁,由蒙地病归。医者以其痰嗽带血,日有碗许,即按肺痈治之。业经旬余,病势愈重,其父邀余往视。余见其容色紫黑,指甲乌青,脉候浮滑微数,小便赤灼不畅,又闻得疾之初,即恶寒发热,遂必其肺受直接影响者,乃表邪为寒所伏,而内蕴之故。当索针刺其十指,血色紫黑,犹其容颜。开荆防败毒散一帖而轻,再帖用小柴胡汤而愈。故医人者,误病用药,甚于讯案者屈打成招。盖案平反而人可活者什九,病认清而命可保者什一。何欤?元气之耗,与体肤之伤之不同耳。此所以药不对症之所关。轻若揖盗入门,重若引狼入室,可不惧哉。

再如,瑞西先生的弟子记录先生的两案:张某,患“斑疹伤寒”病已七日,曾多用清热解毒化斑之剂而病势日重,且见身热足冷,面赤,两目红肿,腹满尿赤,斑色淡,形如蚊迹,神情烦躁,口干苔黑,脉大。医者仍以毒热内郁的“热厥”证为治,主张用重剂清泄以解郁闭。经瑞西先生详审,患者身虽壮热,但久摸反不觉过热;腹虽胀满,但按之不痛不坚而无便意;尿虽短赤,但不涩痛;口干而饮少,呃声低微,尤其是神虽烦躁而无昏谵。脉证合参,断为真寒假热无疑。实因寒凉太过,戕伐无度,致阳损及阴,阴寒内郁恪阳于外之虚寒证,幸者脉尚有根,还有一线生机,否则“阴阳离决”,必难于救治。据此他力排前议,以回阳救逆的四逆汤加赭石,更加少量沉香以镇冲纳阳,服后果然身热降而手足回温。

斑疹伤寒,温毒为病,已为古今医家所公认。本案病经一候,多用寒凉清泄而现一派大热之象,前医辨为“阳郁热厥”,谁不云然!在此之际,先生竟用大辛大热之“四逆”,岂不与证机相悖乎!孰不知阴阳乃疾病之总纲,二者无时不处于消长变动之中。先生综观全局,紧握阴阳,抓着里证脉象,见微知著,洞察本质,力排前议,不拘成规,即断为寒凉过用,阳证转阴之证,而用“四逆”回阳,取得卓效。此案辨治,足见先生胆识惊人。昔闻患者子辈传说,当时先生处方,药肆因与前方大背而不敢售,先生亲予配制,视侍服下。此种一心救治,毫不自虑的精神,当为后来从医者镜。

同邑中医高瑞堂患耳痛数月,双耳内如铁针挺刺,痛不可忍,服药罔效。瑞西先生辨为肾气亏损,用六味地黄汤加黑附子三钱,引火归原,一煎大效,二煎而痊,高瑞堂非常感服。

通过以上几案,可以看出瑞西先生临证沉着冷静、诊察细致入微、判断准确、治疗果断又认真负责的医疗作风。而且多能识别人所未识,见解独到,常常出奇制胜。

瑞西先生一生忙于诊务,五十多年治愈过无数的疑难病症。正由于他关爱病人,勤谨敬业,精于辨证,所以医德、医望甚高,深得各界群众的敬仰,也为当时医药界同仁所钦佩,真可谓名满遐迩!民间誉称他为“郭一服”、“服即生”;王军余先生所著《榆林地方简志》中,专门设文列传,叙述他的医疗业绩和德荫,称瑞西先生为“当代医界巨擘”。

三、法古不泥主张创新

瑞西先生中医理论基础十分扎实,在五十五年的医学生涯中,他尊经法古,十分重视和珍惜前人的理论和经验,运用也得心应手;同时,他又极力反对胶柱鼓瑟、生搬硬套,注重结合临证实际,灵活运用,表现了一种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特摘录他笔记中的片断,可见他对于经旨当守则守,法古不泥,主张创新的思想火花:“药之色气味性,识别虽精,而对症处方,必须守经用常,求以平庸治奇特。若居奇立异,以为能行人之所不能行,能为人之所不敢为,其效虽速而大,吾不取也。盖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名。其深长之意,不以己之功烈不著为失,以不启人之好大喜功,能戢人之穷兵黩武为得。至西城弄弦,固武侯之权变处,然公非恃魏之畏蜀如虎,独信司马懿之知彼谨慎耳。余医人以来,屈指已四十有五年,未尝一用生附子;知母黄柏并用,亦不过数次;而麻黄细辛共剂、芒硝大黄同方,尤不至万不得已时,不用也。若夫处变行权,行权应变,殊非不可者。要在通达,尔其慎之。”

又说:“兵关国之安危,医关人之生死。其旨至微,其变无穷。不多读书,识无由广;不谙人情,理何可明?识广矣,理明矣,而运用之妙,尤在一心。盖法活方活,乃可活人。故余尝思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之语,以为医者意也,意非书之所能尽。阴中阴,阴中阳,阳中阳,阳中阴,是是非非,虚虚实实,神而明之,要在临时相度。苟胶柱鼓瑟,则又今之赵括耳。而觑得清,要在小而虚;把得定,要在大而镇。是诚不可不讲者。谚云:不是聪明勿学医,其慎之。”

根据上述这些认识,瑞西先生在学习理论和临床实践中,不拘泥于古训和书本知识,对诊断和治疗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他诊病特别注重辨虚实,曾说:脉神,脉者血气之神,邪正之鉴也。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血气盛者脉必盛,血气衰者脉必衰,无病者脉必正,有病者脉必乖。况人之疾病,无过表里寒热虚实,只此六字业已尽之。然六者之中又惟虚实二字为最要。盖凡以表里寒热等症,无不皆有虚实。既能知表里寒热,而复以虚实决之,则千病万病可以一贯矣,且治病之法无逾攻补,用攻用补无逾虚实,欲察虚实无逾脉息。虽脉有廿四名,主病各异,然一脉能兼诸病,一病亦能兼诸脉。其中隐微大有玄秘,正以诸脉中亦皆有虚实之变耳。言脉至此有神存矣。倘不知要而泛焉求迹,则毫厘千里,必多迷误。故予特表此义,有如洪涛巨浪中,则在乎牢执柁杆;而病值危难处,则在乎专辨虚实,虚实得真,则标本阴阳万无一失。其或脉有疑似,又必兼证兼理,以察其孰客孰主、孰缓孰急,能知本末先后。是即神之至也矣。

在临床用药上他常有自己的创新。如他认为:“细辛,以余经验,不但宜于喉病,且为该证要药;更能发痧。用时酌病轻重,由三分起至一钱止,断不可轻于超越,尝试误人。元胡香附,古人以治产后瘀血不尽而腹痛者,甚少。即用之者,亦失于分量之过重。余医是病,尝加二者于生化汤内,其重自五分以至一钱;若瘀血甚者,更加失笑散三钱,着按煎次冲服,以增效力。”

四、开办药房奠基立业

瑞西先生医名远播,登门求治的患者愈来愈多。为了确保药品质量,也为了方便患者,更为了能有一个研究、炮制、修合药品的场所,以利结合临床,创新方药,进一步提高医疗效果,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瑞西先生创办了福积生药房,名号是用“服即生”的谐音,也有祝福、积德、救生的意思。药房开业时,榆林城乡群众与各界人士纷纷前来祝贺,奉赠颂匾。有的匾额属名书名刻,例如,“仙手仁心”一匾是书法家田善堂先生书写;“志在活人”一匾为书法家谢益三先生手书。匾上均有颂祝的题款。药房地址在北大街鼓楼南路东。这一年,瑞西先生三十五岁。

自此,郭氏家族有了自己的医药基地。几代郭家医药人在这里辛勤工作,施展才华,为广大患者服务,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尽责。

福积生药房开业以后,瑞西先生亲自坐堂应诊。药房的经营管理,由其兄郭蕴山与其长子郭金铸负责;侄子郭金城、郭金鉴等协助料理药事业务。蕴山先生受先父绣川公教导,精通中药鉴别、炮制技术,也擅长经营管理;瑞西先生对选药、调剂、配方要求又极严,所以,福积生开业伊始,就有一个高的起点。他们选拔药工、技师,悉心培训;整章建制,确立药事德戒;遍选各路地道优质药材,京广丸散;同时自己修合特效成药。福积生药材、药品一应俱全,质量上乘,价格公平,经营管理有方,服务热情周到,更兼瑞西先生具崇高医疗威望和影响,故业务很快趋于兴旺,并保持长盛不衰。

福积生是郭氏中医世家的医疗场所,瑞西先生及其子郭金铸、其孙郭谦亨等医家,在这里代代行医,治愈了数以万计的各种病人;福积生也是他们实施中医药教育的基地,三代名医,许多精通中药的技工、药师都在这里接受教育、经受锻炼而走向成熟;福积生还是他们研制特效中药的厂坊,曾经行销各地的“保赤散”、“苍耳散”、“永健丸”、“益土育金丹”等都是福积生的著名产品。

1931年,瑞西先生年逾花甲,为了行医和管理的方便,遂将福积生迁至自家住处李学士中巷口大街路西,规模扩大,前店后坊,业务更加兴隆。直至先生去世后,更名为同春药房。1956年,响应政府号召,公私合营。

福积生自1905年创建到1956年公私合营,历经五十一年漫长岁月,一直为民众提供优质医药服务,奉行济世活人的宗旨。这是瑞西先生创办福积生的初衷,也是他苦心孤诣建设管理的结果,最后完整地交给国家管理,继续保持着良好的信誉。

五、精心育人考核严厉

瑞西先生热心医学教育,注重培养医药人才。经过他教诲和指导的医生、药剂人员颇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长子郭金铸、长孙郭谦亨以及次子郭金镛、门生杨子春。

瑞西先生对于医学教育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首重医德教育。他说:“医乃仁术,贵在精心诊治,以救病患,不可有丝毫利欲之念。故凡名利之徒,不可以传医。”又说:“医生对于病人,犹如子之事父、父之爱子,方可尽职尽责。俗云,‘孝道不过医家’,即是此意。”对于劳苦大众、平民百姓的治疗,他规定须取“简便廉验”的方法,决不许处方时于药味前滥加如“贡”、“鼎”、“京”、“元”等贵重字眼,并说:“方中多加一字,病家多费数金。贫寒之家,衣食不饱,况贫病交加,已是苦不堪言,切切不可妄书。”瑞西先生强调:“医行大要,一须熟读经典,知要明理,删繁取精而融会贯通;一须端庄和蔼,体察入微,慎思明辨,果断决策。”他认为先贤孙思邈“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之训,是为医德行为的规范。

在教学方面,由于当时没有规范的中医药教材,又是师带徒的教育模式,瑞西先生奉行的是“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从实用临床入手,渐进到理论学习”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易于入门,印象深刻,便于适应临床;但也有使初学者轻忽基础理论之虞。

关于学习的重点,瑞西先生论述道:“《内》、《难》是医学理论的本源,不精读则理不明;仲景书立辨证施治之大法,不精研则诊治无方;方药为治病之武器,不熟谙则组方无度,治难中肯。至于历代名家之学,各有专长,譬如:东垣重补脾胃,河涧治主寒凉,子和善于攻邪,丹溪尤精养阴,叶、吴兴治温之理法……此各人所处时势、地域不同,所见病证及经验不同,术业各有专攻使然。学者应因时、因地、因病,择善而从。”

瑞西先生授徒耐心细致,诲人不倦,但也要求严格、考核严厉。他要求学生随侍左右,边看边听边学,看他如何接诊诊治,听他审因析机、阐经述义,学习辨证施治、立法处方。经过长时间的带教,方才允许独立接诊,由他督导在侧,观察考核。例如,有一次他让侍诊的长孙郭谦亨诊治一牙痛患者,其孙从火郁、胃热、湿热、阴虚、龋患诸证比较分析,确诊为“胃热”,用清胃热之方加入细辛一味治疗,只是误将细辛用量五分写作钱半,也未注明另煎。瑞西先生当即给予严厉批评,指出:“细辛辛温香窜,用在清胃方中,是取其辛散,能解郁热而止痛。即使通常也用不过钱,尔于寒凉药中应用,属反佐法,更不能过量,你用了钱半,此误一。又细辛气浮,不宜久煮,倘与群药同煎,药力耗散,岂能有效?你不批另煎,此误二。似此一方两误,怎能医人治病?”

由于他循循善诱,要求严格,教育的效果和质量都很满意。他培养的郭金铸、杨子春、郭谦亨等,都成为当时的著名中医。

六、关心民众有功实业

瑞西先生生性仁慈,乐善好施,他生前身后有许多怜贫悯苦、周济民众、关心社会事务的佳话。他出诊看病时,遇到家庭贫寒的患者,目睹生活困难,料到买药无力,处方之后,在药方的上边批“给我记账”四字,并嘱家属取药时不用付钱。遇有极贫困者,还另给钱接济生活。

民国初年,榆林疫病流行,当时的社会根本没有防疫和救治保障,疫病肆虐蔓延,十家九户有人染病。瑞西先生受病家请托,整日应接不暇,常常从早上出门,要一连看几十家病人,到晚上回来,两腿肿胀,浑身酸痛,步履维艰。

1932年秋,榆林霍乱(虎烈拉)大流行,他于繁忙的诊务中沉着应对,详察病状,辨为秽湿浊邪、干乱胃肠之“寒湿霍乱”,遂由“六和汤”化裁出“伏虎神效散”,作为针对“虎烈拉”的专治之剂,大量制作、分包,在全城分设五个点免费发放,并向神木、府谷、横山等县四处赠送,救治了无数的染病患者。他还以自制的预防药“驱疫丹”教群众在室内点燃,配合口服大蒜、水缸内投放苍术和贯众等方法进行预防,对控制疫病流行起到了很大作用。

当时,榆林十年九旱,遇大灾年,赤地千里,饥民四处逃荒。看到这种情况,瑞西先生总是尽其所能设粥场施粥,并赠送衣物,以救饥寒于万一。

瑞西先生认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兴农是一方平安的大计。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大力倡导兴农,热心参与农业事务。1909年(清宣统元年),他耗家资创办榆林府中等农业学堂,并亲自出任首任堂长,为榆林培养农业人才。流经榆林城西的榆溪河,因年久失治,泥沙淤积河床,河体增高,河床不断增宽,侵蚀大量农田,堤坝濒危,水患连连,他又呼吁官宦士绅出资修堤,整治了榆溪河,抢救出大量耕地,为榆林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由于他的兴农业绩,民国初年,受榆林道辖二十三县各界人士及新军的推举,首任榆林道农会会长,并到各县乡下巡视,安抚饥民。民国开元,出现了新的政治局面。他拥护辛亥革命,倡导加强社会治安,创建了巡警教练所,曾首任所长;后又任巡警局局长。他支持新军,曾应聘出任驻榆国民革命军的“军医正”,为广大官兵诊治疾病。

他关心民众,致力社会事务的业绩和德行,受到榆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颂。他们曾为瑞西先生颁赠匾额纪念,上书“有功实业”四个大字。

七、高风人仰广有交谊

瑞西先生不仅因医德高尚、医术高超为世人尊敬,更以他刚直不阿、急功好义的性格,慈爱仁厚、乐善好施的品德,博大精深而又虚怀若谷的气质,不论贫富贵贱、平易近人的作风,形成了他特殊的人格魅力,成为一代名士和贤哲,受到人们的仰慕。当时,上至名官显宦、文人学士,下至工匠艺人、平民百姓,都愿拜识瑞西先生,与他交往。与他相交至深的如:国民革命军陕北镇守使井崧生、杨虎城将军、邓宝珊将军,地下共产党员周济信、唐昭武;各地名士有三原于右任、蒲城王鼎臣、横山曹雨三、神木侯石年、榆林王军余、袁硕甫、赵蒲州……匠艺民众有木工杨凤山、泥工崔士智、画匠孙寿山、农民曹润、白来成、曹宪成以及方丈谢宽等等。这些人或因登门求治,或因遇事相识,或是慕名拜访,不论深交浅识,瑞西先生总以诚信相待,从不轻慢敷衍。

1922年冬,杨虎城将军移军陕北三边,他本人客居榆林井岳秀官衙。由于操劳过度,榆林气候又干燥寒冽,以致夹劳感寒,喉痛失音,特邀瑞西先生专为治疗。经他悉心诊治,应手而愈。杨将军十分感佩,遂成莫逆之交,尊称先生为“四哥”(先生行四,世人尊称郭四先生),常亲诣先生舍下探望。杨虎城将军回师关中以后,时隔十多年,因蒋介石弄权,他官场失意,又于1935年冬和1936年春两次飞赴榆林,到榆林之后,即往家中拜望瑞西先生,除了看病,更多的是议论时事,促膝谈心,排解胸中郁闷。

邓宝珊将军任靖陕绥边区总司令时,率部至榆驻节,因久慕先生之名,遂派属下石佩久前来转达相约拜访的心意,第二天会见,相谈甚洽,大有相见恨晚之慨!此后,成为契友,每隔几天必来探望。他们谈史论文,探讨养生,也常议论地方兴废事宜。但在多年交往中,瑞西先生从未向邓将军请托过个人私事,深得邓将军敬重。瑞西先生还曾为邓宝珊将军的女儿邓友梅精心治愈了多年顽疾。1947年,瑞西先生逝世,邓将军十分悲痛,亲至灵前哭奠,并为先生主祭。可见他们相交之深!

袁硕甫是与瑞西先生同时代的名医,既为同行,又有交谊。袁硕甫善治时症(传染病),他俩常相互切磋临床辨治,探讨医理,会诊病人,甚至各自家人有病也常相约一起研究诊治。瑞西先生经常对人说:“硕甫善治四时瘟病,是榆林医界高手。”袁硕甫也常说:“瑞西先生辨证精确,论治灵活,人不能及,我从心底佩服。”可见他们多么相知相敬,毫无“文人相轻”的陋习。他在经治其他中医看过的病人时,对于先前治疗从不诋毁,对其中失误也以爱护之心在背后提醒,引起今后注意。同道因此对他十分感佩,如中医冯应奎、张陶庵、刘宗周等,自己有病也极愿请瑞西先生治疗。

瑞西先生与工农交往非常随和,不拘小节。他热心兴农,喜欢与农民为友,以诚相待,常请他们同桌进餐。农民曹宪成在一次回家路上拾得一个包袱,他便站在原地等待失主来寻,当时天气很冷,他一直等了几个小时,才等到失主,判明情况,归还失物。这件事深得瑞西先生赞赏,他常常用曹宪成的事例教育子孙,对待这位农民犹如上宾。

八、博学多才一代巨擘

瑞西先生博学广识,多才多艺,在学术上却没有门户之见,注意吸收外来的学术。20世纪30年代,西医东渐,一些西医学人,如本邑人叶瑞禾、尤仙航,外籍人潘礼初、舒万杰等开始在榆林行医。他们都较年轻,瑞西先生对他们毫不小看,时加关照。有时他们登门求诊,瑞西先生便认真地进行诊治,并与他们交换意见,从无自满的表现。1946年夏,瑞西先生已是七十六岁高龄,身体虚弱又染痢疾,迁延时日较长,其孙郭谦亨征询祖父意见,可否试用治痢西药磺胺胍?先生说:“药以治病为主,岂分中西?《千金方》及《本草纲目》中均已收录许多外族外国的有效方药。如果自以为是,拒人之学,岂不是固步自封,焉能发展?”遂以磺胺胍配合中药治疗,获得痊愈。

瑞西先生工诗文,善书法,晚年还曾钻研佛经。他曾熟读《十八家书抄》。瑞西先生酷爱书法,尤其喜爱名人字画,收藏了许多著名碑帖拓本和古人真迹。他初学“圭峰帖”,后学欧柳,也很喜欢王羲之的书法,稍有空闲就研究古人书法间架结构和用笔贯力特点,并孜孜不倦地写字。他书法极好,但很少为人题字,只为少数至亲厚友写过条幅、对联。因此,他的手书处方,便成了当时名人政客珍爱的收藏品。他七十岁后,又独创一种字体,用笔苍劲有力,形若山岩,势如古松,取名为“龙寿体”。

1947年,瑞西先生已是七十七岁高龄,身体衰弱,起坐艰难,但他仍然坚持为登门求医的患者治病。他说:“孙真人有普救苍生之大志。‘普救’二字,我不敢说,但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人治病。”11月8日(农历丁亥年九月二十六日),在为南大街张氏妇人诊病开方之后不久,溘然长逝。

瑞西先生以旷世奇才,博古通今,钻研医药,多有创新;他一生勤于诊务,屡治奇疴大病,活人无数;疫病流行时节,积极设法防治,普救众生,惠及乡里,有口皆碑。关于他的医疗掌故和佳话,至今仍有流传。史称瑞西先生为一代“医学巨擘”,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同类推荐
  • 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灾难

    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灾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死亡病毒“——埃博拉、1918,流感肆虐、恐怖的天花、疟疾打败美军、蚊子与黄热病、“白色鼠疫”——结核病、难以预料的霍乱大流行、超级瘟疫——病毒性肝炎、第一杀手——艾滋病、神秘的“脑炎”、恶魔夺命者——白喉、怪病“登革热”、走向末日的脊髓灰质炎、伤寒袭击亚洲、幼儿的梦魇——麻疹、中国流行性出血热之战、现代欧洲的新灾难——疯牛病等详细内容。
  • 实用奇方名药

    实用奇方名药

    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偏方、验方、秘方都是这个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浩瀚,包含了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偏方、验方、秘方流传于民间,它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 《本草纲目》养生智慧

    《本草纲目》养生智慧

    本书用现代解读方式,深入挖掘《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方法,帮助读者运用这些神奇的本草方对症治疗现代家庭常见疾病。同时介绍了《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当今生活中仍常见的各类食物的功效,让读者认识到本草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功效。此外,本书还结合现代人生活特点和饮食习惯,为不同人群提供了全面实用的本草养生方案,并详细介绍了五脏的食养方法,帮助读者轻松调理五脏,实现健康生活。
  •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

    本书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全书分三章,第一章为康复护理总论,第二章为常用康复护理技术,第三章为常见老年慢性病的康复。编写过程中为便于理解,努力做到多用图解而少用文字,全书附有300余幅图片。本书有四大特点:①所讲康复护理技术经临床验证科学有效,操作性强;②图解清晰,直观易懂;③讲解简明,方法具体;④内容系统,创新实用。书末还附有根据实际情况而编写的适合各种慢性疾病的康复健身操。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浙江省卫生厅相关课题的立项支持。
  • 中医小秘方

    中医小秘方

    有人说中医药是国粹,更有人说民间偏方是“国宝”,是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所谓偏方,指药味不多,大众尚未知,且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药方。中国传统医药,自神农尝百草以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留下来的偏方,更是历久弥坚,绝非西洋药品所能替代。民间素有“小偏方治大病”“单方气死名医”之说。有些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其疗效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
热门推荐
  • 我有浊酒敬三生

    我有浊酒敬三生

    你愿意当一辈子的废物,还是一瞬间的男人?
  • 四爷福晋又撞南墙了

    四爷福晋又撞南墙了

    一纸婚书,昭告天下,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十四爷将迎娶太傅家的小姐为侧福晋。大婚之日,新娘却在四贝勒府上。为逃避追杀,夜清兰钻进了新娘的花轿,阴差阳错成了四贝勒府后院中的一员。四爷:入了王府的门槛,你就是爷的人了。一番风雨后,某女拍拍屁股走人。翌日,京城皇宫多出一位格格。次日后,王府书房主人的贴身衣物被连夜拍卖!某爷立誓,挖地三尺也要将那不知廉耻的小贼找出来!(清穿小甜文,架空历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拾忆堕落之路

    拾忆堕落之路

    对的,我没什么文学天赋,所以应该就是记流水账一样。
  • 愿我的世界有个你

    愿我的世界有个你

    人物借用了当下韩国人气男团MonstaX的成员名字和性格特点。两位主角是一个人气男模,一个白天是幼师晚上是酒吧歌手,两位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因为一项活动便从此驻扎在心里。究竟这两位会发生什么激动人心或是虐得不行的故事呢?敬请期待吧!(第一次尝试写小说,望大家多多包涵~)
  • 不朽龙庭

    不朽龙庭

    诸天万界有最强种族,他们为万物源头,为万物归宿,他们永恒不朽。远古时期,有黄金神龙种族,妄图晋级不朽种族,失败,龙族灭绝。龙庭得黄金神龙血脉,铸就“龙庭”,踏上不朽之路。修炼境界:武者,真人,仙人,圣人,神人,道人,掌控者,造化者,不朽者。欢迎加入,不朽龙庭小说群:174809808,验证:不朽龙庭。
  • 时空记录者

    时空记录者

    孟梦没想过,自己以后的生活会变成这样。所谓无尽的奇迹,看得多了,才发现其实都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最可悲的事,从来都不是成为无穷宇宙中自己种族的唯一幸存者,更不是居无定所所带来的孤独,而是明明有能力,却只能无奈地发现,在宇宙平衡这一铁的定律下,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历史一遍遍重演,偶尔还要充当推动悲剧发生的那个人。直到最终,用自己的命来换一个全新的宇宙,值得了吧?
  • 最强沸腾

    最强沸腾

    你是神,阻我路也得给我垫脚!你是魔,入我眼也能和我共醉!想活着,就别站到我的对立面!仗剑高歌,谱写最强传奇!这是一个热血的世界,这是一篇爽快轻松的小说。
  • 耀若星尘

    耀若星尘

    “爸爸,我们一起变成星星吧!”城市被人造卫星的光芒印成橙色,如落日余晖般绮丽,山下的城市车水马龙,纷纷扰扰,根本不知道山上星耀塔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那个女孩做出的决定,究竟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怎么样的变化。耀安仿佛听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却又放低语气说到,“囡囡,这个世界不配你这样做,回家吧囡囡,即使世界变好,人们都解开了基因锁,可是我会失去你。”对的,她是幼薇,是那个名叫第二个月亮,却又被称为玄烛的暗能量量子星辰能量分析接收人造卫星的钥匙,当初,她作为在深海城市里被发现的,上古亚特兰蒂斯文明保留在人工胚囊里的生命,被克服了深海限度的新人类们找到并开启研究……
  • 玄界大镖客

    玄界大镖客

    还未出娘胎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叫神帝的男人告诉陆幽,你要去走一趟镖,不走的话只能活三十年。“什么镖?”“收集天下玄功。”“好,怎么收集?”“打败他们,就能够得到修士的无上玄功。”“那我一定是视金钱如粪土,杀人如探囊取物的大侠吧。”“不是,你就是个平凡的山村少年,身无长物。”“那我一定有很多宝物护体,还有随身老爷爷提携,各种奇珍异兽相伴吧。”“不好意思,你只有一把杀猪刀!”“……老王八蛋,给我滚”PS:微信公众号:奥丁的花园,qq群:873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