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11200000025

第25章 百代之学非孔孟(三)

“其实不管是儒家还是法家,对君主的道德和能力都过于理想化。

他们所想象中的君主,一个本身就应该是圣贤,所谓内圣外王。

另一个则要求皇帝既拥有绝对权力,但又不能任性的使用权力,要赏罚分明,要克制欲望,要每时每刻监视臣民防止有人作乱……

诸位请想想,人世间会有这样完美与严谨的君主吗?

所以只要儒家还在提倡尊君,法家还在主张君主专制,那就永远都消除不了产生暴君和昏君的诱因。”

百家思想融合后期,儒法两家在治国理念上已经不那么泾渭分明了。

尤其是汉代新儒家重新解读了三纲五常和天人合一,就更使之成为了法家思想的绝妙配合,它们的本质都是服务于君主专制。

而法家是君主专制最积极的鼓吹者,因此姜洛刚才说的都是在批评法家思想,他接下来的话锋,则直指儒家制度,要阐明它的危害。

“法家思想要不得,儒家制度就更要不得。”

姜洛神色凝重的说道:“儒家制度是礼制,是德治,是配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所产生的礼仪规范,是让天子与诸侯各安本分,不要越线的道德约束。

它的前提,是封建诸侯。

可周代以后,中国就不再是封建诸侯,而转变为中央集权,官治天下。

官员与君主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因此,用以亲情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儒家制度来治国,早就不合时宜了。

而历史也告诉我们,搞封建,是必然会导致内战的。”

周天子搞封建,分封诸侯,五霸强七雄出,内部战争不断。

秦始皇扫平诸侯以后,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但秦法残暴,很快亡国。

汉帝国早期搞封建,刘邦跟吕后给功臣和儿子们分封诸侯王,内战不断,刘邦自己因平叛受伤而死,吕后家族被政治敌人连根铲除,汉的第一代皇帝和皇后为国家留下的隐患直到汉武帝时期才解决。

司马炎搞封建,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结果是八王之乱,五胡趁势而起,汉文明命悬一线。

朱元璋将首都定于经济重心的南京,对军事重心的北方边塞很不放心,他不信任官员,只信任儿子,分封藩王守北疆,他一死,大明内战,留下的政权被四子朱棣颠覆。

武装夺取政权的朱棣是想明白了,封建绝不能,也不敢再用。

但本朝奉行的是儒家制度,在这套制度中,善待亲族被规定为做人的首要标准,如果对亲族不好,那连人都不算,又如何能治国?

你都当皇帝了,让亲族们也跟着沾沾光,封个藩王难道有错吗?朱棣造反时的理直气壮,很难说没有从这标准中寻找出自己侄子的把柄。

朱棣汇集了亲族们的这种怨念击败了侄子,所以他登基后也只能继续给亲族们封王,只是封而不建,这些王们只有爵位和俸禄,不能再参与封地的民政军事,更不能掌握实权。

这样名不符实的‘封建’,又给皇帝消除了一层威胁。因为被圈养的王们只能混吃等死,再没有了觊觎皇位的实力。

但是,这只对皇帝和他的亲族有好处。

因为国家吸收民脂民膏白养着一群藩王,属于绝对的只赔不赚。皇帝和藩王们的女人又多,等再开枝散叶,国家财政的负担就重如泰山了。

以至如今,一省之财政,难养一省之藩王。养藩王都不够,又哪有钱干正事。

崇祯皇帝现在是没钱了,对这帮只进不出的藩王本应没有继续白养着的道理,但要是不养,就又要牵扯到儒家制度;

你知不知道亲族们已经被你的祖宗养成了五体不勤,六谷不分的废物?

你亲族们不好,不再白养他们了,他们是真的会守着良田广厦而活活饿死的,那样你还算是人吗?连人都不算,你难道还能有资格继续当皇帝?

所以想省钱的崇祯不能削减藩王们的俸禄,只能精简驿站,把在银川当驿卒的李自成给裁了下来。

李自成没了安稳营生,想有口饭吃只能参军入伍,之后他又杀官造反,在内战中更是风云际会,官兵数次围剿下来,其实力竟仍能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长为大明皇朝的掘墓人……

照此来看,封而不建的封建,转了一大圈之后,到头来还是危害到了皇帝,只不过是从直接威胁转变成了间接危害。

……

看众人没有反驳和质疑,姜洛就继续道:“谁用儒家制度里的封建,谁就开启了祸乱之机,这是有历史铁证作为依据的。

再搞皇权不下乡,于地方乡村实行儒家理想化的三老制度,结果就使基层被那些垄断仕途、掌握言论、成为豪强的乡绅地主所控制,成了全国一盘散沙的小封建。

组织力和动员力就因此直线下降。

本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按理说是不会缺钱和缺人的,可偏偏到要用的时候这两样就都捉襟见肘,何故?就是因为地方基层的物力人力脱离了中央的直接控制。

像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女真兵长驱直入,几乎不受阻挡的杀到了北京城下。

那时,即使本朝在全国有再多的军队也无济于事,只能以北京一城的实力去硬扛,让人家从容的围点打援,使本朝元气大伤,根基动摇。

倘若只以疆域人口对比,按常理论,崇祯二年本朝军队应该杀到盛京,让女真人元气大伤。为什么现实却是众不敌寡,反易天常?

就是由于儒家制度使国家的行政机关丧失效率,导致整体的战争潜力无法转变为战争实力,更无法转变为战场优势,于是就只能在一个个的战场上被迫亡于敌人的意志。

这还不是儒家制度最严重的问题,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塑造一种保守、愚昧和不思进取的国民性。

再者,儒家制度的三纲五常能够实施,靠的不是全民认同,而是权威。

就是君王强制要求你遵守,你不遵守,君王就以礼杀人。

儒家制度的全面推广既然要借助皇权,那一但王纲解钮,皇帝权威荡然无存,本来就是强制推行的三纲五常也自然不能救世。

不信请看看现在的世道,所谓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哪一条还广泛存在?

在乱世,只靠坚守古老的儒家制度让人们各安本分,自发行善,从而变乱为治……这根本就不能实现。

法家的《商君书》就把这道理说得很明白:仁者能自己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自己。义者能自己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自己。仁义,不足以治天下。”

本朝太祖基于明室江山永固的目地,开始搞皇权专制,又不可避免的错用了法家思想加儒家制度的政治架构。

苦心积虑的设计,结果大明皇朝还是灭亡,即表明他的设计中有重大错误。

不可避免,则是既然要选择君主专制,那就没有比之更好的政治架构。

然而这种政治架构对中国之危害,却是遗祸无穷。

对中国而言,若是皇朝用法家思想加法家制度的政治架构,其实还好。

因为它规定百姓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男人平时是劳动工具,战时是杀人武器,女人就是生产这些工具和武器的机器,皇帝之外的所有人都不要有思想,也不要说话,让你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不听命令,不服从配合,那轻则截肢,重则凌迟。严苛残酷的暴力执法机关,才不管你有多正当的理由不听、不服从那些把人变成机器的王法。

这样的政治制度,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不好的,也必不能长期顺从,暴秦二世而亡的历史就会重演。

那样,中国就还有机会。

虽然推翻暴政之后重新选择的政治制度未必会更好,但华夏文明在短期内毕竟是又获得了一次选择的机会。

不然再等下去,等到西方的国家级武装贩毒集团打过来时再进行选择,那就太晚了。

可惜明太祖朱元璋没那么傻,虽然皇帝们肯定都喜欢法家思想加法家制度,但他顺应现实因素,继续了儒表法里,继续了法家思想加儒家制度的政治架构。

这就不一样了,它让你很难一眼就看出它的好坏,你说它的核心是专制独裁,它又推崇道德。你说它推崇道德,但你以符合道德的言行威胁到了皇权专制,它马上就会杀了你。

更何况,很多人还都看不出来它的思想是法家的。

因为皇帝也要学四书五经,恪守礼教,只要你不威胁到他的根本安全,他也是会跟你讲道德的。

所以为何万历年间,泰州学派的宗师李贽会惊世骇俗的讲,一个贪官可以危害至小,一个清官却可以危害至大。

贪官自身的品德和对世道的影响都是有害的,是很容易被发现并及时将其清除的。清官的品德却是好的,因此即使实施弊政恶政,也因为他的品德而使人们很难发现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

像大清光绪年间的两代帝师翁同龢。他是当时清流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厉以风节’,反对贪官污吏……道德上基本没有瑕疵。

但这人骨子里却有着睚眦必报,因私忘公的性格。

他撺掇光绪皇帝跟日本盲目开战,又掣肘李鸿章拨款,使北洋水师无钱补充装备,导致了清军溃败,他不仅不反省,紧跟着就借由战事败北推翻了李鸿章……要知道,那场战争可让中国的损失不算其它,仅白银就赔给了日本两亿两。

政治制度,也是如此。

法家思想有公正和效率的精髓,却也伴随着僵化和无情的弊端,后者对所有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个体之侵害不言自明。

儒家制度是等级森严的层层控制,新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已不再是为百姓谋福,而是对他们进行精神控制,让其好好的做奴隶。

两者加到一起,华夏文明自然每况愈下。

……

对这个法家思想加儒家制度的原因,姜洛自己也是几经反转才最终得出的。

最开始与那个精壮学子辩论时,他心中还认为本朝问题是法家不显造成的,只要废除儒家启用法家,那就能够救衰亡。

因为法家以保护君主的安全与权威为目地,方式就是维持国家秩序。

国家有乱,秩序就不能维持,秩序不能维持,君主的权威就会受到否定,权威被否定,君主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所以秩序一但有不稳的苗头出现,法家就要以最准确的顺序,最快的方法,最短的时间来进行恢复。

什么仁义道德,什么三纲五常,哪个能比‘君王一怒,伏尸百万’更具威慑力和约束力?

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儒家、墨家、道家都拿出了救世的‘药’,唯独法家给君主献上了杀人的刀,而也只有法家能够富国强兵,并帮助秦国实现了大一统……

但是,等自己因刘宗周一句提点而再看儒法的时候,想的就不再那么简单了。

法家思想一直存在,虽在秦亡后就被视为选学妖孽而被排斥到销声匿迹,但它其实阴魂不死。

后世有人讲过君主专制的危害,有人批判过儒家的迂腐,只是自己从来没有把它们联系起来过。

法家思想有法家制度,儒家思想有儒家制度,自己也从来没有把它们拆开再组合起来重新看待过。

而且,自己以前对中国古政治的认知很多都还停留在片面的阶段上。

如认为清亡之前的中国一直就是封建社会。

但其实周亡之后,封建制度就整体上不存在了。

朱元璋分封藩王是儒家封建制度,建文帝和永乐帝削藩就是法家集权意志的体现。

而周以后的中国历史也和本朝一样,集权时期是要多过封建时期的。

还有独尊儒术,儒术治国的本质是德治与礼制,但这两者并没有可操作性,所以实际上我们还是法治,只不过这法是维护皇权的,是配合三纲五常这一社会规范的。

因此本朝的王法很简单,只要你不威胁皇权就行,所以它在三纲五常的掩盖下看着像是没有,因为你只要遵守忠臣孝子的教条那就不会犯这条王法。

……

要江山永固,就要防范臣下有擅权篡位的隐患。

要消除隐患,就要用法家思想的皇权专制,让臣民只有义务没有权力。

但仅是从技术上消除隐患还不行,还要进行思想管制,所以要独尊儒术,全面的推行儒家制度……

它们相辅相成,终于把皇帝的贪欲变成现实。

这样一想通,姜洛对本朝的认知和对现今问题的理解就提升了很大一截。

所以等现在他与众人再说危局原因时,就明确了法家思想、儒家制度、皇权专制这三条。

而这三者会加在一起的原因,则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贪欲造成的。

“当今天子求治心急,只把人才、饷粮、流寇、边患等问题萦绕在心,希望群臣能拿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我认为这些都是刑名之术,近于功利,人主当以仁义为本,应兴尧舜之学,行尧舜之道。

天子却认为我过于迂阔,提出主张并不合时宜……”

刘宗周此时发言,却又是开了一个新话题,看似与姜洛所讲的不相合,其实不然。

姜洛之前所说的那些,只能算是为本朝危局列出了他自己找到的病因。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虽然不多,但也并不是没有。

刘宗周找到了、黄宗羲找到了、钱谦益找到了……就是那个跟姜洛最先辩论的精壮学子,那个想以武救国的热血少年,也可以说是找到了病因。

他们都对明末危局有自己的看法。

但找到的病因对不对,则还要看能不能开出治病的药方,以及这药方经不经得起推敲。

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所以姜洛也没觉得突兀,反而果断的说道:“蕺山先生的所作所为,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其实才是最能救当今天下之危局的。”

此话,应该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因为姜洛刚才可是借用法家《商君书》里的话说过‘仁义,不足以治天下。’的。

而且,崇祯皇帝急于治世,刘宗周却说先治心;

崇祯皇帝需要才望之士,刘宗周却说操守第一;

崇祯皇帝访问退敌弭寇之术,刘宗周却说仁义为本;

崇祯皇帝虽然敬佩刘宗周的道德,却也觉得对方缺乏应变能力,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将他两次启用的刘宗周,两次罢职……

众人虽是刘宗周思想的坚定支持者,但并不认为姜洛也会认同刘宗周的理念。

毕竟他们看到的姜洛,最开始时给那些学子们所讲的就是术,不是道。

道,亘古不变。术,分轻重缓急。

大明皇朝如今中兴无望,倾覆可期,最急需的就是退敌弭寇之术。

以姜洛的性格,或者说以他们所判断出来的姜洛的性格而认为,后者应该是会说:什么道不道的,先保住政权存在再谈其它吧。

姜洛也说过蕺山先生做的是不可为之事,众人还想听听他觉得的可为之事是什么呢。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姜洛今日之前恨屋及乌,讨厌儒家制度和汉代宋代的新儒家,所以没怎么着重分析过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

可等今日,他再把以前匆匆看过的儒家思想捡起来重新认识,才终于明白了儒家思想为什么大中至正,又为什么能够成为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一日之内,姜洛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就产生了变化,他依然讨厌儒家制度和新儒家,但先秦儒家思想在他心中的位置却已经不可动摇。

因此他好多的观念以及想法,也就在这短短时间内跟着发生了转变。

在众人感到错愕的时候,只听姜洛侃侃而谈道:“学生子贡向孔子咨询治国为政之道。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其一,三者先去哪一项?’

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问:‘必不得已再去其一,两者先去哪一项?’

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没有不死的,可如果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孔夫子所说的为政之道,在下深以为然。

事实上,此时本朝的问题不是没有士兵和粮食,恰恰是没有了信任。

而先生说的治心、操守、仁义,看似在规范皇帝,其实是为了让百姓恢复对皇帝的信任。

皇帝作为百官表率,影响百官也进行效仿,那么百姓继而扩大范围跟着信任百官。

官民两者之间有了信任,就能同舟共济。危局,也自然就能破掉了。”

姜洛这话不是迎合刘宗周,也不是自己想当然。

而是后世倭患再起,那时出身底层的中国士兵不单单是武器落后,身体也因为长期的影响不良,不要说是负荷不了白刃战、拼刺刀这样的剧烈运动,就连几十公里急行军都有可能导致大批猝死。

他们是靠什么把顿顿吃白米发,并武装到牙齿的倭寇击败,并在不久的将来敢跟天下第一强国亮剑,打出一个自尊自信?

靠的就是信任。

对同胞的信任,对民族的信任,对国家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对领导层的信任。

他们信任领导层会建立一个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而那个国家,没有剥削压迫,也没有列强霸凌,所以他们愿意为此做出任何牺牲。

实际上,他们也清楚自己未必能活到那一天。

可在他们的价值观中,那个国家是一个明确和高尚的目标,为此而斗争牺牲,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他们愿以自身血肉化作敲碎旧社会的铁锤,愿用自己的生命滚滚向前,为那个国家的建立和未来,冲破一切桎梏,扫平一切阻拦。

一个国家,真的可以没有士兵没有粮食,只要因信任而能凝聚到一起,什么都会有。

如果不能,那原本有的东西也会被敌人夺走。

而现在大明的所有人,就是因为互相之间没有信任导致无法团结起来,刀砍到自己脖子上之前,一切事情就好像与己无关一样,甚至有的人还卖国求荣,加速本朝的灭亡。

所以姜洛才会认为出一个军事家救不了此时的大明皇朝,至于什么掌握高端技术或者善于理财的科学家、化学家、发明家、经济学家、大富商……

说这些人能救国,那也是无稽之谈。

就比如说是军事技术,如果有条件的话,姜洛也能造出燧发火铳,老天要是帮忙,没准儿还能造出火帽来代替火石和更为落后的火绳,这在热武器上就已经划时代了。

但造出来又能怎么样?

文官一句‘没钱不买’,你还能跟他讲理?

反正在他们心中,士兵的命不是命,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就够用了,不值得花这么多钱去更新装备,况且此时的朝廷本身还就没钱。

只要能打赢,多死点人算什么?倘若打不赢,那就更没有多花钱的道理了。

这还算是好的,如果划时代的武器被军阀或晋商走私给了反贼或女真又如何?

姜洛觉得大明亡国已经亡的够快的了,女真靠刀马弓箭南下,在执行剃发易服的政策之前,几乎就没有遇到什么强有力的抵抗,若再有了这种军国利器,那南明军民岂不是要上赶着去投降?

公平一点的说,也不能怪那些军民投降投的太快,不能怪叛徒的数量比敌人还要多,因为信任的基础来自于长期的坦诚相待。

可大明百姓对朝廷有信任吗?没有。百姓私底下都把他们骂做狗官。

朝廷把百姓当衣食父母吗?把士兵当做国家的栋梁吗?不当。他们只把这些被统治者当做奴隶,还是不老实的,不愿意百依百顺的‘坏奴隶’。

上下互相否定,又何谈信任。

本朝士兵出生自底层,他们多数都是农民的儿子,他们本就对大明朝廷不信任甚至仇恨,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还加入了反贼大军去打击这个朝廷,所以他们没有维护这个朝廷的想法。当兵吃粮,在哪不是吃?

本朝百姓也是如此,他们的本职既然是当奴隶,那当大明的奴隶和当大清的奴隶又有什么区别?还不都是一样的吃苦受罪?你大明对我又不好,我又哪里犯得着为你陪葬。

反过来说朝廷,你指望着这些往常你剥削压迫的百姓去牺牲生命保护你,是不是有点想多了?

他们难道还没看够你享用民脂民膏时的丑陋嘴脸?

难道还没过够在你的治理下那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日子?

这都是相互的,你不仁,难道还要怪我不义?

也因此我们的国民在这种黑暗不公的社会中,就只能勇于私斗怯于公战,因为为你维护的利益而死,不值得。为了捍卫自己、自家、同族、同村的利益而死,那才有意义。

所以清军入关前期很顺利。剥削就剥削吧,压迫就压迫吧,反正大家都习惯了,不竭泽而渔干的太过分就行。

直到清朝统治者脑子犯傻,推行剃发易服,侮辱到了华夏文明,侮辱到了汉人祖宗,要亡天下,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抗清才掀开序幕,汉人也才不再区分三六九等,凭着文化认同让地主和贫农走到了同一战线抵抗蛮族。

文化认同,是祖宗们给民族留下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这道防线被触发以前,所有事情都要讲个回报,我给你卖命,你最起码也要给我一碗饭吃。而等防线被触发,什么也就都不顾了,没饭吃算什么?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的事迹多的是。

一个民族的垂死挣扎,悲壮至极。

要不是那些叛徒汉奸和无能昏庸的南明朝廷太坏太蠢,仅凭女真的那点人数,真的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彻底湮灭。

祖宗伟大,奈何子孙败家。帝制中国,造成了太深的奴性。儒家制度,造成了太深的愚昧。

于是几年之后的清军入关,和几百年之后的日军入寇,我们投靠敌人的汉奸数量比敌人还要多,堪称一绝。

虽然汉奸叛徒的人数再多也只配当历史的尘埃,终究要被刮的干干净净,而英雄只要有几个,就能创造新的中国历史,成为民族精神之表率。

但和日军入寇时期不同的是,那时中国有盖世英雄,是真正的给了国家以未来。

现在的大明在清军入关后却只有悲剧英雄,没能创造新历史。

此时期的思想家虽然都给本朝危局列出了病因,开出了药方,但一个无可奈何的结果是:这些药方,全部无效。

同类推荐
  • 大唐岭南王

    大唐岭南王

    新书大唐古武系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来看一下,保证更加精彩!现代铁匠穿越到唐朝岭南冯盎之二子身上,且看猪脚如何破突厥,征服南洋,奴役倭岛,如何打造盛世大唐,巍巍中华,当让四方臣服。
  • 滥觞之涧

    滥觞之涧

    置于春秋战国,以你想不到的视角,勾画人物内心。颠覆你所有的期待,意外之中,顿悟人性哲学。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吕布就这么凶

    吕布就这么凶

    吕布就这么凶,想咋弄就咋弄。练就了绝世武功,29岁在乡下做隐农。一出山就无敌,低调得无与伦比。曹操:“飞将牛逼,天下第一,你为何不做皇帝?”吕布:“我不做地理皇帝,只做天理、人理皇帝。”三国第一猛将:无敌吕布,专治打匠不服。绝世高手,隐藏悲悯手,不搞死对手,搞活对手。
  • 三国志之天暇沧歌

    三国志之天暇沧歌

    介绍者可真可假,虚势声声,真优者无非何简,以实傲立九天!与其欣赏一本书的介绍不如进入书的世界!
热门推荐
  • 天空次元之城

    天空次元之城

    在古代,人们信仰神明,渴望神明庇佑,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知道,如果宇宙中真的有所谓的神,那他们也可能只是进化的比较高等,拥有更高级的科技罢了……没错,的确有一些来自宇宙的高等文明,他们一直默默守护着地球,他们被古代的人奉为神明,在天空之上的另一个次元空间里,一直守护着这个世界……
  • 今天也在快穿

    今天也在快穿

    身披多个马甲的叶·真大佬·笙,居然因为写不出自传还过劳死了!死后还和奶团子系统契约做起了快穿任务!!!奶团子:嘤嘤嘤,前辈明明说这个宿主能力强大还温柔善良,骗人!叶笙:你看我笑得一脸和(核)善( ̄︶ ̄)↗
  • 只想和你好好的

    只想和你好好的

    雅汐在开学遇到了一位高冷少年,却没曾想到原来他是这样的人........面对这么大的打击,一位男生像太阳似的温暖着她。事情往不可想象的地方发展。爱情绽放在这三年,而我,只想和你好好的。
  • 当我们不会飞的时候

    当我们不会飞的时候

    有一种鸟不会发出声音,羽毛艳丽。它们找到所谓的伴侣的时候,会跟伴侣一起去荆棘丛林里,用荆棘刺穿心脏,发出一生一次的绝唱。荆鸟们认为,只有向往死亡才能让爱情永生。陆小曼一生,爱过很多人,恨过很多人,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所谓完美的爱情?
  • 那个Boss开挂了

    那个Boss开挂了

    【无男主,自由恋爱类】任务局根据信息反馈。越来越多的任务者任务失败。越来越多的任务者遇上了隐藏Boss。主神大手一挥:没事,我给系统改良,加大开挂强度。任务者:报告,世界的天道也帮着隐藏Boss欺负我们。主神大手一挥:没事,我欺负天道回去。任务者:报告任务失败了。主神大手一……只有一个靠山的任务者们,面对着有众多天道开挂的隐藏Boss,他们怂了。*书友群:583100565
  • 棠花落

    棠花落

    岐王宅里寻常见。史官早已封笔,斑驳的史书上载此不多。那些秦娥善舞的女子,那些多谋善书的少年,那些故事都被残忍碾碎。他:李隆范,字钟尔,在终南山楼观台和她初见。她似乎不懂得悲伤也不懂得欢喜。那年的木槿花盛开,他又遇见了她。后来他许她一生只得此一人。她:武元夕,阿元说想像外祖父那样成为国子监祭酒。最后是否是羡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 我成了书中主角

    我成了书中主角

    当你知道自己穿越到了一个书中世界,自己的每一步,每一个举动,每一个想法,都被作者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时候,你该怎么办?这是方浩穿越书中世界,靠着编书系统,不断与安排好的命运,斗智斗勇的故事!
  • 闻妖斋

    闻妖斋

    ······她曾为伴他左右,甘愿割舍一切,只是那时,他不懂她·······后来······他为寻回她,踏遍万里长路,而这时,她却也······不识他了···············这一场情,终究·······还是无果········
  • 奥特之万界抽奖系统

    奥特之万界抽奖系统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奥特曼的世界,好在有系统的出现,在奥特曼的世界有了一丝活下去的希望,但不断的发现自己的身世有着重重迷影
  •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

    唐有三宗:太宗贞观,玄宗开元,宪宗元和宁知非回到一千两百年前的宪宗元和时代,眼睛刚睁开就被摁着拜了堂,脑子还没清醒就被塞进了新房,于是,一段呆子变才子的唐传奇正式上演。左手诗词右手枪,中唐就得这么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