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36700000003

第3章 青神篇

中岩·唤鱼池·诺巨那

/若若

很多年前,我读苏东坡。透过宋朝的月色,看他在唤鱼池击掌唤鱼,与悄悄溜出来的佳人漫步细语。后来,我读“小轩窗,正梳妆”,眼前浮现的也是苏东坡在池旁,看临水半开的窗里,妻子对镜梳妆。我记住了这段爱情,还有那一泓澄澈如碧的池水,但没记住中岩,这座陆游笔下的“川南第一山”。后来,我到眉山定居,才知唤鱼池在青神中岩,而中岩这个名字,早在唐宋就蜚声海外。“先中岩后峨眉”不是虚夸,是有史为证的。如果没有中岩,也许就不会有唤鱼联姻的苏东坡和王弗了。

我第一次造访唤鱼池,与爱情无关。那是2007年,保险公司奖励完成任务的业务员到中岩吃烤全羊。我虽然不做保险,但因为给业务员上过几堂课,有幸被邀请同行。

业务员大部分是农村妇女,忙时种庄稼,闲了就拉亲戚朋友买保险赚点家用。苏东坡,她们知道,王弗就难说了。我说王弗是苏东坡的妻子,两人因唤鱼池喜结良缘,可惜王弗早逝,那首《江城子·记梦》就是苏东坡为悼念亡妻而作。业务员听得懒心无肠。对她们而言,能顺利签上一份保单拿佣金,或是美美地吃一餐烤全羊,比听“十年生死两茫茫”之类的句子有意义多了。不过,既然来了,总要看看鱼。掌声带着每天誓师会上的热烈和激情,惊天地泣鬼神。唤鱼成了吓鱼。有个大姐居然跪在东坡与王弗的雕像前三叩九拜,嘴里念着保平安保发财之类的话。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转念又想,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神,东坡先生这样的伟人确实值得朝拜。

那是深秋的黄昏,暮色比山里的雾气来得更快。还没走到半山,有人打电话说羊肉已经烤好了,大家就嬉笑着往回赶。

当然,这只是个引子。在之后的几年里,我记不清自己究竟到中岩去了多少次。和朋友郊游,有外地客人来访,想爬山了,中岩都是不二的选择。

上山,下山,一个半小时,或是更久点。路线固定不变。进山门,在唤鱼池旁停留,拍手,撒一把鱼饲料,唤那些肥硕得已没有灵性的鱼。然后,沿左边的石阶,看无头的佛像和菩萨,偶尔在玉泉茶庄喝杯茶。再往上,过伏虎台,爬有点陡的坡,到观景台。在“古中岩”几个大字下拍照,看猴头山,望岷江,休息片刻,便顺蜿蜒曲折的溪流下山。除了唤鱼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路边那些一年四季都长得青幽幽的竹子了。

《百坡》十周年庆,我跟着张新泉、蒋雪峰等老师一行到中岩,沿途听他们讲着苏东坡、黄庭坚、摩崖石刻、诺巨那。

诺巨那,是佛祖门下的罗汉诺巨那吗?

我知道诺巨那,是因为母亲。母亲晚年皈依佛门,每天早晚都有诵经礼佛的功课。佛祖门下的十八罗汉,从名字到修行的故事,她能说个一二三。坐鹿、欢喜、举钵、托塔、诺巨那、过江罗汉等,都是她熟悉的。母亲说诺巨那是武士出身,力大无穷,又叫大力罗汉。

眉山境内很多寺庙,母亲都去朝拜过。去得最多的,是东坡区的极乐寺,那是她皈依佛教的地方。每年农历六月初九,母亲总是和乡里朝佛的婆婆们一道,凌晨五点从犍为出发,八点前到达极乐寺,参加庙里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时不时地,母亲还要住上十天半月,早晚学佛念经,白天帮庙里的师傅干农活。距极乐寺不到四十公里的佛教圣地中岩,她好像从没来过。

“诺巨那!”诗人杨然的惊呼打断了我的回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见到“诺巨那尊者石龛”几个大字。这是立在前往东坡读书楼小径右侧的镂空凿石龛,造型别致而雕刻精美,一看就知道有着久远的历史。我走过这里不下十次,从来没有留意到石龛的存在。中岩对我,也许只有苏东坡。

在这之前,我不知道母亲口中的诺巨那是青神人,更不知道中岩还是他坐化之地。《梦溪笔谈》里说:“诺巨那,唐代和尚,俗名罗尧运,四川青神人。”又有传说:“诺巨那收徒八百,五百居天台,三百居雁荡。后来,五百罗汉俱西归不返,诺巨那尊者返回慈姥山中岩道场,于宝瓶峰圆寂。”原来,传说中的“慈姥中岩”,就是脚下的这片土地。我给母亲打电话,她兴奋地说下次来眉山一定要朝拜诺巨那。

我在石龛前站了很久,祈求自己能像母亲一样感受神灵的力量。闭上眼,看见的居然还是唤鱼池畔的苏东坡。

前几天,我随作协再次到中岩。官方消息说县政府正在花大力气打造以中岩为代表的旅游文化,相信不久的将来,青神将成为集东坡初恋地、中岩佛教名胜、青神竹艺城、汉阳水码头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到那时候,唤鱼池里的鱼,还能在川流不息的人流里、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想起当年的苏东坡吗?但母亲肯定会很高兴。她叩拜过的诺巨那石龛,毫无疑问,将一扫现在的冷清,变得人流如织,香火鼎盛。

古中岩

/华子

从下寺到上寺,

只需在中寺抿口茶,

上气即可从容接上下气。

美人和前程一拍即合,

中岩书院只能在传说中报名就读。

山泉扑石,泻出

我身体里久远的声响。

亭亭翠竹和石笋三峰,

修改着一部天书的词句与空白。

断头佛像让中岩道场一样弘法无边,

半轮秋月让古中岩打开秘密的诗卷。

从喧嚣的城市和人群抽身入山,

权当在命定的悬崖峭壁安睡一晚。

一座山被我们挪至身后,

叫“身心了了”。

飞来凤的清香引出九曲流觞,

我们顺着清溪涧道下山去了。

仿佛走过被冲毁几百年的瑞草桥

急急地赶赴一个前世的约会。

德云寺

/李世翔

距今已有五百五十余年历史的一座佛教圣地,藏于青神县瑞峰镇岷江东岸中岩村妙光山,取名德云寺。海拔600多米,与中岩寺同处一条山脉,相距不过1.5公里。如此近距离就有两座寺庙,而且相得益彰,这在国内少见。

相传明代天顺年间,高僧礼筵一行云游到中岩寺,被东坡初恋地的山水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对中岩寺这一龙穴宝地倍加喜爱,多日不肯离去。

一天,他们沿着中岩寺后山游玩,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此处山形好似一凤凰展翅。正中石壁上突兀的大石头,酷似凤头,那凤嘴凤冠活灵活现。礼筵一惊,处此乃一凤穴宝地也!再联想到中岩寺,一脉相承,龙凤呈祥,绝妙的地方呀!当机立断就在此处修建了寺庙。

从此香火不断,名声远播,历代重视。文化是民族之魂,佛教文化是中国主流文化之一,早已融入各个阶层。听说即使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德云寺被挪作他用,也有人偷偷上山烧香。民间早就有“德云寺菩萨灵验”的口碑,甚至还有“德云寺的菩萨照远不照近”的故事。随着这些口碑和故事的流传,德云寺名气与日俱增,好多年以来,每逢正月初一,进德云寺的路上堵车都有几公里长。

阳春三月,几个好友相约去游德云寺。穿过进山的牌坊门,一座山崖突兀而起,宛如一头猛虎盘踞。仔细一瞧,还真有一只摩崖伏虎镇守着这山门。山崖下方有前人刻的诗文,我们很吃力地认出了草书的一首:“高岗猛虎踞,古寺深山藏,彩凤腾飞日,德云重放光。”

大家欢呼着拾阶而上。野花挂满山崖,绿树裹着春风,山涧流水潺潺,石阶曲折通幽。

气喘吁吁之时,天王殿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座二层木楼,上层悬“德云寺”匾,下层挂“天王殿”匾,坐东向西,巍然凝重,俯瞰岷江。殿内塑有弥勒佛和四大金刚。

关于寺名的来历,据说“德云”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位传授佛经的名人。但天王殿内柱子上的一副对联,似乎对“德云”又有另外一番阐释:“德扬古寺林深竹茂藏睡佛,云绕妙山虎踞龙盘涌凤泉”。

拾阶而上是大雄宝殿,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地方,目前正在重建,指日可待。

大雄宝殿后面,沿着一陡峭石阶上去是观音殿,此殿是1996年恢复开放后蜀中高僧济尘大法师主持重建的。殿内塑丰润慈祥的千手观音像,高8米,三面朝向,三层叠塑,千手千眼,遍扶众生,遍观世间。

值得一提的是,殿内还珍藏着一尊明朝洪化年间的佛像,完好无损,据说是德云寺的开建祖师。殿外院子里还保存着一石碑,是清乾隆八年雕刻的,碑文是《妙光山记》,有些字也模糊了。不知这两件文物是怎么躲过“文化大革命”一劫的,真是幸运,才让我们饱了眼福。

观音殿二楼,塑有八百罗汉,小巧精致,神态各异。据说只要你眯着眼随意摸着这些罗汉的头数数,数到与自己的年龄相同就停下来,看看这罗汉的表情神态,就可以预测到你今后一段时间的生活状态。你若虔诚,不妨试试哦!

观音殿后面是财神殿,正中供奉着财神,左边供奉着送子观音。据说在挖山修建财神殿时,还发现了九座明清古墓。

观音殿左侧,矗立着一座六面柱形石质经幢,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幢顶为莲花座,幢身每面刻一坐佛,坐佛下或为狮子瑞兽,或为莲花仙草,造型精巧。

顺着观音殿左边的林荫道走就到方广池。月牙形的池里泉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倒影婆娑,别有一番情趣。

池与一石拱小桥相通,池水涨到一定高度就溢到小桥下的小沟里,它们悠悠地流淌,最后拥入岷江怀抱。住在山下的村民都在山脚接根塑料管,免费的天然矿泉水就到家了。

池后边是光光的峭壁,上方有泉水日夜奔涌,洒落在峭壁上,溅起无数珍珠,形成一幅水帘,汇成这潭清池。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了朱熹的那富有哲理的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旁边峭壁上有一尊摩崖卧佛像,长约100厘米。修凿时间久远,无从考证。它的睡姿神态都很悠闲,旁边刻有一繁体的“听”字,佛祖在这里听什么呢?泉水叮咚?晨钟暮鼓?僧侣诵经?还是虎啸凤鸣?

卧佛同一崖石左边,一字形排列着两组石刻的罗汉,共16尊。我记得在其他寺庙里看罗汉都是18尊,这里为什么少两尊?问身旁的居士,他指了指两排罗汉的中间,哦!那里石窟中请进了一尊镀金的罗汉,据说他是对德云寺做出巨大贡献的济尘大法师,在这里算18罗汉之一。那还有一尊呢?居士摇摇头说这是个谜。

离卧佛不远处凿有一闭关洞。洞比较隐秘,两岩缝之间有条小道进去才能看见,游人止步。洞里供奉着佛,日夜香火供品不断。听说今年大年初一,住持果衍法师澡浴掩关至初九,在闭关洞内收身摄念净诸业障,初九破关供佛斋天祈请龙天众圣护法,场面甚为壮观。很遗憾我们没能亲临现场。

山上翠竹成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古朴幽深。知名的树种有上百年的珍贵楠木、杉木,有可入药的杜仲树、酸枣树,还有板栗树、老梨树。梨树正披着一身洁白的花,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十几年前曾吃过这里的梨,那滋味还真的有“德云归来不吃梨”的感觉呢!

返回的路上,我们还对那少了的一尊罗汉议论纷纷,我突然想到了那尊卧佛,该不会有尊罗汉坐累了,跑到旁边睡觉去了?一好友说,该不会请了一尊进闭关洞了?我有点儿激动。大家相约,等重游德云寺时,再去寻求谜底。

德云寺

/华子

看得见的德云寺坐落在山上,

看不见的德云寺建造在江中。

寺庙不为香火动容,

香炉袅袅像一个孩子偶然出世。

坐佛,立佛,行佛,睡佛,空佛,

无处不佛。地有广狭,佛无大小。

狮子出没于莲花瑞草。

叩拜千手观音菩萨,

我身负俗世紧抓的千手千眼。

五百罗汉围着我像远亲近戚,

我脚下至少有五百条畅达的大路小径。

把佛的华子留在庙中,

把俗的华子还给世间。

国际竹艺城

/雷淑芳

千里岷江千里弯。福泽了天府之国千里沃野的岷江,在青神弯出一把躺椅,浸润出一方钟灵毓秀的水土,也孕育出了青神独具特色的千年竹编文化。

在青神,“竹”成了这座城市叫得最响的一张名片,青神因竹编艺术而声名远播。

提起青神的竹,就想到竹艺城。竹艺城内种植了优质慈竹数万竿,高大挺拔葱茏,遮天蔽日,绿荫如盖;几十种形态各异的观赏竹各展丰姿。凤尾竹矮小婆娑,湘妃竹泪痕满面,琴丝竹黄蓝相间,佛肚竹肚大腰圆。郁郁竹林之中,各展风姿的翠竹交相辉映,曲径通幽;掩映在林间的亭、榭,显得格外幽静而雅致;一池水波澜不惊地停在小院中央,古朴的竹亭浮在水上,小桥、回廊相互呼应。在微风的吹拂下,水池里泛起微微波澜,应是它们低低的絮语,似乎在诉说竹艺城的传奇。

竹艺城博物馆,有古色古香、细腻华贵,富于民族风味的扇、帽、桌、椅、床、鞋、箱、包、船、马、灯笼等;也有以古今名人字画为底稿,以景德镇、潮州、宜兴等地优质陶瓷为胎,根根竹丝依胎而成,随凹随凸,浑然一体,宛如天成的花瓶、茶具、酒具、水杯和文房四宝等,精巧古朴,深得人们喜爱;还有着重于精、细、雅、美的名胜风物,以及薄如蝉翼、光洁如绸、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如《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河图》《百寿图》等稀世珍品,它们被世界各国组织和元首所珍藏。青神竹编古朴典雅,高雅华贵,在造型、色彩、工艺、审美情趣方面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编织成的产品在不同的光源下,有刀刻般的刚劲有力,有原书法绘画的潇洒流畅,形神兼备,让人爱不释手。在竹艺城博物馆里陈列着的古今竹编艺术品,有7个系列,3000多种,琳琅满目,令人惊叹。《清明上河图》《中国百帝图》《八仙图》《八骏图》《隐形观音》《幽远》《鹊华秋色图》《颂伟人》《竹编舞动巨龙》《百子图花瓶》等一批精品,先后荣获国际国内金奖,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竹艺城内可品竹肴、观竹景、赏竹艺、购竹品,还可亲手参与编织,亲身感受竹编的乐趣。

紧邻竹艺城,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外观是高端气派的竹篮造型,寓意青神是国际竹编艺术的摇篮。走进博览馆,国内国外的竹编艺术品便呈现在眼前。博览馆分三层,馆内布展分为国际竹产品展示、国内竹精品展示、竹文化历史回顾、竹文化普及宣传等区域。第一层展厅主题是竹与人类生活,分为序厅、竹缘厅。“竹香游龙”是序厅的创意主题,以开敞、大气的空间结构营造出“清雅竹香,林中游龙”的开篇意境。竹缘厅纵深、延伸的两侧摆放着祖先们利用竹子、开发竹子,发明创造的各种竹制品工具,有鱼筿、鱼笊、小箩兜等生产生活用品,展示自古以来人类使用竹器具的发展历程,再现了人们用劳动和智慧谱写的一部震古烁今的竹器史。

第二层展示的主题是:竹与青神。主要展示青神竹编的历史,青神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精品、青神竹编工艺大师和因青神结缘的外地竹编、全国范围内竹编工艺流派、现代竹编实用产品、科普体验竹类知识和竹编技能。有竹心厅、竹誉厅、竹魂厅、竹语厅、竹粹厅、竹韵厅,展示了青神竹编从缘起、发展、兴盛到衰弱与变革、驰名、传承的过程,竹编从蚕丛农桑、古蜀文明的生产生活用品到如今的竹编艺术精品的历程。竹粹厅是整个博览馆的精髓所在,展示了青神竹编的“新、奇、绝、精、雅”。孔雀、鸟、鸡、鹿等动物,编得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人物的编织也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竹编艺术品的装裱也异常精美。馆里的瓷胎茶具竹编系列,还有竹衣、竹包,深受人们的青睐。一幅幅薄如蚕丝的竹编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简直就是在向世人展现一部竹编的视觉盛宴。

第三层展示的主题是:竹与世界。在竹谊厅将看到国内国外的竹编艺术精品,包括投影赏析国内外著名竹诗词、名家字画、竹产业发展规划、国际竹藤组织主要活动和历届竹文化节情况、世界竹编分布情况和各大洲40余个国家竹编精品展示、专题特展区。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是一部浓缩的竹编艺术发展史,更是一座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殿堂。

竹艺城旁边还有一个竹韵独具的特色村——中国竹编第一村。漫步在街道上,一幢幢别墅的房前屋后是一垄垄各种各样的青翠欲滴的竹子,竹影摇曳,宛如一道清凉世界的绿色屏障,隔绝了尘世的喧哗和浮躁。翠竹青青,翠鸟声声。翠竹长廊拥翠,美景宜人,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的建筑设计风格、创意规划、产业聚集、和谐人居全过程,无不体现着对竹的深度融合与极致运用,无不体现着竹海、竹艺、竹城“三竹缩影”的匠心之作。在总体布局规划和房屋结构、外观风貌、绿化景观设计等方面,通过房屋建筑、绿化及景观小品等营造“满眼见绿、满眼见竹”的竹文化、竹元素氛围,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竹韵浓郁的竹海氛围。

离中国竹编第一村不远,就是中国首个竹林湿地公园。公园以竹林景观为基底、以竹文化为背景、以青神竹编为特色,汲取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融入川西园林之风格,集“万竹博览、文化大观、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整个湿地分为入口形象区、名竹荟萃区、竹趣游乐区、湿地幽竹区、田园赏竹区。

整个湿地水系从空中俯瞰就是一个草书的“竹”字,湖中波光粼粼,湖岸翠竹丛丛。公园里有佛肚竹,每节竹子犹如弥勒佛的肚子,圆咚咚,光溜溜,节节相连,恰似无数罗汉叠成。这种竹是唯一可分雌雄的竹子,夫妻间十分恩爱。丈夫肚大腹圆,妻子亭亭玉立,细观其中,妙不可言!还有让人怜惜的湘妃竹,又名斑竹。那纤纤细腰,粉红中透出几分微黄,淡绿的竹叶儿上露珠儿晶莹闪烁,似病态却又美得让人不忍离去,真像黛玉亭亭玉立。公园里的竹子品种数不胜数。

公园里树木参天,林荫夹道。竹林、树木、曲桥、亭廊、幽径、鲜花,构成一幅绝妙无比的彩色画卷。油光碧绿的嫩草、馨香弥漫的鲜花、枝叶茂盛细软如丝的垂柳、郁郁葱葱的树木,水桥相通,水木相映,水亭相照,优雅别致,真是如诗的美景。

公园以思蒙河为依托,白虎岩及白塔寺山地地带为背景,有规模宏大的竹海景观区及滨河竹林走廊,竹林湿地景观集亲水、登山、休闲于一体,凸显出清幽静谧的竹韵氛围。漫步在竹林湿地公园,就像徜徉在绿色的海洋里,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青神,竹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纷呈!

走进竹艺城

/钱方军

一件件竹编工艺品

精巧、别致,光彩逼人

按大师的心智轨迹

博得举世惊羡

一群群游客,包括我

都巴望把自己塑造成这样一件艺术品

而不去计较在此番生涯中

要身受砍伐、解剖、消磨、编织

力争送进去一个不更事的蒙童

收回一位绝世佳人

就好似工人们买回来一捆竹竿

最终被陈大师打造出一幅百帝图

所以更多游人走出竹艺城

逃进旁边竹林湿地公园

在竹海里静坐入定

当头顶横生一束竹枝

就已经不肯再想回闹市里的家

并且浇起来自岷江和思蒙河里的水

把所有入世的惶恐和泪光一点点清洗掉

乌木之旅——江湾神木园

/袁超群

喜欢树的苍翠葱郁、喜欢木的厚实亲切。曾渴望有座小木屋,屋前有大大小小的树木和花草,木床、木桌、木椅,一个人静静地品茶看书,感受大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

之前对树木的情结,仅仅是喜欢。

如今,我突然发现,我对树木,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此敬畏之心,是“江湾神木园”这座神奇的园子对我灵魂的触动。

一个人物的出现,成就了一座园子

岷江纵贯青神全境,45公里水路,峡谷平坝相间,浅丘孤峰相拥。古时,出川入川的旅客和货物,主要依赖岷江航运,在青神城南岷江这带,河流湍急,为了避开急流险滩,绕洄水湾而行,因此,洄水湾在当地闻名遐迩。

洄水湾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宋云禄先生就出生在这里。一个年近70的老人,人们尊称他宋老爷子。在青神,他是个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感动青神的十大人物”“县道德模范”“县政协常委”等等,他身上有很多政治荣誉和光环。这些荣誉和光环,对于他,实至名归。

宋老爷子,藤匠出生,手艺是他生存的需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他兴办了用九电杆厂。在一个时期内,他的用九电杆厂销售的产品占据了川西南半壁江山。资金的积累,让他开始思量如何回报社会。修建一座城市生态公园,让青神市民不需舟车羁绊,便可享受自然、亲近自然,是他思量后的抉择。

“江湾神木园”原名“洄水湾生态园”,是他人生的收笔杰作,是他一辈子心血的结晶!大门处有一座3.6米高的铜塑牛像。园区的石板路上,间隔不远雕刻着一两头姿态各异的水牛。很多人不知道创意为何。

宋老爷子属牛,“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他的品性和牛一样,默默无闻、勤劳、朴实、奉献。他希望他的子女、员工都要有牛的精神和品性。

一件民间的工艺,见证了一次重生

我相信树木是有生命的。在神木馆,我感受到了树木以结束一段生命为代价,开始了另一段生命的过程。

神木馆是神木园的灵魂。这里是乌木和木雕艺术的殿堂,藏品丰富,满目皆是奇珍异宝,有被欧洲人尊称为“东方神木”的乌木,也有热带雨林特产的珍奇树木雕刻,大多十几米长、两米多高,采用直径0.5米至3.9米直径的巨木雕刻而成。木雕作品化朽木为神奇,无不让人震撼。

神木馆的大门上有副对联,上联:吸天地灵气、千年终成神;下联:聚南北瑰葩、百态尽奇木;横批:神木馆。入门有首神木赋:

蜀地生嘉木,崖高竞参天,葳葳撑华盖,亭亭沐风雨,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拥翠群峰上,傲然天地间!……

对联和赋,是我县文人的作品。将乌木的生长环境、形成过程、乌木文化,进行了归纳和提炼。

溶洞,是进入神木馆的一个门户,向游客们展示乌木的形成过程。馆的第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间两根高大的乌木,直冲云霄,一直通至神木馆四楼。两树似情侣相守。这两棵树是在青神岷江河床发现的。面对两根高大的乌木,可想而知,千万年前,四川西南这座小县森林覆盖率之高,树种之多,又经历了何等的地壳运动,才有了今天的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景致。

馆内木雕更让人叹为观止。《凤凰展翅》《太阳神鸟》等天然去雕饰的树花,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龙回头》《飞天》《硕果累累》《清明上河图》等数十件大型雕刻,造型凝练、刀法流畅、刻画精致、层次分明。这些树木都是用产自缅甸、巴西亚热带雨林的香樟木、金丝楠木、红花梨木等珍稀树木雕刻而成,是老爷子走遍了大半个地球收藏的作品,每幅作品都价值连城。这些名贵树木的木纹变化丰富多彩。通过圆雕、平雕、透雕、镂空雕等表现手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呼之欲出;一种种植物瓜果,活色生香。玲珑的花朵、逼真的飞禽走兽存于一宗气势磅礴的木器之上,展示的不仅是一种觉悟、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真实的人生。

一个园子的诞生,成全了一种生活方式

神木园几百种名贵树木花草,错落有致,色彩丰富。高大的银杏、苍劲的罗汉松、婉约的桂花。桂花是园内的主打植物,共有4000多株成年树。金桂的黄、银桂的白、丹桂的红,在同样碧绿的叶片之间,各显颜色。八月金秋,是桂花开放的时节,那淡黄细若米粒般的一簇簇桂花在绿叶丛间若隐若现,小小的花蕊,迎着深秋温暖的朝阳竞相绽放,淡淡的花香,在树枝丫间弥漫着随风飘浮,十里留香。

桂花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桂花是食品的调味品,用桂花做桂花饼,味道鲜美。桂花还可以酿酒。相传,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毛主席的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于这一典故。

桂花酒微黄绿色,酒质清新醇和、绵甜爽净,具有纯天然桂花香味,让人一尝动容、二尝开怀、三尝倾心,桂花酒入肺和大肠经,有化痰散瘀、开胃醒脾、疏肝理气、活血益气和美容养颜的功效。

神木园酒店的店酒就是用桂花酿制成的,有二年酿,有三年酿,还有五年酿。来神木园观光旅游的客人,少不了要品尝品尝。

园内还可称道的是玉兰,这花容雅,即便满身贵气,也一点儿不娇宠。当别的花次第而开,她便早早地就收了容颜。开得淡然,落得清浅。

园内建筑为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青砖、白墙、灰瓦,雕栋画梁、飞檐翘角、错落有致。迎江楼为一艘巨型仿古楼船,是神木园的标志性建筑。临江长廊坐拥岷江,在这里喝茶观景,洄水湾浩渺的湖泊,龙泉山脉跌宕起伏的山峦尽收眼帘。远远的一道廓影饱蘸着苍黛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园内山水、花鸟、人物及诗词歌赋散落其间,处处有生态,处处见文化。园内景观小品、青石小道、小桥流水和花木相映成趣。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相约到园内散步,也是青神这座小城里的人们的生活常态。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这是《中庸》的儒家思想,它反映的是一种宽容和谐生态的境界。这也是江湾神木园给我们的感受。

走进江湾神木园

/张世明

从人工溶洞,穿越,进入神木馆

仅需几分钟,便回到几千年前的时空

当然,你已经不是你,你已经

管不了自己。人群爆发的尖叫与惊叹

荡平——滔滔岷江……

还是先把自己的丑态收敛起来

用心抚摩一棵巨型红花梨木

品味“百鸟朝凤”的神韵

让感官深入一株800多年的杜鹃根部

聆听“孔雀开屏”的回音

神思飞扬,骑上一匹枣红大马

那根直径3.8米的“清明上河图”

正牵着眼睛和鼻子漫游——

浮躁的心,驻足千年“香樟弥勒佛”

静静地参悟大肚能容天下的禅意

凝神屏息,久仰那3000多岁的马桑乌木

沐浴“通天神树”的灵性……

嘘,那些偷偷与神木合影的人

总想留住什么的人,真是

不自量力

平羌三峡

/孙山后

一听到孩童们诵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就不免有几分浮想联翩,诗中描写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景况仿佛就在眼前,对于曾在青神县汉阳镇任过副镇长的我来说,对平羌江小三峡更是一往情深……

其实,平羌江就是岷江流经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汉阳坝至乐山城东一段水路的古称,平羌小三峡由平羌江上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连贯而成。乘船从汉阳坝顺江而至进入平羌小三峡,放眼一看,两岸重峦叠嶂,连绵起伏,临江崖壁遍布,石洞狭窄、水深。因此地盛产珍稀特异的“江团”等诸多鱼类,故又称“鱼窝”。水往船移,两岸景色迥异,相映成趣,右岸怪石峥嵘,杂草丛生,左岸碧峰翠岭,竹木葱茏,令人目不暇接。真可谓山清水秀,物宝天华。

而今,汉阳这12公里长的峡区河道迂回,远处的树木和山丘等也清楚地倒映在水中,加上淡淡的水雾,真的是一幅风光绮丽的水墨画卷,真的好看极了。随着“水府汉阳”的着力打造,平羌小三峡现成为正待开发建设中的眉山市青神县汉阳镇至乐山市中区悦来乡的水上游览新热线。

我不禁回想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陪同当时《四川科技报》的记者李江天采访汉阳镇团结村六组(现汉阳镇小三峡村)的老渔民张海清,并一道泛舟三峡,捕鱼观景,张海清边驾船边讲述神奇的三峡。那里的“一崎处一停桡”,十八块突兀的大石包围崖对峙,人称“十八罗汉抢观音”;一座长达近30米的巨型“石棺材”顺江平搁,简直令人惊叹;一尊尚未凿完的“平羌大佛”和彼岸的“鸡公石”,更是峡中引人入胜的奇景。

船儿不知不觉地来到了犁头峡,这里因峡口江边一座山峰状如耕地的铁犁而得名犁头峡。此处峡窄水深,岸转江回。进入犁头峡第一个河湾“大佛沱”,临近水面的岩壁上布满了大小不一、密如蜂巢的洞穴。这些石孔洞穴在水波的激盈下,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听老渔民张海清说,那便是鱼中珍品江团繁殖栖身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鱼窝”,也就是说,这短短约两公里的江段,才是正宗的江团鱼原产地。张海清介绍,江团肉质特别细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访华,接待部门专门派人来此收购江团款待,诸多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也曾享受过这“接吻感觉”的美味佳肴。平羌江里生长的味道鲜美的鱼类还有:白甲、青波、翘壳、黄辣丁……

犁头峡江段两岸的峭壁不算高,一般高出江面数十米,由于垂直于江岸,因此感觉整个江峡是被一柄巨大的利剑劈成。船在江面感觉不到江水的流动,两岸的山峰郁郁葱葱,连陡峭的崖壁上都遍布着各种充满生机的藤蔓植物。此情此景,美不胜收,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随着船儿的漂移,我们来到了背峨峡。这里的江面比犁头峡要开阔一些,江水平静。两岸高低错落、千姿百态的青峰倒映在水里,有的如蛟龙潜行江畔饮水,有的如临江玉女梳妆。背峨峡江段可见平缓的河滩,河滩之上的坡地芳草萋萋,有敞放的牛儿徜徉其间,两岸深处的茂林里,偶尔可见竹篱茅舍、石径菜畦。来到这里,山水的灵气袭来,仿佛入了仙境一般,真让人有几分忘乎所以……

在背峨峡,有一块凸出崖壁的巨石引人注目。这巨石顶部平整,约可摆放两张方桌,距水面五六米,其上方有如伞的古树将石顶掩映。张海清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着:这儿是李白的钓鱼台。相传,当年李白乘船被锦绣的峡江风景和味绝的江团鱼所吸引,禁不住在此停留数日,天天在巨石上垂钓,并留下名句。我正沉浸在李白的意境之中,张海清突然大吼一声:“看嘛,石棺材!”顺着他手指处看去,只见一口长达近30米的巨型棺材石,顺江搁在岸边。这口大自然雕琢的石棺,简直就是真棺材的放大版,越看越感到阴森。由于背峨峡水面较阔,江上便有处处江渚。从山际间又冒出一阵袅袅白烟,不断地散漫在江面上,更使人陶醉在这诗情画意之中。

船儿继续前移,抬头一望,右岸的山势明显变得高大巍峨了,这就是平羌小三峡的最后一峡,平羌峡。由于河面在此豁然开阔且向右拐了一个呈直角的急弯,左岸便形成了一个小小冲积地带。在这片水域里,我们看到了偶尔搁浅着一两条仅容单人作业的舢板渔船,肥沃的冲积地上,绿油油的庄稼和斑斓的花木,点缀在潋滟的水光和叠翠的山色里,令平羌峡平添了几分绚烂。

进入平羌峡两三公里后,右岸一座山峰如人头突现,放眼一看,对面的山崖,显而易见的红色石岩上有一个五官不齐的半身佛像头部轮廓。按当年张海清告诉我们的说法是:“在凌云山修建大佛的是徒弟,在此修建大佛的是师傅。当师傅刚凿出大佛头部,对面山崖上就传来雷霆般的公鸡打鸣声,他一看对岸,只见两块大石如一只公鸡昂首瞪眼,心想怕是触怒了山神,遂将凿子丢进江中,放弃了修建这初具规模的大佛。”

姑且不管传说的真假,眼前确实就是一尊粗具规模的大佛轮廓端坐于此,一旦修成,那将比乐山大佛更加高大,可惜半途而废了。难怪人们常说,很多理想就是断送于不能再坚持一下的放弃之中,吾之东不成西不就,不也就是如此吗?

小舢板载着我们游荡在如诗似画的平羌小三峡,更充满了众多的传奇色彩和神秘的向往……

平羌三峡的月

/周渔

那轮月,我在唐朝看过了

据说仗剑出川的人,都会在这里仰望

李白一样,任性疏狂

平羌三峡有很多月亮

每一条鱼,身上都背着一轮故乡

当我转身,杜甫落幕,华灯初上

又开始思君,落下满江的背影

多么熟悉。那轮月,我早还给了东坡

距今一千年。他就在隔壁住

想喝酒的时候,我就摇条破船

挎把长剑。蘸着月色,从中岩出发

仿佛一夜之间回到唐宋

喝李白的酒

写东坡的词

操杜甫的心,替他修剪草堂忧愤的月光

汉阳古镇

/黄洪清

站在汉阳渡口那个地方,脚踩在鹅卵石上,看对岸的九个半边山,危岩绝壁,气势森森;看悠悠南去的岷江,清波涟涟,舒展画卷。

捧一捧清凉的岷江水,嗅嗅,再轻轻地放回,问:汉阳,你的记忆里还有多少昔日的繁华?如果没有这一江之水,那会是怎样的呢?这个假设是根本不成立的。千里岷江,流经汉阳,就那么轻轻地一弯,就弯出了一个汉阳三坝,她就紧贴着这三坝的边沿哺育着这三坝的人。再经三峡一拐,就拐出了一个半岛,然后在平羌峡的尾端镇定下来,清幽幽的,湛蓝蓝的,把整个峨眉山的黛绿描画在自己的水墨世界里,形成“影入平羌”而勾起人们的“思君”之念。古人这样,现代人也是这样,“美景生情”,古今无异。

千古岷江,千里交通,汉阳虽不是著名的“五津”之一,却无疑是这千里交通线上的一颗明珠,是成都与乐山乃至川外水上交通的咽喉。南北客商汇聚,各种货物聚集,汉阳便成了周边十余乡镇的物资集散地,使周边的人民同享其乐,同享其福。周边的人民又将他们丰富的农产品销往成都等地,给锦官城人民的生活锦上添花。汉阳有功于成都,岷江造就了汉阳,汉阳因此而名声远扬。而今,飞驰的高铁列车就在对岸雄伟的金牛河高铁大桥上一闪而过,岷江依旧汩汩而流,黯淡了乡村小镇。

往上千余米,从岷江航电奔涌而出的汹涌波涛,仿佛演奏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一河三渡口,九个半边山。”这是对汉阳渡口曾经的繁忙景象的写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汉阳渡口有渡船十余艘。每逢赶集,人来船往,十分繁忙。那个时期,迟到的商贩们以路为市,沿盐关至渡口摆满了货摊。

码头就紧挨着渡口。每当夕阳躲进玉屏山时,那些南来北往的货船便依次停泊在码头,再陆续地点起一盏盏灯火,把渡口白天的热闹续写起来。那些灯火隐隐约约,远远望去,犹如天上的街市。灯火倒映在流动的水中,扭动着变了形的影子,驱赶着船工们的疲劳。这时候,各种叫卖的吆喝与询问在马灯的带领下此起彼伏:“才炸的蚕蛹儿,五分钱一瓢儿。师傅,来一瓢儿嘛!”“香喷喷的凉拌鸡,五分钱一坨!”“有没得成都带来的玩意儿?”“炒花生,煮花生——”“带不带铁货走,师傅?”——这些已经是老人们眉飞色舞的记忆了。他们生于斯,老于斯,深深地恋着这块土地,这些回忆,是他们对汉阳这块岷江冲积平原的最朴素的爱的表达。或许,他们就是当年的小货郎吧。

茶馆里的龙门阵,是坊间对昔日汉阳繁盛的一次次再版。故事不怕久远,只要能触动人的神经。

汉阳的繁荣缘于这一渡口、这一码头,缘于这千古的岷江航运。凭借一江之水,桨声灯影,舟楫相连,商贾云集,技融八方,成就了“富汉阳”的美名。也是这条江,将汉阳围成了今天的“桃花源”。真乃兴衰系于一水也。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古老街道上,除了几家茶馆的热闹外,一张张曾经早卸晚上的门板带着主人的手印儿打着盹儿。镇上设了农贸市场,没有了沿街摆摊的热闹。铁匠师傅机械地抡着铁锤,走进了非遗的手工杆秤古老得无人问津,雕龙头拐杖的师傅旁若无人地雕刻着,对零星的顾客也无多的客套,买就买,就像雕刻,一刀一刀,不拖泥带水,干脆。几家杂货店里摆了许多竹编器具,说是来买这些乡下人不再怎么用的东西的城里人较多。图书馆开着大门,背后是敬老院,是原来的小学校改建的,临江而占了好风水,十余株摇钱树相依成林。佛光寺连着火神庙,香客很少。墙上的壁画虽有些脱落,却很有味道。封火墙线条凹凸,造型别致,斑驳的苔痕、水痕是这古镇的年轮。古镇为“井”字形,结构严谨,更像古城。“台子坝”是小镇上最宽的地方,曾经有一个戏台,可以想象曾经的川剧表演盛行乡里、惠及百姓而万人空巷的盛况。慕名而来的人,有的带着满足,有的留有遗憾,就像喝茶一样,有的人在乎味,有的人在乎水,有的人在乎茶叶的形状,有的人在乎十全十美。

古镇上没有工业的搅扰,空气格外清新。从老街上转出来,有几家体面的农家乐,尝尝汉阳鸡,你会重新体会这个古镇,也许新的认识就要产生了。

你有点喜欢这里了,就再走走,往岷江三峡看看。

岷江三峡,江水如镜,或是乘船游江,或是徒步游山,只要你喜欢。在这里,敞开你的双臂,放松你的思想,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你会觉得你是有福的人。

“富汉阳”之说

有一句古话这样说:穷青神富汉阳,想方打条刘家场。

因此,汉阳人底气足,腰杆硬,走南闯北把个汉阳坝叫得是响当当的,使人在云里雾里折腾老半天才弄明白,此汉阳非彼汉阳,乃四川省青神县的一个古镇——汉阳镇,小地方而已,不禁唏嘘。

但是,名字竟与“汉阳造”之“汉阳”同,乍听起来也是牛气十足啊,富不?服不?

第二句古话:嘉腐雅鱼汉阳鸡。

古嘉州的西坝豆腐,雅安的雅鱼,汉阳的鸡,川西南之美食也。乐山雅安,什么地儿?古代的州府。汉阳,什么地儿?一个小镇,人不逾万,其美食却与州府挨座儿。

第三句古话:汉阳花生汉阳鸡。

汉阳有三句话,还有三个坝,上坝、中坝和下坝。

话由人说,坝由水积。不知是何年何月,岷江把遥远的肥沃的土啊沙啊一点一点地带到这儿来,堆积成一个汉阳坝。有经验的农民说这土里有油。岷江把肥沃的黑土带到这儿,就像呵护孩子一般地守护着汉阳,使其雨不涝、旱不干,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尤其是花生香脆细腻,首屈一指,享誉巴蜀。我说这土有灵性,不然,怎么种啥都好呢?当人们正在享受春节的幸福美满时,勤劳的汉阳人民却在砍收胖墩墩的榨菜。当三四月青黄不接水果稀缺的时候,热情的汉阳人民又为你备足了甘甜的柑橘——马克斗。方便顺口,农民管它叫“二月红”。土有灵性,人有智慧;土通人性,人知土情。汉阳之富,富在其肥沃的土地呀!

正是这肥沃的土地生产了汉阳的花生,又是地里散落的花生喂养了汉阳的鸡,环环相扣,美味佳肴乃生。美味佳肴又依托岷江而享誉四方。一环扣一环呀,人世间的事物是没有独立而存在的。汉阳因岷江而富,因岷江而名,真是因缘倶足而果硕,是上天的眷顾,是后土的佑护。驱车绕汉阳一圈,山清水秀,作物欢长,鸡鸣犬吠,柑橘吐艳。川A、川L、川Z等小车三五一群,四五一堆地泊在各农家乐门前,都冲着汉阳鸡而来;川内川外、型号不一的大货车则为着榨菜、柑橘而奔忙。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好酒不怕巷子深。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细想“穷青神富汉阳,想方打条刘家场”,实在是佩服古代先民的智慧。这话绝对没有贬谁的意思,是说即使青神县遇到天干水涝、庄稼歉收,汉阳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汉阳,可谓人间福地。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名扬四海的苏州杭州是人间的福地。我想,可不可以改一改这句话为“上有天堂下有汉阳”呢?

汉阳,物阜民丰为富;汉阳,古代因水码头而富;汉阳,更因人杰地灵而富。清末民初有法学家郑可经、川南小词客帅王佐、革命先贤彭先述等等。一个地方有故事、有文化、有人情、有精神,再加上丰富的物产和美食,怎么不富呢?

富汉阳,此话不假。

汉阳古镇

/华子

到底错过了哪一趟渡船,

让我站在这一贫如洗的乱石滩?

或者说错过了哪一次投胎,

让我落在了爷爷和父亲之后?

岷江滔滔不绝,

我们却已自断水路。

我记起儿时想玩就玩花样百出的游戏,

但下一代见不到了,当然也不玩了。

岷江到汉阳拐了个大湾,

水码头揽住的万种风情,只剩下

佛光寺和火神庙这两尾漏网之鱼,

抑或古戏台上最后一场大戏。

一个没有生育的年轻寡妇,

饱满的大乳上荷尔蒙旺盛的时光在放任自流。

继续吧,贫穷的

打铁匠、补锅匠、磨刀匠、掏耳匠、修脚匠、

理发师、阴阳师、棒称师、雕刻师以及扒手和乞丐……

城市和道德克扣下的,

将由历史和诗歌给予补贴。

如果赎不回天南地北生意人的心,

就找不回丝市、米市、吊脚楼和屠宰场善良的灵魂。

在城市莺歌燕舞或走投无路,

你是否想得起汉阳花生一样的乡下亲戚?

打捞不起江底的古董和沉船,

不妨建个梯级电站抬高历史的水位。

我宁愿变卖冒烟的汽车,用以建造一艘

划桨的木船,将两岸的风光和物产运往异乡。

甘家沟椪香园

/黄翠英

青神县白果乡素有“中国椪柑之乡”的美誉,甘家沟椪香园作为其核心区,一年四季景色宜人、花果飘香。坐拥万亩优质生态椪柑的甘家沟,山上月月品果、沟中四季赏花,真不愧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

从城东出发,沿青井路行驶,很快就进入甘家沟椪香园园区。沿路两旁,随处可见浓密茂盛的椪柑树。行驶途中,一堆硕大鲜艳的橙色椪柑映入眼帘,让人不禁停下脚步,这就是以椪柑为主题的大型雕像。雕像正中是一个2米多高的铜塑箩筐,里面装满了又圆又大的椪柑,整整齐齐地堆放着,真像一个个圆圆的可爱的小脑袋,让人不胜喜爱。椪柑间几片鲜绿的叶子相衬,果实愈显新鲜甜美。因底部有些不平,箩筐微倾斜,那紧挨箩筐的右边地上就自然堆放了些散乱的椪柑,重重叠叠,高低不一。整齐与凌乱搭配,错落有致而自然,真让人佩服设计者的匠心独具。雕像左边,年轻漂亮的三姐妹正向大路赶,大姐挑了两个筐在前面带路,二姐背着走在后面压队,最喜中间小妹只提了一篮子还俏皮地摞帽子。每个人的筐、篮都装得满满的。她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带着憧憬从山中走来,向大路疾驰。逼真的雕像惹得游人停步合影。有性子较急的忙跑去抱果子,沉稳些的便停下脚步用鼻子去轻轻嗅,一些活泼开朗的正伸长舌头做出贪吃相或其他怪相令人捧腹,更有怜香惜玉的男子要争着去帮美女挑或提……据说,每年年底举行的“椪柑节”都盛况空前,尤其是吉祥物“甜甜”“蜜蜜”的精彩亮相,着实让甘家沟火了一把。

沿环线上山,便进入了两旁均是柑橘树的胜境。阳春三月,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白色的梨花、李花竞相开放,整条环线便一路芳香。蓝白相间的小洋房零星地置于路旁或绿树间,给幽静的山野增添了浓浓的烟火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走在如此诗意的小山上,不吟诗不哼歌真是浪费了良辰佳景。

行到一块小平地旁,即是观景台,可容几十人驻足观景。站在这儿,椪香园全貌尽收眼底。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小土丘,层层黛绿的椪柑树密密地覆盖其上。隐隐约约可见红字白底的“青神县优质椪柑示范基地”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醒目地闪耀。一层层梯级式的山腰上种植的椪柑树绿成了一片海。山谷是碧玉般的村落,阡陌纵横,溪流蛇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那就是世外桃源般美丽的甘家沟。沟旁错落有致地矗立着平房或小洋房,显然是村民的聚居地。偶有几只白鹭轻捷地从沟谷跃上晴空,让人好不怜爱。观景台脚下也是一层层梯级式的椪柑树,清风徐来,像身着绿衣的舞女婀娜轻盈。好一幅清新的田园风光画卷!难怪许多痴情画家会在此安静地写生。如果是有雾的早晨或傍晚,雾气升腾,烟霞云岚,我想李白到此也定会饮上几口橘子酒即兴一首,浓墨重彩地描绘这人间仙境。

离开观景台,盘山而下,很快就到椪香园最具人气的核心区——甘家沟。进入甘家沟底,瞬间会被这里清新的空气和秀美的景色迷住,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到处鸟语花香,到处生机勃勃。干净、优美、自然而和谐,凡来此处没有不想尽情投入其怀抱的。难怪这里常有城里人相约散步,享受天然氧吧。这简直就是青神县城的后花园和青神人民的福地。

芳菲已尽的四月,一片片柑橘树开花了。白色的单瓣小花密密地绽放,淡黄的花蕊点缀在中间,每一朵小花都那么可爱精致。小花朵朵相连,缀在刚长出的新绿的柑橘叶片间,搭配出了一幅精妙又鲜艳的油画。花朵虽小,但芳香四溢,让甘家沟整个村子都弥漫着一股浓郁、醉人、甘甜的芳香。置身花海,深呼吸,沁人心脾得如入隔世桃源。小蜜蜂来了,嗡嗡嗡地在花丛中穿梭,给静谧的甘家沟增添了一份热闹和生气。散步的人脚步停下了,真不愿错过这美妙的时光。

因喜欢并迷恋着这个季节的甘家沟,很多游人也会相约来此赏花徒步,分享这馥郁的芳香,宠辱皆忘、放松身心地投入大自然宽广而温暖的怀抱。每年四月末,甘家沟村委会举行浪漫的“橘香节”,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有些年轻人还会在甘家沟结队举行婚礼,给甘家沟平添几分喜庆佳话。

夏天,甘家沟的茉莉花开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茉莉花盛开,清香迷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采花农人挂着一个个竹篮从早到晚忙在田间花丛,生怕花儿凋谢了。甘家沟的茉莉花基地,肥了农民的腰包,也美了人民的生活。

秋天,满山都挂满了一个个小红灯笼,掩映在碧树间,将甘家沟装扮得别有一番风味。沿着那一条蜿蜒蛇行的油路而行,我们会闻到一阵阵清甜的果香。那扁圆鲜亮的橘红色的椪柑在阳光的挑逗下嬉戏,你立刻就会有摘果子的冲动。许多游客驾车而至,尽兴地跑到园里采摘硕大的果子,剥去薄脆的果皮,轻轻将那澄透鲜润的果肉送至唇边,瞬间就被一股清爽鲜美的甘甜浸润了。陶醉的游人啧啧称赞,仿佛这味道比王母的蟠桃还美,比贵妃吃荔枝还享用。难怪苏东坡在《浣溪沙·咏橘》一词中赞曰:“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甘家沟的果子真是香得醉人啊!凡来品尝的人没有不称赞的。如果游人在农家乐里休闲娱乐,好客的主人还会将采摘的果子免费赠送,让来客细细品味之余感受甘家沟人的热情好客。

冬天的甘家沟是静谧的,为了能保鲜,甘家沟山上山下的椪柑树上都搭起了白色的薄膜,远远望去,棵棵树都藏匿于白色的围帐中。树树相连,真像一只只肥大的绵羊整齐地排在山头安静地吃草,那模样可爱极了。近看又似大象的腹背,高大而圆鼓鼓的。有些树的果子套上白色的口袋,远望真像一朵朵怒放的栀子花。过年前后,正是果子出售的旺季,当地农民满山采果尽情谈笑,那场面真壮观。

甘家沟一年四季都有果子吃,如1月吃椪柑,2月吃“二月红”,3月吃“清见”,4、5、6月吃“不知火”和“马克斗”,7、8月吃蜜橘,9、10月吃“爱媛”,11、12月又吃椪柑。甘家沟真是柑橘珍品的收集地。

甘家沟一年四季也可休闲娱乐,如在农家乐喝茶聚会,在QQ农场亲自耕种,与好友爬山寻幽,参观气派的村委会,在雅致的小亭子小憩聊天,在波光粼粼的鱼塘垂钓养性,喜欢狗狗的可到刚修成的竟成驯犬俱乐部(以前是跑马场)逗狗……

如此佳境,拙笔难尽。愿君亲临,一睹快哉!

甘家沟

/刘中祥

薄雾呈屏

兀立在广袤原野

镌刻着沟壑

绘满了丛林

点缀上

丽宅、水塔、光纤

把虚幻般的群楼

阻断在彼岸江边

风驰的轿车

一辆辆跑过

穿插着

摩托奔波

已不见农舍炊烟袅袅

据说是天然气沸腾了炉灶

极难见农妇躬身挥镰

那是因复合肥能当粪浇

手把“冲锋枪”的孩童

胖乎乎粉嘟嘟

一身时尚 分不清

城里娃还是山里娃

肩挎“随身听”的老者们

楚河汉界摆铁阵

用含笑的仪态

打发曾有的烦恼

万沟之行

/邝凤英

喜欢在悠闲的日子里,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把自己放置在那里,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只是走走,只是看看。于是再一次去了青神的白茶基地——万沟。

踏入万沟,又看到那长长的回廊,只是较上一次有了太多的不同。曾经裸露的水泥架子已经被一片葱绿紧紧拥抱。曾经稀稀疏疏的几根青藤努力向上攀爬,才过了几月,那青藤已经将所有的水泥架子缠绕。偶尔有几枝,妩媚地伸头探脑,或上扬,或俯视,或挺立,或昂首,或相互拥抱,让整条长廊不再孤单无聊。时已入秋,青藤依然翠绿,是那种水灵灵的绿,是似乎轻轻触碰就能流光四溢的绿。其间夹杂的三角梅开出紫红色的花朵,点缀其间,绿得更有韵味。长廊在一片绿中蔓延、伸展,我轻轻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生怕走得太快,惊扰了它的好梦,也怕惊扰那宁静如初的心。漫步长廊,整个人都有一种飘然若仙的感觉。

长廊旁是绵延的被分成一块一块的茶园。时已入秋,早已过了采茶时节,主人就任茶舒枝展叶,长成属于自己的姿态。头顶的叶子也不再是一片嫩绿,叶子因为尽享阳光雨露呈现出深绿,没有娇弱,有的是岁月沉淀后的成熟与稳重。还没走近,便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熟悉的味道,一定是茶花开了。果不其然,那一朵朵米黄色的茶花正在茶枝间悄然绽放。五片花瓣中间有无数根黄色的花蕊,每根花蕊头上都有一个圆圆的黄色圆点,让整朵花成了一个圆形。有的五个花瓣聚在一起,鼓鼓的,似乎在说着昨夜没说完的悄悄话;有的还是一个个紧紧的花苞,一串串连在一起,看不见白色的花瓣,它还在绿萼的怀抱之中。“嗡嗡、嗡嗡”,入秋了,蜜蜂也不歇息,趁着晴好,赶来和茶花约会。这朵花上停留几秒,那朵花上流连几分,小小的脚便被染成金黄。白色的、花色的蝴蝶也来了,抓住这最后的时光,好好与花相聚。也许它们都担心一场雨后,花没了,它们也得离开了吧?

茶园旁,有几株开着金黄色花的树。枝头都开着黄色的花,一簇簇,将枝条都压弯了,用“一树繁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那种黄是纯纯的,不掺一点杂质的,干净透亮。最吸引我的不是枝头的花,而是树下的一地花瓣。因为多,让树下的那片土地变成了金黄,落英缤纷就是这样的感觉吧!静静地绽放,静静地落下,静静地隐入脚下的土地。没有半点惆怅,没有丝毫忧伤,终于可以和给了自己生命与艳丽的树融为一体,心中一定是欢悦的。还有的花瓣落入流淌的小河中,随着流水轻轻地将梦带向远方。几只麻鸭在水中嬉戏着,打闹着。时而将头伸入水中,去追逐水底的小鱼;时而扑打着翅膀,轻轻梳洗一身的羽毛;时而张开扁嘴唱上两句,那份闲适与从容无人能及。

还有那软绵绵的草地,清清的池塘,粉色的格桑花,浅浅的远山,轻轻的薄雾,让整个世界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轻柔、韵味悠长的水墨画。静静地漫步其间,整个人都是放松的,整个人都是惬意的,什么都不想,只是走走,只是看看。看那梦中的长长的青藤,一直长到梦想到达的地方。不知路的尽头是否有你在为我守候?

万沟白茶

/陈立

一个名叫万沟的小镇

是春风拂柳的湖泊

白茶在那里静养成温润

和清香四溢的饮品

深居简出的客人走进

绿色羞怯的茶林

像把黑木梳的沟壑

它们把嘴深深埋入地里

喝着天空的圣水悠然哼唱

叶子们在杯中漂浮

像一粒绿色药丸下沉,又上升

鸟儿们在树上回忆

春天的诗歌在夜晚来临

记中岩后山“最美梯田”

/罗丽琴

春来了,约驴友寻访中岩寺后山的“最美梯田”,这一处景就在慈姆溪。起始,有些失望,慈姆溪,名是“溪”,却无“水”。

顺着溪沟往里走,有些清凉。幸而一行人,一路说笑,不觉无聊。沟旁的山,不险峻,相约拾阶而上。约莫两丈,腿就有些软了。背靠水杉,席地而坐,眼前一亮。方才,只顾着赶路谈笑,不曾见景。适才停下,四下环望,庆幸这一方美好,尚没错过。

沟边的青草混搭着不知名的小花。深吸一口,淡淡的清香浸入嗅蕾,滋生,回旋,再均匀地吐出肺底里淤积的沉郁的气息,顿觉清爽。再吸一口,再吐一次……如此淘洗几次,心胸很是敞亮。

极目远眺,沟的尽头是一座别样的山。我赶过“花市”,看过“花海”,却不曾见过这样的“花梯”。一层一层的金色,螺旋上升,直至山顶。“花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似狭长的柳叶,有的似飘动的头巾,有的小如田螺,有的弯如镰刀……“花盆”高低错落,“线条”行云流水。惊艳。

我一路狂奔,直至山下。正值油菜花烂漫的时节,满眼的金色,热情、奔放,细细端详,有些刺目。四片花瓣亲昵地围着花蕊,说着悄悄话。这朵,那朵。阳光停留在那薄薄的花尖上,几只蜜蜂流连花间,甚是欢悦。我不由想起了一位诗人的佳句,“蕊黄贪爱小蜂顽,隔水看羞白玉兰。”遇见,多么美妙,在这样美好的季节。花期将过,小蜂终成过客,但,这次遇见,成就了花蜜,结成了果实……神游片刻,友人陆续而至。山脚热闹起来,戏谑声四起,拍照,发圈,点赞,离去,回望。我们,似曾从没来过。它,也不曾被惊扰。

山脚,有座青瓦四合院,这是一友人四婶的家。院子是土坝,却不见灰。碗口粗的梨树立在院中,虬枝吐出新绿,干净的花儿静静地开放。院角还有一抹桃红,不是很艳,但也风姿绰约。半个月大的奶狗闲适地散着步,不咸不淡地看看我们。菜很简单,一锅石磨豆花,一盆凉拌鱼腥草,两碟油酥花生米。味道很不错,一行人很欢畅。我与四婶话起了家常。四婶说,她的娃很厉害,那年高考,走的“重本”。四婶说,她的牛一个顶俩,山上的活儿全靠它。四婶说,农忙了,就喝点烧酒,好睡也有劲。四婶还说,那死鬼,出去二十年了,也没回来……四婶说什么,我就听什么,她说得很痛快,没有悲伤,好似在说别人家的事。我看到了她的那双手。那是双常年与泥土扁担相伴的酷似男人的手,粗,短,青筋突兀,茧厚皮糙。这双手在几十年前待字闺中时是什么样?我不知道。我的心中充满着感伤。这是个被男人抛弃了的苦命的女人。我打量着她的院落,清雅、洁净,还有一抹桃红。我不敢说她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友人接过话茬,问四婶庄稼如何。四婶指着那片花梯说,今年的菜籽很“旺”,收了菜籽,就种水稻。她说得很响亮,很笃定,一听就知道她在说自己家的事。

如今,那片油菜如火如荼地开着。

再过几个月,畦畦水洼。

再过几个月,一片橙黄。

又再过几个月,那片油菜如火如荼地开着。

那个叫四婶的女人,在菜花间,在水洼中,在金浪头,忙碌着。

她忙碌着。她顾不上去悲伤,顾不上去抱怨,顾不上去计较负心汉的生与死。她忙碌着。她的生命中还有读书的娃,还有半个月的狗,还有伴着她的那头老水牛……

我问四婶,农闲时干什么?四婶说,看电视。最近看什么节目?她说,看董卿主持的《朗读者》,看管彤主持的《向幸福出发》,她还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我哑然失笑。顿而豁然开朗。我,庸人自扰之!

慈姆溪,那一隅,一个女人,一汪鲜活的水。

中岩后山梯田

/郑艳林

立峰之巅,

挥毫泼墨,

洋洋写作无声诗。

染一缕嫩黄,

那是摇曳的油菜;

抹一片碧绿,

那是茁壮的小麦;

勾一路银白,

那是山里人致富的纽带;

再描些许人儿,

在田间播下幸福的期待。

一梯一阶,

一拢一方,

用美景,

细细把那大地覆盖。

收笔抚颏,

仰首不见玉皇,

低头却现乾坤。

木言兰舍似桃源

/戴碧霞

春又至,时光恰好。清晨,微雨疏密有致,我独撑一方紫伞,款款而行,前往木言兰舍。

出城往东,过岷江桥左转,不远处有条小溪从山里蜿蜒而来,溪边曲径通幽。沿曲折的山间小路前行,一转弯眼前出现一片橘树林,透过浓密的树叶,依稀可见一间农舍掩藏在树林中,若不留心,也许就会错过。农舍的后面是连绵的丘陵,山上郁郁葱葱。两边有小片农田,栽种油菜和蔬菜,溪水静静地从门前流过。过橘树林,眼前忽一亮,宽敞的视线下,一座陈旧的小青瓦房呈现眼前,这便是木言兰舍了。

顷刻间,脑海里忆起童年的老屋,一样的青砖黛瓦,一样的木门木窗,一样的陈旧古朴,它没有雕梁画栋的华丽,却有一种原始本真的质朴。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却又是那样的陌生,有一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亲切和温馨。

小青瓦房呈凹型,木质结构,因年代久远,墙上显得斑斑驳驳,因此看上去很陈旧。中间一间有一张长桌,摆放着毛笔和纸、墨、砚台;靠墙是书柜,存放着许多古今中外的书籍;另一面墙上挂满一幅幅书法作品,还有一架古筝置放在屋内。听说天晴时,有一窈窕淑女把古筝搬至庭院弹奏,于是,整个木言兰舍就琴音袅绕。这是房子主人之一诗人的工作室。紧挨着旁边一间里面堆放着许多长长短短、杂乱的木料,这是另一主人木匠的工作室。工作室的左边是厨房,右边两间是卧室。

老房外面是用砖垒砌的矮墙,只半人高,与老房连接,形成四方形的院子。清逸静雅的小院里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各式奇形怪状的朽木树桩上,五颜六色的多肉植物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各种不同材质的器皿栽种许多花草,一段枯木、一个旧挎包、一个破酒瓶,甚至于破瓦罐也用来栽种花草;这些花草或挂在木窗上,或垂吊在屋檐下,抑或树枝上,因一场春雨,兰舍就万紫千红、满庭芬芳;在低矮的院墙周围也有许多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兰花,它们正迎着春雨努力绽放,并释放出若有若无的香气。起先我以为这些植物是随意栽种的,后来才知道这每一盆花卉的栽种、摆放的位置,色彩的搭配都是诗人和木匠独具匠心、精心布置的,难怪看上去这么美,这么的雅致,真是化腐朽为神奇。雨,还在下,纷纷扬扬,时疏时密,淋湿了花草、树木、房屋,花草更加娇艳、水灵,空气也更加湿润、清新。

出院子回头望去,屋后一角,一树含苞待放的紫玉兰高过房顶,宛如一支支高举的火炬,炊烟在屋顶弥漫着。于是玉兰紫、屋顶青、炊烟白,它们融合在一起,煞是好看。

迈步出院子,品味着一木匾上蒋谋的《木言兰舍之春醉》诗句:“草庐为家,明月入篱笆;清泉煮茶,闲话桑麻;溪边摘芦花,柳下喜春芽;江山作画,看流水人家。”向右转,拾级而上是桂苑。既是桂苑,顾名思义,当然种满了许多的桂树,桂苑中间有一廊道,廊道上安放着木桌和竹椅,可供人们品茶、聊天等。这个季节虽然桂树仍枝繁叶茂,但少了桂香,多少有点遗憾,待到8月桂花遍地香的季节,这里一定是桂香满园。

桂苑旁是兰亭,它隐藏在一片树林中。冒雨走在小径上,有暗香袭来,沁人心脾,原来是兰亭周围的各色兰花散发出的阵阵幽香。亭内也摆放着几盆正盛开的兰花,地面是由原色木板铺就,看上去有些粗糙,但非常平整、洁净、朴实;讲究的主人在兰亭门前放置了一些鞋套,因此进兰亭是要穿鞋套的;亭里有两张长条木板桌子,矮矮的,只有盘腿坐在蒲团上最为适合;桌前用旧木板搭成的简易书架,同样低矮,坐在蒲团上随手就能拿到所需书籍;亭子的四周用泛黄的粗麻布做成一幅幅帷幕,并在中间打个结挽起。古筝的声音穿过雨幕从兰舍的方向传来,似乎有些遥远,恍惚间就有一种穿越时空,把人带回远古的感觉。

过兰亭就是弄月台了。弄月台位置略微高一些,周围的青山、溪流、农田尽收眼中;布置上也有别于兰亭和桂苑,木质的围栏外有一笼翠竹、一片油菜花、一片菜畦;栏内长木桌上一盆水仙、一副茶具、几把竹椅;栏边几株藤蔓自由自在恣意地生长。倘若晴朗的白天,可在此独自捧半卷闲书,一壶清茶,静守年华,悠然地做个闲人,把每一天都过成诗,简单而精致,优雅而从容。只是我来得不是时候,天空总是细雨纷飞。又倘若月色朗照的晚上,又可邀三五朋友,在弄月台谈天说地,举杯邀月,吟诗作赋,把盏品茗,其乐融融,月也融融,惬意之至。月醉,人醉。

竹筒菜、竹筒酒是木言兰舍的另一特色。兰舍的后面有两个简易的亭子,那是用来招待客人用膳的地方。几块木板连在一起长长的,形成长桌宴,可供二三十人一起用餐;餐桌上覆盖着蓝花粗布,布上摆放着青花瓷碗,一破为二的竹筒凿孔后,整齐地排放在桌上,这是用来放竹筒菜的。当一节节香味十足、色彩斑斓的竹筒菜端上来时,你会因独特的盛菜方式和美味佳肴而食欲大开,会有欲先品尝而后快的冲动。据诗人介绍:竹筒酒的酿制也是很考究的。先将酒强制注入竹筒里,随竹子一起生长,待到一年半载后,将竹子砍断,并保持完整的竹筒取酒,酒就有竹子一样的清香、醇甜。

不知从何时起,城里人厌倦了钢筋水泥的围堵,厌倦了车流、人群,希望寻一方清净,寻一庭花香,回归自然,享受季节更替带来的美好与惬意;尘世纷繁,与己无关,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如此,木言兰舍是一个最适合的去处。快乐、简单、恬静、舒适、自由的生活是当今许多人的追求,这也是诗人和木匠创建木言兰舍的初衷。宁静、优雅、安详、朴实的环境,使北京卫视《非凡匠心》栏目在拍摄张国立、王耀庆体验青神瓷胎竹编时,选择这里成为该片的主要拍摄场地。

此时,烟雨中的木言兰舍安静而雅致,好像与世隔离,安静得恍入世外桃源,雅致得不舍离去。又觉大有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闲适之美。意未尽时,无奈却话离别。木言兰舍,我言难舍,我会再来。

访木言兰舍

/钱方军

一个人一辈子不一定能坐到这样一张茶几旁

有些发黄的蚊帐如橘色的月光垂下

尤其夜夜不用祷告就好梦频来

一合眼就能听见卧榻四周花草的呢喃和浅笑

一个人一辈子不一定找得着这样一座小山

并且在小山上遍养兰花,诗意的泉源

浇得每一朵都醍醐灌顶,宠得每一朵都肆意盛开

把自己当已经枯朽的老树桩或三缄其口的旧瓦罐

恰好把一颗心当一粒花籽吐出来养在里面

一个人一辈子不一定能拓开这样一条小路

刚刚铺上一层砾石和青沙

就可以滤过岁月里动地而来的雷电和风霜

每一脚踩上去都实在柔软,没有泥泞坑洼

汽车喇叭声像来自遥远红尘里轻轻的叹息

可不是吗?不少人一辈子即使攒了足够的钱

也不一定能购买到木言兰舍里氤氲的一缕兰香

还在这座花团锦簇的山顶辟一方静室

在门内放三两个圆满入定的蒲团、几本书

在门外郑重写上“非请勿入”

同类推荐
  • 骂人的艺术

    骂人的艺术

    散文集,收有《巴西木》、《借光》、《观鱼》等30余篇随笔散文。
  •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才子故事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才子故事

    提到古代才子,我们能想到的便是含蓄儒雅、色墨浑然、潇洒清逸、风流倜傥等等这词语。他们文能吟诗答对,武能安邦治国,古代文学著作里是如何描绘他们的呢,那就让我们从这本书里去寻找答案。
  • 一本书读懂史记故事大全集

    一本书读懂史记故事大全集

    《一本书读懂史记故事大全集》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位列“二十五史”之首,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终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研读《史记》,除了可以丰富史学知识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鉴,探寻社会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寻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标。为此,本书精选了《史记》中的精华篇章,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解原著。《一本书读懂史记故事大全集》文字精练,语言生动,图片精美,以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
  • 村夫野话录

    村夫野话录

    《村夫野话录》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更要提倡听真话》、《重举轻落官员笔》、《善事也要讲“成本”》、《活出味儿来》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啄啄,春天里

    啄啄,春天里

    随着时光的脚步,我们走出了家乡小镇,经历了大城市的繁华,也体会到了人情的冷暖;有了青涩的爱情,也有了温馨的家庭。那些记录时光的小诗小文,有的被藏匿得不知所踪,还有的遗失在了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迁徙的途中。翻看从前的诗稿,居然发现它们野蛮地生长到了一定的数量。于是,我开始一点点把这些随手写下的诗歌整理出来,最后成为《啄啄,春天里》这本小书中的四辑,它们是:《啄啄》、《春天里》、《往事要睡了》和《碎时光》。
热门推荐
  • 恶魔占据师

    恶魔占据师

    身怀人族血法师血统的少年为何成为了亡灵天灾的死亡骑士?邪恶的占据师和神秘的占星师如何主宰他的命运?在扭曲草原的尽头他又为何杀死自己最爱的人?他拥有无数奇遇、无数法宝、无数女人的爱慕……所以实际上他数学不好,但这无法掩饰他在魔法、武技、历史、机械制造方面的盖人光辉。
  • 深渊寻魂者

    深渊寻魂者

    我与多年不见的好友,见面在网吧,睡着再醒来后,到了陌生的地方,在这一切未知的地方,逃出生天。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3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3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俗话说“三十而立”,30几岁的男人和女人正值人生的好时候,集精力、体力、经验和才智于一身,事业上也开始渐入佳境。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30几岁的男人和女人需要面对来自家庭、事业、朋友、金钱、社会的多重责任和压力,却又往往力不从心。从生理上说,30几岁这个年龄段,人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亦开始呈滑坡状态。本套书的编写即迎合了这个年龄段人群的需要,让读者善待自己的身体,倾听自己的心灵,做到未雨绸缪,今天的拼搏绝不能以透支未来的健康为代价!
  • 穿越皇宫闹起来

    穿越皇宫闹起来

    最近作者本人呢,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迷上了小燕子,不为别的,只为一个苦苦守候小燕子的斑鸠找个归宿,不要在那么的悲惨。大体人物关系不会改变,希望你们喜欢。又是一个同人剧,看新人怎么玩转皇宫吧。
  • 十七岁的杰瑞

    十七岁的杰瑞

    乔夕童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他的名字。她费尽心思去认识他,还好还好,她在认识他的路上,他停留了一下。
  • 山河仍惊鸿

    山河仍惊鸿

    一直都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偶然抬起头,发现这个世界有时候也并非那么糟糕。历江河和惊鸿可能天生就是一对吧……谁知道这句话很多年后竟成了惊鸿的口头禅,而那个默默无闻的男孩子却说:我历山河而来,而你的眉目仍惊鸿如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学霸她马甲又掉了

    学霸她马甲又掉了

    他,是帝国第一世家的太子爷。她,是身份多重的乡下人。当他和她在学校相遇,又会发生什么呢?
  • 温暖的寿衣店

    温暖的寿衣店

    关于一家店的故事,一家每个人都能用到而不愿意常去的地方……主人公温暖,警校毕业,居然开了一家儿寿衣店,姓周的和他年纪差不多过来借住还得叫叔叔,随后又来个狐狸精,现在又多了个和尚,本来父母欠下巨债扔下他跑路就已经够上火了,还来了这许多白吃饱儿,让不让人活了?群581523331喜欢的可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