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3500000011

第11章 最后的眷村

我在绍兴南街遇见张忠良,86岁的国民党老兵正栖身街边一张破旧的摇椅上,沉默面对雨中的台北。

他的身后,夹杂在信义路与仁爱路之间,一片密集低矮的平房社区,就是绍兴社区,它跟不足百米远的中正纪念堂形成强烈对比。

同行的台湾大学社会所研究生余宜家说:绍兴社区从前是一处眷村,******从大陆败退后,总计约60万大陆军人来到台湾,在湿热的亚热带岛屿开始新生活。1949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军眷管理处”开始大量修建眷村,安置60万国民党军民及家眷。

张忠良老家四川嘉定,对外一概称自己是乐山人,因为极少有人知道嘉定。齐邦媛的《巨流河》中,描述过抗战时流亡至嘉定的生活。张忠良则从家乡开始流亡,他16岁在田里干活被抓了壮丁,辗转来到南京做炮兵。张忠良耳力不济,是做炮兵时震聋的,接着他给我展示左大腿外侧一处陈年刀痕,说:“这是徐蚌会战的时候,让****刺刀刺的。”

两处身体上的伤痕,远不及心理上的创伤来得更大。1949年淮海战役失守,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步行到广州,找到部队撤退台湾,退伍后栖身在这个叫绍兴南街的小巷,以一种飘零的心态度日至今。

张忠良这样的外省移民,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条巨流河。他们修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眷村),并蜗居于此。时空斗转,眷村消失在台湾族群融合的进程中,在台湾的都市更新计划之下,老兵最后的栖身之所又面临着新的迁移。

外省台湾人协会理事长李广均先生著文认为,眷村的兴建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竹篱笆眷村(1945—1956年)、新眷村运动(1957—1980年)、旧制眷村改建(1980年迄今)、新制眷村改建(1997年迄今)。

1948年,台北出现了第一个眷村——四四南村,是为联勤总部第四十四兵工厂所盖的眷村。全台共有886处眷村,主要分布在北区,北区眷村共有464处,占全台眷村总数53%。眷村数目最多的县是台北市(175处)、台北县(91处)、桃园县(86处)。依照名字就可以分辨出军种,陆军的“陆光三村”,海军的“海光一村”,空军的“大鹏新村”、“凌云五村”。

李广均先生著文介绍,起初,许多眷村住民并没有长久居住的打算,反倒有着“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集体认知。因此除了少数接受日军遗留的房子之外,多数都是军民自建,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因为建材简单,有“竹篱笆”这一对眷村的称谓。后来,宋美龄出面募款兴建的第二期眷村脱离了竹篱笆的方式,改以砖造平房为主。

眷村的过渡性与营建方式,已经注定早晚必须面临拆除改建的宿命。

编著有《台湾眷村小说选》的苏伟贞自幼成长于台南眷村,她如此形容原地重建的眷村:“一边是保留未拆的遗址废墟,一边是钢骨结构新家,横亘中间的是‘复国路’,这真是最最反讽的人生图式了。记忆如叠床架屋如幻影人生,这里曾是建构安居存活的家空间,又是离散族群返乡的中介地,然久待之后,我满当然明白当初建村宗旨的‘复国’神话早已破碎。”

眷村,日渐成为一种怀乡的符号。1949年后,外省人在台湾100多万,占台湾人口1/5,相当一部分外省人住在眷村这样的封闭环境中。山东人、湖南人、四川人、东北人,济济一堂,眷村成为异乡游子对各自大陆家乡的情感投射。在我看来,眷村有点类似王朔笔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部队大院,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既有五湖四海战友式的人情味,又有浓重的意识形态、军事化意味。

眷村更大的影响几乎都来自文化标本意义:有许多优秀的眷村人活跃在台湾主流社会。话剧导演赖声川说,台湾太多优秀的人都从眷村出来,“我觉得这些人代表了台湾精神,所有不同省份的人们聚在一起,外省和外省混,外省和本省混,混出我们台湾精彩的所在,也让台湾比其他华人世界更精彩”。

这些年我在北京一些场合见过眷村二代、三代,其中不乏成功的艺人、作家、商人,他们在大陆工作、居住、淘金,再次回到将父母冲走的那条巨流河。很多人喜欢以眷村人自居,他们也的确很优秀,特别是身上有大陆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味道,谦恭有礼,展示了未中断的教化,这种味道在中国大陆消磨殆尽,甚为遗憾。

如果从负面意义上讲,眷村构筑了一个外省人和台湾本省人完全隔离的社会空间,成为台湾威权年代社会分化的意识形态符号。

眷村不可避免凋零。“台湾国防单位”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推动老旧眷村的改建。第一次是在1980年,主要依据《国军老旧眷村重建试办期间作业要点》,这是所谓的改建旧制。第二次改建始于1997年,两次改建的重点在于强调私有化、市场化,住户可以取得产权、可以自由买卖。高楼层化则是为了增加土地使用效率,新制做法更加强调整体规划、先建后拆、合并迁入、降低眷户负担比例、具有强制性:只要原住户3/4同意即可进行重建,希望藉此加快拆迁速度与营建效率。

竹篱笆拆除之后,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加速了外省人和本省人的融合。国民党军队来台之初,外省人占到台湾人口1/5,随着外省人聚集地的标志眷村一一拆除,外省人的身份也在台湾的族群融合中日益淡出。

根据“国军老旧眷村改建条例”,全台886座眷村在2009年前拆除完毕,代之以新式集合国宅或另作他用,如转作公园、标售土地。根据2009年9月9日公布的《国军老旧眷村文化保存选择及审核办法》,眷村保存分北、中、南、东、离岛等五区进行,每区选择一至两处眷村现址进行保存。最早的四四南村已经改建成为信义公民公馆,与著名的101大楼比邻而居。

眷村目前已所剩不多,然而绍兴南街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个落雨的早上,我走进绍兴南街社区,这个地区约2000坪,居住了136户人家,多数人家在此已超过半世纪。街巷出人意料的闭塞,角落电线杆上的监控摄像头、私搭的窝棚厨房,镶着简易马赛克的公厕、锈迹斑斑的液化罐、晾晒的衣物、逼仄的街巷,甚至下水道的味道都很熟悉,感觉闯入了一条北京的老胡同。

余宜家引我进入淹没在荒芜围墙内的一栋日式院落,她告诉我,绍兴南街的尴尬在于,日治时期这里曾经是东京帝国大学(台大前身)的教职员工宿舍区,战后日产交接,日本政府交还给国民政府。1986年国有财产局拨用给台大,但是当时绍兴社区已经形成规模。

余宜家介绍,绍兴南街主要住了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军人,一部分是你们大陆说的民工。”

实际上,早年只有约1/5的外省军人有机会住进眷村。1952年为了杜绝后顾之忧,台湾颁布陆海空军人婚姻条例,限制单身军人,特别是低阶官兵结婚,这就是后来统称的“禁婚令”。张忠良1970年退伍,早先受禁婚令限制无法成家,自然也得不到分配的眷村。

退伍后他在嵩山新村当工友,1978年用积攒的8万元钱从同乡手里买下绍兴南街的这栋小屋。直到1981年,他又攒够了十几万元“娶”了媳妇,媳妇生了一个儿子,才算是在异乡找到完整的家。因为产权混乱,至今说不清原房产有无登记。

我在绍兴社区的街巷中行走,还碰到一名居住在此的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朝鲜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国民党部队俘虏,在朝鲜战场,大约1.4万名这样的志愿军战俘选择来到台湾,开始另一段人生。

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以出口工业导向,大批产业工人来到台北这样的大都市,战后,不得不在法外地带创造庞大非正式部门住宅市场。当年台北1/3都是这样的房子,住在社区的早先大多为文盲,也不知道登记。此处距离“总统府”前的三轮车集散地很近,因此成为车夫落脚的聚集地,后来政府淘汰人力车,辅导车夫转业,成为城市清洁人员,现在绍兴社区大概超过5成的住户,家里有人在台北市清洁队任职。在绍兴南街,我遇到从南投来台北20多年的黄女士。黄女士的丈夫是开计程车的,前些年去世了,自己带着三个儿子生活在这里,大儿子没有工作,到越南娶了一个老婆,现在老婆在餐厅上班。黄女士则靠给人做饭挣点家用,一个月收入1.5万新台币,低于台湾最低收入1.8万新台币的水准。

加上此前居住在这里的大量低军阶军人,多元背景混住,让绍兴南街成为一处“非列管眷村”,因此,不适用《眷村改建条例》。加上台大多年未有对此土地积极处理,因此成为烫手山芋。与绍兴社区毗邻的土地为原空军总部眷村,改建后,政府给予住户补偿并回迁。而相邻的绍兴南街这片区域,虽然已经延展成型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区,却被认为是“违建”。

2010年8月,台大一纸律师函,将500名绍兴社区居民列为被告,要求社区60天内腾空或清除地上物,并归还校地。2011年5月开始,居民陆续收到台大求偿不当得利的民事诉状,索赔金额在70万到百余万新台币不等。

按照台湾大学出具的告示:居民是占用学校土地,没有商谈余地,不光不会给与居民补偿安置,此外房主还要付占用土地的钱。以临近土地一坪约500万元算,这块土地寸土寸金,市值至少150亿新台币。

过去绍兴南街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竹篱笆拆除后,资本成为他们新的博弈对手。在大陆,同样的博弈往往以更激烈的方式呈现。

张忠良回四川老家,也关切大陆对于三峡移民的拆迁和安置经验。太太是福建人的唐先生,也提到大陆的岳父家因为开发征地获得补偿的经验,相隔一条海峡,“房”事共同炎热。居民说“我们不要连大陆都不如。”

张忠良说:“你说是大学的地,但是政府都给每家每户安了门牌,通了水电,怎么可能说我们在这里非法居住呢?这样赶走我们可以吗?”做家佣的黄女士担心,身无所长,搬离此地后,就永远失去了家。

台湾大学学生的偶然介入,改变了这场力量不对称的博弈,成为这个台湾式维权的亮点。起初宜家和同学为拍摄一部有关古迹保护的纪录片找到绍兴南街,得知居民维权的事情,8到10名热心公益的大学生,组织了“绍兴社区台大学生联盟”。联盟属于自发组织,没有具体分工,成员共同讨论,负责社区与学校沟通谈判,帮助社区居民争取合理的利益。

2012年12月台湾大学校庆。“绍兴社区台大学生联盟”发起了支持绍兴社区就穿黑衣行动。这场抗议,有三四百名大学生穿黑衣参加,校庆当天,会场30多名学生突然冲出大喊:“台大推土机,居民住哪里。”更有绍兴社区居民到台湾大学要求进场情愿,据到了现场的张忠良说,“当场校长脑出血送医院急救。”会后校长很生气,认为学生虽然意图良好,但是不应该选择校庆的日子,同时表示不会惩罚学生。

在绍兴南街,抗议的痕迹犹存。街心中心地带,有一个公共活动区域,周围张贴着维权日志和宣传资料。社区每周都会固定两晚开会讨论,由居民代表和台湾大学学生开会商议。所有遇到宜家的绍兴居民都很亲切打招呼。绍兴社区也组织了自救会,负责人是绍兴南街的主委,类似于大陆的街道主任,家就住在一旁。

自救会在一年多的陈情中居然发现,有两家系出同源的建设公司,暗中收购了社区30多间房屋的“实际处分权”,并在三年前向台北市政府提出都市更新计划,但是因为未与居民沟通,被政府打了回票。

作为地主的台湾大学察觉到建商的算盘,也开始动作,先是以盖医学院病历档案室为由,向国有财产局申请拨用。但是为了拆迁安置,得先查清居住情况。

自救会怀疑,一方面担心住户与建商勾结,另一方面台湾大学也为避免麻烦,才决定提告,以诉讼程序由司法系统代为查清,让实际居住在此的居民浮出水面。

为了生存权,自救会先是向一名国民党立委陈情,但是碰了一鼻子灰,又转向民进党籍的立委参选人求助,于是该参选人的旗帜插满整个社区。

我问余宜家,大学生代表社区维权,和自己学校对着干,是否感到尴尬,或者至少不自在?余宜家毫不犹豫地说,没有问题。事实上她们的老师也有参与讨论,但是并不干涉她们的行动,她们在学校里也并没有因为和学校“对着干”受到打压。她说:“台湾大学总务处早期出于好奇,找我们了解情况,现在也把学生视为学校与居民之间沟通的角色,找我们去谈和沟通。”

至今,作为绍兴社区权益的知情方和参与方,联盟已经参与和校方正式对话六次。非正式对话,每一至两周就会有一次。我很感兴趣:当出面和学校对话时,学生们是坐在绍兴社区居民一侧,还是台湾大学校方一侧?她想了想说,两边都有坐。

在我看来,这场由学生主导参与的社区维权,十分体现台湾社会的特色。从前,居住在眷村的人们无疑是政治的牺牲品,他们无力决定自己的命运。现在,他们开始为自己的权利抗争,并且有权力决定自己住在哪里。

张忠良老人在老婆离他而去之后,曾经回过几次嘉定老家,他有心回老家度过残年,但是台北长大的儿子已经无法适应大陆乡间的生活。他只有固守绍兴南街这块最后的堡垒。

老兵老去,眷村人的历史已经写在风中。真正决定台湾未来命运的,是余宜家这类朝气蓬勃的台湾青年。

在绍兴南街对面的中正纪念堂,整点,来自大陆和日本、欧美的游客,欣赏着准时上演的卫兵换岗仪式,对于威权人物的纪念仪式已经变得有点娱乐化。大家手里的相机咔嚓作响,丝毫没有了政治高压下的恐惧,这一幕让人感慨。

15分钟后,换岗仪式准时结束,观众说笑着穿越中正纪念堂的广场——现在这里叫自由广场,散去。这个时候,张忠良老人抽完了口袋里的最后一根烟,微笑着向我挥手告别,折身向小巷里的家走去。他的身后飘扬着的抗议标语是大陆人熟悉的请命句式:“冷血台大,别拆我家”、“马英九先生,救命”。

同类推荐
  • 世界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两个李白

    两个李白

    此书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充闾的散文自选集,选取了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中的代表作,主要分为文人、帝王、政要、女性四类,如《两个李白》《情在不能醒》《马嵬坡下的三场辩论》《李师师的真爱》《欲望的神话》《灵魂的拷问》等篇什,这些散文多从人物命运的角度切入,进而折射当时历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状况,以点带面。王充闾的历史文化散文文字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形成了朴实厚重的艺术风格,是当下散文中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 自己的酒盅

    自己的酒盅

    《自己的酒盅》内容包括:晨(外一首)、爸爸,不要再那样看我(选一)、我约长城照相(组诗选一)、她有一条漂亮的褶皱裙(外一首)、酒亭(选一)、母亲河(外一首)、路灯下的小诗(组诗)等。
  • 柳宗元集4

    柳宗元集4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热门推荐
  • 别伤我心

    别伤我心

    三位美女回国后,会和四位校草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这是第一次写小说,还请多提意见哦~
  • 火影之血祭修罗

    火影之血祭修罗

    一个叫叶旭的孩子,无意间穿越到了火影的时代,成为了鸣人的哥哥,看叶旭怎么改变火影的命运。
  • 天赐重来

    天赐重来

    三十功名尘与土,路尘年近三十,单身了半辈子,唯一谈过的恋爱是自我感动一厢情愿,见过最多钱银行的催还款,生活宛若一潭死水,他认为自己的一生也许就这样完了,但是……
  • 卧云志

    卧云志

    北九州,卧云门一剑光寒,万里绝踪腥目赤瞳,笑对这苍茫长路我辈岂是蓬蒿人,挥剑自当两相照
  • 第十一段遗画

    第十一段遗画

    文物鉴赏人高阳被谋杀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警方侦查之际一位神秘人予以三十万卖给萧山一段视频录像,正是萧山追查了三年的亲人及一幅文物至宝“女史箴图”第十一段残画。与此同时姚鼎山煤矿发生爆炸,神秘人被埋井下,矿主隐瞒埋人真相。警方没有证据无法立案侦查。萧山为找出被埋神秘人无奈之下设计了两起疑案逼迫警方立案追查。就在此时又发生了三起谋杀案,矛头直指被埋者,这才促使警方加大力度搜集证据...当警方费劲周折拨开重重谜团揭开谜底时却引出了三年前一起劫杀文物贩子,盗取“女史箴图”残画的大案,罪犯落网,然而“女史箴图”第十一段遗画却不翼而飞。注: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莫模仿。
  • 阴阳鬼视

    阴阳鬼视

    我叫吴宁性别:男是一名能看见鬼的医生你们肯定很想问为什么我是一名能看见鬼的医生我是一名专门给鬼看病的医生我的奶奶也是一位鬼医传人我从小不知道我有一个爸爸爷爷也去世了家里只留下了我和妈妈还有奶奶我出生在云留村
  • 茶闻

    茶闻

    在一家开了5000年的茶馆里,老板苏经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故事,让我来一一为你们道来。。。。{故事纯属虚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拾一段荒凉记忆

    拾一段荒凉记忆

    也许真的只有在生死关头,你才会知道你到底爱谁。
  • 崂山诡道

    崂山诡道

    原本以为自己是芸芸众生中最为普通的一个,直到那一天,爷爷亲口告诉我,我自娘胎里便被种下了阴种,自喝下了一碗还阴汤之后,我的人生就被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本不平静,看似平稳的世间,却是暗流涌动,魑魅魍魉,妖邪横行,无数道门弟子前仆后继,在不为人知的背后,演绎了无数悲欢离合,慷慨悲歌。自得到了爷爷的一本《阴阳道经》之后,我便得到了爷爷的传承,可洞晓阴阳,参悟天机,灵觉也变的异常强大,正式成为了道门弟子中的一员,肩负斩妖除魔之重任。古村僵尸,山野妖踪,恶灵娃娃,巫蛊降头、佛道秘闻、灵魂夺舍……各种诡异离奇的事件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