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6000000019

第19章 金岸汇民生(7)

人物故事之一:他敢向沙漠宣战

在宁夏,有一名奇人,他把人生最美好的近30年时光洒向沙漠,带领林场职工在大漠边缘筑起了一道420平方公里的绿色屏障。说打造“黄河金岸”,我们不能不提这个人物。

他,就是被誉为“治沙英雄”的灵武白芨滩林场场长、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有德。

20世纪的80年代前后,处在大沙漠夹击中的宁夏,荒漠化面积已超过4.5万平方公里,占到宁夏面积的86.8%,风沙肆虐的毛乌素沙漠像一只饥饿的困兽,每年以几十米的速度向宁夏的西南侵袭。

白芨滩林场就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这个林场,建于1953年,属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公益性林场。它是阻止沙漠向宁夏首府银川和黄河推进的一道屏障。这个林场虽小,但在1958年却受到过******总理的挥毫表彰,1978年还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嘉奖。

然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生活在沙漠西南端的白芨滩人,一年四季与黄沙为伴,有的甚至在黄沙的威逼下,背井离乡,举家远迁。

在王有德的记忆里,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的一位治沙专家来到毛乌素沙漠,尝试用多种方法治沙,均告失败。最后,他只好无奈地说,人类对这里的沙漠无法治理!

事情就是这么神秘。1985年3月,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王有德出任白芨滩林场经营副场长。

当时,这个林场已是满目疮痍。上任伊始,王有德面临的是:

黄沙满天的荒漠。

低矮简陋的土坯房。

涣散的人心。

落后的观念。

还有,从小看惯了的刮不完的风,扬不尽的沙。

……

此时的林场,林业生产已多年徘徊不前,职工1年有7个月无事可做。林场179个职工,每年的全部收入就是财政拨款的15万元。可就是这点钱,既要养活198名工人,又要保证生产,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林场职工住房难、吃粮难、就医难、子女上学也难,竟有三分之一的职工要求调走。

这一年的初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有德走进职工吴全礼家。当时,吴全礼一家正在吃饭,看见王有德进来,也给他盛了一碗。王有德端起碗一看,白汤白水,不见一滴油花。“当时我的眼泪就要出来了,潮乎乎的。”他说。

随后,王有德又走了几家,情景如同吴全礼家一样。当最后来到职工马学升、孙喜和老工人杨学仁家里时,他几乎压抑不住自己的心酸,四五口人挤在一间破旧的小屋子里,一大家人仅靠每月四五十元的工资,别说一年吃上几顿肉和几斤鲜菜,就连饭食也常常断顿。

这可怎么办?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王有德的心里产生了犹豫。

王有德毕竟是王有德。王有德出生在20世纪的50年代,他的家乡宁夏灵武的马家滩,原是个林草茂盛的地方。

然而,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因为乱砍滥伐、无序放牧,使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他的家乡逐渐被沙海吞噬。

之后的十几年里,当地20多个村子的3万多人被沙漠逼走。18岁那年,王有德也和家人被迫离开风沙侵蚀的家乡。

背井离乡的那一幕,深深地刺痛了王有德的心。面对白芨滩的艰难局面,他岂能善罢甘休?

此时,他暗暗下了决心:“得先治穷,让职工富起来;再治沙,让沙漠绿起来!”

1986年7月,王有德吹响了上任后的第一声号角:在白芨滩北沙窝流动沙丘地带,开发500亩果园经济林。

然而,在既没钱又没技术还缺人的情况下,王有德的这一举措,遭到了林场多数人的质疑,响应者更是寥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王有德决定以实际行动来感召他们,来凝聚人心。

白天,王有德和职工一起推沙平田砌渠道,挖坑施肥栽树苗;夜晚,他点着煤油灯,琢磨着怎样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

王有德的家,虽然离工地只有3公里,但他却坚持和职工同住在工地的帐篷里,吃着工地上刮进沙子的饭,最长一次竟50多天没回家。

在7人一组打制砌渠用的水泥板过程中,其他组一天最多打210块,而王有德所在的一组一天居然打了580块。

三伏天气,背水泥板砌渠时,沙漠温度高达60℃,空脚走都会深陷进滚烫的沙漠,25公斤的水泥板职工背一块,而他却背两块。肩膀晒破了皮,脊背磨出了血,脚上也烫出了大大小小的水泡,汗水流在创伤上钻心地痛,他却全然不顾。

上任之初的王有德,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并感动着林场的职工们。

王有德是个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

经过调查走访,他意识到,林场沙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要想使林场好转,首先是要治穷,解决职工的生存问题。

治穷要从什么地方入手呢?

王有德为此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他正在沙窝子里走的时候,看到了在沙地里平茬时留下的一堆堆沙柳条子。于是,他迅速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用柳条编成筐拿到城里卖?

他的想法自然很好。不久,一个10多人组成的柳编厂成立了。王有德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给柳编筐找销路。还不到一个月,他就从附近的矿区和内蒙古拿回了第一批订单。这让白芨滩人看到了希望。

随后,王有德又从银行贷款,和其他企业联营建砖厂。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十几天前就把电拉通了,其他的一切也都准备就绪之后,却出现了意外。原来,花7万元划的场地,都已经被平掉了。

为什么呢?人家矿务局的人听说要给林场建窑,马上就撤资不干了。

这一下,王有德的压力来了,一连十几天,他饭吃不香、觉睡不甜……

面对压力,王有德四处奔走。

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令人满意的合作单位,砖厂建了起来。砖厂的建立,首先解决了一部分职工和他们的子女就业问题。

紧接着,王有德又带着大家盖房子,并且为职工子女上学的问题四处奔走。职工们的后顾之忧没有了,大家治沙造林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但是,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斗争过程中,王有德深刻地感受到,治人容易,治沙难。

熟悉治沙的人常说,养个娃娃容易,在沙漠里栽棵树难。千辛万苦栽好的树苗,随时会被风沙埋葬在黄沙底下。

刚开始,王有德带领职工头天开好的田,竟然会在一夜之间消失,连开挖渠也填严了。为了这个事,干部职工都流过泪,也哭过鼻子。

树苗被毁了,王有德的信心没失去。他一边鼓励大家,一边和职工们一起再重新把苗补上。风沙不断地埋,他们就不停地补,直到树木连成片,把沙丘牢牢地固定住。

种树离不开水。对于林场的人来说,水是十分珍贵的。每年冬天,林场可以给树苗灌上冬水,但这上水只有7天到10天的时间。每到这个时候,全场的职工日夜吃住都在水渠边,防止水渠决口。

1992年的冬天,又到了他们给树苗灌冬水的日子,可是谁也没想到,水渠发生了意外。

“渠倒了!”职工一声大喊。

随即,水推沙渠一倒就是几十米。

此时此刻,有的工人跪在渠边哭鼻子:“老天哪,怎么办啊?老天哪,我们怎么这么苦啊!为什么给我们这么艰难的事情做?”

情急之下,王有德毫不犹豫,一下子跳进了冰冷的水渠里。

在这个寒冬里,王有德和职工们在冰冷的水里整整泡了一夜,终于堵住了决口。

从此,王有德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

王有德关节都肿了,裤腰带也系不成,吃饭也端不成碗。最后,他不得不到医院去。他一直住院治疗了三四个月,这才缓解了病痛。

流动的沙丘是可怕的。它可以在瞬间毁灭万顷良田,可以摧毁坚固的公路、铁路,可以填埋美丽的河流山川…

治沙造林的日子是艰苦的。草方格沙障,是人工用麦草扎在沙土里做成的。在流动的沙丘上搭建,必须纵横相连,否则很难固定,而一个一米见方的草方格,至少要20锹才能完成。必须千万次地坚持,必须千万次重复,才能铺出漫无边际的草方格地毯,罩住滚滚流沙,让沙生植物在其茁壮成长。

寒冬腊月,王有德带领着他的职工,顶着凛冽的寒风,在一座座沙丘上扎方草格;春天来了,他们将一粒粒草籽播在草方格内。为了多植拧条、花棒、沙柳,他们吃在沙区,睡在野外……

他儿子王立钧生气地说:“我爸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特别是他总是很晚很晚才回家。”

他妻子则“怨恨”道:“他早出晚归,带回来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沙子。我们家地上有沙子,床上有沙子,洗衣机里有沙子。王有德把沙地绿化了,却把我们的家沙化了。”

治沙造林的日子里,王有德在新栽的树苗前,一回回地巡视,观察苗子出新芽了没有;一次次刨开沙土,看苗根扎好了没有。长年累月,他的指甲缝里钻满了陈年旧土,抠不出,洗不净,身上总是有抖不尽的沙子。

在沙漠深处,干活就更苦了。一是施工机械不容易进去,全靠人力,劳动强度大;二是生活条件差,缺水少菜,干粮成为主要营养来源。买不起帐篷,就挖个沙坑,住“地窝子”。

由于常年风餐露宿,以至于现在,胃病、关节炎、风湿成了包括王有德在内的许多老职工的通病。

“比驴苦,比牛累”。这是职工们的玩笑话,也是实话。

与沙漠抗衡是持久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胜的。“今天把风沙击退了,明天又卷土重来;春天刚栽的树苗,结果夏天就死了。”王有德说,“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更需要毅力。所以,与沙魔战斗,不能退缩,不能屈服!”

在近30年与风沙的战斗中,王有德始终与职工一起顶烈日、睡沙窝、啃干馍、喝冷水……

“不是一年两年这么干,是30年,我们都是这么苦干过来的。”老职工吴占忠动情地说。

“树苗不能隔夜”。这是王有德给白芨滩人立下的不成文规矩。

在这个规矩面前,王有德就得和职工们不分昼夜地苦干。

在宁夏,一提起白芨滩林场,人们总是会说:“白芨滩的今天,是王有德他们苦出来的!”

2009年3月的一天深夜,已经熟睡的白芨滩自然保护区职工吴敬忠,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王有德直接打电话来了,说是有一批树苗到了,要他通知其他职工立即前去栽树。

此时,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吴敬忠迅速赶往植树点,一看王有德早已干了起来。

王有德和职工们一直栽到天亮,5车苗子全部栽进去,最后把水浇上。

这批的树苗成活率,竟然达到百分之九十几。

因为王有德治沙有方,宁夏政府对他寄予着众多的希望。

在灵武市大泉乡东边有8700亩沙荒地,一直荒废着,看到王有德治沙如此有成效,1992年10月,当地政府就将此划拨给白芨滩林场,要求王有德到年底初步开发1000亩。

接到任务后,王有德立即带领林场的几十名职工向茫茫荒漠挺进。

时值初冬,一望无际的沙漠,看不到一点绿色,听不到一声鸟鸣,只有呼啸的寒风夹杂着冷酷的沙子漫天狂舞。作为总指挥的王有德,和职工们奋斗在肆虐的风沙中,吃住在一起,在工地上一住就是3个月。职工每人每天定额挖25米沙渠,连续10多天,他也一天不落,一米不少。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王有德与职工们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在荒漠中铺设道路7900米,完成渠道工程1050米,主渠砌护3670米,开发土地1040亩,种植果树19532株。

1997年,中日友好林项目在白芨滩分场正式实施,投资1600万元。在看到王有德很快就营造225亩的林地后,日方的投资信心迅速增强。

从2002年开始,他们又在白芨滩林场投资开展友好林续建项目。

显著的治沙成就,特殊的地理位置,逐渐恢复的动植物资源,令社会各界对白芨滩林场刮目相看。2000年4月,白芨滩林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123万亩。

2003年年初,宁夏政府又将银川河东机场周边的一片荒山划拨给白芨滩林场。王有德及时启动了机场的绿化工程。如今,先期开发的2万多亩荒山,早已披上了绿色的盛装。

站在山顶,王有德指着那一片新绿,动情地说:“在飞机上俯视,这里呈现在人们眼中的是一片绿洲,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林海。”

“工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了。”王有德长舒了一口气,也确定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随后,白芨滩林场在全国国有林场率先打破“铁饭碗”,林场工人全部实行合同制,打破工人工资界限,实行计件工资,按劳取酬;包括场长在内的每个管理人员,都实行岗位责任制,向下浮动一级工资,视其工作成绩,年终考核兑现。

“那时候还没领悟迈出的这一步叫改革,当时的叫法就是一些新举措而已。”王有德坦言,“当时觉悟还上升不了这个高度,只想通过一些尝试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让工人多劳多得,创造更大的效益。”

王有德要求职工们实现“六个一”。即每个职工1年挖1万个坑,栽1万棵树,扎1万个草方格,治沙100亩,从治沙之中实现1万元的收入。

这样既可以扩大治沙面积,还可以增加职工收入。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场职工的积极性,自1994年起,王有德在全场实行植树造林与经济指标挂钩。采取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办法,提高职工们的积极性。

之后,王有德又将场里的果园作价卖给职工,让职工直接参与经营,从中得到实惠。

从2000年开始,他把场里治沙植树等大小任务全部进行招标,在全职工中展开竞争,谁的技术力量强,谁能为场里争取最大利益,谁就中标,把竞争机制引入内部管理,激发了林场职工的积极性。

同类推荐
  •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本书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
  • 不奴隶,毋宁死?

    不奴隶,毋宁死?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书里第一回就说了,实际版本也是如此,脂评本、戚本、列(宁格勒)藏本都叫《石头记》。本书第一回里还提到另外的书名:《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虽有此名,却未见这样的版本。用得最广泛的还是《红楼梦》的书名,所有外文译本都是用这个名称,最多翻译时加个介词,使之类似梦在红楼或红楼之梦。还有一个名字被坊间采用过:《金玉缘》。
  •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该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专著,是比较文学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对于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等相关学科都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在探讨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热点讨论之中,该书中有相当长的篇幅是与另一位学者刘小枫就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位置展开的对话讨论。收入书中的相关文章在著名的“文化研究”网站连载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争论,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先后发表有关此书的访谈。
  • 活着,本该有趣:老舍散文精选集

    活着,本该有趣:老舍散文精选集

    “中国人的生活意趣”系列精选老舍、汪曾祺和丰子恺的散文代表作130篇,在一篇篇历经时间淘洗的优美散文中,领悟文学大家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智慧。在繁忙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免焦虑,或多或少会感到迷失,我们似乎忘记了生活的乐趣与滋味,还好有他们的文章提醒我们,再忙也别忘了生活。消磨在看花逗鸟、养猫读书上,流连于花影草香、杯盘碗碟间,牵挂着世间万物、芸芸众生相,将生活和世界放在心上,生活和世界会对我们报之以歌。泡一盏清茶,做一个旧梦,光影晴雨都是风景,苦辣酸甜皆为滋味,不将得失荣辱放在心上,奔向属于自己的诗意和远方。
  • 颐和园的寂寞:叶广芩散文选

    颐和园的寂寞:叶广芩散文选

    作者是一个擅讲故事的高手,她于故事中自然流露的叹息与幽默是如此不同凡响……从语言到人物,一板一眼,无不散发着某种韵致。叙事写人如数家珍,起承转合不愠不躁,举手投足流露出闺秀遗风、文化底蕴。
热门推荐
  • 魔囚天

    魔囚天

    万物皆有灵,怎可负长生?自混沌初开,实界分离开来,天道之下,万物皆有灵,万物向长生!四皇五帝之后,百家修炼流派,在漫长的岁月中,互相吞并消磨,如今只有儒道法斗四大流派较为鼎盛!流派之首道家,自先生西出函谷,尹喜率道家精锐西出征天,至此,道家一蹶不振。尹喜独子,先生指定道家传人,尹演本有着天赐良缘先天道胎,却因为年少轻狂,戾气太重,被尹喜于万人之前碎了道盘。尹演以凡人之躯,随着天地动荡,感受世间人情冷漠,爱恨情仇,贪嗔痴恨。棋局复杂,故有千万种变化。本被出局的尹演,却在那不确定的轨迹之中,一步一步的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若为长生路,却不得不走上一条背离天道,万人唾骂,在风雨蹉跎之中是否能踏出迷雾,证天道,破轮回!
  • 食人女王

    食人女王

    千年之前,女王如同天降,带领萨克马托人推翻神圣渥金帝国,在渥金帝国最后一座城池陷落之后,天下大乱,开始了长达四百年的乱世,被后世称作战国时代。如今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攻伐,已经形成以由几个大国和联盟基本和平共处的状态。千年之后,神秘女王意外复活,带着无穷的力量,大陆会被统一吗?见证女王复活的关键人物,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在他身边总是有人意外横死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争霸之永恒王座

    英雄争霸之永恒王座

    为让3C成为竞技游戏而奋斗——不知尚有多少人记得这句话,还有那曾经没日没夜奋战3C的日子。自Dota崛起魔兽3C渐渐没落,某人在改ORC地图时意外来到竞技大陆,而这世界的现状竟惊人的相似,且看主角如何带领ORC英雄笑尽澄海英雄和近卫英雄以及天灾英雄,成为竞技王者。永恒王座——争霸决出的王者才能够踏上这恒古长存的王座,登上它能够实现任何愿望!(求助,求高手将ORC英雄载入dota地图,反之也行,联网对战或是单机都可以的)
  • 七根孔雀羽毛

    七根孔雀羽毛

    《七根孔雀羽毛》是新世纪作家文丛第三辑中的一种,收录了张楚的《细嗓门》《刹那记》《梁夏》《大象》等中篇小说。张楚的小说,将平凡的日常生活,结构出传奇般的面目。故事可谓篇篇精彩,能勾起人阅读的欲望;而这些小说至为特别处,却是残酷之中蕴含的温暖真隋,能感动人,召唤人,抵达人性中最为深处的存在。
  • 穿越之收服小夫君

    穿越之收服小夫君

    夏清,一个无节操,无颜值的人,但身为学霸还是有点小傲娇的,一穿过去就遇到劲爆的画面,不知羞耻的默默观看,却遇到他,萧月庭附在夏清耳朵说:“好看么!”,夏清点了头说:“其实,还不错,就怪雾气挡住了”说完突然整个身子僵住了,转了头,一双桃花眼眸,眼瞳是墨黑色,让人感觉像深水般,挺立的鼻梁,英挺的剑眉之间带着英气,还带着若有若无的笑容。求支持ヽ(??▽?)ノ~~~~~~~
  • 其病名为相思

    其病名为相思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我的写出来的剧本你不要改,一个字都不许动,你是不是不想再好好活着了……”穿着烟灰色长裙的女孩打着电话,身材高挑,生的很是漂亮,眉间皱起,像是在生气。他站在不远处看着女孩愤怒地将手机扔进了门刚打开的电梯,他笑笑,怕不是见鬼了,他竟然有一点心动……“漾漾,你在家吗?”温酒站在他家门口按着门铃。他开门,眉眼弯弯,“怎么了?”“我家……水管坏了,能在你家住吗?”女孩抱着猫,装着可怜的样子。“好啊。”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但是要多住一段时间吗?”“嗯?好不容易住进去,我可不会搬走了……”
  • 狰狂

    狰狂

    多年前的噩梦只是序曲,巨大的阴谋笼罩着这片天空。上古元兽的力量日渐衰弱,镇压天帝的古宝散失世间,在这血雨腥风纵横天下的世界里,追寻血仇真相的少年应该何去何从?手握惊世残卷,脚踏元兽灵舟,左手绝世妖孽,右手铁血狂魔。有朝一日出关去,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亮兵器吧少女,我要和你单挑!”
  • 法医实录

    法医实录

    法医不是神,却从事着神圣的职业,一桩桩扑朔迷离的案件,荒诞的情节令人疑窦丛生,无论怎样掩盖终有蛛丝马迹,铁证如山之下逃不出恢恢法网,本文立意在推理悬疑的同时,也能让读者感受到温情诙谐与正能量!
  • 召唤帝国时代四之农民

    召唤帝国时代四之农民

    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受人涌泉之仇,定当翻江倒海以复之。一个召唤与武力的大陆,一个残酷与铁血的世界;一个贫穷的家庭,一个穿越的人士,一个不入级的召唤内天地,一个毫无战斗能力的召唤兽——农民,帝国时代四《国家的崛起》之农民。他会什么?种地、伐木、挖矿、建设基地。于是一个“迷你的国家”形成于召唤内天地之中,短短百年,从远古游牧时代迅速演进至信息时代。《国家的崛起》九个时代,数百兵种、战略工事,对上各级召天士,世界奇迹的特殊功能、将军技、间谍技对上诸多法宝,趣味无穷,妙趣横生。灵兽圈?看我间谍技——收买!隐形羽?看我将军技——伏击!追风靴?看我将军技——急行军!顺风耳、千里眼?看我间谍技——安插线民没有玩过帝国时代IV《国家的崛起》的书友,也可以放心阅读,文中各时代兵种都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