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61300000002

第2章 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微观的行为,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扩大我们的视界,帮助我们看清天下经济大势,更加理性地生活。

看得见的手:宏观经济调控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这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并且有风险的,因为这注定会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政府应当在经济领域有所作为。

经济学所说的“看得见的手”,即是指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或管理,也称“有形之手”,是“看不见的手”的对称提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而政府的引导被称为“看得见的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人们普遍寄希望于“两只手”的配合运用,以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的转变。

宏观经济调控,简单地说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为什么要干预经济,为什么要对经济进行调控呢?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总是要实现一定目的的,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比如说我国之前进行的4万亿元的国内投资计划,这就是针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而采取的扩大内需以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个仅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像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房子问题,国家能否一直让房价这么涨下去?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也就是说,国家一定会限制房价的持续上涨的。可是我们谁也不知道国家在什么时候会抑制房价,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并且,国家控制房价是采用什么手段,房价又能够持续多少时间的不上涨,这都是一个疑问。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国家在调控经济的发展了呢?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我们这些升斗小民又有什么关系呢?若是想着:国家是国家的,我们还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那你就错了。国家的经济调控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只有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才能在面对事件时有所应对。人不打无准备的仗,生活也不能没有预期的准备。

一般来说,国家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的:

一是发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经济运行调节的导向作用,在经济运行出现问题和偏离轨道时,政府充分发挥经济信息和经济发展预测的技术优势,发布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出台产业政策,对问题和矛盾及时调整政策导向和调节经济运行模式,维护经济运行的良好环境。比如说,我国之前实施的对房地产市场的“国六条”——针对近一个阶段以来,房价涨幅过高过快等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进一步搞好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要坚持落实和完善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加强法治,规范秩序;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这是国家运用产业政策来具体地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国六条”一出来,本来火热的房地产市场立即降温,房价也不断地下跌。但是,房地产市场毕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政府也不能放任房价的无限制下跌,所以就有了后来的银行实行的贷款利率折扣的政策以推动市民购买房子。

二是运用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调控作用,配合国家宏观战略措施和产业政策,有效进行宏观调控。工资高的,纳税就多一点。工资低的,纳税就少一点。国家收税干什么?一方面,国家收取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有了税收,国家也才有钱不断地进行各种建设:高速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等。另一方面,国家收取税收也是对个人收入的不断调节。高收入的,纳税多,这样就可以减少和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不至于引发广大的社会问题,能使社会处于和谐之中。这个就是国家运用税收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

三是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通过技术、环境、能源消耗标准及科技创新手段规范市场准入。

比如说,今天你中彩票了,虽然不多,只有50万元,你想买房子,一算,不够。于是你就想投资一个企业,做实业来挣钱,并且有一个优势条件就是在你家的附近有很多石灰石,于是你就想办个水泥厂。到工商部门办营业执照的时候却被告知你的厂子办不了了。一问才知道国家现在正在削减水泥产业,水泥产业是污染大的行业,建立一个水泥厂不仅是资金上有限制,而且在技术上有限制,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环保要求,不合格的一概不予批准。你的投资计划虽然破产了,但国家在运用环境标准规范市场的准入的规则却生效了。

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调控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

市场经济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方式。市场经济不要求政府无限制的管理经济的发展。相反地,市场经济提倡放任经济自由发展。这一方式认为,政府对市场的干涉是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限制。那么市场是怎么来调配社会资源,又是怎么样来实现经济发展的呢?

我们每天都要和衣食住行来打交道,当我们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食物和其他商品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面对商品而大吃一惊:“这个猪肉怎么又涨价了?”“这个洗发水现在的价格好低哦!”“这东西怎么价格又变化了!”那么是什么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呢?

商品价格的便宜与否是和商品的购求关系直接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数量较少时,在需求比较旺盛的情况下,该商品供不应求,自然的结果就是该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反之,当市场上的某种商品数量较多时,在需求一般的情况下,该商品供过于求,所以就价格下跌了。但是例外的是,当生产成本比较高的时候,无论其数量再怎么多,其价格也不会下跌很多,这个就是飞机永远也卖不了西瓜价格的原因。

市场是多变的,市场又是不变的。只要掌握了市场是通过什么样的无形的手来推动市场的变化,我们就可以在市场中趋利避害。

GDP:一国收入的衡量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家庭资产的衡量,我们总是会以储蓄与收入两项指标作为经济状况的比较指标。但当把国家当作主体时,比较哪个国家更有钱,哪些国家是穷国,是否也可以以年收入来比较国家呢?国家的年收入又是什么呢?这时,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重要的比较指标—— GDP。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则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降低。

GDP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将GDP比作描述天气的卫星云图,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能够帮助领导者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在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的GDP还与该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享受的优惠待遇等密切相关。比如说,联合国会费是根据各国的GDP与人均GDP等数据计算而确定的。这点也很容易理解,富人总比穷人有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而不太需要去享受优惠待遇。

消费者物价指数:生活费用的衡量

有一段时间,我们的耳朵内充满了这样的声音:“CPI指数高了!CPI指数跌了!CPI指数又高了!CPI指数又跌了!”这个CPI到底是什么?它究竟和我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CPI也叫消费者物价指数,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即我们吃的、喝的、用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价格参考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来说,当CPI的增幅大于3%时,就意味着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而当CPI的增幅大于5%时,就意味着经济中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CPI数据是如何确定的呢?

首先,国家统计局规定将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作为统计的对象,如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8类一共263个基本分类,约700个规格品种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为确立CPI指数,国家统计局还规定全国各地CPI指数关注的项目须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无论在北京还是新疆,统计CPI数据时采用的商品种类是一模一样的。

其次,确定CPI的权数。权数是指居民用在各类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支出额在其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国家统计局编制CPI所用的权数是依据全国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调查资料中的消费支出构成确定的。

再次,CPI指数统计开始采价,调查人员深入市场,采集相关商品及服务的具体价格。调查员对和居民生活紧密相连、价格变动频率快的商品(鲜活商品,如猪肉、蔬菜、水果等)至少每5天调查1次价格;粮食、油脂、烟酒饮料、餐饮业及其他衣着类商品价格每10天调查1次;有些商品或服务项目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定价的,也要每15天调查1次。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国家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国确定了5万多个调查网点,共有3000多名专职物价调查员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贸市场和商店现场采集价格资料,所得到的数据便是CPI的统计依据。

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全国CPI数据。CPI的计算公式是: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自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开始猛涨。并且那些不断涨价的产品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粮食、蔬菜、食用油、煤炭、电、自来水、天然气等,为什么这些生活必需品会涨得这么快呢?这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因为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土地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粮食要等上一年半载才能收获,而打下的粮食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上市,所以说靠耕种土地赚钱很慢,于是越来越多的土地变成了住宅或厂房。所以,在稀缺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也就变得稀缺了,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米、面、油等必需品也就不得不涨价了。我国的物价指数虽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但真正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CPI指数实际上却更高,只是总体数值被那些降价促销的耐用消费品摊平了。

价格必然上涨的原因,除了资源不可以再生外,还有一个就是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没有弹性。粮食虽贵但不能不吃,水虽贵但不能不喝,电虽贵但也不能不用。所以这些必需品的价格必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雪灾,一斤大白菜竟然卖到了20多元,一袋方便面卖到了30元的天价。因为人必须吃饭、必须喝水、必须用电,这些需求都是没有弹性的。所以,与人们生存密切相关的商品没有需求弹性或弹性极小,价格自然会上涨。

通货膨胀:白菜卖出猪肉价

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给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今天,我们用价格指数,也即成千上万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计量通货膨胀。”简单地说,通货膨胀等于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若年化物价总水平上涨3%,通常就被认为存在温和通货膨胀。从技术上,专家们倾向于关注CPI、PPI等指标。

关于通货膨胀的另一种看法,说来很简单: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部分地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当然,坚持这一看法最为彻底而坚定的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如米塞斯、哈耶克。按照这种看法,所谓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得太多了。当然,货币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概念,而“太多”究竟是什么含义也涉及复杂问题,这些暂且不去管它。但当代各国都实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制度,因而可以说,仅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观察货币现象还是可以得出很多可信的结论。

所谓通货膨胀,从技术意义上说,就是中央银行发行了太多的货币,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太多了。既然人人都离不开货币,事事都离不开货币,则中央银行一旦发行货币太多,就必然导致严重而广泛的问题,其中一项就是货币贬值。由于货币贬值,用货币标示的物价就上涨了。不过,今天物价主义的通货膨胀观似乎是主流看法,尤其制定政策的官员、提出政策建议的专家,似乎都是物价主义的信徒。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观只是学术界部分学者的看法,且这些学者处于边缘位置。当然,正确与否与信奉者多寡没有关系。而信奉哪种通货膨胀观,将决定对通货膨胀的判断。比如,目前大多数官员、专家都不认为中国已发生通货膨胀。他们信奉的就是物价主义通货膨胀观。事实似乎显而易见:没看到物价的普遍上涨啊。既然没有这种现象,经济也就没有受到扰乱,那就不必采取什么反通胀对策。但是,从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观的角度看,事情并非如此。单从货币的多发这一事实本身就构成了通货膨胀。而过去大半年来,中国确实发生了这样的事实,因而通货膨胀其实已经发生了。

那么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是因为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太多了吗?

对于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国的央行发行的货币过多。比如说,我们现在国家的经济总量是30万亿人民币,市场上每年流通的货币量是10万亿,每年的流通次数是3次。那么,这个钱不多不少,恰恰够用。但是如果说经济总量还是30万亿元,流通的货币量也还是10万亿元,但是人们比较倾向于存钱守富,每年的流通次数只有2次,那么这个钱是不够用的,1元要当作1.5元来使用,这则是通货紧缩。那反过来呢,人们不倾向于存钱守富,而是不断的投资,让钱生钱,每年的流通次数不是3次了,而是9次,那么,现在市场上一年的货币流通总量就是90万亿元,远远超出3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这样的话,我们现在的一元钱只能相当于原来的3角3分来使用了。如果国家预期对市场的货币量估计错误,发行的货币过多了,再加上外在投资的货币进入国内市场,使市场中的货币量太多了,导致了什么东西都涨价,白菜不仅可以卖出猪肉的价格,甚至还可能卖出“汽车”的天价。

那当我们遇到通货膨胀时又该如何应对呢?

应对通货膨胀的核心是在主观上不要让自己的心理膨胀,要心平气和地理性消费。凡事多问自己:我真的要买吗?真的要买这么多功能的?真的要买这么华丽的包装的吗?真的要买价格这么高的吗?真的要立刻就买吗?真的就必须要在这里买吗?不立刻在这里买会有哪些损失吗?买这个所花的钱是自己预算之内的吗?只有三思而后行动,才是理智的行动,才不会在一时昏头之后追悔不及。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被所谓的主流舆论、媒体、御用专家与服务于资产者的专家等的言论所蛊惑。只有自己的家人、亲人、伴侣和可以生死与共的朋友才会希望你在受到蛊惑的时候清醒一些,理智一些。因为你与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一些专家出于名与利的追求,往往不会给你切实的有利建议。

约束自己信用消费的冲动,不让今天背负明天的债,加强储蓄意识,回归中国传统的理财观念。当信用是可以用来买卖的时候,是作为要去争夺的市场的时候,是可以自我标榜并拿出来销售,并换取资源的时候,信用已经在贬值了。任何标了价格的东西都是已经贬值的东西。真正的信用是不需要客观市场承认的,而是内心的平和与良知。信用的根基不是不可知的未来与脆弱的信用体系,而是一贯的行为准则与支付能力。同样,只有强有力的资金支付能力才足以带来更强大的信用体系。

最重要的一点:遵循现金为王的黄金法则。这个最简单,无须细说。

失业率指标:稳定压倒一切的体温表

记者:尊敬的总统先生,您注意到这几天的新闻了吗?那个19岁的金发女兵。

总统:她长得很漂亮,怎么了?

记者:她中学毕业因为找不到工作就参军了。

总统:噢,我国的失业率降低了。

记者:可是……在战争中她失踪了,可能已经阵亡……

总统:真不幸,让我们默哀三分钟……

总统:好吧,让我们从最不幸的事情中看到它好的一面,我国的失业率又要降低了……

这是一则关于失业率的笑话。失业率数字反映的是经济的整体状况,它被称为所有经济指标中的“皇冠上的明珠”。杜鲁门说:“邻居失业,意味着经济萧条;自己失业,意味着意志消沉。”一个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表明国家经济不景气、经济受阻。失业率是所有经济指标中最能直接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在美国,失业率每月第一个周五公布,失业数据的月份变动可适当反映经济发展。

一般情况下,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于货币升值;失业率上升便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不利于货币升值。若将失业率配以同期的通胀指标来分析,则可知当时经济发展是否会构成加息的压力,或是否需要通过减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另外,失业率数字的反面是就业数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非农业就业数据。非农业就业数字为就业数字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它能反映出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数字减少便代表企业减低生产,经济步入萧条。当社会经济增长较快时,消费自然随之而增加,消费性以及服务性行业的职位也就增多。当非农业就业数字大幅增加时,理论上对汇率应当有利;反之则相反。因此,该数据是观察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程度和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然而,我们国家的失业率有另外的一种统计方式: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相对而言,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是有差异的,通常是后者高于前者。当就业市场相对平稳时,这两个数据就相接近。就业形势不好时,两个数据就会有较大差距。

根据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失业分成三种类型: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

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一般的造成自然失业的是这样的几种状况: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效率工资等。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这种失业与经济中周期性波动是一致的。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令人头疼的失业大军。比如我们在2008年遭遇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状况下出现的大量的民工返乡—— 工厂不开工了,只能是回家了。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取决于总需求。当总需求不足,国内生产总值达不到充分就业水平时,这种失业就必然产生。

周期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整体经济水平的衰退。由于周期性失业会导致失业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给经济发展带来最严峻的考验,带来的恶性影响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所恢复,所以周期性失业也是人们最不想看到的。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目前及未来几十年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和周期性失业的概率很低,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放低了对失业率的警惕。

隐蔽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表面上就业而实际上从事与其教育水平或能力不相符的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经济衰退等原因,熟练工人被迫去做半熟练的工作,或半熟练的工人被迫去做无需任何技能的工作,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找不到相应的工作的情况更为常见。

无论是怎么样的一种失业情况,都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失业也就意味着暂时性地失去了生活来源,再加上缺乏失业保障性措施,失业率增加会导致消费萎缩,消费萎缩就意味生产的产品就会滞销,导致企业倒闭或者没有经济效益,而这意味着又要裁员。这将导致GDP下降,同时,失业率过高也会使得失业的人增多,导致犯罪率上升。这将对整个社会稳定产生极大的影响!

财政收入:国家繁荣昌盛的程度

财政,简单地说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配置资源的分配关系。财政收入是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它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我国的财政收入包括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两部分。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属于中央财政的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的75%部分,证券交易税(印花税)50%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25%部分、证券交易税(印花税)50%部分和除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另外,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作为中央独享收入。中央跨地区经营、集中缴库企业、省级电力公司、高速公路以及卷烟厂等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作为中央和省级分享收入。其他企业所得税和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省、市、州按比例分享。

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高低代表着国家繁荣昌盛的程度。《大英百科全书》中记载:“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最富裕的朝代。”有资料为证:宋朝的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财政收入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在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时期,财政收入仍高达10000万贯文。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明隆庆五年(1571年),国家岁入白银(财政收入)250万两;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国家财政收入是400万两;明末时期,国家财政收入是1000万两左右。如果说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的话,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一两白银兑一贯铜钱,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也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不及南宋的1/6。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宋朝确实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其原因很明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半以上都是出现在宋朝,这些都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做出了贡献。宋代的GDP占到了当时全球的50%,是封建王朝的巅峰。

财政收入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1)各项税收,包括工商税、农业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专卖、专款、基金及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和杂项收入、捐赠收入等。

我国的财政收入95%来源于税收,其他各项收入仅占5%。公共财政收入同税收一样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全部用于公共领域的建设上。

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收入也会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就越大,这也说明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成正比;反之,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财政收入也会减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就会减弱。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占国家GDP的比重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如美国在长达40年的时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而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1978年到1996年间下降了20.65个百分点,从1997年到2007年上升了9.85个百分点。这种先降后升的趋势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

经济一体化:众人划桨开大船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在这个多国经济联盟的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劳务能够自由流动,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并拥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监督条约的执行,从而实施共同的政策及措施。简单地说,经济一体化就是几个国家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经济的一种措施。有几个家庭,一家有拖拉机、犁耙,但是没有收割机;而另外一家有收割机、播种机,但是没有拖拉机和犁耙。如果在播种和收获的季节,每家都各自为政,付出的经济成本就必然很高,毕竟是两家都要花钱—— 租借机器的费用、油费等。而如果这两家联合起来,实现机器上的互补,再来算经济账就节省了很多——现在只要付机器的油费就可以了,其他的就节省下来了。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也和这个差不多的,大同小异而已。

经济一体化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的,其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首先是欧洲的经济一体化。从最早的欧洲国家煤和钢的资源供应共同规划到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流通,再到2002年12月中旬,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决定2004年5月1日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10个国家加入欧盟,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入盟时间及土耳其的入盟谈判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2003年4月16日欧盟雅典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欧盟15国与上述10个申请国签订了加入条约,最终形成了“大一体”的欧洲。

相比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美洲的和亚洲的要稍微落后一点,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美洲和亚洲也不断地赶了上来。1994年1月1日起,美、加、墨三国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终于正式诞生了。与此同时,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亚洲经济合作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这些区域化的经济一体化不断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前进。

2008年发生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但我国的经济却仍在不断的进步。英国剑桥大学教授、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在南京大学表示,中国不仅有效遏制了世界金融危机在国内蔓延,还通过刺激内需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这也表明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都密切地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华尔街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最出彩的分析师之一的曾子墨也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彼此的影响是快速和深远的,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外汇储备:经济实力的象征

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399亿美元,较2016年末增加1294亿美元。60多年沧桑巨变,外汇储备由短缺到富足,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充裕的外汇储备,客观反映了我国对外经济实力。这是因为,我国外汇储备的存量多来自国际收支顺差的积累,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通常是一国对外经济实力的客观反映,这意味着我国对外经济实力正在逐步增强。

那么什么是外汇,什么是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来源是什么,外汇多了有什么用处,能做什么?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 第一是我国的贸易净盈余,我国已经持续十余年保持了外贸顺差,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收入;第二是外商直接投资,我国长期实施针对FDI流入的优惠政策,导致FDI大量流入,FDI流入后转换成人民币过程中也会形成外汇储备;第三就是所谓的“热钱”,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国内利率的提高,大量的外国“热钱”流入中国。

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等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我国的外汇看起来已经很多了。有了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我们可以做什么?有了外汇就代表了一定量的货币购买量,通俗点说就是有了钱。那有了钱你会做什么?可以买一些东西。国家有了钱呢?可以购买新技术、对外进行投资、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并购国外企业等。外汇储备还可以用来抵御金融风险,平衡本国货币的汇率,如买入外国债券,防止人民币不稳定等潜在危机。外汇储备相当于黄金储备,既能用来国际交易,也可以因此发行基础货币。

那是否就是说外汇越多越好?

一方面,外汇储备要适当。太多了,给自己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压缩国内市场,本质上也降低国民的福利水平。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还可能要保持高利率,也不利于经济增长,还会造成国民收入畸形分配的后果。我们国家的国民收入中,劳动要素的收入很低,不到GDP的40%(正常情况应该在70%左右),与这种情形不无关系。但适度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对外贸易和引进资本。

另一方面,外汇储备也不能随便瞎用,特别是不能按有些人讲的那样,把它发放给国民使用。假设发给国民的话,也是必须要发人民币的,但这等于第二次发行人民币,导致的结果就是外汇储备本身并没有消除,反而因为大量发行人民币导致通货膨胀,搞乱国民经济。正确的做法应该如下:

一是扩大引进外资,起到平衡外汇市场的作用;

二是扩大进口,增加国内的有效供应,以降低国内物价,使老百姓享受到实际福利。

但因为国民经济的实际结构与货币表现总有不对称性,这种调整如果太猛,也会产生其他麻烦。

生产与增长:为什么生产率如此重要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自改革开放起,我们就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党的基本路线。我们也一直以发展经济为己任,不断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部分所组成。在这三个部分中唯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是劳动者。可以说,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性因素。生产是不断发展的。随着劳动者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不断进步、劳动工具的不断改善,生产力也是不断向前推进的。然而,我们在研究生产与增长时却发现:同样的一件工作,为什么不同的人来做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国际劳工组织(ILO)公布了世界各国统计的劳动市场主要指标。该项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对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等进行了比较:2006年,美国劳动者创造的人均GDP达6.3885万美元,雄踞各国榜首,高出排名第二的爱尔兰近8000美元。受经济低增长率和日元贬值的影响,日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为4.487万美元,仅排名第16位。在这里就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来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①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②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③ 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和劳动组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经济管理方式。④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⑤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社会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矿产品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劳动生产率分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在个别劳动生产率中,按个别劳动者的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个人劳动生产率,按个别企业的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生产率,以全社会的平均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先进和落后的根本尺度。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反之,则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成正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量越多;而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产品包含的劳动量越大。

现代社会是经济的社会,也是节约的社会。全世界范围内都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 我们现在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和绿色经济提出的一个具体的原因。那这个和生产率有什么关系?传统的生产方式是高消耗的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所以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时,既要追求速度,也要寻求效益。这样生产率就被提到了很重要的层面。

生产率代表了我们在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效率越高就表明了我们能够使用现有的资源制造出更多的产品。也就可以不断的消减我们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毕竟地球只有一个。

既然生产率是如此的重要,我们能从哪几个方面来不断地提高生产率呢?

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个基本途径。不管是何种社会、何种企业,人力都不能投入太多,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另外,企业的各项资源投入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决定。人力投入太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下降。但是,人力也不可投入太少,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人力太少就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优势和协作优势,有时还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的利用率等。

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例如,我国某人造板厂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产销量连续八年均全国第一,但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产品却由供不应求转为严重积压,最严重时库存达1万多立方米,超过了正常月产量。经分析是销售部门太薄弱,全厂750人只有6个人搞销售。从2000年7月起,厂领导从全厂职工中选拔了30名优秀人才充实销售部门,并建立了市场分片责任制,产品销售量立即迅速上升,重新出现供不应求局面。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三个基本途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研究结果,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指数曲线关系,如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43%。初中毕业108%,大学毕业提高300%。舒尔茨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指出并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可见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社会和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人员激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四个基本途径。组织激励水平越高,员工积极性越高,组织生产力也就越高,这既是一般常识,也是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如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一项研究表明,员工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可发挥其能力的80%~90%,而在仅保住饭碗不被开除的低水平激励状态,员工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我国很多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与不合理体制压抑员工积极性有很大关系。因此,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是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又一个关键。

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五个基本途径。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纵观国内外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这些企业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微软公司的文化强调智力、朝气、辛勤工作、接近顾客、远见卓识和以比尔·盖茨为榜样的创新精神。我国海尔集团也建立了鲜明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海尔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管理模式是“日清日毕、日清日高”,海尔名牌战略是“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海尔企业文化的精华在于把凝聚力和竞争观念统一起来,并运用到企业经营实践中去,从而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拉弗曲线”:荒年缘何要减税

“拉弗曲线”由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提出。拉弗是美国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为里根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出谋划策。

“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因为决定税收的因素,不仅要看税率的高低,还要看课税的基础即经济主体收入的大小。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积极性,当企业只有微利甚至无利时,企业便会心灰意冷,纷纷缩减生产,使企业收入降低,从而削减了课税的基础,使税源萎缩,最终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当税收达到100%时,就会造成无人愿意投资和工作,政府税收也将降为零。从另一方面来看,税率过高不仅使企业微利甚至无利,而且还可能促使企业偷逃税收,从而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

拉弗曲线的产生有其独有的社会背景,它所针对的是高税率以及高税率所带来的弊端。不可否认,拉弗曲线有它自然的道理。

拉弗曲线主要阐述了以下的政策主张:当税率低于某种水平时,会激发经济活动的热情,社会供给量因此而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同方向提升;当税率高于某种水平时,将带来经济活动的萎缩,社会供给量因此而下降,结果是政府税收也会不断减少。供给学派的主张是,政府取得更多税收收入的最佳途径并不是提高税率,恰恰相反,而是减税。减税,社会经济就会繁荣;减税,社会供给就会增加;减税,政府税收收入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提高。

那拉弗曲线和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什么关系?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江苏、上海时谈到抑制通货膨胀,面对当时的经济危机,他强调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其中就包括减税这一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众所周知,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减税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的支出,而且也有利于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断扩大内需,并最终使国民经济得到可持续性增长。

再从税收负担和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税收还存在局部的不公平现象和负担过重问题。2011年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公平税负、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虽然已经提高到3500元,但和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的变化相比,还是显得太低。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的绝对额还是居高不下,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减税有利于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发展。正确实施可以使居民的消费和企业的生产实现良好的对接,形成良性循环,即居民愿意并且有能力消费企业生产的产品,而企业因此受到鼓舞,产生更高的生产积极性,更愿意扩大投资、扩大生产。简言之,减税或者退税其实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比例的一项措施,它的实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和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而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5年以来,在全球性经济危机随时可能爆发的情况下,我国国内需求和投资都在萎缩。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减税势在必行。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三届国际税收对话机制全球大会开幕式时谈到了减税。他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既大规模增加政府公共支出,又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今年全年减税规模达5500亿元,增强了抵御危机的信心和能力。同时,我们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果断出台燃油税费改革方案,体现了促改革与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

幸福指数:有钱就代表着你幸福吗

“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却比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根据荷兰某大学对中国3次幸福指数的调查,中国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数据表明,即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并不能保证国民幸福的持续增加。在2015年公布的排名中,欧洲国家的幸福程度遥遥领先,瑞士高居榜首,冰岛、丹麦、挪威紧随其后。有媒体戏称:“离赤道越远越幸福。”此外,在榜单中,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排名15,而阿富汗和饱受战火蹂躏的叙利亚,以及另外8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则在此次排行中垫底,成为幸福度最低的十个国家。在该榜单中,中国大陆位列84,中国香港地区排第72位,中国台湾地区则为第38位。

从排名来看,经济发达的北欧国家高居榜首,美国只排到了第15名。由此可见,更富有并不一定更幸福,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在某些情况下,更多的物质产出实际上可能使我们的总福利下降。由此可见,GDP并不是衡量我们的生活有多好的完美指标,只将着眼点放在可衡量的产出上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合理的。经济学家对幸福总体上的观点是:我们所做的事一定要让我们更幸福,否则就不做,人们最终追求的是幸福,而非金钱。追求GDP的最终目的应是全民的不断进步的幸福生活。

尽管物质生活水平是让人们产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条件,但还有其他一些更为重要的因素,如与家人的关系、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对文化娱乐的享受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混淆了手段和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物质福利是人民幸福感的基础,但并非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达到的目标。

乘数效应: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世界银行特别顾问彭运鄂教授对于乘数效应有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所谓乘数效应,就是我投资一元钱下去,它可以变成二元钱,可以变成三元钱……不断扩大这一元钱的影响,带来更多的收益。”

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

乘数效应有多种分类。比如财政政策乘数是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另外还有消费乘数效应、投资乘数效应等。但是无论如何,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之前,我们遇到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地降低税率,增大投资。正是从扩大国内需求和刺激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中央在宏观调控层面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宣布在今后两年多的时间内,将安排和落实规模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释放出我国政府提振信心、启动内需、促进增长的强烈信号。从宏观经济理论来看,短期内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防止经济增速的大幅下降是必要的。然而,增加开支不能仅仅着眼于投资规模本身,还应关注投资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扩散”效应,这在经济理论中通常被称为投资乘数效应。

除了政府的宏观层面的调控外,我国政府还不断地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以期从最大限度上消除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实际经济运行看,民间投资主要受到民间资本的边际产出、利润率和公共投资影响,民间资本边际产出上升会引起民间投资规模的增加。如果公共资本投向竞争领域,即与民间资本的生产可以相互替代,增加公共投资就很可能挤出民间投资。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领域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高速公路、铁路、供水和机场、粮库、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属于社会公共支出领域,对民间投资不会形成挤出效应。相反,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改善民间投资的外部环境,提高民间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推动民间投资。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始终是一个航船的舵手,它不断指引着航船的前进方向,通过不同的政策和各种措施来调整航船前进的方向,避开“暗礁、台风、暴雨”等。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就像过山车

海水既然有落潮,也一定会有涨潮。经济也是这样,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或忽略“经济周期”的存在。在经济总体活动中会呈现出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的过程,这就是经济周期。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这样描述过:在繁荣之后,可能会出现恐慌和暴跌,经济扩张因此让位于衰退,国民收入、就业和生产下降,价格和利润下降,工人失业。当经济到达最低点以后,复苏阶段开始出现。复苏既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新的繁荣阶段表现为长期持续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增长的国民收入。

任何国家或地区都避免不了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来说,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趋势,拿出合适的经济对策与调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防范经济剧烈震荡,保证社会和谐发展。正确估计市场景气程度,据此来调整业务规模,优化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可谓至关重要。

格林斯潘说:“不到泡沫破裂人们便无法断定它是不是泡沫。”在经济发展一片繁荣的时候,人们往往过于乐观而做出“烈火烹油”的事情—— 进一步扩大生产、过度消费、参与高风险投资等,实际上这些举动往往带来过度的产能扩张及非理性的资产泡沫,反而酿就了由盛转衰的动因。而在泡沫破裂,经济开始下行时,由于产业之间的相互波及,企业家普遍对前景感觉悲观,由此收缩投资,银行也开始惜贷,居民减少消费,悲观情绪的相互传染会进一步加剧萧条。实际上,有经验的投资人士会发现,往往在最悲观的时候,转机已经开始出现。社会心理的过度反应,在投资过程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经济下行时,人们普遍存在着悲观情绪,但事实上,经济复苏总会来临。因为在萧条持续一段时期以后,由于工资削减、原料价格下跌、利息率下降和生产方式改进等原因,投资的成本降低,积极因素会诱使新的投资出现,从而形成了促使萧条走向复苏的力量。

从1991年初到2001年初,美国经济持续了120个月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黄金增长期”,到处充满了乐观的情绪,甚至有人认为“新经济”已经成功抹平了经济周期。然而,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开始陷入小幅衰退——为了避免发生更大规模衰退的可能,美联储采取连续降息的应对举措并取得了成效—— 这个政策迅速刺激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2000年至2006年房地产涨幅达到90%以上,但也正是这个政策在制造了一个更大的“次贷泡沫”之后把经济推向了更严重衰退的边缘。正应了那句老话:“该来的迟早会来的”。经济永远都在成长、衰退和危机之间循环往复,让我们常常从乐观的高峰跌落失望深渊,又在某种契机下东山再起。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说:“市场经济变化多端,唯一不变的就是其变化的周期性。经济学家们研究它,政治家们试图熨平它,而企业家们如果不能善于利用它来做大自己的企业,就会被它吞噬。”每一次经济的起落都会造出一批亿万富翁,也使大批企业家一夜间成为穷光蛋。在大海风平浪静时,任何人都可以掌舵。问题是,我们都无法逃离出经济的狂风骤雨。在兴风作浪的经济周期面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显得微不足道。

经济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我们只能是不断地认识这个规律,并将这个规律为我们所用,尽量消除经济周期性对我们的不利影响;否则,我们真的就会像乘坐过山车一样,高高低低,惊险刺激。

同类推荐
  •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一部人类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商业文明史。锦绣,不光是一个丽词,或许也是两种最贵重的商品。锦江、锦城、锦里、锦官驿……带锦字号的名字,给成都商业带来了锦绣华章。成都商脉,因锦江古老绵亘,因锦江乘风破浪,因锦江名扬四海。商业之脉,说到底,就是商人之脉。厘清了人脉,也就握住了商脉。锦江这个滔滔不息、流溢千年的河流大品牌,又滋养出了众多丽如锦绣的商业大品牌。把手放进城中锦水,我们就能摸到悠远绵长、流动不休的成都商脉。
  • 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问

    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问

    本书内容包括: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基于消费者认知的品牌延伸策略研究、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问题研究等。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 中国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

    本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系统而详尽地研究并论述了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状况、贸易政策、发展特点以及障碍与问题,指出了中国现阶段面临的多层次、多种类的贸易摩擦的经济根源等。
  • 向大庆精神学习

    向大庆精神学习

    本书包括:美丽的宝岛、成长印记、音符旅程、天凉好个秀、罗李罗嗦、现象、纽约、京城夜等文章。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之我最美的梦

    王俊凯之我最美的梦

    本文所写的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女孩到重庆八中遇到了王俊凯,他们走上了爱情之路,他们的爱情之旅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大家快来看啊!
  • 农妇小日子

    农妇小日子

    穿越丫鬟回农家,母亲病重,只得带着捡的包子出嫁冲喜。发家教夫养包子,看她如何经营自己的幸福。
  • 冰炎剑世

    冰炎剑世

    神秘少年,在杀机暗潜的剑世之下寻身问道,行侠为皇。当他剑道登天,解开了一切疑团。他究竟是侠客,是隐士,还是皇?
  • 无限神罚

    无限神罚

    破坏无限者死,这是天罚队的承诺,龙有逆鳞,触者必死。
  • 代替主神

    代替主神

    三千位面中死亡的人类随机来到幽冥界,一年一次,而且进入幽冥界的通道越来越多。208号通道,这是一个被幽冥界土族管控的通道,从这里进入幽冥界第一批人,被土族抓住当了太监奴隶。第二批人的到来,就是第一批人的噩梦,土族会将第一批人杀掉大半扔入血河。周而复始,如今又是一批人到来,主角很不幸的就在其中……
  • 废材仙女俘获金手指

    废材仙女俘获金手指

    天宫中的仙女因为偷取了灵玉,而被贬谪成为废材,之后经历了种种奇遇,且看废材女的逆袭术,如何成为天才之胜女!修仙一万年只争朝夕,一眼万年太漫长,每个修仙者都渴望达到顶峰,然而灵越的修仙途中遇见的多位男主角都是为了帮助女主成长为更强大的仙尊的辅助作用,本书的主题是灵越在一次次的修仙途中战胜自己,从而从被贬责的废材、女屌丝逆袭成为一代仙尊、一代强者的故事。
  • 仙国争霸

    仙国争霸

    前世的特种兵,今世皇子,千军万马,听其指挥,一怒山河断!林叶峰能否一路过关斩将,泡圣女,玩公主,战圣子,灭宗派,成就万世不朽天朝上国!武道,杀人无数。官道,权谋智慧。帝道,帝王心术。
  • TFBOYS青春在上爱情在下

    TFBOYS青春在上爱情在下

    (改文,可先删除此书后再添加)萌物遇上萌物,高冷遇上高冷,暖男遇见女汉子,会发生怎样的奇事呢?无爱情,不青春。
  • 法象至尊

    法象至尊

    太古元荒,群山万壑间,兽临天下,万妖林立;有神创下封魔山三千六百座,引起妖神大战,最终神灵殒落,人族主宰,妖者封。数万年后,人族内战,太古大陆分崩离析,形成亿万小世界,三千大世界,人族旁落,各方传承文明变化,曾经的存在变成了传说!华夏纪年21世纪末,一代杀手之王‘剑王’,重生在文明犹存的星瀚大陆,以无上大毅力,大决心,开启了一个逆天崛起的强者之路。
  • 陌上封妃

    陌上封妃

    一场车祸,一杯毒酒,她穿越了!陌上国?霓红楼?那个长得妖孽一样的男人是她的恩师?最关键的是,那个冷血无情,三岁拭母,六岁射死乳母的陌上王,竟然要封她为妃?不嫁,打死也不嫁!!陌王,看她如何将这江山坐拥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