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88100000007

第7章 日公使推波助澜 开化党大开杀戒

朝鲜半岛秋风初起的时候,伴随秋风一起进入汉城的,还有休假半年多的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

竹添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据说他四岁诵《孝经》,五岁学《论语》,七岁读《资治通鉴》,对中国儒学研究下过大功夫,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崇拜。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日本派曾游学西欧的森有礼出任驻华公使,考虑到森有礼所长是西洋知识,因此选派精通汉学、能文善诗的竹添作为森有礼的助手。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中国因为连续数年大旱,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发生严重灾荒,史称“丁戊奇荒”。竹添在日本四处奔走,为中国募捐,并奉命携救灾款交给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并与李鸿章商讨赈灾办法。李鸿章很受感动,与竹添诗酒唱和,关系十分密切。

朝鲜壬午兵变后,清廷在朝鲜的实力增强,日本政府觉得必须派一名与清廷打过交道的人出任驻朝公使。竹添不仅与李鸿章有交情、在中国有较广的人脉关系,而且精通汉学,因此代替花房义质成为新任驻朝公使。竹添温文尔雅,更像个谦谦君子,不但与朝鲜朝廷关系不错,与吴长庆等驻朝大员关系也很融洽。他与朝鲜签订了《朝日海底电线敷设条约》,获得了从日本长崎到釜山铺设电线的权利,得以在朝鲜的电信权上先发制人;又与朝鲜新定《朝日通商章程》,不仅使日本有权在朝鲜享受最惠国待遇,还获得了朝鲜沿海的渔权、扩大了日本人在朝鲜的游历范围,设立了仁川租界。他大功告成,回国休假,由一等书记官岛村久代理公使。

听到竹添进一郎将回到汉城复任的消息,金玉均等人忧心忡忡,他把自己的担心告诉岛村久:“岛村君对我国之开化变革颇为支持,而竹添公使却一向亲华,如今竹添公使回任,我辈努力恐将付诸东流。”

岛村久已经得到国内训令,知道政府转而支持开化党在朝鲜起事,以便趁中国陷于中法战争之机谋取朝鲜,所以他胸有成竹地说:“金君放心好了,竹添从前疑忌诸君,不过是私事;今日公辈之所谋,即国事也。竹添系日本之公使,岂有以私心废国事之理也?决无可忧之端。”

金玉均听岛村久这样说当然高兴,但无法全信,他要求竹添进一郎一到朝鲜就前来拜访,岛村久答应届时一定让他第一个见到竹添公使。如今竹添已到汉城,所以立即请金玉均前来相见。

竹添进一郎握住金玉均的手,十分亲热地说道:“从前对金君多有误会,实在有愧于心。”

金玉均还是心有芥蒂:“竹添公使不是外交辞令吧?阁下向来是崇拜清国的儒学。”

“崇拜儒学是真,赞赏金君也是真。”竹添进一郎说,“中法之战,中国一败涂地,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从前的观点。”

竹添审视的结果,是西洋文明远胜中国儒学,开化改革才是朝鲜唯一的出路。他此时返朝,所负使命便是借中法战争之际谋求日本在朝鲜的最大利益。他试探性地问金玉均:“若有他国赞助贵国之改革,君等当以为如何?”

金玉均闻言回道:“愚见所至,以为独立我国、变革旧习,非借手日本不可,我始终勤于其间。然而贵政府变幻无状,尤其鄙人到贵国借款一事,费时近一年而一无所获,以致我党处处被动。今天公使如此说,不知是何意思?”

竹添笑了笑道:“凡国之政略随时而变,应势而动,岂可胶见一隅而已哉!今天我明白转达我政府之意,决意全力支持金君诸同志的开化变革。”

金玉均闻之大喜:“我党早有意大举,无奈贵国不支持,而清国又驻重兵。”

竹添笑道:“中国之将亡,自顾而不及,何暇顾及贵国?贵国有志于改革之士,不可失此机会!”

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此时,接替赵宁夏出任外衙门督办的金弘集前来拜访。竹添让金玉均暂避内室,对金弘集非常傲慢地说道:“我听说贵国外衙门内,不过是中国奴隶者数人在主持,与之周旋深以为耻!”

金弘集不卑不亢地回道:“敝国是中国属邦已五百余年,何谓中国奴隶?”

竹添语带刺激:“甘心屈服于他国,而不谋求自立,这样的国家世所罕见。我听说你素能于汉学,又深有附华之意,何不入仕于中国?”

金弘集依旧平常的语气:“我已为中国之属邦官员,又何必再入仕于中国?我职司外衙门督办,为国事与各国公使交往,本国朝廷也一直认中国为鄙邦之宗主国,鄙人又怎可以私情代公义?”

“贵国朝廷之意,是因受君辈影响太深之故。有先知先行者倡导开化,实为朝鲜富强之道,君等何不鉴纳支持?”

“我也被人称为开化派,也是力主变革图强,公使何来此说?”

“可是金君却主张依附中国。”

“开化变革与承认为中国属邦并不矛盾,敝国多项开化举措也多是中国支持,比如设海关、开创枪炮厂、新编亲军都是在中国扶持下兴办。朝鲜视中国为宗主国已有五百余年,贸然更张,反而易引社稷动荡,非朝鲜之福。”

话不投机,金弘集完成礼节性拜访即告辞。

金玉均从内室走出来,指着金弘集的背影道:“真可耻也!此人面目实在可憎!他引穆麟德入我国海关,尤为朝鲜罪人!尚沾沾自喜,真可恨也!”

穆麟德是德国人,早年入中国海关,后来又帮助李鸿章从德国购买克虏伯火炮而受到赏识。朝鲜壬午兵变后,赵宁夏、金弘集奉国王之命到天津见李鸿章,请求派人帮办洋务,李鸿章便推荐穆麟德入朝鲜。朝鲜朝廷授予他“协办交涉通商事务”(外衙门协办),他也以朝鲜官员自居,“袭冠带,朝参如百僚”,朝鲜官民管他叫“穆参判”。他与闵妃的亲信关系密切,与开化党金玉均等人则势成水火。金玉均曾当面指责穆麟德“无学无识、心术不正”,穆麟德则认为“今为朝鲜除害,宜急先除去金玉均也”。金玉均恨穆麟德,也更恨把穆麟德带到朝鲜的赵宁夏、金弘集。

竹添进一郎笑道:“金君何必生气,等大事即成,你便可以把不喜欢的人统统赶出朝堂,把中国的势力扫出朝鲜,干干净净与列国平等通商。”

“我心情急迫,公使无法体会。”金玉均摇了摇头。

竹添提醒道:“心情急迫无用,关键要周密准备。中国古语,‘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金君与诸同志应当加紧准备,而且要绝守秘密,以收突袭之效。不然泄露意图,贻害无穷。”

袁世凯和庆军分统吴兆有都接到国王请柬,请两人进宫议事。吴兆有不愿与袁世凯同行,袁世凯派人相约时,他说还没准备好,磨蹭了十来分钟这才带上几名亲兵骑马直奔昌德宫。路上追上了袁世凯一行,他坐着八人抬的大轿,前有顶马,后有亲兵,前面还有两面大旗,上书“钦差北洋大臣奏派总理庆军等营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袁”。“袁”字居于旗中,有小孩脑袋大,极其醒目。吴兆有看到之后讥讽道:“袁老四真他妈会摆谱,‘钦差’二字他也配用?真不知自个吃几碗干饭。”

吴兆有到了昌德宫正门敦化门,没想到被门卫拦了下来。他进宫太少,门卫对他并不熟悉,费了一番口舌,这才肯放行,但他一行人的马却无论如何不允许进宫。几个人只好步行,过了禁川桥,到了进善门。这是前往仁政殿和内宫的必经之地,归亲军守卫,更加严格,仔细盘查。吴兆有没带翻译,只好与亲军笔谈,亲军识字不多,颇费工夫。正在交涉的时候,只听得外面一迭声地喊:“袁大人到!”

“袁大人来了,袁大人来了。”守进善门的亲军都肃然起敬。

等袁世凯的八抬大轿到了门前,亲军全部肃立致礼。袁世凯从轿中探出头来问:“怎么回事?怎么把吴军门挡在门外?”

袁世凯带着翻译,翻译对亲军道:“袁大人发话,立即让吴军门入宫。”

亲军立即对吴兆有做个请的手势,而袁世凯的八抬大轿则一直抬到了仁正门前。他下了轿,宦官柳在贤已经在门口迎接,一口一个袁大人,反而让一品武职大员吴兆有相形见绌。

进了仁政殿,柳在贤引导袁世凯直接到东侧的椅子上落座。按照左为上的规矩,东边是上座,应当由吴兆有坐。但既然柳在贤如此引导,袁世凯也当仁不让,一屁股坐了下去。吴兆有脸色铁青,坐到西侧的椅子上只喘粗气。

这时李熙出来了,两人连忙站起来致礼。李熙坐下后道:“今天请两位大人,是商议一下敝国阅兵的事情。”

原来,李熙受了金玉均、朴泳孝等人的怂恿,打算进行一次盛大的阅兵,不仅驻汉城的左右两营亲军参加,驻广州和青峰的前后两营也要参加,同时,还邀请庆军派出几哨受阅,“以示范例”。

吴兆有没有深思熟虑,满口答应:“国王相邀,庆军当然乐见其成。”

但袁世凯立即发现了其中的不妥,前后两营都有日本人背景,让这两营进入汉城,清军优势便极大削弱,因此他抢过吴兆有的话头,极力制止道:“吴军门说得极是,国王相邀,庆军乐见其成。只是,庆军是奉旨前来,便等同于天子卫率。天子卫率受阅,得向北洋李中堂禀报。这一来二去,总要费些时日。”

朝鲜国王与大清的亲王级别相当,要阅天子的军队,当然不是小事。因此李熙说道:“袁大人说得对,那就请营务处代为禀请。”

“一般举行阅兵,往往是有大征伐,而今朝鲜局势稳定,似乎不宜举行如此规模的阅兵。尤其是前后两营,分别驻守南疆和北疆,调入都城只为受阅,似乎也不妥当,容易引列国猜疑,如果有人无事生非,有害无益。因此,我建议只阅左右两营足矣。”

闻言,李熙只好讷讷道:“袁总办如此说,寡人再听听大臣们的意见,原本也没有定准。”

阅兵的事总算搪塞过去了。接下来闲谈,但说的却不是闲话。李熙貌似随口问道:“上国福建水师受了大挫,陆路似乎也一直在吃败仗。列国都预测,此次战事上国将难免大败结局,不知两位有何看法?”

事实的确如此,海军不争气,陆军更不争气,桂军、滇军一败再败,已经退入国内。法国舰队撤出福建又进军台湾,幸亏有刘铭传驻守,总算没有太丢脸,但基隆也被法军占领了。吴兆有又羞又气,无话好说。袁世凯只好接过话茬道:“我国的确都受了大挫折,但大败的说法却毫无道理。打仗要讲天时地利人和,法国人万里渡海前来,地利没有,人和谈不上,就是天时,也未必有利于他们。虽然他们一年来频频获胜,但未必能够一直获胜。历史上反败为胜,先败后胜的例子比比皆是。想必殿下听说过‘一鼓作气’的故事,如今法国人已经击了三次鼓,恐怕已经是强弩之末,而我国上下群情激昂,众志成城,最终的结果,现在谁也说不准,谁笑到最后,也未可知。”

李熙虽然不太相信大清能笑到最后,但袁世凯的分析也不是没有道理,遂点头说道:“袁总办说的有道理,但愿如总办所说,接下来上国军队能够一鼓作气。”

两人告辞出门,柳在贤把他俩送到仁政门外。袁世凯把柳在贤拉到一边问:“你希望壬午兵变那样的事情再重演吗?”

闻言,柳在贤紧张得眉毛倒竖,问:“袁大人怎么会有此说?如今想起来还心惊胆战,哪里能再重演?”

“如果让前后两营进汉城,说不定就来一次兵变。”袁世凯给他分析其中的利害。

“袁大人预计的不错,此事确实是驸马爷向国王进言。”柳在贤随即说出了原因。

“你如果真为国王着想,就要设法进言阻止此事。如果前后两军进汉城,无论与我军发生争执,还是他们有逼宫的野心,倒霉的都是朝鲜,尤其是王宫,变乱后都是争夺的重点,不说为别人着想,你在宫中恐怕也难得保全。”

“袁大人不必说,下官明白了,一定劝说殿下。”

等袁世凯上轿的时候,吴兆有已经鼓着一肚子气出宫了。他策马回到下军监,张光前正在等候,一见面就问:“军门,脸色不对啊?”

“袁老四欺人太甚!”吴兆有于是将袁世凯如何摆谱,如何抢上座,如何抢头说话向张光前数落一遍,当然自己如何被亲军挡驾、面对朝王的问话无以回答等丢人的事情一句不提。

张光前一拍桌子道:“军门才知道袁世凯?副营兄弟和营务处的人只要是当初吴大帅赏识的,哪个不受他欺负?”

吴兆有依然气有不平:“这口窝囊气我无论如何咽不下,咱得到大帅面前论论理。”

闻言,张光前有些担心:“听说大帅病势越来越重了,只怕惹大帅生气。”

“那更得和大帅说,不然大帅若一口气不在了,姓袁的岂不更加嚣张?”

张光前建议道:“那也用不着军门亲自出面,营务处那帮弄笔杆子的早就憋着一肚子气了。”

朝鲜咸镜道兵马节度使尹雄烈来见金玉均,告诉他已奉国王令将青峰新军调回,金玉均一听脸都气绿了。

时年44岁的尹雄烈在金玉均看来是个投机取巧的小人。他年轻时武科及第,开始在军队任职,却多年不得升迁,后来大院君执掌国政,他就投靠大院君,这才得以平步青云;后来大院君被闵妃一族赶出朝堂,他又投靠闵妃,尤其与闵妃的侄子闵泳翊关系密切。他曾到日本考察,回国后极力奔走,请日本人帮助训练新军——别技军,闵泳翊任营使,他则出任左副领官,是别技军的二把手。壬午兵变发生的时候,他与闵泳翊仓皇逃出汉城,等兵乱平定后再被重用,出任咸镜道兵马节度使。他按照当初训练别技军的办法在咸镜道青峰山下训练新军,称为新军后营,与朴泳孝在广州训练的前营相呼应,是开化党所倚重的军事力量。此次阅兵,金玉均等人的设想是前后两营都调到汉城来,但国王折中了袁世凯的意见,只让尹雄烈率青峰后营五百人前来。而更没想到的是,刚受阅结束,国王就让他们返回青峰。

金玉均叫着尹雄烈的字道:“英仲,你没和殿下力争吗?汉城兵力空虚,后营正可帮助加强汉城守卫。”

尹雄烈回应道:“我争取了,殿下说汉城已有左右两营,还有清军三营,再留后营说不过去。”

金玉均赌气道:“那你可以不拒不受命。”

“我做不到,殿下的王命不奉,我岂不是乱臣贼子?”

金玉均对“乱臣贼子”四字极为反感,脸都气白了:“英仲,前军已经被那帮老顽固收编,你是我党同志唯一依靠的力量,你把兵撤回青峰,将来起事的话靠谁?”

尹雄烈听金玉均话中有玄机,连忙问:“古筠所说起事是什么意思?莫非你们要搞兵变?那我可要提醒你们,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尹雄烈支持金玉均等人的开化主张,却反对他们采取过激的办法,“我也出使过日本,也见识过日本的文明开化,但我国与日本不同,五百余年来受清国儒教影响,接受开化思想的人少之又少,推行变革必须稳慎行事,不然适得其反!”

金玉均后悔自己将政变的图谋泄露给尹雄烈,连忙补救道:“我没说要搞兵变。我的意思是,你的青峰军是开化变革的重要支持,有你的后军在,那些老顽固就不敢对我们轻举妄动。”

“只要前后两军在,无论他们在哪里,都是对顽固派的威慑,在汉城反而容易引人猜忌。”尹雄烈回道。

金玉均知道劝也没用,就默认了:“你说的也有道理,那就暂且撤回,以后再说。”

送走尹雄烈,金玉均立即去见朴泳孝,见面便道:“子纯,我看尹英仲也与我们离心离德了。”

“这话怎么说?”朴泳孝不相信,也不愿相信,如果尹雄烈与开化党人离心离德,那他们几乎就没有可依靠的军队了。

金玉均把他与尹雄烈会面的情况向朴泳孝简述一遍,他认为尹雄烈向来是棵墙头草,而且又与闵泳翊关系极为密切,闵泳翊显然已经叛离了开化党,尹雄烈心思有变也就不难理解。两人很久没说话,心情都十分沉重。最后金玉均一拍桌案道:“长痛不如短痛!我们现在的处境,无异于立脚在累卵之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今形势只有速图勿迟为上。”

朴泳孝思虑道:“如今我们唯一能指望的,只有日本人的军队。必须从竹添口中讨一句准话,如果万一有事,他会不会支持我们。”

“下午我们就去见竹添公使。不过,日本人向来说话不算话,求人不如求己,如今我们的处境,已到了背水一战的境地。就是日本人届时不支持,我们也要坚决举事。”

要见竹添,就必须把开化党的政变计划告诉他。金玉均让人去请来洪英植等人,再次商议政变计划。金玉均有三个方案,逐一和大家讨论。

一个是派刺客假扮清军深夜暗杀闵泳穆、韩圭稷、李祖渊等守旧派大臣,然后将罪责转嫁到闵台镐、闵泳翊父子头上,制造守旧派内部矛盾,趁机夺权。大家认为,虽然守旧派之间有矛盾,但还不至于仇杀,如果他们警觉起来,反而会更加团结。

第二个方案是重金收买京畿道监司沈相薰,让他在僻静的白鹿洞亭子举行宴会,即席暗杀守旧派大臣。大家认为把希望寄托于收买的守旧派身上,太过冒险,如果收买不成,反而先把自己暴露了。

第三个方案是在庆祝邮政局正式开办的典礼上起事。大家觉得相比较而言这个方案比较可行,因为邮政局正式开办举行典礼不易引人怀疑,而请守旧派大臣出席他们也不好推托,正可一网打尽。一帮人又就这个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谋划。

下午,金玉均秘密潜往日本使馆,见到竹添进一郎道:“我等同志已经决意起事,我想听公使一句切实的话,贵国届时真的能支持我们的开化举措?”

“请金君勿再相疑,吾志亦如公一样坚决。”竹添拿出自己报给政府的两个方案让金玉均看,“金君看过这个报告,就知道我是真心实意支持贵国的开化大业。”

竹添进一郎向日本政府报告的甲案认为:“我日本因与中国政府政治路线各异,故到底不能期望亲睦,若不与中国一战以消除其虚慢心,则难有真实之交际。为此应实力支持开化党起事,朝鲜内乱一起,可应开化党之约入宫。如此则非我与中国开战,而是依朝鲜国王之依赖守卫王宫,击退刃向国王之中国兵,以此为名义并无不合之处。”

他提出的乙案是:“专以保持东洋和局为宗旨,不与中国生事,朝鲜任其自然之运。”

“公使是主张哪个方案?”

“当然是甲案。如今时势紧迫,如果任由事大党发展下去,金君诸同志势将陷入殊死之地,朝鲜永无开化独立之日。不过金君要设法拿到国王殿下的手诏,我出兵方可堂堂正正,让中国无话可说。”

金玉均点了点头:“这个好说,届时一定有国王的手诏。”

“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详细计划了吧?我从即时起,将参与你们的计划。”

金玉均的计划是,以庆祝邮政局正式开业为名,请各国使馆人员、各位大臣赴宴,在宴会期间派人放火,然后趁乱诛杀守旧大臣。

竹添摇头道:“如果乱起来,混杂各国公使,如何行事?”

“公使有所不知,只要王宫起火,按照我国规制,四位营使必然要去调军队救火。他们四人一离开宴会厅,便可在中途诛杀。此四人一死,便除去了心头大患,其他文臣便如杀鸡般容易。”

朝鲜军队主要是前后左右四营,分别由闵泳翊、韩圭稷、尹泰骏、李祖渊四位营使任最高统领,如果四人被诛,则可由朴泳孝以国王驸马的名义调动军队,为己所用。那时候再把国王和王妃挟持起来,大事可成。

“不要挟持国王,让国王心甘情愿听我们的建议才是上策,所以,争取国王的信任非常重要。明天我将进宫一趟,送国王一份礼物。”

第二天上午,竹添进一郎进宫觐见李熙,赠给国王两条村田步枪和750粒子弹后道:“殿下,我奉日本政府之训令,向您报告我国政府的一个重大决定,按照《济物浦条约》贵国尚未偿还的四十万日元赔款,我国政府已经全部豁免,用于支持贵国的开化变革。”

李熙接过村田步枪爱不释手,称赞道:“早闻村田步枪其名,今日一见,可称为重宝。”

竹添又向李熙介绍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就,让李熙确信日本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如今中法战争中国一再失利,李鸿章独木难支,中国必将从此衰亡。如果中日一战,中国必败无疑,万望朝鲜切勿卷入战争,严守中立。一旦朝鲜有事,只要国王请求,日本必尽保护之责。”

李熙虽然高兴,但并未忘形,警觉地问道:“难道贵国要与中国在我国都城交战?战端一开,无论谁胜谁负,对朝鲜百姓而言,带来的都将是灾难。”

竹添连忙否认:“绝无此意。我是说,万一朝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帮助之时,请殿下想到日本的友好之意,只要殿下开口,日本必竭尽全力给予帮助。”

李熙应付道:“遇到困难,朝鲜当设法自己解决,尽量不麻烦到贵国才好。如果万一需要帮助,当然会向公使请求。”

袁世凯在朝鲜朋友众多,对开化党与驻日公使频繁联系以及国王态度的变化十分清楚,他预感到事情不妙,觉得有必要提醒北洋关注朝鲜的新动向。

按正常情况,袁世凯有所建言首先应当报给吴长庆,是否向上面报告则由吴长庆决定。按这个常规来行文,如果吴长庆不以为然,袁世凯的敏锐发现便无从上达李鸿章耳中;即便吴长庆转报李鸿章,那也将变成吴长庆的报告,连袁世凯的名字也未必能出现在呈文中。如果袁世凯直接密报李鸿章,这便是官场中最忌讳的越级行文,轻则惹上级不高兴,重则受排挤丢顶戴。袁世凯对此中利害不能不知,可他最后决定还是越过吴长庆,直接上书李鸿章。

袁世凯决定如此行事,并非鲁莽,而是经过反复权衡,促使他最后下定决心的是吴长庆越来越严重的病情。据可靠消息,吴长庆的病已是华佗束手。而一旦吴长庆病逝,那么庆军将难免发生一系列人事变更。那时候一切都将由李鸿章来做主,他与吴长庆关系本来就淡,说不定会对庆军来一番改造,袁世凯营务处总办的位子能不能坐得下去,实在很难说。此时让袁世凯三个字在李鸿章脑海中留下个印象,至关重要,如果再给他留下一个能干的印象,则是求之不得。想清楚这其中的利害,袁世凯运笔如飞,一气呵成,次日誊清后即刻派人送往仁川,交由轮船招商局的轮船带往天津。

李鸿章收到袁世凯的密函,已是五天后。袁世凯三个字早在他脑子中有印象,但仅限于他是袁保龄的侄子、吴长庆十分关照而已。看过这封密函,他则是暗中赞赏。他说过不与吴长庆争夺人才,却不反对别人帐下的俊才主动向他靠拢。他把密函递给周馥道:“兰溪你看,袁子久的侄子上了封密函。”

周馥接过来,仔细过目:

朝鲜君臣为日人播弄,执迷不悟,每浸润于王,王亦深被其惑,欲离中国,更思他图。探其本源,由法人有事,料中国兵力难分,不唯不能加兵朝鲜,更不能启衅日人,乘此时机,引强邻自卫,即可称雄自主,并驾齐驱,不受制中国,并不俯首他人。此等意见,举国之有权势者,半皆如是。独金允植、尹泰骏、闵泳翊意见稍歧,大拂王意,渐疏远。似此情形,窃虑三数年后,形迹必彰。

朝鲜屏藩中国,实为门户关键,他族逼处,殊堪隐忧。该国王执拗任性,日事嬉游,见异思迁,朝令夕改。近明受人愚弄,似已深信不疑,如不设法杜其骛外之心,异日之患,实非浅显。卑职谬膺重任,日思维系,不避艰险,竭力图维。自中法兵端既开,朝鲜人心渐歧,举止渐异;虽百计诱导,似格格难入。日夕焦灼,寝食俱废,大局所关,不敢壅于宪听。近闻福州台湾同时告警,东洋讹传最多,韩人不久必又有新闻。鬼蜮之谋,益难设想。外署虽与日人不睦,而王之左右,咸用日谋。又闻竹添回国带兵换防,八九日内必到。嗣有所闻,再当密禀。

周馥看完了密函道:“中堂,朝鲜这些新动向,陈茇南好像从来没有报告过,不知袁慰廷是否言过其实。”

“他反映的是实情,他的判断也相当准确。日本人必定借中法战事而狡谋,原本也在意料之中。陈茇南专事与朝鲜交涉,似乎还不及袁世凯看得明白。”陈茇南就是驻朝鲜的商务总办陈树棠,他名为商务总办,其实更重要的是负责与朝鲜的外交。他精于商务,但在巧使手段、笼络人心方面却远远不及袁世凯,对朝鲜局势及朝野的实情,不及袁世凯掌握的详细,而且又没有袁世凯的天生敏感,因此见事迟,行动也总慢半拍。

“袁世凯是个聪明人,除了报告朝鲜局势,还在为自己表功。”李鸿章接过袁世凯的密函,选读其中的几句给周馥听,“卑职谬膺重任,日思维系,不避艰险,竭力图维……虽百计诱导,似格格难入。日夕焦灼,寝食俱废……兰溪你说,袁世凯不过是庆军营务处总办,只操心驻军的事就够了,外交上的事情何劳他费神,又何须他‘日夕焦灼,寝食俱废’!他的手是不是伸得过长了?不过,就我这北洋大臣来说,很喜欢他这样的人,如果不是他及时报告,我还真不知道朝鲜局势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周馥笑了笑道:“能得中堂赞赏,是袁慰廷的造化,只是他在吴筱帅那里,恐怕更难做人了。”

“这话怎么说?”李鸿章问。

周馥兼着北洋海防营务处总办的差,对旅顺、金州的情形自然有密报。袁世凯在朝鲜跋扈专擅早被同僚在吴长庆那里大告特告,幸亏吴长庆看在死去的义兄分上一直庇护着。但袁世凯越过吴长庆直接上书李鸿章,虽仅是两三页纸的一封密函,若吴长庆知道,必定愤恨不已。

“袁世凯年纪轻轻就获膺大任,自然惹人嫉恨。我常说人无完人,求才不可苛求,袁世凯这种人,你要他像谦谦君子,肯定是缘木求鱼。我用人是用其所长,宁愿用有缺陷的人才,也不养四平八稳的庸才。”

两人又就人才难求问题发了一番议论,周馥最后又问:“中堂,应该如何答复袁慰廷?”

“八个字:不动声色,坚守镇定。中法战事已经把我弄得焦头烂额,和法国人谈判又谈不出个切实的结果来,此时我最担心的就是日本人趁机在朝鲜寻衅闹事,那时两面受敌,如何应付得过来!所以必须千方百计维持朝鲜的平稳,千万不要与日本人起冲突,待中法战事结束,再回过头来打理朝鲜。”

袁世凯有一封密函直接呈给李鸿章的事情,重病的吴长庆还是知道了。他把心腹幕僚张謇叫到病榻前问:“季直,提携袁世凯,我是不是做错了?”

张謇不忍吴长庆病中还自责,劝慰道:“大帅没有错,是袁某人忘恩负义。”

“忘恩负义四字送给他再合适不过。看在义兄的分上,我对他一再提携,甚至不惜开罪死人堆里一起滚出来的兄弟。他排挤我看重的人也就罢了,他查我的海防用项我也忍了,他拉大旗做虎皮我也原谅了,可是如今,我还没死他竟然要另寻靠山,我伤心呢季直!”

张謇见吴长庆拍着床板,灰败的脸色更加难看,知道他气得厉害,连忙劝道:“大帅,何必如此生气,不值当。再说,也许袁慰廷虑事不周,他担心你在病中,不忍让你为朝鲜的局面着急,所以直接上书李中堂。”

吴长庆摇头道:“季直,你也别安慰我,他不愿让我知道还勉强说得过去,可他可以把实情报给你这恩师。不管怎么说,你是我为他请的老师,我屡次提携他也有你一再推荐的功劳,可是他竟然连你也不放在眼里了。我听说他现在叫你啬翁,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真是不知世间还有羞耻二字!”

吴长庆胸脯急剧起伏,脸色铁青,张謇连忙招呼郎中。郞中一边把脉,一边让张謇按吴长庆脚上的太冲穴消气,然后又运笔如飞,写了一张药方,着人立即熬药。

吴长庆气消了些,脸色不再那么难看了,大约是累了,不知是闭目养神还是真的睡着。郎中示意张謇到外面去,小声禀道:“张先生,我看情形不好。大帅先是病根在肺上,但拖累心脏、肝胆都虚弱,最忌的是生气。今天一口闷气憋在胸中,损伤实在太大。又加已经几乎断食,恐怕是凶多吉少。”

“有那么严重吗?昨天还在说笑。”

“说笑那是做给你们看的,他自己恐怕也知道。依我看,今天晚上和明天天亮前是个关口,这两关一过,也许还能延寿几个月。如今大公子没回来,你是大帅最倚重的人,你当为大帅预备一下后事。”

张謇眼泪一下迸出来了:“真有那么严重?这可让我怎么办。大公子去旅顺请洋医生了,不知下午能不能赶回。”

吴长庆的儿子晚饭前赶了回来,张謇总算松了一口气。洋医生是旅顺营务处聘请的洋军医,拿着一个洋玩意在吴长庆胸口、腹部反复听了多次,认为吴长庆心脏和肺都严重衰弱,必须打强心针,可吴长庆却无论如何不答应让洋人把药水推进自己的身体。他对儿子道:“我不过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何必再把洋药水弄到我的身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真要让我体无完肤?”

最后只好采取变通的办法,口服两种洋药片。

洋医生直摇头:“中国人太不可思议,如果打针,可能会挽救他的生命。”

到了半夜,吴长庆好多了,叫儿子和张謇过去口述遗折,开头几句还很清楚,到后来说话越来越含混,遗折没有口授完,忽然两眼发直,口不能言。中医郎中拿手指在他鼻下一试,随后道:“大帅已经去了。”

金州庆军大营,顿时一片哭声。

朝鲜清军接到吴长庆去世的消息,已经是十月十七(公元1884年12月4日),营务处立即忙起来,扎灵棚,摘帽缨,备花圈。吴兆有说道:“袁总办,吴大帅对我恩重如山,我得回金州给大帅料理丧事,你回不回?”

袁世凯知道吴兆有是有意相逼,但此时他如何能够离开?便道:“吴军门,要说恩重如山,大帅对我何尝不是?可是李中堂发来钧谕要你我‘不动声色,坚守镇定’,你我都不宜离开。就是想回去,也得禀过北洋李中堂。李中堂不是不知道庆军兄弟与大帅都是生死情谊,可是却没有钧谕准我们回国,可见李中堂也知道朝鲜局面不稳,不能不留你我坐镇。”

吴兆有诘问道:“李中堂何时有过‘坚守镇定’的钧谕?我从来没听说过。我必须回国奔丧,不能当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袁世凯也是分毫不让:“李中堂的钧谕我请军门曾过目,若实在想不起来,可回去查一下,我还专门有一份抄件给军门。至于回不回国奔丧,你是正一品的庆军分统,我无权过问。”

吴兆有不过是说气话,真让他不奉命而回国,他也没那份胆量,将领私离汛地,严格追究起来够得上革职。

袁世凯知道众位庆军将领都在瞪着眼看着他,他必须到灵棚里切切实实痛哭一场才能过关。回想十五岁时嗣父去世,多亏吴长庆过江相助,还派人帮他护灵回项城,如今斯人已去,从今往后恐怕再无人如此关心。这样一想,眼泪真就汩汩流淌,真是如丧考妣。等他哭过了,叫来营务处郭会办道:“郭兄,大帅过世,我本当回国奔丧,无奈形势不许。我托你回金州,代我为大帅治丧。”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千两银票递给郭会办,“这是一千两奠仪,略表心意。拜托郭兄今天立即赶往马山浦,那里有军舰回天津。”

这时李熙派知中枢府事赵宁夏、外衙门督办金弘集前来吊唁,两人与吴长庆关系都十分密切。祭奠完毕,赵宁夏和金弘集密报袁世凯,说近日开化党频频出入日本公使馆,行动十分可疑,请他一定严加防范。

袁世凯拱手道:“请诸位放心,我已经密令副营兄弟衣不解带,一如战时。其他各营我已请吴军门下令,都是严阵以待。”

赵宁夏又道:“今晚洪英植设宴庆祝邮政局开业,遍请各国公使和朝中大臣,不知袁总办接到请柬没有?”

袁世凯刻意提醒:“没有,如今庆军正在治丧,一切宴筵全免,有请柬我也不去。你们诸位倒是要多加小心,当心他们玩花样。”

赵宁夏谢道:“谢总办提醒。宴会上还有列国公使,光天化日,谅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袁世凯点了点头:“有道理,不过还是小心为妙。”

晚上六点,参加庆祝邮政局成立宴会的客人陆续赶到,各国公使只有日本公使竹添说偶感风寒,派参赞岛村久出席,中国商务总办陈树棠、税务司穆麟德,守旧派大臣闵泳翊、赵宁夏、金允植、鱼允中等中外人士十七人参加。

金玉均与岛村久坐在一起,正在用日语交谈,岛村久问道:“袁世凯等清国将领一个也没来?”按照他们的预先计划,要在宴会上把中国将领扣押,并把守旧派大臣全部诛杀。

金玉均回道:“他们统领死了,正在出丧,不参与宴筵。不过没关系,只要把顽固大臣收拾掉,便无碍大局。”

洪英植作为邮政局的总办,一直在招呼席面,满面笑容,可也掩不住重重心事。菜已经上完,酒已经喝过几巡,可是预定的大火却没有燃烧起来。金玉均更着急,岛村久一次次拿目光问:大火怎么还没烧起来?这时酒宴上的侍者来告诉金玉均,说家中来人,有事相告。

金玉均离席来到院子里,正是负责放火的带头人。他禀报道:“离宫那边防卫太严,根本没机会放火。”

离宫离此不远,是世子所居之宫室。选离宫放火,主要是考虑此为重地,重臣必相救。可是忽略了此地防守严密,下手困难。

金玉均怒道:“离宫不行,找附近民室草房放火一样,只要火起,你们就喊离宫着火。”

回到座席,岛村久问他怎么回事,他只好如实相告。岛村久则道:“若不起火,你打算怎么办?”

“放心好了,已经安排人到别处放火。大火一定会烧起来的。”

可是大火并未烧起来,这时负责放火的人又来找金玉均,告诉他街上突然增加了巡警,放火实在难寻机会,大家都要求直接杀到宴会上来,把顽固大臣一刀一个结果了多痛快!

“真是糊涂话,各国公使都在,你们到宴席上误杀了外国人怎么办?你立即回去,找巡警少的地方放火,不拘何处,只要火起就行。”

金玉均回到席上,已经开始上饭了。闵泳翊等人发觉金玉均行迹有异,直向他和岛村久这边张望。岛村久相当紧张,问:“金君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还没有火起?”

金玉均额头上冒出汗来,却故作镇定道:“马上,马上就会烧起来。”

这时已开始上水果,再晚宴会就要结束了。突然外面有人喊离宫着火了,闵泳翊闻讯站起来就向外跑,一边跑一边大声道:“我去调人救火。”

他刚跑到院子里,从假山后蹿出一个日本浪人照他一刀砍来。闵泳翊是武官出身,再加行刺者立功心切,又有几分紧张,结果只伤到了他的大腿。闵泳翊看势不妙,转身就往回跑,另一个杀手照他背上砍了一刀。他跑进宴会厅,扑倒在地大喊:“有人行刺!”

屋里立即乱了起来,众人乱哄哄向外跑,分不清谁是谁。金玉均、洪英植见已经无法控制局势,也跳出窗户离开邮政局。陈树棠逃回总办署,关闭大门,严加防范,同时派人去报告袁世凯。

袁世凯得到消息,立即率二百人赶往邮政局,但当他赶到的时候,里面已经空无一人,只有地上的斑斑血迹。邮政局还有几个值班的差役,他们惊魂未定,也说不清发生了什么事,只说有人受伤,后来被一个洋人救走了。

陈树棠报信说闵泳翊被人杀死,看来只是受了重伤,找到闵泳翊也许能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于是袁世凯问道:“洋人?是哪国洋人?”

“洋人都一个模样,哪里分的清?”年老的差役分不清楚,但年轻些的差役突然想来道,“那个洋人是穿着朝服来的,开宴的时候才换上洋人衣服。”

各国驻朝鲜公使绝对不会穿朝鲜衣服。税务司穆麟德是外衙门协办,他以朝鲜官员自居,平时穿朝鲜官服。袁世凯一想到是他,立即率队赶往穆麟德税务司旁边的住处。快接近大门时,有人大声喊:“什么人,再靠近就开枪了。”

袁世凯挥手让兵勇们退后,他策马往前高声道:“不要误会,我是大清总理庆军营务袁世凯,前来拜会穆麟德税务司。”

问话的人道:“哦,是袁总办,久闻大名。”

袁世凯走近了,见门前站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目光敏锐,英气勃勃,手按在腰间的洋枪上,还保持着一份警惕:“我是唐绍仪,穆麟德先生的助手。黑灯瞎火,没法确认是袁总办,还请见谅。”

袁世凯见唐绍仪如此尽责,十分欣赏:“我听人说过,穆麟德阁下有位助手非常能干,是开平矿务局唐总办的侄子,想必就是老兄喽?”

“正是在下。”

唐绍仪是广东人,他父亲是富商,他族叔就是李鸿章手下的洋务干将唐廷枢。当年曾国藩和李鸿章联手奏请朝廷,向美国选派留学生。当时大部分家庭都不愿让孩子出洋,负责选派留学生的容闳与唐廷枢是香港马礼逊教会学校的同学,经他一再动员,十二岁的唐绍仪赴美留学。后来朝廷听说这些留学生洋化得厉害,中途将他们全部撤回,经唐廷枢推荐,唐绍仪被李鸿章派到天津海关工作。穆麟德被派到朝鲜“襄办”外交及海关事务,唐绍仪等几个留美学生作为助手也来到朝鲜。唐绍仪英文相当好,海关业务又熟,工作又极为认真,很得穆麟德的赏识。

袁世凯在唐绍仪的带领下见到穆麟德,在密室中见到了半昏迷状态的闵泳翊。闵泳翊背上、腿上受了重伤,深及骨头,幸未伤及要害,此时,美国传教士、医生安连正在给他缝合伤口。等安连忙完了,听说袁世凯要问话,连忙摇手道:“伤者失血过多,身体极弱,不宜打扰。”

“事情紧急,我必须问一句。放心,我不会啰嗦。”话毕,袁世凯握住闵泳翊的手问,“竹楣,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开化党干的?”

“开化党要杀我,里面有日本人。”问了好几次,闵泳翊终于翻开眼皮,说完又昏睡过去。

穆麟德也说不清,只知道外面失火,闵泳翊跑出去要调人救火,结果受了重伤。

袁世凯怒道:“外面失火,竹楣去调人救火,刚到院子里就被人砍伤,这分明是早有预谋,不然哪有这么巧?竹楣原本是开化党,近来才与金玉均那帮人闹翻了,我看十有八九是开化党在搞鬼。”又叫着唐绍仪的字道,“少川,你说呢?我想听听你的高见。”

“高见不敢。”唐绍仪道,“依我看,那些人恐怕不仅仅是针对闵大人一个人,我听说当天晚上赴宴的除了金玉均、洪英植外,其他朝鲜大臣都是事大党人。袁总办想想看,他们是不是打算把事大党一网打尽?”

袁世凯不由得伸出大拇指道:“少川老弟高见!刚才竹楣说刺客里有日本人,十有八九是开化党与日本人联手搞的阴谋。”

“其他事大党人不知是否有危险。”唐绍仪有些担心。

“对,我立即派人去看看。”

金玉均与洪英植离开邮政局后,立即与负责放火的朴泳孝会合。朴泳孝听说宴会上只伤了闵泳翊一个人,十分失望,觉得计划难得成功。

金玉均鼓气道:“子纯,小小挫折何必如此丧气?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我们把殿下控制在手上,便不难把事大党一网打尽。”

朴泳孝问:“日本人现在会不会变卦?如果他们不支持,仅凭我们自己难以成事。”

洪英植也附和道:“子纯说的有道理,如果日本人支持我们,我们就干下去,如果他们打了退堂鼓,咱们就尽快让同志们撤。反正闵泳翊死无对证。”

金玉均感觉得出岛村久的不满,日本人反复无常,他们的态度实在无从把握。但他仍然坚持无论日本人支持与否都要干下去:“宫内外我们都已经布置妥当,殿下身边也有我们的人,只要殿下在我们手上,我们就掌握着主动。”

朴泳孝和洪英植都认为应当先确认一下日本人的态度。洪英植决定去日本使馆看一下,日本使馆与邮政局对门,他是邮政局总办,就是遇上什么人也好解释。

等回音的工夫,金玉均一直在给朴泳孝打气。等了半个小时,洪英植回来了,说道:“竹添说话算话,他院子里二百人已经全副武装,只等殿下的手诏!”

“那还等什么,我们立即进宫,把殿下掌握在手上。”金玉均一挥手就走。

三人深夜进宫,宫门守卫自然要盘查,金玉均说道:“出大事了,你们要是不让我们进去,误了大事你们谁负得了责?”又把朴泳孝拉过来说,“这位是国王殿下的驸马,你们总该认得,难道连驸马你们也信不过?”

朴泳孝立即上前唬道:“少废说,把你们带班的叫过来,我跟他说话。”

带班的守卫是朴泳孝的老部下,秘密参与了政变计划,他故意道:“驸马见国王,我们当然不敢拦,不过若万一上面追究下来,届时还请三位给我等作个见证,并非我等渎职无为。”

有守卫领班带领,很容易进了宫。到了进善门前,金玉均让守卫领班去找宫女顾大嫂,通知她在半小时后点燃炸药,并趁势在几处放火。几个人过进善门,进肃章门,到了后朝熙政殿外。这里是李熙的寝殿,有武监守卫。武监的领班也早被金玉均收买,不加盘问就把三人引进熙政殿院内。院内有国王的宠监柳在贤亲自负责守卫,他原本也与金玉均等人走得很近,后来受闵泳翊的影响逐渐疏远。他拦住三人道:“各位大人,没有殿下的诏谕,谁也不能擅闯!”

金玉均诘问道:“外面发生了大事情,我们要立即奏报殿下,你一个太监哪有饶舌的分?”

柳在贤回道:“职责所在,不得不如此。殿下今天看了一下午奏章,这会儿刚刚睡着,如何能够叫醒?”

金玉均不与柳在贤废话,扯开嗓门喊:“殿下,出大事了,臣等请见。”

“柳在贤,放他们进来。”这时李熙已被吵醒。

三人进殿,李熙披衣走出来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金玉均上前就是一通胡说:“清军作乱,在邮政局庆典上杀死了闵泳翊。听说他们要进攻王宫,挟持殿下,另立新王。”

李熙有些讶异:“清军作乱,不可能吧?”

洪英植也在一旁附和:“千真万确,臣正在宴客,清军在邮政局外放火,闵泳翊要出门调兵灭火,结果被清军杀死。”

这时王妃也走了出来,因为事出突然,没来得及穿戴整齐。闵泳翊是她偏爱的侄子,关心则乱,便问道:“你是说,闵泳翊被清军杀死了?”

“是,那些人外面穿着朝鲜服装,里面却是清军的军服。臣确定无疑。”

闵妃又问:“你能确定闵泳翊死了吗?”

洪英植没有正面回答:“当时闵将军逃回宴会厅,倒在地上就没再站起来,鲜血流了一地。”

闵妃擦了一下眼角道:“闵泳翊与清军营务处总办袁世凯及各位将领关系都不错,清军没有道理杀他,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金玉均正在编造理由,突然仁政殿方向传来几声巨响,又有几处燃起冲天大火。

“怎么回事?”李熙惊问道。

“小人立即去查看。”回完话,柳在贤立即出去查探。

“这是清军的大炮,他们正在攻打王宫,请殿下和王妃立即移驾。”金玉均说着又向朴泳孝使了个眼色,“朴驸马,你是殿下的亲人,难道要看着殿下和王妃蒙难吗?”

朴泳孝立即过去架住李熙的胳膊道:“殿下,请先移驾景福殿,那里隐蔽,便于防守。”

“你们还不快侍候殿下、王妃移驾?”金玉均等人呵斥着太监宫女,簇拥着国王、王妃及宫女太监往昌德宫西北角的景福殿。景福殿是国王祭奠历代先王时更衣沐浴的地方,独立院落,建筑较少,位置又偏僻,便于防守。

进了景福殿,金玉均安排他秘密组织的忠义契和士官生负责守卫,但人实在太少。于是他对李熙道:“殿下,清军作乱,如今能与他们抗衡的只有日本人,请殿下立即下令请竹添公使入宫护卫。”

王妃劝阻道:“不可,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调日本兵入宫,万一与清军闹了误会怎么办?”

“对,不能鲁莽行事。”李熙还没有完全惊慌。

这时去调查起火原因的柳在贤回来了,回道:“殿下,老奴到街上看了下,秩序井然,并没有清军作乱。”

“那刚才的爆炸是怎么回事?”

柳在贤回道:“是有人在仁政殿门外引爆炸药,并非清军开炮。”

眼看谎言要被戳穿,金玉均呵斥道:“柳在贤,你蒙蔽圣听,是何居心!”

柳在贤大声回道:“我没有蒙蔽圣听,你们所言不实,到底是何居心?”

这时外面又传来几声爆炸,金玉均怒道:“柳在贤与清军勾结,是叛徒内奸,把他拿下!”

武监头领率人把柳在贤押起来,金玉均从怀里掏出一张洋纸和一支铅笔,塞到李熙手里道:“殿下,再晚了来不及了,快请日本兵入卫。”

柳在贤扯着嗓子喊:“殿下,不能让日本人入宫。”

金玉均挥手制止:“柳在贤扰乱殿下决心,立即把他斩首。”

李熙大喊:“不要杀人!”

但武监头领已经从一名忠义契手中拿过一把日本刀,把柳在贤按到墙角,一刀下去身首异处,鲜血喷了半截墙。众人都吓得两股战战,不敢出声。

金玉均大声喊道:“殿下,请日兵入卫,不然来不及了。”

李熙双手颤抖,根本写不成,费了很大功夫才写下“日兵入卫”四个字,金玉均接过后塞给朴泳孝道:“朴驸马,你立即去日本使馆一趟,请日兵入卫。”

金玉均等人把李熙和闵妃请进殿内,把他们关在东暖阁,又把宫女太监关进南边的值房内,他则与洪英植等人在西暖阁密议下一步计划。

从邮政局逃离的前营使韩圭稷、在宫中值班的后营使尹泰骏和京畿监司沈相薰赶了过来,请求觐见国王。金玉均以国王受到惊吓为由,不让他们觐见。这时洪英植陪同竹添进一郎率领二百余日本兵赶到景福殿,把殿内外团团包围起来。竹添进一郎在金玉均的带领下见到李熙,安慰道:“殿下不必惊慌,我已经带人把这里保护起来。”

这时金玉均、朴泳孝和洪英植等人都跪下痛哭流涕,金玉均道:“事发突然,臣等保护殿下不力,请殿下治罪。”

李熙已经明白是金玉均等人搞政变,但此时自己已经完全被日本人控制,只好装糊涂道:“你等无罪,快快请起。”

此刻,左营使李祖渊也赶了过来,与前营使韩圭稷、后营使尹泰骏窃窃私语。金玉均把朴泳孝叫到一边道:“这三个人掌握着军队,一旦他们与清军勾结,我们就会前功尽弃,你立即安排人把他们干掉。”

朴泳孝有些不解:“非要杀人吗?把他们控制起来就行。”

金玉均哼道:“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我来。”见朴泳孝还在犹豫,洪英植进了西暖阁,对三位营使道,“三位营使,你们还在这里窃窃私语,还不快出宫去调兵护卫?难道我们要把殿下的安危完全交给日本人?”

三位营使刚出景福殿,就被忠义契的人乱刀杀死。金玉均又道:“四位营使已全部伏诛,应该把左右两营先调进宫来握在我们手上。”

朝鲜前后左右四营新军,前后营不在京城,左右两营系袁世凯训练,如今左右营使已经被诛,派谁去调他们入宫?又如何解释?武监头领自告奋勇:“我去吧。我与左右两位营使熟悉,而且又是殿下身边的人,我持两人的令牌前去,当没有问题。”两位营使的令牌随身携带,已经早被搜了出来,武监头领拿上令牌,骑马出宫去了。

此时,天已经快亮了,金玉均又道:“要想顺利推行开化国策,必须把顽固守旧的挡道狗赶走,尤其是闵泳穆、赵宁夏、闵台镐三个老贼,奸诈狡猾,必须统统清理掉。现在就传殿下口诏,请三人进宫觐见,在半路上就把他们干掉。”

海防总管闵泳穆是闵妃的远房侄子,左赞成闵台镐是闵泳翊的生父,为闵妃所倚重,知中枢府事赵宁夏极力赞同依附中国,三人虽然争权夺利关系并不亲密,但都是名副其实的“事大党”,金玉均必欲除之而后快。三人与其他重臣早就进宫来了,但没有诏命只能在肃章门外等待。此时三人一同被传进,还未到景福殿就被忠义契和日本人杀死。金玉均得到消息,对洪英植、朴泳孝道:“亲清国的老狗都上了西天,我们应当立即发布新任的大臣名单,开始实行开化国策。”

其实谁出任什么职务,事前已经商议多次,几个人到西暖阁简单商议后,就拿出了一个名单,王室宗亲李载元为左议政,洪英植为右议政,李载元不过是摆设,实权由洪英植掌控;金玉均为户曹参判,掌握财政实权;朴泳孝为前后营使,徐光范为左右营使,掌握着军权。金弘集、金允植虽然亲清,却是老资历的开化派,与事大党并不相同,算是中间派,因此也被金玉均引为同道,金弘集被任命为汉城府判尹,金允植则被任命为礼曹判书。

这份名单由洪英植去向李熙奏报,朴泳孝有些迟疑道:“殿下未必同意。”

金玉均哼了一下道:“此时由不得他,如果他执迷不悟,就另立新君!”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赵登禹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赵登禹

    1898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山东曹州府(今山东荷泽县)赵楼村一户寻常农民家,伴随着一阵清亮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他就是赵登禹。赵登禹,字舜诚(又作舜臣),因排行老三,有小名“小三儿”。祖上世代务农,父母均为勤勉诚实的农民,靠耕种几亩薄地为生。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本书讲述了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她在绝望中创造希望的品格力量。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勤奋,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坚韧,在绝望中创造希望;气度,赢得人心的处世哲学;优雅,女人的必修课;心正,所有的人都会支持你等。
  • 击浪生涯

    击浪生涯

    本书着重讲述了李宗仁先生的私人情感生活。详尽记录了他和郭德洁女士风雨共济、相知相携,共同走过了四十余年的生活历程。书中还记录李宗仁先生人生履历和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的生活状态。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她是乱世中的奇女子,她有男子的霸气果决,亦有女子的妩媚坚韧。她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少年走红,名遍京津,成为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有京剧“冬皇”之誉。她叫孟小冬,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敢爱敢恨且情深的女子。她遇见的那两个男人,一个是梅兰芳,一个是杜月笙。本书详实描写了孟小冬诞生直至辞世70年间的传奇人生,尤其对孟小冬的两段感情,进行了整理和还原。因为她的一生,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更是一部民国风云史,一幅京剧发展路线图。
热门推荐
  • 唐朝大皇帝

    唐朝大皇帝

    这不是一个争霸的时代,这也不是一个苟活的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败坏王储的傻瓜们

    败坏王储的傻瓜们

    年少无知的青春期小子王波,被狗屎运眷顾,先是偶然进入了省重点高中,并在那里和有主心骨的官家正派子弟袁小辉成为死党;和所有青春期怀春的男人一样,两人自然而然在学校爱上了两个女人,却因为每个女人身后迥异的故事和惊人的背景,两人不由自主投身到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面对贵族和特权人物,他们开动脑筋存活下去,将“王储一样的权贵”纷纷败坏。
  • 网游之英雄的归宿

    网游之英雄的归宿

    二十三亿年前,一个永生的禁技,一场滔天的浩劫,一本以鲜血凝聚而成的《九宫之术》被永久的封印。二十三亿年后,封印被无意间解除。《九宫之术》重现人间,又将会带来怎样的血雨腥风?爱情、友情、亲情在永生的禁技面前又将承受怎样的历练?一场没有结局的游戏又将如何收尾?
  • 断水志

    断水志

    抽刀断水水更流,以斩断水为目的,岂非无稽之谈。一本最原始的武侠,最初的武侠味道
  • 身心之毒

    身心之毒

    这是一部随笔集,分为暗自成长、狮子的心、无限之路、演讲与对话四个部分,基本可以视为作者从童年到成人之后的心路历程。作者童年时是一个顽皮、聪慧的乡野少年。在红色年代的大环境下,崇尚军队和武力,喜欢在山野间自在地玩耍。儿时的记忆影响着作者一生的行为模式,大学时期的自我、拘谨,成年之后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对时代、历史的深刻认识,都表现出作者细腻、理性不失赤子之心的性格。
  • 今天的娱乐圈也如此风平浪静

    今天的娱乐圈也如此风平浪静

    有钱人之间的爱情,1v1,多主角我流娱乐圈爽文,会有情节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 全能偶像

    全能偶像

    写得很YY。。。男主很完美。。。可惜怕女人。。。希望能谅解。。。头回写小说。。。
  • 神偷俏皇妃

    神偷俏皇妃

    妖孽不紧不慢的走到她跟前蹲下,饶有兴趣的看着满身是血的她。“美男,相信我,我真的没打算害你。”“哦?真的?”“真的!珍珠都没那么真!”“你怎么知道本尊最近买到了一串假珍珠!”妖孽笑着用食指划着她的脸颊,被他划到的地方又是一阵刺痛,鲜血顺着她的下巴滴到地上满开,犹如那黄泉边盛放的曼珠沙华
  • 末世吞噬之星空系统

    末世吞噬之星空系统

    上一世的丧尸爆发,让我痛失挚爱,力量渺小的我无奈带着仇恨苟活,复仇之日我无奈身死。我也意外获得逆天系统重生,这一世我必护好我挚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