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0600000028

第28章

法界体性无分别会第八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从无量佛土而来集会。复有三万二千天子悉向大乘。时大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文殊师利童子及宝上天子。尔时宝上天子作是思惟。若今世尊告文殊师利演说于法。若告已说。令诸魔宫皆悉闇蔽无复威德。使魔波旬忧恼不悦。令诸魔众悉善调伏。诸增上慢者破增上慢。自记所得善修行者获沙门果。已得果者转更增上。使佛法僧种相续不断。令多众人发菩提心。此如来无量阿僧祇劫。所集菩提令得久住。若如来在世及灭度后常闻说此法。随所向乘疾得灭度。尔时世尊。于宝上天子所念。即告文殊师利童子。于此众中可少说法。今此大众欲从汝闻。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即白佛言。世尊。当说何法。佛言。说于法界体性因缘。文殊师利言。世尊。一切诸法界法界体性。世尊。出法界外无有所闻。世尊。云何言因法界演说于法。佛言。文殊师利。憍慢众生若闻此法生于惊怪。文殊师利言。世尊。法界体性无有惊怪。世尊。是惊怪者即法界体性。尔时大德舍利弗。问于文殊师利童子。文殊师利。若一切法皆法界体性。众生何处有污染净。法界体性无污净故。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是诸众生身见颠倒。安住我胜我所胜。是凡夫人发起我想。是众生等执著我想。及著他想起心心数法。是心心数法。造作诸业若善不善。是诸众生行业因故获得果报。大德舍利弗。若已有生即有染污。是污染者法界体性。大德舍利弗。若知污染是法界体性。是名白净然第一义。无有污净。若污染法。若白净法。文殊师利说是法时出百比丘悉断诸漏得无漏心。尔时大德舍利弗语文殊师利童子言。所说法界无有错谬。说是法已。过百比丘悉断诸漏得无漏心。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此法界者。本是系缚今得解耶。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是法界者非本系缚今得解耶。大德舍利弗。是诸比丘今于何处心得解脱。舍利弗言。文殊师利。如来甚多调伏声闻。皆断诸漏心得解脱。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汝是世尊声闻不耶。舍利弗言。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我是世尊声闻人也。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汝断诸漏得于无漏解脱心耶。舍利弗言。我得无漏解脱之心。文殊师利言。大德。以何等心得于解脱。为过去心为未来心现在心耶。大德。过去世心已灭之想。未来世心未至之想。现在世心不住之想。云何大德心得解脱。舍利弗言。文殊师利。非过去心得于解脱。非未来现在心得于解脱。文殊师利言。大德。汝云何言心得解脱。舍利弗言。文殊师利。住世谛说心得解脱。第一义中都无有心系缚解脱。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汝欲令法界体性有于世谛第一义谛耶。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法界体性无有世谛第一义谛。文殊师利言。大德汝云何。说住于世谛心得解脱。舍利弗言。文殊师利。宁无有心得解脱耶。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若心有内有外中者是得解脱。大德而是心者无内外中。无系缚解脱。尔时众中有二百比丘。闻于文殊师利所说。即从坐起说如是言。若无解脱。无解脱心。我等何故出家修道。若无出世何故修道。是诸比丘说粗语已背众而去。尔时文殊师利童子。欲调伏是诸比丘故。知诸比丘所去道。前化一比丘。是诸比丘到化比丘所在化比丘前如是问言。大德从何处来。是化比丘答诸比丘。大德。我于文殊师利所说。不解不知不信不向。以是缘故从彼众来。是诸比丘即复语此化比丘言。大德。我等亦尔。不解不知不信不向。以是缘故从彼众来。化比丘言。大德。于文殊师利所说法中。云何不适。违逆汝意从众出来。诸比丘言。大德。以文殊师利说无向果。无有证果。又无解脱。我等闻已作如是念。若无向果无有证果无解脱者。我等何义修行梵行。若无出者何故修道。思是义故出彼众来。是化比丘作如是言。大德。汝不解故。为诽谤故。为骂詈故。出彼众来。诸比丘言。我等亦不诽谤骂詈。但以不见于解脱故出彼众来。是化比丘即便称叹诸比丘言。善哉善哉大德。我等今当善共思议。若非骂詈则非诤讼。非诤讼者。是第一义沙门法也。汝等心者何等相耶。为青黄赤白紫颇梨色实耶。不实耶。常耶。无常耶。色耶。非色耶。诸比丘言。大德。心者非色而不可见无有形照。亦无触对。无处无教。化比丘言。大德。而是心者实非是色而不可见。无有形照亦无触对无处无教。而是心者内住外住内外住耶。是诸比丘答言不耶。化比丘言。大德。汝心非色而不可见。无有形照无有触对。无处无教非内外中。是正成就不。是诸比丘答言不也。化比丘言。大德。汝心非色而不可见无有形照无有触对无处无教非内外中是正成就不。诸比丘答言不也。化比丘言。大德。若心不实无成就者。云何解脱。是诸比丘答言不也。化比丘言。大德。以是义故。文殊师利说法界体性无污染净。大德。汝凡夫颠倒故。执我我所而起于心。行诸境界起攀缘心。是尽能灭一切攀缘生灭。不住变易之法。若心缘出家受具足戒。修道得果。是心体性空无有实从妄想起。若不实妄想则是不生不住不灭。若其非是生住灭者。无有系缚亦无解脱无向无得。大德。以是义故。文殊师利说法界体性无污染净。亦无向得无解脱者。是化比丘如是说时。诸比丘等无漏解脱。得解脱已。即便还向文殊师利所。到已各脱郁多罗僧。以用供养文殊师利。说如是言。文殊师利。汝今善能守护我等。我等不信向是甚深调伏法故远离舍去。尔时大德须菩提。如是问言。诸大德等。为何所得为何所觉。各各脱于郁多罗僧。以为供养文殊师利。诸比丘言。大德须菩提。我等今者无得无觉。是故我等供养文殊师利童子。大德须菩提。我等以有所得想故。于此众中从坐起去。我等已能舍离得想是故还此。须菩提言。何故汝等说如是语。诸比丘言大德须菩提。著名为动摇爱著。若有动摇有爱著者无向无得。大德须菩提。若无向得即于此处能断一切动摇爱著。须菩提言。谁调伏汝。诸比丘言。大德须菩提。无有所得无所觉者是调伏我。是人不生亦不灭度。亦非禅定又非乱心。须菩提言。谁调伏汝。诸比丘言。可问文殊师利童子。尔时大德阿难问文殊师利言。此诸比丘谁所调伏。文殊师利言。大德阿难。无阴界入者。亦非凡夫。非缘觉。非声闻。非菩萨。非如来。非身相应。非言相应。非心相应。阿难言。文殊师利尔说谁耶。文殊师利言。大德阿难。若如来化化而是化者有相应乎。阿难言。文殊师利。化无有法可与相应不相应者。文殊师利言。大德阿难。一切诸法体性是化。阿难言。文殊师利。如汝所说。一切诸法体性是化。文殊师利言。大德阿难。是化调伏此诸比丘。大德阿难。如化调伏者。一切声闻亦复如是。大德阿难。如是调伏者正是调伏。若不解如是调伏者。当知名为增上慢者。尔时大德阿难。问于文殊师利童子。文殊师利。是增上慢比丘可识知也。文殊师利言。大德阿难。戒聚清净即是动摇。当知此即是增上慢。定聚慧聚解脱聚解脱知见聚清净即是动摇。当知此即是增上慢。我得我证。如是思惟动摇妄想。当知此即是增上慢。惊畏身见。亦空如空。入一道亦空。此说是正说。当知此即是增上慢。复次大德阿难。若比丘云。身见是空乃至入一道空。如是之空是平等空。当知此即是增上慢。何以故。大德阿难。身见异空。异故身见即是空。空与异道不异。道者即是空。复次大德阿难。若有惊畏无明。有爱喜明解脱。当知此即是增上慢。何以故。若有二相非是解脱。复次大德阿难。若有比丘。畏贪嗔痴。喜三解脱。惊畏四倒。喜于四相。惊畏五盖。喜于五根。惊畏六入。喜于六通。惊畏七识住。喜七助道法。惊畏八邪。喜八圣道。惊畏九众生居。喜九次第定。惊畏十不善。喜十无漏善。惊畏有为界。喜无为法。当知此即是增上慢。何以故。大德阿难。而是一切皆是动摇皆是戏论。大德阿难。若有动摇。若有戏论。心即自高。自在摄取。依止妄想。堪忍成就。如是等法。名为自在。自在故生于憍慢。大德阿难。如是比丘。当知名有增上慢也。所以者何。大德阿难。云何有为界空。是空入空。当知此比丘有增上慢。大德阿难。问文殊师利。云何比丘无增上慢。文殊师利言。大德阿难。若有比丘。寂静于内则外寂静。一切境界。若平等非平等。若有若无若有为无为。无有动摇。亦无妄想无不妄想。无二无一。无庄严无不庄严。非有戏论不执著。始见于一切诸法平等。亦无平等无不平等。无有一法能作平等非平等者。如是不动不摇。无有妄想无不妄想。又不执著亦不见妄想。何况向解得果智证。有动摇者无有是处。大德阿难。如是比丘。无增上慢侣亦无戏论。远自他伴舍诸爱著。一切爱著非爱著故。离诸攀缘觉观思惟。思惟解脱解脱向。无有取者。悉皆寂静。因寂静缘。是我身我所身度到彼岸。不见有法解向断证。若有比丘如是修行。无增上慢空平等故。解知一切诸法平等无有上下。若善不善可作不可作有漏无漏。若世出世有为无为。如是等上下动摇。无不妄想亦不见知。如是诸法悉见平等。喻如虚空。大德阿难。若有比丘如是解者。名善解脱。如是比丘无增上慢。以是义故如来说言。若有比丘解诸法平等。喻如虚空如动于虚空无所触著。沙门法者亦复如是。说是语时。二百比丘悉断诸漏得于无漏解脱之法。尔时宝上天子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无增上慢。愿如实说。文殊师利言。天子。若有菩萨一切智心无等等心三界最胜心。过诸声闻及缘觉外诸境界。以安住心。然亦修行一切善根。为增上故。化众生故。摄正法故。为余众生为他人说一切智心。是心如实解本始平等。如随所闻其心体性。解知一切众生体性。解知一切诸法体性故。解知一切善根体性。解知一切善根体性故。解知演说菩萨体性。天子。是菩提萨埵如实说受记。复次天子。若菩萨布施。随所施与。随所愿施。及诸余施一切无碍。施无所依不著。无觉无有解。无有解故即是空也。若能如是解施体性。解施体性故。解如实始体性。解如实始体性故。解诸法体性。解诸法体性故。解诸一切众生体性。解诸一切众生体性故。说菩萨体性。天子。是名菩萨施清净。故说授记也。复次天子。若有菩萨。解知身者即解知戒。解知口者即解知戒。解知心者即解知戒。解身口者解觉寂静。解觉寂静故解众生寂静。解众生寂静故解一切法寂静。解一切法寂静故解如实始寂静。解如实始寂静故得寂静法因寂静缘寂静。随有所闻一切诸法能说寂静。天子。是名菩萨戒清净。故如实说受记。复次天子。若有菩萨。知于法性毕竟是空。知于法性毕竟自在。于诸众生能忍众恶。心不起忍。不思外事不背众生。能灭一切众恶。如诸众生性忍体性亦尔。如忍体性菩提性亦尔。如菩提性一切诸法体性亦尔。如知一切诸法体性。如实如法亦尔。如如所闻同尽法性。法性界毕竟空。法性毕竟空说行顺忍。天子。是名菩萨真实净忍说授记也。复次天子。菩萨知慎一切法行离诸思惟。无诸庄严成舍进行。如有所为亦无所作。其知坚固一切能离。内性寂静外化众生。知精进寂故知菩提寂。知菩提寂故亦知一切诸法寂静。知诸法寂故知如实始如所闻法。精进性寂故一切能说。天子。是名菩萨清净精进如实知授记。复次天子。若菩萨入诸法平等无增减禅。以禅力故其心安住。心安住故识无所住。识无所住故七觉心平等。七觉心平等故得禅定平等。得禅定平等故知菩提平等。知菩提平等故知一切众生平等。知识一切众生平等故知诸法平等。若如是知诸法平等。随所闻法。能说诸法体性平等。天子。是名菩萨清净禅定如实说受记。复次天子。若有菩萨。慧眼清净如实知见于一切法。随所见法皆无所见无有动摇。得无动智无行无因无缘行。亦不行诸威仪法则。亦非不行。不行因缘。知诸法平等不救不行。何以故。若不行者即无分别。断诸妄想悕望贪著。是菩提萨埵离诸所有。亦行一切众生行处。为欲教化诸众生故。聚集一切助菩提法故。摄取正法故。不断三宝种故。如来所行者。于一切法清净体性无所分别。以此般若体性净故。知菩提体性净。知菩提体性净故知众生体性净。知众生体性净故知一切法体性净。知一切法体性净故。于诸法体性得如实智。得如实智故随所闻事是法界性说无分别。天子。是名菩萨慧眼清净如实说受记。复次天子。菩萨观身行身念处。知过去身无有边际。知未来身无趣向者。现在身者犹如草木瓦石墙壁身亦如是。若能如是观身身行。是身体性痴行寂静。思惟并行亦无发起。不思惟不起自在是名离我。识无所住修身念处行。亦无有法可修行者亦非不修。知一切法无有体性非不有性。如是观身修于身行。观心如幻化。知心如响应。如实知心。受乐不爱受苦不苦受不苦乐不失正念。不执无明。离受于受不为所牵。是名如实知见受念处。若能如是观受行者。于诸受法心无所行心不安住。是一切心亦不放舍。菩提之心亦不失念。亦不远离。是名观心行心念处。善知法知见法行法。无念无思惟。入于法性无身受心。非观法相。发起见行入于法性。是名观法行法念处。是一切法体性和合。聚集无物犹如虚空。如所闻事无念无思惟。自然说法念处。天子。是名知于净法念处说受记也。复次天子。又是菩萨一切智心而得自在如所教悔。正住不施不乱不失。念于初发一切善根无垢心行。随所行处一切能舍。诃犯戒心不依止戒。忍无诤讼。身口心意于诸众生不生嗔心。不起声闻缘觉精进乘进。不念思惟一切善法。不依诸禅定次第定。心无所行不见行诸见。不行诸法入一切法。如诸圣人。于诸境界而无所行。虽近非圣身口意业未曾被诃。不以信故。求于善法独行无侣。欲自过世行精进行。永断贪欲嗔痴结故。心无烦恼不破戒故。亦不亲近行恶行者。无有谀谄内行净故。无散乱语者口业净故。无所求者自财知足故。非驱使者非邪命活故。无积聚者随有所得皆知足故。无希望者离三界欲故。是知足者离恶求故。是寂静者解一切法皆寂静故。现嗔痴者舍世行故。无戏论者断诸戏论故。是不还者断欲嗔痴故。贪嗜法者调伏憍慢故。是易解者善调心故。善守护者护戒聚故。心善解脱者慧聚净故。是不舍者行圣种故。无退转者发菩提心毕究竟故。无所用者一切世行故。无诤讼者等一切众生故。善自护者护他人故。调自心者不求他过故。离诸悕望者护净戒故。广说法者无吝惜故。是爱护者护于一切众生心故。初发心者集一切善法故。无异行者于一切法得一味故。不动摇者断诸动故。不观种性者教化众生故。等众生者摄取一切诸众生故。初观空者一切法故。调诸见者善教化故。无想行者调伏行想诸众生故。知无愿者所愿满足善调伏故。一切知者观无作故。是行善者不知足故。无物观物者示现非物而是物故。不思惟观者我寂静故。无自我者观化众生以无我故。无非道行者化诸众生离结使故。方便之心得毕竟者修行般若故。定住无去者终不证触一切声闻缘觉乘故。离道非道者第一义故离行非行者。一切凡夫证正行故。无庄严无不庄严者无不悕望诸法故。不自赞者不戏论他故。无等等智者具佛法故。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天子。是名菩萨得于自在。天子。菩萨者随所生处。非不知故生以知故生。而是菩萨摄取生死得自在故。亦得具足成就佛法。而是菩萨非生死流转。以愿力故。在在处生得自在智。是名菩萨得自在智。菩萨非以得边际故。名自在智。若不断绝一切善根。是名菩萨得自在智。菩萨非得诸善根故。名自在智。于诸善根无厌足故。名自在智。菩萨非不生三界得名自在。为化众生故生三界名为自在。菩萨非以离自结故得名自在。为诸众生断结使故勤修精进。是名菩萨得自在智。菩萨不以为己身故得名自在。为于寂静一切众生诸苦恼故名为自在。菩萨非以舍故自在。摄取教化众生故名为自在。菩萨非断自贪嗔痴得名自在。断诸众生贪欲嗔痴诸结使故名为自在。菩萨非自证灭法故得名自在。为诸众生证灭法故得名自在。菩萨非自断漏故得名自在。菩萨为诸善根增长不断漏法名得自在。菩萨非证三解脱故名得自在。菩萨解了三解脱故名为自在。菩萨非自在寂灭五阴名得自在。为舍一切众生重担名为自在。菩萨非以灭六根故名得自在。知诸众生上下根故名为自在。菩萨非以生分尽故名得自在。菩萨不以断绝生故名为自在。菩萨非得过于声闻缘觉解脱名得自在。菩萨道场得解脱果受用一切诸众生故名为自在。演说如是自在品时。于是众中三万二千诸天子等皆发无上正真道心。尔时世尊赞于文殊师利童子。善哉善哉。善说一切菩萨受记。文殊师利。若有菩萨闻说如是菩萨受记。一向信解不生惊畏。诸佛世尊为说真实无上道记。尔时宝上天子语文殊师利童子。汝今演说于受记也。文殊师利言。天子。我说受记我有是法。有觉了者我说受记。天子。我今不得乃至一法亦无觉了。云何说受记。天子言。文殊师利。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岂无解向而得果耶。文殊师利言。天子。诸佛世尊无解向得果。天子。诸佛世尊不为解向得果说法。天子言。文殊师利。诸佛世尊云何说法。文殊师利言。天子。诸佛世尊亦不分别体性而说法也。无生无灭无因无缘无去无来。无有众生非无众生。无污染无白净。无生死无涅槃。天子。诸佛世尊如是说法。天子问文殊师利言。诸佛世尊不为涅槃而说法者。何以故。名为佛出世耶。

同类推荐
  • 寻芳雅集

    寻芳雅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搔首问

    搔首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ona Perfecta

    Dona Perfect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疑雨集

    疑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煞神桃花本荣华

    煞神桃花本荣华

    (强强联手,天下我有。1V1强势宠文,剧情传统武侠风,欢迎入坑)天门门主捡到宝了!可是,好好的夫人不做,一心想要成为血杀令主,这又是闹哪般?正宫帝后不去做,非要成为帝王手中一把刀,天门门主觉得,自己的教育方针可能有问题。这丫头,没听说过什么叫做“一日为师,终身为夫”的吗?再不济,总该知道救命之恩,以身相报吧!【甜中有虐,虐中带甜慢热文,看腹黑帝王江湖追妻路!(新书:《极品修仙之夫君要从小抓起》正在连载,欢迎收藏观阅!)】
  • 板砖专精成为史上最强

    板砖专精成为史上最强

    正义的伏击之九世恶人神秀异世重生居然可以开启无限宝库荣登神界千秋万代长生不死果然板砖专精什么的成为史上最强无敌天赋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是在开玩笑吗?——关于小说名字太长写在序里的注意事项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瓦尔登湖》记述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里有个杂货铺

    那里有个杂货铺

    那里有个杂货铺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但你见过人心吗?
  •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肖扬在大一的时候,经过一场深度的暗恋和几次荒唐的突发事件,终于和苏琳确立了恋人关系。之后与大学的一些好朋友经历了一段无聊却充实欢乐的生活后。转瞬间,苏琳遇到了意外,自己也看到了眼睛难以相信的事实……孤独,恩痛,心伤,沉沦似不死的幽魂,缠绕着主人公。一幕幕人间的喜剧、悲剧,爱情的专一、背叛,生活的甜蜜、悲痛,人的一切好像都有一位在冥冥之中的掌控者。
  • 江湖弈江湖

    江湖弈江湖

    成长,劫难,相辅相成。江湖在人间,在朝堂,在心中。
  • 暴躁时代

    暴躁时代

    新书《我只需一刀》系统热血流!新书《我只需一刀》系统热血流!
  • 寸相思

    寸相思

    世间有一份情不见朝朝暮暮,一见终生则误。她有一份执恋,没遇见他时是恨,遇见他时是爱,最后爱恨两难,在羲合殿里待了八万年的光景,她亦不知道若是再见时,心中的淡然是否真的如一汪清泉般淡然无波。_______你我之差不过伯仲之间,却天差地别。她在我身边时我权势倾心,我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了她,如今我终得这三界的最高之位,却永远也得不到她……我知道她对我的情,可我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意,而我的意并非她……我从未出过这片天地,我只想一生一世的守在这……守这你容晞姐姐你说,若是行陌走出了那片天地,会不会来魔界看一眼这万里的梨花?我很想用一生的时间去等他,可惜这一生好短……好短
  • 洗心记

    洗心记

    天地立而有名,万物生而有心。心之道,顺天地而容万物,人有人心,兽有兽心,魔有魔心,凡能正心诚意者,经修炼皆可得道。修炼之途,有一要义,曰: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