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73900000003

第3章 两张脸的永乐大帝 朱棣

今天我们讲明朝第三个皇帝,明太宗朱棣。

说道朱棣,我想大家也不会陌生,托这些年电视剧的福,我们已经在银幕上见识过许许多多的明星演绎朱棣的形象。

我现在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TVB的电视剧洪武三十二里面马德钟饰演的朱棣,形象和朱棣官方画像很接近,所以对这部剧很有印象。

朱棣在历史上名声很尴尬,喜欢他的人往死里称赞,各种头衔给他加上去,比肩唐宗宋主之类。

讨厌他的人呢说他穷兵黩武,暴虐嗜杀,大兴土木,让明朝不堪重负,还是一个篡位逆臣。

反正各种各样的好话坏话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可以说是明朝争议最多的皇帝之一。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位有着两张面孔的永乐皇帝朱棣。

大家可能发现了,我这里说朱棣的庙号是太宗,而不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成祖。

为什么呢?因为朱棣死后,官方的庙号就是太宗,而太祖这个听上去更加威风的庙号是他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嘉靖皇帝给他换的,在这之前都是叫太宗皇帝。

朱棣出生的年头不是很好,他出生在至正二十年,也就是1360年。这时候明朝还没有建立,有印象的朋友肯定记得,这时候朱元璋正在和陈友谅等人打的你死我活呢。

朱棣就在这样的战火中出生了。

或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战火中出生的朱棣从小就对打战很感兴趣,而他年少的时候都是跟着那些人屁股后面的呢?听听这些名字,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无论哪个名字拉出来都是威风凛凛的存在。

朱棣就是跟着明朝的这些开国名将长大的。

这也养成了他对战争,这个大型杀人真人秀的浓厚兴趣。

而他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到了136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朱元璋给自己的七个儿子去了名字,分别是,老大朱标、老二朱欆、老三朱棡(刚)、老四朱棣、老五朱橚(素)、老六朱桢、老七朱榑(府)。朱元璋同志可能是个强迫症,为什么这么说,你去看看他这些儿子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就知道,全部带有木子旁。而且这些儿子的名字,后人看了绝对会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不高的人,因为他这些儿子的名字真的是让后人看见了会觉得自己文化水平太低了。

就好比朱刚、诸素、朱榑,这几个字大家听着可能没什么,但是如果你们看到了这几个字一定会抓狂,因为实在是太难认了,根本就读不来。

这里要说一个朱元璋定下来的规矩,就是他的这些儿子孙子的名字他做了规定,什么规定?就是这些子孙的名字最后一个字要以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为最后一个字。比如他儿子们都是木字旁,孙子都是火字旁、重孙子是土字,反正很有特点,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明朝皇帝表,十分的有趣。这也让他的这些儿子孙子头疼不已,毕竟起名字的时候一个偏旁部首的字就那么几个,还要避一些忌讳,于是明朝的一些皇家的子孙们名字你脚都叫不上来,因为都是自创的,堪称明朝一大奇景。这里要说一句,之所以这么难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的后代实在是太多了。一百多年后,曾经北部九王之一的庆王后代,一个人就生了94个小孩,跟当时的皇帝朱佑樘比起来,可谓战斗力爆表。

朱棣在战火中长大,在洪武三年,1370年,他十岁的时候就被封王。

不过小时候,朱元璋对他的这些个儿子很严厉,包括朱棣朱标在内的儿子孙子都去体验过生活。我们前面也说过,朱元璋喜欢把儿子孙子拉出去锻炼,朱棣小时候也接受了这样子的生活体验,他在凤阳老家住了很长一短时间,这算是体验生活。

毕竟这些在皇宫里长大的小孩子以后是要成为一方之王的,早点体验生活实践教育有助于这些孩子的成长。

这就好像现在比较火的那个节目变形记,只有吃过苦才能知道幸福生活的可贵。

于是到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20岁的朱棣就藩北平,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燕王。

朱棣是在战火中出生,战战火中长大的人。比如我们小时候,在上高中之前玩的都是什么东西,我记得那时候上初中就是看偶像剧,打篮球、看NBA什么的。

小学的时候玩得就更小孩子了,小霸王、帝国时代、红色警戒、传奇,那都是是童年最开心的回忆。有人问为什么没有CS,对不起,我晕3D,CS玩不了二十分钟就会吐。

但是朱棣都是干嘛?朱棣和兄弟几个都是跟着自己的那些亲戚叔叔一起在军营里长大的。特别是一个人跟朱棣非常的要好,那就是他的表哥李文忠。

李文忠我们说的不多,但是这明朝前期的李家人影响很深远,特别是他儿子李景隆。我们这里简单的说一下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朱元璋见到他的时候李文忠十二岁,那是1350年,所以朱棣的这位表哥比朱棣大二十二岁。

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后很喜欢李文忠,那时候朱元璋也已经有了一点实力了,于是他收了李文忠当养子,李文忠就姓了朱,后来开国后姓回了李。

李文忠可以说是明朝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的的猛将,也有人说李文忠的实力应该在常遇春之上,不管怎么说,反正很牛。

李文忠不仅能打仗,更重要的是这人有行政能力,能够处理很多事情,他可以说是朱元璋那么多亲戚里面唯一有学识的人,所以非常受朱元璋重用。

洪武初年的时候,明朝的最高军事机构,大都督府的领导人就是李文忠,他的才干可见一斑。

而朱棣就是和这个表哥非常的要好,经常往这个表哥的军营跑,时常问问今天砍了几个,昨天砍了几个之类的问题。

而跟随李文忠最大的收获或许不是军事能力和才能,而是他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们之前已经很熟悉的草包李璟隆。

李璟隆是朱棣的表侄子,但是两个人年纪差不多,李文忠因为比朱棣大太多了,所以李璟隆就成为了朱棣幼年的玩伴。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之前李璟隆被朱棣打的一塌糊涂,李璟隆最后还是会给朱棣开门了。

朱棣太了解李璟隆了,多年的交往,这李璟隆军事蠢材的形象在朱棣的心里扎下了根。

所以日后才能打的那么得心应手,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客观因素和运气成分。

我们顺便提一下朱棣的老婆。

他的老婆地位很高,他是徐达的长女。这段婚姻也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在里面,因为这一层关系,也助力了朱棣后来的成功。

因为北平的特殊位置,所以朱棣和他蒙古邻居经常发生摩擦。

能讲和就讲和,讲不和就打服他。

只不过有些人打不服也谈不拢,那就只好让他老爸朱元璋派人搞定这些不听话的蒙古人了。

朱棣也就是在这样的砍砍杀杀中,跟随明朝的那些名将成长起来的。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朱棣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当主角的机会。

他这次的目标是北元的丞相咬住,就是咬住你不放的咬住,名字很有特点。还有一个是太尉乃儿不花。

不过朱棣虽然是男一号,但是男二号也是个强力的对手,那就是他的兄弟晋王。

而对于这次的北伐困难不是在于敌人有多强大,而是能不能找到北元的军队。和上一次蓝玉北伐一样,朱棣也有一样的烦恼,不一定找得到北元的军队。

不过朱棣就是朱棣,在漫天风雪中他找到了乃儿不花的营地,只不过朱棣并没有打乃儿不花,而是用了兵法里最高级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朱棣的威胁利诱之下,乃儿不花带着几十万人投降了。关键的是,朱棣对乃儿不花礼敬有加,乃儿不花投降投的很舒服。朱棣就这样没死一个手下就彻底歼灭了北元的主力,从战略上完成了任务。

这一战让朱棣的军事才能展漏无疑,也让朱元璋在日后更加放心的把军队交给他来指挥。而他的兄弟晋王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非常的差,很好的衬托了朱棣伟岸的形象。

本来朱棣心里杜宇皇位应该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但是两年后,太子朱标死了。这下子朱棣内心的小火苗就窜起来。

只不过这小火苗窜起来没一会,朱元璋董事长就给他浇了一盆凉水,他指定了朱标的儿子当继承人,这让满心期待的朱棣十分的郁闷。

朱标是老大,他当继承人也说得过去,毕竟人家是老大嘛!但是朱允炆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当继承人,这就有点难受了。对于这个决定朱棣很无奈,因为他没有权利去反驳这样的决定。

于是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登基,而朱棣又成为了一个新老板的打工仔。只不过这个新老板不厚道,一上台就开始对这些老员工动手,准备将这些老员工都开除,而且还不带赔偿。

于是我们之前说过的靖难之役就开始了,这是建文帝主动挑起的一场战争,不过对于战争的准备工作,建文帝显然没有朱棣准备充分。而在另外一个战争条件上,朱棣更加领先了建文帝好几个量级,这就是战争人才。

其实就大环境来说,建文帝的人才库里弹药很充足,只不过因为建文帝并不是个有军事能力的人,所以在用人上昏招迭出。

而朱棣同志就不一样了,他可是砍人专业户,打战对他来说就是每天开车上班,熟的不能再熟。

所以在战争人才的准备上建文帝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还有一个就是对于战争的决心。

在建文帝下了那道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的命令时,建文帝就已经败了,沙场无父子这种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能赢才是活见鬼了。

下面我们说说朱棣的战争资源。

首先就是军队。

因为北平是北方重镇,是防御蒙古的重要据点。

所以朱棣手里的部队本来就不少,而且质量还很高,具估算,朱棣当时在北平有五万人马。

后来起兵后,他的一些旧部来投靠他,兵力增加到了八万左右。不过最重要的一只部队不是朱棣自己的,而是他从他兄弟宁王手里抢过来的。

这就是后来在靖难之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朵颜三卫,听名字就知道这支部队有故事,我们等会再说。

到后来与李璟隆正面开打的时候,朱棣手里已经有差不多二十万人马了,这就是朱棣兵力情况。

兵力是基础,领导才是核心。

就军事人才而言,当时明朝有一个公认的第一大将,不过这个人不是朱允炆的人,这个人正是朱棣本人。

建文帝手下谋士其实也不少,只不过他们所有人加在一起可能也不是另外一个人的对手,而这个人就是朱棣手下的一个和尚,名字叫道衍。

这个人的能力在之后的战争中充分的展现了出来,成为帮助朱棣登上皇位的最大功臣。

虽然朱棣说是李璟隆,但是他自己其实很清楚其实道衍才是。

在武将方面,朱棣手里有丘福、朱能、张玉等,同时朱棣还有一个朱允炆不具备的军事人才,那就是儿子。

朱棣有四个儿子,不过在这场战争里起到大作用的是三个,世子朱高炽、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

这三个人在这场战争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建文帝输的一塌糊涂,老底赔光。

战争中朱棣这些手下发挥的作用可以说一说。

首先是道衍,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人。因为这个人和朱元璋同志一样都是一个和尚。

和尚有毒啊!

道衍他本来是给朱棣讲经荐福的,但是这个人一心想要实现自我价值,于是在跟随的朱棣的第一天开始,他就策划着靖难之役的这一天。

道衍是今天的江苏人,比朱元璋小七岁。

这人从小就好学,而且多才多艺。十四岁的时候出家,不过靠着才学,道衍和当时的名人关系很好,比如太子的老师宋濂就是他的好朋友。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道衍这个和尚的老师居然是个道士。

这个道士叫席应真,别的本事不高,但是这人精通阴阳术数,天文地理,卜卦算命很厉害。

这就是道衍的成长路程,阴谋家就是这么炼成的。

道衍跟着朱棣去了北平后,就一直鼓捣着朱棣造反,朱棣倒不是也缺心眼的,虽然有那个贼心,但是没那个贼胆。

只不过建文帝给他送来了贼胆,让朱棣不得不反。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经过几年的战争,朱棣一举拿下了南京城,赶走了建文帝当了皇帝。而他的取胜之匙就是道衍,道衍为朱棣制定的战略战术让朱棣成功的走上了最高领奖台。

在打济南失败后,道衍给朱棣提出的就是带领轻骑直取南京。朱棣听从他的建议,绕过了对他来说噩梦般的济南城,直取南京城。然后在大侄子李璟隆和弟弟谷王的配合下夺取了皇位。

朱棣当了大明朝的扛把子之后,道衍成为了永乐朝的关键性人物。

朱棣即位后,道衍被封资善大夫、太子少师。然后恢复了俗家的姓姚,赐名广孝。

他虽然没有爵位,但是在朱棣心中,姚广孝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比的。

不过这个靖难之役的策划者一直都住在寺庙里。

白天穿着官服去上班,晚上回家就穿僧袍,也算延续了他的不走寻常路传统。

后来姚广孝在永乐大典的总编辑解缙死了之后继续负责永乐大典的编撰,在的手里,永乐大典编撰成功,流传后世。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功绩就是,他负责了朱棣迁都北平总规划。可以说北京城就是姚广孝一手规划出来的。

姚广孝的事迹流传的不多,最要就是因为他为人太低调了,而他死后,“黑衣宰相”的霸气外号倒是流传千古。

这里要说一个能证明姚广孝在朱棣心中地位的事情,那就是姚广孝死后,朱棣追封荣国公。

追封公爵没什么稀奇的,姚广孝也没有后代可以继承。

关键的是皇帝亲自给他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的身份入大明祖庙。大明276年只此一位牛人。

姚广孝策划了靖难之役,靖难之役里有几场战可以好好说说,也是这几场战,奠定了朱棣手下和儿子之后的历史地位。

首先是北平保卫战。

这一战的主角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

还记得李璟隆带了五十万人打北平城吗?守城的就是这位朱高炽。结果大家知道了,李璟隆这个坑爹货怕别人抢了他的功劳,于是就给了朱高炽机会。朱高炽用物理学知识,打造了北平城的冰墙。狠狠的教训了他这个堂哥,最后李璟隆大败。

李璟隆一生输过很多仗,成全了无数的对手。

而这次他成全的就是朱高炽。朱高炽凭借这一战捞足了政治资本,为今后继承大统建立了基础。

而北平之战后,朱棣找来的朵颜三卫就发挥作用了,这些蒙古雇佣兵打起南军的部队实在是小菜一碟。

朵颜三卫是蒙古投降明朝的军队,也可以说是明朝的雇佣军,这些人只要你按时发工资,那他们就会对老板言听计从。

朵颜三卫也叫兀良哈三卫,是冯胜和蓝玉打纳哈出之后投降明朝的部队。这支部队是当时明朝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朱元璋将这支部队给了他的十七子宁王朱权。

宁王朱权是个很厉害的人物,有人评价“燕王善战宁王善谋。”这就看得出来宁王确实是个狠角色。

而这只朵颜三卫就是朱棣绑架了宁王得道的。朵颜三卫的战斗力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他们砍瓜切菜般的将南军打成了残军。

之后朵颜三卫基本就成为了朱棣靖难之役的主力部队,为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

接着是一场非常有名的战役,郑村霸之战。

知道这场战役的人都清楚。这场的主角是马三保。当时李璟隆在郑村霸这里安营扎寨,随时准备对朱棣进攻。

马三保献计,朱棣一举破了李璟隆七座大营。一举击溃了李璟隆的心里防线,李璟隆大败而跑。

李璟隆这一战成全的就是马三保。而马三保就是日后七下西洋,为大明建立了东亚和东南亚朝贡体系的三保太监郑和。

靖难之战有很多先进的火器开始投入到战场使用,比如南军的大将郭英就使用了一种可以埋在地里攻击敌人的火器。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玩样就是地雷。

还有一个就是朱棣手下的大衣猛将朱能。

朱能是朱棣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整场靖难之战他发挥的都很出色,他的代表作,那肯定非真定之战莫属。

当时耿炳文在真定被朱棣击败,朱能就率领自己的部队追击。对方撤退的部队有几万人。最后死了无数人,还有三千人投降。

但是朱能带了多少人追击呢?答,30个。你没听错,就30个人。30十个人,追了耿炳文几万人,还俘虏了三千人,简直就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

当然朱能的战功还有很多,不然他也不会靖难成功后封成国公、太子太傅等职位了。

最后要出厂的这位是朱棣的另外一个儿子,朱高煦。

他是朱棣的二儿子。

用他舅舅,魏国公徐辉祖的话评价他,那就是这个人很能打,但是他只为自己打的流氓。

朱高煦很厉害,他在白沟河杀了当时南军非常厉害的将领瞿能和他儿子。

后来又在东昌救了兵败的朱棣。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朱高煦在朱棣攻打南京的最后时刻带着援军赶到,让已经精疲力尽的朱棣有了喘气的机会,最后打进了南京城。而朱棣那句“努力,世子身体不好。”更是让朱高煦想入非非。

因为朱高煦的诸多军工,所以朱棣称帝后在立太子的时候就有两派的声音出来了。

而当时

朱高煦的支持率也很高,并且朱棣也很喜欢自己这个儿子,随意迟迟没有定下来,要不是朱高炽生了个好儿子,那这皇位到底鹿死谁手还真的不好说。

日后的朱高煦也非常的配合自己舅舅对自己的评价,在他老爸和大哥都死了之后,他就造了自己大侄子朱瞻基的反。

当然,最后的下场也不好,死的比较惨。

他造反失败后被明宣宗关了起来,一次明宣宗去看他,也不知道朱高煦是不是缺心眼,居然拿脚绊倒了明宣宗,明宣宗大怒,然后命人拿了一个几百斤的缸扣在了朱高煦身上。没想到这个二百五居然举起了这缸,明宣宗一看就叫人拿来了柴火,在缸周围点了起来,把朱高煦烤成了瓦罐肉干。

朱棣的这些文臣武将把他推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

朱棣继位后对建文帝的政策采取了非常简单的统一的处理,废除。无论好坏,只要是和朱元璋的政策有出入的都废除。

朱棣在位二十二年,这二十二年可以说是明朝的鼎盛时代,朱棣建立了一个以明朝为核心的朝贡贸易体系,构建了东亚华夷秩序。

在这个朝贡体系里,有超过60个国家都明朝称臣,并且深刻的影响了后来近500年的东亚国际秩序。

这个秩序的建立当然靠的是两个基础。一个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另外一个就是强大的军事实力。

经济实力这里咱们就不怎么详细说,毕竟经济实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而明朝的军事实力确实肉眼能看的见的,同时,军事实力的基础也就是经济实力。

明朝陆地战斗力前面讲了很多,无论是朱元璋时期还是朱棣时期,打北元跟打三孙子似得,北元也在朱棣的手里被打成了鞑靼,

不过有一些人还不知道朱棣的恐怖。

当时的安南就是其中之一,南安就是现在的越南。

安南是明朝的属国,有一天安南国王换人了,换了的人姓胡,说自己是之前陈氏国王的外甥。

后来朱棣发现了这个胡氏的骗局,于是派人去安南查看,结果胡氏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居然杀了朱棣派去的人。这下朱棣愤怒了,愤怒的后果就是朱棣派了三十万大军进攻安南,这规格比打蒙古人还要高啊。

而统领这只部队的是当年三十人就敢追击耿炳文十几万人的朱能,不过很可惜,朱能在行军途中生病死了,后来主帅改成了张辅。

结果不用多说,安南被一举平定,胡氏被押解回国。

而安南评定后,因为安南曾经的皇室成员都死光了,而安南的广大人民群众又极力的想要成为明朝的公民,于是公元1407年,永乐五年,朱棣改安南为交趾,设立布政使司,算是一个省吧!

就这样,自汉唐以后,安南又一次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哎,谁能想得到,这个以前的省,后来会是个白眼狼。

而对于蒙古,朱棣的政策是打。而且是亲自带着人打。

朱棣是亲自带着人削这群蒙古大汉,削了几次总算是消停了,明朝北方自此有了二十年的平静岁月。

这里我们要说一个部队。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忘了是说八国联军还是英法联军打清朝的故事。那时候就看到一个景象,一排排穿着红色衣服的洋人站在那里,手里拿着火枪,然后清朝的士兵骑着马拿着刀冲过去,结果就是这些穿着“勇”或者“兵”一个个倒在洋人的火枪面前。看到那场面我就感叹,哎,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火药都拿来放爆竹了。

后来再看到中国近代史里面那些屈辱的历史,就觉得我们实在是太落后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是发明火药的国度,同时也是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张艺谋的长城里说的不就是马特达蒙来中国偷火药的事情嘛!

而在朱棣的时候使用火器的是一只特种部队,可以说是当时的火箭军。

这只部队的名字叫做神机营。

听名字就知道这支部队是有故事的部队。

明朝的火器其实很早就开始大规模的使用,而最开始大规模使用火器的就是当年在洪都保卫战重创陈友谅的卫国公邓愈。

但是论火器战术的巅峰强者,沐英这个名字牢牢的占据了洪武朝的头把交椅。

沐英当时守卫的是云南,这个大家看过鹿鼎记的都知道。

而那时候云南还没有做旅游开发,所以民风比较彪悍,而沐英当时的作战对象是啥呢?就是对象!不是别人家媳妇,而是真的大象。

说明那时候环境保护是真的好。

明朝的军队都是骑兵和步兵,让这些士兵砍人还可以,但是砍大象那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说道战象,让我想到小时候玩的游戏帝国时代,暴露年龄了。

帝国时代里战象是波斯的专属士兵。那时候还小,玩帝国时代没有看过什么攻略,看到小伙伴出了战象,我就就想着一定要打败他。

于是觉得西班牙的征服者是骑马的火枪手应该能打得过,结果没想到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后来才发现原来克制战象的居然是最便宜的长矛手,颇有点斗兽棋的规则。

而现实中,沐英对付这些战象的就是就是用他的火器部队,不过跟游戏里面不一样,这些战象遇到明朝的火箭军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沐英创造了领先欧洲三百年的三行火铳战术,也就是三排火铳手轮流射击,能够将当时的任何敌人打成筛子。

而朱棣的神机营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了沐英统治的火器使用精髓,并且在后来的部队中加入了其他的兵种,比如炮兵。

神机营大概配备了五千人,其中步兵3600人左右、骑兵1000人左右、炮兵400人左右,配置可以说十分的合理。

神机营是明朝军队在前期克制蒙古骑兵的重要兵种,这种火器部队的加入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世界战争史的格局。

不过很可惜,这支曾经让蒙古骑兵闻风丧胆的特种部队,在土木堡一战中全军覆没。

但是神机营并没有随着土木堡之战而消失,它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了清代,清代的神机营其实就是欧洲列强的新式火器军队,并没有明朝时候这样的诸多功能,而这个神机营最后也随着清朝的覆灭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明朝的火器一直发展的很好,后来纵横辽东的关宁铁骑用的就是更加先进更加恐怖的三眼神铳,那东西完全可以说当时的机关枪,日后我们也会介绍。

陆地上安稳了,于是朱棣开始把目光看向了海外。出海的任务他交给了曾经立下大功的马三保,也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人,而他还有个更加时髦的身份那就是***教徒。马三保从小就喜欢航海,向往大海。因为作为一个***教徒,去圣城麦加朝圣是他最大的愿望。

只不过马三保的运气很不好,洪武十四年,傅友德和蓝玉带兵出征云南很快平定。于是马三保作为土著居民就成了俘虏,之后就被残忍的阉割,送到了朱棣的王府。

而傅友德、这次的远征还造成了一个影响历史的后果,那就是他们军队里有一个军官死了。这个人以前是朱元璋的亲兵叫戚祥,所以朱元璋给了他的后代一个世袭的爵位,明威将军。

多年后,戚祥的一个后代出生了,这是个男孩,名字叫做戚继光。

说回郑和,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不过这七次不是同一个皇帝在位时去的,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八年。

郑和出海用的船叫宝船,宝船我们来了解下。明朝的造船技术应该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其实朱元璋的水军造船不怎么样,他的技术都是后来打败了陈友谅,从陈友谅哪里继承来的。

而宝船有多少大呢?有个数据可以了解下“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换算一下,最大的宝船大概长度135米,排水量将近两万吨。说是无敌战舰一点都没有夸张。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公元1405年7月11日。

此后分别于1407年、1409年、1412年、1416年、1421年。

第七次是朱棣的孙子,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宣德五年。

前后七次下西洋,扩大了明朝和东南亚各国以及南亚甚至是非洲的影响。

而和欧洲的那些航海家不同,郑和的舰队是以和平友好为目的的航行。

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建立了全面的东南亚朝贡体系,东南亚的各个小国纷纷来中国朝贡、做生意,拜见永乐皇帝。

这是在原有的东亚朝贡体系下的延伸。这种朝贡体系不是以武力为基础的霸权体系,而是围绕政治、经济、宗教等多方面建立的国际贸易、政治关系。

当然郑和下西洋也不是没有坏处,虽然开始了海外贸易,但是朝贡体系让明朝的国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让明朝的经济实力受到了巨大挑战。

郑和下西洋为朱棣赢得了媲美唐太宗天可汗的地位,这是武功。而他做这些的主要目的我觉得主要是为了赚一个名声,转移国内注意力。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皇位得来不正啊,他要用更大的文治武功来堵住广大人民群众的嘴。

有武当然就有文。朱棣这个靠杀人起家的野心家做了件留名青史的好事情,那就是下令修订了一部书《永乐大典》。

请注意,永乐大典不是一本书,或者一套系列小说。而是一部百科全书。

那永乐大典是什么规模呢?

全书一共22877卷,目录就占了60卷。11095册,字数一共3.7亿字。那可是古文啊,3.7亿字的古文啊!汇集了图书共七八千种。

对于永乐大典,有很多人争议,说他其实没有技术含量,就是把那些已经写好的书抄一遍。

虽然我也觉得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能够一字不改的将这些书都抄下来也能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朱棣当时对这些书的宽容。也让很多古代经典都保留了下来。

有人说乾隆皇帝不是也修了什么四库全书吗?那个是不是也很牛逼啊?

对此我只能说呵呵。

四库全书的规模是永乐大典的三倍多约三万六千余册,八亿字。规模确实是很大,但是。看似非常的宏伟四库全书是站在和它一样多的书的尸体上编修完成的。

我们来看看乾隆修四库全书的时候烧了多少呢?

1、烧了对清朝统治不利的差不多一万三千六百卷,共15万册。同时还销毁了明朝很多的档案,让明朝的很多事情都成了未解之谜。

2、查缴禁书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就这样的成绩还好意思说是十全老人,乾隆同志的脸皮之厚也是可见一斑。

永乐大典的总编辑最开始是解缙。这是明朝历史上公认的第一大才子,非常的有学问。

解缙是个投机分子,他本来是建文帝的臣子,后来朱棣靖难成功当了皇帝,解缙就成为了朱棣的手下。朱棣刚开始很喜欢这个读书人,毕竟他自己读书能力有限嘛!

解缙靠着自己的才学一路做到了明朝的内阁首辅位置。作为最有学问的人,解缙当这个总编辑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解缙才学很高,但是政治眼光不够,后来参与到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中,最后死在了永乐十三年的冬天。

永乐大典的修筑是明朝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丰碑。

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虽然德行上面有很多的坑爹之处,但是对于现在的北京来说是要感谢他的。

因为北京会有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朱棣就是那个打地基的人。

朱棣迁都北京是有很大的战略意义的。因为他是燕王,守卫的就是大明朝的北方边境,没有人比他更知道北方边界杜宇大明朝意味着什么。

现在的首都在南京、如果要防卫蒙古,那就要在北方屯重兵。这样的结果就是给了某些人巨大的兵权,从而会威胁皇帝的位置。

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有没有办法一举两得呢?有,迁都,让自己去守北平城,这样就一箭双雕了。再加上朱棣在北平呆了十几年,生活习惯在北方,传说他还非常喜欢吃朝鲜泡菜,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

顺便加一句,我们现在说的朝鲜这个词也是明朝的皇帝赐给当时的朝鲜国建立者李成桂的。

只不过这个人不是朱棣,而是他老爸,朱元璋,意思是朝日之鲜明的意思。

话说回来,永乐四年朱棣下令迁都,北京城前后建造了十五年,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建成的,但比元大都更加雄伟壮丽。从整个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明北京城是一座呈“凸”字形结构的城,且外城包着内城的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

从外城到紫禁城,有一条很深很宽的护城河,在北京的朋友都知道。

这样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的中心,处在层层拱卫之中。在城的四周再布以天、地、日、月坛,紫禁城俨然是“宇宙的中心”了。

以上是朱棣被人歌颂的一些政绩。

不得不说,朱棣确实是个当皇帝的好料子。而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这也在一定层面上肯定了朱棣的历史功绩和个人能力。

只不过每个人都有两面,就像我们这期的标题,朱棣是个会变脸的人,他的仁慈、关心是给顺从他的人看的。

而对于那些不顺从他的人,等待他们的就是朱棣的屠刀。

他的皇帝位置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朱棣一生都活在巨大的阴影当中,别的不说,当年建文帝失踪就让朱棣每天晚上睡不着,更可况是天下人对于他夺取皇位的合法性质疑。

朱棣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里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日后的吴三桂要是没有中途自己称帝的话可能会成为第二个。

于是为了有个合法的地位,朱棣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正史里都说朱棣是马皇后的儿子。其实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不是,只不过是他自己掩耳盗铃,改了太祖实录等明朝官方史书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

反正为了说自己是嫡子这个身份,朱棣连亲妈都不认了。

至于那些其他的小动作,朱棣自然没少做,包括给朱标和朱允炆泼脏水。甚至还将建文帝的四年皇帝生涯给剥夺了。

朱棣做这些事情都是因为心虚,心虚的人就会老是觉得人们在背后议论他,朱棣也不例外。

于是为了监视这些人,朱棣恢复了锦衣卫。

我们之前说的解缙,就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找人弄死的。

锦衣卫和他们的诏狱有多恐怖?我们没有体会过的人肯定不知道,但是看看死在诏狱里面的人数就能知道有多恐怖了。

只不过,朱棣觉得光有锦衣卫还不行,毕竟锦衣卫也不是他最亲近的人,于是他创造性的建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因为这个机构的办公地点在东安门,所以这个机构的名字叫做东厂。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让无数人闻之色变,同时让锦衣卫也要低头的明朝最恐怖特务势力。

之所以东厂的地位比锦衣卫高,是因为东厂的扛把子都是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东厂在永乐帝之后对明朝的命运起了很大的作用,明朝的宦官也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锦衣卫的任务是监视百官,但是东厂的任务是监视除了皇帝以外的任何人,包括锦衣卫。

东厂无恶不作无孔不入,很好的执行了皇帝交给他们的任务。从这里看得出来朱棣是多么的心虚和恐惧。

不过就算是东厂这样的机构也是有信仰的,他们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一个偶像,说出来你可能都不相信,这样一群无恶不作的人渣偶像居然是岳飞。对你没听错,就是岳将军。

在东厂的大堂里面还有一个牌坊,上面的字让看到的人都会说一句“臭不要脸”。那是什么字呢?答“流芳百世”!

真的很无语。一群这样的人还想流芳百世,真是好自恋。

东厂的建立标志着明朝宦官的走上政治舞台,这也是朱棣对那些投降他的文臣的不信任。

朱棣也想大权独揽,跟他老爸一样什么事都自己干,但是他老是亲自带头出差,所以对于政务一下子很难顾及。

于是朱元璋中后期和建文帝时期用过的大学士制度就被朱棣拿来用了,这就是后来的内阁制度。内阁制度刚开始权利不大,也就是相当于顾问团,但是发展到后来,内阁其实和宰相的差距也不大了。

而为了节制文臣,朱棣让身边的宦官参与到了政务里面,而他的这个举动为明朝埋下了覆灭的祸根。

朱棣对那些不顺从他的人真的有点心理变态,我们看看几个例子。首先就是对建文帝的那些臣子,也就是和他作对的人。

对待主要的对象男子基本上就是剐刑灭族。像方孝儒灭了十族。说道这里我倒是觉得朱棣固然可恶凶残,而方孝儒也好不到哪里去。

为了成全他自己一个人的名声拉了八百七十个人给他陪葬,这算哪门子忠臣?

他凭什么代表另外那些人?那句“诛我十族又何妨”可能只是玩笑,但是后果却是让近千人给他陪葬,而且这些人还是一个一个在他面前死的。

他基本上没有流泪,可谓铁石心肠,这和朱棣的凶残比起来也没什么区别。

我们要说一说朱棣对这些建文大臣人的女眷。那叫惨绝人寰。前面我们说过这些女眷大多都被罚没到了教坊司。

这些女眷到了教坊司后朱棣下了一道命令,命令对这些女眷进行轮X。

没错,皇帝亲自下命令对这些手无寸铁的女人进行残害。二十几个士兵一个昼夜,一直残害这些可怜的女人,手段可谓无耻至极。

而这些人死后,朱棣的态度是“拉出去喂狗”。不是说说,而是真的拉出去喂狗。

明朝从宏观上看是个好朝代,但是从微观上看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社会的许多悲剧和人民的命运。

洪武朝的时候朱元璋最起码对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不错的,痛恨贪官污吏。但是朱棣当了皇帝后,明朝的人民群众和各个官员就悲剧了,有了两大特务组织的存在,再加上宦官干政,明朝的命运就偏离了朱元璋预想的轨道,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朱棣。

朱棣因为自己造反起家名不正言不顺,于是想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结果搞出了锦衣卫东厂这样的“厂卫”特务机关,又搞出了司礼监这样的宦官机构,最后给后面的子孙送来了一群内阁大学士。

200多年后,他那个叫崇祯的后代因为实力有限,所以导致了大明公司破产。他可能觉得自己没脸见老祖宗就上吊了。

而明朝最后的灭亡,朱棣算是第一个挖土的人。

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不过篡位的名头一直挂在他的头上挥之不去,这就让朱棣成为了一个和他老爸朱元璋一样的恐惧症患者。朱元璋恐惧的是别人分他权利,而朱棣恐惧的悠悠众口。

只不过朱棣因为要掩盖自己得位不正而做出的那些事,最后让他的后代尝到了恶果。

一个人做了一件坏事,然后就要用左无数件坏事去掩盖。这些坏事做多了,整个社会环境就改变了。于是社会就慢慢的失去了控制,朱棣的行为恰恰就是这样子。

朱棣死在1424年,他第五次率军出征的路上,那一年他六十五岁。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也算是一种宿命。

朱棣肯定不是一个好人,因为他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对待敌人毫不留情,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好皇帝。

明史是清朝修订的,虽然有很多扯淡的地方,但是对于朱棣的评价却比较中肯,即说他的雄才大略,也说他的暴虐弑杀!我认为这是比较证明的评价。

好了明太宗朱棣的故事为你说道这里,我们下期见。

同类推荐
  • 唐战三国

    唐战三国

    二零一七年的高冷,是跑一千米都会累死的废宅。空降东汉末年,面对三国群雄,如何争霸天下?迎娶三国美女,召唤隋唐群英,成为三国之主!吕布元霸,房谋杜断,卧龙凤雏,关羽秦琼,赵云罗成。
  • 功名簿

    功名簿

    将军一生为君战,三十余年洒热血。千军万马奔朝堂,一心猜忌误终生。无可奈何兄帝王,流言蜚语第臣将。
  • 长生的上下两千年

    长生的上下两千年

    带着前世记忆的秦子戈重生到金戈铁马,纵横睥睨的先秦时代。本欲做一看客的他,却被命运的洪流席卷。道家高人北冥子观其面相言其命犯天煞孤星,必定将是克父、克母、克师、克友、克妻、克子之人。自以为熟知历史发展的他一笑了之。但在好友惨死,母亲自尽,姐嫁鳏夫后,面对明知不可能战胜的命运,他选择了用生命来抗争。机缘巧合下,他吞下了嬴政的长生不老丹。想死的活了千年,不想死的却永眠地下。世人都道长生好,又岂知若是凄苦,纵是长生又何用。世人皆说长生好,唯君自在随天老!不渡世人不渡己,不求长生不求情。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三)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三)

    本书向读者解剖了笼罩在陵寝上的谜团。内容有:曾侯乙墓之谜、秦始皇陵墓之谜、中山靖王刘胜墓之谜、汉武帝茂陵之谜等。
  • 重启帝国

    重启帝国

    万历十八年张居正已经挂了,本草纲目已经有了,传说中的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也神奇的出现了。值此之际,刘辰,一个现代社会的2B青年,穿越而来。刚睁开眼,他要考虑的不是抱皇帝大腿,也不是干翻东厂狗腿,而是守住自己的小岛,自己的地盘。“少年,咱地盘守住了,下一步干啥子?”“干啥子?我听说丰臣秀吉他很屌?他家里人知道吗?什么?不知道?呀呀呸的,不知道就打到他家去,让他家人都知道!”
热门推荐
  • 洞悉人性:读这本就够了(套装共4册)

    洞悉人性:读这本就够了(套装共4册)

    每个人都可能被他人的言语以及隐藏在言语之中的某种行为摆布着,每个人也可能就是隐藏着的交际操纵者。操纵者们戴着各式面具,潜伏在你身边,以种种手段,将你玩弄于鼓掌之间。本书就是让你识破情感勒索、心理绑架、隐形操纵等等困境,从而有效地提高警惕,并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巧妙应对人生困境。本套装包括:《怪诞行为心理学》、《那些准到没话说的心理效应》、《欲念心理学:抓住人们行为里的逻辑》、《洞悉人性:掌握人际交往中的主导权》。
  • 重生之后宫战略

    重生之后宫战略

    “给朕把后宫都散了!”为了她,那个不可一世的帝王散尽了后宫,只为博她一笑“皇上,不好了,娘娘又翻墙出宫了”“罢了,朕亲自去追”一朝弃子,一朝后前世她受尽欺辱,今世她都要一一讨回来那些欺负过她的人,都等着吧
  • 梦的归路

    梦的归路

    孟以杉不过是一个才刚出道的娱乐圈新人,她原本只想安分地做一个敬职敬业的演员,却在红毯的尽头收获了一枚新娘的求婚戒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仙无相

    剑仙无相

    全修真界顶级宗门——珞霄宗内的老祖,方陌白竟只是金丹期……但他却以一剑杖走天涯,生平最爱两件事,饮美酒、舞仙剑。本书为作者第一本书,我尽量写好不鸽不弃不烂尾,尽量每章都写好,不水保证质量,提前感谢读者们地支持,比心。
  • 喜欢你的那些甜

    喜欢你的那些甜

    第一次“我喜欢你!”“我不认识你,哪里来的喜欢。”第二次“我喜欢你!”“我不喜欢你。”第三次“我喜欢你!”“我不喜欢你。”……第九十九次“远生,我喜欢你!”“我不喜欢你,还有,别叫我远生,我们不熟。”带着些许失望,她准备酝酿最后一次告白,如果再不成功,她就放弃了。于是,为了这次告白,她认真学习,发愤图强,看了无数本玛丽苏小说,中途还不忘撕了几个绿茶。毕业,她不准备告白了。多年的重逢,这份爱恋,也只能憋在心里。
  • 痞子王妃:庶女不让须眉

    痞子王妃:庶女不让须眉

    夏岚身为Z国特种部队女子特战队的优秀学员,在目睹了爱人和妹妹的同时背叛后,选择了原谅。从此便是冰封了一颗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壮大祖国军事事业中去,却不幸在执行任务时光荣了。本以为死定了的夏岚却意外穿越到历史架空的轩辕王朝,自己的身份是被嫁给璃王为王妃的慕容家庶女,只是王爷夜夜流连花楼与花魁相会,自己这个正牌王妃却屡遭白眼。醒后的慕容鸢儿不似原先那般胆小怯懦,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王爷来了又如何?绑票敲诈戏花魁,易容变装逛花楼。本想在今世潇洒一生,却在敌军冒进朝中无人时再次走上了前世从军之路。从此休书一封远走边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有明月如眉

    有明月如眉

    明月眉父母皆为西陇大户人家,父亲又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蒙圣恩钦点入翰林院,更是官至三品户部侍郎。怎么看她都应该是那个前呼后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小姐。可现实却是在她出生之前她母亲的正妻位置就被镇北侯府小姐齐菀芝以“平妻”的名义抢了去,并终生被父亲放逐在了老家。关起门来明月眉是明家三老爷、堂堂户部侍郎的嫡长女,可是门外轻视与嘲笑从来不曾离开过她们母女。明月眉的母亲更因常年郁结于心早早撒手人寰。面对母亲的突然离世、冷漠的父亲、虎视眈眈的继母、各怀心思的亲戚们、逢高踩低的下人们、年仅十四岁的明月眉不但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身边的人,还要顺便为自己谋个好前程。出身已经这样了没得选,下半辈子她可要好好为自己谋划一下,她要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她的人生目标是“先苦后甜”。
  • 骷髅绝杀

    骷髅绝杀

    修罗一族的天才修罗夜遭受天雷转世异界!如此遭遇,附身超级废柴罗修之体。正所谓“筋脉堵塞,营养不良,手无缚鸡之力,先天不足”凭借残存记忆,神秘冥王决,意志觉醒残刀命魂!炼魂师?扛起修罗金身,骷髅一现霸气外泄,傲世众生,踏上世界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