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42400000003

第3章

爱,就要写得不同凡响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一、迷惘、怀疑、苦闷、探求——朦胧诗和朦胧诗人

舒婷是著名的朦胧诗人,那何为朦胧诗人呢?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诗坛走上来一群青年诗人。不过,迎接这群青年诗人的,既有如潮的掌声,又有质疑的嘘声。在掌声与嘘声之中,这群青年诗人带着与黑暗动荡决裂的姿态,带着自我觉醒的意识与社会使命感,写下一批反思历史、探索诗艺革新的佳作——“朦胧诗”。

创作“朦胧诗”的诗人被称为“朦胧诗人”,舒婷、顾城、北岛是其中的代表。朦胧诗人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请你读读下面的诗句,试着说出这些诗句的出处和作者吧!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北岛《回答》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舒婷《致橡树》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远和近》

朦胧诗人舒婷,是如何写出令人交口称誉的诗作的呢?其实,这与舒婷丰富的阅读积累和敏锐的语感分不开。那么,她平时都喜欢读什么书呢?她有什么样的读书感悟呢?让我们来看看舒婷是怎么说的吧!

二、青眼相看——舒婷谈张爱玲

舒婷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张爱玲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

在诗人舒婷眼中,张爱玲是一个怎样的作家呢?

舒婷在1996年于柏林写下了《审己度人——读张爱玲》,在文中,她写到自己对张爱玲的散文爱不释手。当她只身在外,在不被凡人琐事打扰的好夜晚,便就着羽绒大枕,将张爱玲的书拿来再次翻阅。

跟她去看《秋海棠》,看《乌盆记》,听她一旁点评“京戏的规矩重,难得这么放纵一下,便招得举国若狂”。自己不禁“咭”地笑出声。

原来,舒婷是联想到了自己儿时看京剧的瞌睡经历,她和张爱玲的经历可能不太一样:

我反正不行,小时候,陪外婆看京剧,我是从锣鼓响开始瞌睡,直至曲终人散的,很没有文化。

舒婷当然不是“没有文化”的人。她敏锐地发现,张爱玲的见解独到,喜欢写一些看似“跑题”的“逸开”细节,从中看到在张爱玲“近似淘气的恶作剧”后面,有着“女人气的可爱小计较和写作人的锋芒”,让读者们“忍俊不禁,开胃得很”。

张爱玲的文字“诙谐敏捷”“雅俗共赏”,是能“养眼(美字美文)”“养心(引古据今)”“养神(情趣盎然)”的“疗饥之长效食品”。在羁旅德国期间,舒婷读完一点儿,乐过一阵儿,赶快掩卷收起,因为这种“疗饥之长效食品”必须省着点儿读。

阅读时,舒婷也在脑海中思索,同为写作者,她惊叹于张爱玲对文字轻车熟路的驾驭能力。看到张爱玲写中国女子服装变迁史的《更衣记》时,她感慨道:

音乐、绘画、戏剧确实过于专业化,有点强捺牛头喝水之难。那么人生百态的观察与穿刺,衣食住行所贯穿的生活学问,极像在江河里泅泳,四周都是取之不尽的水,欲掬一捧,却从指缝漏光了,难得张爱玲在《更衣记》里,写尽中国女子服装之面料、配色、款式上百年来的沧桑,当今的名模及时装设计师未必如此耳闻目详吧?大凡读过张的小说,都知道首饰、家具、园林花卉这些如数家珍的细节,是她的小说最重要的构架之一,让人望洋兴叹。

在舒婷看来,词汇本身具有不同的气味、颜色、音高,甚至是质感,这些词会成为一首诗的启动器或者它的核。其实,在我们写作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作文的中心题旨,其实也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它可能是关于生活真谛的名词,也可能是关乎人生选择的动词,还可能是阐述人生处境的形容词。

不过,在作家的世界里,他们可不能只满足于与有限的词汇“长相厮守”,不然的话,再忠诚的读者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舒婷也只好“硬起心肠不停地见异思迁了”。你是不是也可以在阅读中搜罗一些令你惊艳的词汇,成为你的创作中的一篇佳作或者是它的核呢?

舒婷看张爱玲的散文、小说,悟出了写作的蹊径,那你看舒婷的诗,又会有哪些发现呢?慢慢读,慢慢品,慢慢想,慢慢成长吧!

三、跨越沧海桑田的芬芳——古莲开花

在表达对祖国未来的希望时,舒婷在诗中这样写道: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中写到的“古莲”,和现在的莲相同吗?

说起莲,你一定不会陌生,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周敦颐最爱的植物;它亭亭玉立,清香缥缈,激发过朱自清的创作灵感。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莲,嗅一嗅莲跨越沧海桑田的芬芳。

莲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古老?这个词是不是用得太过了?其实,这个词用得一点儿也不过分。古植物学家从出土的莲化石、孢粉化石推测,1亿3500万年以前,莲已经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区生长了。看来,莲才是北半球的“土著”呢!

一向安静沉睡的“土著”搞出大动静,还要从1984年的夏天说起。

1984年5月,在北京西郊一个普通的鱼塘中,突然出现了一片奇怪的莲花。为什么说莲花奇怪呢?这是因为这片鱼塘中根本就没人播撒莲种,却忽然生出满塘清香摇曳的莲花。

这一片“苏醒”的莲花,正是由已经“酣睡”了600多年的“太子莲”萌发的。“太子莲”这个霸气外露、贵气十足的名字,源于莲花被发现的地点——太舟坞村,这里又名太子府,所以称为太子莲。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太子莲”苏醒了呢?

原来,莲子不是种子,而是小坚果。莲子外部的残存柱头、果皮、果脐在莲子成熟的过程中里外沟通,水分和气体可以出入其中。但当莲子成熟、干缩之后,沟通里外的“通道”就闭塞了,想要进出的水分和气体一看“此路不通”,大多“咬牙放弃”。

即使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水分和气体,也会束手无策,因为莲实果皮中有一层叫作“栅栏层”的厚壁细胞,“栅栏层”中间贯穿了由“胼胝性物质”组成的一条明线(也叫作亮线),别说是空气和水分了,就是用浓硫酸处理,也需要数小时才能完全被溶解。

水分和气体只好放弃尝试,识时务地避开古莲子的“铜墙铁壁”。莲子就成了一个难以出入的封闭空间。

可是,这样一来,外界的水分和气体进不来,莲子内部不就处于缺水缺气的绝境了吗?莲子怎么呼吸呢?

不用担心,人家莲子早有存货,在莲实的内部储藏有足够的气体,用来维持极为微弱的呼吸作用。加上古莲深埋在泥层中,“捣乱分子”氧气非常稀少,“天然空调”保持相对稳定的低温,古莲子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睡美人,缓慢地呼吸着。

有人总结说,种子的寿命是由内因和外因决定的。首先,种子自身的遗传本性决定了寿命的长短,那些种皮坚硬、不透水、不透气的种子,寿命比较长;其次,储藏种子的条件也会影响种子寿命的长短。从这个角度来看,古莲子能“酣睡”百年乃至千年,既得益于古莲子自身坚硬、不透水、不透气的本性,也得益于古莲子所栖息的深层环境。

睡啊,睡啊,直到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睡美人”依然高卧不起。那么,解开“太子莲”硬壳的束缚、唤醒“睡美人”的究竟是谁呢?

人们推测,“太子莲”的盛放,可能是因为1958年的一件事。原来,1958年,人们掘塘养鱼,有些“太子莲”就被“翻”了出来,有些莲子留在塘底,原本低温舒适的环境被破坏了,原本强硬封闭的莲壳也被气温、微生物、阳光(抽干水塘捕鱼)等因素损伤,产生了裂痕。

无处不在的水分和气体就顺着复苏的“通道”进入莲实,“睡美人”终于被唤醒,迅速萌发,在土壤肥沃的池塘,肆意生长,让人们得以领略跨越沧海桑田的古莲芬芳。

既然沉睡百年的“太子莲”被唤醒了,那么沉睡千年的古莲能被唤醒吗?1995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他们成功地让一枚沉睡了1000多年的古莲花种子发芽了。

考虑到古莲子如此出色的密封技能,人们想到模拟莲子的构造来设计粮仓,若是此想法真的实现了,那粮食的霉变等问题,不也就迎刃而解了吗?

四、“我都使出吃奶的劲儿啦”——乳房的故事

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结尾,“伤痕累累的乳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聊一个私密的话题,关于乳房的事情。

当女孩子上了中学以后,胸前也会渐渐鼓起,乳房就会变得和男孩子不一样。它呀,就一点儿一点儿地长大了。因为每个人的乳腺发育程度不同,脂肪组织多少不同,所以女性乳房的位置和体积有一定的差异。

害羞的女孩子,好奇的男孩子,都会对它的成长感到又惊异又好奇。

在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因为还没有长出牙齿,消化系统发育得也不完全,所以要通过吃妈妈的乳汁获取营养。为了吃饱肚子,我们就要使劲儿地在妈妈的乳房上吃奶。吃奶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听到那个熟悉的词——“使出吃奶的劲儿”。

乳房分泌的乳汁,就是宝宝的“饭”;这顿饭的“厨师”是乳房里的“乳腺叶”(制造乳汁的腺体);饭的原料就是妈妈的血液。“乳腺叶”从血液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制造出营养丰富的乳汁。

乳房是每一个女孩子生命中很重要的存在,一定要爱护它,保护好它。

进入青春期,70%的男性乳房也会出现硬结,不小心碰到会有点儿痛。这可不是变成女儿身的预兆,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理变化,这种情况可能会在一两年以后变好。

五、趣说国庆——外国国庆日的来历

每年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在这一天,我国会举办各种隆重活动,庆祝、纪念我们国家的生日。放眼世界,各国国庆日的背后,都有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

古巴的国庆节不止一个,1月1日和7月26日都是古巴的国庆节,一个是“解放日”(1月1日),另一个是“全国起义日”(7月26日)。

澳大利亚的国庆节叫作“澳大利亚日”,在每年1月26日,是为了纪念1788年1月26日“囚犯”到来。什么“囚犯”呢?原来,在1月26日那一天,英国人亚瑟·菲力浦带着700多名被放逐的犯人来到了悉尼,所以澳大利亚也被戏称为“囚犯创造的国家”。

英国的国庆节由来比较复杂,现在的国庆节定于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因为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依照历史惯例,国王的生日为英国国庆日。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日为4月21日,不过,考虑到4月的时候,伦敦的天气不佳,所以国庆节便定于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了。

美国的国庆节叫作“独立日”,在每年的7月4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所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就成了美国的国庆日。

法国的国庆节叫作“巴士底日”,在每年的7月14日,是为了纪念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标志的法国大革命。

尼日利亚的国庆节也是10月1日,这是因为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尼日利亚,在1960年10月1日赢得了民族独立。

西班牙的国庆节是10月12日,是为了纪念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这一历史事件。

奥地利的国庆节叫作“奥地利旗帜日”,这是因为1955年10月26日,是奥地利领土上第一个没有外国军队驻扎的日子。

当哲思遇上诗

——短诗五首:《月夜》《沙扬娜拉》《断章》《风雨吟》《泥土》

当深刻丰富的哲思遇上凝练含蓄的诗歌,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本节课的五首短诗:《月夜》《沙扬娜拉》《断章》《风雨吟》《泥土》,都是在寥寥数句中,融入了诗人的哲思,每一句都要细细品读,认真揣摩,方可领悟诗人的慧心呢。

一、触摸“五四运动”的历史——“五四”那一天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沈尹默的《月夜》,写在“五四运动”这一时代背景下,诗中的“我”这个寂寞却独立的形象,与濡染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知识分子不同,代表着自我意识觉醒的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发生于1919年5月4日。从历史课上,我们知道“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一战”后的巴黎和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美、英、法、日等国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在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取消中日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收回日本从德国手中夺走的在山东的权益,但这些合理的要求却遭到列强的拒绝。在“弱肉强食”的国际政治博弈中,眼看着山东就要落入日本的掌控之下,古老的中国面临着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危机。

在北洋政府准备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消息传出后,事情发生了转机。转机就发生在1919年5月4日,而促使转机发生的,正是一群爱国的学生。

根据陈平原、夏晓虹先生的《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笔者把5月4日那一天发生的事情梳理如下:

5月4日那一天是一个春日融融的周日,在天安门前,自东、西、南三个方向,渐渐出现数千名青年学生。

学生们或穿长袍,或穿短黑制服,有的来自北京大学,有的来自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有的来自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有的来自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有的来自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有的来自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有的来自铁路管理学校,有的来自高等警官学校,有的来自北京税务学校,有的来自中国大学,有的来自汇文大学,有的来自民国大学,有的来自朝阳大学。

学生们个个手持白旗,发放传单,表达学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宣言和游行口号。学生们想要游行,让国民知道巴黎和会的事,还要到东交民巷的德、美、法、意各国使馆提出“说帖”,表达意愿,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然后还要回到这里,开会商议善后办法。

当局此刻只是担心引发国际纠纷,看到比较平和的学生游行,并未想到这居然会成为席卷中华大地、影响中国历史的深远事件。

结果,因为游行队伍在东交民巷受阻,少数学生代表前往美、英、法、意大使馆留下“说帖”,却并未如愿见到大使,游行队伍更是难以平息内心的愤怒。游行队伍边走边高喊口号,散发传单。他们来到了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距离外交部不远的赵家楼2号。赵家楼是一幢两层的西式洋房,似乎是慑于微妙的局势,洋房的门窗紧闭,周围还有200名军警。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手无寸铁的学生被愤怒驱使,居然破窗而入,并打开大门,众人痛殴卖国贼章宗祥,并火烧赵家楼。与之相对的则是手持武器的警察,在仓促之间,看着一向温和的学生如此凶猛,在震惊之下竟然不知所措。

后果十分严重,当局十分愤怒。当晚,就有来自不同学校的32名学生因此事被捕入狱。监狱条件恶劣,臭气熏天,但爱国的学生们却情绪高涨。

北洋政府希望用压制的办法解决问题,可是高压政策并没有奏效,反而激起了民愤。次日,全北京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举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罢课得到了天津、广州、长沙、上海等地学生的响应与支持。不仅如此,就连得知消息的日本、法国等地的中国留学生,在南洋等地的华侨学生也纷纷举行爱国活动,支持“五四运动”。

转眼间,6月来临,北洋政府更加焦头烂额,因为参加爱国运动的已不仅仅是中外的学生了。6月初,上海、天津、南京、武汉等地的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首次政治罢工。

在学生和工人的共同努力下,北洋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下令撤去曹汝霖、陆宗舆与章宗祥三位卖国贼的职务,并于6月28日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二、外语也可以写进诗——日语借词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与一位娇羞的日本女郎有关,“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是因为诗人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

“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音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汇,其实也是从日语中“借”来的,这些词被简称为“日语借词”。

词语也能“借”?是的,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两国交流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语言的接触,两种语言的词汇就会出现相互借用的现象。

这一“借”,还真是“借”了不少呢,“手续”“退却”“引渡”“取缔”“出口”“入口”“人气”“景气”“写真”“物语”等都是日语借词。据保守估计,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的日语来源的词汇的数量,在1000个以上。

在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许多日语借词的传入,都是从19世纪晚期开始的。“警察”“公民”“退化”“阶级”“混凝土”等日语借词,正是在中国近代落后的历史时期输入的。日语词汇的输入,给中国人接受近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思想带来很大的便利。

改革开放以后,“新干线”“寿司”“卡拉OK”等大量新日语借词出现在汉语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加着、丰富着汉语词汇的表现力。

其实,日语也从汉语中借走了不少词汇呢。早在3世纪,古代汉字就传入了日本。汉字传到日本后,会有两种读音,第一种读音叫作“音读”,也就是说,汉字的读音和意义可以“原汁原味”地使用,即按照汉字原来的音来读,依照汉字原来的意义来使用;第二种读音叫作“训读”,汉字原来的意义被保留,但读音却和原来的汉字读音不同,改为按照日语语音来读。举个例子,“天”的音读是ten,训读是ama,ten与汉字“天”的读音相近,而ama则与汉字“天”原来的读音毫不相干。千百年过去了,日本人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接受了这些词汇,甚至不认为它们是外来的、借用的东西了。

看来,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互相借用词汇,还真是一笔难以说清的糊涂账呢。

从语言学家的角度来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那些新鲜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外来语,不仅能丰富本国的词汇、增强本国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带来外来新词汇所对应的新事物呢。

三、被卞之琳“剪切”后的短诗——框架理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的《断章》,写出了“看”与“被看”之间主客流转的意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是“看风景的人”眼中的一道风景,这样有趣的意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时时出现吗?

《断章》是卞之琳从自己的一首长诗中截取出来的片段,结果,这一剪辑,却使得《断章》成为卞之琳的代表诗作之一。

著名的“框架理论”,就和卞之琳在《断章》中的截取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什么是“框架理论”呢?我们还是从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吧。如果让你为班级拍摄一部宣传片的话,你会选择哪些镜头呢?是班级成员合影?活动照片?联欢会上的才艺表演?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本来也没有标准答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那么,如果让你在班级的荣誉墙和教室里又脏又满的垃圾桶两幅画面之中,选择一幅,你会作何选择呢?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相信你一定会选择班级的荣誉墙,而非教室里又脏又满的垃圾桶。虽说垃圾桶也属于班级,但是家丑不可外扬嘛,不如趁机低调地炫耀一番,把闪亮的班级荣誉墙放送出来。因为你想通过屏幕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优秀而非邋遢的班集体。

在看似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情形,同样的新闻事件,在不同的媒体报道中,会产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比较同一新闻事件,美国媒体和俄罗斯媒体报道的不同。

其实,这一现象早已引起了新闻学界的关注,著名的“框架理论”认为,框架是人们观察世界的镜头,提供框架的是新闻从业者,新闻从业者们对新闻素材的选择和凸显,会影响观众的理解、认知、判断。也就是说,媒体在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事的同时,也告诉了观众应该怎么想。“框架理论”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呀。

联想到娱乐新闻中那些“人设”,再想想符合明星“人设”的娱乐新闻,等到明星“人设崩塌”,观众才发现“原来他是这样的呀”。知道了“框架理论”后,吃瓜群众才发现,原来观众和明星之间,相差的不仅是令人脱胎换骨的整容术、出神入化的化妆术、制造“照骗”的美颜装置和巧舌如簧的水军团队,还差一个一直在线、恰到好处的“框架”。

四、作家的专利——作家的笔名

《风雨吟》的作者陈培迪,笔名为芦荻。既然有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作家们还要为自己取一个笔名呢?

我们的名字,似乎是用得最多,却由不得我们自己决定的东西之一。不过你的名字是不是符合你的审美不重要,只要符合家长的审美,就没有问题了。如果你有为自己取名的强烈意愿,可以选择当作家。因为作家有一项特权,可以为自己取另一个名字——笔名。

作家为什么为自己取笔名呢?

有的作家使用笔名,是担心暴露真实的身份会贻笑大方,害怕使用本人名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想获得充分的创作自由。清末民初的作家最喜欢为自己取笔名,有的作家甚至有三四十个笔名。也因为在近代,小说是地位比较低的“旁门左道”,所以作家们喜欢隐去自己的真名,以笔名署名。看到“吴门天笑生”,你很难想到这个笔名的主人是包天笑。

有的作家取笔名,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得到市场的认可、推销自己的作品,以获得经济收益。顾明道的笔名“梅倩女史”,就是为了迎合那些喜欢缠绵艳丽文字的读者,希望通过笔名来引起读者的兴趣。无独有偶,同样具有商业考虑的作家,还有侦探小说家克洛德·克罗茨,他采用不同的笔名创作不同风格与文体的作品,如此一来,只爱感伤小说的读者和偏好侦探小说的读者,都会成为他的忠实粉丝。

还有的作家是因为自己的本名不好听,所以想要取一个悦耳的笔名,比如1934年龚古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罗歇·韦塞尔,他坚决不用父亲的姓氏“克雷丹”,因为它有“傻子”的意思。

作家们都是怎样为自己取笔名的呢?

郭开贞的笔名郭沫若中的“沫若”,是由作家故乡的两条河——沫水和若水合拢而来的;“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笔名“一音”“无依”“晚晴老人”等,则显示了自己的性情与意趣;“马克·吐温”这个笔名,是当过水手的作者选出的水手术语,意思是“两寻”,表示船可以安全通过;生于莫斯科的作家列夫·塔拉索夫定居巴黎后,为自己取名“莱翁·特罗亚”。这是他把自己姓名的字母打乱顺序后,重新组合的笔名,当然,后来这个笔名在出版商的坚持下改为“亨利·特罗亚”。

五、“宝石皇后”珍珠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鲁藜《泥土》

珍珠与泥土意象的对比,显示了两种自我定位与人生态度。

现实生活中的珍珠,被誉为“宝石皇后”,它饱满、圆润,散发着一圈淡淡的光晕,是女性喜爱的饰物。

它是怎么来的呢?这还要从贝类软体动物说起。一般认为,珍珠是由珍珠贝类软体动物生成的一种具有珍珠质的生物矿物,当珍珠贝类受到外来物(微小沙砾或小寄生虫)或外力的刺激和压力作用时,就会用外套膜将外来物包住,并且不断分泌珍珠质,珍珠质不断覆在外来物上,形成珍珠囊。珍珠囊内的上皮细胞还会继续分泌珍珠质,最终形成了珍珠。

其实,除了做美人的饰物以外,珍珠还是一味重要的药材呢。它具有安神、明目、美容、保健、抗疲劳、提高机体抵抗力、抗炎、抗衰老、抗辐射等功效,对于放射性皮肤炎、口腔炎、失眠、皮肤和软组织的创伤,还有口腔溃疡等病症,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看来,珍珠能受到人类的追捧,靠的可不只是“颜值”啊!

面朝大海的忧伤诗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洋溢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亲人、陌生人的关切与祝福。可是,这首看似温暖的诗中却潜藏着诗人难以名状的忧伤,掩藏着诗人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用这样温柔美好的诗句写哀愁,更凸显了海子心中难以排解的孤独、寂寞。

一、世界这么大——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让我们暂且把目光从作者的内心世界抽离,去观察更为丰富的大千世界,来看看这些闻名遐迩的中外景点吧!

“冰雪之乡”——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冰肌玉骨”的山。“喜马拉雅”一词源于印度梵语,意为“冰雪居住的地方”,藏语意为“雪的故乡”。喜马拉雅山是冰雪之乡,有形态各异的冰川、冰塔、冰柱、冰帘、冰洞、冰丘、冰湖,是登山爱好者和探险家们心中的圣地。

喜马拉雅山,也是一座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山。这里曾是一片苍茫大海,后来竟一跃成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中段的珠穆朗玛峰(藏语称为“第三女神”),海拔高达8844.43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高峰,也是科学家解决某些重大科学问题的金钥匙。

喜马拉雅山,还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线。

一批批登山爱好者、探险家、科学家,不畏艰险、长途跋涉,慕名来到巍峨苍茫的喜马拉雅山。即使是从未去过喜马拉雅山的人,也久闻它的大名。

“紫禁城”——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木制建筑群。

它现在的名字叫作故宫博物院。林徽因曾说:“它综合形体上的壮丽、工程上的完美和布局上的庄严秩序,成为世界上一组最优异、最辉煌的建筑纪念物,它是我们祖国多少年来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它有无比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占地72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边由高10米的城墙合围,是一个端正的长方形。在故宫的四隅,耸立着奇巧的角楼,宫城外还环绕着52米宽的护城河。

宫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主要建筑自南而北端正地排列在一条贯通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皇帝的重要办公地点在金銮殿(太和殿),在金銮殿的正中,端放着象征皇权的金漆雕龙宝座。

皇帝的寝宫是乾清宫,皇后的寝宫是坤宁宫,嫔妃的寝宫是位于乾清宫两侧的六组宫院,称东西六宫。

故宫的屋宇,号称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却不是一万间,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认为,这和传统观念中的“不满”之概念有关,因为“满”意味着接下来就是衰落,所以便建造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不满之数。

那半间房子,据说就在文渊阁楼下西头,面积格外小。

大和民族象征——日本富士山

从上空俯视日本,能看到一座圆锥形的火山,在这座火山的山顶上,有一个很大的火山口。这座火山就是日本第一高峰——富士山。

富士山海拔约3776米,山底周长125千米,慕名而来的游客会在夏季登上山顶,看日出,观云海。

富士山集合了火与雪之美。由于它是活火山,火山口的喷发在山麓处形成了无数个山洞,这些山洞至今还存在喷气的现象;而富士山的山顶上,则终年积雪,人们可欣赏山顶白雪皑皑的景象。

在富士山南麓,有广袤丰美、牛羊成群的天然牧场,还有好似无数条白练自空而降、声如雷鸣、震天动地的音止瀑布;在富士山北麓,有著名的“富士五湖”——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进湖和本栖湖。

如果说名胜的景色有相似的话,那么富士山更为独特的应该是它的文化。富士山被日本人誉为“圣岳”,被视作大和民族的象征。

“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巴黎圣母院

说到巴黎圣母院,你可能会联想到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雨果似乎对巴黎圣母院情有独钟,他称它为“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巴黎圣母院是驰名世界的天主教堂,建于1163年至1345年,是历时182年建造而成的大型建筑。巴黎圣母院内有一个长128米、宽40米、高35米的大教堂,可同时容纳上万人在教堂内祈祷,蔚为壮观。

斜而不塌的建筑奇迹——意大利比萨斜塔

我们学过《威尼斯的小艇》,知道在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是小艇,是一种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又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一样的行动轻快灵活的小艇。

在意大利,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那就是比萨斜塔。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西部阿尔诺河河口的比萨城,建于1173年,高55米,倾斜3.99度。1590年,伽利略曾在此塔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比萨斜塔因此而声名鹊起。

人们为何把比萨斜塔建得倾斜呢?其实,最初的比萨斜塔是垂直建造的,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人们发现,这座斜塔非常不一般,它平均每年倾斜1毫米。多数人认为,比萨斜塔倾斜的原因是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比萨斜塔斜而不塌,以其独特的风姿,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比萨斜塔,因“不完美”的个性而闻名于世,不知有多少“强迫症”患者,曾想着要把它扶正。

“伦敦的正门”——伦敦塔桥

典雅的伦敦塔桥,始建于1886年,在历史上被称为“伦敦的正门”。

为什么它叫“塔桥”呢?这是因为伦敦塔桥的桥身,是由塔形建筑连接的。在伦敦塔桥两侧的两座方形主塔上,有白色的大理石屋顶和5个小尖塔,夜幕降临之际远望,灯光辉映中,塔顶熠熠生辉,令塔桥笼罩在一层神秘庄重的氛围中。

伦敦塔桥设计精巧,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桥不太一样,它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的桥面从中间分为两半,这两部分可以合起来,也可以分开;上层的桥面是一条宽阔的人行道。

通往天国的阶梯——埃及金字塔

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既是通往天国的阶梯,又是永久不衰的宅邸”,其中,以胡夫、哈夫拉、孟考拉三座宏大的金字塔最为著名。

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寝——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已发现的最大金字塔,它原来高146.59米,每边长230米,这个面积比许多学校的操场还要大。

胡夫金字塔是用经过磨制的淡黄色石灰石砌成的。令人惊讶的是,建造金字塔的石灰石之间,没有用任何泥灰等黏合物,拼合得天衣无缝不说,还能历经千年仍旧屹立不倒,远胜如今的现代工程,可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不过,在经历几千年的风吹日晒以后,被剥蚀后的胡夫金字塔已经不如从前那样高了,如今,它的塔高降至约137米。

“澳洲白莲”——悉尼歌剧院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造型,令人浮想联翩:从刚被人剥了皮的橘子瓣,到风帆扬起即将远行的船帆;从一枚枚屹立于海滩的洁白大贝壳,到碧波中盛开的白莲……

因为外形,悉尼歌剧院又有“澳洲白莲”的雅号。这座“澳洲白莲”三面环海,背依繁华市区,包括音乐厅、歌剧厅、剧场、电影厅,以及各种排练场、化妆室、图书馆、展览馆、大型陈列室和接待室、咖啡馆等,是一座现代化的艺术表演中心。如今,它已成为现代澳大利亚当之无愧的象征。

二、“关心粮食和蔬菜”——转基因食品

说到“粮食和蔬菜”的问题,想必很多同学都会连连摇头。

这个问题似乎更适合和家庭主妇讨论,哪里的大米比较好吃,什么地方的蔬菜更新鲜,何处又有了新一轮的打折促销……

其实,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学问,比如,近年来流行的转基因食品。

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你也许会注意到“转基因”三个字,不易变质的转基因番茄、五颜六色的转基因彩椒、金澄澄的转基因玉米油……

什么是“转基因”呢?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含有遗传信息的染色体片段。以人类为例,人体的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在这23对染色体上,承载了超过6万个基因。每个基因都控制着人体某个特定的性状。实验证明,在染色体上的长链状的分子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控制生物体性状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主要遗传物质。

“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体的DNA片段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细胞的DNA中,从而改造这种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简单地说,就是在生物体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生物的优质新性状,或者消除生物原有的不利性状。

转基因技术可以将一种特定基因转移到动物或植物细胞中。运用转基因技术,人们生产出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水稻、小麦能产生大豆蛋白,番茄、马铃薯能抗虫,向日葵、烟草能抗病毒……

不过,转基因技术还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

首先,转基因技术对环境有负面影响。比如,据丹麦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把耐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籽和杂草一起培育,会产生一些耐除草剂的杂草。这些新型恶性杂草将可能变成入侵品种,使农作物减产,并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有环境保护者担心,转基因作物广泛种植后会提高环境恶化的风险。

其次,转基因产品存在健康隐患。比如,转基因食物可能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1996年,某国际公司为提高动物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便将巴西坚果的基因引入大豆,结果,在蛋白质含量增高的同时,巴西坚果的过敏性状也被引入,使一些对巴西坚果过敏的消费者产生了过敏反应。此外,转基因技术是否有毒性、致癌性,近来也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三、亮如昼、迅如星——闪电的形成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关心完食物,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天上。“幸福的闪电”来临时,强光耀眼,声势犀利。

那么,问题来了,亮如昼、迅如星的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呢?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闪电是云层与地面(也称为“地闪”)、云层与另一云层以及同一云层两部分之间(也称为“云闪”)的火花放电现象。

地球表面和云层底部都是带负电的,只不过两者携带的负电量有高下之分。云层和地表之间形成一个电场,当电场超过一定强度时,云层和地面之间就会出现闪电(“地闪”)。当云层之间或者同一云层两端存在的冰屑、水滴带有异种电荷,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电场足够强大时,也能发生闪电(“云闪”)。

闪电来时,雷声不断,我们会经历“电闪雷鸣”的刺激体验。这是因为在闪电发生时,极大的能量经过极为狭窄的闪电通道释放出来,所以辐射出强光,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电闪”;同时,通道内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几万摄氏度,空气受热迅速膨胀,发出震耳的声响,这就是“雷鸣”。

雷雨天气时,我们不能在大树下避雨,因为大树容易被闪电击中;也不可接近池塘等地区,因为水是电的良导体。

人们根据闪电的形态,将闪电家族的成员做了分类:纤细蜿蜒的线形闪电、状如条带的带状闪电、宛如火球的球状闪电和酷似长串珍珠的连珠状闪电。

我们最常见到的闪电是线形闪电。线形闪电非常好看,它由一些非常明亮的白色、粉红色或淡蓝色的亮线组成,很像有许多分支的蜿蜒河流;带状闪电和线形闪电的形态相似,只是它的线条要比线形闪电宽几百倍,是闪电家族的“重量级”成员;球形闪电是一个困扰人类长达两个世纪的谜团,它出现的次数极少,通过有限的记载,人们得知球形闪电的寿命比其他闪电要长得多,它会通过门、窗等入口进入房间内部,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就写了一本小说,名为《球状闪电》,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连珠状闪电是一种比球形闪电还要罕见的闪电,加上维持的时间更短,人们对它的成因尚不了解。

虽然人类不太喜欢电闪雷鸣的鬼天气,但对于植物来说,闪电的到来,能为它们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氮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闪电充当了“媒人”的角色,它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产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雨滴吸收后,变成极稀的硝酸,硝酸进入土壤后,与其他物质化合,最终成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肥。

借高尔基的眼睛看海燕

——《海燕》

在乌云密布、浊浪滔天、暴风雨即将到来的大海上,一种叫作海燕的海鸟却不畏风浪,在海上疾飞,它是“暴风雨的预言者”。

在黑暗动荡、风云变幻、革命风暴即将来临的俄国,一位叫作高尔基的作家,将象征革命者的“海燕”形象创造出来。

当生活中的暴风雨来临时,你是否拥有海燕身上那种英勇与乐观的精神呢?

《海燕》的作者高尔基是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他著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一、高尔基和阿廖沙——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人们一般认为,小说情节需要虚构与想象,那你是否想过,我们在生活中的经历也能成为小说的情节呢?

高尔基用他的创作告诉世人,亲身经历是小说素材的重要来源,而这种自传体的小说,因为真实,所以具有了非比寻常的动人魅力。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在这三部曲中,小说的情节都源自高尔基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亲身经历。三部曲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彼什科夫,既有着高尔基自己的经历,也代表着众多像高尔基一样生活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俄国社会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时期的新人,所以阿廖沙既是作家本人的真实写照,又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童年》中,阿廖沙年幼丧父,不久后又丧母,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度过了童年。可是,他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生活并不愉快,外祖父的染坊被机器纺织业排挤、威胁;为了占有财富,自私贪婪的舅舅们骨肉相残,不断争吵厮打;外祖父还常常毒打阿廖沙。幸好阿廖沙还有一位无私、善良、能干、乐观的外祖母,外祖母为阿廖沙讲述迷人的俄罗斯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

在《在人间》中,阿廖沙从家庭走向了广阔的社会。在“善良号”轮船上当洗碗工的时候,他遇到了厨师斯穆雷,斯穆雷把他引进书的世界,斯穆雷告诉阿廖沙:“你念吧!念不懂就念七遍,七遍再不懂就念十二遍……”“一个人想聪明,得多念书”“书里边什么重要的知识都有”。可是,在他的新住处——绘图师谢尔盖耶夫家里,读书被看作是有害的事情,阿廖沙在白天繁重的工作结束后,才能悄悄拿起费尽辛苦弄到的书,偷偷爬到顶楼上,钻进杂物间里,借用铜锅反射的月光或者神龛的长明灯,冒着被主人毒打的危险,进入书的美妙世界。有一次,因为他看书太专心,不小心烧坏了炊具,结果遭到一顿毒打,医生从他的背上挑出了42根木刺。因为读书,他受到了许多难堪的屈辱、侮蔑和不公,他感到又伤心又可笑。但是坚持读书,开阔了他的眼界。

在《我的大学》中,强烈的求知欲让阿廖沙萌生了读大学的心愿。他来到了喀山,想在皇家喀山大学读书。这个皇家喀山大学可不简单,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和列宁都曾经在这里就读。可是,梦想去大学接受系统教育的阿廖沙,却发现他这样连吃饭问题都不能解决的“流浪儿”,要想进大学,“不过是一个梦想罢了”。阿廖沙没能就读于皇家喀山大学,而是走进了更为广阔的“大学”——“社会大学”。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就是他的“大学教室”,城市公园、河滨的洼地、裂缝就是他的“大学宿舍”,木筏、桥洞、码头和市场的货摊就是他的“大学课堂”。在阿廖沙的“社会大学”里,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他肚中空空,只得躲到荒芜的大地窖里,“听着大雨滂沱和狂风吼叫,闻饱了死猫死狗的臭味”。忍受饥饿、寒冷只是考验的一部分,阿廖沙还要逃避警察们的绳索、手铐和监狱,因为“身份不明的人”要被脱光衣服挨树条抽打和被罚做苦工,甚至要被戴上镣铐押往东西伯利亚。

不过,困难的生活难不倒坚强的阿廖沙,因为他知道“人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二、海燕为何被称为“胜利的预言家”?

高尔基为什么把革命者的形象——海燕称为“胜利的预言家”呢?

原来,海燕常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大海上飞翔,它能敏锐地感受到暴风雨的气息,预知现在并未来临但必将来临的暴风雨,被渔民称作“暴风雨的使者”。

海上的暴风雨,被高尔基引申为席卷俄国的革命的暴风雨,革命者们感受到旧社会的腐朽黑暗,预知到革命将不可避免地到来,预知到胜利终将属于人民。所以,海燕是“胜利的预言家”,并发出了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三、说说“蠢笨”“肥胖”的企鹅

作为与不畏风浪的海燕相比的形象之一——企鹅,真的是一种既“蠢笨”又“肥胖”的动物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企鹅的生活吧。

能“隐身”的“企鹅服”

企鹅的羽毛很有特点,它们背部的羽毛多是黑色或深蓝色的,而它们肚皮和前胸上的羽毛则是白色的。这身特别的“企鹅服”,实际上是企鹅绝佳的“隐身服”。

穿着这一身“隐身服”,企鹅们在水中游动时,白色的肚皮朝下,在水中的海豹等捕食者从下往上看时,很难区分企鹅的白肚皮和耀眼的阳光;而从上往下看的海豹等捕食者,又难以察觉企鹅们黑色或深蓝色的后背。企鹅穿着这身“衣服”,避免了很多危险。

抗冻的企鹅脚

长期生活在冰冷的水中,企鹅不冷吗?

答案是肯定的。原来,企鹅已经适应了寒冷的气候,能够尽可能少地散失热量:企鹅的羽毛下面有厚厚的脂肪层,脂肪层能帮助企鹅抗冻;企鹅羽毛根部的柔软绒毛,能够阻挡身体的热量散失;企鹅羽毛的末端,具有防水的功能,“企鹅服”就像人类厚厚的冲锋衣,有了它,企鹅们既不怕冷,也不怕水。

不过,它们的脚可没有配套的保暖装备。企鹅的脚,因为没有脂肪的防护,也没有羽毛的保暖,很难御寒保暖。那么,企鹅的脚为什么没有被冻坏呢?这是因为企鹅能在冬季让脚部的温度保持在冰点温度以上1~2℃,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的散失,防止脚被冻伤。

企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原来企鹅能够通过改变向双脚提供血液的动脉血管的直径,来调节脚内的血液流量;加上企鹅双脚的上层有一种传递有限热量的“逆流热交换系统”,所以,真正带到脚部的热量其实是很少的。

南极最大的企鹅——帝企鹅

在南极,最大的企鹅是帝企鹅。

帝企鹅高可达120厘米,和人类6岁的小孩子差不多高了。帝企鹅不仅高,还很重呢,它重达40~50公斤,力气很大,它若是用翅膀击打人,能让人疼痛许久。如果你去南极,遇到了身强力壮的帝企鹅,千万要跟它们保持安全距离。

在南极最寒冷的季节,温度只有零下50℃至零下60℃,比冰箱的冷冻室还要低差不多40℃!在南极这个大冰窖里,帝企鹅妈妈们生蛋之后就长途跋涉去寻找食物,而帝企鹅爸爸们则负责孵蛋,它们需要56天不吃不喝,仅依靠在夏季时储存的脂肪维持代谢的需要,直到长着密而厚的银白色或灰白色的长绒毛的帝企鹅幼鸟破壳而出。帝企鹅妈妈们觅食回来,于是一家团聚,妈妈接替了照顾小企鹅的任务,用胃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喂养企鹅宝宝。骨瘦如柴的帝企鹅爸爸也可以吃东西补充能量了。

有意思的是,那些不生蛋、不孵蛋的企鹅,也利用冰块或者石头,摆出一副孵蛋的模样,混在孵蛋的企鹅之间滥竽充数。等到真正孵蛋的企鹅不小心把蛋掉出来,旁边装模作样的企鹅就立刻抓住真蛋,占为己有。看来,“狸猫换太子”的套路,帝企鹅们也是相当熟悉的呀。

四、英勇善战与多愁善感——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性格,高尔基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的命运》一书中说,德国是欧洲的男人,俄罗斯则是欧洲的女人。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不同于自由的美国人、浪漫的法国人、严谨的德国人、怀旧的英国人,俄罗斯人具有两面性。

在俄罗斯民族身上,既有英勇善战的一面,又有多愁善感的一面;既有崇尚专制、国家至上的主张,又有自由放纵的无政府主义;既有追求个性与解放的个人主义,又有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既受东方文化影响,又像西方文化开放……

所以,我们在读到高尔基、契诃夫、托尔斯泰、普希金等作家的作品时,能在言语之间体会到细腻敏感的情绪;在阅读俄罗斯历史时,又被俄罗斯民族英勇善战的性格所震撼。

五、海水能喝吗?

说到海燕,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无边无际的大海。

人们喜欢在假期时去海边度假,有人还喜欢乘坐豪华游轮,来一场海风习习的舒适惬意之旅。那么,对于去大海上航海的人来说,也要带水吗?大海不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吗?

有航海经验的人们知道,在起航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淡水。人们为什么大费周折,非要带淡水随行呢?海水不能喝吗?

在一般情况下,人每天需要喝下至少1500毫升的水,这些水负责为人体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排出废物和毒素。当我们吃到了很咸的东西时,第一反应就是喝下大量的水,通过排尿的方式,把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

可是,当我们喝下的是又苦又涩又咸的海水时,问题就出现了。因为人的尿液中的含盐浓度低于海水,所以越喝海水,盐分获取越多,体内就会越发缺水,这就是“得盐失水”的过程。

除了体内缺水以外,喝下海水还会让人腹泻,因为海水中含有镁和硫酸盐。如果发生腹泻,人体脱水,还有生命危险呢!

海鱼、海鸟、海龟也生活在海里,为什么它们不怕海水呢?

海鱼为什么不怕海水呢?这是因为海鱼的鳃片里有“淡水处理器”——一种叫作“氯化物分泌细胞”的细胞,它能把海水过滤成淡水。

海鸟为什么不怕海水呢?其实,在海鸟喙上部的鼻孔中,会排出含有大量盐分的黏液,海鸟通过这种方式排出盐分。

海龟为什么不怕海水呢?原来,在海龟的眼窝后面有一种叫作“盐腺”的腺体,它能排出海龟体内多余的盐分。

不过,科学家们也研究出了一些把海水变成淡水的方法。比如采用蒸馏的方法,通过加热,把蒸汽冷凝下来变成蒸馏水。通过不懈的努力,海水淡化的成本逐渐降低,在一些国家甚至已经接近自来水的价格,有效地缓解了饮用水缺乏的情况。

同类推荐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上册)

    本套读本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认知特点为基础,从认识到熟悉校园、家庭、公共场所的安全环境入手,了解、掌握和预防、应对社会、公共卫生、网络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可能会影响学生安全的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保护个体案例和维护社会公共案例的知识,树立和强化学生的案例意识。本书为第1册,又分为上下二册,上册供一年级学生使用,下册供二年级学生使用。
  • 教学设计,让学生喜闻乐见

    教学设计,让学生喜闻乐见

    本书通过介绍东西方课堂设计的理论和教学策略,总结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更加培养教书与读书的信念。
  • 学生劳动生存的教育

    学生劳动生存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名著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名著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造化兑换系统

    造化兑换系统

    一个残破的玉碟子,一个不为人知的造化兑换系统,一个涉及远古洪荒秘密的阴谋。看一个普通人,如何拨云见日,劈荆斩棘,以肉体凡胎打造出一条属于他的通天之路。
  • 智慧的选择

    智慧的选择

    “智慧”简单来说是一个汉字词语,一般来说就是指聪明才智。但是用到人名上,就显得更加有魅力!有人说一天见三次面就是有缘分了,多么老套的说法,但是他就是把这句话当真了,本想等她投怀送抱,却不知自己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她也是不按常理出牌.......无休止的追妻路上,两败俱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将军要嫁人

    冷将军要嫁人

    穿越时空,大展身手?绝世美女?可我们的冷玉就是这样低调,女扮男装成为一国将军。。。。。。
  • 非鱼不语

    非鱼不语

    余非鱼是个有点迷糊的女警,一次遭遇使她被迫赋闲在家,却意外开启另一个世界的旅程。不语学院?世界上真的存在侦探学校吗?
  • 她的能力来自午夜

    她的能力来自午夜

    女大学生冷然在午夜总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能力,意外进入曾经的世界,开启了开挂之路。
  • 神箭手

    神箭手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孙春平、刘国芳、谢志强、陈毓、周海亮、海飞、曾颖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最具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本书收录了朱雅娟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
  • 只要你给的爱

    只要你给的爱

    我以为情不自禁的只是我的身体,没想到爱情还控制了灵魂。如果你没来,不奢求你来,如果你要走,我绝不让你走。我会像紫霞仙子那样,进到你的心,写满我的名字。
  • 穿越时空之百变丫头惹桃花

    穿越时空之百变丫头惹桃花

    一个梦竟然穿了,可恶!上天你为什么不给我身体!让我受苦是吧?你等着吧,我不会让你得逞的。我让你知道我是怎样坚强的。想我在21世纪的磨练还不够吗?唔~我借别人的身体重生。青梅竹马,当朝王爷,俊雅神医,冷酷杀手……一个个都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个杀手有点甜

    那个杀手有点甜

    张罗是一位全职杀手,他做任务不收费,你们问那他图啥呀,我可以很严肃的告诉你为了爱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