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05300000003

第3章 文韬

六韬

文师第一

【原文】

文王将田[1],史编布卜曰[2]:“田于渭阳[3],将大得焉。非龙非彲[4],非虎非罴[5],兆得公侯[6],天遗汝师[7],以之佐昌,施及三王[8]。”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9],得皋陶[10],兆比于此[11]。”

文王乃齐三日[12],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13],坐茅以渔。

【译文】

周文王要出去狩猎,史官编为他占卜之后说:“您这次到渭水北岸去狩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所得到的既不是龙,也不是螭,既不是虎,也不是罴,根据卜兆,您将会得到一位辅佐您成就大业的公侯之才,上天派他来做您的老师,让他来辅佐您,周国将昌盛壮大,并将惠及您的子孙后代。”

周文王问道:“占卜的征兆真有这么好的结果吗?”

史官编说:“我的远祖史畴曾经为大禹占卜,卜兆预示会得到贤臣辅佐,后来果真得到了皋陶,当年的卜兆与今天的非常相似。”

周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狩猎专用的猎车,驾着狩猎专用的猎马,来到渭河北岸一带狩猎,终于遇见姜太公,当时他正坐在河边的茅草丛中钓鱼。

【原文】

文王劳而问之曰[14]:“子乐渔邪[15]?”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译文】

周文王上前慰劳了姜太公,并问他说:“您很喜欢钓鱼吗?”

姜太公回答:“我听说君子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乐,小人则以做好他的事为乐。我现在钓鱼,道理差不多如此,并非喜欢钓鱼。”

【原文】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16]:禄等以权[17],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译文】

周文王问:“怎么说与钓鱼的道理相同呢?”

姜太公回答:“钓鱼时要运用三种权术,正像君主收罗人才一样。用高官厚禄吸引人才,用重赏收买死士,用不同的官爵职位授予各类人才。垂钓就是为了得到鱼,此事意义很深奥,从中可以悟出更大的道理。”

【原文】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18];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19],君其恶之乎[20]?”

【译文】

周文王说:“我很希望听听其中深奥的道理。”

姜太公说:“源泉深远,河水才能长流不息,河水畅流,鱼类才能生长繁衍,这是自然的情理;树根扎得很深,树木才能茂盛,树木茂盛,才会结出果实,这是自然的情理;君子志趣相同,情意相投,就会亲密合作,亲密合作就能同创伟业,这也是自然的情理。言语应对,这是真情的文饰;而吐露内心深层蕴藏的情感,才是事理的极致。现在我向您说的都是至情之言,毫不隐讳,您听了不会感到厌烦吧?”

【原文】

文王曰:“唯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21],小鱼食之;缗调饵香[22],中鱼食之;缗隆饵丰[23],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其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24];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25],其聚必散;嘿嘿昧昧[26],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译文】

周文王说:“只要是有仁德的人,就能够接受严正的规劝,而不厌恶表达至情的逆耳之言。我怎么会那样呢?”

姜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明显可见,小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钓丝粗细适中,鱼饵香美,中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鱼儿吞食了鱼饵,就不免会被钓丝所牵;人若享用了俸禄,就要臣服于君主。故以鱼饵钓鱼,就可烹而食之;用爵禄来吸引人入仕,就可以使他竭忠尽力;以家作为基础而取国,国可取而有之;以国作为基础来谋取天下,就可以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唉!殷商表面上看起来兴旺发达、绵延长远,但有聚必有散,终有衰败的一天;而周人默默无闻,韬光养晦,从不显露自己,一定会光照四方,传之久远。多么奇妙啊!圣人的道德无比高尚,能够引导人们领悟其创见。多么高兴啊!圣人的思虑,是依据事物的规律加以诱导,使人人各得其所,并建立各种收揽人心的方法。”

【原文】

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27],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28],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29],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译文】

周文王问:“应采取什么样的凝聚方法,才能使天下人诚心归顺呢?”

姜太公回答:“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能与天下人共享天下之利者,就可以取得天下;而想独占天下之利者,就会失去天下。天有四时变化,地有财货生长,能够与天下人共同享用的,就是仁君。仁君所在的地方,天下人就会归向那里。能够免除人们死亡的危险,消除人们的灾难,解救人们的危难,救济人们的急需,这就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所在的地方,天下人就会归向那里。能够与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这就是有义之人。有义之人所在的地方,天下人就会赶赴而归向那里。凡是人,都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喜好收获而趋向利益,能为天下人谋得利益的,即是有道之人。有道之人所在的地方,天下人都会归向那里。”

【原文】

文王再拜曰:“允哉[30],敢不受天之诏命乎[31]!”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译文】

周文王再次拜谢,并说道:“您讲得恰当啊!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呢?”于是请姜太公登上自己的车子,一同回到都城,并拜姜太公为师。

盈虚第二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32],一盈一虚[33],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34]?”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天下纷乱扰攘,时盛时衰,时安时乱,之所以这样,原因是什么呢?是国君贤与不贤呢?还是天命自然变化的结果呢?”

【原文】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

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35],上世所谓贤君也。”

【译文】

姜太公说:“君主不贤明,则国家危难,人民动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太平,人民安定。国家的祸福取决于国君,而不是取决于天命。”

周文王说:“古代贤君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姜太公说:“从前帝尧治理天下,上古的人都称颂他是贤君。”

【原文】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36],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椽楹不斫[37],茅茨遍庭不剪[38]。鹿裘御寒[39],布衣掩形,粝粱之饭[40],藜藿之羹[41]。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德[42],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也!”

【译文】

周文王说:“帝尧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呢?”

姜太公说:“帝尧统治天下时,不用金银珠玉做装饰品,不穿精致华丽的衣服,不观赏珍贵稀奇的宝物,不珍藏古玩宝器,不听淫靡的音乐,不粉饰宫廷墙垣,不雕饰屋梁椽柱,不修剪庭院茅草。用鹿裘御寒,用粗布衣遮体,吃粗糙的饭食,喝野菜做的汤。不因劳役而妨害农时。抑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奉行无为而治。官吏中凡是忠心耿耿、正直奉法的,就提升他的职位;凡是廉洁爱民的,就增加他的俸禄。百姓中孝顺父母、爱护幼小的,就敬重他;尽力从事农耕、发展蚕桑的,就慰劳勉励他。识别善恶,表彰良善的人家,以示崇敬,提倡心志公平,节操端正,以法制禁止邪恶虚伪。对自己厌恶的人,有功也同样给予奖赏;对自己喜爱的人,有了罪过同样进行惩罚。抚恤天下的鳏、寡、孤、独,救济遭受天灾人祸的家庭。帝尧自奉节俭,征用的赋税劳役也很少,所以天下百姓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之苦。百姓爱戴他像景仰日月一样,亲近他就如亲近自己的父母一般。”

周文王说:“贤君帝尧的德行真高尚啊!”

国务第三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我想请教一下治理国家的要务。如果想使君王受到百姓的爱戴,百姓又生活安定,应当怎么做呢?”

姜太公回答:“只要爱民就可以。”

【原文】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译文】

周文王说:“如何才叫爱民呢?”

姜太公回答:“使百姓获得好处,而不加以损害;使百姓成就各自的事业,而不加以破坏;使百姓安居乐业,而不加重刑罚,滥杀无辜;多多给予人民实惠,而不去掠夺他们;使人民生活安乐,而不使他们感到痛苦;使人民心情愉悦,而不使他们怨恨愤怒。”

【原文】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43]。”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44],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45],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46],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译文】

周文王说:“恕我冒昧,请您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

姜太公说:“使百姓不失去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使他们获取利益;使农民不耽误农时,就是帮助他们从事生产;减轻刑罚,就是保障百姓的生命;减轻赋税,解除各种负担,就是给予人民实惠;不轻易营建宫室台榭,就是使百姓生活安乐;官吏清正廉洁,不苛剥扰民,就是使百姓心情愉悦。反之,使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也就是损害他们的利益;使农民失其农时,也就是破坏他们的生产;百姓无罪而对他们妄加惩罚,也就是伤害他们;加重赋税,横征暴敛,也就是去掠夺他们;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台榭,从而导致民力凋弊,也就是使百姓感到痛苦;官吏贪污,苛剥扰民,也就是使百姓心怀怨恨和愤怒。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统御臣民就如父母疼爱子女、兄长爱护弟弟一样,看到他们忍饥受寒就为之忧心,看到他们吃苦受累就为之悲伤,对他们施行赏罚就如同赏罚自己一样,向他们征收赋税,就如同索取自己的财产一样。这就是爱民的方法。”

大礼第四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臣之礼如何[47]?”

太公曰:“为上唯临[48],为下唯沉[49]。临而无远,沉而无隐。为上唯周[50],为下唯定[51]。周则天也[52],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君臣之间的礼法应如何处理呢?”

姜太公回答:“作为君主,需俯身亲民;作为臣民,需潜心国事。君主俯身亲民,才不会疏远臣民;臣民潜心国事,就不会欺蒙君主。作为君主,只要求他能普施恩惠;作为臣民,只要求他安分守己。普施恩惠,如阳光普照万物;臣民安分守己,如土地滋生万物。君主取法于天,臣民取法于地,君臣之间的礼法就形成了。”

【原文】

文王曰:“主位如何?”

太公曰:“安徐而静,柔节先定[53],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译文】

周文王又问:“如何才能当好君主呢?”

姜太公回答:“君主处理政务应做到:安详稳健,沉着冷静;柔和有节,成竹在胸;善于施加恩惠德泽,而不与臣民争利;虚心而公平无私;以公正的态度待人接物。”

【原文】

文王曰:“主听如何[54]?”

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55],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56]。”

【译文】

周文王又问道:“君主应该怎样倾听臣下的意见呢?”

姜太公回答:“倾听时,不可轻易接受,也不可粗暴拒绝。轻率地接受,就会丧失原则;粗暴地拒绝,就会闭塞言路。君主要像高山一样,使臣民仰望而不见其极;应该像深渊一样,使臣民揣度而莫测其深。要养成神圣英明的君德,就需要把公正宁静作为最重要的准则。”

【原文】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57],则明不蔽矣。”

【译文】

周文王又问道:“君王怎样才能洞察一切呢?”

姜太公回答:“眼以视觉敏锐为贵,耳以听觉敏锐为贵,心以思虑周详为贵。君主如能以天下人的眼睛去看待事物,那么天下的事就会无所不见;如果能用天下所有人的耳朵去倾听,那么天下事就会无所不闻;如果能用天下所有人的心灵去思考,那么天下事就会无所不知。正如车子的辐条都集中于轴心一样,天下所有人的见闻和智慧都向君主那里汇集,君主自然就能像神明那样洞察一切,从而不受蒙蔽了。”

明传第五

【原文】

文王寝疾[58],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59]。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60]。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

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译文】

周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姜太公,太子姬发在病床边。周文王叹息道:“唉!我的病看来治不好了,周国的天下就交给你了。现在我想请您讲些先圣的至道之言,以便将它传授给子孙。”

姜太公说:“您要问哪方面的问题呢?”

周文王说:“先圣的治国之道,特别是他们废弃什么,提倡什么,可以说来听听吗?”

姜太公说:“见到善事而怠惰不做,时机到来而犹豫不决,知道错误所在却不去改正,这三种情况是先圣所废弃的。能宽柔而冷静地对待自己,能谦恭而礼貌地待人,能刚柔相济地处理事务,能忍耐而果断地行动,这四点是先圣所提倡的。因此,义理胜过私欲,国家就会昌盛;私欲胜过义理,国家就会衰亡;勤恳谦恭胜过怠惰,国家就会吉祥;怠惰胜过勤恳谦恭,国家就会灭亡。”

六守第六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61]。人君有六守[62]、三宝[63]。”

文王曰:“六守者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治理国家、管理万民的君主,为什么又会失去他的国家和人民呢?”

姜太公说:“这是由于用人不当。人君应当选拔具备六项德行标准的人才并抓住三件大事。”

周文王说:“六项标准指的是什么?”

姜太公说:“一是仁爱,二是正义,三是忠实,四是诚信,五是勇敢,六是谋略,这就是所说的六项用人标准。”

【原文】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64],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译文】

周文王说:“怎样去选拔具有六项德行标准的人呢?”

姜太公说:“使他富裕,看他是否触犯礼法;使他尊贵,看他是否骄横凌人;付与他重任,看他能否忠实地完成;委派他去处理棘手问题,看他是否隐瞒欺骗;使他身临危难,看他是否能临危不惧;令他处理突发事件,看他能否应变自如。富裕而不逾越礼法的,是仁爱的人;身居高位而不骄傲的,是正义的人;肩负重托而不改变自己志向的,是忠实的人;处理棘手问题而能不隐瞒欺骗的,是诚信的人;身处危难而不害怕的,是勇敢的人;处理复杂事务能应变自如的,是足智多谋的人。君主不要把处理三件大事的权力交给别人,如若将权力交给了别人,君主就会失去自己的权威。”

【原文】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农[65]、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66],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67]。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译文】

周文王问:“请问三件大事是什么呢?”

姜太公说:“重视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就是我所说的三件大事。使农民聚集在一乡耕作,粮食就会充足;使工匠聚集在一处做工,器具就会充足;使商人集中到一处经营,货物就会充足。农、工、商三大行业的人都各安其业,百姓就会无忧无虑。不要打乱行业和地域的经济秩序,不要拆散他们的家族组织。臣民的财富不得富过君王,大城市的面积不得大于国都。六项德行标准如能长期施行,君主的事业就会昌盛;三件大事如能不断完善发展,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守土第七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68]?”

太公曰:“无疏其亲[69],无怠其众,抚其左右[70],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71],无舍本而治末[72]。日中必彗[73],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74],炎炎奈何。两叶不去[75],将用斧柯。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76],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怎样才能守卫好国土?”

姜太公回答:“不要疏远宗室贵族,不要怠慢平民百姓,安抚周边的邻国,控制四方的诸侯。不要将治国的大权交予他人,不然就会失去自己的权威。不要像挖掘深谷中的土来加高山丘的高度一样,损下益上,不要舍弃农业而发展商业。太阳到了正午,就要抓紧时间晾晒东西;手中握着利刃,就要抓紧时间宰割;手中拿着利斧,就要抓紧时间征伐。太阳正午时不晾晒东西,就叫作丧失时机;手中握着利刃而不宰割,就丧失了有利的时机;手执利斧而不征伐,就会有贼人前来施暴。涓涓细流不被堵塞,将会逐步发展为大江大河。星星之火不去扑救,待酿成燎原大火又该怎么办呢?一颗种子萌发出小嫩芽,这时若不摘除,等到将来长成大树,我们也就只能用利斧来砍伐了。因此,君王须致力于国家富强,国家不富足,就无法广施仁政,不能广施惠政、慷慨施与,就无法团结宗室贵族。疏远了宗室贵族,就会导致祸害;失去了民众的诚心拥戴,就会导致失败。不要把治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他人,把治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他人,就会为人所害,使国家不能长久。”

【原文】

文王曰:“何谓仁义?”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77]。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78]。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译文】

周文王又问:“什么是仁义?”

姜太公回答:“尊敬平民百姓,团结宗室贵族。尊敬广大百姓,则天下和顺;团结宗室贵族,则宗亲高兴,这就是施行仁义的准则。不要让别人夺去你的权威,要凭借自己的洞察力,依事物的常理行事。对顺从自己的人,要用德行去感化他而为我所用;对于反对自己的人,则要用武力去消灭他。如果能够谨遵上述准则,毫不犹豫地加以实施,那么天下自然也就和顺归服了。”

守国第八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太公曰:“斋,将语君天地之经[79],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80]。”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81]。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如何才能保守国家政权呢?”

姜太公说:“请您先行斋戒,然后我将告诉您关于天地运行的规律,四季更替、万物生长的变化,圣贤君王的治国原则,以及民心变化的征兆和隐情。”

周文王于是斋戒了七天,行弟子敬师的礼节,拜了又拜后问姜太公。

【原文】

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82]。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寻[83]。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84],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

【译文】

姜太公说:“天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地随之而滋生万物,天下有广大百姓,由圣明的君主来治理。春天的规律是生发,万物都生机勃勃;夏天的规律是成长,万物都繁荣茂盛;秋天的规律是收获,万物都成熟;冬天的规律是收藏,万物都隐藏不动。万物成熟就应收藏,来年春季又开始生长,如此周而复始,没有谁知道哪里是终点、哪里是开始。上古圣人参照仿效这些自然规律,作为治理天下的纲纪准则。所以天下太平,仁者圣人就隐而不露;天下大乱,仁者圣人就应时而起,发挥巨大作用。天地间最根本的道理就是这样。”

【原文】

“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85]。因其常而视之,则民安。夫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阴[86],会之以其阳[87],为之先唱,天下和之。极反其常,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

【译文】

“圣人在天地间,他们所珍视的规律是非常巨大的。依自然法则去对待百姓,百姓就会保持安定。民心浮躁就会发生动乱,动乱的征兆一旦出现,天下政权就有得失之争了。这时圣人就以发动兵刑来平息民乱,以普施恩泽来凝聚民心。圣人首先倡导除暴,天下纷纷响应。事情变化到了极点,必然走向它的反面,国家就会恢复常态。之后既不要进而争功,也不要退而让位。能这样保守国家政权,国家就能与天地一样久远了。”

上贤第九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88],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89]。”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作为君主,应该使什么人居于上位、使什么人居于下位?应该任用什么人、舍弃什么人?应该严禁什么事、抑止什么事?”

姜太公回答:“作为君主,应该使德才兼备的贤士居于上位,使不肖之徒处于下位。应该任用诚实守信之人,排除奸诈虚伪的人。严禁暴乱的行为,抑止奢侈的风气。因此,对于君主而言,有所谓的六贼、七害,尤其应当警惕。”

【原文】

文王曰:“愿闻其道。”

太公曰:“夫六贼者: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90],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鄣主明者[91],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92],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93],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陵侮贫弱者[94],伤庶人之业。

“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倖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95],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96],王者慎勿使;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七曰,伪方异伎[97],巫蛊左道[98],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

【译文】

周文王说:“我愿倾听其中的道理。”

姜太公回答:“所谓六贼,第一,是臣子中有人大规模营造宫室、园池、台榭,游玩观赏,歌舞行乐,骄奢淫逸,这种人会损害君主的德行。第二,是百姓中有人不从事农桑生产,任性使气,游荡行侠,不惜触犯法律禁令,不服从官吏的管理教化,这种人会败坏君主的教化。第三,是大臣中有人结党营私,阻塞贤人智士的晋升之路,蒙蔽君主的知人之明,使君主不能洞察下情,这种人会损害君主的权威。第四,是士大夫中有人自以为具有高尚志向和节操,自负自大,气焰嚣张,结交各国诸侯,却不尊重本国的君主,这种人会损害君主的威严。第五,是大臣中有人轻视爵位,藐视官吏,耻于为君主挺身冒险,这种人会损害功臣的勋业和荣誉。第六,是强宗大族互相侵夺,欺凌侮辱贫穷势弱的人,这种人会损害平民百姓的生计。

“所谓七害,第一,是指没有智慧谋略,只因可得重赏和尊位,恃勇轻率赴战,企图侥幸取胜,立功于外,这种人,君主要谨慎小心,不能用来做将帅。第二,是指徒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掩盖别人的好事,宣扬别人的坏事,投机钻营取巧,这种人,君主要谨慎小心,切勿与他筹谋大计。第三,是指外表做出很朴素的样子,穿着粗糙低劣,口头讲着清静无为,却一心沽名钓誉,口头讲着无欲无争,却一味追求实利,这种人,是虚伪之人,君主要谨慎小心,切勿亲近他们。第四,是指穿着奇特,博闻善辩,高谈空论,美化自己的外表,自矜自傲,处于贫穷之境,居于僻静之地,而去诽谤时俗朝政,这种人是奸诈之人,君主要谨慎小心,切勿宠信他们。第五,是指用花言巧语献媚当权者,以求得更高的官爵,果断勇敢,轻视死亡,以贪求更丰厚的俸禄和官位,不为全局着想,只要有利可图便轻举妄动,以高谈空论说服和取悦君主,这种人,君主要谨慎小心,切勿任用他们。第六,是指用雕虫小技修饰各种建筑物和工艺华美的生活用品,从而妨害了农业生产,这种人,君主必须加以禁止。第七,是指以虚假骗人的方术,奇特诡异的技巧,各种符咒巫蛊,邪门歪道,蛊惑善良的百姓,这种人,君主必须加以禁止。”

【原文】

“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99],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100],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101];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102];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文王曰:“善哉!”

【译文】

“所以说,百姓不尽力耕作,就不是国家的好百姓。士大夫如果不讲诚信,就不是国家的好士人。大臣们如果不能忠心进谏,就不是国家的栋梁。官吏如果不能公平廉洁、爱护人民,就不是国家的好官吏。宰相如果不能使国富兵强,阴阳协调,使君主安居太平;不能端正官场风气,综核名实,严明赏罚,使万民安乐,那就不是称职的宰相。君主的统御之道,就如神龙之首,高瞻远瞩,可观四方,洞察得深刻,听闻得周详,显示高大威仪的形象,却隐藏着自己的内心情思,就像天的崇高一样,不可穷极,就像渊的幽深一样,不可测度。所以,君主在应该发怒的时候不发怒,丧失了自己的威严,那么奸臣就会趁机而出,兴风作浪;君主如果对该杀的人不杀,就会丧失国法的威严,巨奸大盗就会僭越礼法,犯上作乱;军事气势不能行于远方、威慑四夷,那么敌国就会强大起来。”

周文王说:“说得太深刻了!”

举贤第十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103],世乱愈甚,以至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104],而不得真贤也。”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君主致力于选用贤才,而没有达到使国家昌盛的目的,社会混乱更加严重,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为什么呢?”

姜太公说:“这是由于选拔了贤才却不任用,空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效。”

周文王说:“造成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姜太公说:“过失在于君王喜欢用平常人所称赞的人,因而得不到真正的贤才。”

【原文】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105],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106],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译文】

周文王说:“此话怎讲?”

姜太公说:“君王以平常人所称赞的人为才,以平常人所诋毁的人为不贤的人,那么朋党多的人就会得到赏识和重用,朋党少的人就会被排挤。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处死,奸臣则以虚名取得爵位。因此,社会会更加混乱,国家也不免陷于危亡。”

【原文】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107],按名督实[108],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

【译文】

周文王说:“怎样才能选拔有德才的人呢?”

姜太公说:“将和相彼此明确自己的职守,分别依据不同职位的用人标准去选用合适的人,再用各种官职所应具备的条件要求加以考核,以甄别其才智的高低,能力的大小,使其德才与官职相称,官德相当,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方法了。”

赏罚第十一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109]。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110],而况于人乎?”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奖赏是用来对有功之人进行勉励的,刑罚是用来对有罪之人进行惩罚的。我想奖赏一个人而使众人受到勉励,惩罚一个人而使众人受到警示,应该如何去做呢?”

姜太公回答:“凡行奖赏,须恪守信用,施行惩罚,须言出必行。如果能在亲耳所听、亲眼所见的事情上做到行赏有信,惩罚能坚决执行,那么即使是不能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人也无不潜移默化受到感化了。诚信可与天地神灵通达,何况是人呢?”

兵道第十二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111]。一者能独往独来[112]。黄帝曰:‘一者阶于道[113],几于神[114]。’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用兵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姜太公说:“用兵的原则,莫过于统一指挥了。统一指挥了,才能使军队行动自由,无拘无束。黄帝说:‘军队指挥统一了,用兵打仗就可达到灵活和神秘莫测的境界。’运用这一原则,关键在于把握战机,造成有利态势,而成功与否在于君主的决策。所以古代圣王把战争称为凶器,只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它。

【原文】

“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

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译文】

“如今纣王只知道国家还存在,而不知国家将要灭亡,只知纵情享乐,而不知灾难即将到来。此时存在的国家并不一定能够长存,关键在于能否居安思危;此时似乎还在享乐的人,但不等于可以长久享乐,关键在于能否乐不忘忧。现在君王已考虑到安危存亡的根本,还忧虑什么枝节问题呢?”

周武王说:“两军相遇,敌方不能来进攻我,我军也不能去进攻敌人,双方均设置坚固的守备,谁也不能率先发动进攻。我想袭击对方,又不具备更多的有利条件,应该怎么办?”

姜太公说:“可使我军表面上装出散乱的样子,而内部严整;外表缺粮,而实际给养充足;外表装备残破,士气低落,而实际装备精良,兵强马壮。让士卒忽离忽合,忽聚忽散,以示混乱。隐匿自己的计谋,深藏自己的企图,高筑壁垒,埋伏精锐。阵地内士兵寂若无声,敌人不知道我军的虚实和企图。本来想进攻敌军西侧,却先袭击敌军东侧。”

周武王问:“敌人如果知道我军的情况,又通晓我军的计谋,又该如何呢?”

姜太公说:“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查明敌情,迅速抓住有利战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注释

[1]文王:即周文王,姬姓,名昌。他广招天下贤士,励精图治,使国力强盛,为其子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田:田猎,打猎。

[2]史编:史官名,“史”为其官职,“编”为其名。布卜:占卜。

[3]渭阳:渭水北岸。古人以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4](chī):通“螭”,传说中的一种无角龙。

[5]罴(pí):棕熊,又称马熊。

[6]兆:古代占卜时烧灼龟甲以判断吉凶,其裂纹叫兆。公侯:古时的高等爵位,此指有大才之人。

[7]遗(wèi):赠予。

[8]施:蔓延,延续。三王:此指周文王的子孙后代。

[9]禹:即大禹,因治理洪水有功,继舜之后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10]皋陶: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偃姓,先后辅佐舜和禹,执掌刑狱,以执法公正著称。

[11]比:类似。

[12]齐(zhāi):通“斋”,斋戒。

[13]太公:即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又叫吕子牙(一说尚)、姜子牙、太公望。商末周初人,先后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为推翻商朝统治,建立西周王朝立下大功。

[14]劳:慰劳。

[15]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6]权:权谋,权术。

[17]禄:俸禄,官禄。

[18]饰:文饰。

[19]讳:避讳,隐讳。

[20]恶:厌恶。

[21]缗:鱼线。

[22]调:指鱼线长短合适。

[23]隆:粗长。

[24]竭:竭尽其力,竭尽其能。

[25]曼曼:长远。绵绵:延续不绝。

[26]嘿嘿:默默。昧昧:隐晦不明。

[27]擅:独占。

[28]济:救济,帮助。

[29]德:通“得”,得到,获得。

[30]允:恰当,正确。

[31]诏命:旨意。

[32]熙熙:纷乱扰攘的样子。

[33]盈:充满,此处为强盛之意。虚:意谓衰弱。

[34]天时:这里指天命。

[35]帝尧:传说中的我国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

[36]锦绣文绮:指做工精细、漂亮华丽的丝织品。

[37]斫:大锄,引申为砍、削、斩,此处指雕琢。

[38]茨:藜。

[39]鹿裘:用鹿皮做的衣服。平民所穿的衣服。

[40]粝:粗糙、劣质的米。

[41]藜藿:通指野生粗劣的菜蔬。

[42]旌别:识别,甄别。

[43]敢:恭敬、自谦之词。

[44]省:减轻。

[45]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46]驭:驾驭,此指统御。

[47]礼:指君臣之间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48]临:指君主俯身爱民。

[49]沉:指臣民潜心国事。

[50]周:周全,普遍,指君主的恩泽要普施于臣民。

[51]定:安定,稳定,这里指安分守己。

[52]则:效法。

[53]柔节:柔和而有节制。

[54]听:此指听取臣下的意见。

[55]守:操守,原则。

[56]正静:公正宁静。

[57]辐辏:像车轮上的辐条一样会聚于轴心。

[58]寝疾:卧病在床。

[59]太子发:即姬发,文王之次子,史称“武王”。

[60]社稷:代指国家。社,土神;稷,谷神。

[61]与:给予,托付。引申为任用人才的意思。

[62]六守:即六项用人的标准。

[63]三宝:指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三件大事。

[64]犯:侵犯,触犯。

[65]大:重视、发展的意思。

[66]一:统一,这里引申为聚集、集结。乡:泛指城市郊外地区。

[67]都:大城市。国:国都。

[68]守土:指守卫国土。

[69]亲:君主的同族近亲,即宗室贵族。

[70]左右:指周边邻国。

[71]掘壑而附丘:比喻损害贫苦百姓的利益,增加尊贵富有者的权力和财富。

[72]舍本而治末:意即舍弃农业而发展商业。

[73]彗:曝晒。

[74]荧荧:微弱的光。

[75]两叶:刚长出来的小嫩叶。

[76]利器:指国家权力。

[77]纪:法则,准则。

[78]绝:灭绝,消灭。

[79]经:原则,通理,一般规律。

[80]机: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

[81]北面:指面朝北向太公行弟子礼。

[82]牧:指治理民众。

[83]寻:当作“隐”,隐藏不动的意思。一说,寻当作“静”。

[84]配:相配,引申为参照仿效。

[85]宝:珍视,此指圣人珍视的自然规律。

[86]发:发动。阴:战争、刑罚等活动。

[87]会:凝聚。阳:仁义之举。

[88]王:此处用为动词,意即统治。

[89]贼:指害人的人。

[90]犯:触犯。历:逾越。

[91]鄣:通“障”,障碍,遮蔽。

[92]抗志高节:指保持高尚的志向和节操。抗,高。

[93]犯难:冒险,不顾危难。

[94]陵:同“凌”,欺凌。

[95]容美:修饰、美化外表。

[96]说(yuè):通“悦”,取悦。

[97]方:方术。

[98]巫:巫术。蛊:能用咒语驱使其害人的毒虫。左道:邪门歪道。

[99]平洁:公平廉洁。

[100]万乘:指拥有万乘兵车的诸侯国。

[101]作:兴,起。

[102]大贼:巨奸大盗。

[103]务:致力于。

[104]世俗:指平常、凡庸的人。

[105]党:朋党,党羽。

[106]比周:串通勾结,结党营私。

[107]以官名举人:根据不同职位标准去选用合适的人。

[108]按名督实:指按工作标准考察是否名实相符。

[109]阴化:暗中受到感化和触动。

[110]神明:神灵,神祇。

[111]一:事权专一、指挥统一的意思。

[112]独往独来:用兵能够行动自由、无拘无束。

[113]阶于道:指进入灵活用兵的上乘境界。

[114]几于神:接近神秘莫测的境界。

同类推荐
  • 特种兵之龙刃

    特种兵之龙刃

    【新书《我就是超级警察》已上传。】陆地猛虎,海中蛟龙,空降神兵,小爷我是海军陆战队员,全军最优秀的蛙人;嘿!兄弟!只有在龙焱,才有资格被称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而龙刃,则是龙焱中的最强者。冲锋之势,有进无退,陷阵之时,有死无生。【书友社群:559389715】
  • 肖华上将之娃娃司令
  • 战龙兵王

    战龙兵王

    兵王震慑世界,兵者横行军界,兵人诠释军人热血。战火纷飞的世界,安宁从来都需要守护。且看主角如何成长为叱咤世界的军中王者。华夏的腾飞需要强者相随,握紧手中枪,和主角龙飞一起向所有强敌宣“战”
  • 武器装备全知道

    武器装备全知道

    《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段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是说,军事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谨慎对待。在和平年代,国无防不立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巳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但战争仍不可避免。因此,世界各国都争相把国防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要想国家真正地强大,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御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维护世界和平。
  • 抗战之铁血少年团

    抗战之铁血少年团

    世人常言,年少轻浮放狂言,不知愁,可曾记得,将军那个不是出少年!刚入职当警察不久的徐磬峰在一次任务中,因公殉职。随之重生在了淞沪的一二八抗战中与之同名的一个‘疯兵’身上,由此拉开了他的中国童子军抗战血泪史。
热门推荐
  • 祸(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祸(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一个因财而起的阴谋故事。大病初愈的高元想要大赚一笔,正好死党阿坤得知了一个赚钱的机会,于是两人合计将手中的假货带到乡下卖出,却不料卷进一场乡村家族内部复仇的阴谋中,在尔虞我诈的李家,上演一场又一场的好戏。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山村,一个富裕的家族,一场精心策划的复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沙棠

    沙棠

    神兽沙棠,机缘巧合拜师上古神陆吾。命中注定的再次爱上,上一世的恨,这一世的爱,她还会如何选择?
  • 异界之苍穹争霸

    异界之苍穹争霸

    一次意外的爆炸把叶天和他的助手智能机械人陈馨带到一个陌生的星球。新奇的冒险就此展开,世界不断发现诡异的事情,看叶天如何把全球的禁区踩在脚下,打造自己全新的势力,让各种种族感到恐惧,收服草帽海盗团,坐拥天下美女,翻开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当全球的危机快要接近,且看叶天如果度过这危险的时刻,站在最高端遥望回家的道路浓厚科幻色彩的异界大陆就此展开,打造全新形象的异界小说QQ群102552154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尸纪

    大尸纪

    末世危机,丧尸来袭。人类如同断线的风筝,在数不清的各类丧尸和变异兽所形成的灭世飓风中肆意飞舞。作为残存人类的一员,顾小衍却机缘巧合之下拥有了丧尸体质,并获得了堪与神比肩的能力!狂暴凶兽、恐怖丧尸、诡异植物、异变人类,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内乱争斗此起彼伏!天下群雄并肩而起,强者为尊称霸一方,更有蛰伏百年隐世古武传人出世,誓要争一立身之地!这崩坏的末世如同脱轨的火车,朝着某个未知的方向嗡鸣着疾驰而去。于是担负着人类复兴使命的顾小衍,义无反顾的投入了末世大潮,在跌宕起伏中寻找着未来的光辉世界。(新书发布,希望喜欢的兄弟姐妹们支持~收藏一下投个推荐~银月拜谢!)(书友交流群:534590654)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毒心圣手

    毒心圣手

    年轻气盛的成峰行差踏错,导致自身被废家族没落。偶得奇遇的他流落都市,又因生活被迫上工地,下矿场,当保镖,干杀手。阴差阳错结了几段良缘,和小山村美女教师同居,和美女老板暧昧不断,和世家之子冲突四起。不知不觉之中,卷进了一场针对世俗,修真,太古三界的大阴谋当中。角色取名系随机取名系统,重名请见谅。
  • 绝仙桥

    绝仙桥

    断桥起,繁华落尽与天齐!聻仙路,幕天席地任君行!三域绝仙之桥重临昆仑山下,上古万仙封魔大阵凶潮涌动。断辰风迫不得已入世间红尘,寻一线生机。
  • 茫无涯际

    茫无涯际

    我好像得到了幸福,又好像没有得到幸福,我这一生都被眼前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