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06200000004

第4章 作战篇

【提要】

本篇是继《始计篇》计“五事”,特别是从“道”的战略高度揭示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条件后,进而从用兵对国家经济实力的依赖关系阐明只宜“速”,不宜“久”的重要原则。

全篇内容大体分为五部分:

1.指出用兵打仗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而在用兵前必须从军队(数量)、武器、车马、粮食等方面做充分准备,不可以轻易用兵。

2.指出用兵出征既有能拓展疆土或保卫领土的有利一面,又有丁壮伤亡、财力消耗的有害一面,故而用兵的重要原则之一便是只宜速战,不可旷日持久,即便机谋稍差,也应速战速决,绝不可依仗机谋高超而持久用兵,以致带来“钝兵挫锐,屈力殚货”“诸侯乘其弊而起”的后患。强调只有深刻了解用兵之害的人才能真正了解用兵之利。

3.指出凡是善于用兵的人总是注意两点:一是从战略上讲,不使用兵时间持续很长,要“役不再籍,粮不三载”,以免造成国家财力枯竭、民不聊生的局面。二是从策略上讲,重视从敌国补充粮食供给,要“因粮于敌”,以大大减少本国经济实力的消耗。

4.进而提出,不仅要重视从敌国补充粮草,还要重视从敌军那里补充武器和兵员。其办法,一是用物质奖励方法激励士兵奋勇夺取敌军战车,用以武装自己;二是实行优待俘虏政策,使自己的兵员不断得到补充。这样便可越战越胜,越胜越强。

5.结论:“兵贵胜,不贵久”。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35],革车千乘[36],带甲十万[37],千里馈粮[38],则内外之费[39],宾客之用[40],胶漆之材[41],车甲之奉[42],日费千金[43],然后十万之师举矣[44]。

【译文】

孙子说: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是,动用轻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征召将士十万,同时还要千里远道运送粮草,至于国内国外的费用,诸如招待来宾使节,补充修饰器械的胶漆之材,供给各种车辆和盔甲等,有能力每天承担千金之巨的开销,然后,十万大军方可起动。

【原文】

其用战也贵胜[45],久则钝兵挫锐[46]。攻城则力屈[47],久暴师则国用不足[48]。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49],则诸侯乘其弊而起[50],虽有智者[51],不能善其后矣[52]。

【译文】

以十万大军出征作战,贵在速胜,战争旷日持久,就会导致士卒疲惫,锐气受挫。攻打城池要耗尽兵力,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得国家财力难以为继。士卒疲惫,锐气挫伤,兵力耗尽,财力枯竭,就会招致其他诸侯国乘机入侵,到那时,即使有足智多谋的人,也不能处理好用兵以后的事了。

【原文】

故兵闻拙速[53],未睹巧之久也[54]。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译文】

所以,在用兵上,只听说有指挥拙笨但却要求战争速决的,从未见有指挥灵巧而要求战事旷日持久的。长久地对外用兵而能对国家有利,这种事从来没有过。所以说,不完全了解用兵之害的人,也就不可能完全了解用兵之利。

【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55],粮不三载[56],取用于国[57],因粮于敌[58],故军食可足也。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不再次征兵,也不多次从国内征收军粮。在战争中,他们只从本国取用军用物资,而从敌国筹集粮食,这样,军队的粮食才会够用。

【原文】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59],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60],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61]。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62]。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63],甲胄、矢弩[64]、戟盾、蔽橹[65],丘牛、大车[66],十去其六。

【译文】

出师需要远道运输,远道运输消耗人力、财力太多会造成国家贫困。在大军集结的地方,必定会物价上涨,物价贵就会造成国家财力枯竭,国家财力枯竭便要加紧向百姓征收赋役。这样,人力耗尽,财力枯竭,就会使国内十室九空。对百姓来说,他们的负担,将要耗去其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七;对公家来说,它的消耗,诸如车辆的损坏,马匹的疲惫,盔甲、箭弩、戟盾、大橹的补充,以及大牛大车的征调,也要耗去国家财力的十分之六。

【原文】

故智将务食于敌[67]。食敌一钟[68],当吾二十钟;秆一石[69],当吾二十石。

【译文】

所以,聪明的将帅总是务求在敌国境内筹集粮草。因为消耗敌国一钟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消耗敌国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草料。

【原文】

故杀敌者,怒也[70];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71],赏其先得者[72],而更其旌旗[73],车杂而乘之[74],卒善而养之[75],是谓胜敌而益强[76]。

【译文】

要使将士们英勇杀敌,便要激发他们同仇敌忾的士气;要使士卒勇于夺取敌军的物资,便需借助于物质奖励。在车战中,凡夺得敌方战车十辆以上的,应奖赏首先夺取战车的人,并且更换战车上的旗帜,混合编入本军战车的行列。同时还要善待俘虏,保证他们的生活供给。这样做才能既战胜敌人,又增强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原文】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77],民之司命[78],国家安危之主也[79]。

【译文】

所以,用兵作战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可旷日持久。所以懂得用兵的将领,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也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战例】

晋楚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个诸侯国争霸中原的一次战争。在这场战争之初,楚国的实力强于晋国,而且楚国有许多盟国,声势浩大。城濮之战以楚国出兵攻宋,宋成公派人来晋求救为引子展开。但晋国并不靠近宋国,远道救宋,必须经过楚国的盟国曹、卫,形势于晋不利。可是,晋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运用谋略争取了齐、秦两个大国的援助,取得了“伐交”“伐谋”方面的优势,最终击败了楚军,争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城濮之战中晋军的胜利,是《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战胜策”的印证,晋军的取胜,不是胜在实力,而是胜在谋略。

春秋时期,地处江汉之间的楚国日益强盛,它控制了西南和东面的许多小国和部落。在楚文王时期,楚国开始北上向黄河流域发展,攻占了申、息、邓等地,并使蔡国屈服。楚成王时期,齐国崛起,齐桓公称霸中原,楚国难以再向北扩张。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霸业衰落,这时楚国乘势向黄河流域扩展,控制了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小国。公元前638年,楚军在泓水之战中打败了宋襄公,开始向中原发展,期望成就霸业。

正当楚国图谋称霸中原之时,晋国也逐渐强盛起来。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太子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实施一些改革措施和外交活动,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

早在晋文公刚即位的时候,周襄王的兄弟叔带勾结狄人,周襄王的王位被夺,晋文公及时抓住了这个尊王的好机会,平定了周室的内乱,护送周襄王回到洛邑。周襄王以晋文公勤王有功,便赐以阳樊、温(今河南温县西)、原(今河南济源西北)等地。晋文公遂命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管理这一对争霸中原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由于晋文公抓住了“尊王”这块招牌,在诸侯中的地位大为提高。晋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楚国的不安。楚国急于阻止晋国进一步向南发展,而晋国要想夺取中原霸权,就非同楚国较量不可。因此,晋、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公元前634年,鲁国因和莒、卫两国结盟,几次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助。而宋国因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国击败,不甘心对楚国屈服,看到晋文公即位后晋实力日增,也就转而投靠晋国。楚国为了保持其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齐、宋,并借以制止晋国向南扩张。晋国也正好利用这一机会,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这样,晋楚两国的军事交锋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率领楚、郑、陈、蔡等多国军队进攻宋国,围困宋都商丘,宋国的司马公孙固到晋国告急求援。于是晋文公和群臣商量是否出兵及如何救宋。大夫先轸力劝晋文公出兵救宋,他认为,救宋既能够“取威定霸”,又报答了以前晋文公流亡到宋国时,宋君赠送车马的恩惠。但是宋国不靠近晋国,劳师远征救宋,必须经过楚国的盟国曹、卫;而且楚军实力强大,正面交锋也恐怕难以取胜。晋国的狐偃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晋文公先攻曹、卫两国,那时楚国必定移兵相救,那样,宋国的危险便可解除。晋文公采纳了这一建议。尽管如此,晋国仍认为真正的敌人是楚国,要对付如此强大的敌人,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晋国扩充了军队,任命一批比较优秀的贵族官吏出任军队的将领。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晋文公于公元前632年一月,将军队集中在晋国和卫国的边境上,借口当年曹共公侮辱过他,要求假道卫国进攻曹国,遭到卫国拒绝。晋文公迅速把军队调回,出其不意地直捣卫境,先后攻占了五鹿及卫都楚丘,占领了整个卫地。晋军接着又向曹国发起了攻击,三月间,攻克了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俘虏了曹国国君曹共公。

晋军攻占了曹、卫两国,楚军却依然全力围攻宋都商丘,宋国又派门尹般向晋告急求救。晋文公感到左右为难了。不出兵救宋吧,宋国国力不支,一定会降楚绝晋;出兵吧,自己兵力单薄,没有必胜的把握,何况直接与楚发生冲突,会背负忘恩负义之名(晋文公当初流亡路过楚国时,楚成王招待他非常周到,不仅留他住了几个月,最后还派人护送他到秦国)。这时,先轸分析了楚与秦、齐两国的矛盾,建议让宋国表面上同晋国疏远,然后由宋国出面,送一份厚礼给齐、秦两国,由他们去请求楚国撤兵,晋国则把曹共公扣押起来,把曹、卫的土地赠送给宋国一部分。楚国同曹、卫本是盟国,看到曹、卫的土地为宋所占,必定会拒绝齐、秦的劝解。这样楚国就会触怒齐、秦,他们就会站在晋国一边,出兵与楚作战。晋文公对此计十分赞赏,马上施行。楚国果然中计,拒绝了秦、齐的调停。而齐、秦见楚国不听劝解,大为恼怒,便出兵助晋。齐、秦的加盟,使晋、楚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楚成王看到齐、秦与晋联合,形势不利,就令楚军从前线撤退到楚地申,以防秦军出武关袭击它的后方,同时命令戍守谷邑的大夫申叔迅速撤离齐国,命令尹子玉将楚军主力撤出宋国。子玉对楚成王回避晋军很不满意,他对成王说:“你过去对晋侯那么好,他明明知道曹、卫是楚的盟国,与楚的关系密切,而故意去攻打它,这是看不起你。”楚成王说:“晋侯在外流亡了十九年,遇到很多困难,终于能够回国取得君位。他尝尽艰难,充分了解民情,这是上天给他的机会,我们是打不赢他的。”但是子玉却骄傲自负,听不进楚成王的劝告,仍要求楚王允许他与晋军决战,并请求增加兵力。楚成王勉强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不肯给他多增加兵力,只派了少量兵力去增援他。于是,子玉以元帅身份向陈、蔡、许、郑四路诸侯发出命令,相约共同起兵。他的儿子也带了六百家兵相随。子玉自率中军,以陈、蔡二路兵将为右军,许、郑二路兵将为左军,直向晋军扑去。

子玉逼近晋军后,为了寻求决战的借口,派使者宛春故意向晋军提出了一个“休战”的条件:晋军必须撤出曹、卫,让曹、卫复国,楚军则解除对宋都的围困,从宋国撤军。中军元帅先轸提出一个将计就计的对策,以曹、卫与楚国绝交为前提,私下答应让曹、卫复国;同时,扣押楚国的使者,以激怒子玉来战。晋文公采纳了他的计策。子玉得知曹、卫叛己,使者又被扣,便恼羞成怒,倚仗着楚国的优势兵力,贸然带兵扑向晋军,寻求决战。

晋文公见楚军来势凶猛,就命令晋军后撤,以避开其锋芒。有些将领不理解文公的意图,问文公:“没有交手,为什么就后退呢?”文公说:“我以前在楚国的时候曾对楚王说过,如果晋楚万一发生了战争,我一定退避三舍。我是遵守诺言的。”实际上,晋军“避退三舍”(大概九十里)后,退到了卫国的城濮,这里距离晋国比较近,后勤补给、供应方便,又便于齐、秦、宋各国军队会合;在客观上“避退三舍”也能起到麻痹楚军、争取舆论同情、诱敌深入、激发晋军士气等多重作用,将晋军的不利因素变为了有利因素,为夺取决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晋军退到城濮后停了下来。这时,齐、秦、宋各国的军队也陆续到达城濮和晋军会师。晋文公检阅了军队,认为可以与楚军决战。这时,楚军追了九十里也到达城濮,选择了有利的地形扎下营,随后就派使者向晋文公挑战。晋文公很有礼貌地回复子玉说:“晋侯只因不敢忘记楚王的恩惠,所以退避到这里。既然这样仍得不到大夫(指子玉)的谅解,那也只好决战一场了。”于是双方约定了开战的时间。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四月四日,晋楚两军决战开始。晋军针对楚军中军强大,左右翼军薄弱的部署特点,和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轻敌、不谙虚实的弱点,发起了有针对性的攻击。晋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首先向楚军发起突袭,楚军见了惊慌失措,弃阵逃跑,楚右翼军就这样迅速崩溃了。

晋军同时也把进攻的矛头指向楚左翼军。晋上军主将狐毛在指挥车上故意竖起两面镶有彩带的大旗,非常醒目,远远就可望见。狐毛和许、郑联军一接触,就故意败下阵来。在逃跑时,车的后面拖了很多树枝,树枝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这给在高处观阵的子玉造成了错觉,以为晋军溃不成军了,于是他急令左翼部队奋勇追杀。晋中军元帅先轸等见楚军已被诱至,便指挥中军横击楚军,晋上军主将狐毛回军夹击楚左军。楚左军退路被切断,陷入重围,基本被歼灭。子玉见左右翼两军都已失败,急忙下令收兵,才保住中军,退出战场。城濮之战最终以晋胜楚败而告终。

晋在城濮之战的胜利,首先在于晋国君臣能够准确分析交战之初的客观形势及利弊,制定出先胜弱敌、避免过早与楚正面交锋、争取齐秦二国支持的谋略。随后,在决战之时,晋军敢于先退一步,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争取政治、军事上的主动。此外,晋军“知己知彼”,能根据敌人的作战部署,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敌人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因而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纵观城濮之战的整个过程,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克敌制胜的上策在于以谋略战胜敌人。

草船借箭

208年,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水陆并进,讨伐东吴。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游说,与东吴结成联军,共同抵抗曹操。曹操大军南下,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在赤壁和联军隔江相峙。

诸葛亮足智多谋,遭到周瑜的嫉妒,周瑜一直想找借口杀掉诸葛亮。周瑜虚情假意地派人找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问诸葛亮,两军水战,最宜用何种兵器。诸葛亮不加思索地答道,大江上两军交锋,以弓箭为先。于是,周瑜就乘机让诸葛亮用十天时间造十万支箭。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十万支箭就是不分昼夜,不停地干,十天也不一定能完成。诸葛亮却认为这很容易,三天就能完成。周瑜心想正好借机会除掉诸葛亮,便要求诸葛亮立了军令状,三天之中造不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受军法处置。

立完军令状的前两天,诸葛亮大摆酒宴,丝毫不见有造箭的迹象。东吴的鲁肃被周瑜派到诸葛亮那里打探虚实。诸葛亮请鲁肃准备几十只船,每只船上都扎满稻草人,同时,还要求船上多备些锣鼓。鲁肃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满口答应了。

第三天,大雾弥漫,江面上什么都看不清。诸葛亮命令士卒用长绳把船连在一起,朝北岸的曹营前进。在靠近时,他命令士兵擂鼓呐喊。由于大雾,曹军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战。他们以为是东吴水军前来偷袭,拼命地向东吴船上射箭,霎时间,箭如骤雨。东吴的船逼得越近,他们的箭射得就越急越密。东吴船上的稻草人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箭,等天快亮、雾快散去的时候,诸葛亮才下令返航,等到曹军发现中计已经晚了。

北魏与大夏之战

北魏与大夏统万城之战,发生于我国历史上东晋十六国时期。当时,我国南方为东晋政权统治,而北方则出现了众多的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建立的独立割据政权。北魏与大夏便是这众多的割据政权中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在这些割据政权中,北魏能够接受汉族的技术与文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强大起来。北魏在将自己的势力向南发展、推进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统一北方。发生于427年的北魏与大夏统万城之战就是北魏为统一北方而发动的。在这次战争中,鲜卑族北魏主拓跋焘对于孙子“兵贵胜,不贵久”的作战思想有较深刻的理解,面对所要攻打的统万城,作战指挥果断灵活,避免了陷入旷日持久、进退两难的境地,较好地完成了这次攻坚战,推动了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进程。

大夏建立于407年。当时,北方已有南燕、后燕、北燕、北凉、北魏、后秦等独立的割据政权。夏主赫连勃勃是匈奴人,在建夏之前,曾经投奔后秦的高平公破多罗没弈于(鲜卑族),谋得后秦骁骑将军的官职,并被没弈于招为女婿。后来,赫连勃勃以在高平打猎为由,阴谋袭杀了岳父,将其领地及手下并为自己的势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夏。赫连勃勃建立政权后,没有将高平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而是以流动袭击的办法蚕食后秦疆土,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不久,东晋刘裕灭了后秦,赫连勃勃趁势占领了后秦岭北镇戍郡,夺取了长安,在较强的军事力量支持下,其统治权得到了巩固与发展,成为北魏的劲敌,阻碍着北魏统一西北地区。

赫连勃勃在其统治得到巩固、疆域逐渐扩大的基础上,决定将国都定在统万城。413年,赫连勃勃征发岭北胡汉各族人民十万人筑国都统万城。他驱使人们用蒸熟的土筑城,筑成后他用铁锥刺土,如果刺进一寸,就杀掉筑城的人。在他的暴力与高压下,统万城筑成后非常坚固,其“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墙五仞,其坚可以砺(磨)刀斧”。赫连勃勃妄图以此坚城抵御外族侵略,延续其残暴的统治。

北魏政权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于386年,那时,后燕是当时黄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北魏则处于后燕势力的包围之中,北魏通过与后燕的多次艰苦作战,削弱了后燕的势力,使自己逐渐强大起来。北魏统治者注意军事与生产双管齐下,稳定其统治范围内的农业经济,吸取中原的文化和生产知识,重用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而发展成为一个较强的政权。396年,北魏攻占了后燕重镇晋阳、常山、信都、中山,给后燕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不久,后燕灭亡,北魏开始进一步实施其统一北方的计划。始光元年(424年)八月,夏主赫连勃勃病死,诸子争位,互相攻战。次年,赫连昌争取到王位继承权,但大夏内部矛盾更为尖锐,北魏便乘机发动了灭夏之战。

始光三年(426年)九月,北魏主拓跋焘命大将奚斤率兵五万,攻夏之蒲坂,进袭关中、长安;自己亲率骑兵两万出平城,渡黄河袭击统万城。夏主赫连昌率军迎击,战败退回城内固守。魏军分兵四掠,驱牛十余万,掳夏民万余而归,作了一次试探性的战略进攻。

这年十二月,北魏军南路奚斤率军夺取了长安。次年正月,赫连昌派其弟赫连定领兵两万南下,企图夺回长安,恢复关中。两军相持在长安附近。魏主拓跋焘乘夏军兵力被牵制在关中的有利时机,决定动用近十万大军再次袭击统万城。五月,拓跋焘率军西进,以三万骑兵为前驱,三万步兵为后继,三万步兵运送攻城器具。北魏军从君子津渡过黄河,至拔邻山筑城修整。原附属于夏的各族游牧民族首领纷纷降于北魏。这时,北魏主拓跋焘改变步、骑兵齐进的原进军计划,决定率轻骑三万以最快的速度直抵统万城,然后诱敌出战,将敌军消灭。对这一决定,拓跋焘部下有所不解。他们认为统万城坚固,敌军必定固守城内,三万骑兵不足以攻破坚城,最好还是等步兵到达后,带上攻城战具,再行进攻。拓跋焘解释说:“用兵攻城,在军事上是下策,是不得已才用的。现在若等步兵、攻具齐备,再去攻城,敌军见我势众,必然据城固守,不敢出战,我军攻城不下,旷日持久,食尽兵疲,外无所掠,反而会形成进退两难之势。因此不如现在以轻骑直抵城下,敌人见我军步兵未到,意必松懈,我再以疲弱示之,诱其出战,必能一举歼敌。再则我军之所以适合采取轻骑决战,以争取速胜,还因为我军远离家乡,又隔黄河,粮草运输困难。以现有的三万骑兵攻城虽不足,而决战则有余。”拓跋焘说服了部队,遂督军前进。

六月,魏军来到统万城。拓跋焘将大部队隐蔽在城北的山丘深谷中,以少数兵力至城下挑战。夏军坚守不与北魏军决战。这时,夏军一将领狄子玉前来投降魏军,并泄露夏军的作战意图:夏主赫连昌已派人调赫连定回援。赫连定认为统万城非常坚固,魏不可能一下攻克,因此他打算于长安战败奚斤后,再回援统万城,到时内外夹击北魏军,将魏军一举歼灭。夏主赫连昌采取了固守待援的方针。

恰巧此时魏军中有一犯罪的士兵出逃至夏军内,告诉夏军说:“魏军粮尽,辎重在后,步兵亦未到,宜速击之。”赫连昌听了此话,深信不疑。于是他亲率步骑三万出城迎战。拓跋焘见敌军出迎,喜不自禁。为诱夏军深入并助长其骄气,魏军向西北方向佯作退却。夏军出城追击北魏军。这时,天气突变,骤然刮起东南大风,飞沙满天,雨随风至,赫连昌之军利于顺风追击,便趁势猛攻魏军,形势对魏军很不利。拓跋焘指挥作战,他除派兵正面迎击敌军外,将骑兵分为左右两队,绕道截断夏军后路,从背后顺风对夏军反突击,将不利变为有利。激战中,拓跋焘身先士卒,虽身中飞箭,仍带伤奋勇杀敌,在魏军的前后夹击、拼死力战下,夏军被杀一万余人,赫连昌来不及回城,率残部逃往上圭。北魏军乘胜攻下统万城。赫连定却没能攻下长安,听说统万城失守,他也退逃至上圭。北魏军取得了统万城不久,便进军上圭,夏国灭亡。

从统万城之战中,我们不难看到,孙子的军事思想不仅是汉族的军事统帅指挥作战、克敌制胜的指导,而且,在受到汉民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区域中,也极受少数民族将领的推崇。我们从统万城之战拓跋焘对于攻打坚城的弊端的认识中,从拓跋焘为尽量避免自己军队屯兵坚城而攻不下、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做出的决策中,都能够清楚地看出这种情形。正是因为拓跋焘对于长途奔袭的弊端有所认识,因此在统万城之战中,他采取了诱敌出城的策略,争取了速战速胜,抓住了敌人援军未到的有利时机,以速战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既避免了攻坚战,又避免了受到敌军的内外夹击,可以说是运用孙子兵法(作战篇)指导思想克敌制胜的成功范例。

反观夏军之失败,仅就其军事统帅而言,赫连昌指挥作战的失误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北魏军第一次越过黄河袭击统万城之后,夏军仍没有注意加强黄河天险一带的战略防御,反而分散兵力屯兵坚城去攻夺长安,使北魏有了发动袭击统万城的机会;在北魏军逼近统万城之时,赫连昌在没有认真分析出城速战对于敌我双方利弊的情况下,临时改变以逸待劳、固守待援的作战计划,轻率出城迎战,结果造成兵败城破,丧师灭国的遗恨,其教训值得后代兵家深思。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智囊)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智囊)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孔子大智慧全集

    孔子大智慧全集

    以《论语》为最高经典的儒家学说,不但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波及到亚洲共他地区乃至西方国家。一些西方学者曾预言:"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须到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由此可以看出,以《论语》为最高经典的儒家学说,不但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已经波及到亚洲其他地区乃至西方国家。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论语》里,当站在历史的风头浪尖,《论语》中的某些思想始终都有超前性,其魅力是世界性的。
  • 素书

    素书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汉族传统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热门推荐
  • 红颜祸水:厉害了我的妃

    红颜祸水:厉害了我的妃

    她只是无辜穿越的受害者,可却撩起了天下大乱,于是李月末励志不想当军师的厨子不是好厨子。他是一国太子,必须心狠手辣,才能赢得绝处逢生的机会。他,绝代风华的美名盛负天下,却一心相当一个帮厨。当李月末遇上魅离这个大财主,坐拥金山银山不在话下。可,似乎她本身就是一座金山银山。那现在这个意思就是,可以出任霸道总裁?迎娶高富帅?走向人身巅峰?
  • 君之瑶

    君之瑶

    民间有传,敬贤皇后于册封大典当日,弃帝而远赴凉城,不日而卒!人们纷纷猜测,敬贤皇后惹怒了皇上,所以才被赐死!帝一生,再未立后,仅一子,乃宫女所出,肖似敬贤皇后!
  • 从优秀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

    一个初中就辍学的年轻人,能在上千人的舞台上挥洒自如,想分享他成功的秘诀吗?一个摆地摊的路边小摊贩,每天晚上面对上百位过往行人演讲的年轻人,可以成为华人顶级的演说家吗?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学历,雨天还要骑自行车卖报纸的报童,今天能给上万家企业总裁授课,能成为企业管理大师吗?请看此书,一个人的人生就是可以这样奇迹般地发生着不可思议的改变……
  • 名侦探世界里的假面骑士

    名侦探世界里的假面骑士

    你有看过名侦探柯南里的有假面骑士吗?没有!他们只听过假面超人!现在假面骑士来了!柯南:“怎么会有这样的存在,这不科学!”,基德:“可恶的假面骑士每次都是你,你给我记住了!”,FBI,黑衣人组织被他搞得天翻地覆,好吧!这是一个搞怪的世界,???怎么回事?还要去其他世界做做任务?这就过分了啊,这分明要去祸害其他世界嘛,不过我喜欢,哈哈哈哈哈哈!(PS:主世界是名侦探柯南,其他穿越世界做任务暂定是:火影,斗破,斗罗,漫威,超神等等,如剧情需要就穿,谢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捡来的宋太太

    捡来的宋太太

    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余夏,在订婚当天,逃跑了出门捡到一位追着自己的小鲜肉,还是大boss的弟弟,这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祸世萌妃:乖乖女谋天下

    祸世萌妃:乖乖女谋天下

    【宫斗虐心】纳尼?!她才13岁豆蔻年华,就要嫁人了!老公竟然是个臭臭滴世家公子。天哪,以后就要面对谋害、栽赃、投毒、绑架、杀伐、鲜血……幸好她风华绝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帮他打下一个花花江山。可是,站在高高滴皇城之巅,享着他无限恩宠,她为何还觉得寂寞呢?且看长孙皇后如何权掌后宫,步步喋血!
  • 仙祖驾到

    仙祖驾到

    骑鹤亦曾上九天,丹香盈袖不得闲。归来但愿浮生乐,不羡鸳鸯不羡仙。憨厚穷酸的少年王仙佑有一天突然遇到了几百年前成仙上天的仙祖王逸尘,本以为人生就此走上巅峰,却没想到这位仙祖似乎有点不太正经……人家的爷爷:乖孙,我这有好吃的你要不要啊?王家的仙祖:孙子,这只妖怪就交给你了,我先溜了。人家的爷爷:乖孙快过来,爷爷把祖传武功秘籍教给你。王家的仙祖:你这不肖子孙,年纪轻轻不去结交狐朋狗友,逛逛青楼,竟然想读书修仙,老子打死你!人家的爷爷:乖孙,你想要什么,跟爷爷说,爷爷买给你。王家的仙祖:孙子,跟你说个事,我昨天在赌坊输了十万两,把你押给人家做奴才了,要好好表现,别丢咱们王家的脸,明白吗?王仙佑终于受不了了:祖爷,你看看人家的爷爷是什么样的,你就不能好好学一学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城誓言

    倾城誓言

    她,从小接受非人的训练,项项全能。可是,却因为一次刻骨的背叛,她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正因为她经历过那彻骨的痛,便在心里暗暗的发誓,再不会重蹈覆辙。他,身为晋王,性子冷静睿智,腹黑精明。从没有人能跟上他的阴谋智商,一肚子黑水,可没想到,会栽到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身上。把她宠到了骨子里。从此便拥有了“双重人格”,开始了漫漫追妻路。本文纯属脑洞之作,如有雷同,算你抄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