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37600000004

第4章 思维重构法:跳出自身思维局限

没有建立这种思维,学再多都是白费

1

最近,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为什么有些人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进步却微乎其微?

每当我参加活动,总能看见几个熟悉的身影。他们是社群达人,仿佛24小时在线,在不同的社群蹦跶;他们是活动达人,穿梭在不同的活动现场,忙着各种合影和自拍。

我很好奇这些活动达人,听了那么多分享,参加了那么多活动,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

细思极恐,我发现自己也属于“他们”中的一员。

4月参加秋叶大叔的知识付费线下分享活动。晚上聚餐时,向目标管理的易仁永澄老师请教了我的困惑。我问了很多问题,永澄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我频频点头。

旁边一位70后连续创业者Mike看着我,一脸无奈的微笑,想说什么,欲言又止。

在我的再三坚持下,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永澄老师说的,你根本就没听进去。”

我不服气:“没有啊,我听进去了,他讲的很有道理。”

Mike说:“你以为你听懂了,其实你根本就没听懂。”

他还说我的实践太少,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小白”。

听到“小白”这个词时,我的脸瞬间就红了,我假装不在意,低头吃菜。内心波涛汹涌,有无数个小声音在抗争:我才不是小白,我怎么会是小白!

回到家,我回忆与永澄老师的聊天内容,却脑袋空空,什么也想不起来。难道我真的没有听进去?

2

加入V先生的小密圈。V先生常在小密圈和微信群分享干货文章,要求大家看完文章写三点收获。

我认真地看了文章,写了三点收获。某次,我看了自己写的三点收获,惊讶地发现,我总结的那三点,是我之前就知道并且认同的观点,我只是又从文章中找到了验证。我认为这是我的收获,其实只在寻找旧知,那些新的认知,并没有出现在我的收获里。

有了这样的觉察,猛然发现我一直都生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

每次和同事出去吃饭,我都会选择以前去过的餐馆,点的菜也是熟悉的那几样。

选书的时候,我在无意识间只挑选自己喜欢的类型。

看书时,我在寻找的也是我认同的观点。

写的书评、文章,都是在重复那些我已经熟知的内容。

原来,我一直生活在自己构建的铜墙铁壁的围城之中,把自己围得严严实实。那些不同的意见,那些新鲜的事物,完全无法穿过围墙,进入我的世界。

虽然,我一直在看书,听别人的线上分享,和不同人交流,但那些新知并没有进入我的世界,我终究没有走出自己的围墙。这也是这么多年来,进步缓慢的原因,我的内心一直在拒绝进步。

五一回家,与爸爸的一番对话,让我更加清晰意识到这一点。

爸爸问:“你们买的房子涨价了吗?”

我说:“涨了,比三年前涨了一百多万元。”

爸爸听了,根本不相信:“不可能涨那么多,最多涨二三十万元。”

我说:“去年上海房价上涨很快,附近小区均价已经五万多元了。”

爸爸听完我的解释,松口说:“那最多涨五十万元。”

我竟无言以对,不知道该怎样让爸爸相信。

爸爸并不了解上海房价的行情,但他内心里十分笃定“最多涨五十万元”的结论。不管我说什么,他都没有听进去。他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得出的结论。他相信自己的认知,而不相信我给出的事实。而且,每次回家,他都会问我同样的几个问题:“你买的房子离上海市中心多远?”“房子涨了多少?”同样的话我说了好几遍,他完全没有听进去。

仔细想想,我又何尝不是这样?我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当别人跟我分享超出我认知范围的事实,我也会选择忽略,或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在内心里认为对方讲的不可能是事实。

我们所看见的世界,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

3

成甲在《好好学习》里提到学习的“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我才意识到,我一直是用“红灯思维”在学习。遇到自己不认可或者不熟悉的观点和建议,我会直接屏蔽。潜意识里产生抗拒,直接拒绝了这些观点。因此,那些新的观点,从一只耳朵进去,又从另一只耳朵出去,根本没有进入我的大脑,更没有用理性思维去分析。

背后是习惯性防卫在作祟。习惯性防卫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比如,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观点或尊严受到挑战时,第一反应是:你凭什么反对我,我要和你争辩到底!这时候,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我们之所以会有习惯性防卫,原因之一是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身的否定。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和行为”绑定在一起。否定“我的观点”,就是否认“我”这个人,为了避免自尊心受到打击,我们奋起而战。

要改变这种状况,先要认识到“我的观点和行为”并不等同于“我”。“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和行为”的改进和提升。当别人对“我的观点和行为”提出意见时,正是让我们获得成长和提升的机会。

怎样减少习惯性防卫带来的不利影响?方式之一是建立绿灯思维。

这里需要先区分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

红灯思维是指,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绿灯思维是指,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运用在自己身上?

新媒体运营老司机杨坤龙就是典型的绿灯思维。他说,无论我学什么,我都跟自己说,这个方法一定能用在我身上。因此他不管学了什么都能实践起来。用这种思维,他在新媒体运营领域脱颖而出,短短几年,就成为新媒体运营的专家。

但如果你一直用“红灯思维”来学习,听再多课,看再多书,又有什么用?你的习惯性防卫直接把这些新观点、新知识挡在了外面。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是要觉察自己的习惯性防卫。

绿灯思维其实和我们常说的“开放的心态”类似。记得毕业找工作时,听了不少企业高管的分享,他们都强调“在职场中,开放的心态很重要”。我当时以为自己听懂了,“嗯,对的,开放的心态很重要。”我回想当时的场景,我肯定是一边听,一边点头,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

但我真的懂了吗?什么是开放的心态?

当我觉察到一直生活在自己构建的围墙里时,我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开放的心态。

如果有开放的心态,在接收到一个新事物时,先不要着急评判,用“YES, AND”的思维方式,对自己说:嗯,这个方法很不错。然后思考该怎么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直接说“NO”,这个方法对我一点用也没有,白白浪费了我的时间。

有着“开放心态”的人,当别人讲了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会先接收,然后去调研证实真实性。如果是真实的,就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里。只有把心态放开,敞开胸怀,打开自己的城门,那些新鲜的,与你认知不同的事物才能走进你的围城。

对有些人来说,认识真实的世界很重要,而对有些人来说,宁愿活在自己构建的幻想世界里。

如果没有建立“绿灯思维”,你看的书、听的课里讲的那些道理,都没有真正进入你的世界。你不相信,更不会去实践,那些知识对你而言,不会发生任何作用。

因此,看了这么多书,听了这么多讲座,还是老样子,变化微乎其微。

如果想要获得成长,要先从底层打通自己的学习心态,建立“绿灯思维”。建立“绿灯思维”的第一步是觉察到自己的“习惯性防卫”,最可怕的就是你有“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

真正的成长是从内而外的自我突破,每次思维升级都相当于一次重生。从“红灯思维”升级为“绿灯思维”,相当于学习思维的重生。

成长,像死亡一样痛苦,也和死亡的本质一样,意味着旧事物的消失,新事物的诞生。接受它,直面它。然后,我们可以不断升级,成长为自己期待的样子。

每天10分钟,轻松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

哲学家罗素有这样一句名言,“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

美团网CEO王兴也说过类似的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观察我们周围,确实发现能够深度思考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人云亦云,或听信于权威。

一个热点事件出来后,有些人常常会觉得迷惑和茫然,阅读A的文章,觉得他的观点很有道理,阅读B的观点也觉得很有道理。可问题是,A和B的观点竟然是相反的,而他们却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来判断和思考?

职场中,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深入思考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大多数人逃避思考。工作时,就像是一个榆木脑袋,老板吩咐做什么,自己只管执行,不去思考老板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很多人甚至连老板吩咐的事情都做不好。相反,一个有深入思考能力的人,能够提出老板所没有想到的方案,他自然也就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不动脑,人就不会成长。但我们在学校里几乎没有进行思考训练,写作文是最接近“深入思考”的练习。可惜,写作文是很多学生最头疼的事,因而连带思考也成为一件费力的事。

生活是由一个个选择构成的,每个选择背后都与思考相关。一定程度上,一个人的思考质量决定了其生活质量。

提升思考能力,首推写作。长期写作的人,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都不会差。写作可以倒逼思考,因为任何文字一定程度上都是思考的结晶。写得越多,你的思想越锋利。

但大多数人对写作存在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让他练习写作,比登天还难。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轻松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介绍两种随时随地能练习、简单易上手的方法。

第一,自由书写。

如果你害怕写作,可以试试自由书写。针对眼前的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写出来,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不需要去管写得好不好,用词是否正确。

比如,你可以这样开头:我为什么想要练习写作?然后你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下来。比如,我想要练习写作,因为我想用写作记录生活,写下自己的所想、所思、所闻、所见。我害怕时光流逝,除了皱纹什么也没有留下。另外,我想要锻炼思考能力,写作可以倒逼思考……就这样无拘无束,自由地书写。把脑海中的声音一一写下来。

你也可以用自由写作来梳理工作上的问题。比如,你被领导骂了。你可以这样写:今天我被领导骂了。领导为什么要骂我?可能他今天心情不好,来大姨妈了。开什么玩笑,老板是个男的。应该是我今天事情没做好,没有达到老板的期待……

给自己定时10分钟,在这10分钟内,不要停,快速地写。写着写着,你不仅能把自己写明白,还能找到困难的解决方法。

自由书写,顾名思义,是一种几乎没有约束的书写方式。自由书写有什么规则吗?以下规则其实是帮助你挣脱日常写作的束缚,更加自由地书写。

不停地写,快速地写。不要停下来重读,也不要暂停。

不要删除。即使写出来的不是你原本打算写的东西,也不要删除,随它去。

别担心错别字、标点符号和文法。

写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每当你遇到问题时,都可以用自由写作的方式,写下内心深处的想法。

我是一个只有不断写才能想清楚的人,自由写作的方式就很适合我。

如果你一天能抽出10分钟,用自由写作的方式梳理自己的思绪,长此以往,你的思考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如果你无法抽出连续的10分钟,可以试试一分钟快速思考的方式。

第二,A4纸头脑风暴。

A4纸头脑风暴的方式是受《零秒思考》的作者赤羽雄二的启发。

A4纸头脑风暴与“自由书写”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也是快速将脑海中的想法在A4纸上一个个写下来的过程。写的时候不能花时间慢慢写,一张A4纸要在1分钟之内快速写完。

将一张A4纸横放在面前,每张纸写一个主题,1页写4—6行,每行10—20字,写每张纸所用的时间要控制在1分钟以内,每天写10页,也就是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

一旦坚持做3个星期到1个月时间,看到问题,立马就能想到解决方案。如果再坚持几个月,那么就能做到瞬间从宏观上看待问题,逐渐接近赤羽雄二所说的“零秒思考”的境界。

具体如何写A4纸头脑风暴。

写下标题。标题可以是任何困扰你的事情,或者脑海中浮现的任何问题。

比如,关于工作,你可以写: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如何准备下一次会议的内容?怎样才能改善和其他部门的交流?为什么我的工作总是被打断?

关于未来规划: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自己适合哪个领域?如何规划未来的蓝图?

写完标题之后,就是写正文的内容。正文写4—6行,每行10—20字。写的时候怎么想就怎么写,不用做过多考虑,把自己最原始的感受写下来即可,不用想得很复杂。此外,像自由书写一样,不需要考虑遣词造句,标点,格式等。

举个例子。

如何缩短会议时间?

-会议前梳理会议大纲,事前通知,让与会人员了解会议内容。

-有明确的会议主题,跑题时及时制止。

-督促每个人发言要抓住重点。

-在白板上整理讨论内容,避免重复。

每次只用1分钟,每天10分钟,就像给大脑做体操。每天健身,可以锻炼身体的肌肉,每天练习A4纸头脑风暴,可以锻炼大脑。

A4纸头脑风暴的优势。

1.随时记录灵感。

随时随地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练习。大脑有了任何想法,都可以立刻写下来。有时候大脑中的想法不写下来,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不如花1分钟的时间把想法写下来,然后继续做手头的事情。这样既不耽误事情,又可以随时记录想法。

2.深入思考,而不是流于表面。

遇到任何事情问自己三个“为什么”,用一张A4纸来回答每个为什么。通过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深入挖掘,探求真相。

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

通过不断自问“为什么”,挖掘内心深处的想法,也是倒逼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这个过程也是提升“分析能力”的过程。长此以往,思考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

自由书写和A4纸头脑风暴的方法,除了可以锻炼思考能力,还能疏通情绪。

人的大脑与内心是无法分离的,内心混乱,大脑也无法好好工作。因此,遇到让你情绪波动的事情,不如停下来,花1分钟,把事情写下来,分析下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比如,遇到一件让你很生气的事情,你可以拿出一张纸,写下“我为什么生气?”,然后写下让自己生气的原因。等你写完,内心就会平静很多。

举个例子,前几天去银行办理业务,因无法在机器上操作,必须在柜台办理,结果足足等了一个小时。回到办公室,我怒火中烧,就用了A4纸头脑风暴的方式,写下生气的原因。

为什么此刻我如此生气?

-本来以为最多二十多分钟就能搞定,没想到等了一个小时。浪费时间,简直是在谋财害命。

-在等待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干什么,看着时间白白浪费,内心很焦急。

-耽误了原先的计划,所以很生气。

-没有Plan B,没有好好利用等待的时间。

等我把这些原因写出来,我就没那么生气了。我发现,其实我是在生自己的气。因为没有利用好等待的时间,看着时间白白浪费,我才会如此生气。

因此,下次再去办理类似的业务,要有Plan B,有计划地利用等待的时间。

“自由书写”和“A4纸头脑风暴”的方式简单易上手,所用工具只需纸笔即可,但效果却很好。

每天练习10分钟,持续练习,长期坚持,你的思考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不明白这些道理,你以为的“投资”其实是“浪费”

周六上午,我整理了书架。才1年的时间,书架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的,不能再放下任何新书。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看着那一本本未拆封的书,我对先生说:“近期不能再买书了,我要把以前买的书先看完。”

那些未拆封的书,并不是因为它们的价值不高,相反,都是一本本经过三思之后购买的经典书籍:《思考,快与慢》《乔布斯传》等。这些经典,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等待我的翻阅。

到了晚上,看到电商促销,不禁又心动了,买200送100呢,好实惠,我情不自禁,又将一些书放入了购物车。有一种“剁手”叫作囤书。

我家先生极力反对,他说:“你看看书架上,你买的那些书,你看了吗?”

面对他的质疑,我说:“我买书是为了投资自己。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投资。”

先生说:“你这哪里是投资?书买了不看,还不是在浪费!”

我想起每次买书的时候很兴奋,仿佛买了书,书里的知识立马就到了大脑里。买回来,撕掉包装纸,随手放在书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过几天,甚至忘了自己买过这本书。买书的确是投资自己,但关键是买完书你要看啊。

1

我们都知道花出去的钱分为三种:消费、投资、浪费。

消费是指购买食品、日用品等商品,付出一定数量的金钱,换回相应价值的商品。

投资是指在支出一定数额的金钱以后,虽说不能立刻获利,但会为将来带来某种利益。

浪费是指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这样的支出不仅无法让自己立刻获益,在将来也不会带来什么价值。

我们当然希望把金钱更多的用在“投资”上。

有些小白,刚看了几本理财的书,还没有去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就一头扎入股市,美其名曰:“我这是在投资。”

结果,一不了解股市,二盲目跟随市场。这些小白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再来一茬。

殊不知,其实他们根本不是投资,只是在投机。

最怕那种,实际上在投机,却认为自己在投资的人。

很多人说,投资股市,不如投资自己。这句话确实是很有道理。

可很多情况下,你自以为是在“投资”,其实是在“浪费”罢了。

2

买书,是投资还是浪费?

每到电商促销节,有一类剁手党,他们疯狂囤书,在促销时,买回来一堆书。很兴奋,仿佛那些知识已经输入到了大脑。

可是,书买回来之后,就堆在书架上,过了一年都没有拆封。还是忍不住去囤书,那些经典书籍,落寞地待在书架上,等待主人的到来。

我想,大部分人肯定认为买书是投资。我自己每次买书,都是这样的理由:买书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投资自己啊。

如果你每看完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如果你不仅理解书中的观点,还能实践书中的方法,那么,书是最好的投资。

可是,现实的你,且不说那些放在书架从未拆封的书,即使是你匆匆看完一本书,一知半解,或者还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从来不去实践书中的方法。你看了一本又一本书,自己的生活却几乎没有好的改变。

书架上那些从未拆封的书,那些被匆匆翻阅的书,也许只是一种浪费。不仅花在买书上的钱是浪费,看书花费的时间也是一种浪费。本来,你可以把这些时间花在实践上,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技能,而你却满足于不断看书,从来不实践。

3

参加训练营,是投资还是浪费?

同样,很多人,参加一个又一个训练营,学完之后,也不去实践,一股脑儿还给了老师,然后,又去参加新的训练营。如果,你从来不去消化吸收和实践,那么,听再多课,对你也没什么改变。如果不去实践,听再多课,你还是老样子。

训练营可比买书的投入大多了。一本书也就30来块,一个训练营,可是动辄几百成千上万元的。

你好不容易说服自己,这是在“投资”,可是,这也许只是在“浪费”而已。

想要真正发挥训练营的作用,还是需要实践和行动。

4

健身,是投资还是浪费?

有不少人,想到健身,就先想到去健身房办一张健身卡。仿佛办了健身卡,身材就自然变好了,就拥有八块腹肌了。

我认识一位朋友,办了4张健身卡,可是一年去健身房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

健身房就是靠那些自以为会去健身房,实际上办了卡之后,去了一两次就不去的人盈利的。

办健身卡,想要锻炼,这行为看起来的确是投资,可是,用几千块钱,办了卡,就去一两次,那这笔投入,只能算是浪费了。

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是投资,实际上是浪费的行为,最容易被人们忽略。人们被其表象蒙蔽,以为自己真的是在投资,其实不过是在浪费罢了。更可怕的是,人们错把“浪费”行为当作“投资”行为,扬扬自得,浑然不觉。

这个浪费,不仅是金钱上的浪费,更可怕的是时间上的浪费。时间也可以分投资、消费、浪费这三种。

投资类时间,对目标产生实际帮助的时间。比如,你背英语单词花费1小时,这对目标有实际帮助,则这1小时属于投资时间。

消费类时间,对目标无帮助又必须做的事情所花费的时间。比如:睡觉、做家务、吃饭、洗澡、上厕所、上下班走路等,对目标无帮助的都归为消费时间。

浪费时间,即非必须没有实际帮助的时间。

在时间的花费上,有一些看似是在“投资”的时间,其实是在“浪费”。而有些看似是“浪费”的时间,实则是在“投资”。

比如,一边听课,一边玩手机。以为自己能够一心二用,其实,什么都没学进去。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读大学没用,其实只怪自己没有认真学习。他以为自己上大学是在“投资”,其实,只不过是“浪费”了大学四年的时光,最后还抱怨上大学没用。

而有些看似“浪费”的时间,比如,Cheer喜欢画画,他爸妈却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好好学习,提高成绩。而多年后,画画却成了她的立身之本,给她带来收入和名气。

最可怕的是,明明是在“浪费”,却自欺欺人说自己是在“投资”,以至于没有真正用心投资金钱和时间来提升自己,而一直都是原来的老样子。

下次,陷入“投资自己”的自我催眠时,想一想,这是真正的“投资”,还是自欺欺人的“浪费”罢了。

可怕的不是阶层固化,而是因此放弃了努力

1

五一回老家,听朋友讲起他的亲戚,让我觉得很痛心。

朋友的亲戚一直生活在赤贫的状态。本该是顶梁柱的父亲患病二十多年,全靠母亲一个人打小工养家糊口。有一儿一女,儿子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好,初中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县城最好的高中。高中时,爸爸患病,不知是否因此受到影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勉强考上了一个二本学校。

他是2000年左右的大学生,那时候大学刚开始扩招,在偏远的小山村能走出一位大学生,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女儿后来也考上了大学。当年,村里都特别佩服他母亲,夸她培养了两个大学生。

大学毕业之后,儿子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有几年赋闲在家啃老,有几年出去工作,如今又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已经三十多岁了,还要靠六十多岁的母亲打小工维持生计。

如今,母亲在村里总抬不起头,当村里人说起她培养了两个大学生,已经是带着嘲讽的语气。

朋友说,与他交谈,常听到他抱怨家庭,抱怨父母没有给他创造良好的条件。

听完朋友的讲述,我非常痛心。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陷入这样的状况?是因为阶层固化?

为此,我特地去看了《贫穷的本质》这本书,企图寻找贫穷的原因。但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太多启发。

然后,又重读了之前在天涯很火的帖子《寒门再难出贵子》。

2

在我自己的写作群里,借着【每日一问】,我提了这样的问题:你如何看待“寒门再难出贵子”?

群里的余老师说:出现这种现象最根本原因是时代变化了,经济基础已经开始决定上层建筑了。

小归认为:寒门不出贵子的原因是出在思考方式的问题上,其实一个人的能力靠的是后天的自我培养。一个人能不能富贵,和出身没有任何关系,是环境、心态、读书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浅叶说:我觉得这个问题讨论的前提就是到底什么才算是贵子?童年是很重要的,但是你能够觉察到的话其实就可以走出来的。

黄志博说: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人生的辉煌始于观念的转变。观就是一个人的看法,念就是一个人的想法,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付出什么样的行动。

晨知行总结道:如果把王健林、马云之辈,当成贵子的话,当然难出贵子。如果比父辈们社会地位稍微高点儿,那还是有很多贵子的。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看待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总体上,大家还是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过上相对满意的生活。

3

很多人在讨论阶层固化,底层的人很难上升到精英阶层。

BBC纪录片《56UP》记录了14个孩子的56年不同人生,从7岁开始,每7年记录一次,直到56岁。纪录片中来自贫民的孩子中只有尼古拉斯通过努力学习跨越了阶级,从中产阶级跨入精英阶级。

最近很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网友说,应该叫作中国版《继承者们》。银行行长的老公是市委书记;反贪处长的妈是退休处长、姨夫是省政法书记;反贪局长的爹是老检察长;反贪局长的领导以前是反贪局长的爹的领导,反贪局长的爹从小看着省委书记长大!

农村出生的祁同伟的仕途比起陈海和侯亮平要曲折很多。他出身贫寒,家徒四壁,在上大学前就没吃过一顿饱饭。这样的出身,他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获得他想要的东西。在遭受各种挫折后,祁同伟彻底向权力屈服,走上了对权力金钱无限贪婪的道路。

这是电视剧中的情节,那现实情况如何呢?

高中的时候,一门心思只关注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在意身边同学的家庭背景。大学毕业才发现,当年的那些同学,毕业后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高一的同桌,她爸爸是某银行的行长,妈妈也是银行系统的高管。大学毕业去国外留学,回国直接是上海某银行的管培生。

一位高中同学,爸妈经商,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在杭州某银行工作。大学毕业就买了房子和车子,房子全款付清,生活毫无压力。

还有一些家里经商的同学,大学毕业之后就在家族的企业里工作,未来可以“子承父业”。

有些同学,大学毕业后,靠自己在城市打拼,换了好几份工作,在社会上屡屡碰壁,头破血流。

即使有些同学,在大城市工作,薪水不错,但要在一线城市买房,没有父母的帮衬,自己攒钱首付,还贷款,压力还是很大的。

出身寒门的人,在城市立足太难了。

4

毫无疑问,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如果出生在家境优渥的家庭,确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梁启超的九个孩子个个都是精英: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高晓松全家都是学霸,几乎全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硕士文凭在他家相当于文盲。钱锺书和杨绛先生也都是名门之后。

可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出生于什么家庭并不是由我们能决定的,我们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

通过自身的努力,突破所在阶层的人也有不少。即使是在同一个家庭成长的兄弟姐妹,长大后也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二姨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按道理,三个孩子出生于同样的家庭环境,长大后的境况也不会相差太大。

两个女儿过着很普通的日子,嫁给了邻村的男人,在农村生活。但她的儿子从小学习成绩很好,一路从农村考上了北大,在20世纪90年代就去了美国,如今定居在美国,娶了上海姑娘,生了三个儿子。

简书第一奇人V先生,是我非常敬佩的人。他曾在文章中坦言,他出生于农村,父母是文盲,但这并不阻碍他博览群书,一路从农村来到上海,并成为很多人的榜样。

家庭对人的影响当然很重要。我们每个人身上都继承了父母的优点,也继承了他们的缺点。比如,我继承了父亲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而父亲的固执、故步自封,也在我身上有所体现。

但人一生的际遇是很难说的,你依然有选择的自由,环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

人生的命运发生转机时,是在觉醒之际。当他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自己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学习依然是改变命运的方式。这个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的知识,考上大学,而是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地实践起来。

现代管理专家学者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知识。李笑来认为,我们已经到了知识兑换财富的节点上了。我身边有不少从事内容创业的朋友,靠着创作收入,摆脱了阶层的固化,达到了财富自由。

寒门再难出贵子,你相信吗?

当你相信,也许你就会放弃努力,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到家庭上。

如果你不信,你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实,这反映了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未来。这是非常底层的一个信念,无论你相信与否,最终都会证明自己所相信的,也就是心理学上的自证预言。

相信的人,会抱怨命运不济;不相信的人,会奋起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我而言,我一直都认为,人生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从8岁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儿。8岁上学的第一天,我就知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我的命运。这些年,一路从农村来到城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虽然说寒门出贵子是小概率事件,但对于你来说,你完全可以是那位跨越阶层的人。就像大学时,和一位同学谈到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她说,大学生找工作难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我找工作不难。寒门是否难出贵子,与你也没什么关系,你依然可以通过不断奋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你内心渴望什么,就会为此执着,父母或家世,任何身外之物终究无法阻挡你的行动。我们最终得到的,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可怕的不是阶层固化,而是你内心的绝望和无力感;可怕的是你以阶层固化为理由,放弃了自身的努力和奋斗。

即使人生可以重来,你还是老样子

春节后,公司发起了“神秘午餐”活动,因公司员工众多,同事之间互不认识,也不了解彼此的部门和职务。通过午餐可增进感情,熟悉不同部门的业务,增强部门间的合作。

在“神秘午餐”系统里填写邮箱,系统会随机匹配一位同事,通过共进午餐,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也顺便聊聊彼此的生活。

我在系统里注册好信息,两个星期后迎来了第一位“神秘饭搭子”。

我们步行至公司附近的商场,找了一家餐馆,坐下点餐,然后开始聊天。

坐在我面前的他,小眼睛,稀疏的头发,薄薄的嘴唇不停地上下开合着。我听着他介绍他所在的部门,他的工作职责,他与上一位“神秘饭搭子”的交谈内容。他是一位硬件设计工程师,跟我说一些技术上的话题。我听得有些走神。

他说,这些年来,所有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工作,到头来,有一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

我听着听着,突然有一种感觉,他未婚。

当然不好直接询问如此隐私的问题。刚好聊到吃饭的话题,他说早餐和午餐都在公司的食堂吃,我顺口问:“晚饭你自己做吗?”

他说:“不,我妈妈做。术业有专攻,我不太会做饭。”

证实了他未婚。

他继续唠唠叨叨地说着,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了。

我上下打量,觉得他应该在四十岁左右。

他让我猜测年龄:“你猜我几岁?”

这样的问题,当然不方便直接回答,说年轻了,违背内心,说老了,人家不开心。

我说:“我猜不出来,你说吧。”

他说:“我今年43岁了。”

我说:“43岁一点也不老啊。特朗普快70了,还去竞选总统呢。”

他说:“这不一样,人与人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不都是人吗?”这句话,我没有说出口。

是的,人和人确实不一样,尤其对于年龄这件事上。他认为四十多岁,人生已经没什么可能性了。而我觉得四十多岁,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好不容易从无聊的技术话题逃脱出来,我寻思着找些有趣的话题。

我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让你回到20多岁的年龄,你最后悔没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显然,他被我的问题吸引了。他想了一会儿,说:“第一,买房。”

我和他同时大笑起来。

“确实是。如果人生可以倒流,20年前买房,到现在可不是该涨了很多倍。”我说。

“第二件事,学车。”

这让我很意外。他说自己身体不太好,最近去考驾照,身体检查时,听力不过关。早知道,该趁着年轻去学车的。

还没有说到第三件事,他开始絮絮叨叨说今年有二十多天的假期,下周开始准备连休11天,但还没有想好该去哪里。又说最近有位同事向他借钱,在纠结是否要借给他。公司并购,自己在边缘部门,不知道会不会被裁员。

有一瞬间,我发现自己走神了,他的脸变得模糊,只见两片嘴唇在不停地开合,他具体说了什么,我却听不清楚。

我把自己拉回现场,继续听他唠叨。

他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我终于不耐烦,看看手机,已经一点多了,我找借口:“一会儿还有会议,要不我们回去吧。”

他忙说:“不好意思,没想到自己说了一个多小时。”

我说:“没事,认识你很高兴。”

在回公司的路上,我问他,刚才说的三件事,你还没有说第三件呢。

他说:“第三件,我一时想不起来。”

我说:“刚才不是说到向喜欢的女孩表白吗?这件不算吗?”

他说:“那就这件吧。”

我再问:“那这些年,有没有哪些事,让你觉得很有意义,人生没有白活?”

他回答:“在不同公司工作。职业生涯,换了9家公司,国企、民企、小公司、大公司,都经历过;与不同国家的人合作过,美国人、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印度人、墨西哥人、中国人。这些年的工作,领教了人心的复杂多变,觉得这样的经历非常值得。”

这倒也是,每个公司都是一个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他问我:“你是什么星座?”

我说:“白羊座。你呢?”

他说:“你猜。”

我在心里默想:大哥,我不是占卜的巫婆啊,我怎么猜得到。

他说:“我是处女座。”

哦,万恶的处女座。这么说来,我是与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处男共进午餐了。

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寒风催促着我们的脚步。走近公司楼前,一阵冷风吹来,遇见熟悉的同事,只能点头问好,怕一张口,寒风灌入。

刷卡进门,上电梯,彼此说声再见。他转身告别,我说:“以后有机会再约。”

回到办公桌前,敲下这段文字。突然觉得,即使人生能够重来,他的日子也许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依然会是眼前的老样子。

同时,我也陷入沉思,如果时光倒回到十年前,我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十年前,是2007年,这个时节,我正在为准备高考全力以赴着。另外,又在心里偷偷暗恋着某位男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不会选择在高三的时候早恋,也许我的高考成绩不至于“发挥失常”。当年,我何尝不知道早恋会影响成绩,依然心存侥幸,觉得自己会是例外,人就是如此盲目自信。

或许,我后悔高考结束后选择去北方的三线城市上学。我该选择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研究生期间,去IBM实习,一同实习的有不少是本科生。那时候就感慨,自己大四的时候,完全没有实习的想法,身边也没有出去实习的同学。一线城市的学生,眼界就是不一样。但当年,刚满18岁的我,哪里会想到,选择去哪个城市上学,甚至比选择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更加重要。

又或许,我后悔,大学的四年,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没有静下心来,多看一些书,也没有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一位令我非常敬佩的朋友,在大学期间,看了几千本书,每到周末就背着书包,带着馒头和水,去城市的各个书店和图书馆,一看就是一整天。在大学期间,扎扎实实地看书,为以后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可是,当年的我哪有这样的觉悟?

所以说,即使人生可以重来,如果自己的性格、阅历、思维模式没有变,所作出的选择也不会变。

如果回到十年前,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也许那些让你肠子都悔青的事,时光倒流,你依然会做出和当初一模一样的选择。因为你这个人没有变,即使有再多的机会,依然会是原来的轨迹。

人生,终究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只能一路向前。过去的时光,纵然追悔莫及,已无济于事。但我们可以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总结过去的错误,创造更好的未来。

身为女性,你是否习惯性低估自己

1

组织写作训练营,一位学员的文采出众,毕业典礼时,邀请她来分享。她忙着拒绝:我写的太差了,我的声音不好听,我从来没有分享过,我怕讲不好……

她用一个个理由,拒绝了我的邀请。其实,她只是在说服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

事实上,她是写作训练营中最出色的学员之一,而她却因为自我评价过低拒绝了这个机会。

尽管我再次诚恳邀请她、鼓励她,她还是拒绝了。

看着她的行为,我想到了自己。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曾有不少读者,在文章后留言,我的文章带给她力量,温暖了她、感动了她、治愈了她。或在阅读了我的文章之后,自己也开始动笔写作,甚至爱上了写作,很感谢我。

有时参加线下活动,遇到读者,他们会说:“经常在简书首页看到你的文章,很喜欢你的作品。”我每次都会不好意思,而且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是骗子,欺骗了他们,只是他们还没有发现罢了。

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的文章不值得被夸奖。

2

女性常常会自我评价过低。即使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桑德伯格也会自我评价过低。她在自己的书《向前一步》中描述了女性自我评价过低的情形:很多人尤其是女人,当她们所取得的成绩被人称赞时,会感觉那些称赞是骗取来的。她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值得被认可,不配受到称赞,并心存负疚,就好像犯了什么错。即便那些在自己的领域成就斐然,甚至已是专家级别的女性,她们仍然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感觉:我是个骗子。

对女性来说,“感觉像个骗子”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我们始终在低估自己。

在书中,桑德伯格在书中开玩笑地说:“我希望自己一天中能有那么几个小时像我的弟弟或丈夫那样自信满满,那种感觉一定相当好,就像每天都能得‘A’一样。”

而我恰巧也有这样的弟弟和老公,我们仨毕业于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我也时常想,我要是能像弟弟或先生那样自信满满,该多好啊。

先生非常自信,在我看来甚至有些自恋。

结婚之前,他从未下厨。婚后,在我的指导下,学会了西红柿炒鸡蛋。他端着刚出锅的杰作,忍不住赞美自己:“我真是天才啊,太好吃了。”催促我快尝尝。我夹起的西红柿还未入口,他笑着盯着我的眼睛,迫不及待地说:“很好吃吧!”他甚至都不问“好吃吗?”而是非常自信地来了句“很好吃吧!”

吃饭时,他一直赞美他的作品:“徐大厨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他沉浸在喜悦中,我被他感染,居然觉得他的西红柿炒蛋确实比我做的好吃。

我有着十多年的厨龄,从未觉得哪个菜特别拿手,相反,总觉得厨艺不精。当朋友来我家吃饭时,我总是很紧张,怕自己出丑。即便朋友夸赞,我也认为不过是客套话罢了。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能像先生那样自信甚至自恋!

3

我并不孤独,低估自己的女性随处可见。

婉琼是一家软件公司的销售总监。参加线下活动时,遇到她,那时我正在进行采访50位女性,书写女性故事这件事。趁着活动休息时间,我找到她,简单说明来意。

她的第一反应是:“我没什么可采访的。”

我说:“你在软件公司做销售总监,同时还是两位孩子的母亲。肯定有故事可以分享的。”

“我觉得这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我看着她,笑了,说:“你有看过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吗?”

“我看过呀,我很喜欢她。”

“我记得桑德伯格在书中说,女性总是习惯性自我评价过低。”

她听完,笑着说:“也是,其实我做得很不错,只是一直没有自信。”

身为女性,我们经常习惯性低估自己。

研究表明,如果让男性解释自己成功的原因,他通常会归因自己的天赋、才能、技巧,而女性面对同样的评价,一般会归因于外部因素,运气或者别人的帮助或者非常努力的工作。

很多时候,女性会因为低估自己,不敢主动争取机会,不敢要求升职加薪或者接受有挑战的工作,总是害怕自己无法胜任。

缺乏自信会成为一种“自证预言”,正因为相信自己做不到,结果真的做不到。如果我们再自信一点,也许能做出更大的成就。

当机会降临,习惯性退缩或拒绝时,你可以告诉自己:不管怎么样,先答应下来,先去尝试。也许尝试之后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完全能够胜任,并且做得很好。

俞敏洪曾说:“人一生有两件事不能做,一是低估自己,二是低估别人。”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习惯性低估自己,因而错失了很多机会。

作为女性,我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一些,主动争取表现的机会,勇敢抓住机会,而不是在机会面前退缩。提升自己的期望值,我们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离开,就像重生一样

1

“离开,就像重生一样。”在陈文茜《我害怕成功》中看到张欣讲的这句话,潸然泪下。

张欣是中国最有民间影响力的女企业家,SOHO集团的CEO。她十四岁时,经历了“文革”,告别了父亲,奔至香港投靠妈妈。抵港第二天即当起纺织厂女工,没有抱怨,也没有和别人比命运、比家世、比亲情……

她卷起袖子当女工,唯一的愿望是存够了钱,离开这机械般的人生状态,勇敢寻梦。当了五年流水线的女工,她买了一张单程机票,前往伦敦,找到半工半读的机会。依靠自己,从剑桥大学毕业,然后直奔华尔街工作。

关于那一段艰辛的岁月,张欣回忆起来,只有一句话:“每天卖炸鱼和薯条,晚上剩下包回家吃,现在再看了,就想吐。”

曾以为过去艰苦的岁月并未在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想来,谁能把过去的岁月抹去,那些痕迹在她心里,只是外人看不见罢了。

不向命运低头,离开就好像重生了一样。

2

在他人眼里,我优雅而知性,看起来像出生于优渥的家庭。

其实,我的童年在7岁就结束了,当别人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我却早已承担起家务,照顾弟弟、洗衣做饭,样样上手。

很小时,我就学会了做饭。为了省煤气,周末在家时,通常用土灶做饭炒菜。

我常常会一边做饭,一边做梦。曾不止一次,有这样的想法:我不能和妈妈一样,一辈子只待在一个地方。妈妈一辈子未出过县城,活动范围是村里、邻村、镇上。她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妈妈一生的工作都是做手套,一双手套几毛钱。以前暑假时,她会让我和姐姐跟着她做手套。她说,等以后毕业了,我们至少有门手艺可以养活自己。在她的世界里,过上像她那样的生活,就是她对我和姐姐的期望。

我知道,那不可能是我想要的生活。

这种意识,在我8岁第一天上学时就萌发了。小小的我,站在大大的校园里,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我知道,这是逃离当下生活状态的唯一方式。如今回想起来,这个决定对我的人生影响深远。

小时候,家里没有一本童话故事书。那些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都是借阅同学的。过节去小姨家,大人们在打牌搓麻将,我一个人坐在一边看童话故事,一看就是一整天。表哥有全套的童话故事,他很少看,我却爱不释手。

五年级时,邻村的小学因为学生数量太少关闭了,我转学到了镇上的小学。我参加了作文比赛、毛笔字比赛、钢笔字比赛,还有奥数比赛。在很短的时间,我成了班里的副班长。

语文老师常常在语文课上朗读我的作文。那是第一次,我发现自己的作文写得还不错。

非常巧合的是,她是我们姐弟仨共同的语文老师。弟弟曾写过一篇作文《我的姐姐》,写的是我的故事,语文老师点评:要向姐姐学习。

我想,我至少给弟弟树立了好的榜样,让他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后来,弟弟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

当你有改变的决心,环境并不会成为阻挡你成长的因素。虽然会艰难很多,但毕竟不是没有希望。

人最怕的是没有希望。有时确实很难超越家庭所处的阶级,但并不是绝对没有可能。有些人也许认为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因而破罐子破摔。但我始终相信,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3

在任何时候,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即使在最糟糕的状况下,依然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林清玄在《人生不怕转弯》的序中写道:“你的环境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你的过程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而是你的心的向往决定了你的未来。”

他小时候很穷,可他8岁的时候就立志将来要当一个成功的、杰出的、伟大的作家。他居住的地方,三百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作家,一个小孩子突然想要当作家,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认为可以成功。他每天自己鼓舞自己。他写道:“在人生最早萌芽的时候,你的坚持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坚持可以决定你的方向,决定你要往什么地方走。”

有时候,你觉得是被环境困住了,其实是被自己的思维困住了。

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贵人的帮忙。但我最想感谢的,还是那个8岁的自己,以及那个小小的志向。

读书给我第二生命,让我能够超越环境的限制,来到更广阔的世界。阅读,让我不断突破自我,同时也治愈了受伤的心灵。

即使你目前所处的环境很糟糕,你依然可以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开它,不向命运低头。离开,就好像重生了一样。

当你最终离开了那样的环境,回过头来,你会感谢过去的经历。就如朴树的《No Fear In My Heart》唱的:就让我来次透彻心扉的痛,都拿走,让我再次两手空空。奄奄一息过,那个真正的我,他才能够诞生。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过去所受的苦,终将照亮你未来的路。

觉醒,什么时候都不晚

1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原本是浑浑噩噩的平庸之辈,突然间“觉醒”,人生就像开挂一样,几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朋友王超就是这样一个人。用“五大三粗”来形容王超,再合适不过了。小学时,最爱打架,一言不合就用武力解决,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学习成绩倒数,上课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初中时,突然开窍,仿佛变了一个人,半学期从倒数的成绩冲到了班级前十名,从学渣逆袭成了学霸。

后来,他考上了省城一所全国排名前20的大学。本科成绩优异,本校保研,读研期间,去澳大利亚留学,师从领域内最牛的老师,如今已是一所高校的副教授。

《优秀的人,从来不输给情绪》的作者剑圣喵大师,曾是一位沉迷网络,挂科六门,濒临退学的网瘾少年。机缘巧合,他去辅导一位沉迷网络游戏的中学辍学生,他突然意识到沉迷网络,逃避社会带给家庭的伤害和负担。他决定离开网络游戏,回归现实世界。他用六年的时间,从网瘾少年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如今更是一位网络红人,自媒体大V,他写的文章感动了很多人。

他曾写:“开始我想飞,却没有风;于是我想逃,却没有路;之后我想哭,却没有泪。最后我不顾一切冲向前,却有了光。”这段话是他那六年的心声,当他不再逃避,向前进时,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

我们常常用“开窍”“顿悟”“觉醒”这样的词来形容这些突然之间发生转变的人。

当你觉醒,你将面临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里,仿佛一切都与从前不同。

2

觉醒,是意识到自己才是人生的主人,意识到人生有选择的自由。

维克多·弗兰克尔发现了人类的这种终极自由。

二战期间,他被关进纳粹死亡营,遭遇极其悲惨,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

身处囚室,漆黑的四壁让他无比压抑、恐惧、痛苦、悲伤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有一天,当他又一次赤身裸体躺在囚室地板上。顶部的天窗照进来一束光,无数的灰尘飘浮在那一道光线里,上下跳跃,充满活力,忽然间他意识到一种全新的感受。身处囚室的他感受到了自由,这种自由是纳粹军人永远无法剥夺的。

在客观环境上,他完全受制于人,但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超脱于肉体束缚之外。他在脑海中设想获释后站在讲台的场景,想象着把这一段在痛苦折磨中学到的宝贵教训,传授给学生。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超越了纳粹的禁锢。这种超越也感召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意义,寻回自尊。

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自我意识,发现了人有“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人类的终极自由,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

弗兰克尔,他的身体是不自由,处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他的心灵则是自由的,他选择超越纳粹的禁锢。

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当你意识到“选择的自由”,就是你觉醒的时候。从蒙昧中睁开双眼,从泥泞中迈开双脚,当你觉醒,再也无法装睡。

3

“觉醒”是接纳现状,停止抱怨,从困境中苏醒,看见生命的不同可能。

尼克·胡哲,罹患“海豹体综合征”,一出生就没有四肢,被人们称为“海豹人”。这样的人生,看起来似乎毫无希望。

面对先天不足,他曾有过怨恨和沉沦,三次尝试自杀。10岁那年,他第一次意识到一定要活下去。他告诉自己:再多撑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再多撑一年。这一撑就是十多年。

如今,他过着无比精彩的人生,甚至比大多数四肢健康人的生命还要精彩。他在海边冲浪,在世界各地演讲,娶了漂亮的妻子,有了可爱的孩子……

他曾在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举办1500多场演讲,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人生不设限》,畅销全球。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影响58亿人。

我曾在“在行”约见形象管理行家晋瑶。聊天时才发现她是一位励志女神。

她患有罕见病,三十多年来一次次与肿瘤抗争,每次手术之后就会留下疤痕。十几岁时,她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疤痕,甚至不敢出门。

经过多年的挣扎,有一天她意识到此生注定要与肿瘤抗争到底,那一道道疤痕已然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即便如此,自己依然有美的权利。她通过每日、每周、每月的练习,学会了化妆,走出了家门,开始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如今,她是一位形象管理专家,在一家精修咨询公司工作,并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接受专业西式社交和商务礼仪训练。

同时她也热衷于公益活动,希望帮助更多人感受内外兼修的美丽自信;也用自身励志经历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怀罕见病群体。

她说:“生活永远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幸福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的,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对待自己的人。”

TED曾有一位盲人演讲者,因罕见的基因遗传,双目失明,一开始,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要被毁掉了,一生都将是一个悲惨的盲人,活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一个人孤独终老。

经历过极度的绝望,他发现了大脑的欺骗性:谁说盲人只能悲惨地依靠他人生活?这不过是大脑的假设罢了,而自己误把假设当成了现实。有了这样的觉醒,他调整了对待人生的态度。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如今是一家公司的CEO,生育了四个孩子。

“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先生,在2007年得了直肠癌,医生说他最多只有7年生命。但就在2014年,医生说的那个生命的终点,他获得了世界最高翻译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许先生豁达地笑说:“看见没有,这生命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他们的人生仿佛重生了一般。而所有的重生都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

不管所处的环境如何,我们都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很多人是自己放弃了这种权利。

人生会有无数次的觉醒,每一次觉醒,都会开启全新的世界。幡然醒悟,回望过去的岁月,如深陷沼泽,庆幸当初的觉醒。

觉醒,什么时候都不晚。

一个决定,损失一百万

最近与朋友吃饭,聊起买房和买车。

朋友沐,房子买在南汇,一手房,从家到公司时间在1小时40分钟到2小时之间。也就是说,每天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就需要3—4小时。

她考虑买车,因为住在南汇交通不便,从家里出发到地铁站,公交车半小时一班,错过就要再等半小时。从南汇到上海市区,路程大多要一个半小时以上。

她在拍上海牌照,已经拍了六七次,还是没有拍中。

她算了一笔账:车位要7万,加上个税,差不多8万,上海牌照要10万,买车起码也要25万。这样算下来,光买车就要花40多万了。这还不算买了车之后每年的花费。

她有些后悔,当初怎么选择在南汇买房,每天上班实在是太累了。

她当初是铁了心要买一手房。上海的一手房,价格合适的大多在郊区。所以,她就买在了南汇。

看了成甲的《好好学习》,我意识到反思和总结很重要。虽然这件事没有发生在我身上,我也可以通过她的经历来反思和总结经验,当下次自己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因为事情不是发生在我身上,我毕竟不能设身处地体会到她做决定的过程,只能依照我所了解的材料来进行反思。

第一,以偏概全,且调研不够充分。

她之所以在南汇买房,是因为她死活不想住二手房了。她曾在我家附近的小区租房子,我和先生去买菜时,还在路上遇到过他们夫妻俩。

她租的房子大多在一楼,潮湿、环境差。有一个房子,才租了一个月就退了,因为有老鼠、蟑螂。她最怕老鼠和蟑螂。又在附近的小区找了一个房子,条件稍微好了一些,但也不尽如人意。

等到开始考虑买房,有这些痛苦的租房回忆,她坚决不要二手房。她觉得二手房的条件太差了,一定要一手房。

上海的市区很少有一手房的楼盘,即使有也贵得离谱。那么只好去偏远一些,甚至是上海周边买房子了。最后,他们买在了南汇。

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二手房条件都这么差。

我也曾租房子,第一次租的房子,条件也很差,那时候刚工作,手头也没多少钱,总是想省一点,就租了一个条件不好的房子。

后来搬家,和朋友一起合租,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提升。

我们买房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交通便利,房子离两个人的公司都不要太远。那么可选择的只有二手房了。

我们买下的二手房,虽然是1997年建造的老房子,上一家装修的还不错,我们几乎没有重新装修,刷了下墙面,就入住了。

二手房中,新一些的楼盘也是有的,至少2000年后的楼盘有很多,而他们却以偏概全,完全否定了二手房。如果他们当初也多看看二手房的房源,说不定不会买在南汇。

第二,高估了新房带来的幸福感,低估了长距离路程的痛苦。

当他们决定买在南汇时,也会考虑到交通不便的问题。但终究是低估了位置偏远所带来的痛苦。

买房时只沉浸在拥有新房的幸福中,而每日的交通是未来的事情,而且他们相信自己是能够忍受的。殊不知,人有享乐适应性,搬进新房后,新鲜感和幸福感很快就消失了,很快就适应了住在新房里的生活。

但长距离的路程却是日日苦役,随着时日渐增,痛苦只会加深。

无法睡懒觉,每日早早出门等车;晚上又是披星戴月回家。

每天4小时的交通已经消耗了体力和精力,还要有高强度的8小时工作。

晚上到家之后,如果在家做饭,起码要8点以后了。只好各自在公司附近的食堂或者餐馆吃饭,吃完晚饭再回家。这些会明显降低生活的幸福指数。

第三,没有考虑时间成本。

对她来说,每一天除了工作,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了。如果每天睡8小时,那么每天醒着的时间也就16小时,工作8小时,交通4小时,加上还要吃饭、洗漱等日常行为,除去这些,每日所剩时间几乎为零。

记得去年,Scalers写过一篇文章《起得早,住得近,两年之后我有什么变化?》。起得早,在上班之前还可以学习一段时间。住得近,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就少了很多,这些时间又可以省下来投入学习。

沐每天通勤4小时,我只要1小时。我每天比她多出3小时的时间。如果我每天将这3小时投入学习,那么一年,我就比她多了3×5×52=780小时。相当于,我比她多活了780小时。住得近简直是延长寿命啊。

这些时间投入学习,长此以往,必然会拉开差距。时间成本是最宝贵的成本,尤其对于年轻的时候。

第四,没有考虑隐形的金钱成本。

她住在郊区,因此买车成了刚需。前面已经提到过,她至少要花40多万元去买车,还不包括买车之后每年的花费。

而我住在交通便捷的地方,没有买车的需求,暂时也不打算买车。

另外,她每次出行的交通费也比我们贵。

我平常出去参加活动或去逛街都是非常方便,而她出门一趟不容易,因此周末也大都宅在家里。虽然生活在上海,但不一定享受到上海的便捷。

我走路10分钟去附近的医院,骑自行车15分钟到浦东图书馆,走路15分钟到磁悬浮始发站。

而她去医院,去图书馆,去交通枢纽,都不是那么方便,这些都是隐形的金钱成本,更是隐形的时间成本。

第五,房子的升值空间。

虽然我对房地产行业不太了解,但总体而言,市中心的房子升值总是比郊区的房子快一些。

虽然我们的房子相对来说旧一些,但升值空间比她的房子要好。而且家附近正在建造地铁,这也是加速房子升值的因素。

也许,过几年,我们彼此房子的升值空间会差几十万甚至100万元呢。

这样算下来,她买在南汇的房子,损失的岂止是100万元。

此外,她现在还没有孩子,有了孩子之后,孩子的上学问题,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等,又是另外的成本了。

买房算是一个非常大的决定。不同的决策,对今后的生活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影响的时间拉长到10年来看,会更加明显。

生活是由一个个选择组成的,而每个选择都会改变你生活的轨迹。

我们做反思,就是要去思考做决定背后的假设系统。

那么对于沐,她的假设系统是什么呢?可能她认为一手房肯定比二手房要好吧。因为她当年买房时,只考虑一手房,二手房完全是不考虑的。

而我们买房时的假设系统是,一手房要么交通不方便,要么太贵,因此,我们也是不考虑一手房的。下一次换房时,我们肯定依然会选择二手房。

不同的假设系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不知道沐是否会换房,假如换房,是否会选择二手房。

不要小看我们做的每一个决策,生活就是由不同的决策造就的。不同的选择,也会造成完全不同的际遇。

总结以往每一次的选择,下一次做决策时,就可以变得更加理性,避免掉进同一个坑里。

真正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观念

入职第一天,我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差距。

同事们在聊孩子上学择校的事。教育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这战争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展开了。

同事A,孩子2岁,就开始准备幼儿园的择校问题;同事B,孩子在双语幼儿园,一年学费十几万元;同事C,在国际学校上小学,据说那个学校非常难考,是万里挑一;同事D,小孩还在幼儿园,就筹备着暑假去美国游学的事情,她的孩子才6岁……

我一个小农村来的孩子,总以为上学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没想到在上海,教育资源的竞争如此激烈。

这真的让我深深地为农村的教育担忧。即使你的学习成绩再好,在眼界、资源等方面,与城市的孩子差距太大。

我曾在公司组织过一次爱心义卖活动。义卖的物件是苗族的手工刺绣,同时家长和孩子可以带着自己的物品来参加义卖。

活动开始后,一位少年抱着满满一箱书“砰”的一声放在义卖的摊位。他的到来点燃了义卖现场,妈妈们立刻围了上去。原来,他带了一箱英文原版书,每本书标了价格,五块、十块、十五块。如此便宜的英文原版书,妈妈们疯了似的在箱子里挑选适合自己孩子的。不一会儿,他的书被抢购一空,他将义卖所得的钱全捐了出来。

那一箱英文原版书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一位刚上初中的孩子,已经阅读了满满一箱的英文原版书,或许远不止这些。而我上初一时,才开始学习英语26个字母。直到现在,看过的英文原版书屈指可数。

后来,我听闻他母亲的名字,原来是中国分公司唯一的技术女高管,曾留学美国,在硅谷工作。看到他的儿子,我感受到了她母亲的眼界。

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在一次聚餐时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她有一个女儿,小小年纪,已经是T台走秀模特,而且会流利使用英语和意大利语。她骄傲地说,女儿的简历比普通大学生的简历还出彩。我翻看她的朋友圈,有不少她女儿和外国小朋友的合影。

也曾听一位宝洁的副总裁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她在无意间提到自己的儿子。她儿子十岁左右,已经去过几十个国家。自理能力很强,每次出国自己拉着小箱子,有时还会在机场帮助英语能力不强的老人们买机票、过安检。而我直到25岁才第一次出国旅行。

27岁,我才第一次有机会去美国出差。邻座的小女孩,1995年,高中毕业之后在休斯敦上大学,早已习惯了在中美之间往返。她泰然自若,而坐在一旁的我因为第一次长途飞行,显得有些紧张。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确实挺大的,而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源决定的。如果父辈的资源丰富,作为子女是很容易在富足的资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时间也是重要的竞争因素。能力上的差距尚且可以追赶,而时间上的差距有时很难追赶,毕竟有些差距是几代人的积累。

大城市的一些孩子,六七岁就已经去过好几个国家,而同龄的农村孩子,还没有走出过自己的小村庄,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在杭州上学时,做过一段时间的家教。小女孩家住西湖畔价值几千万元的小区里。

家教的内容是教她数学和生物,只不过需要英语教学。小女孩本来在美国上学,因身体原因在家远程上学。

第一次见小女孩,是在餐馆。女孩的妈妈带着两个女儿请我吃饭。一开始,我不知道要辅导的学生是哪位。电话中说,是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而我眼前的两个女孩看起来都只有七八岁。

末了,我才发现小女孩的腿有问题,走路一瘸一拐。此外,虽然她已经十三四岁,看起来却只有七八岁那么大。她的脸一看就是西方人的脸,长得不像中国人。果然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美国成长,外形也发生了变化。

来到她家,我第一次感受到书香门第的家庭是怎样的。我在他爸爸的书房兼卧室教她。书房有一个一面墙那般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书。女孩说:那些书我爸爸都看过。书架上摆着她爷爷的相片,也是仪表堂堂。

他爸爸的床头摆着几幅油画,很好看,我以为是名人的作品,小女孩说:那是我和妹妹画的,我甚是吃惊。

小女孩从小在美国上学,她妹妹在香港上学。她妈妈全职陪伴她们学习。在那个家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化的积淀和家庭实力的差距。

小女孩的腿虽然有点问题,身体也比同龄人矮一大截,但她活泼开朗,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自卑。我想,如若她出生于普通的家庭,想必不会如此幸运。她爸爸说,在国内上学怕她被同学嘲笑,因此很小就送她到美国。虽然回国了,但还时常需要飞到美国去做手术。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对于世界的认知大多是来自父母的价值观。

真正的家庭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观念、学识、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不同的家庭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彼此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差距的根源与其说是金钱,不如说是父母的眼界和价值观。同样是富二代,有些人勤勉上进,极其努力,而有些人吃喝玩乐挥霍青春。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人生不公平。人生本就不公平,资源是稀缺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获得同样的资源。

当我们去看一些大师的家庭背景,会发现他们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比如,钱锺书、杨绛、张爱玲等。父母的学识、眼界、思维模式、人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的教育。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出生和家庭环境,但我们可以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

即使我们未曾出身于书香门第,我们可以努力让孩子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即使我们无法成为富二代,但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成为富一代。

同类推荐
  • 别输在说话上

    别输在说话上

    你是不明白为什么领导上午还对你和颜悦色,下午就对你声色俱厉?你是否不明白领导为什么说话总是意味深长、话中有话?你是否想读懂领导的话中话?你是否想获得领导的赏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龙心者得高升。每个身在职场的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副好口才,与领导交谈时,能够口绽莲花。好口才不光靠天分,还需要后天的学习和练习,只有这样才可能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口才技巧,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顺畅。刘彦彦编著的《别输在说话上》教授有效说服沟 通的十大要领,滴水不露的语言艺术。
  • 清华人生规划

    清华人生规划

    “行胜于言”,“扫小屋而扫天下”是清华人自律警言,体现了清华大学的百年精神,昭示了清华人那种行健不息的做事内力。本书从学习规划、为人处世规划、创新规划、创业规划、心理调整规划、出国留学考研规划、工作求职面试规划、管理规划、入世规划9个方面阐述了清华人的规划,是最直接、最全面切入清华学子心菲的好书。
  • 小幽默大气场

    小幽默大气场

    幽默的口才具有惠己悦人的神奇功效,在任何场合,如果你懂幽默,那么你也能拥有令人羡慕的精英气质、强大气场。《小幽默大气场》8大主题、65个幽默沟通术,让你不走弯路,以最短的时间养成令人无法抗拒的幽默感。让你无论是热闹气氛、化解尴尬还是回应刁难、平息怒气,都有话可说,并且句句出彩。聪明的人不一定懂幽默,但幽默的人一定有智慧。想要拥有强大气场,先从修炼幽默智慧开始吧。
  • 让业绩倍增的销售人脉

    让业绩倍增的销售人脉

    人们常说:“人脉决定命脉。”在销售工作中积累人脉,就是交朋友的过程。朋友交成了,订单多半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交了。销售人员拓展人脉关系的方法很多,比如参加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兴趣沙龙、展览会、高级舞会、产品说明会、茶话会等。只要有心,处处皆朋友。希望每一个追求卓越业绩的销售人员,都要把广积人脉的思想深植心中,时刻不忘“先交朋友,后做销售”的理念,为销售事业点燃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销售之路。
  • 西点军校22条军规(全新升级版)

    西点军校22条军规(全新升级版)

    西点军校全称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建立于1802年3月16日。它坐落于纽约市北郊哈德逊河谷,因为学校所处的位置被当地人称为“西点”(West Point),所以人们也习惯于将该校称为西点军校。西点军校建校200余年来,培养了大批人才。很多西点毕业生成为美国社会各领域的或有着深远影响力的人物。
热门推荐
  • 女帝你终于重生了

    女帝你终于重生了

    我重生了?!还是被自己妹妹弄死的?!顾玖笙表示,这都不是问题。等等,这里竟然还有白莲花,没关系,明里和善,暗中搞她;极品亲戚,让他们自相残杀去吧,我懒得管;强势男主,emm,没关系,我躲—“你以为你还逃得开我吗”—“我还不信呢,拜拜了您嘞~”—“呵,顾玖笙,从我们相遇那天起,我们就注定在一起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仙之界

    武仙之界

    一个封存着前世记忆,承载着今世灵魂的少年。原本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却是因为一次偶然之间一抹前世的记忆浮现,从此踏上了一条虚无缥缈的修仙之路。然而天地之间是否有仙,却是无人可知。
  • 王俊凯之与你共度幸福

    王俊凯之与你共度幸福

    “我喜欢你”这四个字她对他说过了无数次可换来的却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告白了519次的她,觉得既然他不喜欢自己,那么,自己也就离开,自己就尝试着去忘记那个他。在她离开后,他才发现,原来她已经占据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他渐渐变得颓废……(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呢?他们会重新相遇,相爱吗?敬请期待哟!)
  • 短信:幽默·智慧·人生

    短信:幽默·智慧·人生

    全书收录短信千余条,根据内容大致分成吴蕾:一、亲情、友情型。二、节目祝福型。三、幽默轻松型。四、针砭时弊型。五、哲理醒世型。
  • 超级时光穿梭机

    超级时光穿梭机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如果真有一次时光倒流的机会,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积攒财富环游世界?和初恋情人重温旧梦?现在,这个机会降临到了栾明的身上……
  • 重生之宇宙男神系统

    重生之宇宙男神系统

    少年非套路穿越,附身豪门独子身上,奇异获得神级系统,且看少年如何走上人生顶峰。
  • 泪星

    泪星

    莲花是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妇女,为维护自己的婚姻家庭,吃尽千辛万苦,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
  • 一纸休书

    一纸休书

    六年同行,三年结发,最终得来的是通敌叛国的死罪,他目光悠冷,她的心更冷。是谁赐的毒,是谁赐的休书,是谁赐的刑,是谁赐的命!一缕幽魂飘散,当她不再是她时,披上伪装再回首,蓦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局,是她的局,他的,又或者是她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曾暖过四季

    你曾暖过四季

    她爱他,他爱她,经历了那么多,能否走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