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9000000002

第2章

第二章

京城居,大不易

我把从小生在外地,或求学、或求职、或求偶移居北京,从此在京生根开花的朋友叫新北京人。对于新北京人来说,北京给人最突出的印象,莫过一个“大”字。大城市、大机关、大马路、大车流、大商场、大学校、大格局、大专家、大学者、大干部、大老板、大牛皮……似乎北京的一切都能和“大”字扯在一起。北京的雄浑壮阔、气象万千,有赖一个“大”字;北京的气宇轩昂、俯瞰世界,有赖一个“大”字;北京人的自豪骄傲、睥睨众生,有赖一个“大”字。虽说这“大”有时不免和大而无当、大大咧咧、大模大样、大而化之沾边儿,但它总体上灌输给人的,是一种巍巍乎仰之弥高的敬畏感,是一种不知不觉眼界渐高、胸怀渐阔、气象渐大的优越感。

在北京说“没多远”、“就在界边儿”,起码要走出三里地;说“没几个人”、“是一小单位”,去了一看才知道,足有百八十人;说“那人没什么,小打小闹而已”,在外省就可能是大名鼎鼎的权威人士;说人“没多大实力,是个小老板”,一问才知道敢情单是固定资产就是八位数的主儿。

北京城市的大,难免照出北京人的“小”来。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大有大的不易。因为城市大饼越摊越大,北京人的出行就成了大问题。不管上班上学、无论公交私车,没有个把钟头休想赶到目的地。随便到哪儿办点事儿,多半时间花在路上。遇上堵车,刚赶到单位,人家午休了。眼见私家车塞满马路,可是对于白领、蓝领、灰领来说,买车还是不买,真是个问题。有限的银子买了车子就买不了房子,买了房子就娶不了妻子,娶了妻子就生不了孩子,真是进亦忧、退亦忧,何时而乐耶。因为单位都是“大”字号的,招工进人就全朝“大”了使劲,非大学毕业不要,非硕士博士不要,非百里挑一不要,非有两把刷子不要。想在京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落脚点,真是大不易。因为大商场、大超市、大百货满街都是,大诱惑、大压力、大窘迫就无处不在。钱少了不敢进去,钱多也进不了几回。因为高房价、高利率、高风险同时并存,买与不买都是问题。原想靠个人奋斗光宗耀祖,不想壮志未酬却先要举全家三代之力合资买房,从此背上房奴的雅号,饭不敢吃,门不敢出,人不敢见,病不敢得……

京城居,大不易,是每一个北京人都真切感受到的。北京有时是很冷酷的,她只相信实力,只承认成功,只把微笑献给使她更加美丽的人。对于那些默默劳作的人,那些需要时间发现和证明、眼下还未功成名就的人,对于那些虽有实力但不过小有两下子的人,京城是吝惜赞扬和肯定的。有人经不起生活的重压,另投二三线城市,或者干脆返回故里。也有不幸的人,从此彷徨、沉沦、迷失在北京的喧嚣和无情之中。

然而北京给人更多的,还是她的大胸怀、大气象、大包容、大接纳、大雅量。北京只相信汗水,不相信眼泪;只崇尚劳动,不推崇空谈。北京给每一个亲近她的人以梦想和机会,但这梦想和机会必须生长在现实的土壤之中,必须用持续不断的努力来浇灌和培植。北京没有“无息贷款”,没有“空头支票”,她有时甚至显得很“小气”、很“吝啬”,非要你掏出全部本事和家当,不给你一个灿烂的微笑。多少人在北京实现了梦想,多少人为绚丽的北京梦增添了新的光彩。

北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城市,行色匆匆,有时让人看不清她的容颜。惟其如此,才使她多了一分神秘,多了一分魅力。她是那么的大,使人不用一生的精力去充实自己就不可企及;她是那么的美,使人不用全部心血充盈自己就不配和她站在一起。如今在北京硕大无朋的城郭之下,谁也分不清您是老北京,还是新北京。人们从您间或流露出的东北口音、江浙口音、湖广口音、上海口音,约略能够感到您所从何来,所去何处,能够感到大北京深厚广袤的文化资源,能够体味她无所不包的宽广胸怀。于是,她使生活在自己土地上的这群新老北京人有了一种特殊的从容和自信,有了一种有别于兄弟省市民众的特殊气质。那是一种海纳百川、气吞寰宇的气度,一种志存高远、放眼世界的情怀。

当然,也有那么一些北京人,没有把北京的“大”转换成大胸怀、大气象、大境界,而是可笑地幻化出“北京大爷气”。他们错误地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北京人都是“牛X”,外省人都是“傻X”。泛滥于足球场上的著名京骂,常使文明的北京人无地自容,也使我这个铁杆球迷从此不愿到北京队主场看球——不是不喜欢足球,而是不屑于和那些自己没有实力,又“看不得别人粥碗上起皮儿”的人为伍。骂别人是“傻 X ”,夸自己是“牛X”,说来说去,离不开一个脏字,这难道就是一部分北京人的素质?遗憾得很,这一部分似乎还不能用“极少数”来概括。对于定居北京的人来说,在享受北京所有美好的同时,还必须无奈地接受这些丑陋,这也是“大不易”的另一面吧。

(原载《北京日报》2010年4月12日)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先生决计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抨击国民劣根性的深刻作家,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须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优秀的人的第一品质就是知道什么是优秀,懂得欣赏优秀,崇尚优秀,不断督促自己朝着优秀的方向不懈努力。世间优秀万种,标准不一。但相对而言,总有客观尺度可以遵循,总有大众向往作为参照。优秀的人有一种特殊的才能,一旦确定属于自己的优秀目标,就矢志不渝、九死不悔。困难不能阻挡,世俗不能羁绊,成功同样不能牵扯其前行的脚步。

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意义,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行;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因为定位于优秀,装腔作势的表演、阿谀逢迎的丑态、追名逐利的争斗,统统不屑为之。不仅如此,还要敬鬼神而远之。因为定位于优秀,就必然将自己的身份多重化:在外,是德才兼备、有口皆碑的好员工;在家,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孝敬父母、爱妻怜子的好男人;在外,是进退适当、行止得体,重情义,讲信誉的好朋友。因为定位于优秀,做什么都力求完美,即便是请客人吃顿便饭,也会事先预订房间,提前摸清口味,早早确定菜单,明确指示路线……

追求优秀当然比较辛苦,比较累,那是不言而喻的。但追求优秀的人仿佛都有一种抗疲劳的特殊本领。不管事情多么烦琐、程序多么繁复、人情多么繁杂,总能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应对自如。即便是夜深人静、脱去外套以后,他们依然不会完全放松下来,而是微闭双目,检索、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宁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超强的抗压性、超强的自律性,使其产生无穷的内驱力,钢铁般的意志力,使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愚蠢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愚蠢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傻、更无知、更可笑的事情了。优秀的人做了好事总不忘共同工作的同事,总是把主要功劳归于大家;愚蠢的人恰恰相反,极力讳言别人的贡献,拼命夸大自己的作用,贪天之功归己有,成绩都是自己的,错误永远是别人的,老子是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

优秀是一种酵母,长期使用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它会使一个人真的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与众不同,越来越叫人眼前一亮,越来越叫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者的通行证,愚蠢是愚蠢者的墓志铭。

(原载《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

说“意见领袖”和“网络推手”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日益普及,一支潜在的草根力量悄然浮出水面,这就是从博客群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意见领袖”和“网络推手”。他们出现的时间不长,但随着2008年初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随着西藏“3·14”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随着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遭遇捣乱破坏,随着“5·12”汶川特大地震,随着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随着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相继出现,他们积极发表意见,踊跃介入社会生活,以鲜明的民间姿态,彰显个性,表露观点,在一定层面上与主流媒体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形成了一支有别于官方意识形态,但总体有利于国家利益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作为近年来的新事物,他们出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网络话语生态、舆论走向的影响不可忽视。著名的“石首事件”、“邓玉娇杀人案”、“杭州飙车案”等重大网络群体事件背后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对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内在运作机制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影响,值得理性分析、深入研究。

所谓“意见领袖”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关注社会生活,熟悉舆论环境,具备新闻敏感,拥有信息资源。当某个焦点事件、热点问题出现时,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发表独到见解,影响和引领广大网民。在网络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他们逐渐确立自己“意见领袖”的地位。这种地位不是官方钦定和任命的,而是依靠点击率和关注度决定的。之所以能够吸引眼球,说到底,是他们的意见和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准确、鲜明地代表了民意,说出了百姓想说而未必说得出的心里话。“网络推手”又称“网络推客”、“网络策划师”,是指一群熟悉网络社会的人利用互联网,通过策划社会关注的话题等,在网络上吸引网民注意力,从而达到公众对某个事件或产品持续关注的目的。在二者的交替作用下,网民意见大有逐渐主流化的倾向。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网时,明确肯定互联网也是主流媒体。对广大网民无疑是巨大鼓舞,也使“意见领袖”和“网络推手”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介入社会生活,积极引领正面意见。这从总体上说毫无疑问是件好事,有论者甚至说这是民主政治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是汇集民意的有效渠道。

在充分肯定“意见领袖”和“网络推手”正面作用的同时,必须看到这支相对庞杂的队伍依然良莠互见、鱼龙混杂。在不少情况下,“领袖”和“推手”背后有商业利益的魅影作怪。在“推进民主”的名义下,时有践踏民意的举动出现;在“人肉搜索”的大网下,常常伴随对人的隐私和尊严的蔑视。原产于“哄客”的“网络推手”,本身就带有非理性的印记,一不留神,就可能堕落为“网络黑手”或“网络打手”,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暴民”。而“意见领袖”如果缺乏必要的自律意识,在互联网这片自由广阔的土地上,就有可能放纵自己的言论,挥霍自己的智慧,成为不负责任的“哄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借助“意见领袖”的所谓“意见”和“网络推手”的舆论助力,大搞商业活动,形成变相广告,诱导消费者错误消费,从而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比如2009年7月16日,百度魔兽世界吧发表了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立即演变为一个全国性网络热点。事后,北京一家传媒公司的CEO承认,动用800人制造“贾君鹏”,目的就是为了让网民持续关注魔兽这款游戏,该创意让他们赚了“6位数”。

看来,网络确实是把双刃剑,必须作两面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受到严峻挑战,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的任务更加繁重。另一方面,网络像世间所有有益的东西一样,也可能被错误的、甚至罪恶的目的所利用。因此必须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管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什么?有人形象地比喻为“战时共产主义的方式”,即由军长而师长,由师长而旅长,从上至下层层传达的方式。每一层级获得一定的信息既是工作需要,也是很高的政治待遇。这对特定的战时环境和战斗任务而言,当然是必要的,否则便无法保守秘密,就无法统一号令,就谈不上克敌制胜。而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依然简单沿用这种信息传达方式,事实上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一定影响。网络是以“海量信息、实时更新、双向互动”为特点的,各种信息无所不包、应有尽有。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检索技术,就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如果你的外语水平高,那就更是如虎添翼,可以“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恰好如今熟悉网络技术、外语又较好的大都是年轻人,是迫切需要教育和引导的对象。这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尴尬的怪圈:被教育者获取信息的速度比教育者快,信息量比教育者大,甚至信息的密集程度也比教育者高。这让教育者如何“武装人”、“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中,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有效延续?

这或许是一个杞人忧天的问题。但事实已近乎残酷地摆在面前,不容回避,只能面对。如何面对?需要作系统研究,限于篇幅,我不可能展开论述。但起码有一点,就是主流媒体应该适当放下身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包括贴近网络,贴近那些不无积极意义的“意见领袖”和“网络推手”。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变竞争对手为同一战壕的战友。如此,或许有望建立起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格局。

(原载《深圳特区报》2010年1月25日)

续总理,说尊严

今年以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温家宝总理先后三次提到“尊严”一词。第一次是在新春团拜会上的致辞中,他满怀深情地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第二次是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时解读“尊严”的三层含义:“一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二是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总理的讲话仿佛平静水面投下一块巨石,立刻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和热切期待。在人大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第三次论及“尊严”,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这段被网民誉为“虎年开篇最强音”的庄严话语意味深长。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在历届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到“尊严”一词。这鲜明地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不仅需要从外敌欺辱的灾难中解放出来,从此成为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也需要从物质极度匮乏短缺的虚假社会主义中解放出来,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极大丰富的中华巨人。从被压迫、被奴役,到翻身解放,到初步温饱,到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到幸福和尊严,这是从被奴役之路走向当家做主,从基本需求到价值实现,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质的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理想理念发展的新阶段。

无论是在哲学家的理论体系中,还是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尊严”都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挂在嘴上的简单词汇。它是那么神圣,那么庄严,那么凛然不可侵犯。一个国家可以为了人民的尊严不惜与侵略者刀兵相见、血战到底;一个公民可以为了祖国的尊严不惜舍弃一切令世人留恋的东西,直至宝贵的生命。“大丈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尊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是尊严,“士可杀,不可辱”是尊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是尊严,“食人俸禄,尽其本分”同样是尊严。卢梭认为:“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罗素断言:“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行。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身上找到。”普通百姓对尊严的理解或许不像先哲那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但他们更看重具体可感的现实,看重与自己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他们没有那么多形而上的抽象思考,没有构成体系的理论观点,但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对“尊严”不无利益权衡的切实考量和通俗理解,往往左右着哲学家的思考,影响着政治家的决策,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百姓对“尊严”的理解首先和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紧密相连。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当然谈不上尊严,而生活无着、居无定所,能叫有尊严吗?空有一身气力却踯躅街头找不到工作,能叫有尊严吗?含辛茹苦完成学业,毕业就失业,能叫有尊严吗?生活成本节节攀升,而打工收入常年“稳定”,能叫有尊严吗?倾尽几代积蓄买下住房,从此变作房奴,不敢逛街、不敢购物、不敢生病、不敢……能叫有尊严吗?自家的房屋可以被强行拆除,而所得只是规定价格,公民申辩无门,欲哭无泪,能叫有尊严吗?号称“主人翁”,而“公仆”如何产生,“代表”在职何为,主人很少知晓,更谈不上有效监督、大胆弹劾,能叫有尊严吗?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政策接二连三、深得民心,而在执行中常常被偷工减料、层层打折,轮到基层已成色不足,能叫有尊严吗?

百姓对“尊严”的理解往往和基本安全紧密相连。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精神自由的神圣义务,有使人民免于恐惧的不可推卸的基本责任。假冒横行、欺骗肆虐,不叫有尊严;动辄得咎,如履薄冰,不叫有尊严;思想禁锢、因言获罪,不叫有尊严;仰人鼻息、丧失自我,不叫有尊严;劳动异化、生存堪忧,不叫有尊严。而远离理想信念,淡化精神价值,一切指向利润,能叫有尊严吗?除了货币,似乎再没有衡量人生意义的有效尺度,能叫有尊严吗?精神失落,价值失范,假话时髦于市,真话寸步难行,能叫有尊严吗?还有,自愿放弃独立思考的权利,无条件重复既有教条,不求自主创新,但求保险固位,明哲保身、圆滑混世,能叫有尊严吗?

百姓对“尊严”的理解往往和公平正义紧密相连。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人月薪六千还说不高,有人拿到被拖欠的工资还要感恩戴德,能叫有尊严吗?同样的国家资源,可以不同地配置到不同行业、不同人手中,所得天壤之别,难以道理计,能叫有尊严吗?有人可以囤积大片土地,有人终生难有属于自己的蜗居,能叫有尊严吗?有人有委屈无处诉,有冤屈无处投,有人吃完原告吃被告,能叫有尊严吗?企业改制工人不知道、职代会不知道,唯有“主管部门”知道、个别既得利益者知道,国家财产在改革的名义下落入个人之手,能叫有尊严吗?有人并无德才过人之处,但有蓝色血统、红色家族,于是扶摇直上,俯瞰众生,能叫有尊严吗?

百姓对“尊严”的理解往往和权利义务紧密相连。党纪国法赋予党员和公民的基本权利清楚明白,一目了然,无须赘言。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当然离不开“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当然离不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两基”、“两免”政策深得人心,农村贫困儿童上不起学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学校之间发展失衡,很大一部分学子长期得不到优质教育不叫有尊严。农村医保政策近年来有了很大改进,但农民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民不敢在医院生孩子,不敢在医院病逝,不叫有尊严。高房价长期受制于权力与资本的双重运作而得不到有效改变,普通市民只有仰天长叹、退避三舍,当然更不能叫有尊严。

百姓对“尊严”的理解往往和改变自身命运紧密相连。人生最大的尊严,莫过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高度统一,莫过于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莫过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富人恒富,穷人固穷,差距越拉越大,不叫有尊严;无论怎样奋斗,始终无法改变命运,叫人看不到发展希望,不叫有尊严;“理想信念”缺乏现实依托,百万大军奔走在一条路径,就业无望,报国无门,不叫有尊严;梦想终归于梦想,难以开出现实的花朵,苍茫海上看不到地平线,漫漫长夜见不到新曙光,不叫有尊严。

……

我们清楚,尊严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的产物,是人民群众自主意识不断觉醒、不断提升的结果。建立尊严、维护尊严、发展尊严,不是一件自然而然、一蹴而就的事情,有赖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长期努力。国家有通过宪法和法律维护公民尊严的神圣义务,公民同样有通过自身努力不断维护个人和国家尊严的责任。不能离开一方,孤立地谈论另一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但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一贯坚持的工作方针,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时刻不能忘记的基本道理。离开这个共识,所有的尊严,都难免流于空谈。

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民生举措。他说:“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看到,政府在部署新一年工作时,用浓墨重彩绘就了一幅“民生线路图”:用百倍的努力,把就业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把社会财富“蛋糕”分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解决好医药卫生这个世界性难题……

一系列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昭示着中国人民的尊严是建立在现实可行的政策基础上的。因而,没有理由彷徨,没有理由质疑,没有理由不以十倍的信心、百倍的努力去为“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而奋斗。

(原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1958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纽约客》(NewYorker)发表了一篇重要的书评,作者是德怀特·麦克唐纳——他在其《政治》杂志(Politics)上发表过奥威尔二战时的随笔——他把奥威尔比作恩格斯、亨利·梅休、杰克·伦敦和托洛茨基,并称他的书是“我所知道的最佳社会学报告”。
  • 稼穑:稻花香之歌

    稼穑:稻花香之歌

    作者1973年移居到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彩桥乡,常年的东北生活,居住地又是国内著名的稻花香大米产区——五常市,因此作者对黑土地、稻田、农民产生了深厚的情谊。“昔在大山峡,植树栽瓜。涧边禾垄绿如纱。树左小溪田右树,稼穑人家。”“惊飞小鸟,人比雄鸡早。育柳栽杨东北坳,为抢农时最好。”叙事般的笔法,使平和的乡村生活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同时又加入了作者探访名山大川、写作感悟的诗词近百首。书中的重心是田间劳作,作者用朴实、热情的语言讴歌这片土地、赞美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民。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仙根的传说

    仙根的传说

    本书系永德仙根的民间故事集,其内容从四个方面:“仙根的由来”、“仙根托梦于人”、“向仙根借兵因迎战”以及和“仙根”有关的其他传说来收集民间故事。
  •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是作者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作品选集,作品散见于《读书》《莽原》《天涯》等刊物,主题涉及到人生、社会、历史、学术等诸多方面。《颓废主义者的春天》分为四个小辑,分别为《丰益桥笔记》《感谢的声音》《一些疑问,一些随想》《虚构的和真实的》。在一些篇章中,作者采取了机警的语录体;一些篇章中,作者就特定的文本、现象进行了深度评论;而在另一些篇章中,则展开了规模宏大的虚构和隐喻。
热门推荐
  • 一品道人

    一品道人

    只见老头两手外展,大喝一声:“乾天坤地,八卦显威灵!空间遁法,一泄千里!”萧离一下打了冷战!于是,神奇的故事开展了....
  • 悸婚

    悸婚

    T-BEST杂志对和宇财团的贺氏夫妇专访。编辑:“请问贺太太是用什么妙招让贺总对你一往情深?”纪皖:“哦,甩了他。”贺予涵默念:甩了一次又一次,不过不会再有第三次。编辑:“贺总的粉丝团都在恸哭国民欧巴什么时候再恢复单身,贺太太觉得还有希望吗?”纪皖:“希望一定要有,指不定就成真了。”贺予涵默念:除非我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今天做了什么梦

    我今天做了什么梦

    你今天又做了什么梦,谁的梦中又出现了你,
  • 神魔役

    神魔役

    被誉为人族最后的希望、来自异世界的少年,在灵族之主的指引下,于万千种族之间的鲜血与灰暗中前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之我们在一起

    EXO之我们在一起

    他们是出道仅两年就红遍亚洲的超人气偶像天团EXO,她们是继他们之后SM的新宠儿CTW,他们又怎样一一遇见命中注定的她呢?对不起,伤害了我最不想伤害的人呐!没关系呐,我只要远远看着你开心就好!我喜欢你,你喜欢他没关系,我可以等!你喜欢她,我喜欢你,我们互不干涉!作者声明:CTW这个名字是欣儿看别的小说看见的,所以借用一下,但文中女主名字,内容绝不抄袭。本文主鹿晗,伯贤艺兴也多一点,其他狼崽的也不少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终曲

    末世终曲

    人类文明从来不会是只遇到一次危机,而这也不会是最后的一次危机,如果没有超级英雄,人类的文明该由谁守护,人类中的领袖,将会带着他的子民,战士,共同守护这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火种不被黑暗侵吞。第一大陆北方,末世后的混乱之地,叶利钦领主独子叶利钦江北在对父亲的抵抗中,私自开放武器库,鼓动奴隶暴乱,也让他在这次事件中成为北方奴隶希望的王者。主角江北一路逃离,半生征战,让所有渴望文明的人聚集成军,信仰与希望像是末世黑暗中的一点星光,给予所有长期生活在黑暗和压迫中的人们一个希望。如果真的有末世,我相信,人类在灾难面前,超级英雄,无敌的主角,都不如一个给予人希望的领袖,我知道,人类发展千年,他们所具备的制度文明本身就具备强大的力量。
  • 故与酒

    故与酒

    一个短篇故事集没有主线,有灵感就写只是一个个小故事,彼此并无关联懒得起名所以每个故事名字都会重复大概各种类型都有,请勿上升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