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肃穆的太极殿内,一身龙袍的俊美的黄帝黑着脸听着下堂文武百官对康王的不吝赞美。
月余前,晋州水寇作乱,形势愈演愈烈,大有野火燎原之势。玄明皇童之幸特地指了康王童之靖带兵前往增援,一是康王是难得的将帅良才,如果非要有人能平得了晋州之乱非康王莫属。
二是玄明皇童之幸一直看康王童之靖不顺眼,想着晋州那样恶山恶水之地,怎么得也能扒下童之靖一层皮。若是童之靖办不好差事也有好处,正好趁着这个由头治他个办事不力的罪名。
可让童之幸万万没想到的是,童之靖非但没有半点损伤,还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数以万计的水寇不过月余便只剩几百残部败退逃走,康王的声望在民间在朝堂都水涨船高。
这让童之幸很是憋气,文武百官却集体让他厚赏康王,气得他差点把功高盖主四个字怒吼出声。
正当文武百官齐刷刷把要封赏的目光投向黄帝,把黄帝盯得一头冷汗,正要咬牙开口的时候,太监来传:
“长乐公主到!”
长乐公主童之卿是贵嫔所出,说起身份来在公主中也不算高,不占长不占嫡。可唐明皇帝就是打从她一出生起就喜欢得紧,宠溺得已经快要是非不分的地步,可令人纳罕的是唐明皇偏偏对长乐公主的生母贵嫔娘娘倒是不假于色。这一点不光文武百官在揣测圣意时觉着奇哉怪哉,就连在京城百姓中也是传得沸沸扬扬,个个摸不着头脑。
常言道后宫不得参政,可长乐公主对太极殿这个上朝议事的场所想来就来,过来的原因无非就是找黄帝帮她教训谁谁,原因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今日朝廷大事又一次被长乐公主打断,文武百官心里都憋着气,却谁也没敢出声。之前有个愣头青当场指责长乐公主擅闯太极殿,童之幸大怒,以藐视皇族的罪名将这个愣头青处置了。
所以文武百官们虽然看不上这对父女诸多行径,却都集体闭口不言。时辰到了,自然会换个主君,大治朝廷,何必在这时跟自己小命过不去。
与憋气的文武百官不同,被解了围的童之幸却是高兴得很,忙吩咐道:“来人,给长乐公主赐座。”
马上便有太监搬来太师椅放置在大殿中,请公主上座。
这位置布置得也极没有规矩,不是放置在一品大员前方,而是安置在皇帝左侧身后不远的位置,这个位置只有在皇帝年幼,太后垂帘听政时方有。
童之卿施施然向皇帝行了个礼,走向皇帝身后坐下,才道:“方才可是在商议如何给康王封赏?”
众人皆是一愣,长乐公主从来都是自顾着自己的事,哪里关心过别人?更遑论这样的朝廷大事。
童之幸也是一愣,便朗声笑到:“正是如此,康王月余便平了晋州之乱,自当封赏。卿卿,你觉得朕应该如何赏赐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