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2500000014

第14章 雄踞一方的俄罗斯军售(1)

苏联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规武器出口国,从赫鲁晓夫时期就开始大量援助或出售武器,出口规模一度达到占国际军火市场40%的水平,最多时一年销售额达100多亿美元。但在当时,这种武器销售还是带有很强的“国际主义义务”意识形态色彩,并没有多少经济利益,武器出口是服务于苏联全球战略的。苏联解体以后,军售成了俄罗斯摆脱经济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军售影响地缘政治、外交环境和军事合作关系等传统思维模式已退居其次,增加财政收入、缓解经济危机成为军售的主要目的。

一、苏联、俄罗斯军售史

(一)军售:苏联对外政策的重要部分

苏联的军事工业在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军事工业之一,拥有包括航天、航空、核武器、造船、坦克在内的体系完备的军事工业,其规模之大、生产能力之强,使来自美国的军火商也不由得赞叹不已。苏联的军事工业、武器系统有其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某些方面并不亚于美国的武器装备。体系完备、技术先进的苏联军事工业为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的军火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联的军事工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独立性强,可以自己独立地设计生产,而不像美国的武器生产多为许多国家、公司合作的产物;另一个特点是生产规模大,飞机制造厂就有上百家,其中37家大型企业,年产飞机2万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苏联的许多大型民用工厂也可以进行军品的生产,如果加上这部分的生产能力,苏联的军事工业潜力十分巨大。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并不参加世界市场的武器交易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也不重视对第三世界的武器销售,他一直坚持欧洲中心的观点。

因此,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武器销售也主要是在华沙条约集团内部。赫鲁晓夫上台后,看到新兴的民族主义和第三世界新生国家的出现所提供的机会,从1954年起,苏联就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有限的经济军事援助作为苏联的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期间,苏联出售给发展中的国家的武器装备远远超过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此时,苏联已成为世界市场第二大武器出口国,所出售的武器约占世界武器出售量的30%。武器的输出地主要在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埃及等国家。20世纪70年代购买苏联武器的国家还有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和印度;非洲购买苏联武器的国家主要是安格拉、尼日利亚、几内亚、马里、莫桑比克、索马里、乌干达等;在亚洲,越南成为接受苏联武器最多的国家;在拉丁美洲,向古巴提供的武器装备超过了50亿美元,向秘鲁提供了10亿美元的长期军事贷款和武器装备。这一时期,苏联向发展中国家出售的武器的特点是:(1)无偿提供,但为数很少;(2)以低于西方的优惠条件出售武器,不但给年息2%~2.5%的低息贷款,而且还可以用物资偿付,这种付款方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很有吸引力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盛产石油的国家利比亚、伊拉克等产油国成为苏联的主要武器买主后,用现汇支付的比例就大大增加了。

中东是世界上最动荡不安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起,苏联就成为中东武器的提供者。到了80年代,苏联对中东的武器销售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中东军售最大的国家。1970年,苏联对中东的军售为40亿美元,到了1982年猛增到400亿美元。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交战的双方武器损失严重,对战争的物资需求猛增。1981-1985年,苏联一共给伊拉克出口了价值约24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伊朗在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军队的武器装备主要由美国提供,两伊战争开始后,伊朗在作战中缴获了一些苏式装备,在军队中增加了苏式武器的比重;同时美国对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一些作法并不认同,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伊朗在战争期间也千方百计地购买苏联的武器装备;而苏联也从改善两国关系、扩大其在海湾的影响出发,积极地向伊朗出售武器。

苏联在这一时期通过向中东出售武器,发展了同中东国家的关系,这种以武器出口的方式向中东国家渗透,使军火输出的影响往往超过了苏联对中东国家经济、文化上的影响。

此时,苏联的军火出口根据中东国家的不同要求,既出口先进的武器装备,又出口一些经过改装的老式装备,如米格-21战斗机等,以满足各个国家不同的需要。这一时期苏联武器出口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武器价格低廉,条件优惠,与西方的同类装备比,苏联的装备的价格通常要低很多。

苏联在这一时期的武器出口也是其地缘政治的手段之一。发展中国家向苏联购买武器,是为了反对邻国或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安全,苏联利用国家间的冲突,借机进行军事援助和军火出售,有利地施加了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削弱了西方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苏联还利用销售武器的手段,摧毁苏联边界的西方军事设施和军事联盟。如苏联早期向阿富汗提供军事装备,就是为了确保喀布尔保持独立和投靠苏联;苏联向印度提供武器、军事装备,也是企图减少印度对西方的依赖,建立苏联在南亚次大陆的影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解体前军事工业和武器出口开始走向衰败。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极力推行“改革与新思维”,宣扬“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向世界做出和平解决地区冲突的姿态,苏联大量地削减武器生产和出口,军转民也出现了偏差和过激行为,军工综合体则深受其害。自从1986年起,苏联主动减少向亚、非、拉地区传统的军售市场出口武器装备,军火出口额大大降低。

(二)军售:俄制武器能否挽救国贫民穷

苏联解体后,最初,俄罗斯领导人也天真地认为,俄美两国可以在一夜之间化敌为友。在没有“敌人”的世界里武器生产也认为没有什么必要了,军事工业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同时,作为“休克疗法”的一部分,俄罗斯大量压缩军工生产,实行“雪崩式”的军转民。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际货币组织也对俄罗斯施压,逼迫其以减少武器出口为条件来换取国外的经济援助。由于国内和国际压力的双重作用,俄罗斯军事工业陷入了困境。1991-1998年,俄罗斯民用工业部门的生产下降了55%,同期的军事工业产量下降了80%。

俄罗斯自1992年以来实行“休克疗法”,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连续5年负增长,为了尽快扭转国民经济严重的滑坡和财政连年的亏损的困境,俄罗斯把能为俄罗斯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军火出口作为一条重要的发展途径。

俄罗斯独立以后,经历了长达近10年经济下降的困难时期,1991-1998年,经济形势未有大的好转,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近50%,尤其是1998年8月发生的金融危机更是严重地影响了俄罗斯经济发展。1992-1994年,俄GDP减少了46%,投资下降62%,货币上千倍贬值,商品价格上涨了几千倍,人均收入仅增加了几倍。在国内企业间相互拖欠、拖欠银行的款项、企业拖欠工资、加上俄罗斯的外债,使得俄罗斯内外交困,而卢布又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全国上下对资金的需要越发强烈。

开始,俄罗斯把目光投向西方,希望西方对改革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但西方口头上的许诺远远大于实际的给予,西方对俄的巨额贷款仅仅兑现了一小部分,其余皆按市场利率提供的短期商业贷款,对俄贷款的条件越来越苛刻,往往有许多附加条件。在这种如同“干涉内政”的条件下,俄罗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失去民族尊严,于是,把依靠的重心转移到依靠国内出口创汇上。

而俄罗斯能够出口创汇的产品不外乎石油、天然气和武器。

1993年,俄罗斯的外贸总额为700亿美元,为1990年的40%,比上一年下降12%,世界贸易排名由第6位退居到第25位。由于俄罗斯的工业品缺乏竞争力,所占出口的比重很少,燃料能源的出口就占到其出口总额的48%,其中石油19.1%、天然气17%、石油产品8%。

俄罗斯34%以上的外贸收入来自石油、燃料和能源产品出口,武器出口收入则占7%左右。从近几年军品生产出口的数额看,可以看出军工产品在其经济恢复增长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国家的外汇收入主要依靠石油等原材料的出口,其经济形势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石油等原材料产品的国际市场行情如何,1999-2000年的经济回升,很大程度上与世界市场石油价格的上涨有关。俄罗斯政府意识到石油、能源等原材料出口不应是唯一的外汇来源,需要再开拓其他外汇收入的来源;而原来庞大的军工企业的转产又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只有重新重视军工企业产品、技术出口创汇所带来的潜在能力。

苏联在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时,军工企业一直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苏联为保持同美国军事上的优势地位,不惜将自己30%的GNP用于国防,使苏联的经济遭受到严重的拖累。这点后来被认为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在苏联境内,60%的企业和军事工业有联系,1992年,俄罗斯的军火工业综合体有员工440万人;加上协作部门,共计1200万人;再加上家属,近3600万人,几乎占俄罗斯人口的25%。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两个军事集团的军事对抗也随之减弱,军队规模的裁减,导致政府的武器订单越来越少,军事工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苏联时期的军工产品大约80%供应本国军队,15%供应给华沙条约集团,5%供应其他友好国家,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军火市场一度萎缩;俄罗斯经济生活的急剧动荡不安,一定程度上促使俄罗斯军工企业处于减产和停产的状态;在俄罗斯经济体制转型当中,庞大的军工企业实现所有制改造所面临的困难十分复杂,外国投资者向俄罗斯投资时不能不考虑对军工企业投资所产生的难以预料的种种风险,因而不愿向军工企业投资。同时,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地处远离中心城市,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俄罗斯的很多军事工业本身存在很大的技术障碍,有的生产线只有完全放弃,另起炉灶才能生产民用产品,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另外,大批掌握着军事生产关键技术,特别是核技术的专家、技术工作者因此会面临失业的危险,最令俄政府担心的是怕他们流落到国外。这些因素使俄政府、军队及军工企业不得不采取一致的决定;扩大军火的出口。

国内资本和外国资本投入的不足必然影响到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增长。军品的生产属于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制造产品,而俄罗斯工业体系中制造业中所占比例较大。原苏联时期,对军工企业的某些倾斜政策在苏联解体后给俄罗斯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许多不平衡,俄罗斯军工企业的调整面临巨大的资金投入的压力。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是俄罗斯军工企业的技术装备与技术人员素质毕竟属于基础较好的经济部门,始终是俄罗斯政府重视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1991-2000年的10年中,俄罗斯政府每年都对俄罗斯军工企业的结构调整不断地提出意见。尤其是1995年俄罗斯政府针对其远东地区军工企业的调整,提出了一系列要求:(1)保持和发展国防综合体的科技发展潜力;(2)充分利用闲置设备,保证最新民品的生产,实行军品和民品生产一体化;(3)调整军工企业的所有制关系,在军工企业建立大型康采恩、技术园区等;(4)充分利用转产企业生产民用产品的条件,发展燃料动力系统的基础设施,解决生产问题。从俄罗斯政府对俄军工企业的关注中,不难看出俄罗斯军工企业在俄罗斯经济恢复增长中的作用与影响,显示出军事工业在俄罗斯经济中的重要性。

二、重振雄风:俄罗斯对外军售现状

(一)国策之一:扩大军品对外出口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约70%的国防工业企业、80%的研制生产能力、85%的军工生产设备和90%的科技潜力。然而,由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崩溃,军事工业综合体也迅速分崩离析,大部分生产常规装备的军工企业很快因为支付危机而陷入破产的境地。1991年,俄罗斯的军品生产比苏联解体前减少了30%;1992年,又减少了30%;1994年,军品生产规模仅相当于1991年的6%,许多军工企业被迫关闭或者转产,大多数保留的企业开工也严重不足,只能靠国家补贴生存。俄军工企业之所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困境,主要是因为前苏联时期军品的主要采购方——国防部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无法继续进行大手笔的采购。据俄罗斯副总理克列巴诺夫透露,由于军费有限,最近10年内俄罗斯军队不会购买新武器,有限的军费将用于现有设备维护和科研开发。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企业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国外用户,试图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军火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

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国内经济危机的目的,俄罗斯政府也对军品的出口创汇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为了扩大军品对外出口,早在1997年,俄罗斯根据其与国外的伙伴达成的协议制订了军事技术合作计划和7项详细的武器出口计划。根据这些计划,俄罗斯设想在此后的几年内将把军事技术产品和武器的出口幅度提高2倍。另外,为了加强国家对军品出口的协调管理和控制监督,1997年7月,俄议会通过了停止在军品出口上使用“倾销价格”的法律,旨在加强国家对武器出口的控制,防止军工企业绕过政府管理以及税收制度,自行向国外出口武器装备。1999年,俄罗斯武器及军事装备进出口公司成立,负责统一管理军火出口,加强质量和维修服务,积极参加在世界各地举行的重大防务展览会。

2001年10月,俄政府又推出军事工业结构改革措施,把俄国1700家军工企业改组成50家综合性的军品出口集团,并给予包括米格集团、苏霍伊军工综合体在内的一些大型军工企业直接出口权,在很大程度上给不景气的军工企业带来了生机。

为了促进武器装备的出口,俄罗斯在武器出口付账方式上,采用了多种灵活方式,如既可全部用硬通货结算,也可用“软货币”支付;既可全部易货交易,也可用某类产品部分冲抵;还可以给予10年信贷,年利率也低至2%。

加上俄武器技术水平较高,价格低于西方国家同等水平的武器等多方面的优势,俄军品外贸在经历多年的滑坡后终于开始反弹。

(二)军品出口逐年攀升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本书是当代北京史话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地区石油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体现党和政府对此行业的重视和推动。书中讲述了北京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因而努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所做的多方面工作。书中特别记述了20世纪60年代北京综合化学工业大发展时期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并予以弘扬。书中对北京集中力量建设燕山石化的历史、燕山石化的地位,以及改革开放后北京与外国合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历史,也记述较详。
  • 错觉

    错觉

    我们的生活总是与一种奇怪的错觉相随:我们的眼睛常常不可思议地欺骗自己,我们曾有的刻骨回忆常被自我意识纠正,我们总是自命不凡,即便今天的股票挣了一笔,也认为自己只是小试身手而已。在这本人类行为学的经典之作中,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瑟夫·哈里南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一些有趣行为——我们怎样思考,怎样看,怎样记忆,怎样忘怀,是什么东西引诱我们的人生抉择变得非理性。
  •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本书主要研究了如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评价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什么决定着企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如何培育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
  • 东方启动点(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东方启动点(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必须想清楚中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很多改革举措都是手段,最重要的是目的。浙江改革的最重要的一点,它不仅是路径选择,更主要的是让老百姓致富。
  • 商帮传奇(第四部)——浙商纵横

    商帮传奇(第四部)——浙商纵横

    本书以浙商的传承开篇,梳理了明清、民国至今的浙江主要商帮的发展脉络,从早起兴盛的龙游商帮、湖州商帮和宁波商帮到今天遍地开花的“浙江模式”,着力勾勒浙商的性格特征,叙写他们的商道传承。书中选取老一代浙商和当今新浙商风头正劲的代表人物,以他们的传奇故事和为商之道为依托,书写浙商延续不衰的财富神话,体现他们的创富智慧和家国情怀。此外,本书还努力通过新浙商的第二代、第三代的继承和发展,揭示浙商未来的稳固前行之路和突破创新的发展前景。
热门推荐
  • 秘密花园城

    秘密花园城

    在好久以前,地球上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地方,而另一个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科幻的世界,充满了丰富资源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也因为我们人类的过度开采让这个世界的大门关上了,上了一个巨大的锁,人们最终忘记这个梦幻般的世界。就是还有人记得这个故事,还有几个人相信呢,只觉得这只是个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现世序

    现世序

    情不重,不生婆娑,爱不深,不堕轮回——星云法师(兄弟情!在线看戏哈哈哈哈)
  • 同学你偷了我的心

    同学你偷了我的心

    活力四射的少女苏西西遇上沉默寡言的少年肖墨两人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初见时。苏西西:“嗨,同学。我叫苏西西,你呢?”肖墨:“……”再见时。苏西西:“看我俩怎么有缘,要不就交个朋友吧!”肖墨:“……”熟悉后。苏西西:“你可以做我的男朋友吗?”肖墨:“好!”等你这句话很久了。苏西西听到肖墨毫不犹豫的决定,感觉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 网王之当时明月在

    网王之当时明月在

    后来你总会遇到一个人,他会视你如命,你会把一切都安心的交给他后来,你会生活的很幸福,只是,再与我无关——“尽我所有,护你周全”——“相见入心,相识动情”——夏夏,照顾好自己;夏夏,再见——我喜欢你,你不必知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级王八系统

    神级王八系统

    也许你听说过王八之气,那你有听说过用王八之气轰动世界了吗?世界第一美想嫁给我?可是我不同意!世界首富的女儿想嫁给我?没门!看男主如何用王八之气称霸世界!
  • 生活之甜系列:神秘的大自然

    生活之甜系列:神秘的大自然

    本书是“生活之甜”系列丛书之一,作者用童话的方式,用拟人的语言,从可爱的小动物、神奇的植物、美丽的矿物,将小读者们带入到一个神奇的自然国度,通过原著民来对每个自然现象的解释,吸引孩子对它们的思考,这些童话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很多好处。
  • 清茗美人传

    清茗美人传

    清茗还需玉露烹,美人无意粉妆浓。等闲事故愁人理,一杯可醉月明中。八百里秦淮,摘星得月。烟花柳巷中烟尘女子,得月楼里的风流艳词。有人叹息道:山外青山楼外楼,秦淮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大周嘉庆四年,北有匈奴蛮夷屡犯边关,西有吐蕃蠢蠢欲动。朝庭庙堂之上,佞臣横权,奸臣当道。诸如蛇蝎鼠辈者,数不胜数。东瀛犹如猛虎,盘踞一方,高丽心思不轨,南诏捉摸不定。正是四面楚歌之境地,何以破局?话说天下大势,久合比分,久分必合。江山如此多娇,一时英雄蜂起,争权夺势斗权谋。瞒天过海者,暗度成仓者,风华绝代者粉墨登场。江湖水浑,游侠剑客,刀光血影。这时世之中,且看风流人物江山美人一锅煮!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