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7700000008

第8章 大学(8)

大家好好体会一下,今天是阴天,这时你说:“太阳出来吧,太阳出来吧!”太阳出不出来关你什么事呢?无论你怎么说,太阳都不会出来的,你信不信啊?(众答:信。)绝不会因为你说一句话,太阳就出来了。你只需接受乌云遮蔽时的天空,也接受乌云散去过后的晴空,这样就没有烦恼了。你可以通过天气预报,知道明天太阳会出来,但你不能让今天活在明天,那是不可能的。既然知道不可能,那就把握住当下,掌控当下所能掌控的部分。刚才谈到过,格物就是转化物质,怎样才能转化呢?以前挣钱是为了满足自己,可以吃得更好一点,喝得更好一点,穿得更好一点,这样你会活得很累。现在懂得了格物的道理,挣钱就不只为了自己,要把更多的人装进心里,助人为乐,把金钱用到别人身上,用到众人身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时物质就被转化了,金钱就被更加合理地使用了。

如果身为一位国家领导人,他说不要物质了,天下的老百姓都喝西北风去啊?你感觉这样可以吗?(众答:不可以。)他应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利益大众,让大众活得更加美好,这就是真正的格物。有人说“我要求大名大利”,有时我们会看到,那些求大名大利的人,最后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因为他们被大名大利所累,为名利所困,堕落了,腐化了,灾难也就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了。如果能合理地使用名利,名利将会变成奉献的工具,从而产生大功德,留名千古。《道德经》告诉我们要功成身退,为什么老子不要名和利呀?当他把名和利承担起来后,他并不占有,不被名利所累,懂得隐退,超然物外。我们拼命挣钱,是成为金钱的奴隶呢,还是成为金钱的主人呢?(众答:不像主人,有点奴隶的感觉。)大家都想做金钱的主人,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会陷入物质的泥潭不能自拔,就会掉进金钱的漩涡而被吞噬。除非你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否则你一定深受其苦。

完成了格物的修证,你就驾驭了物质,成为物质的主人。得道的人一定拥有物质,善用物质。所谓“皈依佛两足尊”,就是智慧具足,福德具足。这说明佛也是拥有物质福报的人,绝对不是一个穷光蛋。如果孔子没有金钱,他怎么传道呀?如果佛陀没有钱,他怎么传法呀?他们都有物质的支撑。物质并不是坏的,金钱也不是臭的,关键在于你对金钱的态度。金钱无善恶,无好坏,无香臭,它不可能杀害你,你对金钱的支配不妥当,导致的结果好像金钱害了你,其实是你自己害了自己。

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学坏”,真的是这样吗?有一对情侣,他们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了风雨。男人对女人非常体贴,给了女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后来男人发家了,忘记了曾经对女人的承诺,在外面又包养了一个女人,也就是养了个“小三”。这样的人现在社会上多不多?(众答:多。)当女人知道男人的所作所为后,女人就会说:“我老公以前不是这样的,钱多变坏了。”真的就是有钱就变坏吗?我不这样认为,并不是金钱让这个男人变坏,只是金钱是一个引子,把男人心里以前不敢做的给展示出来了,其实男人的心中本来就有这样的恶习邪念,现在条件具备了,因缘成熟了,必然会展示出这样的结果。如果土壤里没有种子,最后怎么会长出东西来呢?当他有钱的时候,金钱为他提供了机会,把他那颗花心的种子催生了。真相并不是男人有钱就变坏,而是他本身就有坏的萌芽,只是女人和他生活在一起,还没有发现这些。女人会认为是小三的原因,虽然小三是其中的因素,但是根源还在男人的内心世界里。钱只是一个催化剂而已。你不要把金钱看成邪恶的,对金钱嗤之以鼻。如果你不能正确地面对它,最终你将会变成一个穷人。

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自己,不要给自己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一直朝外去找原因,把问题归咎于别人。当有一天你自我反省之时,你会发现那是谁的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有的人看到别人的钱包掉了,他会把那个钱包捡起来,还给人家;有的人看到别人的钱包掉了,他会东看看,西看看,然后用脚踩着,最后捡起来,装到自己的口袋里。这种行为的根源是金钱的问题吗?金钱就是个照妖镜,把一个人的本来面目照出来了,把他内在的妖怪照出来了,让他原形毕露。金钱本身无善无恶,只要我们保持中道,放下对金钱的执著,超越心中的物质设限,生活就会少烦恼,多喜乐。这样的人生多么美妙啊!

《大学》里面有一段话:“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絜矩之道就是指中庸之道,保持中道,不偏不倚,好好地去使用金钱,而不被金钱所左右;进入了婚姻,能很妥善地处理好婚姻的关系,做妻子的把妻子做好,做老公的把老公做好,成为家庭里一个和谐的音符,在家庭里保持絜矩之道,持中道而行,这都需要智慧。如果做老婆的天天咋咋呼呼,还打骂老公,那是不行的,不能太过,你不能说都是别人的问题,这个家可是你们两个人的事啊!既然已经决定和他组成一个家庭,就要尽量使家庭和谐,看到他的缺点和不好的习气,要帮助他改正。这种相互包容的磨合,经过相互的磨,最后才会有合。如果你买了辆新车,要不要磨合呢?(众答:要的。)新车的两个齿轮彼此在磨的时候,会产生“咯吱咯吱”的声音,但是当它们过了磨合期,使用时间就会延长很久。如果你听到那个声音不喜欢,你就说“不要,不要”,不要这个磨合的声音,那么也就是不要这个齿轮,不要汽车。如果男人和女人不愿意接受相互的磨,最后必定不合,这时家庭就会破裂,婚姻就会走向终结。

《大学》开篇讲“知止而后有定”,这个“知”是知性,是觉知之性,它是明德的功用,也是明德的工具。小时候大家有没有看过升国旗?(众答:看过。)要把国旗升上去,需要使用那个绳子;要把国旗降下来,也需要使用那个绳子,升上去和降下来都得用到它。这个绳子和知性很像,如果你想达到明德的境界,要使用这个知性;如果你想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使用这个知性。知止而后有定,通过知而达到止。你心里的思念之流像黄河之水那样奔流不息,如果想要止住,是不是需要有个力量?(众答:需要。)这个知性就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把思绪截断,然后才能转化外缘的物质。《楞严经》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心的力量可以转化物质。凡夫很容易被环境所影响,而圣人则不被环境所动,他的心有改造环境的能力。

比如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饭,老公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老婆感觉是在说她,面子上挂不住了,整个气氛瞬间就凝住了,心里产生怨恨而发生争执,本来很愉悦的气氛,刹那间就变了。本来说说笑笑的,转眼就唇枪舌剑了,再过上几招,比试一下高低,这样不好的结果就出来了。追其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心性很容易被影响,被环境改变。一个有内涵和德行的人,如果看到一群人吵架了,当时的环境非常糟糕,但是他会适时地调解,一会儿环境就能被转化过来,相互之间融洽了,这样的人很容易影响和改变环境,这是圣人的品质自然彰显的力量。凡夫只能随缘,圣人却能转缘。

人要有定性,要像中流砥柱那样定在那儿,无论山河洪流怎样冲击,一动不动,坚如磐石。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有个金箍棒,它是定海神针。无论海面上怎样巨浪翻滚,海底依然不受影响。同样的,人的内心也是波涛汹涌的,一浪接一浪,一念接一念,一个烦恼接一个烦恼,一个思绪接一个思绪,没有“定海神针”把它定住,你就会随着环境随意摇摆,没有定力,一点儿考验也受不了。如果你要做到如如不动,就要找回心中的“定海神针”,通过心灵力量的提升,从而转变和影响环境。这时你进入任何一个环境都可以随遇而安,自然回归内在的定性。

没有定力,想做到随遇而安,根本不可能。今天你回老家去看爸妈,心里还牵挂着老婆、孩子,在乡下一天也待不住,你就想回家,心安不下来。你可想过,你曾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然而现在一天都待不住。最后你还是回到城里,几天后,你突然得到一个消息,妈妈去世了,犹如晴天霹雳,你后悔不已。那天妈妈想挽留你多住两天,多陪陪她,你没有满足老人的心愿,没有顾及她的情感,没有把心安处在当下,从而错失了很多东西。提升自己的心性,转化物质对你的作用,做到“心清水现月,意净天无云”的境界。当心清净了,心田就像平静的水面,皓月当空,水中就会清晰地显现月亮。当心意纯洁了,没有一丝浮云,太阳高悬,光耀大地。

格物的“物”并非单指可见的物质,道体以下的所有部分都是物。在生物向物质宇宙流放的过程中,原本纯净的灵魂就被物质形态作用了,经受了后天习性的熏染,在佛教里面,称之为一念无明。《圣经》里提到,伊甸园里有亚当和夏娃,他们被那条蛇所引诱,偷吃了那个禁果。那条蛇引诱亚当,让亚当做出选择,这一念就是无明,它也是物质的部分。所谓格物,就是转化这一念无明,把这一念转为觉悟。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就是到达知性,大智慧现前,得根本智,亲证道体。道既包含形而上的内明,又包含形而下的外用,内明和外用合为一体称之为道体。这就是佛教里所说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出世间法就是内明之学,世间法就是外用之学。如何得到出世间法?要在世间法里实践,实践出真知,才能体证出世间法。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求兔角。”你自己家的门,你想出去,你就出去;你想进来,你就进来。如果你想到外面看亲戚,就要走出家门,看完亲戚过后,还要回到家中。所以要出得来,还要进得去;要提得起,还要放得下。

《道德经》开篇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出和入都需要通过门,经由这个众妙之门,智慧就生发了。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都从道体而出,别搞迷惑了,认为另有一个地方可出,那就错了。其实就在这里出来进去,进去出来,只是进去的时候不染,出来的时候不执著,超然物外,随顺物性的展示,就自在逍遥了。非要找一个地方出一出,那就是执著相了。格物而后致知,那么格物过后是什么境界呢?六祖慧能有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完成了格物,他说“本来无一物”,还有什么要格的,他已经亲证了明德,达到致知的智慧境界。

圣人的心是相通的,圣人的理是相同的。他们绝对不会讲两个真理,真理只有一个,殊途同归,本源无二。世人会认为他们在讲两个东西,由于世人的分别、执著,局限性思维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就像有的蔬菜在南方叫一个名字,在北方叫另外一个名字。有一种瓜,中原这边叫南瓜,但在北方却叫窝瓜或北瓜。东西本来就是一个,只是叫法不一样。儒、释、道三家所讲的东西本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非要执著三家呢?哪一口井打到地底下,都会有水流出来,大家信不信啊?(众答:是这样。)地下的水,还分你家、我家的吗?(众答:不分。)然而从你家水龙头出来的水,你认为就是你家的,你会执著它是你的,但在地底下,水却是大家的,水源里的水是共体的;同样的,道也是共体的,并没有儒家的、道家的、释家的之分,都是源头,都是真理。

现在再谈一下致知,这个“知”也是“知止而后有定”的知,它是知性。前面提到过,婴儿在母亲子宫里能不能知啊?(众答:能。)他冷了、暖了或不舒服了,会踢踢你。不要认为婴儿还没出生,就什么都不知道,他有知性啊,所以胎教很重要呢!要给婴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身心环境,这样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如果你想得到内在心灵的提升,不了解知性,那是不行的。就像你想升那个国旗,却没有那个绳子,你怎么升得上去啊?你说“我爬上去吧”,如果你爬上去,在旗杆上拿个旗子,你能不下来吗?(众笑。)就像人都有知觉,打你,痛不痛?(众答:痛。)吃饱了让你再吃,还吃不吃?(众答:不吃。)你说“饱了,再吃要撑着了” 。撑着的时候难受不难受?(众答:难受。)这些都会被你感觉到,感觉就来源于知性。致知就是达到这个知性,知性是智慧的窗口,回归知性,就能生发智慧。

人都有精、气、神,道家讲“炼精化气”。然而能把精炼出来的人没有几个。大家都听过“聚精会神”,但是谁了解“聚精会神”呢?虽然知道,但是却做不到。世人一心追求外在事物,不断耗散生命能量,每天都在消耗精能。就像手机在正常开机状态,电能会被消耗,即使在待机状态,电能也会有所消耗。当电能耗完过后,手机还能不能用呢?(众答:不能。)生命的精能和手机里的电能是一样的,手机有没有待机时间啊?(众答:有的。)人有没有寿命啊?(众答:有的。)寿命就相当于待机时间,手机能待机几天取决于电能,寿命多长取决于精能。有的人能待机五天,有的人能待机五十年,有的人能待机一百年。好的手机待机的时间长不长?(众答:长。)差的手机待机的时间就比较短,生命的道理也是这样的。那么你想让自己的生命待机多长时间呢?(众答:越长越好。)电能消耗完了,手机就没法用了;精能耗散完了,人也就死掉了。

只要你还活着,无时无刻不在耗散这个精能,总有一天它会用完的,很多人走上修行之路,就是为了提升精能,延长寿命。他们通过打坐,想激活生命能量,开发潜能,费尽心力,最终也没有得到这个结果。因为他不懂得,精到底是什么?今天杨总的精神不太好,杨总,你想不想有精神啊?(杨总答:想,感觉现在没有状态,提不起精神。)为什么你想要精神,却得不到精神呢?这就说明精神并不受你控制,而是你受精神控制。如果你要把那些耗散的精能,再重新聚合回来,除非你找到内在的知性,才可以聚拢精神。只有把精聚回来过后,才能“会”那个神,你就“会神”了。

现在很多人都是无精打采,所谓无精打采,就是生命的精能耗散得太多,难以支撑身体的正常运转了,这时要通过休息,养养精神,但这个精神是属后天的,并不是真精、真气、真神。孟子说养浩然正气,孔子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才是真精神。要养这个正气,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虽然如此,并非不要休息,还是要睡觉的,该睡就睡。真到了那种境界,睡而无眠。虽然睡了,却不眠。而你们要么是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是大昏沉、大散乱。睡而无眠才是睡觉,你睡了,却还在觉悟之中,这个才叫睡觉;你睡了,就离开了觉悟,这个叫睡眠。你说我就不睡,一直保持灵明的状态,但是一旦睡过去,就做不了主了,是不是这样的?(众答:是的。)在梦里面,你做不了自己的主,在睡的过程中,你失去了那个知性,离开了觉悟。修行要连成一片,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常善护念,保持觉悟,这才是净念相续。

同类推荐
  • 老北京民间传说

    老北京民间传说

    “西四附近真有游荡的忠魂吗?夜半故宫真的是鬼乐园吗?正阳门究竟怎么个“正阳”法?连慈禧都害怕的人会是谁?为啥故宫有些宫门没门槛?为何老宅院现多为“凶宅”?本书将为您揭秘这些疑团,为您带来精彩而有趣的民间传说。
  • 大众语典谚语(1)

    大众语典谚语(1)

    《大众语典谚语》,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为汉语谚语类工具书。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迷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迷

    本书作者在向读者描述了自杀诗人的个案,解释了这些诗人创造的一个个扑朔迷离的神话时,在字里行间充分表现了他的诗人情怀和激情以及一个学者灵动的思维。
  • 艺坛典故

    艺坛典故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对联·谜语故事

    中国对联·谜语故事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门联、对子以及联语等。对联以其悠久的历史、精练的语言、独特的风姿、神奇的魅力和高雅的情趣跻身中华文学之列,成为最具中国特色、拥有众多读者的文学形式之一。谜语是一种语言技巧、文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读之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启迪智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书收录了大量由汉字的音、形、义等特点而产生的巧联妙对、生动的对联故事和谜语故事,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可为读者闲暇之余增添一份乐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生紧要关头的手段

    人生紧要关头的手段

    本书立足于现实,收集了人生紧要关头的各种手段。内容包括:“成功做人,超越人性的弱点”、“闯出自我的天空,从点滴做起”、“掌握做人方法,成功需要技巧”等。
  • TFBOYS之你好王俊凯

    TFBOYS之你好王俊凯

    姜小祺,作为交换生来到了重庆,认识了“tfboys”,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他们的大哥——王俊凯。
  • 佑天神尊

    佑天神尊

    一个在落魄家族中愤然出走的寻常少年,偶得神器——焚天剑,在归乡的那一刻起,注定开始谱写一曲血雨腥风的生命轨迹。我爱的人,谁人敢欺;我要的东西,哪个敢夺?神尊不再是传说,我要做这个世界的神!
  • 时间不曾带走你的爱

    时间不曾带走你的爱

    曾经青梅竹马的两人居然同时出现在一所大学里面,原本就对顾纯君充满着依耐和爱慕的她,这次说什么都不会再放手。他是音乐才子,他以为他只把她当成妹妹看待,她和他分开了十年之久,他以为她早已忘了他,最后才知道,时间并没有带走她对他的爱,只会让她越陷越深!
  • 岁星愈夏

    岁星愈夏

    木星每十二年行天一周,每年行经一次,古人以此发明了“岁星”纪年法。那比她大十二岁而又腹黑难缠的他和天生鬼马机灵的她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百合花谢负谁爱

    百合花谢负谁爱

    暴戾少女陈清明在无意中认识了让她一见倾心的谢百合,可她的好友却看上了这个美丽安静的姑娘,在挚友和爱情中,清明究竟作何选择,是选择成全还是一意孤行伤害挚友只为自己?
  • 惑国妖姬

    惑国妖姬

    世人皆知雪域少主无情,却不知她早心有所属,为了他甘愿双手沾满鲜血,为了他就算杀尽天下人又如何?
  • 守护天使不要说拜拜

    守护天使不要说拜拜

    总是难以忘怀当初最纯的那段时光出现的是你给的爱,守护天使不一定陪你到最后,却无法找人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