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7600000020

第20章 从产生看本质(2)

3.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论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观点。坚持思维的模式是实践的产物,有必要厘清实践的概念。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最近两个世纪以来所发展了的‘实践’概念,成了对真正实践事物的可怕扭曲。在上一世纪的所有讨论中,实践被理解为是把科学运用于技术,它把实践的理性降低到技术控制的地位。”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人们所谈论的很多概念,包括实践概念,如果用语言哲学方法来分析,都有可能产生歧义,偏离事物的本质。在此,我们撇开“实践”概念的语义上可能存在的歧义,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事实与辩证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其内在的涵义。

实践是一种物质活动,它包含所有参加实践活动全过程的主体、客体以及所运用的工具、手段,还包括各种实践形式及其造成的实践结果。我们所说的实践活动,不同于有的哲学家理解的仅仅作为一种运用科技手段的实践,也不是那种局限于语言领域的言语行动,当然更不是作为纯粹个体的感觉行为;它作为主体改造客体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既扬弃了主体的观念目的的主观性,又扬弃了客体的外在的自在性,从而具有直接现实的品格和特点,体现了实践的理性力量和光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相信自己的感觉和观察,相信它们是知识来源的基础,这是源于相信实践的感性活动,相信实践具有普遍的意义。实践之所以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就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必须亿万次地使人的意识去重复各种不同的逻辑的格,以使得这些格能够获得公理的意义”。这样的实践能够不断地改进与增强人们的认识水平,也才可能担当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种实践活动是社会与时代属性的体现,哪怕是个体的实践活动,也都体现了社会的属性。

实践作为人类的对象性的活动,它包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类从事的精神活动的对象化。随着人类的物质性活动发展的同时,出现各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同样也体现了人类改造世界的力量,反映了人的本质力量。

文化实践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之一。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仅生产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生产出巨大的精神财富。庞元正认为,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把人的实践看做是对象化的物质性活动,而且这种实践作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也包括了人的对象性的精神活动,只不过物质性活动在各种实践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应当说,马克思的这种实践观今天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共识。

意识的起源问题与人的起源问题是紧密相连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也促使思维的产生与发展,这和目前考古学、人类学与生物学等的研究是相吻合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有许多证据证明人类的自然产生,即人类是从动物灵长类中逐渐发展进化而成的,达尔文的学说目前还是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在这方面,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做过详细的论述。恩格斯认为,从猿到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直立行走,手的发展,以及脑髓的发展。在劳动实践中,早期的人类使手的功能作用极大地发挥,由劳动和语言的推动,逐渐地使猿脑转变为人脑,因此,人脑的产生是社会与历史的产物。他还认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在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而且还不断产生和发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处于特定的社会文明的环境中,被动或主动地接受着社会的教育,接受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遗产。我们理解人的本质力量,不能仅仅从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去理解,还应当从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存在方面去理解。因此,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仅仅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实践本体论”是不够的,应该把马克思哲学理解并阐释为实践-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这样既超越了葛兰西,也超越了卢卡奇。笔者认为,我们理解实践的概念,一定要从它的社会历史属性方面加以深刻地把握。

人的社会性实际上是随着历史实践而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不仅指社会的外延范围扩大,从最初的家庭、部落、民族到国家,甚至到全世界,而且意味着社会的内涵更加丰富。由于每个人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不同,所拥有的生活条件、生产条件与物质利益不同,因此其社会性的内涵与实践的水平也必然不同,其思维的模式的基础也必然存在着差异,由此必然产生认识上的“人差”现象。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除了最基本的在生产中结成的生产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并且愈加依赖信息的传递和操作来控制与保持这些关系。如今,一个人要同无数的人打交道,产生并延伸着各种社会关系。即使是在生产中使用生产工具,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也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信息控制形式,取代人们的体力劳动操作。生产工具不仅是用来生产的物,而且在它上面凝结物化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体现了工具的制作方式和运用它从事生产的活动方式。从这里看出,当皮亚杰把眼光放在活动上,忽略了人类智慧凝结的生产工具和不断发展的生产方式时,更显示出他的局限性。

现代社会信息横流。随着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和完善,随着生产工具由体力操作逐步过渡到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的信息控制,教育和学习对形成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学习过程特别是家庭、学校教育,成为一种人生成长、形成最初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实践。科学调查研究表明,相比后天教育,儿童早期教育尤为重要。今天,除了学校教育,社会通讯的发达使得电视、网络教育承担了更多的功能。有人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部分儿童到15岁时,已经在电视机前平均收看了近2万个小时,超过了他们的上课时间。几十年后的今天,据美国Nielsen Online 2009年7月6日公布有关美国儿童(2~11岁)上网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5月儿童花费在网上的平均时间超过11个小时,远远超过了2004年5月的7个小时左右(注意,这仅仅是2至11岁的儿童)。在过去5年内,互联网用户整体的上网时间增长36%,而儿童却剧增63%。2006年8月据Point Topic研究,在美国有孩子的家庭中,每周上网时间约为20小时,而没有孩子的家庭,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9.7小时。目前,网络和电视在世界各地普及,人们可以从中知道世界各地24小时内发生的重大事情,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今天的成人教育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代社会中的个体,无需事事躬身去经历活动操作亲自强化过程,他可以通过观察别人行为被社会的奖惩情况,从而得到代替性的强化,学习到许多的知识。

根据对原始思维的研究,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文明环境的不同,及社会信息传递条件的差异,对思维模式形成的影响。人们在和刚接触到的北方极寒地带的因纽特人相处中了解到,他们有关于“雪”的具体称呼有十几个名称,但是就是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抽象概念“雪”,他们无法抽象地谈论雪。在澳大利亚的阿兰达语中,表示蜥蜴的词不下9个,却没有笼统地谈蜥蜴的词。有7个表示鹦鹉的词,就是没有一般笼统表示鹦鹉的词。还有一些民族,对事物性质的说明只能用事物来形容,比如说天气热,不说“热”,而说“像火一样”,冷,就说“像水一样”。这说明,后发达少数民族的原始性思维中,只有具象概念,缺乏抽象概念,这和他们的社会交往的条件非常局限有关。

今天,我们在研究原始思维时主要依靠对现存的原始少数民族进行资料调查。但是“他们的现在”并不等于“我们的过去”。今天我们还不十分清楚是什么原因阻止了这些原始民族的文明进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古代生产力水平大致相当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发展了而他们的祖先停滞不前,很有可能是由于他们交通隔绝,与社会的其余部分的信息交流中断,而我们的祖先通过信息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了活动水平,改进了生产工具。就这一点来说,现代儿童的个体意识,并不是民族群体意识发展的简单重演,因为存在着文明环境的极大差异。现代的儿童不会像原始人那样把旱灾归因于巫师的帽子,或把万物看做能接收和发出意志力量的有灵魂的东西;他们受成人的影响,只会在时空结构较接近的事件中去寻求因果关系。事实证明,人类通过教育和学习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成为思维模式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种学习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与家庭教育,还包括所属特定社会阶层、团体的共同利益、文化习俗、民族宗教等因素的教育传承,它们显示出特定时代、社会环境和自身物质与精神的需求的特殊性,从而导致思维模式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当代进化认知论提出,要充分理解人的意识现象,就必须了解意识的历史起源和它的适应功能。费多益认为,进化认知论有两个重要论点,即意识的适应性和领域特殊性。经过自然选择而塑造的固定神经回路,在特定刺激下会表现出固定的反应模式,这是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或本能。大脑又是领域特殊性的,为了实现不同的功能,需要有不同的设计。然而,人类智力进化史表明,意识的进化并不与我们祖先的生存需要有太大关联,现代文化展示出来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适应性所无法解释的。大脑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功能补偿替代的能力,领域特殊性并不排除人类大脑认知的弹性。

笔者以为,要全面了解意识的产生、发展尤其是飞跃的机制,我们不能不主要从人的社会属性方面来考察,从实践产生的逻辑力量和人的社会关系来理解。对于大脑模块的领域特殊性,我们也必须从大脑的系统特征来理解。

大脑既是模块分工的,又具有整体性的功能。

社会实践促使了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这个过程深刻地反映了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人的思维是可以认识外部世界的。尽管在思想史上有过一些怀疑论的观点,它们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它们怀疑人类的理性,这种不可知论今天也仍然以各种面目存在着。但是,如果人们已经知道了某些事物的不可知,就不能再坚持被称为“不可知论”了,因为这表明我们在心里面很清楚,认识和理性的边界在哪里。那些彻底的怀疑论之所以存在致命的缺陷,是因为它们不可能将这条怀疑原则贯穿到底,而不彻底的理论是不能说服人的。当怀疑论说,我们不可能完全认识世界时,这条判断就是一种认识,对它难道就应当始终坚持到底吗?“我不可能认识这张桌子”,难道就比“我能够认识这张桌子”更能确保其可靠性和坚定性吗?笔者认为,从思维的本质上来说,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可能的,这不仅是由于几千年人类文明史所积累的知识大厦基础牢固,并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不可靠。而且,仅仅从捍卫常识的角度,我们也不可能轻易否认我们日常社会生活实践的逻辑,及其在我们脑中形成的思维逻辑。由全部人类历史实践活动和科学知识联贯主义结成的力量,促使我们相信我们是能够认识世界的。这也是我们相信思维的模式可靠性的底线所在。

同类推荐
  • 卢梭论理想人生

    卢梭论理想人生

    卢梭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作家、思想家。是人类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各种不同的形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本书收录了卢梭数十篇关于爱情、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论述手札,是一部难得的传世佳作。
  •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教”意味着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让接受者“孝敬父母,忠诚国家”。“育”则意味着“成才”非一日之事,需要日积月累而成。爱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作为教育执行者的老师本就应是爱的源泉。爱心的日渗月透,如春风化雨,让学生——这颗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是基于对“渗透爱心”的朴素理解和切身践行,便有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人、成才的成长经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孩子的故事。
  • 礼让操守

    礼让操守

    礼让操守所写的,都是我们民族光辉历程中的一部分优秀人物的故事。这些人和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体现,千百年来感染、教育、鼓舞了无数的人。可以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快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人。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热门推荐
  • 戛然而止的列车

    戛然而止的列车

    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一辆困于两段隧道间高架桥上的列车,一群被囚的乘客,无法确定的开车时间,漫长无望的等待,密闭空间里人心开始动荡,生活表皮被揭开,日子内里的故事纷至沓来,包括故事背后的人世真相,温暖与寒冷、卑劣与高贵、真诚与虚伪。特殊的空间里,既有不断加浓的焦虑和恐惧,也有一步步走向清醒与理性者,人物被迫使着重新审视生活,触碰生命里原本有意无意隐蔽的东西。表面强大勇敢的尹志城内心深处藏着暗色,多年懦弱与犹豫之后终于选择面对,但被困于车上,离最后的了结仅一步之遥;许文铮开始回检与江梓游离现实之外的爱情,两人的缘份断于爱情新的可能性产生之时;黄楷与陈佳佳的新生活被拦腰截断,两人彼此间的温暖从未有过的柔软厚实,抵达了从未到过的深刻;在欲望里沉浮半辈子的王金涛重新定义价值,在恐惧中强迫安静,原本确定的一切失掉了平衡;陈丽娜与林铭英这两个纠缠多年女人,最终面对彼此,也面对自我,一桩有预谋的凶杀案止于迟到的清醒,真正的忧伤开始;一辈子为别人而活的吴香决定为自己活一次,然而没办法选择了;即将走至生命尽头的林顺富经历了另一场恐惧,希望以另一种面目出现在面前,他也许是唯一一个被这次意外成全的人……
  • 幻想浮世录

    幻想浮世录

    当一个正在啃面包的男孩变成一只蚂蚁,并发现自己拥有类似吞噬能力的时候,他选择进入蚁群,这是一个人生的结束也是一个故事的开始,这一刻命运的指针开始转动......
  • 剑指极北

    剑指极北

    一个在边境长大的少年该如何一步步找回失去的亲人,回到故土。修炼,不仅修一身武功,亦是修心。武者,不仅要武功盖世,更要是非分明。本书没有龙傲天,里面揉了很多我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本书第一阶段的故事其实讲的也差不多了,由于一直无法签约所以我停了下来。感觉比自己刚开始写书的时候好了不少,但还不够好。以后我也许还会把这个故事写下去,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完,还有很多坑没填。
  • 伏邪异闻录

    伏邪异闻录

    一个少女从四岁起十六年的生日都做着同样一个惊梦,在梦里救了她的那个人到底是谁,这又暗示着什么?她在性命攸关时与师父结缘,拜师到茅山门下学艺,这一路又会发生什么?她的宿命到底是怎样的,她又为什么与高冷的小师叔似曾相识…梦境,亦实亦幻。人生,亦正亦邪。小说,亦真亦假。读者,亦痴亦嗔。水中楼台镜中月,人间是非何处寻。究竟魔道正道孰是孰非,且洗耳恭听。万事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轮回。该来的躲不掉,不该来的你也追不着。详情请见《伏邪异闻录》
  • 零使之片翼天使

    零使之片翼天使

    高考结束的宅男少年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车祸,灵魂受到召唤,但没有身体的他无法降临,幸运的是遇到了萨菲罗斯的意志得到了萨菲罗斯的身体,开始了他的零之使魔之旅。Ps:主角没看过零之使魔......新人+练笔+本人最讨厌TJ了......《零之使魔》同人,YY......
  • 总裁的危险玩物

    总裁的危险玩物

    青纯女学生与腹黑老板的致命纠缠。当年,南流音在年纪很小的情况下,她邂逅了池尊爵,一位帅气多金的老板。跟他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她如所有被包的女孩子一样,穿名牌、戴巨钻,挥金如土,不是公主出身,却也活得如同童话世界里的公主般潇洒。只是,一个男人给你多大幸福,往往也会彻骨伤你多深。绝望、困境,在暗无天日的地狱里,她被逼到差点自杀,想起他曾经给的点点滴滴恩宠,南流音只觉好笑。后来,很多人以为她死了,可是,再一次看到相同面貌、却完全不同气场的南流音回来后,大家都被震惊到,连同池尊爵也是。这真的是以前那个善良单纯的小女孩?嗜血、凶狠,眼前的女王,犹如暗夜修罗,妖娆美丽的同时,却又带着致命的罂粟危险!
  • 偶的波斯猫王子

    偶的波斯猫王子

    ”你叫叶初雪?”一个长的绝美的男子斜靠在门口,逆着灯光,叶初雪看着面前的男子,好帅,“从此你就是我的助理!“叶初雪不明所以的看着冷净炫,帅又怎么样,天天就会欺负我,————————分割线——————”你好我叫上官煜“一头黑丝的碎发,白皙的肤色,深蓝色的双眸中透着很深的疏离感,完美到无可挑剔的俊脸......."小心"上官煜抱过摔下的叶初夏,好熟悉的味道,好像在哪里闻到过,闻着他好安心”你没事吧“叶初雪抬头看着面前的上官煜,为什么为什么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感觉他仿佛就是我身边的....一个很重要的....
  • 黑色雷劫

    黑色雷劫

    (我真蠢,本来在创世有100W字完本小说,为什么要来起点,连个根都没有,趁这部小说开头不满意,赶紧转移了。)作为一个修真人士的日常,坦率说:琐屑加上无边无际的烦恼。修炼总会遇到瓶颈,找师傅?嗯,一个师傅底下是数千的弟子,难找难找。要不找人干一架看看,也许在战斗中能够突破?赢了还好,输了就是一件抑郁事,排名降低了!炼丹?靠丹药提升修为?那是灵动阶弟子的事。炼器?靠武器制胜?那是筑基后的事。实打实说,李儒有点看不上,他要的是纯粹的强。不管怎么说,千万别惹老鬼,关于这点李儒深有体会,那种吃过的“盐”比你下下下辈子都要多的老鬼......李儒时有感叹,如果这个世上没了这些老鬼,他就可以改名无敌啦!
  • 后来的雨过

    后来的雨过

    诶,我都还没想好,不过我以后会补上的,因为也是第一次写作,文笔也可能不到位
  • 机甲宿命

    机甲宿命

    茫茫星海谁主沉浮,漫漫星途谁掌命运,帝国元帅朱天鹏说,是经济与军事,没有经济的军事是无根之草,没有军事的经济是待宰羔羊,帝国皇帝说宇宙永恒主题是平衡,黑洞文明才是帝国最大的危机。神仙斗法,凡人遭殃,我来自大破灭时代前,因为一个蝴蝶型的流星我来到了银河帝国风雨飘摇的年代,在这个科学与玄学交织的年代,我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