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7600000029

第29章 模式识别(1)

马克思在批评费尔马哈等旧唯物主义时曾指出,他们在认识时不是从实践、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结果,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列宁也指出:人们在历史活动中给自己构成世界的客观图景。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在现代思维科学成果的推动下,哲学认识论的研究,正在从坚持反映论的唯物主义立场和知识客观性的基点,发展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体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这种表现在本书中,就是我们要分析的思维的模式在认识与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遵循客观规律;它又是主体依靠思维模式来反映客体,受主体特性制约。依靠思维的模式,我们能够选择、加工、储存、评价外部事物的信息,不断提高科学认识的水平,指导实践的操作活动。这里,我们着重从模式识别、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意义赋值、问题解决等方面来具体分析。

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完整统一的过程。外部世界及其客观规律是必要的外部前提条件,而思维模式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内部条件。就认识活动来说,认识就是用主体内部的模式对外部信息互相匹配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外部事物进行审美、评价的过程。

从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看,思维模式可以通过符号等形式,外化为理论体系和计划方案等,来指导人们的实践,这种将思维模式“客观化”的结果已经与原来的不同,它已经在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加进了新的信息,经过系统的加工而转化为客观存在的理论形态。当然,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那样,这种理论或知识系统对新的思维模式的形成又起了重要影响。客观化的理论知识形态本身并不能指导实践,它通过再转变成主体的“软件”来实现对操作的控制,通过成为人们精神的武器来指导人们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我们应当注重发挥思维模式在认识与实践中的功能,防止功能的固结与思维的僵化,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地实现思维模式的跃迁。

模式识别,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通过自己思维的模式,对所面临的各种模式对象进行识别。这些模式对象,既可以是图形的,也可以是概念的。我们所积累的各种经验、所创立的种种理论,也都是某种模式。

目前,认知科学一般把模式识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统计模式识别,是根据所识别的模式的特征,找出统计学意义上的特点进行识别。这种方法以高维随机向量分析为基础。另一类是语义、句法模式识别,这种方法综合图像模式与语言两者之间在结构方面的共性,加以沟通,给模式识别打开了一个新局面。我们在本书中,将认知科学中模式识别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提出第三类实践模式识别,即将我们处理认识与实践活动中所遵循的某些常用的标准、惯例等,也作为一种模式识别的情境。这正如笛卡尔所说的,我们将以前所处理过问题的经验也当做某种模式,我们用它来识别和解决新近的问题。

1.图式心智与概念驱动

图形识别通常呈现完形的特征。由韦德海黙、科勒、科夫卡等人创立发展的格式塔理论认为,心理过程是一下子生成的“完形”,在意识活动中形成有组织的时空整体性结构,其性质是不能归结为该结构的各个部分的总和。某一结构的内在联系与平衡性越好,它的稳定性就越高。当代的认知科学家充分肯定图形认知的完形作用。赫尔辛基大学教授阿蒂-维科·皮塔瑞恩(Ahti-Veikko Pietarinen)提出了“图式心智”(DiaMind)的概念。他认为,图式心智专门研究思考与推理过程中的图形构成。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有时可以不借助语言、符号而理解对象,认识是通过“图式心智”而完成的。他认为,正是有了这种图式,“思维”与“意义”才能够相互沟联,而无需语义符号。

简单的模式识别,是通过外部信息对感官的刺激,由数据(形、色、声等)驱动,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从下至上地(通俗地说,从感性至理性地)进行。

但是在现实的识别过程中,人更多的是自上而下加工信息,依靠思维模式中的概念来识别对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李家治认为,人的模式识别,更多的是由概念驱动,人能否从图像中认出某种模式,或认出什么样的模式,人自己的概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儿童早期教育的事实和这个观点相符合。儿童看到天上飞的一个东西th或图画上类似的物体现象,大人说这是“鸟”。以后当他再次看见它们时,由记忆中“鸟”的概念的驱动,识别出对象来。模式识别总是用经验模式或理论模式等与当前的对象模式相匹配。在图一中,“正六方形”和“立方体”这两个我们脑中已有的观念,对于识别过程起重要作用;两个概念变换,图像也随之变换,虽然这期间那些实在的、有若干线条构成的关系并没有改变。

依靠概念驱动进行识别活动,这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应该说,这也是目前人和机器的最大差别之一。人工智能研究中机器识别图像,主要是依靠数据驱动,靠对客体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

在计算机广泛运用于制图设计的今天,人们经常在屏幕上看到各种立体图形,它们可以是建筑模型,也可以是汽车模型,识别它们不存在任何困难。有了概念的驱动,人们在大脑(电脑)中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图式创造或图式转换。工程师们根据事先设定的概念和程序,把一些现实生活中原先没有的虚拟图形,构建在设计蓝图中,然后想方设法地把它们变成现实,这也正是现代生产工艺不断创新、新型工具或装备不断涌现的科技进步机制的生动体现。

人们在儿童时代,也可能有过类似图形识别的经历。我们小的时候,充满幻想地仰望天空,发现蓝天之下有形状各异的云朵。这时,只要你对自己说,或者有人说,那朵云是小羊,那朵云是狮子,不出几秒钟,在概念的驱动下,你的大脑中,相关的云就“变成”了小羊或狮子。直到很长时间后,随着风的飘送,“羊”或“狮子”才慢慢地变形,变成了另外的什么东西。

通过对智力超常儿童的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神童,记忆超群,窍门不是记数字,而是记模块和图形。也就是说,在模式识别方面,他们有着过人的天赋。而在数独游戏中,一些解题高手也是根据模块关系而不是具体数字来进行填空。

模式识别在很多情境下强烈依赖于概念驱动。日常生活中,主体常常根据概念的指令,将外部事物与脑中模型(模式)进行匹配。当我们在工业制造过程开始之前,工程师先要设计出模型。这个模型是以图式的方式存在于前方之中,人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理性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概念指令来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构建这个图。虽然这个模型事先并不存在,但我们可以根据工业设计的一系列要求,逐渐将它“制造”出来,只不过它还仅存于图纸之上。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概念驱动下的理性匹配过程。

模式识别过程中,人的大脑会趋向于完形原则下的整体识别,也就是说,识别对象往往会以一个有机整体而被识别出,不是有机的画面,很难被心理建模。例如,心理实验中关于面孔认知的反转效应表明,“物体反转与正立的识别绩效有较大不同,正立时与反转时,面孔的认知绩效差距最大,而像房子、飞机等影响则相对较小。”有研究者认为,我们对于汉字的辨认是基于特征信息而进行的,如果将“相”字的“目”换成“木”,就会变成“林”,将“相”字的“木”和“目”距离拉大,还是会识别成“相”字,一般不会把它当做两个字。对于人的面孔来说,如果将面孔特征信息或结构信息进行改变,都会将他识别为另一个人。这是因为,原有的思维模式使得我们对汉字有着先在的预期,尽管“相”字的结构拉大,显得异常,但通常情况下,特别是在前后文语境容许情况下,我们是不会把它当做“木”和“目”两个字,而只会把它识别成一个字“相”。人的面孔识别则不同,世界上人脸相似的情况较多,稍有一些脸部特征信息的改变,就可能是另一个人的面孔。因此,脸部特征的改变会改变原先的完形原则,从而产生识别差距。研究还表明,人们对本族面孔的区分准确度更高,而在识别异族面孔时,判断标准往往较为宽松,更容易做出“在前面的实验中曾经看到过他或她”的判断。

我们在理解语言时,是通过整句的完形识别,还是运用联想来进行思考?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时,我们听到只言片语,通过推理与联想,就能够很轻易地加以理解。但有时,我们必须从句子的整体意义上,进行全局性的识别,才能够完整地把握它。语言学的完形认知学派认为,语言的习得并不在于形成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而在于主体对语言情境的领悟以形成完形认知结构。可以认为,主体的思考过程,是通过思维的模式综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活动的过程。知识创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知识体是有机的、富有生命力的组织体,我们思维的模式能够通过模块方法、联想方法,各种推理、分析、归纳等逻辑方法,综合地进行思维活动。有人问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是用词语思考,还是用图画思考。凯恩斯回答,我用思想思考。而爱因斯坦认为,他是用一些特定的符号和一些还算清晰的图像来思考。这些可能都有道理。

事实表明,以往的知识如果是有组织的、内在具有逻辑关系的有机体,那么它们也可能成为某种模式,对外部事物的认识与判断会起到指引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强调,过去的经验是深思熟虑和选择要采取行动的基础。

这也是一种模式识别的情境。这些经验和习惯,包含了行动的模式。在科学研究中,一些定律的发现或命名,有可能仅仅是科学共同体依靠约定论,约定成规则,这也成为一种模式。

棋手下盲棋,是模式识别的典型事例。中国象棋的高手有时可以一对多下盲棋,而围棋就很难。因为,中国象棋是汉字模块,在简单的几个棋子兵力之间,能够较容易地形成战斗关系,棋手可以记住这种关系,用模块记忆来记住对弈双方的局势,从而有精力下一人对多人的游戏。而围棋规则要复杂得多,由于围棋有361个交叉点,作战必须从全局出发,虽然有局部定式,但每个局部都在动态的过程之中,并无固定模块的规律可言。而且每个棋子都是平等的战斗力,这就比象棋复杂得多。计算机在国际象棋方面能显示出极高的水平,但在围棋方面,它连不入段位的业余棋手都赢不了。

钱学森说,模式识别跟图形的拓扑学有关系,用整体分析问题。过去不用拓扑、不用整体分析观点的路子可能走错了。这个概念是陈霖在美国提出来的,很受重视,这可能是一个新的途径。根据史忠植介绍,1982年,陈霖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就知觉过程从哪里开始的问题,提出“拓扑性质初期知觉”假说。这是他在视知觉研究领域的原创贡献,向半个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初期特征分析理论提出了挑战。近30年来,在与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争论交流中,陈霖用令人信服的实验,不断完善和论证着这一假说,使之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同行所接受,进而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在2010年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认知科学会议上,陈霖担任会议主席,与会科学家们在模式识别等领域进行了许多深入的阐述。

模式识别不仅受概念驱动,而且有趋向概念中心的现象。

这是一个“可逆楼梯”。在“可逆楼梯”这个概念的驱动下,我们可以把它描述(想象)成正面楼梯,从右到左拾级而上。也可以把它描述成反面楼梯,人必须头朝下从左至右行走。在2010年上映的电影《盗梦空间》里,主角在梦境中由于心理纠结,也多次行走在这个奇怪的楼梯上,总有做不完的梦,走不完的台阶。心理学实验表明,从一种图像变换到另一种图像,中间有一段间隔时间(约为几秒),但对观察者熟悉的那种图像的扫描停留时间要长一些。在本图中,识别的主要趋向以正面楼梯为中心,这说明,定向由实践和日常经验决定。心理学中常有很多两可图形的辨认,人们认出什么模式来,取决于他们在实践和学习中形成的概念。

人的“寻找”事物的过程也是一种概念驱动、理性匹配的过程。这种能力,甚至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具备。我们要“找寻”某种物品,在眼睛没发现它之前,它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在大脑图式中有它存在的场景。如果是已知的事物,那就简单地通过概念指令,然后在思维模式中构筑它的轮廓或框架,根据以往的经验形成基本的图形,并在环境中去发现它、识别它。

如果是一个未知的事物,那就需要接受一个概念信息,对此事物进行描述,搞清楚它的形状、大小、颜色、运动状态等基本性质,从而用思维模式的这一系列概念在现实中加以匹配,看是否有这个事物与其吻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这种视觉匹配,也包括各种其他感官的模式匹配,如欣赏音乐,或演奏乐曲。由概念启动,人们调动起思维模式中储备的乐曲节奏,然后进行听觉方面的欣赏,或运用乐器操作演奏。

同类推荐
  •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内容简介:一般人只知道司马光有一部治国的书叫《资治通鉴》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有一部齐家的书叫《家范》。《家范》并不是仅仅讲如何治家问题,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光自己也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那些喜欢思辩的家伙

    那些喜欢思辩的家伙

    尼采说:“一个哲学家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个真实的人。”本书通过收集和整理哲学家们的一些哲理故事、生活趣事,向读者展现一个个满、全面的哲学家形象,引导读者了解哲学家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哲学,以更宽容、更谨慎的思辩心态去看待哲学,从而更积极地探索人生的奥秘,追求人生的真谛。
  • 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

    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

    柏拉图代表哲学智慧,鸭嘴兽代表风趣幽默,两者同根同源,天生一对!这是一堂人人都希望学校里开设的哲学入门课。本书用一个个笑到喷饭的哲学段子,向我们解释了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哲学流派和思想传统——从不可知论聊到禅学,再从解释学、逻辑学讨论到永恒。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通过笑话阐释哲学概念,以及有多少笑话本身就蕴含着精辟的哲理。最后,作者们想要表达:不仅是哲学,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这么简单、轻松、有意义!
  •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社会如江湖,混迹江湖之中,既不能做人皆如韦小宝那样圆滑善辩,过于张扬;亦不可做事都似郭靖般敦厚呆板,不懂变通。若想为人称道,又事有所成,惟有学习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热门推荐
  • 二十一世纪的灰姑娘

    二十一世纪的灰姑娘

    她,是夏氏企业唯一的继承人,她的财产过亿,可为什么是别人眼里的穷丫头!她明明是高贵的公主,为何却像个灰姑娘!他,高傲的不可一世,他,霸道的让人窒息,他主宰所有人命运,可偏偏这个又丑又穷的女人一点都不把他当回事,他威逼利诱,都无济于事,她到底是个怎样的女人!
  • 末日之梦境

    末日之梦境

    一次梦境让林凡知道末日会在3年之后到来,但是只有自己相信。准备了三年,末日终于来了(无系统,末日文)
  • 我的天降老公

    我的天降老公

    一个柔弱的女子,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忽然见地上躺这个大活人,走进一看,哎呀,太帅了,色心大发乘着人还没醒,带回了家,第二天,这帅哥失忆了,这不是天赐的机会吗,嘿嘿这故事是不是该由我来改写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染衣

    染衣

    若不是时光的错乱,也许她从不会与他与她相识、相知、相惜。“只有错过了才懂得珍惜”清晨的粥未必不比夜晚的酒香甜.
  • 那些年的电竞之路

    那些年的电竞之路

    那一年最火的网络游戏还叫热血传奇;那一年除去星际争霸最热的竞技游戏叫Counter-Strike(反恐精英);那一年游戏还是玩物丧志的代名词;那一年黑网吧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个角落;那一年16岁的林飞第一次触摸鼠标键盘;那一年,他绝对不会想到这看似轻巧的两件东西今后竟会伴随他走过一个时代——一个从不被理解到逐渐兴起的时代,一个属于他和他们的时代。————————————————————由于之前没点选参加“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所以《那些年的电竞梦》改名为《那些年我们的CS》重新上传,对各位带来的困扰二哈表示非常的抱歉
  • 劫天

    劫天

    诸天世界,种族林立,群雄并存,强者如恒河之沙,天才犹过江之鲤。在万界强者之中,大能者无数,他们或是神通莫测,或是手段通天,更或是近乎不死不灭,永世长存!然而,诸天之中,天庭的地位却是至高无上,天威之下,诸强折腰,群雄辟易,万群臣服!成江,一介小小凡人……
  • 他的外衣

    他的外衣

    --表面上,徐拓,北方小伙,学渣一枚,相貌良好身材挑高却瘦弱,皮肤黝黑面容憔悴。他年轻有为,销售天才,大一就创办了自己的外卖公司,倒闭后,重拾电脑生意,在A市做的风生水起。苏晓纪,南方姑娘,同学口中的美女学霸,亭亭玉立,面容白皙清秀,带着几分傲气清冷,在学校里很少现身。--背地里,他唯利是图,寡情少义,什么是熟人?越熟越要好好利用。谈恋爱?谈恋爱就是我对你一份好,你要百份回报,不报?看我怎么折磨你。她重情重义,乐于奉献,什么是熟人?越熟越要好好对待。谈恋爱?谈恋爱就是我可以无底线宠着你。折磨我?折磨够了那就滚出老娘的世界。--徐拓先假装好男人诱她上钩,再一点点把她的生活变成地狱。苏晓纪也在这过程中,慢慢地找回自我,开始反抗。
  • 萌猫来袭铲屎官求包养

    萌猫来袭铲屎官求包养

    她是一只灵猫,到人间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修炼成人,另一个就是尝遍天下美食,外加找一根金大腿去抱。他是一个外表看起来很平凡,实则却是一个拥有绝色容貌的少年。当白鹿鹿以人的姿态与他相见时……沈幽池皱眉,离她离得远远的,甚至还说,“离我远点,变态跟踪狂!”白鹿鹿:“……”当他知道她是他的猫时,却是默默的牵起了她的手。。。白鹿鹿:“呵,脸疼吗?”沈幽池微笑,拥她入怀,“要脸干什么,媳妇最重要。”
  • 圣堕躯

    圣堕躯

    自圣、堕两界诞生起,两界的生命便每隔一段时间为了夺得传说中的力量——圣堕躯,而发动大规模战争,许多无辜之人遭受迫害,而白恒在知晓了这一切后希望为这种愚蠢的战争画上句号,在他加入止战的组织后,战争终于有了止息之象,但这终究是杯水车薪,甚至连组织内部也都是心怀鬼胎之人,渐渐的,白恒对他们感到失望至极,最终,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