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8900000012

第12章 皇后:安全回归阳光下(2)

李义府干犯朝纪,长孙无忌,无反应。加温第二次:再贬褚遂良。本来就因为立后事件而被贬潭州的褚遂良,在显庆三月,又被贬到了更远的贵州,几天以后,李义府升为中书令。核心人物再贬,长孙无忌,无反应。加温第三次:瓦解长孙集团。

许敬宗、李义府又诬奏韩瑗与褚遂良“潜谋不轨”,来济与褚遂良“朋党构扇”,于是长孙集团的两个核心人物遭到了贬斥,韩瑗被贬为振州刺史,来济被贬为台州刺史。至此,长孙无忌集团彻底瓦解。这件事情是李治与武则天离开京都,在东都洛阳发出的诏令,宰相班子替换了两个,震动不可谓不大,而奇怪的是,长孙无忌,依然无反应。

集团瓦解,无反应。

加温第四次:开水烫青蛙。

显庆四年四月,有个叫做李奉节的人,告太子洗马季方与监察御史李巢交通权贵。李治让许敬宗来审案,结果这位宰相有样学样,按照当年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的法子,把小案子审成大案,把大案审成谋反案,牵连出一大批当朝权贵,其中最主要的,当然就是他们的命中目标——老青蛙长孙无忌。

此时的长孙无忌孤立无援,毫无反手之力,子弟皆除名流放被杀,外甥也坐罪而死,其余党派,再次或遭贬或被杀,长孙、柳、韩三家,直系皆死,近亲则流岭南为奴,长孙无忌本人削官流放,七月,被武则天派去的人逼杀。

至此,青蛙们都被烫死,长孙集团连根拔起,朝廷再也没有跟武皇后直接作对的人。这场战争,以武则天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而在这个过程里,令学者和史官们迷惑不解的是长孙无忌的态度,无论是干犯朝纪,还是剪除羽翼,长孙无忌都默然不理,做啥去了呢?——埋头修史。他领衔完成了本朝《国史》80卷、《五代史志》30卷、《显庆新礼》130卷,似乎,退隐江湖,退出了朝廷斗争。

他灰心了吗?他厌倦了吗?

也许……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修的《显庆新礼》里看出些端倪。在这部书的前部,还是长孙无忌权倾天下的时候,因此,皇帝被置于一个董事长的地位,大家都尊重他,但是他也要受到限制,必须听从大臣们的意见,这样的君主,才是贤君、明君。而最后这三年的《新礼》,却把天子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更加强调臣子的忠诚,其谄媚之意,不言自表。

最后的结论是,这位舅舅其实从来就没有了解过自己的外甥。

从前,只是一个乖顺的孩子,自己指东,他不会往西,所以当年自己死命保了他做皇帝,一则是喜欢,二则也有私心权臣的意思。可是,立后一事,突然惊吓到了长孙无忌,他发现李治长大了,也不再听话,他那执著的所作所为,正在明明确确告诉自己:我是皇帝,你是臣子,如果不老实,就是死路。

于是长孙无忌突然又老实了下来,他觉得这样的顺臣形象更能取得李治的欢心,并且自己退出朝廷斗争,也许能得个善始善终的结果——自己是他舅舅,他还能怎样?

他怎样了呢?

当许敬宗第一次告诉他,舅舅长孙无忌谋反的时候,他惊讶地说:“岂有此邪?”然后哭:“我家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今阿舅复然,是朕惭见天下之人!”说着,哭。

当许敬宗第二次上奏谋反证据确凿,请他治罪的时候,他又哭:“阿舅果若如此,朕决不忍处分与罪,否则天下、后世道朕不能和睦亲戚,使至于此!”但是架不住许敬宗又劝,他竟然不亲自审理此案,直接下诏把长孙无忌流放了。

接着,七月,当再次审理此案的时候,长孙无忌被逼杀,党羽皆流放屠尽,李治连问也不问,还是默许这么做了。

为什么?

难道武皇后所操纵的这一切,都是李治心里一直想做的,因此那些哭泣,都是表演?

其实,这个男人的心里,恐怕一直摇摆在长孙掌权的依靠性与自己夺权的诱惑性之间,他一直拿不定主意是哪个好,而此时武则天推,长孙无忌退,正好一增一降,就把他逼到了这样一步——不得不除掉自己的舅舅,而大权,终于归于帝位。他虽然难过,虽然也掉泪,但其实事后想想,也不错,毕竟权力夺回来,武则天虽然心狠,但是毕竟还是帮了他一把。不是吗?

长孙无忌对这位外甥一直抱有幻想,再加上突然文人脾气发作,退隐江湖,啥也不干了,眼睁睁看着党羽遭殃,自己却学鸵鸟埋首修史。本想皇帝再过分也不会动已经乖了的舅舅,结果被武则天温水煮青蛙,全军覆没。

整个战役证明:长孙根本不具备权倾天下的素质,跟皇后一样,没有战斗到底的觉悟,没有非生即死的决心,却傲慢地依恃门第姻亲能救自己。殊不知,一个杀红了眼的狮子与一群傲慢的老马,从开始,就胜负已分。

温水,煮青蛙。

安全回归阳光下

就在这个女人巧妙地烫死这只会威胁自己的青蛙的同时,她下令重修《氏族志》,把武家列为第一等的姓氏。同年十月,她跟丈夫李治二次临幸东都洛阳,并衣锦还乡于家乡并州。

并州是唐朝兴兵的革命根据地,李治到这个地方,怀念一下开国功臣革命故老,志气盈盈之际,却别有心意——君权至上的滋味,直到这几个月他才略微尝到,没有了那些老头子的指指点点,没有了动辄牵制的劝谏,通畅的权力之路仿佛就是昭仪能立为皇后的合理证明。他做对了,不是吗?

他很感激,他想给予这个女人想要的一切。只是,现在这个女人,想要什么呢?她把儿子们都封在重要的领地(长子是皇太子,次子李贤是3岁就封潞王,封地雍州,三子李显襁褓之际已封周王,封地洛洲);父亲追封司徒周国公,母亲杨氏封为代国夫人……临幸并州之际,她大宴亲属邻里故旧,大封当地官员,授郡内80岁以上诸妇女皆为郡君……

这个女人想要什么?

当初作为才人进宫,天下皆知,家乡的人,恐怕最清楚,而根据当时的记载,并没有武则天此时对兄弟家人的报复的记录。和和气气,欢聚一堂,从前受过的欺负,受过的藐视,似乎忘记了,她,当今皇后,母仪天下,从前是什么,似乎忘记了……这个女人,想要什么?

想当年,当尼姑武氏戴着帽子被王皇后秘密接进宫的时候,很多人也是认识的。她在宫里呆了11年,掌管宴寝,为人所知,如今出宫不过一年,虽说新皇登基,后宫置换,但很多“旧”人一定来不及换。也就在去年,还哭兮兮“何日君再来”,怎么突然“今日君又来”了?当戴帽武氏乍然出现在众多“旧人”面前时,你想她们会怎样?

并且很快,这位当年的五品才人被封为正二品的昭仪了?升级的速度比成仙升天都快!旧人们惊讶得嘴都对不了位了。而当这位二品武昭仪又出现在旧人们面前时,你想她们又会怎样?

武则天早就看透了。

世人的心,功利的脸,昨日的不屑,今日的谄媚,人,永远是只承认“眼前”的贱类。何谓道德?何谓伦理?恐怕也只有在自己被踏在脚底下的时候,才会翻出来算旧账。而如今,贵为天下之母,高昂的头颅,大肆的富贵,补偿的,不仅是一颗从底层爬上来的苍凉,更是世心可欺的清透。现实是,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情谊,只有永远的利益。有时候,无耻,也是种境界。

只是,她并没有停住脚步。现在,她大权在握,后位巩固;现在,丈夫对她信任至极。此时,内无情敌,外无对手,那许久以来伴随着的不安、恐惧、战斗觉悟,都随着环境的安逸淡薄了下来。于是,武则天从黑暗走到了阳光底下。

没有人天生要出轨,没有人天生要狠毒,更没有人天生要杀戮,有时候,残忍只是另外一种脆弱,而伤害,是为了要保护。

安全的时候,她仰头,看万里晴空,看缥缈荣耀,想着此后人生,怎么走?

655年,登上皇后之初,她就实行国家的皇后重典——先蚕之礼,为农耕社会天下妇女劝蚕之榜样。而此前,这种礼仪只有长孙皇后行过两次,王皇后从来没有做过,武皇后一生却一共做了五次。

660年,当李治与武则天从并州回到东都的时候,侍候废太子李忠的一个妇人阿刘,远从房州来告状,很多人都以为这必是武则天安排的另外一步棋,因为那个时候长孙无忌集团刚刚倒台,从斩草要除根考虑,自然需要打倒前太子。只是那个时候,武则天的表现让人惊讶:“情在哀矜,兴言垂泪。再三陈情,特希全宥。”她再三求情之下,本该处以极刑的李忠才保全性命……

660年,本要启程回京都的李治突然风眩,所有表奏只能让她参决。而一个妇人在朝廷大事上出的主意、做的决定以及说出的意见,却极有见地,不仅让李治甚为佩服,在病得不能视物的时候,让她代劳读奏,批阅……

661年,因为益、绵等州的官员奏称出现龙兆,李治想借此亲征高丽——太宗未能征得高丽而亡,作为儿子,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完成父亲的遗愿,去打败大唐江山最后一个潜伏的劲敌。只是,皇帝亲征毕竟太冒险,李治也不是身经百战的太宗,大臣们谁都不肯,只是都不敢劝,于是武皇后站了出来,抗表上谏,李治终于答应了。

同年,上表请禁止女人做俳优,皇帝下诏从之。

很多人,从后面的女皇事件里看她的此时此刻:那衣锦还乡大封宾客,是洋洋作态;那封子荣母,参加蚕礼是张扬权威;那哭劝李忠,是刻意表演;那禁止俳优,是为女皇做准备;那参决政事,是“停不下追逐权力的脚步”——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似乎是一个活力充沛,大肆炫耀、惺惺作态、权欲旺盛的野心女人……其实呢?

她也是个人,正常人,普通人,虽然被生存逼成狮子,但是当狮子已经吃饱,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了,并且皇后之位已经不可动摇的时候,她还想什么?掌握军政大权?那么掌握军政大权以后又想怎样?当皇帝?没疯吧?

其实她想要的,是回归。

黑暗,早已成为过去,那嗜血的拼杀,终于成为历史,下面的路,长孙皇后,那最完美的皇后、最完美的妻子、最完美的母亲和最完美的女人,就是她仰头所看到的灿烂星空。

冷静下来,她突然想,历史上会怎样评价自己呢?

乱伦?小姓?阴狠?No,她要证明给丈夫看,自己是最称职的妻子,她也要证明给所有人看,自己是最贤德的皇后,同时,她要证明给历史看,自己是个好女人。

这就是阳光下的武则天。当她一次次劝谏皇帝,当她一次次帮皇帝参决政事,当她一次次表示自己的宽容大度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微笑的。想象里,那份舒雅贤德,那份长袖善舞,那份雍容华贵,曾经,是自己多少年梦寐以求的——现在,终于可以跟她们比肩。殊不知,那份活泼可爱、大方美丽、笑语盈盈的贤良淑德,正是没有受过哥哥虐待、没有遭受太宗冷遇、没有进过可怕寺庙、没有经历后宫血腥的武家二小姐的,拈花微笑。

如果,如果……

可惜,历史不能如果下去,她的丈夫,毁了这一切。

变生不测起波澜

有怎样的男人,就会有怎样的女人。

突然有一天,后宫太监来密报,皇上——也就是她的丈夫,正在跟宰相上官仪商量着要废后,她眼前一黑。就在这之前,他们还商量着要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怎么一转眼他就要废后?

她抑制住自己发抖的身体,迅速跑到了李治休息的大殿,正看见这两个男人窃窃私语。

“皇上为什么要废黜臣妾?”她大喊,泪水,一滴滴掉了下来。不是装的,这次真的不是装的,是真的伤了心的。她为他做了一切,这,就是结局?

李治“羞缩不已”,马上把责任推到了上官仪身上:“是上官仪教我!”她怒目上官仪,上官仪伏地不敢直视——这个人出在她家(后舅杨恭仁)门下,太宗闻其才名把他召入宫做文学侍臣,因为文采斐然,屡次升迁,直到李治掌权成为宰相。

一个恩爱至亲,一个门下故旧,他们居然商量着要废黜她,她冷笑,甚至想狂笑。

为什么要废后?

史官们的答案是,宦官王伏胜告发了她,说她召请道士郭行真进入内宫做厌胜之事。学者们说,是这个柔弱的男人厌倦了这个专横而强势的女人,因为从前有求于他的时候,她很“奉己”,后来她地位巩固了,她就放肆起来,因此上官仪揣摩上意,奏称“皇后专恣,失海内之望云云”,于是,正中李治心意……

可是,李治为什么“羞缩”呢?他难道忘记了发现王皇后“厌胜”时候的勃然大怒,忘记了“夫为妇纲,君为臣纲”的理直气壮?即使是怕老婆怕到一定境界,在这些“正大光明”的理由面前,可以后退,没必要“羞缩”吧?

因为见不得人。

废后的理由,恐怕只有武则天和李治自己清楚。当然,后宫之内也许还有另外一个人知道:武则天的外甥女——魏国夫人。

这个女人,据说“国色”,可怕的是,还年轻。

同类推荐
  • 做人的智慧

    做人的智慧

    春秋时期,自从晋国失去霸主地位,国势愈加衰落,到了晋定公时,晋国六卿势力强大,渐渐互相争权,根本不把国君放在心目中。自范、中行二氏灭后,止存智、赵、魏、韩四卿。四卿听说齐国发生了田氏弑君专国的内乱,而诸侯各国无人过问,于是私自立议,各自拓占土地,作为自己的封邑。
  • 卓越女性

    卓越女性

    在当今中外的政坛、商业、学术、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中都有许多出类拔萃的新女性,如杨澜、靳羽西、巩俐、撒切尔夫人、赖斯、菲奥里纳……她们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智慧、功绩、举止、美丽等,谱写了新女性的新篇章,充分展现了现代女性的无限风采和魅力。
  • 有魅力不是我的错

    有魅力不是我的错

    体会她们整体魅力的过程,本身懿充满魅力。如果说中拉女足是铿锵玫瑰。直销女性懿是当代生意场上的花木兰。如果说中拉女足使的是武当拳,直销女……
  • 智慧女人

    智慧女人

    智慧女人之所以智慧,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需要的如何得到,不需要的如何拒绝;她们在得失之间善于权衡,进退之机把握得宜。
  • 员工工作技能提升指导读本

    员工工作技能提升指导读本

    本书对如何做企业、团队、领导、同事、平级、下级、异性、客户欢迎的员工进行了论述。
热门推荐
  • 盛世娇宠:妖女为后

    盛世娇宠:妖女为后

    君卿卿,上一世被枕边人和胞妹陷害醉死酒中,亡国灭族,死得不甘不愿。再次睁开眼,已是将军嫡女携一身秘术归来,一只横笛御虫蛊,素手执棋,谋划天下。只为逝去的亲人和万千子民讨一个公道。萧宁煜,一代冷血战神踏雪而来,上不谋天,下不谋地,只为谋与她并肩看江山无限,此生共度。一觉起来,某女不屑的暼了一眼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某王,她又不是肥羊这个男人为什么吃干抹净以后还要一副饿狼的眼光盯着她?“没想到本王跟你睡一夜,竟然得了十万雄兵。”某王摸摸下巴意犹未尽:“本王想着…这倒是个不错的长期买卖。”
  • 三千烟火迷离

    三千烟火迷离

    江晔??锦瑟江晔那年见到了锦瑟,便再也没有移开眼。锦瑟心中无晔,却在那年的夏天毫无征兆的来到江晔身边。“江晔,我曾以为我自私至极,享受着你对我的好却从不想要回报什么。可现在我才知道,为了你,我可以连命都不要……”
  • 诡档案

    诡档案

    一个一个事件的揭开,明明以为寻找到了答案,没想到看到的只不过是镜花水月,谜团一直环绕在我的心中。似乎……我就快找到了事件最终的答案,那个串联起所有因果,链接所有可能性的那一点,终结!
  • 和傲娇总裁的校园生活

    和傲娇总裁的校园生活

    前世身为武林盟主的七巧,在遭遇渣男背叛推下山崖后想重活一世,破坏这害人的爱情。天公成人之美,竟穿越到2020年的富家千金齐乔身上,不仅保留自己前世的美颜面庞,更有前世的武功傍身,她发誓,她要成为21世纪最出色的分手大师。然而因阴差阳错的毁坏一位腹黑总裁的感情生活后,自己的本不平静校园生活更不平静了,总裁竟然来学校学习了,这摆明就是报复吗……
  • 客栈待故人

    客栈待故人

    浪迹于江湖,相忘于江湖,世上恩恩怨怨,客栈还待故人来。
  • 剑仙之无敌金身

    剑仙之无敌金身

    将魔门的炼器功法用来炼体,效果怎么样?将俗世的剑当做剑仙的武器,效果怎么样?将伪善的境界发挥到极致时,效果怎么样?——————————各位读者大大耐心的看完前三章,然后还觉得不好,请提意见,好的坏的都要,还有新书最关键的,收藏,推荐,点击,也送来吧!乱序在此感谢大家的意见,支持!本书的群号:120177882谢谢大家了!
  • 月冷星寒Preference

    月冷星寒Preference

    “有人说,机场比婚姻殿堂见证了更多真挚的亲吻;医院的墙壁比教堂聆听了更多的祷告;教室的课桌刻着比海深的情话可是,机场亲吻的人终究离开了对方,医院祷告的人也都没有如愿以偿,学校课桌上的情话不过是年少无知的笑话医院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情冷暖,学校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年少无知,婚姻告诉我们什么是柴米油盐,社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现实物质。不要把回忆弄得比经过还长”明知无果,却义无反顾,这也许就是爱了吧……
  • 无上运朝

    无上运朝

    屌丝青年王洋被一块黑色圆石砸中穿越了,运气超好,穿越到一个王朝太子身上。王洋本以为以后可以过着三宫六院72妃的日子,谁知道这却是一个浩大的修炼世界,王朝只不过是替那些修炼宗门管理世俗的,没有多少的地位?任由宗门之人欺压。更倒霉的是王洋面临着超级天才未婚妻的退婚……王洋携金手指逆天改运,普天之下,皆是王土,率土之滨,皆是王臣。携王朝之威横扫宗门,建立不朽功业。
  • 十九遇你之想你

    十九遇你之想你

    想陪你每一天,看日出、观日落,走每一条你想走的路。
  • 中国新文学史稿(下)

    中国新文学史稿(下)

    全书分四个时期,即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左联十年,抗战前期,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每一编都先有一章,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学思潮、社团、论争等作总的概述,然后以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体分章论述,介绍各种不同流派、倾向的作家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