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97100000005

第5章 俞序第十七

苏舆[1]注(下简称苏注):“此篇说《春秋》大旨,盖亦自序之类。董子元书散亡,藉此窥见著书次第,得其用心。读者当宝贵之。”

张三世例。

“俞”,答也。“俞序”,答序。此篇为《繁露》序文,可知孔子何以要作《春秋》。

《俞序》讲“张三世例”,张明三世之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据乱世,告诉百姓:乱世之可怕!江山,父传子、兄传弟,永远不能太平。据乱世,把持得完全不放,出了个大胆的就革命,谁都想要,但有人胆小。此天下之所以乱。升平世,超乎据乱世,仍有领袖,尧舜是升平世。太平世,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改变制度,但大本不能变,技术上变而已。

仲尼之作《春秋》也,

凌注:“安昌侯张禹说曰:‘仲者,中也;尼者,和也。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

古时以孟、仲、叔、季作为排辈。孔子为老二,故称仲尼;其母祷于尼山之丘,而得孔子,故名尼。

《史记·太史公自序》:“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孔子于《论语》何以无提《春秋》?证明《论语》并不全。《孟子》提孔子作《春秋》。古书丢太多,可惜!

上探正天端,

上下,有先后之义,即指层次。《大学》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端,物皆有端,即始;末,为终。《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始终,直线;终始,终而复始,圆。人生曰始,最后曰终。《孝经》“续莫大焉”,是圆的,终始之道。仲尼“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人死的是肉体,有儿子则续莫大焉,乃生生不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不曰始终,其义更深。树被砍,但籽落地,又生出新树。“生生之谓易”,生生就是易,中国人的人生观。

“探正天端”,“探”,秘探究竟,求其所以然。合于天之始的道,最先应探正于天之端,以天之端为标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经·乾卦》),此即天之端。《大易》与《春秋》相表里。读《读经示要》,知“天之端”绝非空话。做事以“乾元”为准,政府立一大法——洪范。法天,以天为准。天端,乾元造就天,此为求其所以然。一开始,即将思想确立,识源才能立本。《春秋》为法天。“上探正天端”,求其所以然,有“另辟天地”的气势,创一个新天地、大环境。

先“探正天端”,探的功夫多么仁慈!作《春秋》的目的,第一步先识源正本,即探正天端。用“探”的功夫,试验性地正天之始,表明前面的已经受污、被糟蹋了,要领到一个正路。“探正天端”,求其所以然。派侦探来,在求其所以然。

《大易》与《春秋》,是中国最难懂的两部书;这两部书没有读,就难以懂传统文化。读《春秋》必要仔细,是开智慧的东西,每天都用得上。

对任何问题,不假思索就说,有求其所以然?读书,一字不明白,就不能懂深意、精义。昔日先读《千字文》,至少认识一千字了,再读书。为文只在五六百字内转,能看?看破世情惊破胆,你们都不知自己懂几个字。必要认识自己。说“试试看”,搞政治能拿人的性命试试看?

必先有求其所以然的功夫,识源正本。第二步,则是正一切的不正。自己不正,看什么都不正,“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慢慢地自不正经处正(此作动词)起。以谁做标准?天绝对可靠,以天为模范,慢慢地试探。

“天端”,“端”是什么?读书,每字都不能放过,没明白就用不上。“执其两端”(《中庸》)、“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事皆有两端,并非两头,如好恶、美丑、是非、黑白等。

天之端,开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元为天端,乾元为万物之端。自本上认识,识源才能立本。一开始,即将思想确立。

《大易》与《春秋》相表里。《大易》体元,“元者,善之长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易经·乾卦·文言》),昔日有“体仁阁大学士”。《春秋》奉元,讲实践,奉元行事。奉元书院,自天德开始,天有好生之德,生生之谓仁,仁为中国之道统。

何以称“天端”,而不称“乾元”?元,为体;端,为一事之用。天有端,有其作用。因“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中庸》),一切皆主观。法天,以天作标准,正己之偏见。

“探正天端”,识源正本。孔子立一标准,作《春秋》,首求一切事之所以然。

〔正〕王公之位,

自天子以下正起。天子以下,就是“王公”。

“正王公之位”,因为王公是国家最有权命的人给的,不管出身,受封即成王公。《春秋》的王公,重在其表现,必具王公之德,故要正王公之即位。

何以不正天子?天的儿子还要我们正?天子,上天之子,必要“继天之志,述天之事”(《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我们都是他的兄弟,叫“天民”(《孟子·万章上》)。天无私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老子·第十章》)。

“王公”,人最大的。“王”,《白虎通·号》曰:“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看天下人是否都拥戴他?天下所归往者,为文德之王。“公”,《说文》云:“韩非曰:〔苍颉作字,自营为厶,〕背厶为公。”《白虎通·爵》曰:“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公正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如天地、日月之公,大公无私。

五等爵名号,皆有深意,有德才有爵。

《白虎通·爵》:“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爵有五等,以法五行也。”“爵者,尽也,各量其职尽其才也。”《白虎通·号》:“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

新王,为主人,看其德与职是否相称,有无私心?中国的王,就孔子的“文宣王”够格,历代的王公皆酒囊饭袋。以后的王多是大盗盗国,没有人归往你,要正你的不正,使归于正。

以什么标准正王公?自公。正王公,简言之,即正礼;“立于礼”(《论语·泰伯》)是结论。不正,即失礼;正了,即“立于礼”。正王公之位,第一步是“立于礼”,先从王公开始。

〔正〕万民之所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以什么领导社会?民之所欲不正,要慢慢正之,得德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贲卦》)。《春秋》新王,为主人,要领万民到一个正路。正欲,因人人皆有欲,无欲乃刚。

当政者莫大于正万民之所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先进》)今天台湾,赌博的社会,从“大家乐”到“六合彩”、到股市。

《论语》无不谈政事,中国人长于政事。读书人不谈政治,没有读书。都在暴风圈,要提高警觉。今天台湾青少年杀、掠,怎能不正万民所欲?怎么正百姓偏僻之欲?正,自去私入手。天下何以乱?欲使之也。正端,正欲。时代之所以不正经,乃因一个“私”字害尽天下苍生。有欲,才有私。

孔子为“素王”,素王的气派,有其德无其位,空王。读《春秋》,应先正己之所欲。没比书呆子再没用!正万民之所欲,去万民之私欲。正欲→欲正。欲正了,才能“起贤才”。人欲正了,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天下皆正。孔子何以作《春秋》?古人几个字就可以讲明白了。

周,原为殷之封国。问:“臣弑其君,可乎?”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一夫”,独夫,一人。

儿子,继志述事。天子,继天之志,述天之事。天子应照顾宇宙的事事物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圣人虽做许多仁德之事,但不以己为仁,以民胞物与精神,视百姓与刍狗同一重要。刍狗,乡下小路上细嫩的小草,细而柔软,虽是至贱,亦是万物中之一物。天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皇帝郊天,供一把刍狗,祀上帝:以万物一视同仁。此即公,无私也。为政者正视自己是否大公无私?

《礼记·学记》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君者,群也。我解:“君,群之首。”中国造字之美在此。为师者可以为君,“作之君作之师,为配上帝”(《尚书·秦誓》:“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祭孔,用八侑舞。

孔子以正德为主。人的欲无止境,领导人得正民之所欲。台湾之有今天,有些人应负莫大的责任。钱太多,只有断送台湾,逼得没办法就出问题。民国时期上海打老虎,乃最后一张王牌,以小蒋(蒋经国)去救亡图存,碰次要的,枪毙黄金荣,黄是孔家(孔祥熙家族)大将,母子积仇,如洪水冲击;一垮,乃往外国跑。

你们遇正事特别纯洁,遇闲事则比什么都跳得高。人都有欲,应知何样的欲应该正。私欲,呆头呆脑,既像半痴又像疯子。“再世奇缘”,夫子之自道也。

下明得失,起贤才,以待后圣。

“明得失”,得,有看不到的失。“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国家的得失,即民之得失。

人要明得失,做事绝对有分寸。“有守”,才“有为”,有守有为。如是有为有守,岂不是贪一百亿元,就此守住?有守,是“有所不为”(《论语·子路》),有所不为才能有为。

判断一事,总似是而非,说“差不多”。明得失,“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得失,亦必合于道。明得失,就不昏。什么都正,乃能起用有德有能的人。

“起贤才”,是主动求贤,起用贤才,“贤者在位,能者在职”,领导人必须有德,做事的人必须有能,“养贤以及万民”(《易经·颐卦》),此为孔子改造社会之思想。

凌注:“哀十四年,《传》:‘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

“以待后圣”,多么慈悲,是待后人用。“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此即中国人的精神。“却观未来,豫解无穷”,是为别人预备的,非为儿孙预备。每代皆必完成其责任,道义无新旧。

没有后圣,焉能用贤才?以待后圣继起。“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儒家是进化论。现在未达目的,后生慢慢可以达目的,承认后生可畏,越往后的越比前辈好。而在乱制、专制思想下,总教你自感不如古人,偶像崇拜、神化古人,无论如何努力,总也赶不上古人。法古人,忘了自我,亦步亦趋,此“愚民”的第一招。儒家则以“有教无类”“后生可畏”相配合,“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父母的好坏,并不影响儿女的纯正。

昔日三教九流不能应科考,唱大鼓戏的不能和正经人坐一起吃饭,此愚民政策也。如真实行孔子思想,就不会如此。封建制度下的思想,和孔子思想实完全不同。

孔子“拨乱反正”,在使“乱制”回到正道。孔子的大原则在此,“以俟后圣”。如有理想,存“成功在我”之念,不但不能成功,还显得小器,小家碧玉的观念。器识很重要,要有“以俟后圣”的胸襟,只要开始做,何时完成不管。

孔子何以要作《春秋》?《俞序》一开始即予交代,立出大纲。何以古人头脑如此致密?看董子文章之美!

故引史记,理往事,正是非,序王公。《史记·太史公自序》: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

凌注:“隐元年疏:闵因序云‘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九月《经》立。”

作《春秋》,必有所本,有所据,乃“引史记”,即“不修《春秋》”,鲁国的历史,以之作为借鉴。以天下为家,《诗·小雅·北山》云:“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循)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独劳)。”劳逸不均,贫富悬殊,弄到最后,乱到极端,即亡国。

孔子修《春秋》,是根据当时已有的“不修《春秋》”而修成。“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修史,因历史材料是前人留下的,必要加以修剪。如修身,去掉自己之所欲。有了修的《春秋》,乃把原来的《春秋》称“不修《春秋》”。孔子作的《春秋》,叫“修《春秋》”。

凌注:“师古曰:‘是非,谓本其得失。’”

“理往事,正是非”,必有标准。“理”字包含多少智慧?用智慧去理往事。理之,则知往事的真是真非,如此,孔子的学说才能站住。以什么标准理往事?一般人皆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故而有争吵。我们的标准:“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孔子删《诗》《书》皆有理,《尚书》以尧、舜为始,《甘誓》之前为法,之后为戒。一般不讲《甘誓》,今文经重此篇,存此篇,意义深长,“至禹而德衰”(《孟子·梁惠王上》)的证明。

《淮南子·齐俗训》云:“昔有扈氏,为义而亡。”(东汉高诱注:“有扈,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启亡之。”)天不佑扈,此败,天民尽制于鸟兽之群,几千年家天下乃起。

“正是非”,道听途说,凡民也,人云亦云。天下就是是非,人就在是非里打转,天天在是非圈中打转,此普通人也。一死遮百丑,中国人易于同情死者。

“正万民之所欲”,必有一标准,要正是非,立见地。儒家开始学的是什么?正。“蒙以养正,圣功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正,正天下之标准。怎么学正?止于至善,止于一。吾道一以贯之。

从一到元,经过一个层次。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证明孔子接受道家之学。孔子晚年喜《易》,体悟深了,乃改一为元;修《春秋》,变一为元,立新王之法,在死的前一年。

“序王公”,将够标准的序出。王公混乱了是非,王不像王,公不像公,过去了也不可原谅,必刺讥之。

《春秋》一开始,即“元年,春,王正月”。元,止于至善,止于道,以道为至善;春,天地开辟之端;《易》“蒙以养正”,以“正”正天下,都正,天下就正了。欲正,天下无不正。必要自真知入手。

史记十二公之间,皆衰世之事,故门人惑。

凌注:“《白虎通·礼乐》问曰:‘异说并行,则弟子疑焉。孔子有言,吾择其善者而从之。’”

“史记”,此指未修之《春秋》,记十二公之事,皆衰世之事,将此材料修《春秋》。

“十二公”,为周朝末年桶饭的衰事,衰败时代的事。“治起于衰乱之中”,无衰败,怎会有太平?给人无尽的盼望,不悲秋也不自杀,否极泰来。

孔子曰:“吾因(动词,根据)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

凌注:“郑玄《六艺论》云:‘孔子既西狩获麟,自号素王,为后世受命之君,制明王之法。’卢钦《公羊序》云:‘孔子自因鲁史记而修《春秋》,制素王之道。’”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义则丘窃取之”(《孟子·离娄下》:“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窃”,私也。参加意见,即王心,“加乎王心焉”。或以为素王之心,将新王之心加在里头。或解以为王心,用《春秋》之大法,以王天下。

《春秋》固为史事,《春秋》之义则为孔子加入,故孔子修《春秋》,乃成经学,非史学。东汉犹有此主张,见郑玄《六艺论》、卢钦《公羊序》。

《太史公自序》,四大名序之一,为《史记》之序,当细看。司马迁与董仲舒为师生关系。

“以为见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明。”

此表示孔子为“知行合一”的实行家。

史记载十二公之行事,亦是空言,过去的行事就是空言;觉其行事不对,就得亲自去干,实际去行,知其非而力行之,这才是“拨乱”的功夫,光讲不行。

孔子根据史记“十二公(旧王)的衰事”,加上其“新王的理想”,有“王天下”的心(志向)。“王心”,新王王天下之心,孔子之志。《春秋》以鲁当新王,新王之心。孔子为素王,新王。素,空,有王之德,无王之位。

王心,新王之心(古以“心”为思维器官,后沿用为“脑”的代称。心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心为思想之源。心之所主,曰志。新王之心,新王之志。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诗言志”(《尚书·尧典》),《诗》可以兴人之志,察人之志,群人之志,怨人之志。不学诗,则无以言志,不能有志。“诗,持也”(《诗纬》),“持其志,无暴其气”(《孟子·公孙丑上》)。礼者,理也,履也,行也。“不学《礼》,无以立”,不能脚踏实地去做,就不能立身、立业,行的结果就是立。能言,就能行,立功、立德、立言。知而必行,深切著明,就能立。

好好温习《四书》,中国的真材实料太多了。“智周万物,道济天下”(《易经·系辞上传》:“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裁成天地之道,辅相万物之宜”(《易经·泰卦》:“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知此,才知人何以要活下去。

我一生尽在衰世中。自己不正,有何权势,都帮不了你的忙。本身无才能,太座有高才,但欲胜于才。欲不能没,但得正欲。“可欲之谓善”,恰到好处,当其可之欲。

古人智慧,是“况”,是“象”,哪个时候都有。活泼脑子,否则没用。官大,总统也会坐牢。要做思想家,不要做书呆子。脑子必要活一活,否则读八十年也不明白。

新王之志,要见之于行事,孔子为知行合一的实行家,知而必行,必干出来,此为中国的政治学。干,不能等他死。《春秋》不是历史,是孔子之志,孔子志在《春秋》。

“吾道一以贯之”,即此章的注解。贯,行,“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论语·子张》),一般人办不到。

《史记·太史公自序》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空言”,著书立说;“行事”,实际上去做。“见之于行事”,知而必行。历史写得怎样,仍是空言,比不上真的去干。“见之于行事”,真实行,才能“博深切明”,即革命。

以《史记》相印证,显见《繁露》有脱文。司马迁原文较深切,《繁露》可能经后人所改。

“余闻董生曰:‘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为三个标准。当时,天子、诸侯已经没有实权,政在大夫,必讨大夫。孔子一上台,即付诸行动,诛少正卯。《春秋》宗旨:拨乱反正。“拨”,除也;“反”,返也。“正”,王道也。

看权势在谁手中,谁有权谁做主。行动,也得有目标、有步骤。人不能太忠厚,多说一句,即是非。连说假话的本钱都没有,如何做事?能干事,很周到,有用。被揭穿了,犹不脸红。教书,非法院。做事,胆、量、识皆必具备,否则只是废物。我在台做的事,你们连想也不敢想,被看在此。现剩下两人,腿都不能动了,我还去看他们。

从权达变,但行权必反经,《春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何注:“权者,称也,所以别轻重。”《传》曰:“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变,不能离常道。毁灭一腐败集权,能拯救多少人,杀恶人即做善事。我一生“私”字特别轻,不太想自己的事,吃水饺,喝水饺汤。人算不如天算,有抱负要做。行事不能盲目,见什么人用什么手段。不打落水狗。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无入而不自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想发财,不必假惺惺,按目标,一步步去做。

小不忍则乱大谋,应当有计划地做一件事。卖地就卖一次,买地绝对有用,先忍耐。人要吃小亏,别吃大亏。大事要精,小事要愚,大智若愚。多说话,必失败。成功,绝不是因多说话。随机应变,不必多说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什么事,不必说那么多,招忌!人善于嫉妒,“忌者不能修,怠者畏人修”(韩愈《原毁》)。做事要有原则,多说出毛病。

你们不能读《春秋》,但不能不读《史记》。中国文化悠久,在汉有高的成就。司马迁受辱了,他之所以不死,乃要完成其志,修《史记》。《史记》上承“麟书”(《春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读《春秋》,也不能深懂《史记》。

读书,必要当智慧读,否则是读“输”了!懂得孔子何以作《春秋》,为一活学问,那人人都可以作《春秋》。仔细听,将我问的话都背起来。知道了,必要去做,并非“博学而识之”。

《论语·卫灵公》子曰:“赐也,女(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论语·述而》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繁露》片语只字,都宝贵。董仲舒在汉一段,极受打击,其徒孙上书皇帝,应选贤让位,乃罪及老师、师祖。

故子贡、闵子、公肩子,言其(其旨)切(恳切)而为国家资(资,鉴。官本作“贤”)也。

《易》为体,《春秋》为用,在达“见群龙无首,吉”。

乾,以龙为象;六爻,况人生的六个环境。龙德具备了,但因时、位而有别,或为潜龙,或为地上龙,或为飞龙在天。必要认识自己,才能素其位而行。人人都是龙了,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见群龙无首,就吉了。

其为切而至于弑君亡国,奔走(流亡在外)不得保社稷。《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春秋》可以给我们许多借鉴:弑君亡国,流亡不得保社稷。

其所以然,是皆不明于道,不览于《春秋》也。“览”,阅览,展览。不览《春秋》,故“不明于道”。“道”,“率性之谓道”,是人人皆能接受的。

故卫子夏言:“有国〔有〕家者,不可不学《春秋》。

凌注:“《孝经说》云:‘孔子曰《孝经》属参,《春秋》属商。’《论语谶》曰:‘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春秋说题辞》曰:‘孔子作《春秋》一万八千字,九月而书成,以授游、夏之徒,游、夏之徒不能改一字。’”

“《春秋》属商”(《孝经纬·钩命诀》),子夏传《春秋》。“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君之重任也。

凌注:“《太史公自序》:‘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

《春秋》为治事之道,汉以《春秋》决狱。

“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前后左右环境必有杀君、亡国之危。危境,有警惕心。不明白者,在刀尖上跳舞,犹不自知,有些人有明天的观念?当有警惕心。为个人利益而争,学《春秋》,才知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史记·太史公自序》)

“国之大柄”,重要操持,环境有的是大柄,小国则必随波逐流。个人想成功,必知大柄之所在。自己毛病必去之。持家,自小夫妇始,不能改造父母,去掉夫妇本身毛病,为成功大柄之所在。人皆想成功,失败必有原因。

《大易》与《春秋》相表里,一为体一为用。《易》为智海,《春秋》是智海的表现。

“国之大柄,君之重任”,治国者必持其大柄,对国家应负重责,即知重点之所在。或自人民思想着手,即教育、文化、学术思想;或制造导弹,发展武备,着重点不同。历代虽有战争,却是短暂的,而冷战天天有,人与人无一会儿不斗的。每人所重视的不同,应随时用智慧,多吸收智慧,什么环境皆可应付。

有许多人真狠。看清社会,“官”真是一文不值!社会想真好,知识分子必真负责。知识分子专给有钱人做走狗或打狗棒,无用!重视你,虽才华高,乃出身正,为渔民之子。应回头看你老爸为谁受苦!读一辈子书,一个字卖一块,还为人做打狗棒?应为国计民生写东西。

旧时代,以君主有国之大柄;民主时代,人人皆可以持国之大柄,因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百姓何以传说李有病?李这群,不能正视事之端。练习思想,不在那群小丑。李根本不知自己临危——“前后旁侧之危”。忽传李有病,忙着否认,何以如此?百姓怎么想?否认者,没有思想。有知识者,马上明白何以如此。国民党失败,老百姓对“政府”没有信心,换个人算了!什么时候,都可能有纣王,心理永一样,“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尚书·汤誓》),殷人恨纣,其理一也。

当国者不知“国之大柄”之所在,却负国家的重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人要真聪明,真是看破世情惊破胆!个人想成功,也必知“大柄”之所在,自己的毛病必去之。

老祖宗留下许多治国平天下的智慧,我将小时所学的教你们。今天走遍各国,所学皆政治概论,能治国平天下?真想找冷战(天天战)的智慧,必自老祖宗学。《孙子》讲热战,还讲以“全”胜敌。有志于政治、爱国,必要接受传统成熟的智慧。到外国学斗争之术,太笨了!根本是瞎猫碰死耗子。美国的经济政策,智慧何在?走国际路线的,必叫“土包子”死了。

做事,有主观的利益,也有客观的环境,要成功地达到目的,必须主、客观配合,常识、知识必要丰富。重视时,亦步亦趋。昨天的报纸,今天才看,可不行。把国家带到成功的路子,很难!盛世的宰相,没有不累死的。为完成责任而读书。乱世悠哉游哉,没有心!

“故或胁穷失国,掩杀于位,一朝至尔。

阿斗乐不思蜀,越南的吴廷艳(1901—1963)掩杀于位。

自己行不正,连命都玩完了。只要搞钱的事,什么都做,怎么不胁穷失命?社会环境固然危险,也应设法躲避。人在家中坐,祸自天上来。做不做皆有是非,视自己如何善用智慧。张群(1889—1990)很会做官又会养身,可以盖棺论定。

处世当善用智慧,否则动辄得咎。到任何地方,必要懂得察言观色,方知前后旁侧之危。要懂得明天,重视今天,检讨昨天。今天不做,明天绝达不到标准。

隔墙有耳,即说话要加以小心,不可以随便说。你说一,就怕别处就说很多。人有耳朵,墙有缝。别人事可以不管,自己事应重视。父母可以关心儿女,但儿女长大,可不听你的了。

“苟(诚)能述《春秋》之法,致行其道,岂徒除祸哉?乃尧舜之德也。”

凌注:“哀十四年,《传》:‘其诸君子乐尧舜之道与?’疏言:‘孔子德合于尧舜,是以爱而慕之,乃作《春秋》,与其志相似也。’”

“述”,父作之,子述之。孔子志在《春秋》,“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继孔子之志。知自己责任之所在,焉有工夫做坏事?看一人所为,可以知其类。

“法”,则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尧则天,法天。有责任者,不做隳颓之事,作践自己。别人践你没关系,就怕自己看不起自己。“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每天应做可知的事,使自己能行《春秋》之道。读完《俞序》,真明白即站得住。

《春秋》是载道之书,治世之道。“乃尧舜之德也”,诚能述《春秋》之法,“祖述尧舜”,只要能述尧、舜之德,致行其道,干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但“夫子贤于尧舜远矣”“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尧、舜为“选贤与(举)能”,犹有小范围,有首;孔子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比尧、舜尤进一步,《易经·乾》“见群龙无首,吉”,无首的境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大同思想,养老、育幼皆义务。

明白否?明白,则无一废话,皆金科玉律。有工夫,注解应细看。我一天看书,最大的享受,喝茶,焚香,慢慢想。

应先知怎么培养自己,“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改学电脑,为找职业方便。

故世子(世硕)曰:“功及子孙,光辉百世。圣王之德,莫美于恕。”

凌注:“《汉艺文志》有世子二十一篇,名硕,七十子之弟子。此所引即其人也。按王充《论衡》,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在所养焉,作《养书》一篇。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据此,则世子周人,而《艺文志》注作陈人。师古曰:恕,仁也。恕己之心,以度于物。”

“恕”,如心,“恕己之心,以度于物”。“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心生万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日新己德。

“圣王之德,莫美于恕”,《说文》云:“恕,仁也。”没有比“恕”再美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简言之,即一个“恕”字。

君子之道贵乎恕。但虽恕对方,仍要知其所以,必知他何以要对我如此。“犯而不校”(《论语·泰伯》),但可知你侵犯了他,绝不同于白痴;不知犯,根本称不上德。“回也不愚”(《论语·为政》),懂得人家犯,不校为其德;下次则躲你,不再与你处事,使你有机会再犯我,此“不贰过”(《论语·雍也》)也。

人家谈话,最忌讳说“是吗”。不相信,没有做朋友的必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智慧培养,是锻炼过来的,聪明的如兔子,横草不过。骂人的话!随机应变,环境不对应变,权而不反于经。“不害人以行权”(《春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不对别人有害,自己能躲过害。经,常道也。行权不可违于经,“道途不争险易之利”(《礼记·儒行》),走路不争险易之利。

今天,书如工具,不必藏,书太多,满街都是。古人难买书,不好找,故要藏书。现如要研究1988年,马路上的都是好材料。成立研究图书室。你们要是有我三分之一的精神,就成功了。老师无成,因呆呀!

故予先言:《春秋》详己而略人,因其国而容天下。

“详己而略人”,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责己也重,责人也轻。

先问自己:能干什么?不必净扯闲。一般人对人知多,而对己知少。辅相,彼此帮助。拿镜子照照自己,别净照别人。对别人的错误,不必像对自己般的重视。懂得“详己”,绝非废物。别人的好坏,不干你的事,是非者即是非人。看你们做事,我真是哭笑不得!不知为什么而活,什么都不懂就出家。年轻的乞丐,不事生产,等谁来养你?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可以窥见一斑。

“因其国而容天下”,以鲁当新王,《春秋》王鲁,以鲁为化首。素己位而行,干到一个境界,先把自己的国家治好。一部《大学》,先治其国。“因其国”,根据自己的国家为基础;“而容天下”,以自己的国家向外发展,容纳天下之国。“大一统”是我们的责任,先把自己的国家变成第一等国,才能容天下。大同,大处同,小处不必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非凡人物必有非凡智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心胸窄小!《公羊》的最高思想“因其国以容天下”,大同。

思想可以变,可是要义永远在。是读中国东西,必要当思想读,智慧无新旧。教你们活用。误人子弟,能不下地狱?当老师可是不容易。

会用智慧的人,把智慧用到人生实事上,用到有用之处,事其所事,事人之所事,活着必做人的事。能事人,才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自己的信仰,就是宗教;自己认为自己是神,就能发挥神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读古书,食古不化,“不是诗书误你,是你误了诗书”,你把深意耽误了。读书贵乎得启示,“心诚求之,虽不中,亦不远矣”(《中庸》)。

何不因己之能而容家、容天下?连父母都不能容,畜生!还容什么天下?不能齐家,焉能治国?我净说恳切的话。亲兄弟能容?“亲兄弟明算账”,真是有智慧!我没有和亲姐妹算过账,要什么给什么。孝父母,得敬其所亲、所爱,父母才能顺心。人就自私,总为儿孙计,但自己无德,儿孙能好?儿女不必管,全靠德行感。说没用,必得做。

责己也重,责人也轻。学术对后世影响很重要,中山先生亦受今文家影响,“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因民国以容天下,以民国为化首。鲁为新王之国,故要“因鲁国以容天下”。《春秋》以鲁为化首,此为思想,并非文章。书有古今,思想、智慧无古今。讲书带稿子,绝不能听,自己都未成熟。

读一部书容易,思想的吸收融合最难。必须重经义。每人写书,皆有其思想抱负,教后人接棒,哪有教人研究错字的。能否接棒,就视个人的智慧,体会其思想抱负。读出深意,要有超人的智慧。要有特殊的立场,才有特殊地位。如何为自己造就特殊的立场?无论怎么密的东西,必有间。只要是个体,必有间、软弱之处。和强人斗,往豆腐腰下手,天下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坚固的地方,浪费时间。

“天下恶乎定?”“定于一。”一统,大一统,仁统。“孰能一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即仁者。

床头置《四书》,失眠翻阅。我每读一次《读经示要》,都得到不同的启示。《新唯识论》文章极美,可以学笔法。

《春秋》之道,大得之则以王,小得之则以霸。

“大得之则以王”,“王”,文德之王,以文德王天下,故曰“文王”。“法其生,不法其死”(《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注),文德之王,未指谁说,只要有文德。

“小得之则以霸”“以力假仁者霸”(《孟子·公孙丑上》),借着仁号召。霸,统一,硬把人统了。王,仁政,王天下,大一统,公天下。一统天下,仁统天下,一视同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至今犹无一统天下。统一不可靠,仍会分;应是一统,因为是一,才要统。

霸、王之道,皆本于仁,但有何区别?“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霸,假仁假义,久假而不归,焉知其非仁?假惺惺一辈子,亦不易,只是很苦!人要假也行,假得好亦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立了法,必按步骤去行。良法亦得有良人。讲了这么多,能做多少?要认识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最重要。大家在不言之中,就是力量。

传统主张王道一统,但不能不经过霸道。大小,比较级。霸必有大国。安仁者王,王不待大,而自然大,故曰一统。一统了,不就是大国?

平天下,是入手处。容天下,天下平,大同,为终极目的。

非读书,是读知识。没明白,就不会做事。

故曾子、子石盛美齐侯安诸侯、尊天子。

凌注:“《仲尼弟子列传》:‘公孙龙子,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

三世各有其法。据乱世,先求安定。

据乱世,小国大国不齐等,国力不同,有强有弱。赞美霸者“齐侯安诸侯、尊天子”,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成为五霸之首。

霸王之道,皆本于仁。

王、霸皆以“仁”为本。王道,是自霸道来的。久假而不归,焉知其非仁?假仁者为霸,王者自霸者来。“管仲之器小哉!”(《论语·八佾》)成为五霸之首,不再自霸道往前走,而成王道。“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由霸道而王道,由王道而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我讲了五十年,也没教出一个鬼灵精。撼山易,撼学生难!

在据乱世,要天天想大同世,愚人也!要赞美霸者之业,才无“强凌弱,众暴寡”之事。

仁,天心,故次以天心。

恕,仁也。仁,天心。恕者,如天之心,仁。怒,奴其心,《说文》“怒,恚也”,愤。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每字每句,皆当金句读。

“天心”,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霸、王之道,皆本于仁,有天心,能不是民主?修天德,得天爵,则人爵随之(《孟子·告子上》“修其天爵,则人爵从之”)。“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因我们有天德、天爵、天禄,故富故贵,而人爵随之,如资政。不要争人世的富贵,人人皆可与天地合其德,因未修故不合于天之德。

仁,天心,好生,不杀,“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易经·乾卦·文言》),生生之谓仁,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即尊生,“生生之谓易”。一部《易经》就讲尊生。必要知其所以。天有好生之德,因有好生之心。天心,爱人之心。

天心,“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一阳生了,一元复始。懂得元,奉元。奉元的意义太多,必要知什么是本源。

天民,人人皆同其德,“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尚书·皋陶谟》)。不要忽略了先民的思想,把自己看得多么重要,自己就是宇宙的主宰,天心就是民心,自己就是上帝。许多人受道、佛思想的影响,自己不能做主,很少人有纯中国的思想,恢复民族精神最为重要。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孟子·万章上》),要觉世人,把自己看得多么高!自己认为自己有尊严,行事就不致堕落,一念之差!职业的坏人,应同情他,仍有性善。人的尊严乃与生俱来的。

爱人之大者,莫大于思患而豫防之。

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如何爱法?爱什么人?爱人最重要者,没有比“思患”再重要。“圣人贵除天下之患”,“思患而豫防之”,要防未然。居安必思危,危急时,人皆各使手段,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可以大而化之。

你们还认为现在不是“患”?一个“中”,忠;两个“中”,成患。不纯,就为患。自根本彻底解决,据乱世,先求安定。教你们要自救,就是要釜底抽薪。但釜底抽薪之术,不可以随便传。

小人物,思己之患。“贵除天下之患”,非看人不睁眼,走路不踩蚂蚁,而是活活泼泼地。每天傻呆呆地,吃亏了还不怕。吃亏了,还算牺牲,能有多少东西牺牲?

仁者爱人,初步,应以行为表现出。除众人之患,即晋级为圣人。“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知此,必累死,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吾未见蹈仁而死者”(《论语·卫灵公》)。

讲东西,应有层次,不乱!我骂人,是看桌上摆的东西!

故蔡得意于吴,鲁得意于齐,而《春秋》皆不告。

“得意”,占便宜。到北京,当地人问你:“在哪儿得意?”即做事。乡下人问:“在哪儿发财?”

故次以言:怨人不可迩(亲近),

人相处,难免有积怨。积怨的人,不要太亲近。“怨”,《说文》曰:“怨,恚也。”“怨人”,详人略己者,是非者即是非人。和你有怨的人,不可与之太亲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要懂得择交、择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敌国不可狎(亲热),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

人家不喜,和人亲,皆“狎”。朋友数日不见,一见面开玩笑,摸肩膀,此为“狎”。

“敌不可狎”,对你们结过怨的人,千万别再与他亲近,因其肚内不知想什么计要报复你。

“敌国不可狎”,敌国不要故意亲近。走国际路线,美、法、英又在中国用“八国联军”之伎俩。英国在香港支持亲英势力,法国出售台湾飞机。美国已穿不上裤子,但仍存坏心。靠哪一国?靠完,就坏了。

当年在租借地,日本抓住反抗分子,置于狗槛中,不枪毙,而叫狗慢慢咬死,这就是日本对付中国人。我反对入外国籍,更反对走国际路线。哪有国际路线?奸淫掳掠。我一见日本就恨,比享福的心还重,过来人,感慨!你们有梦想,但我生来也不就是老莱子,也曾有梦想。我恨透作恶的外国人,抓住,就剥他的皮七天,还不许剥皮者剥得快。

国之强弱,真是天命!“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恐怕不是假话。就怕你们走错路,要好自为之!有经验了,不再烫到。

我小时在日本住过,每天都想日本,但五六十年都没再去过,因“敌国不可狎”。狎,当妓女玩。

“八国联军”以前绝对是中国的敌国,但最深的则是日本。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

互相占便宜,“不可使久亲”。总想占人便宜,吃人喝人,永无真朋友。朋友之道,施不求报。有时,明知吃亏,也得吃亏。

入外国籍,认贼作父,“久亲”,哀莫大于不知耻!

皆防患、为民除患之意也。

上好下甚,领导人应为民除患,圣人贵通天下之志,贵除天下之患。看《春秋》的药方,才是读《春秋》的目的。

怎么做事?必本天心,即仁。做人之道:“怨人不可迩,敌国不可狎,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

真有智慧,得重打锣鼓另开张。过去的都过去了!美国与全世界,不过是大贪、小贪,也没有解决人类的问题。这一代失败了,就应再研究。国民党统一过中国?

不爱民之渐,乃至于死亡。

“渐”,“履霜,坚冰至”(《易经·坤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渐也。

“不爱民之渐,乃至于死亡”,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故言楚灵王、晋厉公生弑于位,不仁之所致也。

“生弑于位”,没比做官再傻的,做百姓多自在!官大,门都不敢出。

“死生有命”(《论语·颜渊》),我一生履险如夷。国民党看我不顺眼,太没有审美观。你们净读无病呻吟的书,又读几本正经书了?

故善(当动词)宋襄公不厄人,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

不乘人之危,但必真大国,方可如此。

许到美国访问;陈隔海打许,专趁人之厄。欺师灭祖!我在台喊五十年,绝无一领袖人物,就器量不够。

《春秋》贵之,将以变习俗而成王化也。

凌注:“太史公曰:‘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变习俗”,社会有好现象必赞美,不好现象应口诛笔伐,才能渐渐改善。现没有好坏事的观念。

“成王化”,以德成王化,成新王之化,即大道实行。“王化”,自“变习俗”来的,将社会变成最合理的生活现象,即古圣王之化。

正视问题,认识真的东西在哪里?知责任之所在。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大肆宣传“王道乐土”。“满洲国”也讲“王道主义”,有“王道书院”。人生是为什么?从历史看,无人能解决问题,都是自然而然解决的。

故子夏言《春秋》重人,诸讥皆本此。

“《春秋》重人”,即重视人权、人格,人之自由、尊严。《春秋》正视问题,人之所为皆应重。必自此认识孔子思想,历代皆挂羊头卖狗肉。

汉以《春秋》断狱,原心定罪,即重视人权。美国懂得人权?好好处理自己的黑人问题,就不错了!美国以“人权”压中国,但自己境内又如何?美国以人权到处横行,向全世界卖膏药。美国“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新帝国主义”。

老祖宗留下无尽的“冷战”智慧。社会是天天冷战,热战很少。我坐山看狗斗,品茶,听新闻。但他们斗得无章法,遇谁就咬一口,无轨道可循。

“诸讥皆本此”,讥各国之政,所有的讥评,都按照你是否尊重人权。一字之褒、一字之贬,皆本于重人。《春秋》“刺王公”,王者如非天下人所归往,公者非天下为公,则刺之,说话带点余音,刺讥。

要有批评过去事的能力,和掌握现在事的智慧。不能人云亦云,净跟着跑。“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就是王公,我也不答应。为天下人做警钟,历史都得重新整理。

历史如棋谱,史评如棋评,子书如棋术。历史,即事理之切,其理与行事相切。《通鉴辑览》是民间读物,不是学术读物,眉批很重要,乾隆帝为雄才大略之主,批此书高明,在其本身立场上,必有见地。民主时代不喜此书,何必排斥?棋评,乃棋赛后,找名家评。《过秦论》过得不中肯,因贾谊实际官做得不太高,没做过的事,不可能想得出来。子书是棋术,治国平天下之术。谱、评、术,三者缺一不可。

专制时代把诸子压低,乃愚民政策。诸子所言皆绝招,一生的抱负不得施展,乃笔之于书。历代“儒其表,法其里”,认识愈高者,愈重视子书。董子超过诸子,故不称子书。《繁露》熟,才能生巧。喜哪一家,熟读之,终生玩味,行住坐卧不离。多加一分功夫,必得懂子书的利弊。子书有流弊,最后多自身不保。

抱着截长补短的心读书,可不是宗教式的迷信,对任何智慧都加以选择采取。宗教成了死的,已不发挥作用。生于乱世,凡事皆尝试。中国文化有高人之处。见地有远近深浅,每个人皆有救国之心、拯世之念,但智慧是由读书而来。

其他民族文化断断续续、零零乱乱。我们所图为真强,与自私集团相违。做任何事,切本身之利才去做,盲目跟着做,虽无心卖国,却已卖了国。

或奢侈使人愤怨,或暴虐贼害人,终皆祸及身。

你们要革面洗心。

“奢”,大者,《说文》曰:“奢,张也。”“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侈,自多以陵人。“奢侈”,超过本分,追求享受。好环境已经没有多少了,不能再乱花钱了!提醒你们,应多去领悟。

讲书,重视民族精神,不重文字。思想被俘虏,所以自杀。传统上有“否极泰来”的观念,所以不自杀。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每天如临大敌般处理事情,才能有成。“士可杀不可辱”(《礼记·儒行》),辱之,就起来了。

没有情报,必须小心。提供情报者,如不是死党,危险!情报不准确,则全盘皆输。生环境很少出事,熟环境愈胆大愈出毛病。不要以为对方所想我都知道,一招奇,招招奇,跟不上了。

可以往好想,但不能没有最坏的打算和准备,先想失败,不能天塌大家死,转折之点不能不注意。国家的中坚分子,不要把自己看得很轻。出奇制胜,只能一次,因出奇乃非常道。道,人人能懂、能行之事。

真会治国、平天下,讲“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大学》)之道,无为而治也,“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经·系辞下传》)。忽略民之好恶,以己之好恶立法,乃“人之为道而远人”(《中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传统上很早就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自己有能力必要帮助别人。

故子池言:“鲁庄筑台,丹楹刻桷;晋厉之刑刻意者,皆不得以寿终。”

凌注:“李奇曰:‘其用法深刻至骨。’”“刻意”,必尽其形象,刻得惟妙惟肖。

台湾有些男儿没有豪气,男不男、女不女。我到哪儿都无所谓,到阴间亦然,大有包公之风。我在狱内当研究生,书读得很好,常交读书报告。有些人太可恶,没有真理!有的抓住,问都不问,宁可错杀一万。

抓住重要问题好好研究,如何真正解决人类问题。中国人有应变的智慧,但得看得懂中国书。

上奢侈,刑又急,皆不内恕,求备于人。

凌注:“师古曰:‘恕,仁也。以仁爱为心,内有己志,施之为人也。’”

“不内恕”,心理不平衡,特别苦,不懂原谅别人。必修内恕之德,任何人不可能有意对你不客气,要“以人治人,改而止”(《中庸》)。推己及人,恕道。

用人时,“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任何人不可能万能,用人,必用其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领导人不同,必要有品。修电灯的,修完电灯就好。

一般人易患“求备于一人”的毛病。打工别到暴发户,其必“求备于人”,要求你是万能的。做事时,也得找一个好的老板。连鸟都择枝而栖,“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大学》)?人更得择主而事。

昔日各有分职,做完事可以聊天,其他事皆必拜托。《红楼梦》中丫环各司其事。昔人有修养、有训练,不在其事,帮你的要谢他,心里舒服。

鲍超(1828—1886)是一粗人,不碰到曾文正(曾国藩,谥号“文正”),焉能封侯?给你官就当,没德的都得死于位。知人的修养很重要。至今曾文正犹为世法、世表,找他的书、传记看一看。曾为清朝延长了六十多年的国命。我“不喜”他,早“亡国”早做平民,岂不好?老蒋的孙子今天多不舒服,现在连拍马腿的都没了,小时人见到都得拍屁股。

人就是人!孔夫子也没有娶母圣人,到危险期了,标准也要放低。当初架子摆得高,而现在?求备之害!侄孙女嫁的人,是骂他的野小子,我说:“有种,要嫁这种人!”是山东人,有所长就够了。如无爱心,加以对人完全挑剔,结果就是死!

故次以《春秋》缘人情、赦小过,

“缘人情”,“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即人性,“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就是体;“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即人情,“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就是用。《易》“类万物之情”,就是为了类情;“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就为了通情、类情。人最难的就是情,弄不好就被杀。乱动情,早晚得吃亏。

“缘人情”,用“缘木求鱼”之缘,即顺也,顺着人情做事。

“赦小过”,有损于己、不足于己曰“小过”。小过,没有加害到别人,有损于自己的修为而已,于别人无大影响,可以赦免之。小过可赦,大过不可赦。大过有害于人,杀恶人即是做善。“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论语·述而》)

而《传》明(表明)之,曰:“君子辞也。”

解经者曰“传”。《春秋》有三传:《公羊传》《穀梁传》《左传》。《易》的“《彖》曰”,即“《彖传》曰”。

《春秋》中的“君子”,传统皆以为孔子。“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易经·乾卦·文言》)成德之谓君子,孔子为德的象征。

传统要发挥的东西太多,对传统学问深入的人太少,有几人可做到如我般的书呆子?我在屋中讲学五十年。真善用,就不会有大毛病、做糊涂事。我的孙子说:“爷爷写的书,太硬!”

孔子〔为天下〕明得失,见(现)成败,疾(讨厌)时世之不仁,失王道之体,故因行事、赦小过。《传》又明之,曰:“君子辞也。”

“明得失”,将得失之道给大家看。“明得失”为第一步,必要无得失的观念,“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人最难时,就在得时,要看合不合乎义,“义者,宜也”(《中庸》)。得了,得知得之所以。饥不择食就坏,人真得励志!失了,也得检讨检讨!

“见成败”,将一切事的成败,现于众人面前。

“疾时世之不仁”,讨厌时世之不仁。今天,实“时世之不仁”。

传统讲王道,《孟子》里谈王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王道”一词,首见于《尚书·洪范》:“无偏(偏比)无党(朋党),王道荡荡(平易);无党无偏,王道平平(便便,辨治);无反(反道)无侧(倾侧),王道正直。”中国传统就有传统王法的标准,为王道主义,昏君、明君之划分在此。

“满洲国”有“王道书院”,训练政治人物,郑孝胥主持,与日本唱反调。日本有“大同学院”“建国大学”。郑孝胥凌晨两点半起床,我三点半起床。他早上先上《资治通鉴》,再上朝。郑愚忠,死后陪葬太祖。历代有“复国”之功者,均陪葬太祖。郑、陈两人均为福州人。我不喜福州人、浙江人讲官话。

王道,天德之显,天德黉舍。天聪(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个年号,后金时期)、崇德(皇太极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到康德(溥仪在伪满洲国执政所使用的第二个年号),天德。王道之义,体,天德,即仁,天有好生之德。王道,即天德之用。见《读经示要》。“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奉仁以养成万物。“王者当继天奉元,养成万物”(《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注),《春秋》为奉元,成立奉元书院。

孔子曰:“吾因(根据)行事,加吾王心焉。”

“因行事”,《春秋》之事齐桓、晋文;“加吾王心”,加吾素王之心。因齐桓、晋文之行事,加吾新王之心。“王心”,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为“素王”,立了新王之法,即素王之法。素王,空的,有王之德,无王之位,为文德之王。

《春秋》“其事则齐桓、晋文”,代表据乱世。“因行事”,根据“据乱世”之行事,不必另起炉灶。“其义则丘窃取之”,把素王之心,加在十二公的行事上。过去的行事不就是空言?“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不如亲身去做,以他们不对,知其非而力行之,行对的才是拨乱功夫。

假(因,借)其位号,以正人伦;因其成败,以明顺逆。

“假其位号”,借事明义,孔子革命,不全否定过去。《春秋》“隐为桓立”,为“况”,表明让,公天下。“祖述尧舜”,以尧舜为公天下之制,有别于“自禹而德衰”家天下之乱制。

“以正人伦”,正人伦,政教之始(《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注)。父不父,则子不子,传染病重。新王之心,先自大本入手,即正人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今天可得真的正人伦了!现在一切的不正常,皆自人伦不正来的。想一切上轨道,必自“正人伦”入手。

“因其成败”,因前事之成败。“以明顺逆”,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两者是对立的。根据旧王的成败,以明其为事之道的顺逆。

故其所善,则桓、文行之而遂(成);其所恶,则乱国行之终以败。故始言大恶杀君亡国,终言赦小过。

要去伪存性,率性之谓道,“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中庸》)。

是亦始于麤(cū)粝(cù),终于精微。教化流行,德泽大洽,天下之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而少过矣。亦讥二名之意也。

凌注:“隐元年,注:‘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麤觕,故内其国而外诸夏,先详内而后治外,录大略小,内小恶书,外小恶不书;大国有大夫,小国略称人;内离会书,外离会不书是也。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书外离会,小国有大夫……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用心尤深而详,故崇仁义,讥二名。’”

“麤”,粗也,《玉篇》:“不精也。”“粝”,《广韵》:“麤也。”二字音同义同时,后一字念cù。

“士”,《说文》曰:“士,事也。数始于一,合于十,从一从十。”推十合一为士。人立身的第一个职务,执干戈以卫社稷。

“士”,“尚志”(《孟子·尽心上》),人生的第一步。“君子”,成德之谓。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孔子的期望。《春秋》“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孟子》“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大易》“见群龙无首,吉”。

“见群龙无首,吉”,《易》变动不居,“乾道变化”,以龙为象,六爻六龙,代表人生六个环境,并非六条龙,是一条龙,龙德千变万化。“初九。潜龙勿用”,“阳气潜藏”,隐藏以蓄养生机,运气不好时,不潜则危险至矣;“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在地上,早晚有人发现,“天下文明”……六个位,各有所守,素位而行。要自我认识,不能忽略所处的环境。认识自己,才能素位,超过位就有危险。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人人皆是龙,人人皆可为尧、舜,见群龙无首,此为孔子超乎尧、舜之处,尧、舜仍有首。

“夏,中国之人也”,入中国则中国之,华夏,夷狄进至于爵,远近大小若一。

《春秋》讥二名,乃是去伪存诚。诚,非学来的,乃与生俱来的,“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诚者,自成也”(《中庸》),要存住固有之诚,将本性完全存住,此乃天之道,“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易经·系辞上传》)。天道之诚,乃性,去伪存诚。

“讥二名,二名非礼也”,太平世。

《春秋公羊传·定公六年》“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运”,何注:“《春秋》定、哀之间,文致太平,欲见王者治定,无所复为讥,唯有二名故讥之,此《春秋》之制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公子益师卒”,何注:“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用心尤深而详,故崇仁义,讥二名。”

《春秋》之义,不许有二名。但中国传统,愈有学问的人名号愈多,字、号、堂号、斋号一大堆,多半自号。有德者才给贺号,同官礼之命字,也请客。死后,有德行的才有谥号。孔子佩剑,有称压书的,但孔子时代有书?至汉时,有功大臣走到哪儿皆可佩剑。一个男儿没佩剑,就如今天没服兵役般丢脸。

都是谁有钱谁享受,富人是从穷人来的。台湾地区五十多年虽有不平,但没如此宁静享福的。当年在大陆随身必携带枪,因为国民党无《征兵法》,到处抓兵。

在台湾应很知足了!现在吵吵闹闹,忘了当年吃甘薯的日子,那时绅士人家才吃甘薯丝饭。你们不满意这个时代,但这个阶段是台湾有史以来最美好的一段。泰一过,即否了!泰特别短,否则特别长。

我这一生,就台湾这一段安宁,之前是“亡国”“复辟”、搬家、奔波!你们应善用这段安宁,好好造就自己。想造第二次台湾奇迹,不容易!任何朝代都有一段太平,然后就坏。

台湾才十多年,就斗至此。如有定力,如能“保合太和”,就能享受一段;不能“保合太和”,就坏了!必吃活跳虾,以此为乐,反常,逆也,要“明顺逆”。

你们如稍微冷静些,真是看破世情惊破胆。时一到,谁也管不了。明理,必要调不合理的事,“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智慧!以此作标准,看许多发生的事。

注释

[1]苏舆(1874—1914),字嘉瑞,号厚庵,今湖南平江人。幼年随父苏渊泉读书,又从王先谦受学,为王氏得意门生。著有《春秋繁露义证》《校定晏子春秋》等。

同类推荐
  •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论述的核心是历史事实的特殊性与儒家道德理念所诉求的普遍性两者间的复杂关系。儒家思想与传统中国历史思维之间,有其互相渗透性,历史思维更是深刻地浸润在儒家人文精神之中;但是两者之间又有其内在紧张性。这种互相渗透性与内在紧张性尤其表现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以及史家所研究的历史事实的“特殊性”(particularity)与儒家道德理念所诉求的“普遍性”(universality)之间。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本书立足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制高点的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研究人类史和自然史辩证关系的“历史科学”的论域,按照唯物史观的实践视野、过程视野、结构视野、文明多样性视野和阶级分析视野等科学方法,提出作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的生态文明,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是贯穿于渔猎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等文明形态始终的基本要求,已成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
  • 荒谬的墙

    荒谬的墙

    关于智慧,关于理性,关于存在主义与荒诞主义关于自然,关于永恒,关于不停写作与拯救绝望……荒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加缪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不断地穷尽现在的生活,撼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 老子新读

    老子新读

    本书在历代前辈方家《老子》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文一些具体字句进行了有别于前人的全新考据与校订。在注释上更加注重联系上下文,追溯关键字句在《老子》成书时代的原义,并对每章进行了题解与阐释,尽可能还原《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与观点。
热门推荐
  • 药商生存指南

    药商生存指南

    徐道年原本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村野匹夫,却因一款名为《药贩生存指南》的神奇应用强势逆袭,从一个屌丝的药农子弟,一步步成为医药界无人比肩的超级巨鳄,从药材培植到炮制,从丹药配方到制药器皿,乌发丸、妙香丸、九子丸、固本丸、虎骨膏,...总有一款适合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凌霄天尊

    凌霄天尊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尸山血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却飘散如烟……天界仙帝周洛,重生在一方小世界,一个备受众人嘲笑的废物身上。碾压各路天才,轰杀四方妖魔鬼怪。揭示惊天迷局,证道成圣,铸就永久传奇!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博览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博览

    本书介绍了中医文化之源流,包括对中医发展影响深远的名著、名医,中医诊疗方法,百草药性,养生妙法等内容。
  • 荒古拾魂

    荒古拾魂

    预言师……双魂一体……穿越者……时光旅行者……当这些人碰撞在一起,究竟会发生什么呢?几位命运中的勇士踏上了寻觅真理的坎坷之路,为寻得正义的意义和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不断奋斗着!笔者建议:小说伏笔不少,建议不要一目十行(如果是打发时间就无所谓啦)。
  • 诸天之我是最强

    诸天之我是最强

    强者归来,仍是强者!一张枯叶可燃一个世界,一艘孤舟可乘万重山。我是项尘,一个归来的传奇。
  • 渐备一切智德经

    渐备一切智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情难却我的霸道总裁

    盛情难却我的霸道总裁

    小时候她无意的承诺他却当了真,用尽手段,终是抱得美人归他却没有那么珍惜,霸道的他总是想掌控一切,最后发现唯独掌控不了她······以为会嫁给自己爱的人,却不想嫁给了他也爱上他,他也说爱她,只是他的爱终究不能和自己的爱相提并论
  • 嗜血毒妃

    嗜血毒妃

    她是千层崖下复活的灵魂,带着复仇的心重生而来,目的便是搅得那些人天翻地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她是承载着一切霉运与灾难的弱女子,本以为嫁得如意郎君,便能摆脱一切厄运,却不知换来的是生命的代价。乱葬岗上,她怒火腾飞,发誓要报那千刀万剐之仇!风雨夜中,她素手染血,一抹笑容带尽冰冷!势不可挡的庞大亡魂代替扶柳之姿,她的狠无人能比!她的毒望而生畏!
  • 狂斩天地

    狂斩天地

    一个父母刚刚双亡且修炼天赋极差的少年,在落魄之际,却被家族中人欺凌践踏,最终无情驱逐,连带死去的父母也一并驱逐在外。少年离开家族之际,面对着族人的冷落和无情,当场立下誓言,终有一日必回家族,将父母之名刻于族谱之首!可面对着这个以武为尊的茫茫世界,毫无天赋的他该何去何从?又如何重回家族?又如何将父母之名刻于族谱之首?又是什么改变他的命运,让他参破武道,夺取造化!让他心生怒意,伏诛涅槃!让他狂斩天地,化生轮回!在武者天下,何以一路越过重重坎坷,踏上武道巅峰!(此书已A签,朋友们放心收藏,多多推荐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