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2800000010

第10章 美国经济

是经济,傻子。

——美国总统竞选格言

美国的历史很短,然而正是在这短暂的历史进程中,美国从一个欧洲殖民者发现的蛮荒之地发展成为今日的经济巨霸。美国经济的发展从产业结构的组成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殖民地及建国初期是一个阶段,内战到一战为一个阶段,二战以后为一个阶段。在内战之前美国经济仍以农业为主,而且除南方外农业商业化也很有限。内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农业完成了从传统农业、种植园农业向机械化商品农业的转变。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取代了欧洲。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开始进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后工业时代。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近代英国人注重商业,美国人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往往把经济发展看得高于一切。从经济思想的发展来看,独立之前美国经济属殖民地范畴,独立后民族工商业开始发展。内战结束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成为主流。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经济,干预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多方面的,发展带来了繁荣,但也有很高的代价。美国政治制度建国后一直没有变,所以似乎很稳定。但历史上美国社会很动荡,冲突不断,主要是其经济政策造成的。美国历史上经济增长与衰退的周期一般是三、四年,最大的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延续了整整10年,持续最长的增长是二战以后。经济增长的副作用很多,所以看美国经济的发展应该一分为二。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理论的支持。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美国经济主要属于自由市场经济的范畴,所以这一时期的经济主要受古典经济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认为价格和工资从本质上讲是灵活的,经济运行是稳定的,因此经济可以自动向前发展并且最终抵达其充分就业的平衡状态。亚当·斯密(1723—1790)被公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及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其著作《国富论》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里,斯密以独特的视角论证了一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商品生产和自然经济的发展规律。斯密还用了250页的篇幅批评了长达200年的重商主义。近代早期重商主义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行为受到斯密的猛烈批判。斯密认为人们应该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以充分的空间去自由地调控经济活动。在《国富论》里,斯密强调人类从本质上是自私的。这种自私性决定了人们可以主动、积极地去寻求权力和财富。政府不应该也无需干预这些努力,因为人类自身就可以很好地丰富他们的经济活动。斯密还强调科学、系统的社会分工可以使经济沿着快车道向前发展。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另一位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他接受并且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将自由放任经济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是传统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首次提出“市场定律”。他指出从本质上讲根本就不存在生产过剩。这就是著名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这种理论主张,无论何时只要有东西生产出来,就会有领取工资的人们去购买它们。如果持工资者不愿购买,那么他们的工资就会存入银行又被别人借走,别人照样将商品买走。所以,每一产品都带来收入并创造需求。鉴于此,萨伊认为永远不存在缺少购买力之说。萨伊定律是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进一步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萨伊强调无论在什么领域,政府都不要干预生产,因为只有生产者自己最能了解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利益之所在,并且能把资源配置到最佳位置上去。萨伊的市场定律在美国影响很大。直到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的学生如不相信萨伊市场定律就不能毕业。另外,美国经济学家萨姆纳也代表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

3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主要受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他的宏观经济理论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认为供给根本不能创造需求。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一定要有所作为。要通过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争取实现高产出,从而达到充分就业。凯恩斯表示,在具体运行中有三大块支出:一块作为个人收入被存入银行;一块被政府以税费等形式收走;一块通过进口支付到国外。这三块支出被称为“缺损”。为了弥补这三块“缺损”,同时还需要存在三块“投入”:①投资用商业借贷;②政府开支;③出口。如果“缺损”和“投入”正好相抵,全部花费等于全部产出,就说明经济发展处在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缺损”超过“投入”,总需求则低于总供给,一些货物自然积压待售。如果“投入”超出“缺损”,那么生产就会被进一步拉动,就业率则相应提高。所以说,总需求(投入)起了一个积极的作用,而总供给是被动的受制于总需求的。高的国民收入和高的就业率自然呼唤高的总量需求。因此,针对经济大萧条,所要开出的“处方”就很明显了:为了消灭失业,为了提高国民收入,政府应该介入经济活动,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扩大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凯恩斯强调了政府在刺激、规范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凯恩斯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态度引起了宏观经济学的一场革命。特别是那些深受30年代大萧条之苦的年轻经济学家们对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倍加支持,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古典经济学已经病入膏肓,面对新的经济情况已不能再有大的作为。基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古典派再不能为大萧条找到出路,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的或财政的手段去影响真正的经济活动。凯恩斯的理论恰如一场及时雨,在很短的时间里洒遍欧美,波及全球。正是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及时地分析了美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实行了颇具战略意义的“新政”,并在决战30年代大萧条中取得了巨大胜利。

然而,凯恩斯主义并非完美无瑕。它缺少一套对付通货膨胀的有效理论。该理论所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减少失业,最终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失业率减少了,通胀率往往会升高。凯恩斯主义对此现象束手无策。因为凯恩斯相信高就业率势必带来高通胀率。另外,凯恩斯强调的政府开支的扩展会很容易导致预算赤字的扩大。

所以可以看出,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古典经济学派和以政府干预为核心的凯恩斯理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经济学派。可以说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这两大学派轮流发挥作用的历史。但必须指出,这两种理论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实际上凯恩斯理论是古典理论的完善,而不是反叛,因为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保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取而代之。这一点可见于后来的货币主义和国家竞争优势论。

货币主义始自20世纪60年代。这个学说在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货币主义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弥尔顿·弗里德曼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和凯恩斯主义不同,货币主义所解决的问题恰恰是凯恩斯主义所不能触及的通货膨胀问题。货币主义认为通过适当货币政策可以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现象进行微调。凯恩斯主义认为许多因素(并非货币)影响总量需求,而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应的变化是决定产出和价格变动的首要因素。这样一来,货币在宏观经济运作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就被确立起来。货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稳定的,政府的过度干预只能导致社会及经济生活的动荡。所以从本质上讲,货币主义接近于自由市场经济学说。因此,弗里德曼被称为“20世纪的亚当·斯密”。

国家竞争优势论是源于美国的当代经济发展理论。最初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M·波特提出。波特的三部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的企业界和经济圈。其核心思想是一个国家的兴衰本质上依靠于其国际竞争的能力,即竞争的优势。要实现一国的竞争优势,必须充分重视生产资料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还要全面发展相关支持产业。要创建合理、科学的产业结构,努力避免结构重复。国家竞争优势的实现途径是竞争,只有敢于同其他国家竞争,一个国家才能有机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根据此理论,克林顿政府对美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及时的调整,适应了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要求。要实现国家竞争优势,还必须充分重视政府在经济宏观调控中的指导作用。政府干预在加强国家竞争优势过程中起着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为了竞争,因为在国际上美国的经济指导思想仍然是自由放任的市场哲学。

这几种不同的经济理论反映了美国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总的来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仍然以前者为主。

美国最初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而是一个经济、政治上受制于宗主国英国的殖民地。当时北美的经济形式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所谓殖民地经济,是指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不公平的经济往来。宗主国英国一方面将大量的制成品高价输往北美殖民地,获取大量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对殖民地人民征收重税并低价购进原材料。殖民地的性质决定了这种经济形式是一种剥削式的经济、一种畸形经济。殖民地的对外贸易被英国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里。种植业成为殖民地的主导产业。在最初的殖民时期,北美大陆缺乏充足的劳动力和经济发展启动金。从客观能力上看,殖民地人民也只能从事原始低级的种植业和农业,对来自英国的廉价工业品有着客观上的需要。这样,在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经济上的分工。这种经济上的分工促进了流通和商贸意识,使得美国的工农业从起步之始就建立在商业经济的轨道上,但其不平等性显而易见。没有政治上的独立,便没有经济上的自由。殖民地人民之所以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打响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其中关键因素是宗主国英国对殖民地人民的经济压榨。

独立战争胜利后,政治上的自由和独立提供了发展经济的权力和机遇。联邦政府的重商主义使北方经济得以迅猛发展。联邦政府成立后,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主张应该实现由殖民地时期的种植园经济到大规模工商业的过渡。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只依赖于初级种植园经济是永远没有前途的。因此,联邦政府成立合众国银行,鼓励建立大型工厂制造生产工业品,并加强了同一些欧洲国家如荷兰、法国等的贸易往来。结果,工商业在北方所占的比重随着众多工厂的建立越来越大。航海业、制造业、商业贸易越来越被政府和企业所重视。

到19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部大西洋沿岸各州和新英格兰地区,开始慢慢出现资本主义工业化。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特征就是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注重用科学和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便达到规模效益。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影响下,北方工商业社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新英格兰地区,该区由于移民定居时间早,经济基础相对雄厚,所以一度成为当时美国新兴工业的摇篮。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南方的大种植园经济。种植园主们为了固守自己的经济私利,一直坚决反对北方的工业化大生产。大种植园经济的基础是源于殖民时期的黑人奴隶制。独立战争的胜利没有给南方的黑人奴隶带来自由。相反,南方的许多蓄奴州仍在继续贩卖和虐待黑人。黑奴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黑人人口已接近320万,占总人口的1/7.同时,西进运动也使得农业生产者的数量不断增多。西部包括中西部的工业化还有待于内战后的发展。

内战结束到20世纪初的“镀金时代”是美国走向现代化的转折期。内战是两种经济制度的战争。北方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扫清了道路。工业化和城市化轰轰烈烈,横贯美洲的铁路网修成。西进运动结束时,美国成为一个工业大国。

这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投机和垄断的时代,经济越来越控制在少数企业集团手里。“强盗”大亨们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兼并其他企业,控制了市场,如摩根控制了金融业,洛克菲勒控制了石油业,卡耐基控制了钢铁业。大量土地落到了投机者和铁路公司手里,商业化和机械化很快使小农生产者失去了仅有的土地,他们纷纷流向城市。虽然政府部门尤其是行政部门采取了限制垄断的措施,如1890年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但收效不大。

工业化的历史是建立在剥削之上的,这一时期财富集中、贫富差别增大。据调查1894美国百分之一的人口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财富,12%的人口拥有90%的财富。1900年,美国产业工人有70%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在2900万工人中,有10到15岁的儿童175万。工会是随着工业化的出现而出现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企业的合并,工会也不断联合壮大。内战后有名的全国性工会组织有劳工骑士团、美国劳工联合会、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等,另外还有农民联盟。劳资冲突不断升级,社会动荡不安。美国史学家胡伯曼指出,美国历史上一些最激烈的冲突是由资本家拒绝承认工会、不愿与工会谈判引起的。而这一点在美国正统历史中往往得不到反映。1881-1885年美国每年平均有500次罢工,1886年发生了1400多次。资方采取各种手段破坏罢工活动,政府往往站在资本家一方,派军队镇压罢工者,暴力冲突经常发生。1877年发生了著名的铁路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美国各地的工人罢工,争取8小时工作制,这是五·一劳动节的起因。1890年代普尔曼公司工人发起的铁路大罢工导致骚乱,被政府强行压制。另外1890年代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活动。所有这些反抗活动几乎均被镇压,罢工领袖被处决或关进监狱。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旨在防止企业垄断,但该法却更多地被资本家用来反对工会的联合,并被最高法院认可。

工业化产生的社会冲突和腐败也引起了社会关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被称为“进步时代”就是因为政府通过了反垄断法,也开始注意城市中的政治腐败和犯罪、贫穷等问题,但进步运动作用有限,被一战打断。战争给自由放任式的资本主义提供了喘息的机会。

美国在一战初期宣布保持中立,到末期才宣布参加战争,结果是大收渔翁之利,大发战争横财。一战的结束使美国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世界的金融中心也从英国伦敦转移到美国纽约。可以说,美国的世界性的经济腾飞正是从一战开始的。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1929年开始爆发的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重创。1932年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25%。而二战后,最高失业率是1982年的9.7%。一般来讲,失业率介于8%和12%之间的为经济衰退,而超过12%的为经济萧条。可想而知,30年代为什么会被冠以“大萧条”的名字。大萧条的出现说明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美国经济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参与经济活动。胡佛总统的任期正好与经济大萧条的前四年重合,胡佛面对大萧条而束手无策。在1932年水深火热之时,竟推出了荒唐至极的增税方案,使美国的经济变得更加萧条。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D·罗斯福上台,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中。上台伊始,罗斯福首先从士气上鼓励全国人民。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我们惟一畏惧的,就是畏惧本身。”为快速摆脱经济大萧条,罗斯福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举世闻名的“新政”。“新政”的本质就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巨大的失业率是单个企业和个人无法改变的,因此罗斯福主张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确保足够的总需求,致力于解决那些贫穷阶层收入过低的问题。新政还给工会充分的自由,所以工会空前壮大,罢工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工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资本家咬牙切齿,岂不知长远来说这给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除此以外,罗斯福政府还实行了经济规制,加强了政府对企业的宏观调控,使美国脱离了大萧条的影响。

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形式——“新政”。可以说,“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切实体现。罗斯福的“新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新政”的指导下,国家经济开始慢慢复苏,逐步走出胡佛总统的经济怪圈。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爆发。美国对战争的态度一如一战,都是先中立,再参战。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彻底卷入战争。战时经济的飞速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令政府头疼的失业问题,使美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不断扩大的政府开支极大地刺激了社会购买力,满足了社会总需求,从而促进了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私人投资,经济总量随之扩大。二战中美国的经济飞速转型为战时经济体制。政府的军费开支增长迅猛。1941年为170亿美元,1942年为520亿美元,1943年为810亿美元,1944年为890亿美元,1945年战争结束时为740亿美元。迅猛增长的军费开支无疑极大地扩大了总量需求,从而刺激了经济发展。二战的胜利又使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也使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战后,伴随着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婴儿生育高峰期”而来的是长达20年的“经济发展高峰期”。

二战破坏了欧洲和日本的经济,使美国成为无可争辩的世界经济强国,获得了大量的海外市场。这是美国战后繁荣的基础,使美国战后因而没有发生大的危机,并能顺利度过小的危机。战后美国经济持续上升,工会在冷战期间政治上被削弱,工会活动进入低潮。保守主义占上风。虽然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紧接着的欧洲、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经济发出了挑战,但这些危机并不严重,反而为保守派提供了契机。70年代以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以及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滞胀”的打击。“滞胀”意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美国受到的打击最为严厉。不断扩大的通货膨胀率直接暴露了凯恩斯主义的缺陷:不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滞胀”的出现给那些凯恩斯主义的反对者带来了有力武器。以弥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意味着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败。保守的经济学者及政治家将其归咎于政府作用的扩大。萨伊的“供给学派”直接向总量需求理论提出挑战并且批评了政府开支、税收和规制等凯恩斯主义的主张。这些反凯恩斯主义的思潮从某种程度上发展成为80年代的里根经济学。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标志着又一个保守主义时期的到来。里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限制货币发行、提高利率等。结果,失业率急剧上升,但是通货膨胀有了明显下降。除此以外,70年代的“滞胀”使得深信自由市场经济的人们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干预。在自由市场理论的又一次影响下,里根政府取消了对许多行业的规制。仅仅在1981年,所有的政府规制被削减一半。规制缓和一方面使企业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又使得政企关系变得更加疏远。还有,为了刺激投资,鼓励生产,里根政府大规模地减免税收以刺激投资。里根政府的以上举措使得美国经济自1983年开始确有恢复,国内消费增长,投资不断扩大。但减税计划紧缩了政府的财政来源,而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增加了政府的庞大的军费开支,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80年代美国经济的另一个问题是贸易赤字(又称贸易逆差)。高利率使得美元升值,因此就降低了美国产品的海外竞争力。结果,贸易赤字迅速上升。因此,在里根任期内美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孪生赤字”现象,90年代初经济又出现衰退。

冷战的结束给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又一次扩张的机会。从经济发展上讲,美国的9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十年,这十年的经济被称为“新经济”,以经济持续增长、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共存、美国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等为特征,美国稳操全球经济的权柄。自1991年起,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十年,甚至超过了战后的“经济发展高峰期”。整个90年代后半期,GDP增长率超过4%,创下了70年代“滞胀”以来的最快记录,是美国战后经济发展史上经济繁荣持续最长的时期。其次,1997年美国政府30多年来第一次实现财政盈余,达到了预算平衡,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一直是财政盈余。再次,1991年美国的失业率为6.8%。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失业率从1992年的7.8%降到1996年的5.4%,又降到1997年的5.1%。整个克林顿执政时期的平均失业率为5.2%。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也被有效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无疑美国正处在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美国文化大有全球化的趋势。美国生活方式到处受到仿效,好莱坞文化遍及全球。新经济持续增长使许多经济学家怀疑经济周期论的存在,美国制度被神化。一些经济学家和政治理论家大唱资本主义的赞歌,似乎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完美的,而且将永久保持下去。实际上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必须看到,美国的经济繁荣依赖许多条件,这些条件并不是恒常不变的;同时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略的问题。首先,当代美国的繁荣仍然是建立在政府干预的基础之上的,尤其是新政和民权运动中的社会改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庞大的社会福利是维持资本主义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无论保守派将经济自由的大旗举得有多么高,但美国企业无论如何再也不能离开政府谈经济发展了。其次,当代美国经济是建立在全球扩张的基础之上的。在全球经济中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美国都处于领先的地位,美国享受着种种优势,是全球经济最大的获益者。尤其是冷战后美国迎来了资本的又一次扩张,大大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是“新经济”得以实现的基础。

然而,美国经济的扩张正在侵蚀着这两个基础。威胁资本主义制度的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正如冈瑟所说:富人最害怕革命和社会动乱,但极力反对可以避免社会动乱的政策的正是这些富人。90年代的新经济繁荣背后是贫富差别的增大,经济结构优化的结果是工会地位的下降和普通劳动者地位的下降,高就业率背后是就业稳定性的减少。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在国际关系、国内种族关系及家庭、社会道德等方面也带来了种种问题。保守派还一再忽视环境问题,经济繁荣的背后是环境危机的不断加深。经济发展远非是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万金油。经济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和环境,这些问题如果及时得不到解决,必将影响经济发展本身。

进入崭新的21世纪,美国经济一改90年代持续增长的强势,开始了大幅度下滑。“9·11”恐怖袭击使美国本来就在下滑的经济雪上加霜。华尔街股市被迫关闭四天,创下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以来股市关闭最长的记录。股市中最大的受伤者是航空股,普遍暴跌65%。美国90年代新经济中的部分泡沫到了新的世纪开始爆炸,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健康经济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大。这也正有力地佐证了经济发展的确是脆弱的。美国经济在新世纪的下滑,不但是美国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难题,而且是全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一种现象。许多经济学家曾表示:“美国一伤风,世界就会感冒。”如今美国经济正偶感风寒,世界经济何去何从,全球正拭目以待。

同类推荐
  •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千百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鉴于此,我们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辑了这本书。本书堪称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书,它集传统文化于一体,以清晰的条理、凝练的文字、简短的评述,向读者介绍了丰富的国学传统文化知识。
  • 韩国文化彼岸花

    韩国文化彼岸花

    本书作者在韩国任教两年,《韩国文化彼岸花》是作者在韩国两年间的见闻实录,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的文字介绍韩国的基本常识、韩国政治、韩国人的休闲和旅行、韩国的价值观、韩国经济、韩国教育、家庭等文化现象逐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文字生动活泼,可以让大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今天的韩国,并能够使读者了解韩国社会的全貌。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 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古道西风,驼铃频响,漫漫的陆路丝绸之路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连接起来。多少次危险之旅,中国人步履维艰送去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内心充满走进神秘阿拉伯的激动与幸福。多少个沙漠之夜,阿拉伯人仰望星空,讲述着比一千零一夜还多的故事,其中不乏对中国文化的憧憬与梦想。宝船浩荡,海风长空,茫茫的海上陶瓷之路又在中国和阿拉伯之间增加了新的交流渠道。中阿两地的船队满载着中阿人民的希望,克服了比郑和下西洋、比辛伯达七次航海救灾要多的困难,驶向对方之港。在这种文化交流的大潮里,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形象就像丝路花雨,润物细无声的浸滋着阿拉伯文学的沃土。
  •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智慧创造着文明,知识丰富着社会,好像太阳和月亮,照亮我们绿色的地球。
热门推荐
  • EXO之春花已落夏叶未老

    EXO之春花已落夏叶未老

    “阿梓,昨天辛苦你了。”“如果行动不便的话,阿梓你今天就不要跑通告了,在家好好歇着。”“还疼吗?”“姐我错了……”我有些头疼地看了看私信冒出的一条条信息,用右手肘支撑着身体,左手揉了揉眉心,言简意赅地回复了一个字。“滚。”看着屏幕上出现的“我会对你负责的”这句话,我在心里狠狠地鄙视了吴世勋一番,然后用食指狠狠地戳着手机。
  • 爱在半脸间

    爱在半脸间

    上帝的玩笑,让她一半拥有天使的面孔,而另一半却是魔鬼的面孔。巨大宝藏竟让她与本无任何关系的三大帅哥紧紧相连,是巧合还是阴谋?谁才是真正的主谋?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在宝藏的利诱下,爱情,亲情,友情又该何去何从,是否能逃离世俗的枷锁,找到最终的幸福?
  • 溯灵天1

    溯灵天1

    在这个仙侠的梦幻世界,溯灵天,感受子夜辰和南梦笙的江湖恩怨情仇。
  • 机器生命进化录

    机器生命进化录

    非人的思绪,没有社会的喧嚣,让我们跟随擎音的脚步和思绪,一起去发现有趣的事物吧!书友群,584324224。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机鼎

    玄机鼎

    入我玄门,废人重生。九天十地,唯我独尊!一无所有的叶七在一次捡漏中获得逆天神器,将他卷入了暗潮汹涌的修仙界,开启了他的灭世之旅!
  • 凤兮归故兮

    凤兮归故兮

    “什么鬼,难道我穿越了?”。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女高中生(凌云)是绝对不敢相信这个由现代科学笼罩着地世界存在着穿越这一说法……
  • 先婚厚爱:霸上温柔大叔

    先婚厚爱:霸上温柔大叔

    未婚夫要分手?没关系,她决定带着闺蜜砸了他的新婚礼!新娘竟是闺蜜?没关系,嫁给你叔叔做你婶婶给你穿小鞋!叔叔是个智障?没关系,她用聪明一样搅得你家天翻地覆!智障是假装的?没关系?有关系!新婚夜七岁智商的老公突然反转,变身霸道大叔,霸妻行凶的时候,她才知道,大叔很聪明,大叔很睿智,大叔很霸道……
  • 凉安记

    凉安记

    谁将那丝丝黄土撒于天地间,谁将那锦书飘落梅花淀,谁将那荣华封存于冠冕,红尘往事浮现桃花笺。非重生文,属皇后娘娘自强记。书中一切皆虚构,勿喷。
  • 我的七十二冥妻

    我的七十二冥妻

    我本是阴阳差,却意外成了十八厄难命体,孤星煞、无妄灾、恶鬼缠、桃花劫……这是世间最阴毒的诅咒!为避劫续命,我不得已配冥亲,娶鬼妻,谁知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出现,让我有了七十二鬼妻!最麻烦的是房事,必须在新房中点一对白蜡烛,挂满成串的冥币,然后我缓缓脱下她身上的红嫁衣……把发抖的手伸进她冰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