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2800000003

第3章 殖民者

美国是开放了的巴士底狱。

——华莱士·斯台格纳

文化是人、历史、地理三种因素的结合。美国文化发源于欧洲,酝酿于探险移民的过程,成形于美洲的地理舞台。

美国是欧洲历史的产物,是近代西方文化的延伸。美国人主要是英国人的后裔,美国文化是英国传统的继续。

近代是欧洲崛起的时代。欧洲经济发展、文化复兴、殖民探险活跃。但欧洲近代文化复兴并不是简单的新旧理想的交替,也没有政治上的统一,而是欧洲社会精神和政治上的大动乱。追求财富、权力是近代欧洲文化背后最强大的动力,也是社会和精神动乱的根本原因。文艺复兴和以后的人文主义具有理想色彩,但社会主流所追求的是马基雅维利式的权力政治。新理性文明破坏了旧的宗教体制,却又拿不出取而代之的精神体系。天主教会纠缠于权力斗争,教会的腐败引起社会不满。路德、加尔文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意在恢复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反对权威、提倡个人主义精神的新教反而助长了政治分裂。国与国之间在宗教、政治、经济利益、争夺殖民地各方面矛盾越来越大。新兴资产阶级与王室和贵族社会矛盾日益加深。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权力,民族国家成为政治行为的基础,也成为个人效忠的主要对象。近代欧洲实际上是各自为政、利益至上、个人主义至上的封建骑士文化的泛滥。

美国正是在近代动荡不安的欧洲社会的基础上建成的,并深深地打上了欧洲历史的烙印。

地理探险是近代欧洲历史的关键,也是美国历史的起始点。探险的动机正反映了欧洲文化的复杂性,既有对财富的渴望,又有精神的追求;既有和平的梦想,又有暴力的滥用。

在欧洲人心目中,财富来自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葡萄牙最早在非洲西岸探险,绕过好望角寻找通向东方香料之岛的道路。西班牙人不甘落后,越过大西洋,寻找另一条通向东方的航线。1492年哥伦布穿过大西洋到达美洲,以后又三次前往美洲,但到死还不知道美洲不是亚洲。其他欧洲人在意识到美洲是个新世界后,仍然希望它只是一个岛屿,梦想不远处就是富饶的东方。然而美洲并非小小的障碍物,而是一片大陆,包括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和最大的山系,它们似乎有意与探险者对抗,宣示自己的价值。科尔特兹1521年征服了阿兹台克,皮萨罗1531年征服印加帝国,找到了黄金和荣耀,接着西班牙统治者在玻利维亚和墨西哥发现大量银矿,滚滚白银流向旧世界。寻找黄金白银之国成了美洲之梦。1539到1542年德索托进入佛罗里达和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1540到1542年克罗纳多率领探险队在美国西南部寻找传说中的黄金之国“希波拉七城”,均遭失败。葡萄牙控制了巴西,种植蔗糖大获成功。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法国人从北面向南扩展,卡提尔、尚普林、布鲁勒、尼克勒等探明圣劳伦斯河、五大湖周围地区,所到之处,占领土地、修建要塞、从事皮毛贸易。1680年代拉萨勒探明密西西比河流域,宣布其为法国领土。美洲成了欧洲的牺牲品,成了欧洲的一部分。美洲的不可预料性使它成了欧洲梦想汇聚之地,其疯狂程度、传奇与冒险色彩远远超过了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蔗糖、烟草以及后来的可卡因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香料与丝绸。近代美洲历史是血腥的大掠夺,但又是以文明的名义,在宗教和人文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的。印第安战争、奴隶贸易的残暴远非旧世界的外交冲突和战争可比。美洲殖民地的出现和地位的提高改变了欧洲历史,也改变了世界历史。正是美洲这个意外的发现使欧洲成了世界舞台的主角,也使以暴力为特点的近代美洲史逐渐成为世界史的主流。

英国殖民活动是在欧洲地理探险和建立殖民地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英国位置偏僻,文化落后,是个后来者。但通向新世界的路线使欧洲文化的中心移到大西洋,英国具有了地利的因素。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亨利八世在位时英国脱离了罗马教会,宗教上获得独立,其女伊丽莎白一世1558年登基,英国政权趋于稳定。英国人不再自卑。“这王冠,这玉杖下的岛屿,这神赐的土地,这土壤,这国度,这英格兰”,莎士比亚以浪漫的人文主义风格,倾诉人间的悲欢离合,多彩多姿,也唱出了英国人的自信,唱出了岛国人的骄傲。世界是个大舞台,英国人没有欧洲大陆人的文化包袱,没有传统的约束。建立在经验主义、功利主义之上的民族优越感和排外意识是英国文化的突出特征。1580年大海盗德雷克抢劫西班牙商船,受到王室褒奖,并赐予贵族称号。1588年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进攻,民族主义高涨,也开始加入海外殖民的行列。女王宠臣雷利获许在美洲建立殖民地。英国商人开始在北部寻找自己的通向东方的路线,尤其是穿越美洲北部的西北通道。但这片地区偏偏气候寒冷,岛屿、半岛纵横交错,水系复杂,面积广大。哈德孙、巴芬、弗罗斯比、麦肯希,这些英国人在寻找新航线上花了极大精力,但除了在地图上留下一连串以探险家名字命名的地方之外所获甚少。

英国在美洲的殖民活动起步晚,规模小,地点处于北边法国占领的地区与南部西班牙殖民地之间,偏僻又零散。英国殖民的目的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主要是为了赢利,但开始可以说很不顺利。殖民地基本上是商业公司投资的,但由于这片殖民地没有黄金白银,靠的是种植业,需要劳动力。为此商人们刻意渲染美洲的机会,引诱移民。而英国国内人口过剩,社会问题重重,宗教矛盾激烈,许多人甘愿永远离开英国,四海为家,在美洲重新创造自己的生活。追求财富始终是欧洲新世界殖民者的主要目标。但与法国和西班牙不同,英国政府只关心赢利,对殖民地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比较放任,还有这些殖民地的英国人是永久的殖民者,所以土地对他们来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最早提倡政教分离的罗杰·威廉斯曾经说:“土地神对我们英国人来说就像黄金之神对西班牙人一样重要。”连根拔起的移民又重新扎根,对当地土著人构成极大的威胁。一位18世纪的法国探险家对印第安人说:“难道你不知道英国国王与法国国王的区别吗?去看看我们的国王所修建的要塞,你会发现你们仍然可以在要塞周围狩猎……但英国人一占领一个地方,野兽就被赶跑了。森林被砍倒,给他们让路,土地光秃秃的,连个安营扎寨过夜的地方都没有。”拥有土地、建立家园成为英国殖民地的特点。这种殖民方式虽然最初不如西班牙殖民地声势大、获利大,但最终却证明最为牢固。

对殖民地商业公司来说欧洲移民不过是劳动力。但殖民者主要是英国人,他们从英国文化中继承了权利的概念。他们人数多,在美洲形成自己的社会。美洲为这些人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成为欧洲新世界传统的继承人。作为美洲历史的一部分,美国的历史充满了动荡和离奇。一个由殖民者组成的新的独立国家在这里出现,并将在各方面远远超过英国人,这在当时有谁能料到呢?

英国殖民者的特殊性是理解美国文化的关键。背井离乡的英国移民的最大特征是永远离开家乡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失落感。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他们同时具备或者说随时摇摆于各种不同的价值之间。如他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被欧洲抛弃了的人,但同时又是欧洲文明的代表。他们在欧洲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或者宗教上受迫害,或者是被欧洲当渣子抛弃。但在土著人面前他们却是优越的上等人,是文明的代表。殖民者一方面携带着欧洲观念,一方面切断了与欧洲的联系,有点无法无天的味道。面对新世界的未知,他们形成了一种欧洲文化的变体。

殖民者和移民可以说是背叛了欧洲社会的人。从哥伦布到殖民地时代的商业公司和后来的土地公司一直用美洲的许诺在吸引着殖民者。而殖民者似乎是那些容易轻信这些有关远方世界的传言的人。殖民者和移民踏上美洲后的第一个感受往往是失望和后悔,但他们很快接受了新世界。“来美国是我自己的选择,做美国人是难得的福气”这样的话已经成了一种正统的民间意识形态。用法国人克雷夫科尔的话来说,欧洲人一踏上美国的土地,他们的梦想似乎突然间复活了:“原来二百里对他来说似乎很远,现在却算不了什么。他刚一呼吸到我们的空气就会开始从事他在故乡从未想过的计划,要大干一番。”美国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地方,美国梦使人们如痴如狂,忘掉了欧洲。前三批到达弗吉尼亚的移民中,有三分之一是淘金者。两百多年以后依然如故。1848年加州旧金山附近发现黄金,消息传出后,人们蜂拥而至。旧金山一半的房子空了,企业停产,报纸停刊,海军士兵离开了军舰。俄勒冈3000人扔下未收割的庄稼。人们奔向淘金地。美国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西海岸,有的横穿美国,有的绕过南美洲,有的穿过巴拿马地岬。淘金热蔓延到西部其他地方,如美加边界处的哥伦比亚河谷、内华达的康斯托克、亚利桑那的希拉和图森、科罗拉多的派克斯峰、爱达荷的克利尔沃特、蒙大拿的奥尔德峡谷、达科他的黑山。19世纪末阿拉斯加又掀起一轮新的淘金热,严寒的气候阻挡不住淘金的人流。美国人是黄金梦的追逐者。

然而,殖民者仍然是用旧世界的观点来看美洲、塑造美洲的。大部分殖民者和移民逃离欧洲是为了获得他们在欧洲得不到的东西。上流社会从来没有脱离欧洲文化。独立后英国人仍然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商,据统计,1790年到1861年间投资额达5亿美元。殖民者中的优秀分子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他们的文学艺术趣味和思想受英国影响。独立后社会上层仍然送自己的子女去英国读书。像英国社会上层一样,美国文人、艺术家仍要到欧洲去参加“大旅行”,去法国和意大利瞻仰古迹、学习礼仪、开阔眼界。连19世纪中叶提倡文化自立的爱默生也深谙英国文学。今天美国社会上层子女就读的寄宿学校仍使用英国的服装、仪式和体育比赛项目。殖民者和移民急于摆脱贫贱的地位,喜欢展示财富,讲排场,急于证明自己。对欧洲文化的向往在度过了艰难的拓荒阶段、获得了物质上的成功后尤为强烈。殖民者把美洲装点成欧洲的样子,他们的生活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复制欧洲。新英格兰、新约克、新泽西、新罕布什尔,不仅地名是欧洲的,而且植物、动物、风景也在被欧洲化。欧洲的花草树木被带到美洲。杰弗逊的庄园蒙蒂塞洛的风格是古典式的,他设计的弗吉尼亚议会是美国第一座古典建筑的典范。首都华盛顿的风格主要是仿照法国的凡尔赛宫。古典式的建筑、哥特式的教堂点缀美国的城镇。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所歌唱的草地矮树篱式的英格兰田园风光也在美国再现。独立前美国东部已经是一派欧洲景色:“美丽的城市,富足的乡村,广阔的田野,一个到处是漂亮的房子、良好的道路、果园、草地和桥梁的国家,而在一百年以前,这里还是原野、树林和未开垦的土地。”文化中心过去是东海岸,现在依然如故。正如惠特曼在诗中所唱:

我们并不责怪你,年长的世界,也不真正从你脱离(儿子会从父亲脱离开来吗?)

殖民者是近代人文主义的继承人,期望在美国建立一个完美幸福、平等自由的社会。

殖民者也继承了欧洲文化中的文化优越感和种族意识,而且历史上更加极端。种族优越论是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殖民者认为美洲是自己的家园,自己有权利殖民,在对待土著居民上比欧洲政府更极端。东部沿海的印第安人很快被消灭,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印第安人被迫西迁,西部印第安部落的反抗也遭到镇压。美国人称西部扩张是“天定命运”,这个命运是欧洲人“使命感”的延续。由于自身的种族经验,美国人在种族问题上比欧洲人更加保守,奴隶制及种族隔离制的废除也晚于欧洲和其他国家。

殖民者、移民的特殊文化情结还以排外主义、孤立主义的形式表达出来。美国人对美国有一种无家可归者被拯救的感恩。犹太教中“许诺的土地”的概念在美国十分流行。新世界使孤立主义、逃避主义成为可能。美国东西两面是海,北靠与自己文化相似的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只有两个邻国,文化上犹如一个岛屿,与英国相似。美国人要在美洲建立一个伊甸园,一个世外桃源,永远脱离欧洲和旧世界。这种理想因为美国与欧洲的距离而加强,产生对外部世界的拒绝。人们对自己族群之外的人怀疑、不欢迎。清教徒希望建立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宗教社团,虽然这种努力失败了,但类似的尝试却一直没有间断。摩门教徒从纽约逃到宾夕法尼亚,又逃到中西部,最后于1847年前往犹他,寻找宗教避难。宾夕法尼亚的门诺派后裔至今保持传统生活方式,形成文化“孤岛”,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国现象。小农生产者逃离欧洲,逃离东部,希望在西部建立自己的一个农业乐园。连华盛顿总统在告别演说中也告诫美国人不要卷入欧洲事务:“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这些利益对我们毫无或极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

可见美国人从欧洲带来了不同的理想或价值,并进一步发挥,达到了新的高度或热度。我们可以把这些价值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私有财产至上、个人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传统,其代表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第二种是建立平等美好的人间社会的理想。这是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高峰,其代表是杰弗逊式的民主。第三是信仰自由的传统,其表现是美国的信仰与出版自由。

功利主义商业文化是主流。这种文化倾向于把个人利益如财产绝对化,认为私有财产、经济发展、市场高于一切。这是一种极为保守和狭隘的哲学,它实际上否定了人的主观性,否定了道德生活的含义。在注重冒险、投机、碰运气、不劳而获的殖民地文化中,这种价值不论在富人还是穷人中都具有广阔的市场。这种价值是美国发展的动力,也是种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从最初的十三个小殖民地到一个横跨美洲大陆的世界级强国,从马车、火车、汽车到飞机和太空探险,从19世纪西部开发时的“小马快递”到电子通讯,从殖民初期简陋的木屋到摩天大楼、郊外洋房别墅,美国的历史触目惊心。政府的稳定,物质的繁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教育的高度发达,美国的故事可谓梦想成真,甚至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但美国梦想的另一面是幻灭,甚至是噩梦;它是冒险者的乐园,投机者的天堂,也是弱者的坟墓,不是什么安乐园。美国向梦想者召唤。从探险者,“早期移民”到西进路上的拓荒者,从在西部寻找皮毛的“山人”到大草原上的牛仔,从“旧移民”、“新移民”到当代移民和难民,从西进运动中的大篷车到当代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从奴隶贸易到民权运动,美国是无数梦想汇聚到一起的永不止息的河流。但这又是一条浪涛汹涌的河流,是一条狂想之河、毁灭之河。美国历史是一幅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万花筒,但这花花世界背后是冷酷的“生存竞争”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启蒙运动的平等思想对美国独立产生了很大影响。理性、民主、全人类幸福的信念广为流传,成了美国的官方哲学。杰弗逊说:“总的说来世界是美好的,它建立在一个友善的原则之上,我们得到的欢乐大于痛苦”。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把英国人“生命,自由和财产”的信条改成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一字之差,否定了英国人私有财产至上的保守主义。他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个平等的社会:“保护人民生活和幸福,而非破坏人民的生活和幸福,是好的政府首要的惟一合法的目标。”在他看来,幸福不只是个人拥有财富,而是一种理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到什么是公众的自由,他自己的自由也无从谈起;如果他没有任何权力,也就是说没有参与掌握一部分公众权力,那么他既不幸福,也无自由了。”

在这种理想中,排外主义让位与全球主义。美国是“山顶的城邦”,世界的希望。美国人既是逃避者,又是拯救者。杰弗逊说:“在世界民族之林,美国占有光荣而令人敬畏的一席。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共和国,是一座人权的丰碑。也是这样一个地方,自由与自治的圣火将从这里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地区。”这种理想的另一个代表是惠特曼:

我们今天更尽力于我们的世纪。

比埃及的古墓更雄伟,

比希腊、罗马的神殿更辉煌,

比米兰雕塑精美、尖塔高耸的大教堂更壮丽。

比莱茵河流域的城堡高楼更幽美,

我们甚至今天就着手计划,要超过这一切,

……

虽然这一理想流于空泛和含混,与美国现实有一定距离,但它始终萦绕在美国人的思想中,具有极大的魅力。历史上少数民族尤其是黑人对平等自由理想的渴望尤其强烈。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的著名讲演中也表达了这一理想: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土山冈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情同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州这个充斥着不公正和压迫的人间沙漠,也会变成一个自由和正义的人间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自己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不是根据肤色,而是根据品格。

三种价值中最容易被忽视、但其重要性远远不亚于前两者的是信仰自由。实际上宗教生活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从殖民地时期起,英国在宗教上一直采取了比较放任宽松的政策。17、18世纪的欧洲饱受宗教战争的危害,许多移民希望在新世界获得宗教自由。最初的移民,尤其是新英格兰的移民中很多是因逃避宗教迫害而来到美洲的。其他殖民者和移民也带来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如1620年乘五月花号到达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是分裂主义教派,1630年建立的马萨诸塞是清教徒的领地,实行政教合一,后来兼并了普利茅斯。最早实行宗教自由的是罗杰·威廉斯1636年建立的罗得岛,1644年正式获得国王特许,实行政教分离。威廉斯在《论以良心之名进行血腥迫害的原则》中的第九条和第十二条是这样写的:

第九,如果在世俗国家强行实施宗教统一,必然使我们放弃将犹太人转向基督的意愿和希望。

第十二,也是最后一条,尽管允许各种各样截然相反的信仰存在,包括犹太人或其他人,真正的文明和基督教仍然会在一个国家或王国繁荣。

可见,尽管他所提倡的是基督教,但传教的方法是自愿和宽容。天主教徒1634年建立了马里兰,由于新教居民增加迅速,1649年马里兰通过的宗教法案明确规定信仰自由,以保证天主教徒的利益。这是殖民地第一部明确规定信仰自由的法律。1681年,贵格派的威廉·佩恩获得国王特许,建立宾夕法尼亚,实施宗教宽容。不论是罗得岛还是马里兰的宗教自由,针对的主要是基督教。美国独立后,弗吉尼亚于1785年通过了杰弗逊起草的《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在法律上杜绝了宗教迫害,为宗教宽容创造了条件。该法令指出:

任何企图以人世间的刑法或压迫,或以行政法规来影响思想的作法,其结果只能是造成虚伪和卑鄙的习性,背离我们宗教的神圣创造者的旨意……

人的思想见解既不是文官政府指导的,也不属于其管辖范围;如果我们容忍政府官员把权力伸张到思想见解的领域,任他们假定某些宗教的教义有坏倾向而限制人们皈依和传播它们,那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错误做法……一切谬误,到了大家可以自由反驳的时候,就不危险了。

这是理性和宽容原则的代表。1791年通过的《人权法案》中的第一条包括信仰自由,可以说是杰弗逊这一精神的继续。

信仰自由的结果不是宗教的消失,而是宗教的繁荣。从宗教的角度来看,美国化的结果就是分支教会如雨后春笋,到处出现。往往同一个教派或教会以移民来源地为基础产生新的分支教会。另外美国新生教派也很多,如摩门教,耶和华证人等。当然,从历史上看,最初的宗教宽容主要是新教内不同派别的共存。后来宗教宽容逐渐扩展到天主教的爱尔兰移民、东正教的东欧和俄罗斯移民,还有犹太人。二战后随着移民政策的开放和民权运动的展开,宗教宽容更加普遍,东方宗教增加很快。结果是几乎世界上所有宗教都能在美国找到代表,而且带上了美国多样性特色。一般资料认为美国不同教派有200到300个,个别资料显示有1300种宗教。

这三种价值在美国文化中的关系很复杂,有相互渗透,也有矛盾,而且地位作用也不一样。功利主义强调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当前利益,靠法律约束人的行为,在利益的基础上也讲妥协。这个传统影响最大,但所带来的掠夺、剥削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启蒙运动理想包括自由平等、人类统一,非常诱人。这个传统影响也很大,但它一般起着辅助作用、改革作用。理想主义的缺点是太空洞,常常被功利主义利用。信仰自由的作用是批判性、调节性、约束性的,是免疫功能,实际上最重要。一般来说,在美国历史上以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形式出现的功利主义与民主改革相交错,以资本主义为主流。清教徒的梦想、建立平等的美好社会的梦想一直吸引着美国人,但理想主义的道路充满了坎坷。不论是独立革命、内战,还是进步运动、新政都没有触及最初的社会结构。尊重法律、尊重私有财产的原则从来没有被动摇过。宗教大觉醒、超验主义也没有能阻挡住工商业文化的泛滥。

这三种价值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几种美国人形象中:即清教徒、牛仔、农民和工人。他们都是殖民者。其中清教徒象征信仰。牛仔象征资本主义,象征企业家文化,使我们想起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美国农民和后来的工人是美国社会的基础,是大多数,但他们在主流商业文化中恰恰是被看不起的。美国文化中农民和工人的形象缺乏力度,含混不清,因为他们缺乏家乡感和稳定性,他们更像吉普赛人。如果说牛仔象征自私自利、为所欲为、惟我独尊的欧洲封建主义、个人主义文化,那么漂泊不定的农民工人的品质是吃苦耐劳、独立,还有直率、追求自由、民主、乐观。他们身上闪烁着所有劳动者共有的美德。

从殖民地时期算起,美国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从独立革命、西进运动、内战、工业革命、进步运动、大萧条到二战后的繁荣,美国的历史似乎轰轰烈烈。

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代价是很高的。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不断征服和掠夺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财富增加,但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和精神危机加深。民主范围在扩大,但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却越来越集中。物质生活在改善,但同时真正的政治自由却在减少,自然环境被破坏,家庭关系越来越不稳定,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空虚。繁荣产生自满、保守,导致危机,引发社会改革。但一般来说由于改革不够深入,保守主义很快复活,旧的问题会重复出现。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稳定的理想美国人形象仍然缺乏。在美国文化中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被认为是处于流动之中的,这种流动性到底有多大值得怀疑,而人们对这种流动性的危害往往认识不够,普通人的美德被忘记。

当然,美国已不再是独立时的年轻国家。美国人对自己历史的反省和自我批评在当代也达到了空前的深度。虽然自由放任式的保守主义思想在美国仍然很顽固,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许多美国人对自己的历史进行反省,新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在21世纪初的今天,美国人对美国历史和社会中的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有识之士和普通选民也在以各种方式批评和反对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商业文化,这是美国社会的希望所在。

同类推荐
  • 文学名家(上)

    文学名家(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美国的明清小说研究

    美国的明清小说研究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梳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明清小说研究情况。评述美国明清小说研究历史脉络、明清小说译本、白话小说研究、文言小说研究、主题研究、小说评点与小说理论研究、美国明清小说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等。
  • 简明中国戏曲史

    简明中国戏曲史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元代杂剧、南戏、明代戏曲、清代戏曲、昆曲的消歇与京剧的诞生及中国历代戏曲作品选辑等。
  •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上)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上)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种红色精神,讲述其的内涵、形成等,分别为: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改革创业精神、抗洪精神。
热门推荐
  • 极品少年之喜从天降

    极品少年之喜从天降

    一个从小以捡破烂为生的孤儿,偶然得到一个神秘宝盒,没想到这是一个名为“喜从天降“的抽奖系统。此系统可每个月抽一次奖,从此主角的好运一发不可收拾.....恭喜你,你抽到“美女保镖保护一年”的奖励。恭喜你,你抽到了一辆兰博基尼。恭喜你,你抽到了黑道扛把子帮的帮主身份。恭喜你,你抽到女子学校校长的职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隐藏boss看过来

    快穿之隐藏boss看过来

    隐藏boss追着葵花进入一个又一个的世界,陪聊、陪任务、陪虐渣以及甜蜜蜜的腻。
  • 像藏獒一样坚守:忠诚至上的藏獒精神

    像藏獒一样坚守:忠诚至上的藏獒精神

    忠诚,是企业最看重的工作能力!忠诚,是守护企业的生存根基!抛弃职场浮躁病,像藏獒一样坚守,像藏獒一样忠诚!本书从被誉为“中华神犬”的藏獒的特性入手,提炼其最为人称道的精神——忠于职守,不离不弃,坚韧顽强,深入挖掘其内在实质,为员工养成忠诚、坚守的职业素质提供对策。
  • 傲视初唐

    傲视初唐

    张安穿越到了贞观元年才发现:哎!来早了,盛世还没到呢!没关系!自己都来了,盛世还会远吗!先收拾几个前来捣乱的,终南山下风景如画!再打趴下几个眼红抢劫的,泱泱大唐太平天下!
  •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梁祝劫运榜

    梁祝劫运榜

    悠悠岁月若许年,煦煦春日思华年。庄生梦蝶了心愿,梁祝佳话传人间。人海茫茫有真爱,碧空苍苍看姻缘。唯愿尘世情无限,花好蝶归春依然。梁山伯修出了本命文器“翠竹宝典”后有什么作用?林下之风谢道蕴,清心玉映张彤云,璇玑才女苏若兰(苏蕙),再加上百花仙子祝英台,还有绝美的鲜卑慕容氏,痴情的皇族司马氏……马文才如何暗算山伯致死?他能从翠竹中抽出那把方方正正、洁白无瑕、代表了社稷民生的君子剑么?他如何面对着五胡乱华后汉人惨遭杀戮、几近亡族的现状,使汉道永昌?帝王道派,百家尊儒,城隍神君,域外天魔,佛教东传,鬼物百态,善恶大妖,游侠武圣,乃至精灵巫怪,僵尸傀儡,相继粉墨登场。
  • 血灵鬼宠

    血灵鬼宠

    一只因不忍饥饿而无意间吞下散发着奇香药丸的蝙蝠,再此之后便化作一楚楚动人的美丽女子,从而踏入“鬼道”嗜血成性。一个从小就被遗弃的少年在上山砍柴时与之相遇,遭遇重重劫难,大命不死,从此命运因二人的相遇而改变,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