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9200000089

第89章 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徐滇庆著《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与发展策略》序

我与徐滇庆教授有一点缘分:我和他都师从张培刚教授。1949 年我进入武汉大学经济系,成为张培刚老师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个,而徐滇庆则是张老师文革后在华中理工大学指导的第一个研究生。学长与学弟之间有一种亲切感。他要我为他的书写序,我自然很乐意。我为他的书写序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为《国际贸易、税制与经济改革策略》一书而写的。目前这个序是为《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与发展策略》一书而写的。两本书的内容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主要是关于国际贸易的部分。为写这篇序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读了全部书稿。要写序当然得先读这本书,而在读此书时,我为其内容所吸引,即使不为了写序,我也会把它读一遍。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近二十年,开放也是一种改革,是在对外经济关系上的改革。改革开放的成绩是巨大的,其影响之深远更是怎样估计也不为过的。我想,成就之一是观念上的(包括理论上的)转变,而观念上的转变其影响就更加深远了。如果把文革前、文革中的种种观念与现在大家共同接受的观念作一比较,人们会大吃一惊:那时怎么会有这样荒唐可笑的观念,而且居然会为大家普遍所接受、所奉行?例如,把出口资源说成是卖国,是“把我国变成国际资产阶级的原料供应地”,出口石油是“把资本主义世界的能源危机转嫁到中国人民的头上”,把引入外国资本看做是“接受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是“引狼入室”,会把我国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投资场所”,引进技术则是“洋奴哲学”、“爬行主义”,“把美国的化肥设备装到大庆,是给大庆抹黑”,进口船只的“每一块钢板都散发着资产阶级的臭气”,等等。同样,在改革开放前,外国人对中国也有许多偏见,也有许多荒唐可笑的观念,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人成为一群蓝色的蚂蚁或者是青面獠牙的魔鬼。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念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也变了。这是了不起的变化,而且中国自己还在变,外部世界也还在变,虽然我们的观念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但也还得随着自己的国家和外部世界的变化进一步改变。这样才能摆正自己在世界的位置,谋取自己的正当利益,适应世界的变化,与外部世界建立恰当的关系,为自己的发展制定恰当的策略,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还需看到,事物是复杂的,人们的观念也是复杂的,即使是荒唐可笑的、似是而非的观念,往往也会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甚至相同或相似的)形式再度出现。例如,不久前,面临一些外国大公司进入我国,一些产品的大部分市场被它们的品牌所占领,我国的企业和国产品牌被挤出市场,一股民族主义的情绪抬头了,有些人愤激地惊呼:“若干年后中国的经济最终会沦为‘殖民地经济’,”提出要“筑成一座捍卫民族、捍卫尊严的傲世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的人则要求:抵制洋货!同样,国外也有一些人至今抱着对中国的偏见不放,不时想制造摩擦。1996 年我到美国的国会访问时,就有一个参议员叫嚣:“我们就是要遏制中国!”“中国要是对台湾动武,我们就把军队开过去,让所有的美国公司撤出中国!”在苏联瓦解后,美国失去了死敌,有些人就把中国树立为敌人。他们对中国的无知达到惊人的程度,也正像中国人中有些人对美国极端无知,叫喊“打倒美利坚”一样。

当前的世界不要说与上个世纪的世界有了根本的变化,而且与二次世界大战后、与三四十年前的世界也有了根本的变化,甚至与一二十年前的世界也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不谈别的,仅仅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多么深刻的变化!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人们已经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有了实物资本、货币资本、人力资本,信息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突飞猛进,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的经济正迅速地互相融合,越来越紧密地互相依存,除非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其他国家而存在和发展,不受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试看,泰国发生的一场金融风暴,竟会对东南亚、东亚那样多的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冲击,甚至把它们卷入进去,而且对美国、欧洲各国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是以往所想不到的,甚至几年前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时也想不到的。

因此,当今,正确认识世界,也即正确认识一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制定恰当的发展策略。这对于中国来说更是特别重要的。徐滇庆教授的这本书就是为此而写的。他在书的前言中提出了四个问题:

中国的位置在哪里?

中国的利益在哪里?

中国需要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时间在中国这一边?

实际上书中涉及的问题远不止这四个。他试图通过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这当然是很有意义的。

这本书涉及的面较宽。作者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的。在绝大部分章节,作者都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这是很必要的。因为,许多问题只有提高到理论高度加以论证才能把问题说得透彻,而不流于就事论事,而且只有理论上说透彻了,才不易于在形势发生变化后在观念上、行为上发生摇摆。例如,为什么中国要实行对外开放?这就必须运用“资源禀赋理论”来论证。只有在理论上弄清楚了,才会真正懂得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开放有什么好处?封闭有什么坏处?才不至于看到外国资本在中国赚了钱(指通过正当途径赚了钱)而忿忿不平,才不至于看不到虽然外国人赚了我们的钱,而我们也得到了好处。又如经济民族主义为什么不对?本书对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普莱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伊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理论作了评述,指出经济民族主义的错误及其危害。而我国一些人的“经济民族主义”情绪恰恰是与错误的“中心—外围理论”、“不平等交换理论”一脉相承的,并且是对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的误解。当然,不只是在中国有一些人奉行经济民族主义,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也有人奉行经济民族主义。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经济民族主义同样是有害的。除了经济民族主义外,还有经济霸权主义,这也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经常遇到的。经济霸权主义也有一套理论作为其支持。确实也有过少数国家充当过经济上的霸主国,或者企图占据霸主国地位,或者推行其经济霸权主义政策。经济霸权主义既然有其理论的支持,对它也必须从理论上加以剖析,才能正确地对待。

对于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与发展策略的论述,只是着眼于经济和经济理论的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经济问题更涉及到政治关系,往往还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特别是发展策略的制定更不能仅仅篥于经济关系。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不仅是经济上的较量,而且也是政治上的较量,单纯用经济学家的眼光难以把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看得很透彻,更难以据此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经济学家,但读过此书后令人想到他也是一位政论家,他对许多经济问题的分析,不仅运用经济学家的眼光,而且也运用政论家的眼光。例如,关于雅尔塔协定问题、美中关系问题、美国的称霸策略问题、台湾问题等,作者除了有深刻的经济分析以外,也有许多政论家的睿智的分析。所以,这本书并不仅是一本经济著作,而且是一本政论著作。

这本书是写给中国人(大陆地区、港、澳、台湾地区和海外的中国人)看的,但也是写给美国、其他西方国家的人看的。因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了解是相互的,要增进了解,就得消除彼此的误解。在有些方面,美国人对中国的误解远甚于中国人对美国的误解。国与国之间产生误解不可避免,除了信息隔绝的原因外,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消除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比消除信息隔绝引起的误解要难得多得多。本书作者是在中国长大的,又在美国和加拿大学习工作多年,对中国与美国在文化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误解了解得比较清楚。在这本书中,有不少人的误解,经他一点拨就会令人恍然大悟。当然,这一点拨是以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为基础的。为了促进中国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的顺利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人像徐滇庆教授那样作沟通的工作以消除误解,促进了解。

这本书是以流畅的甚至颇有风趣的文笔写的,这使得枯燥的理论分析富有情趣,读来引人入胜。

当然,我还想指出,这本书也有值得补充之处。在谈到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时,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不可不谈。作者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谈得较多,对世界贸易组织只是简单地提到了,这是不够的。另外,对欧洲共同体也谈得过于简单,须知仅仅欧元的推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就值得重视。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对外贸易必须多元化,发展与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关系相当重要。还有香港回归后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应有所分析。当然,不可能要求作者在一本书中涉及许多问题。如果在上述方面多着点笔墨,本书就更加充实了。

1998 年2 月15 日

发表于徐滇庆著《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与发展策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年

§§第九部分 消费

——固然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没有消费就不会有生产。

——必须鼓励消费、刺激消费,提高消费倾向。

同类推荐
  • 笑话中的经济学

    笑话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问。具体说来,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本书可谓是雅俗共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几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
  •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本书《生活离不开经济学》可分为经济是什么——最负盛名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怎样看清经济的大形势——影响经济的十二大指标等章节。
  •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政府或有负债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政府或有负债研究

    本书对政府或有负债问题特别是政府或有负债的产生根源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将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与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提供的隐性担保结合起来,分析了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或有负债的积累情况。
  • 动物界经济学

    动物界经济学

    从动物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本源,从经济学上找到指导我们的哲理。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与富含生活智慧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并对人类的社会现状做系统分析,会让我们对自己正在面临的或即将面临的难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
  • 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和必然抉择

    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和必然抉择

    本书是关于中国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全景式著作,一本书让你看懂中国两百年的风云变幻,看懂中国的人和事,看懂中国过去、现状和未来。
热门推荐
  • 造化硬盘

    造化硬盘

    鸿钧的造化玉碟在某一天掉在了我的硬盘里。然后我掉进了硬盘里面的游戏,电影,电视剧。
  • 狱女重生

    狱女重生

    一个绝代芳华,骄傲自立,却不得不放下所有的骄傲、坚持,依靠万千风姿以媚相示人,只为能够再世为人;一个白衣玉面,气度超然,却不得不收起所有的傲气,隐忍于人下,只为能够为解救家族于万劫不复;千丝万缕间终躲不过一个缘字,伤痛欢笑无所惧,柳暗花明终有时。两个看似没有交集的人却因一块玉、一份缘而紧紧牵连在一起,书写他们的一段情。
  • 沈六你是个书童啊

    沈六你是个书童啊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嘛?等等,你说我是个书童?说实话我信了!!
  • 宦海

    宦海

    《宦海》晚清谴责小说。小说叙述清末广东官场生活,以宣尧阶任两广总督时之事为主。臬台金翼一心从严戒赌,亲自去赌场,赌徒开枪拒捕,抓回首犯半路被卖放,其子又为人引诱上当……作品写清官金翼被陷害身死,说明在当时无法做清官,以揭露官场之腐败。这是它与别的谴责小说不同之处。
  • 找到莉莉安

    找到莉莉安

    以宋冬野《莉莉安》为背景,讲述一个天才画家的奇幻爱恋。
  • 诸仙怒

    诸仙怒

    神迹不显,众生不佑。诸仙一怒,神佛辟易。
  • 海清茶

    海清茶

    一盏床边灯,一页浅书简,一杯海清茶……我们要的勇气,一直都在.你握住的剧本,你自己来撰演.望清茶沁君,宛有余海香.
  • 瑶琴弦断有谁听

    瑶琴弦断有谁听

    文欣一个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天之骄女,却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知亲情的可贵。重拾起情亲,却又葬在爱情上
  • 没有等到的我们

    没有等到的我们

    真的有那么一种悲哀我们拥有的时光太少又是我亲手将你推向了别人
  • 我在梦里有老婆

    我在梦里有老婆

    赵丰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经历了两年的落魄,人生低谷的时候,他开始写起了小说。突然有一天,他梦到了一个奇怪的故事,至此以后,每次入梦,都是在延续着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