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5400000072

第72章 微型小说,文坛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微型小说,文坛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文学报·手机小说报》执行主编凌鼎年访谈录

作者简介:

凌鼎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美国“汪曾祺世界华文小小说奖”评委、香港“世界中学生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总顾问、终审评委、蒲松龄文学奖(微型小说)评委会副主任、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征文评委。发表过3000多篇作品,出版过22本集子,作品译成英、法、日、德、韩、泰、荷兰、土耳其、维吾尔文等9种文字。以下简称凌。

陈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

陈:德国汉学家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他所说的“当代文学”自然包括微型小说在内,您如何评价顾彬的言论?

凌:顾彬教授是一个生活在西方国家的汉学家,他从另一个视角看中国当代文学,用不同于中国国内的审美标准来衡量、评判中国的当代文学,至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阅读、批评的参照系。

据说顾彬教授的阅读量还不小,但好像主要是阅读长篇小说,他是否读过中国当代的微型小说作品,我不清楚。就我所了解的情况,海外翻译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的有加拿大黄俊雄教授翻译出版的《中国当代小小说选》,美国穆爱莉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喧闹的麻雀》、美国祁守华教授翻译,在美国加州石桥出版社出版的《珍珠外套》等三本英文版微型小说集子,其他都是单篇翻译;而中国国内翻译出版的,只中国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过一本英文版《中国小小说选》、一本法文版《中国小小说选》,可能还不足以引起海外汉学家的关注。从顾彬教授提及的几位作家与作品看,很可能他还未顾及阅读微型小说,那么,他说的中国当代文学应该不包括微型小说,我们又何必自作多情说微型小说包括在顾彬教授的批评范围呢。

顾彬教授说的,正确与否都属一家之言。也许,他的评价不无偏颇,但对中国的文学界确乎是敲了一记警钟,值得我们反思。这帖猛药,如何消化,能起到多大作用,现在还很难说。

我在想,不管顾彬教授有没有说到微型小说,对我们都不失为一种参考意见。有人敲警钟,比一味自我陶醉要更有利中国文学的发展。真正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家,就要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世界文学之林这个大范畴来比较、审视、立足。

陈:新加坡作家林高认为:大陆微型小说作家写得太实,缺乏想象力。您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您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解决那些方面的问题?

凌:新加坡的林高是我1994年在新加坡开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就认识的作家,如果我记忆没有错误的话,他在这次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就是《微型小说是与诗嫁接的文体》,他素来提倡微型小说与其他文体嫁接、相融,作为一家之言,当然无可厚非。我与新加坡的华文作家很熟,可以这样说,新加坡的华文作家我大部分都认识,也读过不少新加坡作家的微型小说,还为多位新加坡作家的微型小说集子或作品写过评论,因此,对新加坡的微型小说还算有点发言权。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新加坡的作家的微型小说里,或多或少渗透出西方小说的元素,以及不同于大陆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等,他们的不少微型小说作品更像大陆的随笔、小品文,特别是董农政、希尼尔等作家的微型小说,不仅想象力匪夷所思,就是叙述方式,文字表达,也与中国传统文学有较大的距离,我估计大部分中国读者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应该与阅读习惯、欣赏方式也有相当关系。其实新加坡的微型小说也并非都是云里雾里那一类,也有现实主义的作品,就看如何比较,拿那些作品比较。

中国的微型小说量太大了,参差不齐,就整体来说,写实的占了大头,但比之新加坡的某些作品更像小说。当然,玩黑色幽默、荒诞派手法、魔幻主义的也大有人在,如果将这些作品去和新加坡的微型小说作品比较,中国的微型小说作家也不缺乏想象力,缺乏的只是思想,显然,新加坡的作家落笔比我们放得开,比我们率真。我们有形的无形的条条框框太多。

中国有中国自己庞大的读者群,如果都像新加坡作家那样写微型小说,恐怕海外的读者没有争取到,本土的读者先流失了一大半。君不见,当年玩先锋写作的那一批探索性作家,已基本上回归到了现实主义写作的路子上来了。为什么?要知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探索永远是一小部分人的事。

陈:您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您渊博的学问是密不可分的,您家里藏书逾万,这在微型小说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据我所知,有不少微型小说作家基本上不读书,作品却火山喷发般发出来,有的作品还非常叫好,甚至获奖,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您认为读书写作是一种什么关系?

凌:你缪奖了,我只不过在微型小说作家中,算是多发了几篇作品,多出版了几本集子而已,谈不上多大的成绩。我藏书逾万这不假,但是否在微型小说作家中是最多的,我不好说,但我敢大言不惭地说:我收集的微型小说集子肯定是全世界最多的。

关于微型小说作家读不读书的问题,我读到过有作家自己写的文章,说自己从来不买书,不读书,照样创作云云。说心里话,我真的很佩服这样的作家。你想想,不读书也能写,作品还源源不断,这是多大的一种本事,我是学也学不来。常言道:各人各法,只要得法。如果真有人从不读书,照样创作、得奖,可能属于天才吧,我不眼红,不妒嫉,我辈这种笨人,不读书是写不出作品的,至少写不出好作品。所以我的书斋起名为“先飞斋”,就是笨鸟先飞之意,所谓先飞,就是先读点书,充充电,再动笔写。

作家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型作家,一类是学者型作家,前者或写自己,或写自己的家族,或写身边的人与事,总之主要写他熟悉的种种;后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比较丰富,视野比较开阔,有思想,有观点,他把自己的思考融入到人物身上,融入到故事中间,题材相对宽一些。

读书少的作家,或者说生活型的作家,往往后劲不足,很可能面临题材枯竭的窘况,自觉不自觉地会出现重复自己,重复别人的尴尬。

我可能属于介于生活型与学者型之间的那种作家,我在煤矿呆过二十年,又在政府机关干了二十年,最底层的与最上层的,我都有所了解,而且,除了西藏,我跑遍了国内所有的省份,还去了十几个国家与地区,应该算是有点生活底子的。我不敢说我读进去了多少书,但在微型小说作家中,很可能我是读书最多的一个,我光读书笔记就有一大摞,有些很冷门很偏科的书我也涉猎过,至今我依然养成了每天看书的习惯。我从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到现在还能写的出,我想与我不断读书,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大有关系。

陈:赵禹宾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精辟:“小小说是瞬间爆发的艺术,但能量的储备却要靠平时积累。”您认为积累包括哪些方面?积累与创作的关系怎样?

凌:赵禹宾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他多年担任《小小说月刊》的主编,对小小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过对前半句我保留看法,对后半句我十分赞同。

我认为所谓积累,主要有四方面,第一是文字功底的积累;第二是生活素材的积累;第三是思考深度的积累;第四是人脉关系的积累。

评论家口中的“学生腔”,就是指文字青涩,滥用修辞,语言不过硬,叙述不过关,而文字老到老辣,就是指文字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需要在实战中练习的。

老写手都知道,情节是可以虚构的,细节必须来自生活,平时不观察生活,不积累素材,拿什么写。我从不临到动笔找素材,得力于平时的做有心人。

我曾说过微型小说作家缺少的不是精彩的故事,不是个性的语言,不是独到的结构,不是鲜活的典型,而是深刻的思想。思想哪里来?学习得来,思考得来,交流得来,碰撞得来,越钻越深,越思越广,这也个过程,这也是一种积累。

我说人脉的积累,可能有人会说我俗气。其实,我本可以不说,装清高样,但这实在是存在的,又何必刻意回避呢。你认识的朋友越多,机会就越多,你认识的朋友层次越高,你机会的档次就越大。举个最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出版社委托我主编一本微型小说选本,我肯定首先想到那些平时与我熟悉有交往的作家,因为我有他们的电话、手机、电子信箱,联系方便,彼此也有信任感。

陈:现在,全国每年发表微型小说作品2—3万篇,作品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真正优秀作品不多。您如何看待重复现象?您认为数量与质量是一种什么关系?

凌:我觉得这表述是否稍稍改一下,改为“良莠不齐,优劣混杂”,真正优秀作品不多这种现象并非微型小说一种文体特有,其他文艺品种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到重复,作家确实要比画家、书法家、歌星、影星、笑星吃亏,书画家可以重复,作家就不行。比如你以画梅花出名,人家慕名求你梅花,你画了菊花,人家可能还不高兴呢。特别是那些唱歌的,有的一首歌唱了一辈子。

作家永远不能重复,大作家不能,小作者也不行,就算是同一篇稿发了两个刊物也会被说成一稿两投,所以作家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家的作品重复自己重复别人都是要不得的,是对不起读者的,这是作家江郎才尽的表现之一。写不出千万不要硬写,而应该去读读书,充充电,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不过有一种观点要澄清,就是写的少就是精品意识,写的多就是粗制滥造,我看不一定,这要辩证地来看。分析我国当代微型小说文坛,那些被称之为经典作品的,大都出自那些创作量比较大的作家之手。其实,写得出谁不想多写呢。微型小说的优秀与否,与写多写少没有必然联系。优秀微型小说一半靠题材,一半靠作家的思想与技巧,有些好作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并不是你有精品意识了,想写个精品,就能写成精品的,想写个获奖作品就能获奖的。更确切地说,有数量才有质量,写多了总有好作品。过错不在多写,而在轻易地投出去,有些质量不咋样的作品,如果不发,权当练笔,那读者就不会诟病了。

陈:冯骥才说过:“文学不允许雷同,无论与别人,还是与自己,作家连一句用过的精彩的格言都不能再在笔下重现,否则就有抄袭自己之嫌。”当下的微型小说界,题材撞车,手法雷同现象相当严重,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凌:有人说一不小心写成了《红楼梦》,我看很可能一不小心写出了重复。

微型小说与中长篇小说不同,因为篇幅短小,年产量高,重复的概率肯定要比中长篇小说高,而且在中长篇小说领域,基本上都是正儿八经的作家,不少还是专业作家,而微型小说界,以文学青年为主,以业余创作为主,那些刚涉足文学的,往往会以模仿起步,虽然重复,让读者很反感,但面对那些可能是处女作的文学爱好者,你又能如何指责批评他们呢。当然,如果是小有名气或成熟微型小说作家,那有另当别论。

在文学评论或者说文学批评方面,我一向的观点:对年轻作者要鼓励多于批评,给他们创作的信心,成功的希望;对成名作家要严厉,可以挑剔,只要是善意的。

陈:您认为微型小说能纳入鲁迅文学奖评奖范畴吗?请您展望一下微型小说的前景与未来。

凌:以我对微型小说的了解,我个人认为:微型小说纳入鲁迅奖评奖范畴那是迟早的事。就像刀郎的歌,开始音乐界谁当他回事,但当满街都在传唱刀郎的歌时,你能无视他的存在吗?郭德纲未成名时,不就在小剧场里讨生活吗?那时那些高高在上的有话语权的谁会想到请他去央视演出呢。官场里有一句“有作为才有地位”,很有道理的,鲁迅奖争是争不来的,得靠我们一起努力,把这文体做大做强作优,到时用不着去争,有关方面自会考虑的。

想当年,有些文坛大腕是颇不屑读微型小说的,以极轻视的口气谈论微型小说,评论家也耻于评论微型小说,唯恐让自己掉价。认为微型小说是小儿科,难成气候,是很普遍的说法,但时至今日,这种说法大大减少了,学院派也开始关注微型小说、评论微型小说。虽然微型小说还未纳入鲁迅奖的评奖范畴,但至少已成为媒体的一个话题,成为文坛开始关注、谈论的话题了,这无不说明微型小说离鲁迅奖越来越近了。

当微型小说越来越多地进入海内外教科书,开始影响一代人的时候,鲁迅奖评不评微型小说实在已不重要了。

微型小说、小小说正在做大,请看事实:2009年底,美国成立了“美国华文小小说总会”,策划了“美国汪曾祺华文小小说奖”,每年评一次;香港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中学生华文微型小说大奖赛又开始了,一等奖依然一万港币,还有四天三夜的免费夏令营。大陆更热闹,杨晓敏、高长梅、尚振山、滕刚各有庞大的出版微型小说、小小说丛书的计划,今年年初,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番薯网、中大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有望传媒、微型小说月报等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微型小说数字航母启动仪式,将在天津建立“微型小说基地”,共同构建中国微型小说“数字航母”。这对微型小说来说都是利好消息。微型小说的前景还用我多说吗?!

(载中国作家网2010年2月8日,《江苏微型小说》总第2期,《悦读时代》2010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回忆,悲伤与荆棘(卷二):诀别石

    回忆,悲伤与荆棘(卷二):诀别石

    海客背井离乡,远渡冰洋。为纪念此壮举,艾弗特王取船底龙骨,以秘技粹其精华,铸成利剑,名曰米奈亚——“回忆”;希瑟王子伊奈那岐为报血仇,取巫木之铁,铸诅咒之兵。弑亲逆伦,尔后触目恸心,称其津锦尊——“悲伤”;纳班皇帝不意获九霄外熔岩,遂以此天降金属铸之利刃,又暗示圣神乌瑟斯遭鞭挞之刑戮,得名——“荆棘”;人类能否幸存,世界能否归于正途,三剑终将现身。风暴之王的邪恶势力不断扩张,传说中的造物已然出现,雪山巨人作乱,泽地鳄蟹横行,异光在夜空下闪动,人类、矮怪、希瑟意欲独善其身,却又相继陷入危机,风暴肆虐全境,而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森林女巫指引众人前往最后的安全之地——诀别石;西蒙一行将再次踏上救世之旅。但诀别石究竟在何处,各族之间又能否摈弃前嫌,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 城市表情

    城市表情

    围绕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南州”的建设改造来展开叙述。其中各种各样的困难、矛盾不断出现,因此故事情节也跟着起伏跌宕,震慑人心。书稿整体写出了宦海和商场错综复杂的争夺角逐,同时也塑造出了一个鲜活的工程总指挥形象——秦重天。
  • 九家半人

    九家半人

    作品主要抒写了贫困落后的西部乡村时下颇为乡民羡慕的一群人,一伙教师的生活和婚姻的困惑,计划生育的困扰,理想爱情与现实家庭的矛盾,传统的伦理道德与人性、人情、人欲的纠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无奈与同命运抗争的痛苦。
  • 武林猛主2

    武林猛主2

    每个城市都有传说,武林猛主任天白和“鬼市”招财街的故事仍在继续。这一次,任天白“光荣”地从区域巡逻员的位置上退下来,为养活招财街里一众武林人士,他和好友二胖一起成为“腾飞制药公司”的保安。任天白一面对二胖隐藏着自己的身份,一面继续调查血蛊和反派的踪迹。就在真相即将揭晓之时,证据却凭空消失,女神丁凌也再次深陷危机之中!与此同时,任天白和二胖的发小黑皮因回国参加了同学会,也被莫名牵扯到血蛊事件中!为了揭开案件真相,任天白和二胖以及一厕所,不,是一街武林高手联手展开了一段充满爆笑无厘头又惊险刺激的冒险调查……
  • 照世杯

    照世杯

    《照世杯》是清初著名话本小说集,又名《谐道人批评第二种快书》,共四卷四个故事。这四篇小说均以对末世封建社会的批判暴露为共同倾向。在艺术上,此书是话本小说走向衰落时期中的较有特色之作,不仅有生活气息和可取的内容,
热门推荐
  • 探究式科普丛书-人类生存的基石:地球

    探究式科普丛书-人类生存的基石:地球

    本书系统介绍了关于地球方方面面的知识,将逐一为朋友们解开这些谜底,本书内容条理清晰,好读易懂,并配有相关插图,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对于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朋友来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科普读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这个大千世界吧!
  • BUG进行时

    BUG进行时

    某一天,地球第七次生命进化试炼开始。从此人类的数量不断锐减,人们在一个又一个可怕的试炼世界里游荡,努力积攒积分,人性的丑恶几度爆发,所有人,都只为了活下去而努力。只是,试炼掌权人,人类眼中那个恶魔般的小女孩,意外发现了一个……bug。一个巨大的BUG第七想弄死这个BUG般的存在,可是,剧情类试炼弄不死她,竞技类试炼也弄不死她,第七把现阶段能启用的最难的试炼都丢给沈致郁了,可她还是活的好好的。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第七逐渐发现了一些秘密……第七:对对对不起!看在试炼需要我的份上,留我一条小命吧!Boos们:卧槽,你跟我讲这是个试炼者?!闹呢?!这是一个失忆的大佬逐渐找回自己的过往,在一个又一个试炼世界里愉快玩耍的故事。【无男主】【无感情线】【周末/放假更新】
  • 弑天星君

    弑天星君

    一个武者成群的天下,只有足够的实力才能确保自身下一秒不会死亡,而他,却因自身的实力无法让人看穿,而被囚禁万年终有一日,他的链锁,破开了。
  • 见眼

    见眼

    亲眼所见,亦非真实。诡异在悄悄蔓延,黑夜变得危险,世人一无所知,唯有我能看到它们。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做?逃!快逃!它们发现我了!
  • 世界100项重大发明

    世界100项重大发明

    没有发明创造,世界就不会发展和前进。本书以通俗的形式,向广大读者介绍了有史以来在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中所涌现出的100项最有代表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至今仍然在推动人类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龙虎山之最强捉鬼术

    龙虎山之最强捉鬼术

    哈哈,最强的鬼王都在被老子给灭了......行了,別装逼了,呃呃呃,......
  • 流云归何处

    流云归何处

    这个爱情不够甜蜜;这段亲情不够温馨;这种生活不够精彩;但如果你想听故事,就来这看看他们发生的事。
  • 回到过去当救世主

    回到过去当救世主

    “凡人,你想要什么?”“我想做救世主。”“这个要求太高了,换一个吧。”“那我想成为最帅但是不招人嫉恨、最有钱但是不招人惦记、最酷却不让人觉得冷漠、最...”“好了,你的救世主心愿已达成。我还有事先走了!“。。。。。。末世里苦苦求生的一个平凡人,无意间获得一条可以往穿于平行和平世界的项链。和平世界还是十多年前?只会战斗和击毙丧尸的他如何在和平世界求生?本书讲述一个平凡者漫漫长路成长为救世主的艰苦历程。
  • 蒋经国传

    蒋经国传

    本书以大量的史料、访谈和经历描述了蒋经国一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活动,以及蒋经国所处时代的中国社会背景及国际大背景。
  • 随想话谈

    随想话谈

    写一些简单的故事,写给自己,写给以后,写给我